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賣行業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網路零售的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宅經濟」、「懶人經濟」日益凸顯,推動了互聯網餐飲市場的發展;80後、90後、零零後餐飲習慣在不斷改變,外賣、快餐、小吃、家常菜和半成品加工需求旺盛,已成為餐飲消費主力;餐飲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了眾多餐飲軟體開發公司,並能實現互聯網對接。為餐飲從業者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並能在已有的營業額基礎上實現規模的擴張;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有效提高餐飲外賣行業的效率和准確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餐飲外賣提供了強勁的助推力。
劣勢:商家服務參差不齊。除了衛生情況堪憂之外,漏發餐品、商家不提供發票的情況較普遍;市場監管薄弱,其中以「黑作坊」制售餐食問題最為嚴重,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甚為堪憂;網路訂餐交易環節復雜、監管難度較大。網路食品交易的虛擬性和跨地域等特點,給行政管轄、案件調查、證據固定、處罰執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帶來挑戰。
B. 餓了么在行業種定位
餓了么目復前的主要業務是制餐飲外賣平台,但是現在也在進入同城配送領域,還在涉足餐飲上游的食材采購。從餓了么的步伐來看,他的未來明顯不局限於餐飲外賣,很可能會做本地生活平台,做同城配送即時達。
如果是外賣合作的話,平台不失為一種擴大影響力和銷量的平台,但是作為餐廳管理,還是選擇三餐美食這類的專業管理軟體為好。
C. 中國外賣市場一天就賣20億元,外賣行業帶動了哪些行業的經濟
外賣是一個對於大多數人都並不陌生的行業,因為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美食,或者說是新鮮的食材。雖然說這是一個新興行業,可是它的發展卻非常的迅猛,最近得出數據,就一天外賣所銷售的規模已經達到了20億之多。
其次就是帶動了騎手們每天都需要用到的送餐工具,那就是電動車。電動車是一個十分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能夠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且在堵車的時候他們仍然能夠快速地行進。因此電動車也成為了外賣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
隨著外賣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壯大,因此而騎手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而且由於關於騎手的就業門檻比較的低,因此騎手的數量也開始逐漸龐大起來。正因如此也帶動了電動車的增長以及銷售。
D. 外賣行業的發展情況怎麼樣
對外賣行業的發展情況,分析如下:
打包形式是最早出現的外賣形式,大家一般的理解就是快餐的外送服務,說的就是中餐像一葷一素的那種,還有就是西式的。其實從廣義來說一切賣家通過提供出外服務和商品的都可以說是外賣。像送水的、送花的、送氣的、送商品的、上門修理東西的,其實這些都是屬於外賣的。
經歷前幾年的燒錢補貼大戰與並購浪潮後,中國外賣產業跨越野蠻成長階段,目前已經邁入拼品牌、品質、服務的穩定發展期。而市場的發展主要受到外賣用戶數量的支撐。外賣用戶數量經過前期的快速擴張後,增長幅度從2015年開始放緩,到2017年底外賣用戶數量達到3.05億人,預計2018年將達到3.55億人。
去年,網路外賣市場在經歷了補貼刺激用戶階段之後,行業規模迅速做大,已經基本完成了全國主要城市覆蓋,用戶習慣培育已經初見成效。
參考最新發布的《在線外賣行業深度解析報告:競爭、模式與投資策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網路外賣市場規模將達到11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9%。面對如此巨大前景,互聯網巨頭、資本、百萬創業者都開始瞄準「互聯網+餐飲」,變革正在這個市場慢慢發生。
就目前來講,網路外賣交易規模在餐飲行業佔比仍較低,餐飲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外賣入口和場景化應用的完善打通,城市運用與深挖用戶需求的拓展,預計網路外賣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但同比增速將有所下降。預計2019年中國網路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3378億元人民幣。
E. 網路外賣的行業特點
與傳統的外賣相比,網路外賣藉助於web2.0的交互性,據有其獨特的特點:
1、商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更改配送區域,以達到有的放矢。
2、餐廳的菜品、價格、信息更新可以快速反應給消費者。
3、消費者的建議、投訴等能夠及時反饋給商家,以便其做出調整。
4、提供用戶之間互動功能,增強社交性以便維護客戶群體。
F. 如何看待外賣這個行業
懶人福利吧,讓生活更方便,同時也讓商家有了額外的收入。同時也湧出了一大批的外賣專門店。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外賣小哥的風險其實很大,一邊騎車還要看手機接單,出事故的幾率很大。對於外賣個人的感覺是,不想做飯的時候再也不用吃泡麵了。
G. 2019年外賣O2O訂餐平台的發展方向
外賣平台成本高,餐企外賣數字化提升減低成本
外賣平台成本高正在成為很多餐飲企業頭疼的事兒,外賣平台抽成不斷上漲壓縮企業的外賣利潤,這將很可能導致一些餐廳採用一些廉價食材做外賣。對此,現階段很多連鎖餐飲企業還在依靠外賣平台的抽成優惠獲利,但這種方式並不可持續,餐企外賣數字化程度提升,能夠幫助餐飲企業提升外賣效率,進而降低外賣業務成本。
外賣行業交易規模將趨於平穩
餐飲外賣是到家的核心部分,市場交易規模持續上升,增長速度放緩趨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外賣O2O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7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的交易規模持續上升,從457.8億增至2078.3
億,CAGR為113.1%。其中2017 年下半年交易規模已達1260億元,占據到家O2O
市場規模的88.9%。餐飲外賣市場季度環比增長率波動下降且趨於平穩,但仍保持著超過15%的高增長。隨著我國一二線城市外賣市場飽和、三四線城市業務發展邊際成本提高、企業戰略由開拓市場到穩定優勢的調整,預計未來幾年內,外賣行業交易規模將趨於平穩。
2015-2017年Q4中國餐飲外賣交易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外賣市場進入精細化競爭
餐飲外賣經歷了野蠻生長後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外賣訂單的增速也在隨之放緩。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外賣市場的融合度不斷提升,美團外賣以及餓了么占據目前絕大部分外賣的市場份額。二者也開始逐漸將實現盈利提上日程,對B端餐飲商戶的抽成正在不斷上漲,這也讓很多餐飲企業尤其是單體餐廳感受到來自外賣平台的成本壓力。
外賣平台抽成上漲的趨勢不可逆,外賣平台有自身的盈利需求,這就需要餐飲企業進一步優化已有的外賣業務模式,提升效率以此減小因平台成本上漲給餐飲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目前多數餐飲企業的外賣業務模式仍然比較傳統,只是將原有的電話接單放到線上,但在目前外賣成本上漲,平台商戶眾多的情況下,餐飲企業需要進一步精細化對外賣業務的管理,掌握並運用好外賣數據,才有可能讓自身從眾多商戶中脫穎而出。
外賣和到店需要區別對待
提升外賣管理效率是為了能夠讓餐飲企業從外賣業務中獲取更多的利潤,但事實上,現在很多餐飲企業仍然是將堂食和外賣混在一起,用餐高峰時段,造成產能緊張,影響出餐速度,這樣既會影響到店消費者的體驗,也會影響外賣用戶的體驗。
現在,已經有餐飲企業開始針對外賣市場做門店的調整。花雷就曾公開表示,現在花家怡園正在為外賣改造線下實體店,以期能夠將外賣與堂食的生產分割,進而減少二者之間的影響。西貝也在針對外賣嘗試推出不同的店型,並且在堂食門店設置外賣專區,以提升用餐高峰時段外賣訂單處理的效率。
餐飲企業除了將產能區分外,還須了解和掌握外賣用戶的數據資源,通過數據分析什麼產品更適合做外賣,菜品定量和包裝應該如何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等,這樣餐飲企業才能有針對性的及時調整外賣業務的發展方向。另外,餐飲企業還需要藉助餐飲SaaS服務商,將不同外賣渠道進行整合,這樣更有助於提升餐飲企業整體的外賣效率,並增強餐飲企業獲取外賣用戶數據的能力。
餐飲行業數字化任重道遠
「賦能商戶」是近兩年本地生活服務型平台頻繁提到的字眼,這也將是這類平台接下來重點布局和搶占的市場,提升傳統餐飲行業及零售行業的數字化程度也將會成為外賣平台未來的利潤來源之一。
前美團點評以及口碑等平台都曾向他所在的企業嘗試做更深入的合作,試圖向企業輸出自己的技術和數據,但其實,平台所能提供的大數據就目前來看對企業戰略制定能作出的幫助十分有限。餐飲企業所處的業態不同,定位不同,一家餐飲企業不同門店所面向的主要客群也不盡相同,其實對於我們而言,更需要的不一定是大數據,而是把這些小數據弄清楚,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將這些數據反映出的問題和趨勢及時的作用到門店。
目前整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程度仍然比較低,並且由於餐飲企業數量眾多,業態也比較復雜,使得餐飲企業之間對於數字化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餐道現在就希望能夠從外賣和零售入手,將自身產品標准化,以求能夠復制到更多不同類型的餐飲企業。
同時,餐飲行業數字化程度的提升僅依靠一兩家平台或企業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未來還會出現越來越多針對餐飲企業不同業務、不同需求的SaaS服務商共同推進提升傳統餐飲行業的數字化程度。
H. 餓了么市場定位是什麼
餓了么目前的主要業務是餐飲外賣平台,但是現在也在進入同城配送領域,還在涉足餐飲上游的食材采購。從餓了么的步伐來看,他的未來明顯不局限於餐飲外賣,很可能會做本地生活平台,做同城配送即時達。
I. 外賣行業的營銷,應該怎麼做
其實,外賣這個行業,做起來不簡單。現在外賣日趨規范與激烈。各種大佬都開始重視內外賣,加上專注外容賣的各類品牌。你在4線城市的大學旁,其實,外賣比較好能做起來。學生市場很大。
但是做學生市場有幾個特性:價格和分量。 性價比一定要高,分量還要足。 所以,你在做外賣的時候,這兩個點一定要考慮到。 平台上推廣,主要還是靠活動。推廣的最根本的東西是有內容可以推,就是說活動能吸引到消費者。 那麼建議參考你周邊平台上,外賣做得好的店鋪,然後,適當聽取平台業務員的建議。先把排名做上去,然後,在考慮利潤。外賣目前來說,就是個薄利多銷的生意。當然,有些純外賣利潤高些。其實也有一些商戶把外賣看做一種宣傳方式。所以,把利潤點看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