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快速發展
(一)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要做好鄉鎮專物流站規劃工作,貨運站是屬電商物流介面,農村電商物流物流站點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內容。
(二)做好政策引導
制定促進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環境,積極引導快遞、第三方物流企業向農村發展,提高農村物流供給能力,降低農村物流成本。
(三)確定試點企業
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農村供銷社及客運站為節點,確定1-2家農村物流試點企業,培育扶持,發揮試點企業的示範作用。
(四)加強農村物流網路體系的建設
農村物流包括實體網、信息網兩個部分。實體網一般按三級站場框架搭建:縣(市)分撥中心作為農村物流的集散中樞,鄉鎮物流站作為農村物流的中間層節點,村設物流點作為農村物流的基層末梢。信息網則以建設農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為主要手段,通過三級分層建設、部門聯通、吸引供需各方,解決農村物流信息共享問題。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發展農村物流存在成本高、資金周轉慢。回報率低、經營風險大等不利因素,政府應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服務,從而調動企業興辦農村電商物流的積極性。
2. 農產品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怎麼完善
近幾年來,農村電商被一一挖掘改善,雖然為農產品助力了不少,但對於物流成本方面還是有很大問題。
農產品電商,尤其是生鮮電商,更多的是人們構築了一個很美的夢,讓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取想要的新鮮的水果、蔬菜等生鮮產品。而且農產品電商的未來一直是被普遍認可的,但是事實上,農產品電商在實際的運作中卻面臨很多難以跨越的鴻溝。
如今,即使是在農村裡,快遞代收點和網店基本已經有了,那可以首先推進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企業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以及及時促銷以免滯留。
另外就是現在農產品供應鏈比較落後,所以以現在的物流方式運輸,一些農產品很容易在運輸的過程中變質,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推出定時、定點、定線的農村電商物流「貨運班線」模式,拓展縣到鄉鎮雙向物流運輸服務,提高農村物資運輸的時效性和便捷性。
歸根結底,生鮮電商是定位和路徑問題,究竟是為了讓農產品上網還是為了更好地通過網上銷售農產品需要深思,最終也還要與傳統路徑相融合。如果普通農產品能便捷地在社區實現網上交易和就地送配的無縫對接,也許生鮮電商的大問題就真的破解了,最終「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過如果對於自己還是有難度的話,這里我推薦一個大商創的農村電商解決方案,它是以農村需求為核心,全面構建集PC、APP、微信於一體的終端設施,為消費者提供最為貼心的跨屏購物體驗。關鍵是採用了賣家自提或就近配送,切實匹配農村特色,有效規避了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3. 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分別是什麼
現在從事農村電商行業的商家非常多,其實這個農村電商目前有發展的前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那麼農村電商現在存在哪些問題呢?具體又有哪些解決的措施呢?
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1.交通不便,物流網路不夠發達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落後,物流網路無法延伸至每村每戶,造成了農村電商在物流配送方面的難題。
由於缺乏健全的物流體系,一些偏遠地區的網購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再加上缺乏專用的農業運輸技術設備,鮮活的產品極易發生腐壞,再加上農村交通不發達,配送點分散,因而對農村電商的發展了直接影響。
2.網購與網售的失衡
在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電商的業務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失衡狀態。相對於生產方面,產需供求不平衡直接影響著真個市場的平衡,農產品需求量已劇增,價格猛漲,卻依舊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
農村地區網路購物規模遠大於網路銷售規模,電商「逆差」嚴重。相比於城市電商,農村電商發展仍然有一些差距,電商生態環境仍有待改善。
3.缺乏電商人才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多變,且對實踐性要求較高,高校培養的電商人才難以符合就業要求,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其本身就有很大的人才缺口。《縣域電子商務人才研究微報告》顯示,縣域網商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預計於2016年超過500萬人。另外,農村與城市在經濟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距,也使得電商人才不願下鄉。
4.品牌塑造和品牌營銷能力不足
因沒有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自然處於劣勢。與跨境生鮮相比,中國農產品更是沒有競爭力可言。
無論是天貓、淘寶、京東還是其他平台,放眼望去,商品林林總總,看的眼花繚亂,店鋪競爭力也就顯得不足。所以對於農村電商來講,建立品牌才是出路。
農村電商問題解決的對策:
1.交通不便,物流網路不夠發達
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落後,物流網路無法延伸至每村每戶,造成了農村電商在物流配送方面的難題。
由於缺乏健全的物流體系,一些偏遠地區的網購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再加上缺乏專用的農業運輸技術設備,鮮活的產品極易發生腐壞,再加上農村交通不發達,配送點分散,因而對農村電商的發展了直接影響。
2.網購與網售的失衡
在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村電商的業務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失衡狀態。相對於生產方面,產需供求不平衡直接影響著真個市場的平衡,農產品需求量已劇增,價格猛漲,卻依舊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
農村地區網路購物規模遠大於網路銷售規模,電商「逆差」嚴重。相比於城市電商,農村電商發展仍然有一些差距,電商生態環境仍有待改善。
3.缺乏電商人才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多變,且對實踐性要求較高,高校培養的電商人才難以符合就業要求,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其本身就有很大的人才缺口。《縣域電子商務人才研究微報告》顯示,縣域網商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預計於2016年超過500萬人。另外,農村與城市在經濟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距,也使得電商人才不願下鄉。
4.品牌塑造和品牌營銷能力不足
因沒有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自然處於劣勢。與跨境生鮮相比,中國農產品更是沒有競爭力可言。
無論是天貓、淘寶、京東還是其他平台,放眼望去,商品林林總總,看的眼花繚亂,店鋪競爭力也就顯得不足。所以對於農村電商來講,建立品牌才是出路。
在以上的內容中為大家介紹了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式,如果這些問題能夠解決的話,農村電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確實也因為這些問題,一些商家對這方面沒有自信。
4. 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實施方案
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全區千村電商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X發〔2015〕X號)和《關於申報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通知》(X發〔2015〕X號)精神,推動XX鎮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建設,使農民能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網上購物條件,同時活化農產品流通,支持農村青年創業,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為城鄉發展一體化作出貢獻,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依託XX鎮特色優勢產業和產品,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支持建立具有XX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加快農村電子商務支持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機制,不斷提升XX鎮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拓寬我鎮農特產品網路銷售渠道,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則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XX鎮的地理和特色優勢,打造品牌、品種、品質,以農產品流通、優質水稻、制種玉米、蔬菜、華泰農特色農產品、鎖陽酒、清真牛羊肉、廟廟湖旅遊等為重點,提升產品附加值。
(二)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農村網路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操作和物流配送、人才等瓶頸,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全面提升。
(三)整合資源,完善功能。與便民服務、產業發展、農產品流通、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整合各類資源,構建電子商務代購代銷服務體系,降低農民購物成本,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三、建設內容
引導、支持電商進入農村,提高電商在XX鎮農村的應用范圍,培育電商經營主體,發揮電商綜合服務功能,加快發展電子交易、網上購物、在線支付、快遞配送等居民生活類電子商務生態鏈。
(一)建設主體
在全鎮范圍內建設五個村級(社區)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合理規劃站點布局。
(二)建設標准
各站點按照縣人民政府《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方案》(XX發〔2015〕XX號)的要求進行建設。
(三)功能設置
提供網路配送服務、農產品網路銷售服務、農村青年創業服務等功能,滿足居民需求。
四、實施步驟
(一)情況摸底(9月15日-9月30日)
組織全鎮基本情況調查,包括經濟發展、產業基礎、電商基礎和物流快遞情況。
(二)制定方案(10月8日-10月15日)
制定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完善項目實施方案,報縣商務局、縣財政局備案。
(三)宣傳帶動(10月16日-10月25日)
召開動員大會,利用多種媒體宣傳,推動企業早准備、早宣傳、早落實。
(四)推動實施(10月26日-12月31日)
搭建電子商務平台及流通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依法開展招投標,確保安全,推動工作實施。
五、成立領導小組
成立XX鎮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成員職責。
六、要求
(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方式宣傳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各項措施,增強企業信心,舉辦培訓班、講座等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二)加大政策配套和支持力度。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融資機制。
(三)加強農村電子商務行業監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建設和統計體系,規范電子商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