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牧區賣羊肉市場營銷現狀調查怎麼寫目錄
嗯,區賣羊肉市場經銷狀態怎麼調查?那是通過當地的管理人員。有一個合理的售價目標。
B. 羊肉與牛肉在未來哪個比較有市場牛肉與羊肉做生意那個市場比較大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28
C. 現在羊肉的市場價是多少
驕子牧場內蒙古羊雜碎新鮮羊肉湯250g10431包羊雜湯即食
19.6元起羊肉是我國主要的食用肉製品之一,每年總產量要達到四五百萬噸。雖然跟豬肉每年需求5000萬噸以上的數量來比,可能並不是特別多,但是考慮到我國主要是以食用豬肉為主的國家,羊肉能夠達到接近500萬噸的需求量,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羊肉的做法多種多樣,而且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尤其是在冬天,是冬季進補的最佳食品之一。因此可以說冬天的時候,羊肉需求量達到了最高峰,而春節期間則是冬季高峰期中的高峰。
河北地區羊肉價格較低31.6元每斤,而山東濟南市白條羊只要22元一斤。北京朝陽區羊肉價格27元一斤,北京豐台區羊肉價格26元一斤。安徽合肥羊肉價格34元一斤,安徽阜陽羊肉價格38元一斤。新疆烏魯木齊羊肉36元一斤。
D. 3·15記者暗訪羊肉市場,又現瘦肉精羊,如何才能讓百姓吃上放心的羊肉
在央視315晚會現場,曝光出含瘦肉精的羊肉銷往全國各地,細看他的整個流程,養殖戶添加瘦肉精,在有來檢測的,就會上報,養殖成為一個黑圈,當地人運輸過程中,會在一車含葯羊裡面加上幾只不含葯的去應對檢查,含葯羊肉在銷售過程中,會不進入正規檢測的市場,而是在市場外進行售賣,這就形成了一個鏈條,環環相扣。獸葯經銷商的不以為意、養殖戶追求利益最大化、監管部門檢測不利、銷售商戶渾水摸魚、消費者辨別不出,而如何吃上放心的羊肉,也就需要從瘦肉精購進,到養殖,再到銷售、購買各環中打破。
再者是肉類使用企業,以及售賣市場,驗收時,要嚴格並正規,不使用接納有問題豬肉,沒有售賣途徑,就不會有使用。
最後是監管部門,瘦肉精事件只是國家食品安全的一部分,監管不力出現在各個產品身上,有力的食品監督,加大抽查力度,督促企業承擔責任,嚴厲打擊違法事件,給消費者構建一個安全放心的購買環境。
E. 3·15記者暗訪羊肉市場,又現瘦肉精羊,應該怎麼嚴懲這種不良商家
記者暗訪了羊肉市場,發現瘦肉精存在羊肉當中,食品安全關系著廣大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我覺得對於這種不良商家應該採用罰款,還有刑事的處罰手段進行處罰。
我覺得發現不良商家做非法事情的時候,應該吊銷他們的營業執照,並且責令他們今生不得再從事這樣的商業行為,這樣能夠有效的扼制他們。
你覺得應該如何做,才能杜絕這種不良商家存在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
F. 巢湖的經濟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3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195.9億元,增長2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億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2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13860元,增長12.1%。 巢湖地處長江、淮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豐富,無霜期長,且低山丘陵、崗地、圩畈平原等各類土地類型兼備,農作物適種性廣。
巢縣土改始於民國37年(1948)1月,土改前全縣共有108787戶、473246人,有土地68.57萬畝,人均1.45畝。地主
剝削農民主要是出租土地,收取地租,主要剝削形式有實物地租、貨幣地租、勞役地租和高利貸。
1950年底新區土改全面進行。共沒收地主土地14.97萬畝,徵收半地主式富農、工商業者兼地主、小土地出租者等土地4.95萬畝。得益農民4.6萬戶,得益人口18.62萬人,分得土地16.12萬畝:其中4.16萬戶貧農人均分得土地0.78畝,4282戶雇農人均分得土地1.29畝。收回公地8380畝。沒收地主房屋1.07萬間,得益農民2.84萬戶。沒收耕牛4047頭、驢47頭,得益農民3881戶。沒收犁6040件,耙444件,水車583件,風車138件。沒收糧食115.1萬斤,得益農民2.9萬戶。
土改後,1952年2月在新城鄉試辦楊桂枝農業生產合作社。年底全縣辦社7個,入社農戶63,占總農戶0.05%;入社人口278人,占總人口0.06%;共有耕畜11頭,經營耕地419畝。1953年發展到18個,其中」自發社」12個。全縣入社農戶118個、人口483人,占總農戶和總人口的0.1%。1955年,全縣共有初級農業社984個。全縣入社農戶17764戶,占總農戶15.7%;人口7468人,占總人口15.8%;入社耕畜2628頭,經營土地18.01萬畝。1955年春試辦高級農業社,由下湯鄉5個初級社合並為一個高級農業社。1956年底,全縣共辦高級社451個,入社農戶10.89萬戶,占總農戶87.2%;入社人口44.99萬人,占總人口89.2%。1957年,全縣共辦高級社430個,入社農戶11.81戶,占總農戶99.2%;人口48.79萬人,佔99.1%;入社耕畜2.39萬頭,經營耕地109.30萬畝。195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人為96元。
2008年,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4.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6萬公頃,增長4.7%;早稻種植面積5.1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7%;秋糧播種面積22.9萬公頃,增長4.0%;蔬菜播種面積5.7萬公頃,與上年持平。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31.7萬噸,增長9.6%。夏糧總產量達31.7萬噸,增長12.3%。蔬菜總產量135.7萬噸,增長3.4%。油料產量25.43萬噸,增長8.0%。棉花產量7.00萬噸,增長9.8%。全市生豬存欄43.8萬頭,比上年增長11.8%;全年生豬出欄75.1萬頭,增長7.8%。肉類總產量16.1萬噸,增長5.9%。其中豬牛羊肉產量6.9萬噸,增長2.8%。禽蛋產量7.5萬噸,增長4.3%。水產品產量16.05萬噸,增長4.6%。
2013年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2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0%,比合肥市平均增幅高1.0百分點;增加值14.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2%,比合肥市平均增幅高1.0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合肥市13個縣、區第二位,僅低於高新區0.5個百分點,位居四縣一市第一位。 建國前,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建國初,都是由私營小廠改造成為地方國營企業。設備簡陋,年總產值11萬元,職工總數不到50人。
1958年,由於工農業發展比例失調,從1960年開始,陸續動員了一大批職工回鄉支援農業生產。1962年,部分企業關停並轉,僅保留酒廠、造紙廠、農機廠3個企業。職工約210人,年總產值106.8萬元,當年虧損8.73萬元,上交稅金27.24萬元。
1976年,全民所有制企業有農機廠、紡織廠、酒廠、糖廠、水泥廠、磚瓦廠、玻璃廠等7個廠。除玻璃廠停產外,6個廠完成總產值907.83萬元,當年虧損19.49萬元。1978年,水泥、磚瓦兩廠劃歸基建局領導,紙箱廠由民政局劃歸工業局領導。工業總產值750.25萬元,當年虧損44.31萬元。
1978年後,輕工業結合自已的特點發展消費品生產。從市場需要出發,全產適銷對路產品。因肥皂滯銷積壓而虧損的縣肥皂廠改產塑料編織袋;產品不適銷的鎖廠停止生產;任務不足的機械、中小農具行業積極生產市場急需的食品機械、釀油機械、建築五金等產品。一些企業恢復了前門設店後門辦廠的傳統,積極自銷產品,使企業很快恢復生機。同時,二輕企業從1981年開始,推行經濟責任制,有效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85年,二輕工業在產值增長,基數逐步提高,並在減少47個企業的323萬元產值的情況下(1984年8月,市政府為加強小城鎮建設,將地處區鄉的47個二輕企業劃給鄉鎮企業局領導),比1983年還有所增長。在1977年到1984年的8年內,總產值的年平均遞增率為5.7%。
1985年,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有農機廠、化工廠、紡織廠、酒廠、玻璃廠、紙箱廠、水泥廠、磚瓦廠等8個廠。當年總產值1271.25萬元,為1949年的115.5倍,銷售收入達1336.07萬元,實現利潤52.73萬元,上交稅金155.03萬元,產銷利潤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同年,職工人數增加到1665人,固定資產原值1182.95萬元,凈值757.9萬元。
30多年來,二輕工業從生產小農具及生活日用品發展到生產脫粒機、電動機、農業泵、食品機械、釀油機械、汽車配件、內拖配件、瑪鐵扣件、鋼門、鋼窗、鉛絲、元釘、傢具、塑料編織袋、中西式服裝等110多種產品。1985年完成產值1310萬元,比1955年增長19倍。30多年中,二輕企業向國家提供積累960多萬元。擁有固定資產原值424萬元。
截至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12月增加值為69.42億,同比增長17.9%。其中12月份工業增加值為5.09億,同比增長8.3%,與11月相比下降1.14億。1-12月產值280.4億,同比增長17.1%。12月工業總產值20.35億,比11月少3.86億。1-12月增加值增速位於合肥四縣一市第五位,比合肥市增速(17.5%)高0.4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速在合肥市十三個縣區排名中位於第8位,工業產值總量位於第8位。其中增加值增速在縣區和全市中排名都下降一位。與目標任務相比,工業增加值75億完成95.6%,工業總產值290億完成96.7%,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38億完成60.8%,分別落後序時進度4.4個、3.3個和39.2個百分點。1-12月,全市規模以上輕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5.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6%;重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3.84億元,同比增長5.3%,輕重工業相比上月分別下降1個和0.9個百分點。
2013年1-9月份,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237.16億元,占年度目標340億元的69.8%;實現工業增加值58.03億元,同比增長14.9%;完成工業投資57.3億元,其中技改29.5億元。
G. 菜市場羊肉販子從哪進羊肉
市場上的羊肉販子一本都是到批發市場進羊肉,所以市場羊肉販子子的羊肉質量
H. 巢湖地區羊肉多少一斤
35火車站那便宜一點
I. 羊肉市場
2個
J. 巢湖市內有什麼特色小吃。給推薦推薦。
巢湖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多樣,特色鮮明,主要菜系屬徽菜系,講究刀工,製作精細,湯汁鮮美,色香味俱佳。在這里可以品嘗到馳名中外的「巢湖三珍」、「長江三鮮」,久負盛名的東關老鵝湯、無為板鴨、香雪牌板鴨、廬江小紅頭,可口的和縣油炸麻雀等;巢湖名席:魚席、鵝席、野味席、家常席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巢湖中垾農民美食城、遍布城鄉的飲食大排檔,會讓你乘著游興,盡情品嘗而流連忘返。
巢湖銀魚產於巢湖,體呈圓筒狀、無鱗、透明無色、光滑,被譽為「巢湖皇後」。大銀魚體長15~20厘米,小銀魚體長4~7厘米,骨軟元刺,鮮嫩可口,營養豐富。銀魚蒸雞蛋、銀魚炒雞蛋、銀魚湯等以銀魚為原料的菜餚味道鮮美。
巢湖名菜——菊花銀魚
巢湖中華絨鱉蟹俗稱河蟹、螃蟹或大閘蟹。一般重2~4兩,既可清蒸整蟹,也可做蟹糊、蟹羹等,味鮮且具較高的營養價值。
巢湖白蝦亦稱白米蝦、秀麗白蝦。體小修長,全身白色,殼簿肉煮不紅,清水蒸煮或燒炒後蘸少量醬油、醋食用,也可剝殼成米蒸燒食用。
巢湖毛魚產於巢湖,體小細扁長,曬於後,放適量鹽、油蒜子等蒸煮,吃米飯,稀飯尤佳,特別適合酒後吃飯食用。
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無為、和縣境內的長江水域,盛產制魚、刀魚、河豚。這3種水產品不僅以各自獨特的風味聞名全國,還因為它們上市時間短而愈加名貴。河豚上市在每年農歷三月初;其後刀魚上市,約在農歷四月份;農歷五月初制魚上市。其中,河豚、制魚上市持續時間僅20天左右,刀魚上市時間略長些。目前鰣魚、河豚已成為國家明文禁捕的珍貴魚種。
東關老鵝湯又叫含山三改塘老鵝湯。將成鵝宰殺切成塊煮成湯。除加人鹽、生薑、黃酒等調料外,還另有一些特殊配料,屬於秘方。其湯紅潤清亮,肉爛而不碎,湯油而不膩,味道極為鮮美。含山東關老鵝湯為鵝盤湯,配以鵝雜、鵝血等製成的炒菜為精美的鵝席。
香雪板鴨產於和縣香泉鎮,系選用瘦肉型櫻挑谷肉鴨,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該產品皮白肉嫩,風味獨特,在歷史上就享有較高的聲譽。1997年,在南京舉辦「97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香雪牌板鴨獲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世界馳名獎」和「質量之星獎」。
和縣炸麻雀具有600多年歷史,香脆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美譽。其製作方法是將麻雀剝皮洗凈曬干後,用旺火燒至七成,投人油鍋炸5分鍾撈起,等雀身油擁去,再放人原鍋,加水,放進調料。盛起晾涼,放入麻油浸泡一、二天即成佳餚。
和州燒餅為和縣歷史名產,選用優質麵粉,佐以鹽、糖、蔥、純香鴨油、芝麻等,經傳統的工序加工成坯後,用特製木炭爐燒烤而成,是早茶的佳品。
廬江小紅頭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名點,至今已有250餘年的歷史。原名餑餑,又名油糖燒賣,以細面、糯米、白糖、豬油、金橘、桂花精心製成其外形如盛開的石榴花,因頂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紅點,故而得名。相傳在清同治年間,清軍著名將領吳筱軒,是廬江縣沙湖人,奉命出征。隨從家鄉廚師常為他做此點心,很受吳的贊賞。該廚師回鄉後,在廬江城關崗上開設「段萬和」飯店,繼續做這種點心,深受食者歡迎,遂馳名於世。
廬江米線又名米粉、米面,系優質大米精製而成。具有色澤光潤、柔韌滑爽、不斷條、不糊湯的特性,成型美觀。可作主食,亦可作湯食用,食時方便省時。
油炸餃子為廬江特有的地方名點,原名米餃,已有200多年歷史。炸好後的餃子色澤金黃.外皮人口微脆,餡子軟,其昧鮮美,是早點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