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利用信息不對稱實現網路營銷
站長可以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實現自己的網路營銷。 市場交易必須以信息為媒介,在網路虛擬的市場上也一樣。但交易雙方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擁有更充足信息的一方為了自身利益將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廠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他們就把信息封鎖,以求信息壟斷的情況下能夠讓產品獲得一個好的價格。由於上面各種原因,信息不對稱在網路交易中尤其嚴重。 在不對稱信息條件下,自由選擇會導致逆向選擇的產生。由於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沖著商品低廉而到網路上進行購買,很多廠商為了抓住他們這種求廉的心理,打著低價銷售的旗子,現在人們購物還是沖著價格便宜而來,有了價格優勢就說明有了市場,企業和個人才能夠存活! 筆者的一個朋友比較胖,前幾年仔報紙上看了一個減肥葯的廣告,這個企業恰恰又是自己本市的,然後他就親自上門試葯,效果顯著,心裡非常喜歡,在網上搜索了下,發現網上竟然沒有關於這個產品的任何介紹,心裡就萌發了把產品搬到網上銷售的想法,本身這個減肥產品的價格就不高,他把價格提高了十倍,製作了精美的廣告業,做了網路競價,實行貨到付款的方法,效果出奇的好。每天可以賣到上百盒,短短一年就成功做到了別人一輩子賺到的錢。 不過還有個搞笑的典故,筆者不建議採取:有一個書商手上不幸積壓了一批書,他想把這些賣不掉的書「營銷」給大街上兼賣圖書的報攤。他就雇了幾個人按家去跑這些小書攤,逮著了就問「你這兒有什麼什麼書賣嗎?」這樣跑了幾天,小書攤以為這本書肯定好賣,於是趕緊到書商那兒進貨,於是書商的營銷成功地完成了。「物流」和「資金流」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成功地進行了互動。目前消費者對廣告的信仰危機大都肇始於類似的策劃「金點子」,而古典主義的道德評判顯然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個也是一種信息不對稱,但是立場是站在賣方,我們主要是針對買方的心理做出營銷方法。 網路廣告的互動交易雙方可以進行實時的信息交換,大大地縮短了信息反饋的時間,打破傳統的信息單向流動。在互動功能下,企業能迅速察覺到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營銷方案;消費者能夠深層次的了解產品。這樣也使廠商更加充分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使信息趨向對稱化。
Ⅱ 如何有效解決物流企業與物流需求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物流公司為客戶量身定做物流管理系統,使信息互通統一
Ⅲ 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定義
什麼是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業採用網路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的硬體設備、軟體系統及先進的管理手段,針對客戶的需求,根據用戶的訂貨要求,進行一系列分類、編碼、整理、配貨等理貨工作,按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將確定數量和規格要求的商品傳遞到用戶的活動及過程。這種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帶來了流通領域的巨大變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積極搭乘電子商務快車,採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特徵與傳統的物流配送相比,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徵:
(1)虛擬性。
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虛擬性來源於網路的虛擬性。通過藉助現代計算機技術,配送活動已由過去的實體空間拓展到了虛擬網路空間,實體作業節點可以虛擬信息節點的形式表現出來;實體配送活動的各項職能和功能可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模擬,通過虛擬配送,找到實體配送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從而進行組合優化,最終實現實體配送過程達到效率最高、費用最少、距離最短、時間最少的目標。
(2)實時性。
虛擬性的特性不僅能夠有助於輔助決策,讓決策者獲得高效的決策信息支持,還可以實現對配送過程實時管理。配送要素數字化、代碼化之後,突破了時空制約,配送業務運營商與客戶均可通過共享信息平台獲取相應配送信息,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各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效地縮小了配送活動過程中的運作不確定性與環節間的銜接不確定性,打破以往配送途中的「失控」狀態,做到全程的「監控配送」。
(3)個性化。
個性化配送是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重要特性之一。作為「末端運輸」的配送服務,所面對的市場需求是「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小規模的頻繁配送將導致配送企業的成本增加,這就必須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個性化配送正是這樣一個開采不盡的「利潤源泉」。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個性化體現為「配」的個性化和「送」的個性化。「配」的個性化主要指通過配送企業在流通節點(配送中心)根據客戶的指令對配送對象進行個性化流通加工,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送」的個性化主要是指依據客戶要求的配送習慣、喜好的配送方式等為每一位客戶制定量體裁衣式的配送方案。
(4)增值性。
除了傳統的分揀、備貨、配貨、加工、包裝、送貨等作業以外,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功能還向上游延伸到市場調研與預測、采購及訂單處理,向下延伸到物流咨詢、物流方案的選擇和規劃,庫存控制決策,物流教育與培訓等附加功能,從而為客戶提供具有更多增值性的物流服務。
Ⅳ 信息不對稱是什麼
簡單一句話,我知道有關你的信息,但是你不知道我的相關信息,這就叫信息不對稱。樓上何必那麼啰嗦呢?
Ⅳ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物流帶來什麼影響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物流帶來的主要影響有以下兩方面:
1、改變國內物流現狀、促使物流行業整合重組:
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永遠法則,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則加劇了市場的競爭。龐大的交易額則產生了龐大的物流費用,並且這些物流費用在不斷加大。這些物流費用並不是恆定的由某家公司所消化,而是由我國成千上萬個物流企業不斷競爭獲取。
物流企業實力的層次不齊,其服務質量也有很大差異,但是眾多客戶在追求利益之上的前提下,必然有一些物流企業退出舞台,競爭加劇。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將擔當整合資源的主要角色,一些物流公司在競爭的過程中也會不斷被整合重組,使我國的物流行業逐漸走上正當競爭,追逐服務的優質物流公司。
2. 迫使我國物流提升其服務能力,加快物流信息化:
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企業或各個人對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異化的服務要求,會在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中更加明顯,我國物流企業只有能不斷提高其服務能力,使得物流不再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在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都是在自己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化建設,這樣就使得眾多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層次不齊,很難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因為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迫使我國物流企業更上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節奏,加快物流信息化進程。
Ⅵ 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文獻綜述
第三方物流文獻綜述摘 要:本文以國內外學者對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現狀為基礎,首先對第三方物流的定義進行 匯總。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第三方物流所面臨的問題,然後,基於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論述 了一些解決辦法: 包括第三方物流的選擇與評價標准, 信息共享, 政府政策以及激勵策略等。 關鍵詞: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信息共享;物流外包;核心競爭力;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1. 第三方物流研究背景 1.1 第三方物流定義。第三方物流(TPL)概念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源於管理學中的英文 單詞 Outsourcing,又稱外包物流,由於物流外包後,物流的提供方與需求方形成一種契約 關系,所以第三方物流又稱契約物流。關於第三方物流的一個較為認可的普遍解釋為:由供 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來管理物流或部分物流作業的一種運作模式。 我國國家標准 《物流術 語》中, 將第三方物流定義為: 「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 (網路)由此可見,第三方物流的「第三方」是獨立於供方和需方,即所謂的第一方和 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有一定的物流基礎設施或專業的物流管理知識的服務型企業。如今, 關於第三方物流的國內外定義並無太大差異,本文也不做詳細區分。 1.2 第三方物流發展前景。當今社會,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 來越激烈,專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於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在核心競爭力的競爭變得越發明 顯,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把精力專注於核心競爭力上,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物流以其復 雜性與特殊性,成為外包的熱門對象,尤其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呈現出空前的發展速度。復 雜性表現在:物流活動的多樣性,包括運輸、倉儲、包裝、分配等;物流管理的復雜性,需 要協調物流內部部門的業務利益沖突,又要配合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銷售部門或銷售商; 物流財務統計與成本控制的模糊性等。特殊性表現在:自營物流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很 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很難實現;一般情況下,物流並非企業核心競爭力,且管理物流需 要投入太多精力; 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化的物流管理經驗, 或強大的基礎設施, 為物流外包企業帶來巨大的規模效應和眾多增值服務,等等。 2. 我國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問題及研究現狀 2.1 存在的問題。 我國第三方物流和外國相比尚處於發展階段,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國際 市場競爭環境的一體化與專業化趨勢, 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但由於我國第三方物 流市場的不成熟,許多問題也相繼出現並引起人們的重視。李瑞彩、張琨、李松將這些問題 歸納為如下五點:(1)交通運輸利用不充分;(2)物流業管理體制不完善;(3)物流企 業專業管理人才缺乏;(4)我國物流業對現代科技手段的忽視;(5)企業核心競爭力需 要加強。而劉靜將這些問題歸納為四點:(1)物流觀念比較落後;(2)基礎設施落後缺 乏專業人才;(3)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與服務水平低;信息化標准化水平低。總之,他 們對問題的歸納沒有太大出入, 只是觀察的視角與側重點不同。 這些問題的歸納是從中國整 體物流業的角度考慮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若從大而全的觀念出發,必然在可行性、實用 性、以及在詳細程度上有所欠缺,所以,大多數學者還是從不同的側重點,基於一定的工具 和理論,對不同問題進行建模和論證,具體研究情況,下文將做詳細綜述。 2.2 第三方物流研究現狀。目前,關於物流與外包企業之間關系的研究已經很多,但現在面 對的問題是: 由於不同外包企業業務活動的特殊性, 使之需要有相對應的物流管理與服務配 套,所以當前的大多數研究是基於案例展開的,這種研究勢必缺乏一般性。韓超群,基於演 化博弈的角度, 研究了第三方物流與製造企業之間的關系, 指出雙方的合作關系是普遍存在 的,博弈雙方的支付矩陣相關,並受到初始狀態影響;於淼從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特點為切入 點,證明第三方物流與外包企業之間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於物流外包所形成的委託—代理關系, 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所形成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 險,委託代理雙方的相互不信任,對此問題的分析與研究,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論證:從總 體上,江榕提出了六點解決辦法: (1)加強物流市場環境規范與整頓,制止失信行為發生; (2)加強對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調查與評價,審慎選擇和評價第三方物流企業; (3)加強信息交流與共享,優化決策制定; (4)建立完善的監督激勵和績效考核制度,用制度來降低代理成本; (5)規范物流業務外包合同的簽訂和執行管理,避免先天的物流外包風險; (6)理順政府和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拓展行業協會的職能。 總之,關於第三方物流的種種問題,當前的研究層出不窮,下文將詳細介紹在第三方 物流的選擇與評估、第三方物流的監督激勵與績效評價、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 信息共享模式,三個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上的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詳細贅述。 3. 第三方物流的選擇與評估 對物流服務提供商的選擇與評價, 是打算進行物流外包的企業首當其沖的問題, 是決定 這個企業物流服務質量與成本優劣的先決條件, 但是, 目前的選擇缺乏統一的指標評價標准。 桂曉梅將選擇步驟總結如下: 具體的評價指標, 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對於定性指標難以確定具體的標准, 僅憑定量指標, 在完整性與全面性上又有所匱乏。 所以很多學者都採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或者利 用一定的分析工具與方法, 把定性指標量化。 由於現在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供應鏈上的 競爭,把第三方物流納入供應鏈范疇,基於供應鏈建立指標評價體系變得愈發重要。楊浩軍 基於供應鏈管理視角,通過六個質量維度:服務人員溝通質量、服務可靠性、服務響應性、 服務時間、服務質量、服務柔性,建立了第三方物流質量評價體系;王偉、劉巍、郭志強基 於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環境,總結出影響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若干指標,建立了基於可 拓理論與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價體系, 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 價選擇提供定量化的依據。總之,鑒於市場競爭環境的復雜多變,以及不同企業的不同運營 特徵與優勢,這些指標評價體系中所選用的指標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隨時作出調整:如以電 子商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和以傳統運輸服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在指標選擇上會有很大出 入。 4. 第三方物流的監督激勵與績效評價當今社會,企業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供應鏈上的競爭,而第三方物流的運作越來越呈 現出供應鏈上的運作特徵。相對於第三方物流公司,無論上游的供應商或下游的需求商,都 處於信息劣勢一方,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愈發嚴重, 第三方物流公司與物流外包商之間 的信用危機十分嚴重。 做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選擇與評估, 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 題;但要想真正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研究此類問題的學者認為,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 的監督激勵與績效評估策略。朱占峰基於供應鏈環境,建立合理的委託代理模型,通過論證 外包企業和 TPL 企業之間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合同的可能性, 在理論上論證了物流外包的合 理性。對於是否能夠通過科學的績效激勵措施,提高 TPL 公司的努力水平,朱占峰沒有作出 進一步論證。 梁靜通過把物流外包企業看作是 「委託人的委託人」 從多委託代理理論出發, , 建立了相關-委託代理數學模型,對信息共享與不共享兩種環境下,以及主委託人對努力水 平不同偏好條件下的激勵情況進行論證, 為不同信息共享程度下的績效激勵制度的建立提供 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在實際情況下, 由於眾多外在與內在因素的影響, 無論是信息共享水平, 還是主委託人的偏好,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在採取相應的激勵制度前,對這些因素的 認識與把握, 同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如果物流外包商和 TPL 企業之間能夠建立良好的 合作夥伴關系, 增強相互信任的程度和更深層次上的信息透明度,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會 事半功倍。邢文鳳、傅文利、翟春娟通過對第三方物流以關系為中心的治理模式的研究,並 且通過對傳統的以合約為中心的進行治理的績效問題的比較, 提出了以關系為中心進行治理 的傾聽-核對-發運模式,然後進一步探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策略。 5. 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信息共享模式不管是道德風險還是逆向選擇, 大多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這也是處理信息的能力成 為物流外包商選擇 TPL 的一個關鍵因素的原因之一, 同樣一個 TPL 企業內部各環節的相互溝 通,運作效率的提高,服務質量的改善,以及部分增值服務的提供,同時獲得核心競爭力, 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信息共享的有效實現。 所以, 很多學者從不同層面探討了信息 技術、 信息共享手段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的應用, 以及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的建立及其重要 性。 牟春燕依託於信息技術與供應鏈管理思想, 闡述了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重要 性。這些技術有,電子數據交換(EDI)、地理信息系統(GIS),其中地理信息系統有包括全 球定位系統(GPS)、條形碼技術與自動識別技術(BC)、射頻技術(RF)、自動分揀系統 (ASS)、自動存取系統(AS/RS)等。畢勝進一步指明信息技術是是實現物流自動化、系統 化、智能化不可或缺的條件,信息化是物流公司未來的必由之路,第三方物流是隨著網路技 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並與網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互支持而提高。 李虎把第三 方物流信息系統的重要性總結為如下幾點: (1)可以實現信息流動的准確性與及時性; (2) 實現物流各個環節的有效溝通,通過信息共享提高運作效率;(3)大量可得信息有助於企 業正確決策;(4)提高企業服務水平、贏得客戶信賴,進而不斷降低物流成本。同時,畢 勝、李虎還對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做出了詳細分析,但都沒有從供應鏈的角度,以第 三方物流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為依託, 對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特徵進行分析。 而 梁靜等人, 通過對供應鏈中共享信息以及共享模式的探討, 總結了信息共享的 4 種模式以及 特徵對比。這四種模式是:(1)點對點共享模式。點對點共享模式又分為 EDI 模式與數據 介面模式;(2)信息集中管理模式。信息集中管例模式將信息集中在一個公共資料庫中, 各企業根據許可權對其進行操作,完成與多個合作夥伴的信息交流;(3)第三方模式。由第 三方信息企業提供公共資料庫。 第三方企業可主動的從外部其它信息來源去收集、 加工與供 應鏈相關的信息,向供應鏈企業提供額外的信息服務,從而可能人為的介入信息處理過程。 (4)綜合共享信息模式。將點對點模式和信息集中管理模式綜合起來,以一個主要的信息 平台為核心進行構建,在不同信息共享區域採用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點對點模式,適合在 信息數據明確, 數據標准統一, 共享范圍小的情況, 實現點對點的數據傳輸, 信息安全性高; 信息集中管理模式, 對供應鏈上企業間的信息系統要求不高, 但卻需要有對基礎設施要求較 高的公共資料庫,並實現對不同企業的不同數據標準的兼容,信息集成難度較高;綜合信息 共享模式,可以針對不同的信息共享需求,企業間的信息系統,以及不同的安全需求,採用 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操作靈活性高,但仍然需要公共資料庫。 6. 總結無論是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供應鏈上企業競爭的加劇,還是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 突飛猛進, 都迫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外包非核心業務, 全心全意致力於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而物流越來越成為眾多企業外包的對象。 物流外包的種種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尤其 對我國,處於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初步階段,政府政策不健全,物流基礎設施差,管理技術落 後,而且嚴重缺乏物流專業技術人才。針對物流外包問題的種種研究越來越多,無論是物流 外包企業,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應該勇於創新,不斷改革,共同致力於我國第三方物流 市場的蓬勃發展。
Ⅶ 物流的缺陷有那些
物流的缺陷
1、獨家供應商問題:供應鏈上出現獨家物流供應商,由於供應商服務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獨家物流供應商政策可能給某些地區的服務帶來風險。
2、委託——代理機制所固有的信息風險:選擇合適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作為供應鏈物流服務的合作夥伴,是加強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如果由於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企業合作夥伴選擇不當,不僅會減少企業的利潤,還會使企業失去其他的機會,從而無形中抑制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增加了整條供應鏈的運行成本。
3、企業文化方面的問題:不同的企業一般具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就可能導致對相同問題的不同看法,從而存在分歧,影響物流供應鏈的穩定。
4、IT技術的缺陷會制約供應鏈物流作用的發揮:如網路傳輸速度,伺服器的穩定性和運行速度,軟體設計中的缺陷,病毒等。
Ⅷ 阿里巴巴物流信息不對稱有影響嗎
看怎麼說了。如果客戶不投訴你的話,就沒事,沒有什麼影響。如果投訴你物流信息虛假發貨的話,那你可能就有麻煩了,主要就是看客戶。
Ⅸ 市場上流行的物流配貨軟體是如何解覺物流信息不對稱和信任缺失問題的。
保證金及保險。。。。。。。例如:東亨物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