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子商務法的基本原則
1. 中立原則
電子商務法旨在建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公平交易規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 技術中立:電子商務法不對不同的認證方法,如口令法、非對稱性公開密鑰法或生物鑒別法等,表現出歧視性要求。
(2) 媒介中立:這一原則與技術中立密切相關,確保了一定的傳輸技術與相應媒介的互為前提性。
(3) 實施中立:要求電子商務法與其他相關法律的實施不偏不倚,並在國內外電子商務活動的法律待遇上保持一致。
(4) 同等待遇:這是實施中立原則在電子商務交易主體方面的延伸,確保商家、消費者、國內當事人以及國外當事人得到同等保護。
2. 自治原則
自治原則允許交易雙方通過協議制定交易規則,這是交易法的基本特徵。因此,在電子商務法的立法和司法過程中,應遵循自治原則,為各方提供表達和實現意願的空間,並確保其得到切實保障。
3. 安全原則
確保電子商務的安全進行是電子商務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其基本原則。電子商務因其高效、快捷的特點而在各種商業交易中脫穎而出,但這種高效性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因此,既需要技術上的安全措施,也需要法律上的安全規范。
❷ 電子商務法的立法原則是什麼
1.功能等同原則(functional equivalence).該原則在《示範法》、《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第7條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3條等諸多規范中都有體現,其基本含義為電子單證、票據或其他文件與傳統的紙面單證、票據或其他文件具有同等的功能時就應當肯定其法律效力並在法律上同等對待.按照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範法頒布指南》的說明,《示範法》依賴一種有時稱作「功能等同法」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立足於分析傳統的書面要求的目的和作用,以確定如何通過電子商務技術來達到這些目的或作用.應當注意到,關於所有上述書面文件的作用,電子記錄亦可提供如同書面文件同樣程度的安全.《示範法》只是挑出書面形式要求中的基本作用,以其作為標准,一旦數據電文達到這些標准,即可同起著相同作用的相應書面文件一樣,享受同等程度的法律認可.《示範法》第6至8條內含的功能等同法是針對「書面形式」、「簽名」和「原件」等概念的.我國《電子簽名法》也採用了功能等同法,如該法第4條規定:「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
2.媒介中立原則(media neutrality).該原則也被稱為「媒介中性原則」,是指法律對於交易是採用紙質媒介還是採用電子媒介(或其他媒介)都應一視同仁,不因交易採用的媒介不同而區別對待或賦予不同的法律效力.按照《電子商務示範法頒布指南》的解釋,《示範法》採用的方法是,原則上規定它適用於任何手段生成、儲存或傳遞信息的各種實際情況.如限制《示範法》的適用范圍,將任何一種形式或手段排除在外,就會造成實際困難,違背真正「不注重任何手段」的規則的宗旨.然而,《示範法》注重的是「無紙」通信手段,除非《示範法》有明文規定,它無意改變有關用紙張進行傳遞的傳統規則.[4]在起草UECIC草案的過程中,工作組也認為,本著不偏重任何媒介的原則,對網上交易採用的辦法不應有別於對紙面環境中同等情形所採用的辦法.[5]
媒介中立原則是與功能等同原則相聯系的原則.有觀點認為這兩個原則是相同的,即「對於基於紙質文件所進行的交易與基於電子通信方式所進行的交易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對其中一個給予優勢而歧視另一個.」[6]但也有觀點認為,功能相等原則不僅僅限於媒介上的區別而採納的原則,該原則貫穿在電子商務立法中的整個方面,包括合同的形式,簽名的方式和技術以及文件的完整性和認證性等等.「功能相等」是整個概念的核心,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6}.本文基本上贊同後一觀點,但同時認為「媒介中立原則」並非等同於或包含於「功能等同原則」,實際上,二者側重點並不相同.前者側重於確保不同媒介在立法上的中立性或平等性,而後者則強調通過「功能等同」方法解決傳統法律中的「書面形式」、「簽名」和「原件」等概念適用於電子商務時所產生的法律障礙.
3.技術中立原則(technology neutrality).該原則也被稱為「技術中性原則」,是指法律對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一視同仁,不限定使用或不禁止使用何種技術,也不對特定技術在法律效力上進行區別對待.如我國《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7]這就是在立法上肯定電子簽名的效力,但在立法中對電子簽名及認證技術不作任何具體的規定或要求.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範法》也體現了此原則.貿易法委員會在起草UECIC過程中也曾說明「技術中性」還包括「媒介中性」,可以認為這是廣義上的「技術中性」,本文認為此種主張有一定理由,但技術並不同於媒介,如果將二者合並,可以稱之為「非歧視原則」.
4.最小程度原則(minimal principle).該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僅是為電子商務掃除現存的障礙,並非全面建立一個有關電子商務的新的系統性的法律,而是盡量在最小的程度上對電子商務訂立新的法律,盡可能將已經存在的法律適用到電子商務中.其原因在於:首先,雖然電子商務是一個嶄新的事務,但是對於現存的法律規則和原則進行適當的修改便可以適用於電子商務,沒有必要對於我們已經存在的法律體系進行根本重建或者創造一套全新的法律框架;其次,有關電子商務的技術還在不斷發展,最小程度原則可以對於新的技術保持足夠的靈活性,過於具體的規定可能會面臨過時的危險,而且可能會阻礙新的技術的發展;再次,最小程度原則可以在國際范圍內很快得到共識,成為共同的規則,從而解決跨國交易產生潛在的障礙和不確定性{6}44.
5.程序性原則(proceral principle).該原則是與最小程度原則緊密聯系的一個原則.因為電子商務法的最小程度原則的要求,各國並不試圖制定一部系統的電子商務法律,而是盡力將已經存在的法律適用到電子商務中.電子商務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清除法律障礙或者明確關系,是如何將實體法適用到電子商務中的法律,這便是程序性原則的體現,即電子商務法更傾向於程序性而非實體性.《示範法》旨在提供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原則,以有利於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使用現代技術記錄和傳遞信息……應當指出,《示範法》所考慮的記錄和傳遞信息的技術,除引起在實施條例中要解決的程序問題之外,還可能引起在《示範法》中不一定能找到答案而要在其他法律中尋求答案的一些法律問題{6}47.
6.協調性原則(harmonization principle).該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既要與現行立法相互協調,又要與國際立法相互協調,同時還應協調好電子商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關系,如版權保護與合理使用、商標權與域名權之間的沖突等,尤其是要協調好電子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關系{3}32.一些學者主張的國際協調性原則應為協調性原則的其中一部分內容,該原則是指在制定電子商務法時應該更加註意電子商務的國際性特徵,立法時更應該注重促進電子商務法國際化{6}58.
7.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party autonomy).其內在含義是:除了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外,其餘條款均可由當事人自行協商制定.其實,《示範法》中的強行規范不僅數量上很少(僅有4條),而且其目的也僅在於消除傳統法律為電子商務發展所造成的障礙,為當事人在電子商務領域里充分行使其意思自治而創造條件.換言之,《示範法》的任意性條款,從正面確定權利,以鼓勵其意思自治;而強制性條款,則從反面摧毀傳統法律羈絆,使法律適應電子商務活動的特徵,更好地保障其自治意思的實現.可以說是一正一反,殊途同歸{1}39.
8.安全原則(safety principle).電子商務必須以安全為其前提,它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安全措施,同時也離不開法律上的安全規范.安全性原則要求與電子商務有關的交易信息在傳輸、存儲、交換等整個過程不被丟失、泄露、竊聽、攔截、改變等,要求網路和信息應保持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賴性{7}.
9.開放原則(open principle).該原則也被稱為開放、兼容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對所涉及的諸如電子商務、簽名(字)、認證、原件、書面形式、數據電文、信息系統等有關范疇應保持開放、中立的態度以適應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客觀需要,而不能將其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形態.目前的電子商務立法大多採取了開放原則,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也應採取開放性原則,以適應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要{3}321.如果說中立原則旨在實現公平價值,那麼開放、兼容原則反映的則是效率價值的要求{2}261.
10.鼓勵、促進與引導原則.通過立法鼓勵和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各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基本原則.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比較低,更應當通過立法鼓勵、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立法應從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技術發展和技術標准、稅收、市場准人等方面鼓勵和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由於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和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認同程度較低,政府應更多地擔負起引導職責,從政策、法律上為電子商務創造良好、寬松的經營環境,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電子商務
❸ 電子商務法的立法原則是什麼
電子商務法的立法原則:1、功能等同原則。2、媒介中立原則。3、技術中立原則。4、最小程度原則。【法律依據】《電子商務法》第一條,為了保障電子商務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規范電子商務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❹ 我國電子商務立法應採納的五個基本原則是什麼
1、功能等同原則(functionalequivalence)。該原則在《示範法》、《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第7條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3條等諸多規范中都有體現。
其基本含義為電子單證、票據或其他文件與傳統的紙面單證、票據或其他文件具有同等的功能時就應當肯定其法律效力並在法律上同等對待。
2、媒介中立原則(medianeutrality)。該原則也被稱為「媒介中性原則」,是指法律對於交易是採用紙質媒介還是採用電子媒介(或其他媒介)都應一視同仁,不因交易採用的媒介不同而區別對待或賦予不同的法律效力。
3、技術中立原則(technologyneutrality)。該原則也被稱為「技術中性原則」,是指法律對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一視同仁,不限定使用或不禁止使用何種技術,也不對特定技術在法律效力上進行區別對待。
4、最小程度原則(minimalprinciple)。該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僅是為電子商務掃除現存的障礙,並非全面建立一個有關電子商務的新的系統性的法律,而是盡量在最小的程度上對電子商務訂立新的法律,盡可能將已經存在的法律適用到電子商務中。
5、程序性原則(proceralprinciple)。該原則是與最小程度原則緊密聯系的一個原則。因為電子商務法的最小程度原則的要求,各國並不試圖制定一部系統的電子商務法律,而是盡力將已經存在的法律適用到電子商務中。
(4)國內外電子商務立法原則擴展閱讀:
根據業務活動的內容,電子商務主要包括間接電子商務(有形商品的電子訂購和支付,仍然需要通過郵政服務和商業快遞車輛等傳統渠道交付),以及直接電子商務(無形商品和服務的在線訂購、支付和交付,如某些計算機軟體和娛樂產品,或全球范圍的信息服務);
根據電子交易的范圍,電子商務可以分為區域電子商務、遠程國內電子商務和全球電子商務。
根據所使用的網路類型,電子商務可以分為基於特殊增值網路(EDI)的電子商務、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和基於內部網的電子商務。
❺ 鐢靛瓙鍟嗗姟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
鐢靛瓙鍟嗗姟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鍖呮嫭錛
1銆佷腑絝嬪師鍒
鐢靛瓙鍟嗗姟娉曠殑鍩烘湰鐩鏍囷紝褰掔粨璧鋒潵灝辨槸瑕佸湪鐢靛瓙鍟嗗姟媧誨姩涓錛屽緩絝嬪叕騫崇殑浜ゆ槗瑙勫垯銆傝岃佽揪鍒板悇鏂瑰埄鐩婄殑騫寵錛屽疄鐜板叕騫崇殑鐩鏍囷紝灝辨湁蹇呰佸仛鍒板備笅鍑犵偣錛
(1)鎶鏈涓絝嬨傜數瀛愬晢鍔℃硶瀵逛紶緇熺殑鍙d護娉曘佷互鍙婇潪瀵圭О鎬у叕寮瀵嗛掗娉曪紝浠ュ強鐢熺墿閴村埆娉曠瓑璁よ瘉鏂規硶錛岄兘涓嶅彲鍘氭よ杽褰礆紝浜х敓浠諱綍姝ц嗘ц佹眰銆
(2)濯掍粙涓絝嬨傚獟浠嬩腑絝嬩笌鎶鏈涓絝嬬揣瀵嗚仈緋伙紝浜岃呴兘鍏鋒湁杈冨己鐨勫㈣傛э紝騫朵笖涓瀹氱殑浼犺緭鎶鏈錛屼笌鐩稿簲鐨勫獟浠嬩箣闂存槸浜掍負鍓嶆彁鐨勩
(3)瀹炴柦涓絝嬨傛槸鎸囧湪鐢靛瓙鍟嗗姟娉曚笌鍏朵粬鐩稿叧娉曞緥鐨勫疄鏂戒笂錛屼笉鍙鍋忓簾;鍦ㄦ湰鍥界數瀛愬晢鍔℃椿鍔ㄤ笌璺ㄥ浗闄呮х數瀛愬晢鍔℃椿鍔ㄧ殑娉曞緥寰呴亣涓婏紝搴斾竴瑙嗗悓浠併
(4)鍚岀瓑淇濇姢銆傛ょ偣鏄瀹炴柦涓絝嬪師鍒欏湪鐢靛瓙鍟嗗姟浜ゆ槗涓諱綋涓婄殑寤朵幾銆傜數瀛愬晢鍔℃硶瀵瑰晢瀹朵笌娑堣垂鑰咃紝鍥藉唴褰撲簨浜轟笌鍥藉栧綋浜嬩漢絳夛紝閮藉簲灝介噺鍋氬埌鍚岀瓑淇濇姢銆
2銆佽嚜娌誨師鍒
鍏佽稿綋浜嬩漢浠ュ崗璁鏂瑰紡璁㈢珛鍏墮棿鐨勪氦鏄撹勫垯錛屾槸浜ゆ槗娉曠殑鍩烘湰灞炴с傚洜鑰岋紝鍦ㄧ數瀛愬晢鍔℃硶鐨勭珛娉曚笌鍙告硶榪囩▼涓錛岄兘瑕佷互鑷娌誨師鍒欎負鎸囧礆紝涓哄綋浜嬩漢鍏ㄩ潰琛ㄨ揪涓庡疄鐜拌嚜宸辯殑鎰忔効錛岄勭暀鍏呭垎鐨勭┖闂達紝騫舵彁渚涚『瀹炵殑淇濋殰銆
3銆佸畨鍏ㄥ師鍒
淇濋殰鐢靛瓙鍟嗗姟鐨勫畨鍏ㄨ繘琛岋紝鏃㈡槸鐢靛瓙鍟嗗姟娉曠殑閲嶈佷換鍔★紝鍙堟槸鍏跺熀鏈鍘熷垯涔嬩竴銆傜數瀛愬晢鍔′互鍏墮珮鏁堛佸揩鎹風殑鐗規э紝鍦ㄥ悇縐嶅晢浜嬩氦鏄撳艦寮忎腑鑴遍栬屽嚭錛屽叿鏈夊己澶х殑鐢熷懡鍔涖傝岃繖縐嶉珮鏁堛佸揩鎹風殑浜ゆ槗宸ュ叿銆傚繀欏諱互瀹夊叏涓哄叾鍓嶆彁錛屽畠涓嶄粎闇瑕佹妧鏈涓婄殑瀹夊叏鎺鏂斤紝鍚屾椂錛屼篃紱諱笉寮娉曞緥涓婄殑瀹夊叏瑙勮寖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