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產品電商交易額怎麼查
在部門裡面選電子商務司,然後找到年度報告就可以查看到每個省份的電商交易額了喲,然後總和就是農產電商交易額了
『貳』 五大農產品電商模式研究分析
一、農產品電商模式的概念
我國傳統農產品流通銷售過程(從農產品產出到消費),通常要經歷農產品經紀人、批發商、零售終端等多層中間環節,它具有信息流通不暢、流通成本過高的問題,互聯網的出現,恰好改進了其弊端,並將農產品的流通渠道變成網路狀,進而衍生出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C2B/C2F模式、O2O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分平台型B2C和垂直型B2C兩種)、F2C模式。
二、5大農產品電商模式解析
1、C2B/C2F模式
定義:C2B/C2F模式,即消費者定製模式,它是農戶根據會員的訂單需求生產農產品,然後通過家庭宅配的方式把自家農庄的產品配送給會員。這種模式的運作流程分為四步:第一步,農戶要形成規模化種植及飼養;第二步,農戶要通過網路平台發布產品的供應信息招募會員;第三步,會員通過網上的會員系統提前預定今後需要的產品;最後,待產品生產出來後,農戶按照預定需求配送給會員。
盈利來源:收取會員費,即會員的年卡、季卡或月卡消費
代表企業:多利農庄、忠良網
模式優勢:提前定製化生產,經營風險小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准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發展空間有限
2、B2C模式
定義:B2C模式,即商家到消費者的模式,它是經紀人、批發商、零售商通過網上平台賣農產品給消費者或專業的垂直電商直接到農戶采購,然後賣給消費者的行為。此類模式是當前的主流模式,它又可以細分為兩種經營形式:一種是平台型的B2C模式,如天貓、京東、淘寶;一種是垂直型的B2C模式(即專注於售賣農產品的電商模式),如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等
盈利來源:產品銷售利潤、平台入駐費用、產品利潤抽層等
代表企業:天貓——喵鮮生、京東到家、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
模式優勢:中介角色,無需承擔壓貨的風險
模式劣勢:對平台的流量、供應鏈要求高
3、B2B模式
定義:B2B模式,即商家到商家的模式,它是商家到農戶或一級批發市場集中采購農產品然後分發配送給中小農產品經銷商的行為。這類模式主要是為中小農產品批發或零售商提供便利,節省其采購和運輸成本。
盈利來源:產品采購批發差價利潤、服務費用
代表企業:一畝田、惠農網、綠谷網
模式優勢:無需承擔壓貨的風險、鏈接上下游,發展空間大
模式劣勢:對平台的流量、供應鏈、信息服務要求高
4、F2C模式
定義:F2C模式,也叫農場直供模式,即農產品直接由農戶通過網上平台賣給消費者的行為。
盈利來源:產品售賣利潤
代表企業:沱沱工社
模式優勢:可以快速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
模式劣勢:受制於場地和非標准化生產的影響,市場空間有限
5、O2O模式
定義:O2O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即消費者線上買單,線下自提的模式。
盈利來源:產品售賣利潤
代表企業:雲廚電商
模式優勢:社區化模式,物流配送便利快捷
模式劣勢:地推所需成本較高
三、相關思考和探索
上面5種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適合不同的農產品,它們各有優劣勢,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但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電商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是由於農產品自身特殊的屬性所決定的。農產品的天然屬性,使其在運輸、產品品質上要求頗高,因而驅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動力主要有5種:供應鏈、營銷、產品、渠道、服務,每一種驅動力都可以構成一個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而,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可以選取不同的驅動力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要素,但農產品電商發展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條:從原端產品(品控)→標准化商品(包裝)→運輸配送(供應鏈)→服務,其中任何一條環節缺失,都無法發展好農產品電商,因而理清農產品電商的商業模式只是開端,核心是要在這4個環節上做好布局。一切才只是開始,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叄』 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狀況怎麼樣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至今已有40年歷史。從20世紀70年代的電話通信,到90年代的計算機網路交易,再到21世紀的衛星技術、互聯網等電子網路進行的電子商務貿易,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最高階段。目前,發達國家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迅速,得益於電子商務和農業信息技術的普及。
美國作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最早開展了農產品電子商務,一直是該領域的領頭羊。互聯網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目前,美國的大型農產品網站超過了400個。除了專業的網路公司,美國的特大農產品企業也在發展自己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基礎穩步提升,隨著光纜、衛星和無線上網等方式的普及,農戶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程度在逐步提高。使用計算機開展農場業務的農場比例由2001年的29%提升到了2011年的37%,網際網路的使用比例由43%提升到了62%。美國還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這里提供著農產品貿易中最權威的價格,交易雙方可以從這里獲取市場行情等信息,並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促進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英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化程度也很高。1966年建立的FarmingOnline是第一個提供農產品互聯網服務的電子市場,其後各種農產品網站相繼誕生。英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的建立和發展,體現了英國在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的領先地位。2012年,86%的農場加入了提供農產品互聯網服務的網站,大農場的電腦聯網率達到了98%,78%的農戶至少有一個英國政府網關,這是一個中央網路中心,通過它可以把政府的所有領域都和公眾連接起來。英國農場信息化接入水平在不斷提高,同時也可看出計算機的使用和互聯網普及程度與農場的規模及勞動者的年齡密切相關。
日本近年來在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發展很快。日本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形式主要包括: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模式、含有農產品銷售的網上交易市場、含有農產品銷售的網上超市以及農產品電子交易所。日本政府於1997年制定了生鮮食品電子交易標准,包括生產資料的訂貨、發貨、結算等標准,並對日本各地的批發市場進行了電子化交易的改造。日本的農業信息服務系統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通過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聯合會建立的市場銷售信息服務系統;二是日本農協發布的全國1800個綜合農業組合中各種農產品數量和價格預測系統。通過這兩個信息服務系統,日本的農產品銷售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國內外農產品的市場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生產品種和銷售價格。
除美國、英國、日本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研究與發展在其他發達國家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加拿大通過使用計算機網路、3S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來健全農業信息體系,同時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無償向農產品生產者、銷售商提供農業法規、經營管理及農產品供求趨勢等信息服務。荷蘭憑借全國統一的農產品標准和發達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開展農產品電子拍賣。韓國在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積極培訓農民使用網路,減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農產品流通速度。
『肆』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如下:
1、農村電商所需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後。
小型電商起步資金較低,想要把電商做大並推廣的話,需要大額的資金,所以電商在推廣過程中,資金問題就成了一項很大的阻礙。
2、農村電商人才缺乏。
其一,目前農村居民教育水平偏低,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差,所以不能很好的使用電商項目。其二,農村與城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經濟建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很多年輕人都到了城市去尋求更好的發展,使得農村人才缺失。
3、農村物流體系不完善,物流配送欠佳。
農產品從農村進入城市市場,需要經過倉儲、冷藏、運輸等過程,但是農村現有的技術不是很先進,而且農產品批量運輸的重量又比較大、保質期較短,因此,很多農產品在運輸中容易受到損壞。
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建議:
1、大力培養電商人才,增加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支持。對當地居民進行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居民的網路意識,教會居民合理地利用網路,規避網路風險。
改善農村基本環境,增加對農村電商的宣傳,讓外出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以及有技術的電商人才意識到回鄉發展有很好的前景。
2、加強農村信息化管理,幫助搭建電商銷售平台,引入社會力量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如:幫助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加強與物流、冷凝運輸、大型餐飲企業之間的聯系。引進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及時分類和傳遞信息,加快農產品的銷售與購買。
『伍』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介紹
農產品電子商務抄是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農產品電商須與顧客建立良好的購物體驗,才能迎來持續消費力及帶動相關消費群體。目標人群定位是農產品電商平台的首要考慮問題,如果目標人群定位在基本不會上網的老年人或消費能力低下的人群,那顯然是要面臨虧損。另外,由於農產品的特殊性,配送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產品原質量再好,客戶收到的也將是有質量問題的商品。所以物流配送成本將成為考驗農產品電商平台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