⑴ 如何優化設計方案合理降低成本的針對性保證措施
成本優化節約管理
1、制訂成本標准。成本標準是成本控制的准繩,成本標准首先包括成本計劃中規定的各項指標。但成本計劃中的一些指標都比較綜合,還不能滿足具體控制的要求,這就必須規定一系列具體的標准。確定這些標準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1)計劃指標分解法。即將大指標分解為小指標。分解時,可以按部門、單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產品和各種產品的工藝階段或零部件進行分解,若更細致一點,還可以按工序進行分解。
(2)預演算法。就是用制訂預算的辦法來制訂控制標准。有的企業基本上是根據季度的生產銷售計劃來制訂較短期的(如月份)的費用開支預算,並把它作為成本控制的標准。採用這種方法特別要注意從實際出發來制訂預算。
(3)定額法。就是建立起定額和費用開支限額,並將這些定額和限額作為控制標准來進行控制。在企業里,凡是能建立定額的地方,都應把定額建立起來,如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等等。實行定額控制的辦法有利於成本控制的具體化和經常化。
在採用上述方法確定成本控制標准時,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計算。同時還要正確處理成本指標與其他技術經濟指標的關系(如和質量、生產效率等關系),從完成企業的總體目標出發,經過綜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時。還應搞多種方案的擇優選用。
2、監督成本的形成。這就是根據控制標准,對成本形成的各個項目,經常地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不僅要檢查指標本身的執行情況,而且要檢查和監督影響指標的各項條件,如設備、工藝、工具、工人技術水平、工作環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與生產作業控制等結合起來進行。
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施工員和技術檢查員要監督按圖紙、工藝、工裝要求進行操作,實行首件檢查,防止成批報廢。車間設備員要按工藝規程規定的要求監督設備維修和使用情況,不合要求不能開工生產。供應部門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生產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產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期量標準的執行。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它要經常收集材料,分析對比,追蹤原因,並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
(2)工資費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車間勞資員對生產現場的工時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勞動組織的調整、獎金、津貼等的監督和控制。此外,生產調度人員要監督車間內部作業計劃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產、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停工、加班、加點等。車間勞資員(或定額員)對上述有關指標負責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尋找原因。
(3)間接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項目很多,發生的情況各異。有定額的按定額控制,沒有定額的按各項費用預算進行控制,如採用費用開支手冊、企業內費用券(又叫本票、企業內流通券)等形式來實行控制。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分別由有關人員負責控制和監督,並提出改進意見。
上述各生產費用的日常控制,不僅要有專人負責和監督,而且要使費用發生的執行者實行自我控制。還應當在責任制中加以規定。這樣才能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眾基礎。
3、及時糾正偏差。針對成本差異發生的原因,查明責任者,分別情況,分別輕重緩急,提出改進措施,加以貫徹執行。對於重大差異項目的糾正,一般採用下列程序:
(1)提出課題。從各種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課題。這些課題首先應當是那些成本降低潛力大、各方關心、可能實行的項目。提出課題的要求,包括課題的目的、內容、理由、根據和預期達到的經濟效益。
(2)討論和決策。課題選定以後,應發動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對重大課題,可能要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然後進行各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3)確定方案實施的方法步驟及負責執行的部門和人員。
(4)貫徹執行確定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及時加以監督檢查。方案實現以後,還要檢查方案實現後的經濟效益,衡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⑵ 成本策劃的成本策劃的內容
成本策劃主要包括成本管理體系策劃和成本水平的策劃兩個部分。其中: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是建立、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和制定並實現成本目標的具體構想過程。成本管理體系策劃對一個組織來說是有效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活動之一。成本管理體系策劃一般應包括:
—— 如何制定和實現成本戰略的策劃;
—— 如何制定和實現成本方針和目標的策劃;
—— 如何滿足「總要求」的策劃;
—— 如何規定各部門和各類人員職責和許可權的策劃;
—— 成本發生過程的策劃;
—— 控製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活動所需的准則和方法的策劃(包括成本管理技術);
—— 如何編寫和執行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的策劃;
—— 如何設計成本管理體系記錄表格的策劃;
—— 如何實施培訓並確保其有效性的策劃;
—— 如何識別、確定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策劃;
—— 如何識別、確定和發揮成本優勢的策劃;
—— 如何制定和實施成本控制方案的策劃;
—— 如何控製成本風險的策劃;
—— 如何開展運行活動保證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實施的策劃;
—— 如何實施內部審核、檢查和核算的策劃;
—— 如何進行持續改進的策劃;
—— 如何對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的策劃;
—— 如何建立成本否決和成本激勵機制的策劃;
—— 如何實施管理評審的策劃。
(不限於此) 成本水平的策劃一般應包括:
—— 如何制定、執行和考核各種定額、動量標准或標准成本的策劃;
—— 如何建立、執行和檢查各種預算的策劃;
—— 如何編制、執行和檢查成本計劃的策劃;
—— 如何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策劃;
—— 如何分析和評價成本水平的策劃。
(不限於此)
⑶ 如何能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降低建造成本
1、就是將原來定好的施工方案進源行調整 比如消除隱患 簡化結構 壓縮成本等等 從而原來的方案簡單化 減少了建設成本
2、因為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會不同,所需機具也不同,因而發生的費用也會不同。因此,監理工程師應以工期為依據,聯系工程的規模、性質、復雜程度、現場條件、裝備情況和人員素質等因素,綜合考慮,提出技術上先進、工藝上合理、組織上精乾的施工方案,力求降低工程造價。
⑷ 工程施工過程中,一般在哪些方面進行優化以減少成本
通俗的說一下抄:對已經襲完成的施工圖,進一步進行處理,使各項指標處於最佳或接近最佳,從而降低了建造成本,這樣的過程叫施工圖的設計優化。
最常見的,是對鋼筋用量進行優化,優化後的用鋼量,將會比較大的減少,從而降低了成本,業主會高興得不得了的。
⑸ 什麼叫施工方案優化
就是將原定好的施工方案進行調整,比如消除隱患,簡化結構,壓縮成版本等等,權從而原來的方案簡單化,減少了建設成本。
因為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會不同,所需機具也不同,因而發生的費用也會不同。因此,監理工程師應以合同工期為依據,聯系工程的規模、性質、復雜程度、現場條件、裝備情況和人員素質等因素,綜合考慮,提出技術上先進、工藝上合理、組織上精乾的施工方案,力求降低工程造價。
(5)成本策劃施工方案優化擴展閱讀:
優化施工方案的方法:
1、要認清形勢,深刻認識優化施工方案創效的重要性;
2、要主動作為,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強優化施工方案推進力度的好時機;
3、要樹立超前工作意識,抓住重點、突破常規;
4、要講擔當、認真履職,項目經理等項目主要負責人用好公司「一事一獎」及「預獎」政策制度;
5、要認真梳理創效事項,分析存在的主觀、客觀問題,立足項目自身拿出具體創效措施,緊盯進展,公司總部各部門要積極與項目聯動,協助項目解決實際問題。
⑹ 什麼是成本優化
成本優抄化的意思是在一定條件襲與時間范圍內,不能夠繼續改進質量,降低內外損失成本,內外部損失達到最佳區域,大部分預防質量事故工作已經列入質量改進計劃,預防成本達到最佳區域。
為了實現質量成本優化,不能孤立地去降低質量成本構成中的每項成本,還應考慮各項成本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為了確定某項質量成本的最佳水平,還應考慮其他成本所處的情況。
(6)成本策劃施工方案優化擴展閱讀:
成本優化的幾項措施:
1、處於最佳點A的左面時,即當質量總成本處於質量改進區時,應增加預防費用,採取質量改進措施,以降低質量總成本;當處於質量最佳區時,應維持現有的質量措施,控制住質量水平的最佳狀態。
若處於最佳點A的右面,即處於質量過剩區時,則應撤消原有的過嚴質量要求措施,減少一部分鑒定和預防費用,使質量總成本退回到最低點A處。
2、增加預防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鑒定成本。
3、增加鑒定成本,可降低外部損失,但可能增加內部損失成本。
⑺ 淺談建築工程施工方案與施工成本的關系
1、建築施工的特點
1.1生產的流動性
一是施工機構隨著建築物或構築物坐落部位改變而整個地轉移生產位置;二是在一個項目的施工經過中施工人員與各類機械、電氣設備隨著施工位置的不一樣而沿著施工對象上下左右流動,持續轉移操作地點。
1.2產品的形式多樣
建築物由於其所處的自然條件與用途的不一樣,項目的構造、造型與材料亦不一樣,施工方法一定會隨之改變,非常難完成規范化。
1.3建築施工的工期長
確定了建築施工的工期長的是建築產品的龐大性。建築產品在建造經過中要投入很多的勞動力、材料、機械等、所以和普通的工業產品比較。其生產周期相對長、少的就幾個月、多的要幾年。這就需要提前有一個適當的施工組織設計,讓工期盡可能縮短。
1.4建築施工的個別性
建築產品的多樣性確定了建築施工的個別性。不一樣的甚至一樣的建築物。在不一樣的區域、季節和現場條件下,施工准備工作、施工工藝與施工辦法等也不完全一樣。所以,建築產品的生產幾乎都是單個「訂做」、這就需要施工組織設計依據每個項目特點、條件等原因擬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案。
1.5建築施工的復雜性
決定了建築施工的復雜性的是建築產品的綜合性。建築產品是露天、高空作業,甚至有的是地下作業.加上施工的流動性與個別性.一定會導致施工的復雜性、這就需要施工組織設計不但從質量、技術組織方面思考措施,還要從安全等方面綜合思考施工方案,讓建築項目成功地實施施工。
2、施工方案和施工成本的關系
2.1影響施工成本的關鍵原因之一的是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建設的是不是優化、科學,技術是不是優秀適用,經濟是不是適當,質量、安全保證保障系統是不是建設健全等方面,都要對施工成本實施影響。施工方案的功能除了指導項目施工之外,還能夠作為項目造價編制的根據,這不但是其本身特徵決定的,也是項目造價編制的實際需要。因此,我們要對施工方案的關鍵功能有充足的了解,對其指導功能有全面的認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把工程造價的編制項目做好,才可以盡可能的優化項目成本構造,讓造價降低。在項目建設中,項目造價要全面的反應項目的總體成本情況,所以,項目造價一定要全面而正確的。思考到項目建設經過中,牽涉的環境與子項項目特別多,想要做好工程造價工作存在必然的難度。因為施工方案是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全面反映與正確表述,施工方案能夠作為項目造價編制的根據,基於施工方案的這些特徵,我們要適當運用施工方案,讓其在項目造價的編制經過中施展指導作用,優化項目造價編制經過,讓工程造價現實需要與工程建設要求更加相符。
2.2施工方案是決定施工成本高低的關鍵原因之一
施工成本是由施工項目中所消耗能源的數目與出現的所有生產費用而構成。因為施工方案規定了施工辦法,選定了施工機具,施工程序的布置,流水施工組織,施工現場平面布置,質量、安全預防保障措施等需求,所以,施工方案也就確定了施工經過中所消耗能源的數目,即確定了施工成本的高低。
3、建築工程施工方案成本管理
在建築項目中,項目施工方案成本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關鍵而且主要的內容,項目的成本管理要從項目的招投標開始到項目竣工驗收全程管理,項目施工方案成本管理是建築單位完成全面成本管理中的關鍵程序,有關組織機構和負責人員要予以高度注重,真實把施工方案成本的有效管理做好,有效的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完成預期的經濟效益。項目施工工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在項目的施工方案中,對建築項目建設經過中消耗的建築資料、勞動力等費用開支實施有效的指導、控制、監管、調價控制,從而可以及時、有效地對項目經過中出現的偏差實施改正,把項目經過中所形成的現實成本費用嚴格控制在施工方案預計成本費用中,讓降低成本目標可以在項目施工經過中獲得完成。項目施工工程中成本管理控制能夠由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方面開始,從而有效的確保項目成本目標按期完成。項目施工中所形成的直接成本是指施工成本產生經過中讓項目實體獲得產生和推動產生中形成的材料費、人工費和機械設備費用等,依照項目的「量」和「價」分離的原則,材料成本控制關鍵從材料價格和用量方面實施控制,勞動力費用控制關鍵從用工的數目上獲得控制。
4、工程實例
4.1 研究對象的選擇
某市應用大模塊工藝建造一批高層住宅,分析發現其構造造價占土建項目總造價70%,約占構造造價的1/3的外牆,但是外牆只佔總量 1/4的是應用混凝土量。所以外牆造價占總造價的比重相對高,要作為價值分析與改善關鍵對象。最後不一樣方案的比較結果見表1。
4.2作用分析
對外牆造價實施調研並實施作用性分析。
(1)高層住宅大模板工藝。
外牆的作用具備支撐與抵抗外力的功能,同時作為圍護部件能夠遮風擋雨,防寒隔熱。
(2)外牆的材料。
配鋼筋的陶粒混凝土牆板。
(3)規格尺寸。
長×高×厚=330cm+290cm×28cm,約4t的重量,7.3m2的凈面積。
(4)生產工藝和成本分配!
在構件廠預制板材,300元,占 87%;
專用拖車運到工地,30元,占 8.7%;
塔式起重機吊裝,15元,占 4.3%。
4.3評價代替方案
經過作用性分析發覺,能夠選用膨脹珍珠岩做保暖層的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復合板作為取代方案,這種方案不但可以滿足現實運用需求,並且能夠節約建設成本。制定使用產品規格為:
長×高×厚=630cm×290cm×12cm
約5t的重量,13.3m2的凈面積。
生產工藝和成本分配預計為:
構件廠預制板材,320元,占 93.3%;
專用拖車運到工地,8元,佔2.3%;
塔式起重機吊裝,15元,占 4.4%。
通過測試,取代方案的物理與化學功能都能滿足方案需求而且具備明顯經濟效益。從表1中計算獲得出,每 m2牆體能節省成本:
47.26元-24.86元=22.40元,高達 47.4%的節約率。
所以,建議使用這取代方案。
5、結論
總之,施工方案是一個貫穿項目投標到項目竣工全過程的關鍵的指導性項目文件,從它的策劃、編制、進行到持續補充完善,每一個程序都與項目成本有著嚴密關系,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經濟指標,只有我們持續努力,持續提升施工方案編制質量,才可以在項目施工中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