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發展抄農村電子商務的方法:
襲一是修建農業信息高速路,把農村無線通信網路、寬頻網路等信息化設施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實施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群眾享用的「信息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多層次、有特色、全覆蓋的農村信息網路。
二是打造農產品銷售直通車。鼓勵、扶持、發展一批高質量專業化的農業電子商務的平台,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展銷網廳」或「特色農產品進城網路大篷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網上交易數據分析指導,幫助他們實現農產品按需種植、定製化生產。
三是修好農業信息流加油站。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利用遠程教育、掌上學堂等移動信息化手段開展農村信息化知識培訓,提升農民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實現由「洗腳上田到洗手上網」的轉變。
四是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查站。由農業、工商、質檢等主管部門牽頭建立農產品安全信用等級,藉助移動視頻監控、二維碼、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農產品的溯源管理和實時監控,實現生態農產品生產看得見、查得到、管得住。
② 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哪些扶持政策
政策一
政策名稱:《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頒發部委:國務院
時間:2015年2月1日
政策概述: 意見指出,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金融監管等政策措施,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涉農貸款比例不降低。同時,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債券。
意見共分5個部分32條,包括: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方面,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政策二
政策名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頒發部委:國務院
時間:2015年4月2日
政策概述:《決定》分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總體要求;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領域,更好履行為農服務職責;推進供銷合作社基層社改造,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創新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治理機制,增強服務「三農」的綜合實力;加強對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領導5部分19條。
在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領域,更好履行為農服務職責方面,決定指出,要提升農產品流通服務水平。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建設,健全農資、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回收等網路,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服務新格局。順應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深刻變革的新趨勢,加快發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政策三
政策名稱:《關於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頒發部委: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商務部
時間:2015年4月7日
政策概述:通知指出,要部署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鼓勵農村青年抓住信息化進程給農業農村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積極利用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模式拓寬創業致富渠道,投身農業農村改革和農業現代化。
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的工作內容包括4個方面:
一是技能培訓。依託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培訓項目,圍繞電子商務實操、網路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等內容,為農村青年提供電子商務技能培訓。
二是金融支持。協調金融機構,聯合設計開發「青」字型大小電商創業金融服務項目,在授信額度、利率優惠等方面重點向電子商務創業青年傾斜。
三是領創建站點。擇優選擇依託電子商務發展的涉農創業青年領創建縣級區域電商服務中心;鼓勵農村創業青年加盟或投資建立鄉鎮服務站和村級服務點。
四是跟蹤服務。開展網店貨源對接;打造農村青年電商網路展銷平台或網路集市,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政策四
政策名稱:《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頒發部委:國務院
時間:2015年5月4日
政策概述:《意見》提出了七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營造寬松發展環境,降低准入門檻,合理降稅減負,加大金融服務支持,維護公平競爭。
二是促進就業創業,鼓勵電子商務領域就業創業,加強人才培養培訓,保障從業人員勞動權益。
三是推動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民生方式,推動傳統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工業生產組織方式,推廣金融服務新工具,規范網路化金融服務新產品。
四是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支持物流配送終端及智慧物流平台建設,規范物流配送車輛管理,合理布局物流倉儲設施。
五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提升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效率,推動電子商務走出去。
六是構築安全保障防線,保障電子商務網路安全,確保電子商務交易安全,預防和打擊電子商務領域違法犯罪。
七是健全支撐體系,健全法規標准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科技與教育支撐,協調推動區域電子商務發展。
政策五
政策名稱:《「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頒發部委:商務部
時間:2015年5月15日
政策概述:《行動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育農村電商環境;加快電子商務海外營銷渠道建設,助力電商企業「走出去」;支持電子商務進中小城市,提升網路消費便利性;推動線上線下互動,激發消費潛力;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拓展海外市場;鼓勵電子商務進社區,拓展服務性網路消費范圍。
《行動計劃》提出,要力爭在1到2年內,實現在全國創建培育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創建60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培育150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打造50個傳統流通及服務企業轉型典型企業,培育100個網路服務品牌;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指導地方建設50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完成50萬人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力爭在2016年底,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網上零售額達到5.5萬億元目標。
③ 農村電子商務是什麼有什麼發展趨勢
2016開年,國務院及各部委密集出台關於農村電商的重磅文件,力挺農業專電商發展。2016中央1號文件比屬2015年更為加大了關於「農村電商」的篇幅,並4處提及農村電商發展問題。為農村電商落地實行提供了諸多有利保障。
未來農村電商的發展趨勢:
農村電商保持快速發展勢頭: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涉農電商規模將向多樣化發展,與智能農業、智能流通、智能消費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涉農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
農村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各類專業服務商開始進入農村,提供貨源供給、倉儲、攝影攝像、圖片處理、網店裝修代運營、策劃運營、融資理財、支付、品牌推廣與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物流、法律等一系列服務;
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延伸:農村從零售商轉為分銷商,從單純的渠道商轉為品牌商,從原材料采購到設計,尋找生產廠家代工,最後將貨品分銷給其他小型網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體的電商縱向產業鏈層級;
農村電商上線下融合趨勢: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路市場融合發展,實現線下實體市場的轉型。
④ 農村電子商務應該怎麼做
廣大農村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開啟農村電子商務,將有利於農民增收,和促進版消費。其實,我權們可以看見,在農村現在互聯網和物流發展迅速,但是還不夠,很多人還是沒有用上,問題就出在這兩個上面。而農村每家每戶都有自己想買出去的多餘農作物或想做一些能賣出去的生意。大部分農村人並不想成為農民工,只要有穩定收益,基本會選擇留在鄉村。我們也看見現在部分西部地區隨著網路建設和物流發展,已經出現了網上消費,鄉村人群正在意識到,網上帶來的實惠和便捷,而這種需求是非常大的。無論是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還是農業用品,原來大家只能在小鎮上僅有的幾家和互相介紹中挑選購買,而隨著網路的進入,大家會有更多的挑選,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到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能量巨大,也即將來臨,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惠及千家萬戶
⑤ 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的措施有哪些
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的措施如下:
大力宣傳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對農村發展的好處;
招聘電子商務的人才,提高農村的就業;
提高農村的生產水平等。
⑥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什麼好處
發展農來村電子商務的好處如源下:
讓在農村的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來自全球的商品;
讓優秀的人才都能夠留在農村,依託農村進行創業,進行發展;
讓農民在進行耕作的同時,獲得性價比更好的生產資料;
幫助農業生產者更好地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銷往世界各地等好處。
⑦ 怎麼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方法:
一是修建農業信息高速路,把農村無線通信專網路、寬頻屬網路等信息化設施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實施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群眾享用的「信息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多層次、有特色、全覆蓋的農村信息網路。
二是打造農產品銷售直通車。鼓勵、扶持、發展一批高質量專業化的農業電子商務的平台,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展銷網廳」或「特色農產品進城網路大篷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網上交易數據分析指導,幫助他們實現農產品按需種植、定製化生產。
三是修好農業信息流加油站。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利用遠程教育、掌上學堂等移動信息化手段開展農村信息化知識培訓,提升農民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實現由「洗腳上田到洗手上網」的轉變。
四是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查站。由農業、工商、質檢等主管部門牽頭建立農產品安全信用等級,藉助移動視頻監控、二維碼、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農產品的溯源管理和實時監控,實現生態農產品生產看得見、查得到、管得住。
⑧ "為什麼要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已經滲透到農業產業鏈全過程,逐漸改變中內國農村經濟發展容方式和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它牽涉到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物流、農民就業、農民生活品質提升等事關「三農」的全方位課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個重要平台,也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農村電商的發展將極大改變農村商業模式。隨著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渠道的開通,電子商務將進一步帶動鄉村旅遊、農村醫療和金融服務等市場,更好地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⑨ 農村的電子商務如何開展
現在電子商務已經開始在農村發展起來,不過還是起步發展期,後面的市場前景很遼闊,不過如果真的能夠蓬勃發展,還需要從下面幾點拓展思路:
一、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提高農民信息素質提高農民信息素質提高農民信息素質提高農民信息素質 一是加大農村教育的力度,讓更多的人認識計算機,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調動農民利用電子商務的積極性。二是明確培訓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合作組織等是當前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帶動力量,對信息接受能力強、傳播速度快,培訓應以這部分人為重點,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培訓效率。三是引導大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地區進行「技術扶貧」,為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隊伍保障。
二、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與相關電腦廠商合作,為農民提供一批性價比高、具有品質保證的電腦網路設備,鼓勵和幫助農民上網,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搭建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平台,為農民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提高農民的信息應用能力。同時,政府要與有關部門協調,降低農民上網的管理維護費用,降低或減免「三農」簡訊定製費用,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
三、構建電子商務平台構建電子商務平台構建電子商務平台構建電子商務平台 由於農村不具備有組織、完善的銷售網路體系,所以難以將分散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匯集到大市場中去,這就是「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作為最基本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單元,單個農戶無法適應農產品市場的快速變化,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平台的缺失而非市場缺失或需求缺失。而建立單個農戶和市場之間的電子商務平台,是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間平台缺失的有效手段。
四、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法律體系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法律體系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法律體系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法律體系 建立健全農業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體系,一是要加強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研究。充分借鑒在信息立法以及其他的一些體制和做法比較完善的國家的經驗,逐步建立起適應我國國情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用法律的制度來規范和保障農業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二是要加強市場的監督管理。要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同時加強信用環境的建設,以保證網上正規渠道技術、產品、市場信息的可靠性,以形成良好的網上市場環境。 由於我國農村自然和社會經濟環境的現實情況,農村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在很多方面甚於城市。雖然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才剛剛起步,但隨著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相關條件的成熟,今後幾年有快速發展!
希望上面的回答會給你啟發,如果你是小規模的市場,那麼你需要找到適合農村發展需求的
產品和平台,祝你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