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商業地產業態布局市場調查報告

商業地產業態布局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5-30 13:29:22

A. 商業地產項目該如何做業態布局與品牌落位呢

運營管理與策略是商業地產運營的核心,是商業地產收益和物業價值提升的源泉。現代商業地產管理運營的精髓就是要把鬆散的經營單位和多樣的消費形態,統一到一個經營主題和信息平台上。不能統一運營管理的商業地產項目,會逐漸從“商業管理”蛻變成“物業管理”,直至最終完全喪失自己的商業核心競爭力。統一運營一般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統一招商管理、統一營銷、統一服務監督和統一物管。這其中“統一招商管理”又是後面三個統一工作的基礎和起源。這項工作的成敗得失不僅決定了發展商前期的規劃是否成功,而且決定著後期商業地產項目商業運營的管理能否成功。

B. 商業地產策劃中的市場調查方法

商業地產策劃中的市場調查方法
2003年被稱為中國的「商業地產元年」,投資開發商用物業,特別是所謂超大型Mall,成為一大熱潮和最亮麗風景線。不光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城市,成都等二線省會城市、寧波等新興工業化城市,就連偏遠地、縣級市也要上CBD、中央商業街、大型Mall、主題步行街等商用物業項目。
市場調查是商用物業開發、經營策劃的基礎性工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此言乃真理。商業地產策劃所需要的商業、商圈、商用物業調查,與住宅、寫字樓物業市調或純商業經營相比,調查的區域更彈性、更集中、內容更廣泛、程度更深入,相應難度會更大一些,因此有必要就此問題作專題探討,與大家交流共享,並就教於大方之家。

一、市調分類
商業地產策劃和前期市場調查,按不同目標、任務、規模、方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1、按工作任務分:基礎普查、專題研究調查、項目定位調查
2、按工作規模分:全地段全面考察、典型代表調查、個案深入調查
3、按操作方法分:實地考察調查、問卷調查、訪談調查
4、按考察形式分:系統分工考察、集中快速考察、自由漫遊考察

二、市調准備
無論做哪類市場調研,都應有充分准備,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防止遺漏。
准備工作一般有:
1、明確任務--明確市調的目的、性質、內容、范圍、形式、時間、質量等要求;
2、團隊分工--明確團隊(工作小姐)人員組成、任務分工及協作關系;
3、工作計劃--Why、What、Where、When、Who、How、Money(5wlhlm);
4、資料預熱--有關調查城市區位(商圈、項目的書刊、報紙、網站等公開信息與內部資料;
5、配齊工具--准備好考察表格、問卷、訪談提綱、公司資料、數碼相機、攝像槍等;
6、考察線路--前往考察區域對象的交通工具、入口、行走方向、重要節點、出口等的預計、判斷及分工協作安排;
7、時間安排--市調時段的安排(平日、周末、節假日、白天、夜晚),考察時間長短的估算,考察項目、地段的時序安排等。

三、基本概念理解與應用
在市調和商業地產策劃中常用到如下基本術語、名詞、需要有共同的界定:
1、區位、板塊、商圈、商業中心、地段、節點、地標
這是一組地理學、規劃學、商業及房地產業常用的互相聯系的概念。
區位——帶綜合性的規劃學用語,指為某種經濟、政治、社會活動所佔據的場所,在某一城市(地區)中所處的空間位置。
板塊——住宅房地產開發、營銷常用的詞語,一般指住宅小區相對集中開發的城市區域,沿交通干線居多,如華南板塊、洛溪板塊、廣園東板塊、工業大道板塊等。
商圈——零售學用語,現商用物業開發也借用該詞,意指商業圈或商勢圈,指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某一購物或消費頻率的顧客群,以其所處的最遠距離為半徑,劃定的一系列圓形或方形區域,簡言之,即為優先選擇到某商店或商業聚集中心消費的顧客分布區域范圍。商圈一般按層次分為核心商圈(離消費地最近,吸納總量50-80%顧客的范圍)、次級商圈(吸納15-25%顧客的范圍)、邊緣或輻射商圈(吸納5-25%顧客的范圍)。
顯然,「商圈」現有兩種用法,一是正式的零售界用法,著重指吸納的目標顧客分布空間范圍,另一是現流行的房地產開發和媒體借用後產生歧意的用法,著重指商家聚集的區域、地段。我們使用時,若有必要,應指明商圈的准確涵義。
商業中心——規劃學用語,與商業功能區同義,與通俗的「商圈」稱法接近,一般分市級、區級、社區、鄰里四級。
地段——傳統商業中心的商戶以街道、馬路、幹道兩側分布為主,因此商圈、商業中心再可細分為某一地段,房地產開發也常用此術語。
節點——規劃學用語,指觀察者、步行入進出、經過的集中焦點,基本上是交叉口、交通轉換處、十字路口、建築形態的變換點等,它們從某種功能或建築特徵的集聚、濃縮中獲取重要性。商業地段(步行街)常以休閑廣場、餐飲美食城、電影院、交通廣場、著名地標式建築作為節點。
地標——與節點構成城市空間或商業中心另一類參照點,觀察者一般不能進入內部,僅具外在主觀、仰視、眺望的視覺必性,如超高層公共建築、鍾樓、塔頂、廣告招牌、山頂。
應用:①上述概念常用,應熟練掌握與區分,清晰界定市調范圍;
②上述概念的空間范圍,除不同商業業態、業種商店的商圈有一定伸縮彈性外, 基本是從大到小排列,應根據特定任務選擇市調區域。
③出書面正式報告,應使用准確、學術性用語。
2、業態、業種
零售商業用語,現對零售消費的各類商戶也使用此術語。
業態——指細分市場面向某類目標顧客購買水平與習慣的商店營業形態,特徵是「怎麼變」。目前中國有10多種零售業態,日本20多種,美國40多種。
業種——指面向顧客某類用途的商店營業種類,特徵是「賣什麼」。目前國內零售消費市場可細分上百個業種,國外發達國家更多,難以勝數。
應用:①策劃商業地產,必須熟悉業態業種分類及其特徵、典型商戶等基本功;
②市調必須分業態業種進行表格、問卷、訪談設計,查清所需類別基本狀況進行 比較分析;
③傳統和新興業種,也逐漸採用不同業態模式經營,如:建材、IT、文儀、葯 品、圖書等業種;
④零售商業外的業種,也流行採用零售業態經營模式,如:美食街、自助式咖啡 店、量販式KTV、旅行社超市等。

四、市調內容和考察次序
商業地產發展(定位)策劃,最常見的市調是基礎普查、全地段重點考察,其次是專項調查(分商業業態、業種、物業類別),再次是定點考察(類似項目、競爭項目、新興與特色項目),前者一般會覆蓋後兩者,因此主要以前者為例。
市調有兩個前提,一是實地考察前應對區位的功能有所判別,是商務區,還是商業居住混合區,或是商業功能區,後者再分市、區、社區、鄰里四級商業區,實考主要是印證和具體細節了解;二是事先掌握區位、板塊、商圈內的面、線、點關系,面是板塊、商圈(區位比面要大些),線是地段、路街沿線,點是重要、大型商家和節點。
商圈的基本功能、定位、檔次、氣氛、交通、客流量等,主要通過「面」觀察。
商業業種集聚、檔次、氣氛、建築形態及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小吃店、服務店等,通過「線」觀察。
購物中心、大賣場、特色店、新開店、大型飲食、娛樂、休閑廣場等,通過「點」觀察。
調查過程及內容,按當時的要求分工細定,但調查結果均要反映下述內容:
①商圈范圍,業態業種構成、大致比例關系、商戶總量、商品種類、品質、產地、品牌,重點商戶經營概貌;
②商業競爭趨勢(同質或互補、同檔或錯位、過量或缺少、主要競爭手段);
③客流量、購物消費者特徵(年齡、性別、職業、來源、目的)、消費慾望與消費水平(瞬間顧客密度、收銀台排隊人長度、結伙人數、客單價、提袋率、關聯消費寬度、可停留時間);
④路街條數、長度、寬度、建築層數、風格、新舊度,代表性商鋪門面寬度、進深、凈空,建築外立面廣告牌、霓紅燈、街燈、路面用材、綠化、小品等裝飾度,主要節點的功能構成、空間間距,路街步行、購物、休閑的舒適度、安全度、趣味性;
⑤交通幹道及出入口,消費者基本交通工具,公交線及快速交通線對外連接區域,停車場數量、泊位及其可觀性、便利性,機動車輛秩序及對行人的干擾性;
⑥商圈內寫字樓、酒店、娛樂、醫院、文教、公園、景點、政府機關、重點住宅樓群等相關機構數量、檔次、服務對象、經營狀況與購物消費場所的關聯度;
⑦商圈商用物業供求與租售概況(單價水平及走勢、租售比例、付款方式、空置率等);
⑧在建、擬建大型商用物業個案,城建規劃重點,街區改造和重點扶持對象,政府管治水平等。

五、市調方式方法
目前階段,我們主要採用簡便、實用的方式方法:
1、實地觀察法
通過目測、拍攝、筆記、攀談、購物、消費體驗方式掌握商圈基本概貌。有必要時,需不同時段反復觀察、體驗才有意義。
2、訪談法
通過個別面談、小組座談,較深入了解本地零售經營從業人員、物業開發經營商、商圈內服務從業人員、政府主管部門人員、當地居民與家庭、異地居民與家庭成員對商圈的認識和傾向。
3、問卷法
通過街頭欄截式問卷填寫、電話問卷填寫、訪談問卷填寫、問卷置留填寫等進行調查統計及分析。
4、參展法
參加行業會展、企業營銷展示會,主題研討會、大型樓盤、商號開盤、開業儀式等活動,集中了解參會參展商戶近況、動向、收集營銷推廣材料及區域市場信息。

關鍵字: 房地產

C. 商業地產為統一市場業態,需要政府的支持,報告怎麼寫

政府為何要支持你?無非這個項目能給政府帶來那些方面的業績或民生問題上的那些實惠,或經濟上能給政府帶來那些方面的收益!如果有,就重點寫這些,如果沒有就不要寫了!

D. 鄭州商業地產調查報告

5月26日~28日,東方今報社聯手河南圓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在首屆鋪王大會現場對投資者進行了鄭州商業地產需求調查,調查共投放樣本230份,收回樣本為230份。最終確定有效樣本為228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9%,符合本次調查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本期我們特把本次調查結果予以公布,希望通過對有明確投資意向的投資者進行的抽樣調查,重點了解他們對商鋪的具體投資需求,以及他們對鄭州商業地產市場的看法。

■投資者 具體需求分析

○商鋪面積需求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投資者實際需求的商鋪面積為21~40平方米,需求面積在41~60平方米的比例佔19%,需求面積為61~80平方米和80平方米以上的比例分別是12%和13%,而選擇20平方米以下的僅佔4%。

商鋪面積對投資者而言比較重要,面積太大不僅投資金額和投資成本高,而且不易出手,接盤的投資者相對較少;而面積太小會對商鋪經營者有所限制,不利於商鋪的租賃和經營。從開發商的角度來講,了解到投資者對商鋪面積的真實需求,根據他們的需求推出面積適合的商鋪,在商業地產的競爭中將處於有利地位。

○商鋪接受最高總價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投資者能夠接受的商鋪最高總價為20萬元以下的比例為29%,在20萬~30萬元之間的為39%,投資者能夠接受的總價為30萬~40萬元和41萬~50萬元的比例分別為10%和6%,在50萬元以上的比例為16%。

通過對投資者能夠接受的最高總價分析,可以了解到廣大投資者真實的投資能力和資金實力。而開發商在進行項目開發和銷售時,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開發出適銷對路的商鋪,因此這方面的信息是不可或缺的。

■投資者 背景資料分析

○投資者實際年齡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商鋪投資者的年齡構成主要集中在31~40歲,所佔比例為62%,其中36~40歲的比例為33%,31~35歲的比例為29%;41~45歲年齡段所佔的比例是16%;25~30歲也有10%;46~55歲的比例合計為12%。

研究結果顯示,31~40歲這一年齡層的人群是目前鄭州市商業地產市場商鋪投資的主力軍,這部分人群社會經驗豐富,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在目前投資渠道較少而商鋪投資前景看好的情況下自然被商鋪投資吸引。在此也建議開發商將這一部分人作為重點目標客戶群,研究他們的投資習慣、價值取向和具體的投資需求,這樣才能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

○受訪者職業類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主要集中的職業類別分別是自由職業者和個體商戶,所佔比例分別是28%和25%,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占的比例為13%,醫生、教師、律師、科研人員等占的比例是12%,企業一般職員的比例為10%,公務員的比例為8%,另有4%的人從事的是其他職業。

○受訪者家庭月收入分析

通過對受訪者的家庭月收入調查顯示,受訪者的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所佔比例為44%,有19%的受訪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有17%的受訪者為5001~7000元,家庭月收入為7001~9000元的比例是10%,9000元以上的比例合計也有10%。

由於鄭州是一個內陸城市,在全國范圍內屬於二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雖然鄭州的投資者投資商鋪的意願很強,但總的收入水平比起沿海發達地區還有很大差距,這對他們的投資能力和投資金額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也值得開發商注意。

■投資者選擇意向分析

○購買商鋪目的分析——商鋪投資成為主旋律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購買商鋪的主要目的為投資的比例最高,達到58%,購買商鋪進行投資已經成為目前鄭州商業地產市場的主旋律。購買商鋪自己經營的比例有38%,這部分購買者主要是正在經商和准備經商的人群。而選擇其他的比例僅為4%。

通過與河南圓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05年商業地產的調查數據對比分析發現,購買商鋪自用的比例下降了5個百分點(2005年該項數據為43%),而購買商鋪投資的比例上升了3個百分點,雖然上升幅度不大,但商業地產市場啟動的跡象開始顯現。商業地產憑借自身的優勢,如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小、投資回報穩定等,正逐步被廣大投資者接受和追捧。

○選擇區域分析——首選中心區,關注其他區域

從商鋪購買者對商鋪所在區域的選擇情況可以看出,中心區仍是商鋪購買者的首選,所佔比例為32%,中心區二七商圈的大上海·銅鑼灣廣場和二七旺角、火車站商圈的世貿商城M區,以及清華園SOHO廣場·紅場等,都對投資者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商鋪購買者選擇東區和鄭東新區的比例分別為18%和16%,他們比較看重的是區域發展前景,鄭州市對該區域發展的支持力度較大,是未來鄭州市的經濟商貿中心,因此提前布局錯不了。而選擇西區和北區的比例也分別有15%和13%,是因為這兩個區域出現了幾個大型的專業批發市場,如大廚房、元通紡織城、水岸花木城、鄭州調味廚具商貿廣場等,這些市場在鄭州商業地產領域表現不俗,也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商鋪購買者選擇南區的比例只有6%,這一區域的商業地產市場發展相對緩慢。

○選擇商鋪種類分析——商業街商鋪和住宅底層商鋪最受青睞

調查分析顯示,購買者在商鋪種類選擇方面主要傾向於商業街商鋪和住宅底層商鋪,選擇比例均為25%;專業市場商鋪所佔的比例為21%,說明購買者也很看好這類商鋪;社區商鋪的選擇比例為15%,隨著各個住宅社區居民的入住,社區商業逐漸得到發展,社區類型商鋪也就被投資者考慮和選擇了;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商鋪由於受商場整體經營的影響較大,不可控因素較多,選擇的比例為12%;而商務樓、寫字樓商鋪的選擇比例僅為2%。

○選擇商鋪考慮因素分析——選擇商鋪首看位置地段

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選擇商鋪時首先看的是位置地段,選擇比例高達40%;其次是商鋪的增值潛力和商鋪周邊環境,投資者選擇的比例分別是19%和17%;投資者還考慮的因素主要有租售價格,商業氛圍,商鋪周邊交通,開發商實力、信譽等。

一直以來,位置地段是商業地產中最重要的因素,開發商和投資者對此非常看重,在商圈中心的旺鋪更是價值千金,一鋪難求。主要原因在於商圈中心的土地和商鋪的雙重稀缺性,造成商鋪的供應量較小,供求極不平衡,價格自然不菲了。

○購買目的與選擇區域交叉分析——投資者看重區域發展潛力

通過對購買目的與選擇區域的交叉分析發現,以投資為主要目的的商鋪購買者,所選擇的區域主要是東區、鄭東新區和北區,選擇比例分別為60%、75%和87.5%,而這些區域正是未來鄭州市市區的主要發展方向,可見商鋪投資者是非常理性的,他們比較看好這些區域,認為該區域的商鋪有比較大的增值潛力。而以自用為主的購買者,所選擇的區域主要是中心區和西區,所佔比例分別是50%和71.4%。

E. 威海商業房產市場調研報告

《威海商業房產市場調研報告》

目 錄
第一部分、威海市宏觀經濟環境分析·····················4
第二部分、威海市商業市場總體分析·····················10
一、 環翠區·········································10
(一) 大型商業物業···································10
(二) 商業網點·······································14
(三) 專業市場·······································16
二、 高區···········································22
(一) 大型商業物業···································22
(二) 商業網點·······································24
(三) 專業市場·······································28
三、 經區···········································32
(一) 大型商業物業···································33
(二) 商業網點·······································33
(三) 專業市場·······································35
第三部分、威海市商業業態分析·························37
一、 家電業分析······································37
二、 家居業分析······································43
三、 服裝業分析······································49
四、 娛樂業分析······································51
五、 餐飲業分析······································55
第四部分、消費者分析·································64
一、 消費者結構分析··································64
二、 消費習慣分析····································67
三、 目標消費群體消費力分析··························73
第五部分、可類比項目分析·····························81
一、 威海可類比項目現狀分析··························81
二、 可類比項目具體分析······························83
三、 小結············································88
第六部分、結論建議···································90
一、 項目優劣勢分析··································90
二、 項目定位建議····································90
(一) 商業部分定位建議····························91
(二) 住宅部分定位建議····························96

第一部分 威海市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一、 威海市經濟發展狀況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南北三面臨黃海,西與煙台相鄰,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和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相望。市轄環翠區、高區、經區及乳山、文登、榮城三市,面積為5436平方公里。威海市是首座國家級衛生城市,首批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多次被聯合國確定為「改善人居環境全球最佳範例」城市。2003年威海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捧回了國際人居獎。隨著成功地舉辦了04年的國際人居節會議,將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以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避暑和療養聖地,經過幾年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一批獨具風格的名勝游覽區。
2004年威海常駐人口約60.92萬人,流動人口為11萬人。全市國內生產總值836.02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49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92.03億元,增長23.7%;第三產業增加值是251.5億元,增長13.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3762元,增長17.8%;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城鎮規模以上投資286.71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43.69億元,增長77.4%,商品房銷售面積150.5萬平方米;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03億元,增長14.6%;預算財政收入37.17億元,增長33.4%,預算內財政支出47.13億元,增長23.1%。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28.69億元,比年初增長20.9%,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391.11億元,比年初增長19.6%,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59.87億元,比年初增長14.5%。
2004年在崗職工平均年工資收入11215元,增長9.6%;其可支配收入是10194元,增長了8.6%;人均消費性支出7404元,增長了10.3%。其中食品性支出2225元,衣著之處1259元,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511元,醫療保健支出408元,交通和通訊支出801元,娛樂文教服務支出1014元,居住支出為872元,雜項商品和服務支出為30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51元,增長了7.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08元,增長7.6%。全年居民消費總指數比上年上升了0.1%。
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狀況
(單位:元)
指標名稱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食品 1810 1946.64 1947 2225.76
衣著 1049 1162.56 1163 1259.88
家庭設備和日用品 497 415.56 416 511.56
醫療保健 338 439.56 440 408.12
交通和通訊 456 794.28 794 811.80
娛樂、教育和文化 749 978.84 979 1014.24
居住 688 680.64 680 872.16
雜項商品和服務 346 296.52 296 301.08
平均每人消費 5933 6714.72 6715 7404.72

二、 威海城市人口數量
據統計,威海市(含環翠區、高區、經區)的家庭數已達20.38萬之多,常駐人口約60.92萬,流動人口為11萬左右,現階段城市人口還在快速擴張。家庭結構上,2人和3人家庭分別佔到總戶數的28.55%和45.97%,1人家庭佔到10.21%,4人和5人家庭分別佔到總戶數的11.48%和2.84%。其中農業人口為160647人,占總人口的26.37%;非農業人口為448553人,占總人口的73.63%。

區域 合計 男性 女性 農業人口 非農業人口
市區 609200 307829 301371 160647 448553
環翠區 343466 173897 169569 88889 254577
高區 158332 80332 78010 25571 132761
經區 107402 53637 53765 46183 61219

三、 威海人文環境分析
威海地區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北部,其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民俗和民間文化。深受孔家文化、膠東漁民文化、國際人居文化熏陶的威海人,淳樸勁勇,耐勞節儉,質直好義。威海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市區依山傍海,環境優美,大氣質量、水質和噪音等環境質量指標達到或超過了國家標准,是旅遊、避暑、療養的好地方。年平均氣溫12度,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長達1000公裏海岸線,約佔山東省的1/3,沿海分布三大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之一;地下礦藏品種較多, "石島紅"、"文登白"、"乳山黑"花崗石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威海近幾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全國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環境40優城市之一。國民經濟以年平均30%的速度遞增,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四、 威海政策與法律分析
(一) 城市化進程推動房地產的高速發展
自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城市化戰略以來,經過幾年優化城鄉總體布局,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威海的房地產業始終處於平穩發展狀態,投資總量一直位居全省第四位,增長幅度保持在20--30%左右。
(二) 政策推動房地產的供應量與開發量
2001年7月政府出台了《威海市市區村莊改造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三區每年應分別選擇2~3個重點村進行改造。改造的重點是轉非村、景區內的村和主要道路兩側的村。2002年村莊改造大規模地展開。威海正處於城市化進程較快階段,間接影響城市房地產開發進程與總量的增加,進一步導致房屋需求上長。至2002年城市化率已由1997年的38.7%提高到49.7%,2003年政府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

閱讀全文

與商業地產業態布局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清揚市場營銷組合 瀏覽:750
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 瀏覽:507
自我介紹電子商務 瀏覽:347
保育員一日常規培訓方案 瀏覽:236
深圳懷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99
國別電子商務考題 瀏覽:108
國內主要網路營銷手段 瀏覽:665
中高級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597
龍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03
電子商務需要注冊公司 瀏覽:322
滄卅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776
校園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137
開學季路演策劃方案 瀏覽:198
物業員工入職培訓方案 瀏覽:635
網路營銷廣告失敗案例 瀏覽:369
科技環境對企業市場營銷的影響主要有 瀏覽:385
線下市場營銷心得體會 瀏覽:18
葯品市場營銷學課件 瀏覽:281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定題 瀏覽:53
政府業務培訓會實施方案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