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關於分析戴爾多元化戰略的文章
您好
您的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您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這是網路經驗原創,很不錯,應該可以幫助您的。
http://jingyan..com/magazine/5974
http://jingyan..com/magazine/6004
http://jingyan..com/magazine/6088
http://jingyan..com/magazine/6222
② 競爭對手對戴爾的戰略定位是怎麼做的
戴爾公司在風景秀麗的德州奧斯汀的年度行業會議(以下簡稱DAAC)。我以前曾多次參加過許多類似這樣的會議,這個會議和以前那些差不多,但也有不少不同之處。稍後我會詳細講到這點。在我腦中重復出現的一點是:戴爾擁有能夠驅動企業發展和服務營收的所有特點。惠普和IBM最好正視這些特點,不然就准備好哭鼻子吧。
戴爾的領導團隊團結、步調一致、對自己的業務相當樂觀,在問答環節表現出相當的默契——是的,他們甚至在雞尾酒品味上也相當一致。我和許多企業領導人見過面,也和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和傑夫·克拉克(Jeff Clarke)一起打發過時間。這並不是我們在職業生涯中所遇到過的那種惺惺作態的步調一致。我以我20年以上的PC、伺服器和晶元行業職業生涯來評估他們,這種步調一致是實實在在的。有一點很清楚:戴爾主攻商用市場,而在大企業中,關鍵競爭力是軟體和服務。硬體很重要,但是在硬體服從於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就要退居次席了。當然,戴爾將硬體視作獲得服務合約的武器,這一作用不應被低估。在中端市場業務中,硬體依然非常重要,不過還是那句話,硬體是通往未來服務的一條道路。哦,我還聽說一個有關服務的「有趣事實」,這個事實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原來使用Perot(譯註:Perot被戴爾公司收購)服務的企業用戶全部都與戴爾重新簽約。這能說明很多問題。
我有過許多非常深入的談話,但是最為引人入勝的一次談話是和首席體驗設計師們進行的。
是的,戴爾聘用有經驗的設計師,以我的觀點來看,都是非常不錯的設計師。他們領導著硬體和包裝的體驗——這些業務在大多數公司都歸於傳統性質——同時也領導著軟體設計和OOBE(開箱體驗)。最近,戴爾XPS 13 超級本獲得了巨大成功,被視為市場上最好的產品。我就如何繼續保有這一成功的話題向這些設計師提出了尖銳的問題,而他們進行了正面回應。偉大的設計是從上至下的,其他團隊正在為是否節約增加橡膠緩沖器的5美分而爭論不休。很清楚的一點是,戴爾的整個領導團隊看到了設計的價值,特別是在他們考慮IT的消費化之時。這就促發了消費者業務。
幾個月之前,戴爾消費者部門被歸於伺服器信息塊業務部門之下。鑒於全球消費者的大幅增長,這曾經是令我擔心的問題。這透露了很多信息,其中一個信息就是:消費市場並不是戴爾的重點。盡管消費者貢獻了戴爾目前營收的20%,戴爾仍將之視為機會主義,並且是以不會犧牲商用市場為前提條件來經營這一業務。我們不會很快見到所謂的「戴爾人」的出現。「消費者」這個詞彙過去僅在「IT消費化」的語境下使用。未來的挑戰在於,在堅持以商業市場為重心的情況下,如何去解決IT消費化,不過我認為戴爾的機會比其他公司要大些。如果邁克爾和傑夫認為消費者設計是重要的,那它就是重要的。就是這么簡單。現在我們來談談手機。
在這場會議上,縈繞在我腦子里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戴爾在手機領域的定位。我曾非常清楚地指出,任何認為客戶計算是重要的生產商必須設計和銷售手機,無論現在這一市場看起來是多麼可怕。恐怕沒有人願意拿諾基亞或動態研究公司(RIM)作為自己未來業務的樣板。所以,當戴爾隨隨便便地宣布說,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手機時,我感到吃驚。戴爾將手機視為和PC、平板電腦,或是Wyse終端相同級別的又一個企業客戶。為了使其獲得企業客戶的全方位認可,它需要和其他網路客戶相同的部署、安全和可管理功能。你一定在為自己的iPhone能連上企業郵箱而沾沾自喜吧?且慢偷笑。你能一直連上ERP、RDB或是Sharepoint嗎?恐怕不行吧。戴爾已經憑借平板電腦的這一功能在美國聯邦政府內部搶佔先機,也將廣泛將之運用於智能手機。從細節上來說,戴爾已經採用了標准安卓系統,並運用自己專有的軟體進行「武裝」,此外還將為那些想要Windows系統端對端銜接的用戶而著眼於Windows Phone 8系統。
我對這場會議的最後一個思考圍繞於戴爾如何在企業市場進行滲透上。我所做的第一個「石蕊實驗」在於戰略,對於戰略的好壞與否,我的嗅覺一向非常靈敏。戴爾的戰略和我所設想的一樣,在我看來是走得通的。戴爾是服務行業的新來者,並將利用惠普和IBM的規模和難以撼動的地位來反制這兩家公司。這是一個典型的借力打力策略,將對手的力量變成其弱點。戴爾能夠滲透進企業市場,能夠十分靈活地進行進退,並使用更符合行業標準的技術。對那些渴望其他生廠商進入市場並能站穩腳跟,或者是認為現有地位牢固的生廠商行動相當緩慢的IT商店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戴爾在企業食物鏈上向上爬的過程中,沒有什麼可以失去,卻有很多可以得到。
惠普和IBM最好密切分析戴爾的每一步,不然就將發現,自己在被定位為「老衛士」的同時,戴爾這位市場「新衛士」走進了市場、蠶食了業務。
③ 戴爾公司的經營戰略(詳細)及其優缺點
混合型戰略優缺點的分析:
混合型戰略是穩定型戰略、增長型戰略和緊縮型戰略的組合,事實上,許多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實行的並不只是一種戰略,從長期來看是多種戰略的結合使用。
從採用情況來看,一般是較大型的企業採用混合型戰略較多,因為大型企業相對來說擁有較多的戰略業務單位,這些業務單位很可能分布在完全不同的行業和產業群中,他們所面臨的外界環境,所需要的資源條件完全不相同,因而若對所有的戰略業務單位都採用統一的戰略態勢的話,就有可能導致由於戰略與具體的戰略業務單位不相一致而導致企業的總體效益受到傷害。所以,可以說混合型戰略是大型企業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的必然選擇。
從市場佔有率等效益指標來看,混合型戰略並不具有確定變化的方面,因為採用不同的戰略態勢的不同戰略業務單位市場佔有率的變化方向和大小並不一致。所以,從企業整體市場佔有率、銷售額、產品創新率等指標反映出來的狀況並沒有一個一般的結論,實施混合型戰略的企業只有在各不同的戰略業務單位之間才體現出該戰略業務單位所採用的戰略態勢的特點,
在某些時候,混合型戰略也是戰略態勢選擇中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方案。例如,企業遇到了一家較為景氣的行業前景和比較旺盛的消費者需求,因而打算在這一領域採取增長型戰略,但如果這是企業的財務資源並不是很充分的話,可能無法實施單純的增長型戰略。此時,就可以選擇部分相對不令人滿意的戰略業務單位,對他們實施抽資或轉向戰略,以此來保證另一戰略業務單位實施增長型戰略所需的充分資源。由此,企業從單純的增長型戰略轉變成了混合向的戰略態勢。
④ 聯想與戴爾的競爭戰略和營銷策略比較分析
這個問題太復大了!!
我是聯想的代制理商
給點我的理解
聯想:
代理商模式;渠道扁平化;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加入到聯想大家庭;合作創造雙贏和客戶的多贏模式
DELL:
直銷;讓更多的人舍棄代理商的環節;直接把利潤部分還給客戶(卻不大見成效;好像DELL賺的更多);
但;兩個方向各有優勢和不足;於是兩家開始各自搞一套學習對方!卻誰都學不到對方的真諦
⑤ dell網路營銷的定價策略是什麼
(一)的經營模式:
1984年,戴爾公司成立。該公司一改行業內製造商與分銷商緊密聯系的傳統,而進行了去掉分銷商的經營模式創新。
Dell的成功很好地證實了經營模式創新象產品、技術創新一樣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Dell進行了企業內部價值鏈各環節的創新和縱向創新,將企業中的部分職能活動外包出去,同時改變與分銷渠道的聯系方式,通過在分銷渠道上創新而成功的。
(1)了解顧客需求的變化:顧客需求的變化是經營模式創新最基本的驅動力量。在80年代中期,消費者對計算機的熟練程度大大提高,一些以前由供應商支持的服務不再是必須的了。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所做的就是發現這種變化,然後去掉多餘的服務——於是計算機「直銷」模式產生了。
(2)結合技術上的突破:一些技術突破能被應用到經營模式的創新上來,從而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3)加深對資源特性的認識:資源之間的組合方式並不是唯一的。
(4)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導致經營模式的變革。
(二)Dell的業務模式:
Dell屬於產品生產型企業,作為此種企業,它實現了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產品的價值增值並建立起了高效、一體化的產品生產和供應鏈系統。Dell在CRM方面做的很好,及時與客戶溝通聯系,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和客戶的意願,產品生產以客戶為導向。
Dell採用按訂單生產和直銷的業務模式,因此能夠保持一個較低的成本結構,並利用這種優勢不斷挑起新的價格戰和贏得市場份額。
(三)營銷策略
(1)戴爾採用網路直銷,大大降低成本,並能很好的掌握消費者的需求,產品的客戶化。
(2)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公司網業向客戶提供大量信息,使了解起動向及新產品,起到十分好的推銷作用。
(3)利用網路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完善售後服務,提高顧客忠誠度。
(四)促銷策略
(1)廣告。廣告在Dell的網頁中無處不見。Dell的網頁中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圖片和許多性能比較圖表,有的廣告甚至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這些都能充分地激發顧客的購買慾望。
(2)公共關系。在DELL公司的主頁中,也有不少地方體現了公司的公共關系策略。例如,在其頁面中有公司的宗旨等信息的介紹,還有對最新電腦世界的新聞信息發布等等。
(3)銷售渠道策略。
(五)產品策略
Dell計算機公司將其產品分別按照產品種類或者應用領域進行分類。例如,按產品種類可以分為:台式機、便攜機、伺服器和工作站等等。按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家庭用、小型商業用、大型商業用、教育用和政府用。不同的產品面向不同的市場,因而實行不同的策略,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市場分析策略。
(六)定價策略
計算機市場的價格變化無常,總的說來,對於某一種機型,計算機的價格在不斷地降低。Dell公司由於是直銷,所以,在成本上比其他主要廠家低100美元至200美元,售價也比別家低。也就是說,Dell公司採用的是一種低價策略。但是,由於計算機價格迅速地降低,這種價格上的優勢並不是很明顯。
(七)Dell的直銷優勢:
首先直接交易需要昂貴且龐大的組織框架,所以大部分的電腦製造商都只對他們最好且最大的顧客進行直接銷售。對於其他采購量較小的顧客而言,他們也只能從零售商那裡購買產品。
當其他公司還在猜測顧客還想要什麼樣的產品時,dell早已有了答案。當其他公司必須預估何種配置最受歡迎時,而DEll的顧客卻直接告訴dell公司他要的是多大內存和處理能量的筆記本,或是主機本身沒有硬碟的配置功能的要求。這些Dell都可以為顧客量身定做。
其他公司必須維持很高程度的庫存量,以補充經銷商和零售商的需求。但Dell只在顧客需要的時候才為他們生產他們需要的產品。所以沒有占據空間,耗費資金的庫存,留得資金。
⑥ 求文檔: 戴爾筆記本電腦的4P組合戰略分析
額。。。這個。。。我以前選修的那個市場營銷那門課的書上有這個案例。。你上網搜一下市場營銷那本書找找
⑦ 用波特競爭戰略理論分析Dell公司的競爭優勢
您好
為您推薦New Inspiron 14R (5421)觸控 筆記本,第三代酷睿處理器,14寸高清顯示屏,價格為3999~6500,
,纖薄時尚、便於攜帶,是您最好的選擇。
戴爾廠家直接銷售地址:
http://www1.ap.dell.com/content/topics/reftopic.aspx/gen/misc/rep/setrepcode?c=cn&l=zh&s=dhs&rep_id=291394&rep_type=CHAT&redirect_url=http%3A//china.dell.com/cn/p/inspiron-14r-5421/pd.aspx%3Fc%3Dcn%26cs%3Dcndhs1%26l%3Dzh%26s%3Ddhs%26%7Eck%3Dmn【右面向下拉有不同機型】
⑧ 戴爾網上營銷策略分析
當其他計算機製造商艱難地爭取盈利時,作為一個執個人電腦製造業之牛耳的企業,戴爾公司卻不斷的刷新著自己的銷售和利潤紀錄。這種逆流而上的發展分外的引人注目:1998年第二季度,戴爾公司超過了IBM,成為個人計算機市場僅次於康柏、排名第二的公司;1998年第三季度,戴爾的計算機產銷直線上升,銷售額上升了54%,收益則上升了62%;1999年一季度,戴爾公司電腦的網上銷售額從上一年的600萬美元/天猛增到1800萬美元/天。照此計算,戴爾公司的網上年銷售額將達到64億美元,接近公司總收入的1/3,到2000年底,網上銷售額將佔到戴爾公司銷售總額的50%。在行業蕭條的大背景下,戴爾公司一枝獨秀,不容置否,所有這些喜人的業績都得益於卓越的公司戰略設計。
一、戴爾公司戰略介紹
所謂的企業戰略,可以分為兩個層面:業務層面的戰略和公司層面的戰略。其中業務層面的戰略主要解決如何在一個具體的可識別市場上構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問題,而公司層面的戰略是指一家多角化經營公司的總體計劃。作為一家專業生產個人電腦的企業,戴爾的戰略主要是指前者,並主要集中於兩點——大規模定製和直銷。下面我們將分別就這兩點加以介紹。
(一)直銷
戴爾直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真正按照顧客的要求來設計製造產品,並把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直接送到顧客手上。
不同於矽谷那些迅速發家的技術新貴,戴爾並非以技術見長。它孜孜以求並且也最拿手的就是盡可能消弭一切中間環節。它其實是在組裝市場,在第一時間把市場需求和高度模塊化的半成品組裝起來,大大減少了市場流轉的時間和成本,從而使市場潛力充分地釋放了出來。今天,戴爾已經成了速度的象徵。目前,戴爾的存貨期只有6天,而中國IT巨頭聯想集團是30天。在一個以10倍速瘋狂演進的行業中,很少有公司能夠像戴爾這樣近乎完美地把握著市場的節奏翩翩起舞。
戴爾成功的秘訣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直接與顧客打交道,了解他們的需求並且把產品直接銷售給顧客。戴爾公司一直與潛在的顧客和已經購買了戴爾產品的顧客保持溝通,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和好惡,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個過程不是單獨的,而是貫穿於設計、製造到銷售的整個營運過程。它也不是一個單一的簡單過程,而是通過電話拜訪、面對面互動、以及現在的藉助於網路溝通等多種渠道,持續不斷的了解顧客的反應,及時獲知他們對於產品、服務和市場上其它產品的建議,並知道顧客希望能買到什麼樣的新產品。
其它公司在接到定單之前已經完成產品的製造,所以他們必須猜測顧客想要什麼樣的產品。但是戴爾的方式是先了解顧客需求,再接受顧客定單,再進行產品製造。這樣就能夠保證按照顧客需求提供產品。
第二、市場細分。與大多數公司以產品為細分單位不同,戴爾在產品細分之外還加上顧客細分,成立不同的銷售組織,專門了解顧客需求,從而能更有效的滿足不同顧客群的需要,獲得更大的市場機會。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連串業務體,擁有自己的銷售、服務、財務、信息工程、技術支援與製造等功能。隨著對每一客戶群的認識日深,對於他們所代表的財務機會更能精確衡量,從而更清楚了解每一個細分市場的成長率、獲利率、服務品質與市場佔有率,並能據此調整行動。比如,戴爾將顧客分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教育機構、政府組織、小型企業以及一般消費者。經過分析比較發現,大中型企業客戶,需求量較大,既能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又能實現大規模生產,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利潤較高,遂決定作為業務重點,事實也證明了這個戰略的正確性。大公司客戶在戴爾的凈銷售額中的比重已從1991年的59%升至1997年的70%。
第三、降低甚至消除庫存。在計算機市場上,微處理器等重要部件性能不斷升級,價格不斷下降,新型電腦開發周期不斷縮短,技術經常更新,而整機售價卻呈現下跌趨勢,因此產品庫存最容易造成虧損。對於電腦產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據美國個人電腦大代銷商安泰克斯公司總經理約翰·麥克凱南計算,用同樣的代價 ,每月可以買到功能提高2%的個人電腦。按照常規,個人電腦削價時,公司有責任對代銷商庫存產品進行差價補償;代銷商退貨時,公司要按原價支付;對於本公司尚未銷出的庫壓產品 ,當然要自己背包袱。由於上述這些營銷特點 ,庫存對電腦公司的壓力特別大。但在直銷模式下,公司可以在接到客戶訂貨單後再將電腦部件組裝成整機,而無需根據對市場的預測制定生產計劃先批量製成成品。所以對現做現賣的戴爾公司來說不存在庫存造成虧損的壓力。
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及時用上最新技術。由於戴爾公司只是在接到一批定貨時才要求供應商及時提供個人電腦部件,部件的庫存也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如前所述電腦部件價格不斷下調,更新快,隨時進貨新型部件不但有利於降低整機成本,而且也可以保證電腦能及時採用最新技術。這些也都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在1996年上半年,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DRAM)由於供過於求,價格猛降將近一半,這為戴爾公司盈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也免於由於庫存大量過時部件而承受「留之無用 ,棄之可惜」的負擔。
(二)大規模定製
大規模定製採用的原理是由豐田公司提出的精益生產模式,其基本目的是,要在一個企業里同時獲得極高的生產率、極佳的產品質量和很大的生產柔性。其核心產品策略是快速、高品質、低成本的滿足顧客要求。這種策略要求,一方面強調較高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強調較高的顧客感知程度,通過讓顧客更多的感受到自己產品與競爭對手產品的差異,為顧客創造更高的價值。
實現這樣一種生產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既要實現產品外部多樣化,同時又不能因為產品內部多樣化而導致額外的成本和時間的延誤。這就要求企業外部的物資供應和商品銷售渠道必須十分通暢,否則就可能為預防供應中斷而增加原材料庫存或因銷售渠道不暢而產生產品積壓,從而無從實現均衡生產。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圓滿解決這兩個問題成為可能。
通過互聯網,戴爾將自己與供應商、顧客連成了一個整體,將整個價值鏈整合成了一個虛擬的企業。戴爾認為,使用互聯網作為一個銷售渠道,只是實現了商務的最終價值的一小部分。「互聯網的真正潛力存在於它對於傳統的供應商——中間商——客戶連的關系的轉變能力之中。」通過與供應商虛擬地形成為一個整體,將他們融入到戴爾當中。並且由於戴爾所有的產品是根據客戶訂單進行生產的,要求有一個動態的存貨控制。供應商與戴爾虛擬地工作在一起,戴爾就可以要求供應商在產品質量和效率上達到新的高度。同時與供應商保持經常性的溝通,使他們知道自己的存貨狀況與補貨需求,從而有效的減少自己的存貨需要。通過從「跨行業整體」到「虛擬整體的轉化」,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化:
1、存貨價值被信息價值所取代。
2、物質資產用於購買知識性資產。
3、創建合作夥伴關系,而不是密集型商務系統。
在大規模定製戰略方面,戴爾已成為成功的典型。其成功的原因可歸結為:精簡客戶訂貨流程、精簡產品從供貨到製造流程的復雜企業管理模式、應用網路技術、了解新技術發展情況。戴爾公司每年生產數百萬台個人計算機,都是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組裝的。要實現大規模定製的夢想,就必須掌握各個客戶訂貨以及自己企業各種資產的全部信息。戴爾公司的立足之本就是以低於競爭者的成本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個性化的服務,他們最關鍵的競爭武器就是掌握信息。以福特公司為例,戴爾公司為福特汽車公司不同部門的員工設計了不同的配置。當通過福特公司內部網路接到訂貨時,戴爾公司馬上就知道訂貨的是哪個工種的員工,它需要那種計算機,從而為顧客組裝合適的硬體,甚至安裝適當的軟體。
目前,顧客已經可以利用戴爾公司的在線配置系統,在硬碟能力、數據機等方面進行多達1600多萬種的組合,每種選擇都有花多少錢和省多少錢的明確說明。對於公司而言,因為沒有必要處理積壓的未銷售產品,戴爾公司的存貨量從沒超過6天的用量。戴爾公司的後勤服務軟體十分全面和先進,因此能以較低的成本開展大規模定製服務。
二、戴爾公司戰略分析
所謂的企業戰略,可以分為兩個層面:業務層面的戰略和公司層面的戰略。其中業務層面的戰略主要解決如何在一個具體的可識別市場上構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問題,而公司層面的戰略是指一家多角化經營公司的總體計劃。作為一家專業生產個人電腦的企業,戴爾的戰略主要是指前者。
因此,要分析戴爾的戰略是否成功,必須對21世紀企業競爭的格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進入21世紀以後,企業的競爭格局有了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競爭焦點——從成本優勢到個性化服務的競爭。傳統的工業時代企業關注如何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來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可以說企業之間的競爭完全是產品的競爭。如今的企業更多關注的則是如何以更短的時間適應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如何在提高個性化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成本,服務競爭已經超越了產品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定製與傳統的大規模生產相比,無疑有著明顯的優勢:
舊的大規模生產方式
新的大規模定製模式
低成本、穩定的質量、標准產品
買的起、高質量、定製產品
產品開發及生命周期長
產品開發及生命周期短
以生產效率為主
以整個過程效益為主
管理費用高
管理費用低
庫存大、按計劃生產
無庫存、按訂單生產
高成本多樣化
低成本多樣化
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差
與供應商之間相互依存
忽略了很多客戶的需求
對變化的客戶需求的快速相應
2、競爭主體——傳統經濟下的競爭主體是企業,而在新經濟條件下,尤其是信息革命的沖擊使得競爭主體從單個企業轉向整條價值鏈。在新的經濟與技術環境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正逐步演變為一條價值鏈與另一條價值鏈之間的競爭。經過20世紀工業的大發展,21世紀的人類已經進入了社會生產能力與商品過剩的時代。同時,由於互聯網可以提供無限的信息渠道,消費者比起「非在線」一代,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和餘地,並且表現出了「個性化」的需求特徵。因此企業能否快速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變化,就決定了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能否生存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除了對自己的資源進行必要的組織和計劃外,還必須將經營中的有關方面,如供應商、製造工場、分銷網路、客戶等納入到一個緊密地價值鏈中,並盡量減少價值鏈中的環節,才能夠迅速對商場的變化做出反應,更好的滿足客戶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直銷的方式,不但賦予戴爾去除中間人的能力,而且可以減少存貨,從而使戴爾節約了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的成本。更重要的事,這使戴爾能夠直接獲知消費者的需求,使公司在逐漸擴大的同時,保持了穩定而持續的獲利能力。
綜上所述,在現有的市場形勢與競爭格局下,戴爾的公司戰略有著無與倫比的優越性。無論叢理論分析角度,還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均可稱得上成功的企業戰略,戴爾公司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其獨有的企業戰略功不可沒。
⑨ 波特競爭戰略理論分析Dell公司的競爭優勢
麻煩你看完,雖然我是摘自網上的,但是上次我的作業就跟這個類似
首先你要知道波特三大競爭戰略有哪些,結合各戰略的特點看戴爾屬於哪個戰略,然後再分析這個戰略的優劣勢。我下面寫的是其戰略的所有優劣勢,你可以根據戴爾的情況適當取捨。
一定要看完!!!!
波特三大競爭戰略包括: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以及專一化戰略
戴爾電腦採用的是總成本以及差異化戰略
「總成本領先戰略」要求企業必須建立起高效、規模化的生產設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嚴格控製成本、管理費用及研發、服務、推銷、廣告等方面的成本費用。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企業需要在管理方面對成本給予高度的重視,確實總成本低於競爭對手。
2.成本領先戰略的適用條件與組織要求
(1)現有競爭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非常激烈;
(2)企業所處產業的產品基本上是標准化或者同質化的;
(3)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途徑很少;
(4)多數顧客使用產品的方式相同;
(5)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很低;
(6)消費者具有較大的降價談判能力。
「差異化戰略」是將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樹立起一些全產業范圍中具有獨特性的東西。實現差異化戰略可以有許多方式,如設計名牌形象,保持技術、性能特點、顧客服務、商業網路及其他方面的獨特性,等等。最理想的狀況是公司在幾個方面都具有差異化的特點。但這一戰略與提高市場份額的目標不可兼顧,在建立公司的差異化戰略的活動中總是伴隨著很高的成本代價,有時即便全產業范圍的顧客都了解公司的獨特優點,也並不是所有顧客都將願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價格。
象差異化戰略
2.差異化戰略的適用條件與組織要求
(1)可以有很多途徑創造企業與競爭對手產品之間的差異,並且這種差異被顧客認為是有價值的;
(2)顧客對產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種多樣的,即顧客需求是有差異的;
(3)採用類似差異化途徑的競爭對手很少,即真正能夠保證企業是「差異化」的;
(4)技術變革很快,市場上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不斷地推出新的產品特色。
除上述外部條件之外,企業實施差異化戰略還必須具備如下內部條件:
(1)具有很強的研究開發能力,研究人員要有創造性的眼光;
(2)企業具有以其產品質量或技術領先的聲望;
(3)企業在這一行業有悠久的歷史或吸取其他企業的技能並自成一體;
(4)很強的市場營銷能力;
(5)研究與開發、產品開發以及市場營銷等職能部門之間要具有很強的協調性;
(6)企業要具備能吸引高級研究人員、創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職員的物質設施;
(7)各種銷售渠道強有力的合作。
而這道題你在回答其競爭優勢的時候最好將其劣勢列出:
採用成本領先戰略的收益(即優勢)在於:
(1)抵擋住現有競爭對手的對抗;
(2)抵禦購買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3)更靈活地處理供應商的提價行為;
(4)形成進入障礙;
(5)樹立與替代品的競爭優勢。
採用成本領先戰略的風險(即劣勢)主要包括:
(1)降價過度引起利潤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後來居上;
(3)喪失對市場變化的預見能力;
(4)技術變化降低企業資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差異化戰略的收益與風險
實施差異化戰略的意義在於:
(1)建立起顧客對企業的忠誠;
(2)形成強有力的產業進入障礙;
(3)增強了企業對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主要是由於差異化戰略提高了企業的邊際收益;
(4)削弱購買商討價還價的能力。企業通過差異化戰略,使得購買商缺乏與之可比較的產品選擇,降低了購買商對價格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通過產品差異化使購買商具有較高的轉換成本,使其依賴於企業;
(5)由於差異化戰略使企業建立起顧客的忠誠,所以這使得替代品無法在性能上與之競爭。
差異化戰略也包含一系列風險:
1.可能喪失部分客戶。如果採用成本領先戰略的競爭對手壓低產品價格,使其與實行差異化戰略的廠家的產品價格差距拉得很大,在這種情況下,用戶為了大量節省費用,放棄取得差異的廠家所擁有的產品特徵、服務或形象,轉而選擇物美價廉的產品;
2.用戶所需的產品差異的因素下降。當用戶變得越來越老練時,對產品的特徵和差別體會不明顯時,就可能發生忽略差異的情況;
3.大量的模仿縮小了感覺得到的差異。特別是當產品發展到成熟期時,擁有技術實力的廠家很容易通過逼真的模仿,減少產品之間的差異;
4.過度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