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庫全書》四本書的名字
四庫是書的分類,不是說四本書,
經部:分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十類。
史部:各種體裁歷史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十五類。
子部: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
集部:收歷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詩文評、詩詞五類。
Ⅱ 四庫全書善本有幾部
《四庫全書》編纂之初,征書紛至沓來,卷帙浩繁,不便瀏覽,已經63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部重要而必備的圖書,所以在開館之初,命於敏中、王際華等人從應鈔諸書中,擷其精華,以較快速度,編纂一部《四庫全書薈要》,乾隆四十三年,第一部《四庫全書薈要》完成,藏於紫禁城坤宮寧御花園的「摛藻堂」。次年,又謄繕一部,藏於圓明園內的「味腴書屋」,以備乾隆隨時閱鑒。 《四庫全書薈要》共463種,20828卷,11178冊,下設若乾子目。其中,經部173種,3576卷;史部70種,6535卷;子部81種,2866卷;集部139種,7851卷。《四庫全書薈要》成書後,乾隆欣喜若狂,題詩一首:全書收四庫,薈要粹其精。事自己巳兆,工今戊戌成。於焉適枕柞,亦欲勵尊行。設日資摛藻,猶非識重輕。 《四庫全書薈要》修成迄今已有二百餘年,命運多舛。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焚掠圓明園,藏於「味腴書屋」中的那套《四庫全書薈要》被化為灰燼。而存於「摛藻堂」里的那套《四庫全書薈要》,則一躍成為天壤間僅存的孤帙。但朝廷大內,宮禁森嚴,一般人無法涉足「摛藻堂」而得窺《四庫全書薈要》。直到1924年,清遜帝溥儀遷出皇宮,民國政府組織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故宮文物圖書,才發現《四庫全書薈要》依然塵封故處,安然無恙,觸手如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將此書運往重慶,1949年,又將此書運往台灣。 本次出版的足本《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普通精單行本595冊,為了方便查閱,在出版時,又在原書基礎上增加了目錄索引,使用起來,比原書更為方便。這次出版採用了現代技術對原書進行影印,每頁分上下兩欄,納原書兩頁,文字相當於二號字大小,原書繕寫,行款清晰依舊,躍然紙上。內文均採用優質雙膠象牙黃紙,仿舊如舊。精裝本採用進口高檔荷蘭裝飾布為殼面材料,燙金壓凹,尤顯貴重。 摛藻堂《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篇目浩大,涵蓋了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是「康乾盛世」的巔峰之作,中華千年文化溶於其中。其最大的版本價值在於「欽定御覽」,是乾隆皇帝為自己准備的書。我們吉林出版集團用現代影印技術出版該書,精心製作,再現傳統文化神韻,系列開發,滿足不同讀者需求,是對中華民族千年文化精粹的繼承和發揚,是對這個集足本、孤本、正本、善本、珍本、秘本為一體的傳統文化版本的搶救。《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堪稱天下第一版本,是出版價值、版本價值、文獻價值、史料價值、學術價值、研究價值、收藏價值、書法價值、欣賞價值、傳承價值、饋贈價值集於一身的難得的出版項目。 【特點】 《四庫全書薈要》從編纂上宗旨就與《四庫全書》不同,《四庫全書》面向世人,而《薈要》僅供皇帝御覽,從未流向過民間,因此,《薈要》有著《全書》無法與之相匹的特色。 第一:選編慎重,卷帙精約。編纂《四庫全書》的主要目的,在於盡可能的收齊各類書籍,保存文獻,網羅繁復,其結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檢玩為難」;而《薈要》是為了供皇帝一人御覽,旨在於精,而不在於多。《薈要》只收存享有盛名而又確實能影響世人的作品,其思想學術、義理辭章俱屬上乘,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菁華盡備於斯。所以,《四庫全書薈要》所收書籍的種類只有《四庫全書》的七分之一,而冊數是《四庫全書》的三分之一,可謂「全書中的全書,精品中的精品」。乾隆有詩雲: 道資鑒古,搜玉圃以羅珍。 理取研精,披金沙而聚粹。 文河藻潤,兼收眾派之流。 冊府菁華,別挹群言之液。 六年詳輯,將漸蕆夫全編。 兩部先成,已統苞其要義。 擷詞條而擢秀,摛藻如春。 咀義府以含英,味腴在道。 第二:內容真實,少經刪篡。自康熙時興起的文字獄,到乾隆時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據統計,僅乾隆一朝,文字獄便有130餘起。對於清代統治者來說,他們最忌諱的便是圖書文獻中有不利於清王朝統治和詆毀滿族的文字。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乾隆在詔令修《四庫全書》的時候,也同時敕令對圖書的內容嚴加審查,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中有關華夷之別的思想言論,均被四庫館臣肆意刪改,有相當一些圖書文獻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而《薈要》供僅皇帝御覽,因此,其所收圖書在內容上也就務求完整,沒有大量刪改的必要。在原本保存、內容真實方面,《薈要》勝於《全書》。 第三:書品精美,質量上乘。由於清廷十分重視這部叢書,修書務求精美而不計資費,因此,《薈要》的書品達到了極為精善的境界。親睹此書的學者評價:《薈要》「字體端嚴勁挺,紙白墨潤,裝潢考究」。 第四:校勘翔實,版本珍貴。《薈要》的修書館臣和謄錄、校對的人員都具有相當的學識,他們繕寫精細,校勘、核對精審,從而使得《薈要》較少有錯謬之處。《薈要》依據底本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內府刊刻本,這些刻本主要來自於清內府圖書刊刻機構「武英殿」;二是內府所藏歷代善本和抄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後在民間徵求到的書籍,在內府藏本和民間奉獻的遺書中自然不乏宋元時期的舊本。所以考證更為詳盡,更完整地保存了舊本圖書的原貌。如《薈要》中的《周易正義》考證比全書就要多出20條,宋鄭汝諧的《東谷易翼傳》、唐杜牧的《樊川集》等,都可以看出與《四庫全書》所依據的底本不同。據統計,《薈要》的圖書底本達五百餘種,其中宋本62種,金元刊本63種,明刊本288種,清刻本50種,此外還有《永樂大典》本18種,仿宋鈔本7種,稿本1種。時至今日,《薈要》據為底本的許多宋元刻本已經不復存在,這就更顯得《薈要》版本的珍貴。
Ⅲ 四庫全書完整嗎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歷經動亂,《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多份抄本在戰火中被毀。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佔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鈔,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於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復後的文瀾閣。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模修補,目前大部分內容已經恢復。因此《四庫全書》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現藏甘肅省圖書館,近些年對這部書是否要歸還沈陽,甘肅、遼寧兩省一直未能達成一致。避暑山莊文津閣本於1950年代由中國政府下令調撥到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書保存的版本。而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於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10月,當時正處於中蘇關系緊張時,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林彪下令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從沈陽運至蘭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遼寧有關人士要求歸還,以書閣合璧。甘肅方面也修建藏書樓,加強保護。文溯閣《四庫全書》其最終歸屬仍處爭議中。
民國初期,商務印書館影印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之縮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別與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出版發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電子版。
《四庫全書》的流傳情況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餘年。七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盪然無存,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文淵閣本今藏台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多所殘闕,後來遞經補抄,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四庫全書》(1773年)可以稱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中國文、史、哲、理、工、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它的源頭和血脈,幾乎所有關於中國的新興學科都能從這里找到它生存發展的泥土和營養。從那時開始,作為國家正統、民族根基的象徵,已成為中國乃至東方讀書人安身立命夢寐以求的圭臬和後代王朝維系統治宏揚大業的「傳國之寶」。《四庫全書》共收書3460多種、79000多卷、36000多冊,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其中「經部」分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等10類;「史部」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等 15類;「子部」 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等14類;「集部」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05類。總共44類。為了保存這批精典文獻,由皇帝「御批監制」,從全國徵集3800多文人學士,集中在京城,歷時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書七部,連同底本,共八部。建閣深藏,世人難得一見。雖然由數千人抄寫,但字體風格端莊規范,筆筆不苟,如出一人。所以,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難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賞價值。後幾經戰亂,損毀過半,更使這套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為舉世罕見的無價之寶
《四庫全書》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官修叢書,是清乾隆皇帝詔諭編修的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收書3503種,79309卷,存目書籍6793種,93551卷,分裝36000餘冊,約10億字。相當於同時期法國狄德羅主編《網路全書》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國重要典籍,許多都收載其中。由於編纂人員都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因而代表了當時學術的最高水平。乾隆編修此書的初衷雖是"寓禁於征",但客觀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開創了中國書目學,確立了漢學在社會文化中的主導地位,具有無與倫比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與版本價值。本次出版的《四庫全書精編》,精選《四庫全書》之精華,以便於讀者誦讀為宗旨,所選之文,趣味清源,神采煥發,無一語不耐人尋味,無一篇不睿人智慧,數千年道術學藝文章之精華,幾盡薈萃於斯。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餘人。名人學士,如戴震(漢學大師),邵晉涵(史學大師)及姚鼐、朱筠等亦參與進來。同時,徵募了抄寫人員近4000人,鴻才碩學薈萃一堂,藝林翰海,盛況空前,歷時10載。至1782年,編纂初成;1793年始全部完成。耗資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體體現。 乾隆三十八年(1773後)三月,《四庫全書》館設立不久,總裁們考慮到這部書囊括古今,數量必將繁多,便提出分色裝潢經、史、子、集書衣的建議。書成後它們各依春、夏、秋、冬四季,分四色裝潢,即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集部灰黑色,以便檢閱。 因《四庫全書總目》卷帙繁多,翻閱不易,乾隆帝諭令編一部只記載書名、卷數、年代、作者姓名,便於學者"由書目而尋提要,由提要而得全書"的目錄性圖書。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總纂官紀昀、陸錫熊等人遵照乾隆帝的諭令,將抄入《四庫全書》的書籍,依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逐一登載。有需要特別加以說明的問題,則略記數語。此書於乾隆四十六年告竣,共20卷。它實際上是《四庫全書總目》的簡編本。 中國古典文化典籍的分類,始於西漢劉向的《七略》。到了西晉荀勖,創立了四部分類法,即經、史、子、集四大部門。隋唐以後的皇家圖書館及秘書省、翰林院等重要典藏圖書之所,都是按照經、史、子、集分四庫貯藏圖書的,名為"四庫書"。清乾隆開"四庫全書館",使成編時,名為《四庫全書》。因為有了《四庫全書》的編纂,清乾隆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才得以較完整地存世。 《四庫全書》謄繕七部,分藏於紫禁城內的文淵閣、盛京(今沈陽)宮內的文溯閣、北京圓明園的文源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此為北四閣,又稱為內廷四閣,僅供皇室閱覽。另三部藏於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即浙江三閣,又稱南三閣,南三閣允許文人入閣閱覽。 中國近代,由於戰亂不斷,七部《四庫全書》中完整保存下來的僅存三部。文匯閣、文宗閣藏本毀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文源閣藏本被英法聯軍焚毀;文瀾閣所藏亦多散失,後經補抄基本得全,然已非原書。 1948年,國民黨政府撤離大陸,前往台灣,將故宮博物院的一些珍貴藏品運往台灣時,將《四庫全書》中最為珍貴的藏本文淵閣《四庫全書》帶到台灣,文淵閣《四庫全書》現存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內。 由於《四庫全書》由乾隆敕編,為了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需要,名為"稽古右文",實則"寓禁於征",大量搜羅、查禁、刪改、銷毀書籍。根據流傳至今的幾種禁毀書目和有關檔案記載,全毀於2400多種,抽毀書400多種,鏟毀、燒毀書版七、八萬塊。同時大興"文字獄",《四庫全書》開館後10年內竟發生了48起"文字獄"。 善本:是指那些具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或在其中某一方面有特殊價值的書本。一般來說,刊刻年代較早或經過精心校勘而錯誤較少的版本可稱為善本。 孤本:某書的某一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間只有一份流傳的為孤本。 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於家室,置之高閣,不準許外人見閱的版本為秘本。 禁毀本:前代或當世之因遭禁被毀,僥幸私存下來的版本為禁毀本。在古代,保存這種禁毀本十分危險,一旦被當局發現,必遭大禍,因而其流傳極其艱難。彌足珍貴。 綉像本:書中間有插圖的版本為綉像本。這類綉像本書因其生動的表現形式而倍受歡迎,但因繪刻工藝復雜,價格昂貴而成品較少,因而現存的十分珍貴。 石印本:精選堅硬寬大而表面平滑的石頭經打磨、雕刻製成石版,再用葯墨將文字寫在特製葯紙上,將葯紙上的字跡移置到石版上,然後滾刷油墨印成的書為石印本。 手抄本:根據底本抄寫而成的書本。其中有一種影抄本,是把透明紙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體、行款照樣摹寫的書本。 殘本:在流傳過程中因種種原因(如運輸、轉賣、轉抄、爭執等)而殘缺不全的書本為殘本。 補本:對前代前人的著作有所增補,加以已意而寫成的書。 續書:對前代前人的著作內容做繼續的描寫,以延續原著的意思為主旨。 保留本:因為某種私人目的而專門保留起來的書,一般是傳家世代收藏保留,視為至寶。 經部: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 史部:正史類、編年類、記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 子部: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 集部: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詞曲類。 紀昀(1724-1804),字曉嵐,河北獻縣人,著名學者。他朝夕籌劃,校勘鑒別,進退百家,鉤沉摘隱,與陸錫熊一起完成了《四庫全書》總目的總纂,成為我國學術考證、典籍評論及版本考核、文獻鉤稽的集大成之作。紀昀亦是著名藏書家,藏書之處稱"閱微草常",其藏書呈獻四庫全書館後,收入者達105種,1868卷,入存目41種。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戴震(1724-1777),字東原,安徽休寧人。學問淵博,識斷精審,思想邃密,是乾隆朝最著名的思想家,漢學代表人物。因博聞廣識而破例允許他以舉人身份供職於四庫館,擔任《永樂大典》的輯校工作。《四庫全書》的主要纂修官。 陸錫熊(1734-1792),字健男,耳山,上海人。《四庫全書》總纂官,卓有成效,受恩賞尤多。乾隆52年,清廷發現《四庫全書》中有詆毀朝廷字句的書籍,乾隆帝大怒,令陸錫熊和紀昀負責重新修正,並由他兩人分攤費用。時值隆冬,陸錫熊患病,終因心力交瘁,死於重校文溯閣《四庫全書》的任上。可見朝野對《四庫全書》之重視與嚴謹。 永?(1743-1790),乾隆帝第六子,號九思主人。乾隆末年被封為質親王。喜作詩文書畫,著有《九思齋詩鈔》。《四庫全書》館正式成立後,乾隆帝為了表示對該項文化工程的重視,同時也為了加強對編纂工作的監控,命永?與永璇、永?,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統勛、於敏中為最高執行官即總裁,負責總理館內一切事宜。 本套《四庫全書精編》為豪華精裝版,16開,50冊,5箱,黃膠紙精印,仿紅木箱裝。 本書目錄 經 部 《易經》 《尚書》 《詩經》 《周禮》 《儀禮》 《禮記》《大學》 《中庸》 《孟子》 《論語》 《孝經》 《爾雅》《春秋左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 史 部 《國語》 《史記》 《漢書》 《晉書》 《宋書》 《梁書》《陳書》 《魏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史通》《戰國策》 《後漢書》 《三國志》 《南齊書》 《北齊書》《舊唐書》 《新唐書》 《列女傳》 《越絕書》 《水經注》 《島夷志略》《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吳越春秋》 《風俗通義》 《華陽國志》《建康實錄》 《貞觀政要》 《資治通鑒》 《天工開物》 《東周列國志》 子 部 儒家《荀子》 《說苑》 《帝范》 《政訓》 《潛書》 《新序》 《鹽鐵論》 《潛夫論》 《近思錄》 《郁離子》 《傳習錄》 《呻吟語》《孔子家語》 《溫公家范》 《袁氏世范》 兵家《孫子兵法》 《吳子》 《司馬法》 《尉繚子》 《孫臏兵法》 《六韜》《三略》 《握奇經》 《素書》 《將苑》 《李衛公問對》 《虎鈐經》《守城錄》 《練兵實紀》 《紀效新書》 《何博士備論》法家《管子》 《商君書》 《韓非子》農家《齊民要術》 《農桑輯要》醫家《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經》 《黃帝八十一難經》 《洗冤集錄》數理天文類 《周髀算經》 ………… 集 部《楚辭》 《詩品》 《曲品》 《南戲》 《花間集》 《柳永詞》《晏殊詞》 《東坡詞》 《秦觀詞》 《放翁詞》 《姜夔詞》
Ⅳ 讀完四庫全書需要多少時間
《四庫全書》編纂於清朝乾隆時期,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收
書3457種,79070卷,共裝訂成36000多冊。
假設一卷3萬字,需要79070天,即216年半
Ⅳ 四庫全書是誰主持編纂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永瑢、紀昀奉命纂修《四庫全書》,曾將抄錄入庫和抄存卷目的圖書,全部撰寫提要,共二百卷。收正式入庫書三四七○種,存目書六八一九種。紀昀,字曉嵐。(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有許多藉助於該書目的地方)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樂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史記》、《爾雅註疏》、《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編輯]
《四庫全書》的編纂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設立了「四庫全書館」,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永瑢負責,任命皇室郡主於敏中為總裁,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為副總裁,召著名學者紀昀為總纂官開始編纂這套卷帙浩繁的叢書。陸錫熊、孫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晉涵等其他學者也參與了編纂。曾參與編撰並正式列名的文人學者達到3600多人,而抄寫人員也有3800人。
《四庫全書》收錄了當時在全國各地徵收的流通圖書、清內廷收藏的圖書以及《永樂大典》中輯出來的珍本善本。據統計,光是徵收得的圖書就達13501種。這些書篩選後按「著錄書」及「存目書」分別收入,其中「存目書」不錄全書,只摘部分內容,而「著錄書」則經過整理、校勘、考證後,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寫存入,謄寫完成後,還要與原本反復校勘。最後收錄的圖書有3461種。
《四庫全書》為了美觀與便於識別,採用分色裝潢,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顏色的確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採用代表中央的黃色。
乾隆49年(1784年)四套書陸續完成,全書共抄7部,分別貯於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沈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又在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各藏抄本一部。副本存於京師翰林院。其中文淵閣本最早完成,校勘更精、字體也更工整。
乾隆52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庫全書》時發現一些書有詆毀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檢《四庫全書》,並最終刪除《諸史同異錄》等11部。但這11部書雖然從《四庫全書》中刪除,但是依然存在宮中,沒有銷毀,這11部書中的9部還流傳到今天。
嘉慶八年(1803年)由紀昀主持進行了《四庫全書》最後一部分官修書籍的補遺工作,進一步完善《四庫全書》。
[編輯]
刪改古籍
編纂四庫全書時,清廷為維護統治,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所謂有違礙字句的古籍,見四庫禁書。並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的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孔子家鄉被金人佔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等等。
[編輯]
《四庫全書》的命運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歷經動亂,《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多份抄本在戰火中被毀。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文宗、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佔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鈔,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於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復後的文瀾閣。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模修補,目前大部分內容已經恢復。因此《四庫全書》今天只存4部,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後從沈陽故宮轉運至蘭州,藏甘肅省圖書館,文津閣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而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於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10月,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經中央有關部門協調,遼寧省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運至蘭州,藏於山中。目前,遼寧有關人士要求歸還,以「書閣合璧」。甘肅方面也修建藏書樓,加強保護。文溯閣《四庫全書》其最終歸屬仍未定。
民國初期,商務印書館影印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之縮印。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出版發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電子版。
Ⅵ 中文學術資料庫有哪些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常用中文學術全文資料庫
by 常 薇
在數字出版的發展過程中,學術出版的電子化起步較早,目前也形成了諸多成熟的產品——學術資源資料庫。本附錄整理了常用的中文學術全文 ,供參考。以下四點特別說明:
1.以下數據大都為商業資料庫,通常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全文,部分資料庫開放了少量內容共互聯網用戶免費訪問;大部分資料庫支持面向個人用戶的多種方式的支付訂購。
2.目前中文學術全文資料庫種類、書目繁多,以下列出的僅為較為常用的資料庫,並按文獻類型或學科進行分類;但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偏好不同,何種資料庫為常用資料庫見仁見智;
3. 因為電子資料庫都是動態變化的,以下簡要介紹中提及的品種、年代、文獻總量等數據皆是2010年7月13日訪問自各資料庫頁面。
4. 隨著學術文獻的電子化,讀者的閱讀習慣已經發生了變化。《清華大學圖書館讀者利用圖書館行為方式的調查》顯示:電子資源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網路環境和數字資源時代,讀者花更少的時間查找文獻,花更多的時間閱讀文獻;檢索文獻更方便了,但查找文獻的技術性要求更高了;查詢和閱讀文獻的途徑更多了,查到的文獻更多了,讀者閱讀文獻的數量增加了。
電子期刊
中國知網(期刊、學位論文、會議、報紙、年鑒、引文)
網址:www.cnki.net
簡要介紹:中國知網收錄了包括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年鑒等學術資料;覆蓋理工、社會科學、電子信息技術、農業、醫學等學科範圍,數據每日更新,支持跨庫檢索。其中,「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收錄了國內9100多種綜合期刊與專業特色期刊的全文,收錄的年代范圍是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庫(全文版)
網址:www.cqvip.com
簡要介紹:「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是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開發研製的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收錄我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科學、醫葯衛生、經濟管理、教育科學和圖書情報等學科8000餘種期刊的2300餘萬篇文章的全文。該資料庫中的期刊最早回溯至1955年。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科技信息、商務信息)
網址:www.wanfangdata.com.cn
簡要介紹: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專業領域,包括學術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技術、 中外標准、科技成果、政策法規、新方誌、機構、科技專家等子庫。其中「數字化期刊」子庫收錄自1998年以來國內出版的各類期刊6千餘種,其中核心期刊2500餘種,論文總數量達1千餘萬篇,每年約增加200萬篇,每周兩次更新。
電子圖書(近現代)
超星電子圖書 . 讀秀學術搜索
網址:www.sslibrary.com
www.xiu.com
簡要介紹:超星百萬電子圖書和讀秀學術搜索是超星公司的兩個產品,前者側重於提供電子圖書內容,後者則側重於書內內容的一站式檢索。
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目前擁有中文電子圖書100萬種,涵蓋各學科領域,不定期更換一批圖書。讀秀學術搜索是由中文圖書資源組成的知識庫系統,它以200多萬種中文圖書資源為基礎,提供深入圖書資源內容的全文檢索、部分文獻的全文試讀。同時,它還與圖書館電子圖書資料庫、館藏目錄系統掛接,方便讀者使用。(點擊「本館電子全文」即可鏈接到本館訂購的超星電子圖書)。
閱讀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中的電子圖書可以使用專用的閱讀器,也可在IE等瀏覽器中直接閱讀。
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
網址:www.shusheng.cn
簡要介紹:「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由北京書生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於2000年創辦,目前可提供10多萬種圖書全文在線閱讀,圖 書內容涉及各學科領域,較側重教材教參與考試類、文學藝術類、經濟金融與工商管理類圖書 。閱讀「書生之家」電子圖書全文之前需 按照說明安裝書生閱讀器。
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
網址:www.apabi.cn(公司網站)
簡要介紹: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是由北京大學方正公司開發的數字圖書系統。截止到2010年初,電子圖書達 50萬種,其中,2006年後出版的新書佔到了70%,涵蓋了社科、人文、經管、文學、科技等分類。首次使用時須下載並安裝了方正Apabi閱讀器。
百萬冊書數字圖書館(CADAL)
網址:www.cadal.cn
簡要介紹: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前身為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合作計劃(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CADAL)。CADAL與「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一起,共同構成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圖書館的框架。項目一期建設了102.3萬冊中英文數字資源,主要包括:155,910冊中文古籍;236,594冊民國書刊; 298,869冊中文現代圖書; 178,159篇中文學位論文;2786冊其他中文資源;151,107冊英文圖書。目前,該項目二期正在建設中。用戶瀏覽該平台的數字化圖書資源,必須安裝DjVu插件
電子圖書(古代)
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文網路版
安裝在區域網使用
簡要介紹: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共收書3461種,總字數約7億字。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分為「標題檢索版」(簡稱「標題版」)和「原文 及全文檢索版」(簡稱「全文版」)兩種版本。「全文版」具有全文檢索功能,用戶只需 輸入整段、片段甚至單個字詞語,就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查找到所需資料。還可以隨時在電腦上作筆記,同時可利用電子形式的《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大辭 典》、《中華古漢語字典》查閱著者有關文獻了解古漢語字義。此外還有古今紀年換算、干支/公元年換算、八卦、六十四卦換算等工具可以利用。用戶在首次使用時需安裝客戶端軟體。
四部叢刊全文網路版
安裝在區域網使用
簡要介紹:《四部叢刊》是20世紀初由著名學者、出版家張元濟先生匯集多種中國古籍經典纂輯的。學者們公認此書的最大特色是講究版本。纂輯者專選宋、元、明舊刊(間 及清本者,則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本,故版本價值之高遠在《四庫全書》之上。多年來,該書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推崇,所收書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該書 共計收書477種、3134冊、232478頁、近九千餘萬字。
《四部叢刊》全文檢索版使用當代數字化最新技術製作,保有紙張版本的全部內容,並使每個漢字數碼化,從而實現字字可查、句句可檢的快速全文檢索,並且 提供了摘要、筆記、紀元換算以及簡、繁、異體漢字相互關聯查詢的功能。用戶在首次使用時需安裝客戶 端軟體。
二十五史全文閱讀檢索系統
安裝在區域網使用
簡要介紹:二十五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 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清史稿》。《二十五史全文閱讀檢索系統》網路版由天津永川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具有全文閱讀和全文檢索功能。
法律
北大法律信息網( 北大法寶)
網址:www. chinalawinfo.com
簡要介紹:北大法律信息網擁有中國法律檢索系統、中國法律英文檢索系統、中國司法案例檢索系統、中國法學期刊檢索系統等多個檢索系統,內容全面涵蓋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司法案例、仲裁裁決、裁判文書、中外條約、合同範本、法律文書、法學教程、法學論文、法學期刊、參考數據及WTO法律文件等中國法律信息各個方面。
中國法律資源全互動資料庫 (北大法意)
網址:www.lawyee.net
簡要介紹:北大法意提供17個資料庫檢索服務:法院案例庫、法律法規庫、法學論著庫、合同文本庫、法律文書庫、法律咨詢庫、法學辭典庫、統計資料庫、金融法庫、WTO法律庫、政報文告庫、審判參考庫、立法資料庫、行政執法庫、法務流程庫、司法考試庫、法律人庫。
音視頻
KUKE數字音樂圖書館
網址:www.kuke.com
簡要介紹:KUKE數字音樂圖書館是國內首家專注於非流行音樂發展的數字音樂圖書館,擁有Naxos、Marco Polo、Countdown、AVC等國際著名唱片公司的授權,同時整合了中國唱片總公司等國內唱片公司的資源。目前圖書館已經收藏了世界上98%的古典音樂,以及中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瑞士、南非、伊朗等多個國家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音樂,同時還包含爵士音樂、電影音樂、新世紀音樂等多種音樂類型;並且匯聚了從中世紀到現代5000多位藝術家、100多種樂器的音樂作品,總計約30萬首曲目。 圖書館除了海量的唱片外,還有豐富的文字資料介紹,配備了詳細的唱片介紹,提供歌劇故事大綱、作曲家及演奏家生平介紹等,以滿足不同樂器、不同層次的音樂學習者和欣賞者的需求。
知識視界
網址:安裝在區域網提供使用
簡要介紹:「知識視界」視頻教育資源庫收錄了一萬多部科教片,分為生命科學、環境保護、電子信息工程、歷史、軍事等 18 個專業類別。整體上「知識視界」又分為基礎性、實用性和前沿性三個類別。基礎性節目介紹了各種專業的科學原理和專業知識;實用性節目將展示給學生實際操作場面和社會生活場景;前沿性節目則介紹了國內外在高科技領域和其他領域最新理論成果。這些科教片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不同國家,地道的外語發音, 提供中外文雙語字幕(字幕可進行顯示或隱藏設置),帶來原汁原味的英、德、法、日等多語種大量專業的詞彙,是學習專業外語的最佳選擇之一。
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
網址:www. koolearn.com
簡要介紹:「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是由新東方在線推出的「一站式」學習平 台,該平台由應用外語類、國內考試類、出國考試類、實用技能類四個大庫,多門課程構成。
Ⅶ 四庫全書善本現存的還有幾部
四庫全書善本現存三部半。
文津閣《四庫全書》具有獨特的歷史文獻價值:
1、從七部《四庫全書》的成書時間來看,文津閣是北方四閣中最後完成的一部,距第一部文淵閣《四庫全書》成書已有三年之久,對已發現的訛誤、遺漏當有所補正。
2、文津閣本是檔案明確記載曾經乾隆親校,並由紀昀親自三校的抄本,幾乎每冊均有校核記錄,其編校質量優於包括文淵閣本在內的其他諸本。
3、就僅存的三部半《四庫全書》看,文津閣本保存最為完整,其他三閣本均分別據文津閣本加以補抄。經學者核對錄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與文津閣本在篇卷、文字、《永樂大典》輯佚本、序跋、附錄、提要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文津閣《四庫全書》所保存下來的一些文獻資料已是海內孤篇。
(7)沈陽文淵電子商務公司擴展閱讀
統治意義
《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為名,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的產物,乾隆帝對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分別採取全毀、抽毀和刪改的辦法,銷毀和篡改了大批文獻。
《四庫全書》突出了儒家文獻和反映清朝統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獻,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輕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
除了農家、醫家和天文演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於批評儒家思想的文獻及戲曲和通俗小說如宋元雜劇、話本小說、明代傳奇等。
Ⅷ 中國人民大學社團
學術類
電子商務協會
統計調查協會
法律協會
傳眾學媒
會計交流協會
國際關系協會
英碩保險學社
4A廣告工場
企業管理協會
西部發展交流協會
政府采購研究會
文淵社
紅樓夢愛好者交流會
文新社
晉友軒協會
房地產協會
會計交流協會
市場營銷協會
財務規劃協會
文娛類
臨界動漫協會
九歌音樂社
電子競技協會
築軒箏社
攝影協會
櫻花社
愛樂人協會
科幻協會
先鋒藝術社
魔術主題俱樂部
京劇社
347 動漫社
自由舞者
笛簫藝術社
Beloved英語戲劇社
曲藝社
印象北京
星魂街舞社
星月空天文學社
法蘭西語言文化協會
星魂時尚文化傳播協會
公益類
英語協會
大學生素質拓展協會
計算機協會
茗茶子協會
彩虹編紡
人大電影協會
傳統文化社
燕都學社
美食協會
pretty girl女生協會
第三羅馬
手語社
中非文化交流協會
蘋果愛好者協會
笛簫藝術社
繆爾自然保護協會
活力英語體驗社
美麗人生工作室
太陽石文學社
公共關系協會
環境保護協會
青年公益協會
體育類
自遊人戶外運動協會
裁判協會
乒乓球協會
游泳協會
羽毛球俱樂部
籃球協會
銳澤健身舞協會
足球協會
合氣道協會
空手道協會
武術協會
輪滑空間俱樂部
墨塵棋牌協會
網球協會
檯球協會
軍事愛好者協會
劍道社
混元太極研究會
自行車協會
楊式太極拳協會
板球協會
逍遙客背包社
實踐類
國際發展交流協會
陶行知研究會
新青年協進會
創新資源協會
遠大前程協會
心宇社
縱橫辯論社
證券投資協會
立業協會
社會工作促進會
職業發展協會
推理協會
法庭雄辯者協會
奧林匹克文化協會
巴渝文化研究會
啟航協會
成功學會
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