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2013年中國精氨酸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2013年中國精氨酸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1-05-10 10:39:05

1. 精子的相關報告

日本科學家的研究報告說,在精子形成過程中,部分細胞能「返老還童」,向幹細胞逆轉。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發表新聞公報說,該所教授吉田松生和京都大學研究員中川俊德等合作發現,精子形成過程中的細胞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返老還童」,變回幹細胞。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提出精子形成的「As模型」。根據這個模型,精子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幹細胞分裂產生兩個細胞質相連的子細胞。隨著分裂繼續,子細胞數量逐步增加到4個、8個、16個…… 以前認為,這種分裂過程是不可逆的,即分裂後的細胞無法再回到幹細胞狀態。吉田松生等的成果修正了這個錯誤認識。
在研究中,科學家利用綠色熒光蛋白跟蹤精子的形成過程。結果發現,大部分細胞形成精子的同時,還有一小部分細胞回到初始的幹細胞狀態。日本科學家的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 國內精子庫精源短缺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原因之一就是捐精者的精子質量不合格。
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尷尬,男人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就注意改變生活方式,保護精子。但事實上,許多男性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問題已經很嚴峻了,可是人們對此卻毫不重視。許多男性都喜歡抽煙、喝酒、洗桑拿,手機也都掛在腰上,殊不知手機電磁波對精子的傷害日積月累,比X光還要厲害。
專家建議,男性應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自己的精子。例如騎車時要穿有護墊的短褲,並選擇減震功能良好的自行車;把手機放在上衣兜;日常操作電腦時,與電腦屏幕保持不少於70厘米的距離,與電腦後部及兩側保持不少於120厘米的距離;不要把筆記本電腦放在膝蓋上;不要穿緊身褲等。 根據中醫腎藏精的理論,在食補中要攝入補腎益精的食物,如:山葯、鱔魚、銀杏、海參、凍豆腐、豆腐皮、花生、核桃、芝麻等,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高生精能力。這一點與西醫的營養學不謀而合,西醫認為足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可以促進精子的產生,維生素A和維生素B族、維生素E都能增加生殖功能,此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鋅、錳、硒等元素的缺失也會影響男子的生育能力。另外,多吃綠色蔬菜有助於提升精子的質量,因為綠色蔬菜中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鋅、硒等利於精子成長的成分。堅果、魚類中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也應多吃,這些都利於精子細胞成長。
尤其是要注意鋅的補充,動物性的食物含鋅一般比植物性的食物為多。含鋅較多的食物有:瘦肉、肝、蛋、奶製品、可可、蓮子、花生、芝麻、胡桃、紫菜、海帶、蝦、海魚、紅小豆、荔枝、栗子、瓜子、杏仁、芹菜、柿子等。宜多食粗麵粉、豆腐等大豆製品、牛肉、羊肉、魚、瘦肉、花生、芝麻、奶製品。
此外,還有很多危害精子的食物需要特別注意,譬如生棉籽油、雷公藤(中草葯)以及玄參、天冬、含水石、黃柏、玄參等復方湯劑,都會影響生精功能和降低精子活力。人們印象中健康又營養的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過量食用,可引起體內內分泌紊亂,可能會減少精子的數量和活力。而燒烤和油炸的澱粉類食物中含有致癌毒物丙烯醯胺,可導致男性少、弱精。
鋅對人體及性器官發育有重要影響,缺鋅可使生長發育遲緩,生殖機能低下,進而降低精子質量誘發不育。要想有效提高精子質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吃核桃、花生、松子以及含鋅豐富的堅果類食物。此外,研究發現南瓜籽、白洋蔥、生薑等健康食品也有助於增加精子數量和提高精子質量。
身體比較虛弱的男性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是提高精子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比較利於男性進行的有氧運動有:跑步、游泳、羽毛球以及搏擊操等。同時,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和注重多補充一些維生素可以提高精子的質量。這些運動,不僅對提高男性精子活力非常有幫助,還可以幫助緩解工作上的壓力,釋放各種不良情緒。
怎樣培養優質精子
第一:必須遠離煙酒;
第二:必須要讓陰囊保持適溫;
第三:身體不要過於肥胖;
第四:要節欲,控制房事的次數;
第五:需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第六:必須要潔身自好;
第七:要預防磁核輻射;
第八:保證有好的健康的身體
第九:掌握你身體的生物鍾
質量指標
精子質量指標分析
精子計數是衡量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但在分析時,必須結合個體具體情況。
1)精液量:正常人每次排精2~5ml,若少於1ml,即為不正常。每次排精<0.5ml為精子減少症,如無精液為無精症。無精症與精幹減少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見於前列腺或精囊的病變,先天性輸尿管閉塞或炎性狹窄,或逆行排精。
2)顏色:正常為灰白色,久未射精時可呈淡黃色、乳白色或略帶綠色見於生殖道或副住腺有感染;精液發紅(血精)見於精囊炎、癌腫、結核等。
3)粘稠度:正常新鮮精液呈液體,排出後迅速變為粘稠膠腖狀半流體,5~30分鍾後又變為液體
若30分鍾仍不液化,即為異常,見於:前列腺分泌的某些酶缺乏或不足,亦可見於生殖系統結核,亦能影響生育。
4)酸鹼度(pH):正常呈弱鹼性, pH在7.7~ 8.5之間精液過酸或過鹼都可能影響精子的活動和代謝,是造成精子死亡(死精症)的主要原因。
5)氣味:正常精液帶有特殊的腥味,由前列腺液所發出,這一腥味來源於前列腺液某成分。
6)精子數:正常有生育能力的男子,每毫升精液中含精子0.6~1.5億個,有時可達2億。一次排精排出的精子總數約3億以上,但精子的含量變異甚大,因人而異,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亦可有出入。因此,計算每次排出精子的總數,其診斷價值比單獨檢查精子數意義更大。
精子密度過高(每毫升超過2.5億個)稱為精子過多症,密度過高,常影響精子的活動,即使受孕,也易發生流產,其主要原因是精子本身質量不高。
為評價男性生育力,還可用生育力指數(I)進行研究。主要以活動精子的百分率(M)、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數(N)、精子運動速度(V)、畸形精子的百分率(A)及10為常數組合計算,其公式為:I=M.N.V./A.106,若大於1,表示有生育力,若為0,表示完全不育,若在0~1之間,表示尚有可能生育. 1.顏色:
正常精液為灰色或乳白色。
淡黃色見於排精時間間隔長者。
棕紅色見於精囊炎症,精囊腫瘤,前列腺炎症,偶爾見於尿道結石。
氣味:類似角豆樹或栗樹花的特殊腥味。
2.液化:
剛射出的精液是稠厚的膠凍狀,約3~30分鍾後液化,變為稀薄的液體。
精液不凝固見於先天性雙側輸精管缺如,伴精囊缺如。
精液超過30分鍾不液化見於前列腺和精囊疾病患者。
精液粘稠度增加見於前列腺的液化酶系統分泌失常。
3.精液量:
正常2~6ml,平均量為3ml,少於1ml或多於8ml均為異常.
液量減少見於前列腺和精囊病變或逆向射精.
酸鹼度:正常PH為7.0-7.8.
精液偏酸時精子活動和代謝水平下降
精液偏鹼時精子活動力增加,但鹼性過強則又下降.
精液分析的權威標准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出版的《WHO人類精液檢查和處理實驗室手冊》第五版(WHO laboratory manual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processing of human semenFIFTH EDITION )是目前最權威的標准。 精液中帶血稱為血精。需要注意血精的原因有:
(1)生殖道的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附睾炎、精索前列腺結石、尿道膀胱結石。
(2)精道梗阻和囊腫。
(3)腫瘤和血管異常。
(4)全身因素:高血壓、血友病。
(5)生殖道損傷。
判斷精子帶血的原因
排出來的精液後面是紅色的,前面是乳白色,很可能是前列腺炎或者是後尿道炎、射精管炎。如果男性朋友排出來的精液全都是血紅色,就很可能是精囊炎。此外,如果男性血精的顏色是鮮紅色的,就說明是近端出血,如果是暗紅血大多是和炎症有關系。 如果精子量少,就是弱精症了,是需要葯物治療的。參與男性生殖功能的微量元素很多,而與精子產生和成熟相關的微量元素,主要是鋅、硒、銅、鎘等,又以鋅、硒最為重要。當鋅、硒缺乏時,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受到影響,使得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下降,性腺功能減退,精子生成減少,液化精液的含鋅物質的活性受影響,導致精液液化遲緩基於不液化。所以說,精子量少,補鋅補硒是關鍵。在飲食方面有關專家建議多吃一些補腎填精、益氣養血生精之品,以提高精子的質量與活力。
1、鈣元素對精子的運動、獲能、維持透明質酸酶的活性及在受精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若機體缺鈣,可使精子運動遲緩,精子頂體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所以男士也應注重多攝食些含豐富的鈣的信物,如牛奶、甜杏仁、裙帶菜、穌魚、芫荽、香菇、芥菜、排骨湯、豆製品、葡萄乾、紫菜、蝦皮、海帶、金針菜等。
2、精氨酸是構成精子頭產的主要成份,並要提高精子活動的能力
含非常多的精氨酸的信物有海參、葵花子、豆腐皮、凍豆腐、鱔魚、榛子、山葯、墨魚及芝麻、花生仁、泥鰍和銀杏等。
如海參自古被視為補腎益精、壯陽療痿之珍品。
3、另外,精子的活動與精囊中所含果糖的數量有關
如精液中果糖含量低,輕易造成死精症。
而果糖在蜂蜜及各種水果,如梨、蘋果、葡萄、菠蘿、甜橙中含量尤豐,須注重攝信。
歷代中醫推薦的益精、壯陽、填精之品,如河蝦、魚鰾、雀肉、牛肉、狗肉、枸杞和胡桃及韭菜等也可選食。
4、食用含有鎂的信物
鎂有助於調節人的心臟活動、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提高男士的生育能力。
建議男士早餐應吃2碗加牛奶的燕麥粥和1個香蕉。含鎂較的食物有大豆、馬鈴薯、核桃仁、燕麥粥、通心粉、葉菜和海產品。
5、精子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鋅,鋅對維持男性正常的生殖功能起著不可小覷作用
因為鋅是精子代謝必須的物質,並能增強精子的活力,多食含有非常豐富的鋅的信物,如牡蠣、麩皮、動物肝、蛤、蝦、貝類、胡桃仁、牛乳、豆類、蓮子等是必要的。
牡蠣肉中鋅含量居眾物之冠,注重攝取有助於精子的核酸與蛋白質代謝,並能提高性能力。然而,每天鋅的用量絕不能超過15微克,因為過量服用鋅會影響人體內其他礦物質的作用。120克瘦肉中含鋅7.5微克。
6、多吃黑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黑木耳等。動物肉類、雞蛋、骨髓、黑芝麻、櫻桃、桑椹、山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補腎功效。 正常男性的精子應該是乳白色或是淡黃色的,但是由於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因素發生,就會導致男性的精子受到影響,從而出現發黃的現象。 通常來說,男性的精子發黃是暫時的,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消失,但是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導致的精子發黃症狀,男性就需要及早的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了,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男性在發生精子發黃的現象以後,精子的質量和數量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而生育能力也會伴隨著精子質量的下降而下降,繼而引發男性不能生育的嚴重後果。 1、精液增多症和精液減少症。
2、血精:精液中混有血液,重症肉眼可見精液有血,稱為「肉眼血精」。
3、精液不液化症:一般正常的精液呈均勻流動液體,如果離體精液在室溫下(22~25攝氏度)60分鍾仍不液化或仍含有液化的凝集塊,稱為「精液不液化症」,則影響精子的凝集或制動,減緩或抑制精子正常運動。
4、少精子症和精子增多症:一般正常的一次精液中含有精子數為2000萬~2億/毫升,精子數低於2000萬/毫升者為精子減少症,精子超過3億/毫升者為精子增多症。
5、無精子症:三次精液檢查均未發現精子者為無精子症,無精子症又分為「先天性無精子症」和「阻塞性無精子症」兩種,前者指睾丸生精細胞萎縮、退化,不能生成精子;後者指睾丸能產生精子,但輸精管阻塞而不能排出精子。
6、精液發黃:當男性發生前列腺炎、精囊炎時,精液可呈黃色,假如精液一旦出現黃色,很有可能是生殖器部位的疾病導致,導致精液發黃的原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兩種。一般來說,生理性精液發黃只是短暫的,是由於禁慾時間較長,由於理化性質改變,顏色會黃些,是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大部分精液發黃是由於病理性原因導致的。若精液發黃,不排除是炎症引起的。在臨床上,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兩種炎症經常同時並存。炎症的本身不僅可使酶的合成和分泌減少,而且炎症的病理過程對已分泌的酶也有破壞和使之失活的作用,導致精液不液化,造成精液發黃粘稠。
7、精子畸形症:精液中畸形精子超過20%,畸形精子包括頭,體、尾的形態異常,或頭體混合畸形。
8、精子凝集症:由於存在精子抗體,導致精子自身凝集,通過精子凝集試驗和性交後試驗均見精子凝集者為精子凝集症,須與精囊不液化症相鑒別。
9、死精子症:精液中精子成活率減少,精液檢查中發現死精子超過40%者為死精子症,亦稱死精子過多症。
出現的上精子精液的異常必然會使得男性生育能力受到巨大的影響,據有關數據表明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因為精子、精液異常導致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佔了不育症患者中的約百分之四十以上。 可樂
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是由於男性精液的質量問題。經過科學家們的究研究發現,除各種社會和環境因素的作用在所難免,但飲食習慣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研究發現可樂有殺精作用。美國婦科學教授安德森和同事因證明可樂有殺精作用,成為另類化學獎得主。安德森聽聞可樂避孕的傳說多年,決定和一些同事用實驗加以驗證,結果發現可樂的確能殺死精子。
炸雞
專家指出,燒烤和油炸的澱粉類食物中含有致癌毒物丙烯醯胺,可導致男性少、弱精。此外,重金屬鎘、農葯殘留均對精子產生毒性。
貼心提醒:在疾病方面,精索靜脈曲張可影響睾丸的生成,因此這類患者應早診早治。
咖啡
咖啡之所以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是因為它所含的咖啡因刺激了人的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掌握人日間的所有活動,它受到刺激,人就會精神振奮,活力倍增。而副交感神經專司人夜間的生理、勃起等與性相關的活動,它與交感神經屬於表與里的關系。當交感神經活動頻繁時,相對較弱的副交感神經就會受到壓抑,臨床表現為性慾的減退。
貼心提醒:平常感情起伏較大,交感神經容易興奮的人,做愛前最好不要喝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免壓抑副交感神經,減低性慾。
豆腐
據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再一次明確,如果每天都食用大豆製品,會讓男性的精子數量明顯下降 。
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喬治·查瓦羅博士完成。從2000年到2006年,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99名男性。研究結果令人吃驚:每天都吃大豆製品的男性,其每毫升精液中只有4100萬個精子,明顯低於少吃大豆製品的男性。據了解,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數量少於2000萬個就屬於精子濃度過低,容易不育。此外,這一聯系在肥胖男性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化妝品
研究協會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說,化妝品能殺死精子,全球男性精子數量的減少可能與一種叫做鄰苯二甲酸酯的化學物質有關,而鄰苯二甲酸酯就是做化妝品的材料。
在化妝品中,指甲油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胎兒、嬰兒和青春期兒童對它最為敏感,男性對其也很敏感,無形中化妝品能殺死精子。
1、戒煙:很多男性朋友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而且常常吸煙會導致家人跟著吸二手煙,也容易導致家人受到影響,除此之外也會損害您的精子,據研究表明,常常吸煙的男性朋友的精子容易出現異常,比如少精症、無精症、死精症等等,這都會影響到男性的生育,就算是讓妻子懷孕了也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因此如若男性朋友想要生孩子了,那麼首先就得戒煙。
2、作息規律化: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的壓力不斷增長,尤其是男性朋友,更是需要努力工作,這就導致男性的休息遠遠不如女性規律,在加上長時間的身心疲憊,就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這不僅影響了男性的性功能,還會影響到男性的精子質量。
3、適當的運動:男性常常是缺乏運動,再加上久坐,往往會讓男性朋友的身體虛弱,而虛弱的身體也會讓男性朋友的精子質量降低,因此男性可以適當的進行運動,這樣不僅能夠增強體質,還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夠,無形中也就增加了精子活躍程度。
4、不要長期禁慾:很多人認為如若長時間禁慾,當下次性生活的時候就能夠提高生育能力,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長時間不射精往往會導致男性朋友的精子密度高,從而使得精子的活力差,死精多,因此男性朋友需要適當的安排性生活時間。
5、放鬆心態:不良的精神狀態也會影響到男性的精子成長,因此男性朋友可以適當的放鬆一下,比如游泳、散步等等,然後還可以盡情的享受性福生活。

2. 多哈素的營養素片

精氨酸與男性精子質量
精氨酸對提高精子數量、改善精子質量方面經過了30年的臨床研究,有200篇出版物,9項臨床試驗。
精氨酸在美國的典型使用者:平均37周歲的男性,妻子年齡平均為34周歲,平均試孕時間= 25.8個月。其中:31%的使用者試孕時間< 1 year,32%的使用者試孕時間1-2 years,33%的使用者試孕時間> 2 years,精氨酸的平均使用時間= 7.6個月。
美國使用者的效果報告:近1/3 (31%)的使用者說吃了產品後懷孕了;62% 的懷孕發生於使用的前6個月中;65% 被調查的夫婦曾超過1年試孕;33% 的超過2年試孕;超過一半(55%)的回訪人群發現服用後精液的質量提高了。
精氨酸對男生生殖的作用機制1.精氨酸與精子構成成分
精氨酸是構成精子頭部的主要氨基酸,直接參與精子的形成,也是精子各種核蛋白的基本成分,精氨酸缺乏或者含量不足時可以引起精子蛋白質的改變,DNA不穩定,不易受精。
2. 精氨酸與精子形態
精氨酸參與從精子細胞到精子這一重要的形態轉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含組蛋白的染色質被富含精氨酸的魚精蛋白類物質代替,在精子頭部形成緻密的染色體,緻密的染色體可以防止DNA受到破壞。
3. 精氨酸與精子運動
3.1)精子尾部中段線粒體部位肌酸磷酸的穿梭作用為精子的運動提供能量,精氨酸在肌酸的合成過程中具重要作用
3.2)精氨酸可以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程度,從而延緩精子細胞膜的脂質氧化,使精子具有良好的活動力;
4. 精氨酸與男性生殖系統
精氨酸是一種潛在的促分泌物質,具有免疫刺激特性,可以增強生殖系統的抗感染能力
L-精氨酸是人體中一氧化氮(NO)的前體物質,NO是男性勃起的必須條件。 瑪卡(Maca)一種產於南美秘魯安第斯高原的一種植物根莖。
數千年來Maca一直被印加人看做安地斯山神賜的禮物,Maca含有豐富的磷、鈣、蛋白質、鐵、天然纖維和礦物質,生長在位於秘魯
海拔3800-4800米的安第斯山區。有「南美人參」的美譽。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Maca不僅營養豐富,還可以增強體力、增加耐力,還有顯著的增強性慾、增加性快感、提高生育能力的作用。 番茄紅素(lycopene)在類胡蘿卜素中具有最強的抗氧化活性。它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遠勝於其它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是迄今為止自然界中被發現的最強抗氧化劑之一。
在前列腺疾病問題上,番茄紅素對治療與預防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發生有很重要的意義,還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
除此之外,蕃茄紅素對細胞生長代謝、膽固醇代謝也起調控作用,不僅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而且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等各種成人病、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延緩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黃精為百合科植物黃精(Polygonatum sibircumRed.)、多花黃精(Polygonat「m Curtonemd Hua)或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Mm co1 1.et Hems1.)的乾燥根莖。為《中國葯典》收載品種,始載於《名醫別錄》。按葯材形狀不同,分別習稱為「雞頭黃精」、「姜形黃精」、「大黃精」。
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補腎、潤肺、生津等功能。《名醫別錄》將其列為上品,稱黃精「補中益氣,……久服輕身延年不飢。」黃精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廣泛的葯理作用。 幾乎每個女性在懷孕前,都會被千叮萬囑:「趕緊補充葉酸,預防孩子出生缺陷。」但早在幾年前,美國「健康日」網站等多家媒體就已經將目光聚焦到了葉酸對准爸爸們的作用上:美國最新研究顯示,葉酸對男性精子意義重大,葉酸攝入量也可能影響到新生兒的健康水平。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分析得出:攝入葉酸水平最高的男性,出現精子異常的幾率最低。「每日攝入722—1500微克,危險系數會降低20%—30%。」男性體內葉酸水平低,會使精液中攜帶的染色體數量要麼過多、要麼過少。如果卵子和這些異常的精子結合,可能就會引起新生兒缺陷,如唐氏綜合征,還會增加女性流產的幾率。 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對男性生殖、機體免疫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在精子形成的過程,葉酸、維生素B12對精子細胞形成過程的DNA復制過程有重要的影響。
鋅直接參與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或獲能過程,對精子活力、代謝及其穩定性都具有重要作用;鋅可以延緩精子膜的脂質氧化,維持胞膜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使精子保持良好的活力。
缺錳可使精子畸形,不育男子精液錳含量減少,錳太少不僅使精子數量降低,而且還可影響精子的活動力,導致性功能障礙,使性慾減退。
硒與受精有關,硒過多可致精子畸形,缺硒可引起精子生成減少,影響受精,是導致不育的因素之一。

3. 什麼食物能大量補充精氨酸

由蛋白質(如明膠)水解物經離子交換樹脂或氫氧化鋇分離而得。通常製成鹽酸鹽,但游離狀態下亦穩定,故也有游離品出售。也可由以糖類為原料經發酵法製得。

4. 酪氨酸色氨酸的攝入比例對衰老有什麼影響

人體氨基酸有二十多種,總稱為蛋白質,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製造而成,不同的的氨基酸排列構成不同的蛋白質。例如黃豆中的蛋白質和牛奶中的蛋白質、牛肉中的蛋白質皆不同,不管是哪一種蛋白質,吃進肚裡就會消化成這二十多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再重新排列合成所需的蛋白質與酵素。由於氨基酸可以促使體內過多的脂肪消耗轉變為體能,具有良好的減肥作用,可以分解脂肪,使其燃燒,促進新陳代謝消除浮腫、刺激生長激素。
氨基酸是一類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化合物。因為它們中許多是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有些則直接用作葯物。
α-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在酸、鹼或酶的作用下,能逐步水解成比較簡單的分子,最終產物是各種不同的α-氨基酸。水解過程可表示如下:
蛋白質→月示→腖→多肽→二肽→α-氨基酸
由蛋白質水解所得到的α-氨基酸共有20多種,各種蛋白質中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都各不相同。有些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只能依靠食物供給,這種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含有氨基的有機酸,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無色晶體,熔點較高(200℃以上),能溶於水,具兩性電離特性,與茚三酮試劑發生靈敏的顏色反應。1820年在蛋白質的水解產物中發現了結構最簡單的甘氨酸,到1940年已發現自然界中有20種左右的氨基酸。它們為人體或動物合成蛋白質所必需,多屬L-型α-氨基酸。根據氨基酸分子中所含氨基和羧基數目的不同,將氨基酸分為中性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等)這類氨基酸分子中只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這類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個氨基和二個羧基;鹼性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這類氨基酸的分子中含二氨基一羧基;組氨酸具氮環,呈弱鹼性,也屬鹼性氨基酸。氨基酸可從蛋白質水解製得,也可化學合成。60年代以來,工業上多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如味精廠已普遍改用發酵法生產谷氨酸。近年來利用石油烴類及其他化工產物作氨基酸發酵原料來生產氨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用適當比例配成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直接注射到人體血液中以補充營養,部分地代替血漿,對創傷、燒傷和手術後的病人有增進抗病力,促進康復的作用。組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等對肝病(如浸潤性肝炎)有一定療效。半胱氨酸還能抗輻射,治療心臟機能衰弱。各種必需氨基酸有維持人體和動物正常發育的保健營養作用。如在食品中添加賴氨酸可提高其營養價值。國外有人用氨基酸製造人造纖維、人造革和塑料。用甘氨酸來防止橡膠老化。用色氨酸、組氨酸作油脂的抗氧化劑。用氨基酸作家禽、家畜的補充飼料可改進其毛、肉品質。
氨基酸與人類健康
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並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與生物的生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在抗體內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
一、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1.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之一
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有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水和食物纖維等。
作為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的氨基酸,無疑是構成人體內最基本物質之一。
構成人體的氨基酸有20多種,它們是:色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絲氨酸、酪氨酸、3.5.二碘酪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精氨酸、瓜氨酸、烏氨酸等。這些氨基酸存在於自然界中,在植物體內都能合成,而人體不能全部合成。其中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中提供,叫做「必需氨基酸」。這8種必需氨基酸是:色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其他則是「非必需氨基酸」。組氨酸能在人體內合成,但其合成速度不能滿足身體需要,有人也把它列為「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絲氨酸和甘氨酸長期缺乏可能引起生理功能障礙,而列為「半必需氨基酸」,因為它們在體內雖能合成,但其合成原料是必需氨基酸,而且胱氨酸可取代80%~90%的蛋氨酸,酪氨酸可替代70%~75%的苯丙氨酸,起到必需氨基酸的作用,上述把氨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3類,是按其營養功能來劃分的;如按其在體內代謝途徑可分為「成酮氨基酸」和「成糖氨基酸」;按其化學性質又可分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鹼性氨基酸,大多數氨基酸屬於中性。
2.生命代謝的物質基礎
生命的產生、存在和消亡,無一不與蛋白質有關,正如恩格斯所說:「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如果人體內缺少蛋白質,輕者體質下降,發育遲緩,抵抗力減弱,貧血乏力,重者形成水腫,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失去了蛋白質,生命也就不復存在,故有人稱蛋白質為「生命的載體」。可以說,它是生命的第一要素。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如果人體缺乏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就可導致生理功能異常,影響抗體代謝的正常進行,最後導致疾病。同樣,如果人體內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會產生抗體代謝障礙。精氨酸和瓜氨酸對形成尿素十分重要;胱氨酸攝入不足就會引起胰島素減少,血糖升高。又如創傷後胱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大增,如缺乏,即使熱能充足仍不能順利合成蛋白質。總之,氨基酸在人體內通過代謝可以發揮下列一些作用:①合成組織蛋白質;②變成酸、激素、抗體、肌酸等含氨物質;③轉變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產生能量。因此,氨基酸在人體中的存在,不僅提供了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而且對於促進生長,進行正常代謝、維持生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體缺乏或減少其中某一種,人體的正常生命代謝就會受到障礙,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或生命活動終止。由此可見,氨基酸在人體生命活動中顯得多麼需要。
二、氨基酸在食物營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類為了生存必需攝取食物,以維持抗體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機能,以及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食物在體內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促進抗體生長發育、益智健體、抗衰防病、延年益壽的綜合過程稱為營養。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稱為營養素。
作為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的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即礦物質,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水和食物纖維,也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它們在機體內具有各自獨特的營養功能,但在代謝過程中又密切聯系,共同參加、推動和調節生命活動。機體通過食物與外界聯系,保持內在環境的相對恆定,並完成內外環境的統一與平衡。
氨基酸在這些營養素中起什麼作用呢?
1.蛋白質在機體內的消化和吸收是通過氨基酸來完成的
作為機體內第一營養要素的蛋白質,它在食物營養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在人體內並不能直接被利用,而是通過變成氨基酸小分子後被利用的。即它在人體的胃腸道內並不直接被人體所吸收,而是在胃腸道中經過多種消化酶的作用,將高分子蛋白質分解為低分子的多肽或氨基酸後,在小腸內被吸收,沿著肝門靜脈進入肝臟。一部分氨基酸在肝臟內進行分解或合成蛋白質;另一部分氨基酸繼續隨血液分布到各個組織器官,任其選用,合成各種特異性的組織蛋白質。在正常情況下,氨基酸進入血液中與其輸出速度幾乎相等,所以正常人血液中氨基酸含量相當恆定。如以氨基氮計,每百毫升血漿中含量為4~6毫克,每百毫升血球中含量為6.5~9.6毫克。飽餐蛋白質後,大量氨基酸被吸收,血中氨基酸水平暫時升高,經過6~7小時後,含量又恢復正常。說明體內氨基酸代謝處於動態平衡,以血液氨基酸為其平衡樞紐,肝臟是血液氨基酸的重要調節器。因此,食物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為氨基酸後被人體所吸收,抗體利用這些氨基酸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質。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實際上是對氨基酸的需要。
2.起氮平衡作用
當每日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適宜時,攝入的氮量由糞、尿和皮膚排出的氮量相等,稱之為氮的總平衡。實際上是蛋白質和氨基酸之間不斷合成與分解之間的平衡。正常人每日食進的蛋白質應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突然增減食入量時,機體尚能調節蛋白質的代謝量維持氮平衡。食入過量蛋白質,超出機體調節能力,平衡機制就會被破壞。完全不吃蛋白質,體內組織蛋白依然分解,持續出現負氮平衡,如不及時採取措施糾正,終將導致抗體死亡。
3.轉變為糖或脂肪
氨基酸分解代謝所產生的a-酮酸,隨著不同特性,循糖或脂的代謝途徑進行代謝。a-酮酸可再合成新的氨基酸,或轉變為糖或脂肪,或進入三羧循環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並放出能量。
4.參與構成酶、激素、部分維生素
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氨基酸分子構成),如澱粉酶、胃蛋白酶、膽鹼脂酶、碳酸酐酶、轉氨酶等。含氮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質或其衍生物,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胰島素、促腸液激素等。有的維生素是由氨基酸轉變或與蛋白質結合存在。酶、激素、維生素在調節生理機能、催化代謝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人體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約為蛋白質需要量的20%,——37%。
三、在醫療中的應用
氨基酸在醫葯上主要用來制備復方氨基酸輸液,也用作治療葯物和用於合成多肽葯物。目前用作葯物的氨基酸有一百幾十種,其中包括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和構成非蛋白質的氨基酸有100多種。
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復方制劑在現代靜脈營養輸液以及「要素飲食」療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維持危重病人的營養,搶救患者生命起積極作用,成為現代醫療中不可少的醫葯品種之一。
谷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胱氨酸、L-多巴等氨基酸單獨作用治療一些疾病,主要用於治療肝病疾病、消化道疾病、腦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於提高肌肉活力、兒科營養和解毒等。此外氨基酸衍生物在癌症治療上出現了希望。
四、與衰老的關系
老年人如果體內缺乏蛋白質分解較多而合成減慢。因此一般來說,老年人比青壯年需要蛋白質數量多,而且對蛋氨酸、賴氨酸的需求量也高於青壯年。60歲以上老人每天應攝入70克左右的蛋白質, 而且要求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且配比適當的,這樣優質蛋白,延年益壽。
余傳隆(中國醫葯科技出版)
氨基酸與老年健康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把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宇航員(77歲)格倫送入太空。這天對老年人來說,稱為最偉大的一天,最引人矚目。暮年再征太空的格倫,他要幫助醫學進行科學實驗。老人蛋白質分解、人體氨基酸的生物學試驗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氨基酸與老人健康,不僅在地球上要研究,在太空的也要研究。因為氨基酸與老年人的壽命、衰老相關太重要了。為什麼重要,下面的分述便可知道。 1.老年的生理變化與氨基酸
一般認為人們進入60歲以上是進入了老年。老年的生理與營養狀態隨著老年的進程而改變。蛋白質在老年人體的變化歸納起來有二:一是合成,合成組織蛋白質及各種活性物質;二是分解,組織蛋白質的分解、產生能量、產生廢物。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嬰兒及青少年合成大於分解,因而身體逐漸成長;對於一般成年人是合成等於分解,因而體重相對穩定。對於老年來說,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蛋白質代謝以分解為主,合成代謝逐漸緩慢,身體內的蛋白質逐漸被消耗,往往呈負氮平衡。如血紅蛋白質合成減少,因此貧血為常患的老年性疾病;由於酶的作用及小腸功能衰退,蛋白質吸收過程中分解不充分,體內肽類增多,游離氨基酸減少。因老年人腎功能低下而影響氨基酸再吸收,因肝功能下降,對肽的利用也減少。近年研究報告,老年人與中青年人給予相同營養條件,但老年人其血漿氨基酸(纈、亮、酪、賴、蛋、絲、丙氨酸)含量減低,特別支鏈氨基酸(纈、亮、異亮氨酸)顯示不足。有人認為,高濃度支鏈氨基酸有提供合成的作用,當補給支鏈氨基酸時,能通過產生三磷酸腺苷(ATP)供能源,降低蛋白質分解作用,並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量加強蛋白質的合成。現國外已將支鏈氨基酸用於臨床維持氮平衡,促進蛋白質合成。國內已有用於肝病、腎病及兒童的特殊氨基酸。
由於氨基酸的吸收或利用。因老年化而影響到免疫功能,免疫活性的變化也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如感染、癌症、免疫復合病、自身免疫病、澱粉狀蛋白變性的發病率在老年均增高,易致衰老病死。
氨基酸與長壽
為了促進老年人的健康,如抗衰老、提高身體抵抗力、促進免疫機制的功能,需要食品富含微量元素或糖類。但免疫的物質基礎是蛋白質,人體免疫物質沒有一樣不是由蛋白質組成。如免疫球蛋白、抗體、抗原、補體等,即使白細胞、淋巴細胞與吞噬細胞等細胞內蛋白質的含量也在90%以上。因此人體若不缺乏蛋白質或氨基酸,上述的微量元素與多糖會起作用。如果缺乏,則無論用多少都不起作用。隨著營養學與生物化學的進展,新的研究表明補給某種非必需氨基酸雖然人體能夠合成,但在嚴重應激的狀態(包括精神緊張、焦慮、思想負擔)或某些疾病的情況下容易發生缺乏。如果缺乏,則對人體會發生有害的影響,這些氨基酸稱之為條件性必需氨基酸。如牛磺酸、精氨酸和谷氨醯胺。
在正常條件下缺乏必需氨基酸可以減低體液的免疫反應。例如色氨酸缺乏的大鼠,其IgG及IgM受體抑制,而當重新加入色氨酸能維持正常的抗體生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均缺乏,可以抑制大鼠的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作出反應;蛋氨酸與胱氨酸的缺乏,還可引起抗體的合成障礙。已證明,氨基酸的平衡也有這種不利作用。因此必需氨基酸在免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延長老年人壽命,必須提高免疫力,重視必需氨基酸的供給。當前與壽命相關的正是熱門研究的必需氨基酸有:
牛磺酸:人體牛磺酸的來源一是自身合成,二是從膳食中攝取。牛磺酸的生物合成由蛋氨酸經硫化作用轉化成胱氨酸,並由胱氨酸合成,其中經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許多高等動物包括人已失去了合成足夠牛磺酸以維持體內牛磺酸整體水平的能力,需從膳食中攝取牛磺酸以滿足機體的需要。有報道,牛磺酸在中樞神經系統衰老中的作用;老年期神經系統退行性變化是全身各系統最復雜而深奧的過程之一,中樞神經系統衰老在形態上或生化水平上都有明顯的改變,單胺類和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合成、釋放、重吸收及運輸機制方面出現增年性變化。脂褐質是衰老過程中具有特徵性物質,大腦脂褐質增加是神經衰老變化標志之一,當神經元胞漿蓄積較大量的脂褐質時,細胞核、細胞質受壓變形,影響神經元的正常代謝功能。衰老時,組織中脂褐質含量明顯增高,而牛磺酸可使下降、且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並且能抑制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對低密度脂質蛋白(LDL)的修飾。同時牛磺酸與葡萄糖的反應產物表現出較強抗氧化作用,能夠阻止蛋黃卵磷脂氧化成脂質過氧化物,因而有顯著抗衰老的作用。
精氨酸:精氨酸雖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嚴重應激情況下(如發生疾病或受傷)、或當缺乏了精氨酸便不能維持氮平衡與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它又是條件性必需氨基酸。最新提出的理論,精氨酸是一氧化氮(NO)與瓜氨酸反應的酶系統代謝途徑中的必要物質。NO或內皮細胞衍生的鬆弛因子的主要生化作用是刺激機體提高吞噬細胞中環鳥苷酸的水平,並能刺激白介素的產生來調節巨噬細胞的吞噬細菌作用。與精氨酸有關的NO酶系統,也在血管的內皮細胞、腦組織與肝臟的枯否(kupffer)細胞中發現,它能導致這些器官與組織的激素分泌、從而起到免疫功能的作用。為了提高老年人的免疫也可用氨基酸注射液。
谷氨醯胺:在正常情況下,它是一非必需氨基酸,但在劇烈運動、受傷、感染等應激情況下,谷氨醯胺的需要量大大超過了機體合成谷氨醯胺的能力,使體內的谷氨醯胺含量降低,而這一降低,便會使蛋白質合成減少、小腸粘膜萎縮及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它又稱條件性必需氨基酸。
最近發現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體的第三種屏障。前兩種屏障是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如果腸內沒有營養供應,腸道就會營養不良,使腸道的免疫功能減弱與發生細菌相互移位。動物試驗證明若動物用無谷氨醯胺的全靜脈輸液或要素膳補充營養,則動物小腸的絨毛發生萎縮,腸壁變薄,腸免疫功能降低。在靜脈輸液中提供2%的谷氨醯酶(約氨基酸總量的25%)對恢復腸絨毛萎縮與免疫功能有顯著作用。谷氨醯胺在維持腸粘膜功能中的作用對提高免疫能力有一定作用,特別老年人是不可缺少的。
老年人如何科學補充氨基酸
老年人對氨基酸的需要量隨年齡增長,機體蛋白質總量下降,一位健康老人蛋白質總量為青壯年的60%~70%。這可能與骨骼肌的減少有關,但不能由此認為老年人蛋白質需要減少。老年人體內以分解代謝為主,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減少、胃液酸度下降、對蛋白質消化吸收下降,此外熱能攝入低、飲食氮存留下降,所以老人蛋白質需要不比成年人的少。一般在正常膳食時,蛋白質攝入0.7~1.0g/kg體重可維持氮平衡,1.0~1.2g/kg體重可達平衡。據此定出每日蛋白質供給量大致為60~75g,其中1/3為動物性蛋白質。如按蛋白質供熱比考慮,以12%~14%為宜。在氨基酸代謝方面研究,提示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的需要與青年不同,故必需氨基酸的適宜模式可隨年齡變化。因此,老年人的蛋白質供給質量更重要。一般來說,飲品及食品中富含必需氨基酸才利於機體合成蛋白質。
現推薦老齡人每日膳食合理結構為:
1.一個雞蛋; 2.一碗牛奶(可不一定加糖); 3.500克水果及青菜(可用多種品種); 4.100克的凈肉類,包括畜、禽、魚等類; 5.50克的豆製品(包括豆腐、腐竹、千張、豆糕以及各種豆類本身的加工制
品,例如豆泥、豆沙和煮爛的整豆); 6.500克左右的糧食(包括米、面、雜糧、塊莖和砂糖在內); 7.每天都有湯飲用,每餐一碗; 8.若是身體衰弱多病者,每天服用氨基酸口服液,早晚各50毫升,快速補充
營養。
這八項都是以「一」數值,目的是為概括和模糊化,所有項目都有一個大的自由度。如蔬菜品種可以挑選、變換;肉類可以多種或一種、放在飯菜及湯等中,製作當然可以更多形式;肉與豆類可以相互轉換、補充,又如牛奶可用奶製品取代,或用酸牛乳和奶粉取代。夕陽美八峰氨基酸口服液是用結晶的L型氨基酸,按人乳、FAO/WHO模式配製的,人體可直接吸收和利用的,是營養補給佳品。
能滿足機體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抗衰延老是有保障。
氨基酸營養保健新觀念
怎樣正確選用營養保健品?這是當今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過程中人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有的是針對自己當時患病的需要:如在放射治療後服用升高白細胞的營養制劑,在骨折後購服補充鈣的營養品;如產後婦女習慣加用補血飲品,運動員們常常要購服增加「能量」的保健品等。這後者則是針對自己某一時期,某一狀態的需要來決定的。
實際上,現代營養觀念已進入一新的時代:人(不一定是患者)應該尋求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基礎性的、本質性的營養物質,它適應於疾病狀態,也適應於健康狀態,尤其適應於現在逐漸被人們認識的、客觀存在的亞健康狀態。這種營養物質要起到增強體質、加強抗體防禦機制、提高生命質量、延緩衰老的非特異性的作用,這就是氨基酸營養。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的生命活動要靠無數種蛋白質來完成,而這無數種蛋白質就是由體內二十多種氨基酸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構成的。這二十多種氨基酸雖然來源於人們的食物,卻不都是由食物直接提供。有的是需在體內合成製造的。其中有八種氨基酸則有些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達不到抗體的需要量,它們就必須直接外源供給,直接外源供給氨基酸的方式包括:某些特用的食物、氨基酸輸液、氨基酸口服液。
由氨基酸所組成的多種蛋白質構成人體不同的器官、組織、肌肉等,它們需要構成、衰退、修復、更新,需要氨基酸不斷攝入、利用、合成,是比較易於理解的;而人的生命活動中無時無刻不能缺少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酶、抗體、神經介體這一類蛋白質更是在不斷地利用、分解,需要不斷地補充氨基酸來合成,這就是體內八種必需氨基酸的必需所在。它不如前者看得見、摸得著,不易為人們所認識。
從人的衰老過程來看。在年齡漸高以後,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腦組織、腦細胞容易缺少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及5-羥色胺等,導致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心血管方面,常易缺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管中彈力層衰退,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在肝臟、蛋氨酸的缺少,易於脂肪肝的形成,對多肽的利用率下降;在腎臟,由於缺少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腎功能低下,減少了對氨基酸回吸收;在胃腸系統,由於組氨酸的缺少,形成胃腸腸壁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在運動系統、由於蛋白質分解過程超過合成過程、肌纖維衰減萎縮、能量供給下降、肢體易軟弱無力;另外,作為人體防禦系統的免疫機制,抗體,補體、吞噬細胞的形成與活動都需要氨基酸――蛋白質的補充,一旦不足、即出現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易生各種疾病;精氨酸對性活動水平、天門冬氨酸對智力、記憶力都有直接的影響。
從人體產生疲勞的機制來看。 在人體的正常活動和運動中,能量的消耗同時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產生過多的自由基;當氨基酸供給不足時,即合成抗氧化酶、抗氧化劑的原料不足,自由基和酸性物質的累積會加速細胞分裂、組織的老化;自由基過多,小則是疲勞的機制,大則是衰老的機制,具體的實驗證明,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抗氧化劑的組成包括賴氨酸、蛋氨酸等,一旦給予補充,抗體氧化利用脂肪酸的能力隨之增強,其對疲勞出現的防止和已出現疲勞後的快速恢復作用異常明顯。
從以上延緩衰老和抗禦疲勞二個生理進程的分析,在對氨基酸營養的重要性和較其他單一性營養的優越性認識的基礎上,科學實驗已得出關於人體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按WHO標准比例)每日需要量的數據,即一個成年人(以60公斤標准)日需氨基酸量約為5克上下。依此數據,老年人、體弱者,亞健康狀態者當比較高出30%為宜,而且,因其中必需氨基酸在體內自然合成欠缺,更應以外源補充。除了合理平衡的膳食外,以注射用氨基酸輸液,可間隔、適量進行;氨基酸口服液定時口服更是一種符合生理、經濟安全、無抗原性、易於吸收、無毒副作用的好方法。
綜上所述,按現代生活質量的要求而言,氨基酸營養這一概念已升華為一種「氨基酸文化」,氨基酸營養是一種本質性、全面性的對人體、對生命質量的支持和強化。它關繫到人的健康質量、生活質量,對疾病的防禦能力、對衰老進程的延緩、對疲勞的抗禦和恢復,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保健營養。正因為此,世界上發達國家,諸如美國等的政府已將氨基酸列為首選國民保健品。我們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人們保健、營養意識的提高,對氨基酸營養的需求必將逐步增長。
氨基酸知識-- 氨基酸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蛋白質列為人體必需的主要營養素之一。蛋白質的營養作用,實際上就是氨基酸的營養作用。氨基酸對人體健康的主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供給機體營養。 2、 調節機體機能,有些氨基酸可以有效地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3、 增強免疫能力。 4、 維護心血管功能。 5、 改善肝腎功能。 6、 減低放化療損害。 7、 促進激素分泌。 8、 促進蛋白質合成。

5. 司百得精氨酸是哪一年上市的

400多斤唉,算哪一年上市的?忘記了查到後告訴你。

6. Organika左旋精氨酸有什麼功效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也被稱為「天然偉哥」,已經過醫學試驗證明是有效的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天然葯物。一氧化氮水平低是陽痿的其中一個原因,勃起需要有充足的一氧化氮,那麼一氧化氮有什麼作用呢?
一氧化氮是存在於血管中的化學物質,它對大腦刺激信號做出反應,並引起陰莖勃起。它允許血管放鬆和擴張,以便於有更多血液流進陰莖並產生勃起。很多情況下,陽痿和勃起障礙通常是由於年老導致的體內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引起。
左旋精氨酸被定義為是一種非必需氨基酸,經過臨床試驗證明它有助於促進生產一氧化氮。隨著年齡老化,體內左旋精胺酸的分泌量也會逐漸減少,而一氧化氮水平會隨之降低。
最新的研究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男性在連續服用左旋精氨酸補充劑後,可以在勃起方面有明顯改善,性慾和性滿足感也會提高。盡管沒有明確的建議日攝入量,但通常人體每日需要2500-3000毫克左旋精胺酸。
男性陽痿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血液循環不良。這可以由多種健康問題引起,而左旋精胺酸有助於刺激加強血液循環。此外,它還可以調節血壓,降低膽固醇,減少血管壁斑塊的形成,並有防止血栓的功效。
盡管市場上有很多營養品廣告把左旋精胺酸的功效宣傳的天花亂墜,但其主要作用是增加一氧化氮生產和加強血液循環。此外,這種補充劑與人參和銀杏等草葯結合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性慾。這些草葯都有調節血液循環和保護血管的作用。此外,它們還能夠提神和減少壓力,這也是導致陽痿的常見原因。
如果存在陽痿或勃起障礙問題,可以考慮左旋精氨酸,它是一種能夠提高性慾的強大陽痿治療葯。

7. 需要大量有關氨基酸的知識!越全越好!

人體氨基酸有二十多種,總稱為蛋白質,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製造而成,不同的的氨基酸排列構成不同的蛋白質。例如黃豆中的蛋白質和牛奶中的蛋白質、牛肉中的蛋白質皆不同,不管是哪一種蛋白質,吃進肚裡就會消化成這二十多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再重新排列合成所需的蛋白質與酵素。由於氨基酸可以促使體內過多的脂肪消耗轉變為體能,具有良好的減肥作用,可以分解脂肪,使其燃燒,促進新陳代謝消除浮腫、刺激生長激素。
氨基酸是一類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化合物。因為它們中許多是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有些則直接用作葯物。
α-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在酸、鹼或酶的作用下,能逐步水解成比較簡單的分子,最終產物是各種不同的α-氨基酸。水解過程可表示如下:
蛋白質→月示→腖→多肽→二肽→α-氨基酸
由蛋白質水解所得到的α-氨基酸共有20多種,各種蛋白質中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都各不相同。有些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只能依靠食物供給,這種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含有氨基的有機酸,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無色晶體,熔點較高(200℃以上),能溶於水,具兩性電離特性,與茚三酮試劑發生靈敏的顏色反應。1820年在蛋白質的水解產物中發現了結構最簡單的甘氨酸,到1940年已發現自然界中有20種左右的氨基酸。它們為人體或動物合成蛋白質所必需,多屬L-型α-氨基酸。根據氨基酸分子中所含氨基和羧基數目的不同,將氨基酸分為中性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等)這類氨基酸分子中只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這類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一個氨基和二個羧基;鹼性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這類氨基酸的分子中含二氨基一羧基;組氨酸具氮環,呈弱鹼性,也屬鹼性氨基酸。氨基酸可從蛋白質水解製得,也可化學合成。60年代以來,工業上多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如味精廠已普遍改用發酵法生產谷氨酸。近年來利用石油烴類及其他化工產物作氨基酸發酵原料來生產氨基酸。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用適當比例配成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直接注射到人體血液中以補充營養,部分地代替血漿,對創傷、燒傷和手術後的病人有增進抗病力,促進康復的作用。組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等對肝病(如浸潤性肝炎)有一定療效。半胱氨酸還能抗輻射,治療心臟機能衰弱。各種必需氨基酸有維持人體和動物正常發育的保健營養作用。如在食品中添加賴氨酸可提高其營養價值。國外有人用氨基酸製造人造纖維、人造革和塑料。用甘氨酸來防止橡膠老化。用色氨酸、組氨酸作油脂的抗氧化劑。用氨基酸作家禽、家畜的補充飼料可改進其毛、肉品質。
氨基酸與人類健康
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並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與生物的生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在抗體內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
一、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1.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之一
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有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水和食物纖維等。
作為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的氨基酸,無疑是構成人體內最基本物質之一。
構成人體的氨基酸有20多種,它們是:色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絲氨酸、酪氨酸、3.5.二碘酪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精氨酸、瓜氨酸、烏氨酸等。這些氨基酸存在於自然界中,在植物體內都能合成,而人體不能全部合成。其中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中提供,叫做「必需氨基酸」。這8種必需氨基酸是:色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其他則是「非必需氨基酸」。組氨酸能在人體內合成,但其合成速度不能滿足身體需要,有人也把它列為「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絲氨酸和甘氨酸長期缺乏可能引起生理功能障礙,而列為「半必需氨基酸」,因為它們在體內雖能合成,但其合成原料是必需氨基酸,而且胱氨酸可取代80%~90%的蛋氨酸,酪氨酸可替代70%~75%的苯丙氨酸,起到必需氨基酸的作用,上述把氨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3類,是按其營養功能來劃分的;如按其在體內代謝途徑可分為「成酮氨基酸」和「成糖氨基酸」;按其化學性質又可分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鹼性氨基酸,大多數氨基酸屬於中性。
2.生命代謝的物質基礎
生命的產生、存在和消亡,無一不與蛋白質有關,正如恩格斯所說:「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如果人體內缺少蛋白質,輕者體質下降,發育遲緩,抵抗力減弱,貧血乏力,重者形成水腫,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失去了蛋白質,生命也就不復存在,故有人稱蛋白質為「生命的載體」。可以說,它是生命的第一要素。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如果人體缺乏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就可導致生理功能異常,影響抗體代謝的正常進行,最後導致疾病。同樣,如果人體內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會產生抗體代謝障礙。精氨酸和瓜氨酸對形成尿素十分重要;胱氨酸攝入不足就會引起胰島素減少,血糖升高。又如創傷後胱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大增,如缺乏,即使熱能充足仍不能順利合成蛋白質。總之,氨基酸在人體內通過代謝可以發揮下列一些作用:①合成組織蛋白質;②變成酸、激素、抗體、肌酸等含氨物質;③轉變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產生能量。因此,氨基酸在人體中的存在,不僅提供了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而且對於促進生長,進行正常代謝、維持生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體缺乏或減少其中某一種,人體的正常生命代謝就會受到障礙,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或生命活動終止。由此可見,氨基酸在人體生命活動中顯得多麼需要。
二、氨基酸在食物營養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類為了生存必需攝取食物,以維持抗體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機能,以及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食物在體內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促進抗體生長發育、益智健體、抗衰防病、延年益壽的綜合過程稱為營養。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稱為營養素。
作為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的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即礦物質,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水和食物纖維,也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它們在機體內具有各自獨特的營養功能,但在代謝過程中又密切聯系,共同參加、推動和調節生命活動。機體通過食物與外界聯系,保持內在環境的相對恆定,並完成內外環境的統一與平衡。
氨基酸在這些營養素中起什麼作用呢?
1.蛋白質在機體內的消化和吸收是通過氨基酸來完成的
作為機體內第一營養要素的蛋白質,它在食物營養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在人體內並不能直接被利用,而是通過變成氨基酸小分子後被利用的。即它在人體的胃腸道內並不直接被人體所吸收,而是在胃腸道中經過多種消化酶的作用,將高分子蛋白質分解為低分子的多肽或氨基酸後,在小腸內被吸收,沿著肝門靜脈進入肝臟。一部分氨基酸在肝臟內進行分解或合成蛋白質;另一部分氨基酸繼續隨血液分布到各個組織器官,任其選用,合成各種特異性的組織蛋白質。在正常情況下,氨基酸進入血液中與其輸出速度幾乎相等,所以正常人血液中氨基酸含量相當恆定。如以氨基氮計,每百毫升血漿中含量為4~6毫克,每百毫升血球中含量為6.5~9.6毫克。飽餐蛋白質後,大量氨基酸被吸收,血中氨基酸水平暫時升高,經過6~7小時後,含量又恢復正常。說明體內氨基酸代謝處於動態平衡,以血液氨基酸為其平衡樞紐,肝臟是血液氨基酸的重要調節器。因此,食物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為氨基酸後被人體所吸收,抗體利用這些氨基酸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質。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實際上是對氨基酸的需要。
2.起氮平衡作用
當每日膳食中蛋白質的質和量適宜時,攝入的氮量由糞、尿和皮膚排出的氮量相等,稱之為氮的總平衡。實際上是蛋白質和氨基酸之間不斷合成與分解之間的平衡。正常人每日食進的蛋白質應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突然增減食入量時,機體尚能調節蛋白質的代謝量維持氮平衡。食入過量蛋白質,超出機體調節能力,平衡機制就會被破壞。完全不吃蛋白質,體內組織蛋白依然分解,持續出現負氮平衡,如不及時採取措施糾正,終將導致抗體死亡。
3.轉變為糖或脂肪
氨基酸分解代謝所產生的a-酮酸,隨著不同特性,循糖或脂的代謝途徑進行代謝。a-酮酸可再合成新的氨基酸,或轉變為糖或脂肪,或進入三羧循環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並放出能量。
4.參與構成酶、激素、部分維生素
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氨基酸分子構成),如澱粉酶、胃蛋白酶、膽鹼脂酶、碳酸酐酶、轉氨酶等。含氮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質或其衍生物,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胰島素、促腸液激素等。有的維生素是由氨基酸轉變或與蛋白質結合存在。酶、激素、維生素在調節生理機能、催化代謝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人體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約為蛋白質需要量的20%,——37%。
三、在醫療中的應用
氨基酸在醫葯上主要用來制備復方氨基酸輸液,也用作治療葯物和用於合成多肽葯物。目前用作葯物的氨基酸有一百幾十種,其中包括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和構成非蛋白質的氨基酸有100多種。
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復方制劑在現代靜脈營養輸液以及「要素飲食」療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維持危重病人的營養,搶救患者生命起積極作用,成為現代醫療中不可少的醫葯品種之一。
谷氨酸、精氨酸、天門冬氨酸、胱氨酸、L-多巴等氨基酸單獨作用治療一些疾病,主要用於治療肝病疾病、消化道疾病、腦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於提高肌肉活力、兒科營養和解毒等。此外氨基酸衍生物在癌症治療上出現了希望。
四、與衰老的關系
老年人如果體內缺乏蛋白質分解較多而合成減慢。因此一般來說,老年人比青壯年需要蛋白質數量多,而且對蛋氨酸、賴氨酸的需求量也高於青壯年。60歲以上老人每天應攝入70克左右的蛋白質, 而且要求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且配比適當的,這樣優質蛋白,延年益壽。
余傳隆(中國醫葯科技出版)
氨基酸與老年健康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把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宇航員(77歲)格倫送入太空。這天對老年人來說,稱為最偉大的一天,最引人矚目。暮年再征太空的格倫,他要幫助醫學進行科學實驗。老人蛋白質分解、人體氨基酸的生物學試驗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氨基酸與老人健康,不僅在地球上要研究,在太空的也要研究。因為氨基酸與老年人的壽命、衰老相關太重要了。為什麼重要,下面的分述便可知道。 1.老年的生理變化與氨基酸
一般認為人們進入60歲以上是進入了老年。老年的生理與營養狀態隨著老年的進程而改變。蛋白質在老年人體的變化歸納起來有二:一是合成,合成組織蛋白質及各種活性物質;二是分解,組織蛋白質的分解、產生能量、產生廢物。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嬰兒及青少年合成大於分解,因而身體逐漸成長;對於一般成年人是合成等於分解,因而體重相對穩定。對於老年來說,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蛋白質代謝以分解為主,合成代謝逐漸緩慢,身體內的蛋白質逐漸被消耗,往往呈負氮平衡。如血紅蛋白質合成減少,因此貧血為常患的老年性疾病;由於酶的作用及小腸功能衰退,蛋白質吸收過程中分解不充分,體內肽類增多,游離氨基酸減少。因老年人腎功能低下而影響氨基酸再吸收,因肝功能下降,對肽的利用也減少。近年研究報告,老年人與中青年人給予相同營養條件,但老年人其血漿氨基酸(纈、亮、酪、賴、蛋、絲、丙氨酸)含量減低,特別支鏈氨基酸(纈、亮、異亮氨酸)顯示不足。有人認為,高濃度支鏈氨基酸有提供合成的作用,當補給支鏈氨基酸時,能通過產生三磷酸腺苷(ATP)供能源,降低蛋白質分解作用,並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量加強蛋白質的合成。現國外已將支鏈氨基酸用於臨床維持氮平衡,促進蛋白質合成。國內已有用於肝病、腎病及兒童的特殊氨基酸。
由於氨基酸的吸收或利用。因老年化而影響到免疫功能,免疫活性的變化也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如感染、癌症、免疫復合病、自身免疫病、澱粉狀蛋白變性的發病率在老年均增高,易致衰老病死。
氨基酸與長壽
為了促進老年人的健康,如抗衰老、提高身體抵抗力、促進免疫機制的功能,需要食品富含微量元素或糖類。但免疫的物質基礎是蛋白質,人體免疫物質沒有一樣不是由蛋白質組成。如免疫球蛋白、抗體、抗原、補體等,即使白細胞、淋巴細胞與吞噬細胞等細胞內蛋白質的含量也在90%以上。因此人體若不缺乏蛋白質或氨基酸,上述的微量元素與多糖會起作用。如果缺乏,則無論用多少都不起作用。隨著營養學與生物化學的進展,新的研究表明補給某種非必需氨基酸雖然人體能夠合成,但在嚴重應激的狀態(包括精神緊張、焦慮、思想負擔)或某些疾病的情況下容易發生缺乏。如果缺乏,則對人體會發生有害的影響,這些氨基酸稱之為條件性必需氨基酸。如牛磺酸、精氨酸和谷氨醯胺。
在正常條件下缺乏必需氨基酸可以減低體液的免疫反應。例如色氨酸缺乏的大鼠,其IgG及IgM受體抑制,而當重新加入色氨酸能維持正常的抗體生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均缺乏,可以抑制大鼠的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作出反應;蛋氨酸與胱氨酸的缺乏,還可引起抗體的合成障礙。已證明,氨基酸的平衡也有這種不利作用。因此必需氨基酸在免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延長老年人壽命,必須提高免疫力,重視必需氨基酸的供給。當前與壽命相關的正是熱門研究的必需氨基酸有:
牛磺酸:人體牛磺酸的來源一是自身合成,二是從膳食中攝取。牛磺酸的生物合成由蛋氨酸經硫化作用轉化成胱氨酸,並由胱氨酸合成,其中經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許多高等動物包括人已失去了合成足夠牛磺酸以維持體內牛磺酸整體水平的能力,需從膳食中攝取牛磺酸以滿足機體的需要。有報道,牛磺酸在中樞神經系統衰老中的作用;老年期神經系統退行性變化是全身各系統最復雜而深奧的過程之一,中樞神經系統衰老在形態上或生化水平上都有明顯的改變,單胺類和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合成、釋放、重吸收及運輸機制方面出現增年性變化。脂褐質是衰老過程中具有特徵性物質,大腦脂褐質增加是神經衰老變化標志之一,當神經元胞漿蓄積較大量的脂褐質時,細胞核、細胞質受壓變形,影響神經元的正常代謝功能。衰老時,組織中脂褐質含量明顯增高,而牛磺酸可使下降、且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並且能抑制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對低密度脂質蛋白(LDL)的修飾。同時牛磺酸與葡萄糖的反應產物表現出較強抗氧化作用,能夠阻止蛋黃卵磷脂氧化成脂質過氧化物,因而有顯著抗衰老的作用。
精氨酸:精氨酸雖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嚴重應激情況下(如發生疾病或受傷)、或當缺乏了精氨酸便不能維持氮平衡與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它又是條件性必需氨基酸。最新提出的理論,精氨酸是一氧化氮(NO)與瓜氨酸反應的酶系統代謝途徑中的必要物質。NO或內皮細胞衍生的鬆弛因子的主要生化作用是刺激機體提高吞噬細胞中環鳥苷酸的水平,並能刺激白介素的產生來調節巨噬細胞的吞噬細菌作用。與精氨酸有關的NO酶系統,也在血管的內皮細胞、腦組織與肝臟的枯否(kupffer)細胞中發現,它能導致這些器官與組織的激素分泌、從而起到免疫功能的作用。為了提高老年人的免疫也可用氨基酸注射液。
谷氨醯胺:在正常情況下,它是一非必需氨基酸,但在劇烈運動、受傷、感染等應激情況下,谷氨醯胺的需要量大大超過了機體合成谷氨醯胺的能力,使體內的谷氨醯胺含量降低,而這一降低,便會使蛋白質合成減少、小腸粘膜萎縮及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它又稱條件性必需氨基酸。
最近發現腸道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體的第三種屏障。前兩種屏障是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如果腸內沒有營養供應,腸道就會營養不良,使腸道的免疫功能減弱與發生細菌相互移位。動物試驗證明若動物用無谷氨醯胺的全靜脈輸液或要素膳補充營養,則動物小腸的絨毛發生萎縮,腸壁變薄,腸免疫功能降低。在靜脈輸液中提供2%的谷氨醯酶(約氨基酸總量的25%)對恢復腸絨毛萎縮與免疫功能有顯著作用。谷氨醯胺在維持腸粘膜功能中的作用對提高免疫能力有一定作用,特別老年人是不可缺少的。
老年人如何科學補充氨基酸
老年人對氨基酸的需要量隨年齡增長,機體蛋白質總量下降,一位健康老人蛋白質總量為青壯年的60%~70%。這可能與骨骼肌的減少有關,但不能由此認為老年人蛋白質需要減少。老年人體內以分解代謝為主,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減少、胃液酸度下降、對蛋白質消化吸收下降,此外熱能攝入低、飲食氮存留下降,所以老人蛋白質需要不比成年人的少。一般在正常膳食時,蛋白質攝入0.7~1.0g/kg體重可維持氮平衡,1.0~1.2g/kg體重可達平衡。據此定出每日蛋白質供給量大致為60~75g,其中1/3為動物性蛋白質。如按蛋白質供熱比考慮,以12%~14%為宜。在氨基酸代謝方面研究,提示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的需要與青年不同,故必需氨基酸的適宜模式可隨年齡變化。因此,老年人的蛋白質供給質量更重要。一般來說,飲品及食品中富含必需氨基酸才利於機體合成蛋白質。
現推薦老齡人每日膳食合理結構為:
1.一個雞蛋; 2.一碗牛奶(可不一定加糖); 3.500克水果及青菜(可用多種品種); 4.100克的凈肉類,包括畜、禽、魚等類; 5.50克的豆製品(包括豆腐、腐竹、千張、豆糕以及各種豆類本身的加工制
品,例如豆泥、豆沙和煮爛的整豆); 6.500克左右的糧食(包括米、面、雜糧、塊莖和砂糖在內); 7.每天都有湯飲用,每餐一碗; 8.若是身體衰弱多病者,每天服用氨基酸口服液,早晚各50毫升,快速補充
營養。
這八項都是以「一」數值,目的是為概括和模糊化,所有項目都有一個大的自由度。如蔬菜品種可以挑選、變換;肉類可以多種或一種、放在飯菜及湯等中,製作當然可以更多形式;肉與豆類可以相互轉換、補充,又如牛奶可用奶製品取代,或用酸牛乳和奶粉取代。夕陽美八峰氨基酸口服液是用結晶的L型氨基酸,按人乳、FAO/WHO模式配製的,人體可直接吸收和利用的,是營養補給佳品。
能滿足機體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抗衰延老是有保障。
氨基酸營養保健新觀念
怎樣正確選用營養保健品?這是當今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過程中人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有的是針對自己當時患病的需要:如在放射治療後服用升高白細胞的營養制劑,在骨折後購服補充鈣的營養品;如產後婦女習慣加用補血飲品,運動員們常常要購服增加「能量」的保健品等。這後者則是針對自己某一時期,某一狀態的需要來決定的。
實際上,現代營養觀念已進入一新的時代:人(不一定是患者)應該尋求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基礎性的、本質性的營養物質,它適應於疾病狀態,也適應於健康狀態,尤其適應於現在逐漸被人們認識的、客觀存在的亞健康狀態。這種營養物質要起到增強體質、加強抗體防禦機制、提高生命質量、延緩衰老的非特異性的作用,這就是氨基酸營養。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的生命活動要靠無數種蛋白質來完成,而這無數種蛋白質就是由體內二十多種氨基酸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構成的。這二十多種氨基酸雖然來源於人們的食物,卻不都是由食物直接提供。有的是需在體內合成製造的。其中有八種氨基酸則有些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達不到抗體的需要量,它們就必須直接外源供給,直接外源供給氨基酸的方式包括:某些特用的食物、氨基酸輸液、氨基酸口服液。
由氨基酸所組成的多種蛋白質構成人體不同的器官、組織、肌肉等,它們需要構成、衰退、修復、更新,需要氨基酸不斷攝入、利用、合成,是比較易於理解的;而人的生命活動中無時無刻不能缺少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酶、抗體、神經介體這一類蛋白質更是在不斷地利用、分解,需要不斷地補充氨基酸來合成,這就是體內八種必需氨基酸的必需所在。它不如前者看得見、摸得著,不易為人們所認識。
從人的衰老過程來看。在年齡漸高以後,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腦組織、腦細胞容易缺少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及5-羥色胺等,導致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心血管方面,常易缺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管中彈力層衰退,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在肝臟、蛋氨酸的缺少,易於脂肪肝的形成,對多肽的利用率下降;在腎臟,由於缺少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腎功能低下,減少了對氨基酸回吸收;在胃腸系統,由於組氨酸的缺少,形成胃腸腸壁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在運動系統、由於蛋白質分解過程超過合成過程、肌纖維衰減萎縮、能量供給下降、肢體易軟弱無力;另外,作為人體防禦系統的免疫機制,抗體,補體、吞噬細胞的形成與活動都需要氨基酸――蛋白質的補充,一旦不足、即出現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易生各種疾病;精氨酸對性活動水平、天門冬氨酸對智力、記憶力都有直接的影響。
從人體產生疲勞的機制來看。 在人體的正常活動和運動中,能量的消耗同時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產生過多的自由基;當氨基酸供給不足時,即合成抗氧化酶、抗氧化劑的原料不足,自由基和酸性物質的累積會加速細胞分裂、組織的老化;自由基過多,小則是疲勞的機制,大則是衰老的機制,具體的實驗證明,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抗氧化劑的組成包括賴氨酸、蛋氨酸等,一旦給予補充,抗體氧化利用脂肪酸的能力隨之增強,其對疲勞出現的防止和已出現疲勞後的快速恢復作用異常明顯。
從以上延緩衰老和抗禦疲勞二個生理進程的分析,在對氨基酸營養的重要性和較其他單一性營養的優越性認識的基礎上,科學實驗已得出關於人體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按WHO標准比例)每日需要量的數據,即一個成年人(以60公斤標准)日需氨基酸量約為5克上下。依此數據,老年人、體弱者,亞健康狀態者當比較高出30%為宜,而且,因其中必需氨基酸在體內自然合成欠缺,更應以外源補充。除了合理平衡的膳食外,以注射用氨基酸輸液,可間隔、適量進行;氨基酸口服液定時口服更是一種符合生理、經濟安全、無抗原性、易於吸收、無毒副作用的好方法。
綜上所述,按現代生活質量的要求而言,氨基酸營養這一概念已升華為一種「氨基酸文化」,氨基酸營養是一種本質性、全面性的對人體、對生命質量的支持和強化。它關繫到人的健康質量、生活質量,對疾病的防禦能力、對衰老進程的延緩、對疲勞的抗禦和恢復,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保健營養。正因為此,世界上發達國家,諸如美國等的政府已將氨基酸列為首選國民保健品。我們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人們保健、營養意識的提高,對氨基酸營養的需求必將逐步增長。
氨基酸知識-- 氨基酸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蛋白質列為人體必需的主要營養素之一。蛋白質的營養作用,實際上就是氨基酸的營養作用。氨基酸對人體健康的主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供給機體營養。 2、 調節機體機能,有些氨基酸可以有效地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3、 增強免疫能力。 4、 維護心血管功能。 5、 改善肝腎功能。 6、 減低放化療損害。 7、 促進激素分泌。 8、 促進蛋白質合成。

閱讀全文

與2013年中國精氨酸市場調查研究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實驗心得體會 瀏覽:231
教師暑假讀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15
智慧樹市場營銷學期末考試 瀏覽:414
市場營銷部工資及激勵政策 瀏覽:812
活動物料策劃方案 瀏覽:87
培訓老師的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902
學校招生周年慶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13
街道推廣國家語言文字方案 瀏覽:412
品牌營銷推廣經理 瀏覽:229
教師語言方面培訓方案 瀏覽:594
供電局消防培訓方案 瀏覽:569
市場營銷部門職責 瀏覽:215
海爾的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889
雙十二培訓行業活動方案 瀏覽:513
講文明樹新風欄目策劃方案 瀏覽:582
餐廳開業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34
頒獎活動流程方案策劃書 瀏覽:562
行狐電子商務待遇 瀏覽:97
關於電子商務假貨論文 瀏覽:455
融公司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