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網路營銷不是虛擬營銷
網路營銷只是手段,是營銷的一種手段而已,就是通過網路進行營銷
虛擬營銷 我覺得就是模擬營銷吧 不是營銷
今早在網上找的 感覺很合適
「虛擬營銷」有叫「虛擬經營」,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功能(如生產、營銷、設計、財務等功能),而努力將其它功能虛擬化,即企業內沒有完整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而藉助企業外部提供。所以,對於某些已經掌握核心資源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來講,採用虛擬經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極佳戰略。中小企業可以虛擬人員,借企業外部人力資源,以彌補自己智力資源的不足;也可以虛擬功能,借企業外部力量,來改善劣勢的部門;還可以虛擬工廠,企業集中資源,專攻附加值最高的設計和營銷,其生產則委託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的企業加工生產。美國耐克的發展便是「虛擬營銷」成功的典範。耐克是一個既無生產車間又無銷售網路的企業,只擁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運動設計部門和營銷部門,生產和銷售全部虛擬化,通過外部組織來完成。
有人說:網路營銷是「虛擬營銷」。其實,這種說法也是值得研究的。這是錯把網路的特點和網路營銷的特點等同和混淆了起來。不錯,我們在開展和進行網路營銷的過程中,是在網路的「虛擬」空間進行的。但是營銷活動的本身,確是事實在在的。
⑵ 今天去面試做的是網路銷售,用的是虛擬的身份,通過微信扣扣加好友,然後誘導他們投資,這樣的公司靠譜嗎
騙錢的,建議你別干出了事你跟著倒霉。
⑶ 網路營銷不該被稱為虛擬營銷嗎
網路營銷有幾種方式!阿里巴巴是B to B(企業對企業)的銷售,還有c to c(個人對個版人)及b to c(企權業對個人)。這些形式在涉及到交易的環節大都採用了虛擬工具.比如淘寶網上的交易,阿里巴巴上的交易。只是藉助了虛擬工具,但並不是完全靠虛擬工具來完成銷售過程。有些網路營銷靠的是在晚上做宣傳,比如網路競價排名,搜狗競價排名等,這些並沒有利用虛擬工具交易。虛擬的東西只是網路營銷的一部分而已!因此網路營銷不都是虛擬營銷!
⑷ 為什麼網路營銷不應被稱為虛擬營銷
一些文章中喜歡用虛擬營銷來描述網路營銷,作者認為這其實是不合適的。
因為所有的網路營銷手段都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比傳統營銷方法更容易跟蹤了解消費者的行為。比如,藉助於網站訪問統計軟體,可以確切知道網站的訪問者來自什麼地方,在多長的時間內瀏覽了哪些網頁,你知道用戶來自什麼IP,也可以知道你發出的電子郵件有多少用戶打開,有多少用戶點擊了其中的鏈接,你可以確切的知道下訂單的用戶的詳細資料,利用專用的顧客服務工具,你甚至可以同用戶進行實時交流。另一方面,盡管傳統的商場中顧客熙熙攘攘,但商店的經營者卻對顧客一無所知,即使如此,他也並不會將用戶當作狗,因為經營者了解用戶的整體統計特徵,顧客是實實在在的,並不會因為不知道每個顧客的詳細信息而將顧客看作狗。因此,站在網路營銷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上根本沒有狗!
那麼互聯網上出現的虛假信息和各種網路欺詐行為是不是因為網路的虛擬性而產生呢?作者同樣並不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因為即使在網路營銷誕生之前,各種商業欺詐行為同樣是存在的,雖然是在現實經濟社會中,甚至是面對面的交易,也不能完全避免欺詐行為的發生,因此欺詐問題並不是因為網路營銷的虛擬性所特有的問題。
網路營銷常見問題解答(FAQ)是網上營銷新觀察網路營銷專題欄目之一,主要為網路營銷初學者提供網路營銷概念和網路營銷方法與技巧等實用基礎知識。
⑸ 網路銷售能賺錢嗎虛擬能相信嗎
掙不掙錢,關鍵抄看經營的襲人。
經營的好,一切都掙錢。有的人掙多有的人掙少。
如果你想開網店,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我開網店有幾年時間。
關於網店的開設,經營,推廣,我可以教你,自己走過的路成為你成長的參照。
也可以把我的徒弟介紹給你讓你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只要你願意學,就一定可以學會。
教的好不好,你聽完了做判斷。
淘寶商講究的就是誠信,很高興能幫助你。
⑹ 為什麼網路營銷不能被稱為虛擬營銷
虛擬這個詞太廣泛,不僅包含網路營銷,還包括一些其它的非實體營銷方式·
並且定義是人賦予的,人人都這么叫也就是這樣了,要不你可以創造一個虛擬營銷··
⑺ 虛擬網路營銷是什麼東西
一、虛擬營銷模式分析
虛擬營銷區別於傳統營銷的根本點是虛擬網路本身的特性和虛擬網路顧客需求的個性化,虛擬營銷必須從網路特徵和消費者需求變化這一基礎出發,運用網路整合營銷、「軟營銷」及網路直復營銷等新營銷理論,進行營銷策略創新。
網路整合營銷:是指由於網路營銷信息的雙向互動特性,使顧客真正參與到企業的整個營銷過程成為可能,顧客參與的主動性、選擇性加強,顧客在整個營銷的過程看似虛擬,其實地位比傳統營銷更進一步得到提高。
「軟營銷」:是指在網路營銷環境下,企業向顧客傳送的信息及採用的促銷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於被顧客接受,進而實現信息共享與營銷整合。網路發展的基礎是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以及網路訪問者的主動參與,這就決定了在網上提供信息,必須遵循網路禮儀。網路禮儀是一切網上行為的准則,以體現網路社區作為一個具有社會、文化、經濟三重性質的團體,是按照一定的行為規劃組織起來的,網路營銷也不例外。可見, 「軟營銷」觀念的特徵主要體現在遵守網路禮儀的同時,通過對網路禮儀的巧妙運用留住顧客,並建立起對企業及產品的忠誠意識,從而獲得最佳的營銷效果。
網路直復營銷:是指生產廠家通過直接分銷渠道,直接銷售產品。目前常見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在網際網路上建立自己獨立的站點,申請域名,製作主頁和銷售網頁,由網路管理員專門處理有關產品的銷售事務;另一種是企業委託信息服務商在網站上發布相關信息,企業利用有關信息與客戶聯系,直接銷售產品,雖然在這一過程中有信息服務商參加,但主要的銷售活動仍然是在買賣各方之間完成的。 網路直銷的優點是多方面的。網路直銷促成產需直接見面,企業可以直接從市場上搜集到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合理地安排生產。網路直銷對買賣雙方都有直接的經濟效益。營銷人員可以利用網路工具,隨時根據用戶的願望和需要,開展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迅速擴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企業能夠通過網路及時了解到用戶對產品的意見和建議,並針對這些意見和建議提供技術服務,解決疑難問題,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
二、虛擬營銷的競爭優勢分析
營銷成本低:虛擬營銷可以將所有商品信息在網上發布,可以隨時接受需求者的查詢,減少廣告促銷費用。同時,可以很好地實現「零庫存」,什麼時候賣出貨,什麼時候才進貨。沒有店面租金成本和商品庫存就可滿足市場需求,節省了潛在開支。
創造市場機會:虛擬營銷為企業提供了虛擬的全球化貿易環境,大大提高了商務活動的水平和質量,賦予了企業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企業可以輕易地把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實現跨區域、跨國界經營。並且互聯網上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它的觸角可以延伸到世界每一個地方。利用互聯網從事市場營銷活動可以遠及過去靠人工進行銷售或者傳統銷售所不能的達到的市場,虛擬營銷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多新的市場機會。
便於收集和管理客戶信息:收到客戶訂單後,伺服器可自動匯集客戶信息到資料庫中,可對收到的訂單和意見進行分析,引導新商品的生產、銷售和消費,即提供互動式的銷售渠道,商家也能及時得到市場反饋,從而減少了流通環節,增加了客戶和供貨方的聯系,使雙方均可獲得最新數據信息,加強彼此間合作,實現了雙贏。
方便顧客:利用互聯網企業可以將企業中的產品介紹、技術支持和訂貨情況等信息放到網上,顧客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需求有選擇性的了解有關信息、訂貨、支付等交易環節,克服了為顧客提供服務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虛擬營銷的靈活性與運作方式的高彈性:虛擬營銷是一種高彈性的企業營銷運作模式, 能把握市場莫測的變化,根據策略目標調整虛擬組織, 或組合新的虛擬企業, 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與動態性。
可見,虛擬營銷是一種以消費者為導向,強調個性化的營銷方式;虛擬營銷使企業和消費者的據有極強的互動性,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虛擬營銷能滿足消費者對購物方便性的需求,省去了去商場購物的距離和時間的消耗,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效率;虛擬營銷能為企業節約促銷和流通費用,使產品成本和價格的降低成為可能,實現讓利給顧客。
三、虛擬營銷面臨的困難
物流配送困難大:虛擬營銷在信息流上享有絕對的優勢,但在物流配送上卻面臨極大的困難,一是配送成本高,二是配送渠道有待繼續完善。虛擬營銷必須認識到雖然他們有效地取代了傳統企業的某些價值活動,但物流的整體協調運作非常重要。
企業文化建設難:現代企業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企業最主要的競爭力已不再是設備及產品,而是信息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能力、企業文化等。而企業文化的形成要靠員工共同努力才會發揮作用。而虛擬營銷存在短期性及員工的分散性和成員的復雜性,使其企業文化形成極為困難,即使形成一致的企業文化,其作用也打大折扣。
消除用戶的抵觸難:虛擬營銷的興起在改變傳統交易關系的同時,也使網路詐騙變的輕松容易。例如,美國詐騙了19萬美元的黑人青年馬修•博文就是通過網上傳播虛假信息,鼓吹公司前景光明,才使150 多人上當受騙;網上詐騙及網上消費隱私的隱憂,使得許多潛在的消費者對虛擬營銷產生了抵觸。
網路購物支付難:虛擬營銷從事商務活動,涉及到支付問題,而我國目前網上貨款支付問題還令人擔憂,形成網上購物容易但支付難的局面。例如有的虛擬營銷採取網上購物,消費者到郵局匯款的支付方式,增加了購物者的付出,而導致讓客價值下降,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應對措施
針對虛擬營銷的優勢及面臨的難題,筆者認為, 促進我國虛擬營銷的健康發展,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府應採取有力措施,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例如,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力度,用法律手段保護網路用戶的隱私權; 加強銀行電子化發展,推行電子貨幣暢通化。
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首先,打造品牌文化。現代企業競爭,是品牌與文化的較量,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團隊就不會形成品牌文化,因此以最優秀的人才隊伍,最先進的網路技術,掌握最新信息,凝造企業文化,打造品牌,是企業發展之本;其次,樹立雙贏觀念。網路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大規模營銷向越來越個性化的營銷發展,市場空間大大增加了,經營的潛在復雜性也隨之出現了。企業如果還單槍匹馬地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勢必會因為結構臃腫而難以快速發展。
加強與渠道企業的合作:渠道企業大都有較好的物流體系,顯示出了強大的物流配送優勢。例如,春蘭空調連鎖店遍及全國400 多個城市,並在120 個中心城市設有連鎖總店和區域服務公司及倉儲配送中心。虛擬營銷在解決物流配送問題上,大多數採用了業務外包的形式,有效地利用了渠道企業的配送優勢。但是,虛擬營銷還應進一步加強與渠道企業的合作,利用自身優勢,對外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高競爭力。
總之,虛擬營銷是人類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市場營銷形態。虛擬營銷對企業來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擴大了市場,給企業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對於傳統營銷,虛擬營銷具有國際化、信息化和無紙化,成為世界各國營銷發展的大趨勢。
⑻ 網路營銷不應被稱為「虛擬營銷」,這種說法合適嗎為什麼
做任何網路營銷的前提都應該是要有效的前提下才能稱之為網路營銷,有效的定義有很多,具體根據不同人對這個標准而定。
⑼ 一個朋友做網路銷售,以虛擬的身份在網上加人尋找客戶,幫助客戶建立一個折扣商城,這個屬於網路詐騙嗎
【1】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用虛構的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專
騙取公私較大財產份額的行為。屬
【2】朋友虛擬的身份在網上加人尋找客戶,幫助客戶建立一個折扣商城,
還沒有達到騙取公私較大財產份額,還不構成詐騙罪。
【3】你可以勸你的朋友,不要以虛擬的身份在網上加人尋找客戶,
幫助客戶建立一個折扣商城。要詐騙客戶的錢財,
及時住手,避免以身試法,最後造成詐騙罪。
⑽ 虛擬社區的特徵和優勢有哪些可以利用它做網路營銷嗎
最早的關於虛擬社區的定義由瑞格爾德(Rheingole)做出,他將其定義為「一群主要藉由計算機網路彼此溝通的人們,他們彼此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分享某種程度的知識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對待朋友般彼此關懷,從而所形成的團體。"
虛擬社區至少具有四個特性:一,虛擬社區通過以計算機、行動電話等高科技通訊技術為媒介的溝通得以存在,從而排除了現實社區;二,虛擬社區的互動具有群聚性,從而排除了兩兩互動的網路服務;三,社區成員身份固定,從而排除了由不固定的人群組成的網路公共聊天室;四,社區成員進入虛擬社區後,必須能感受到其他成員的存在。
虛擬社區的類型根據溝通的實時性,可以分為同步和非同步兩類:同步虛擬社區如網路聯機游戲,非同步社區如BBS等。虛擬社區最重要的幾種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國內逐漸形成以BBS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其他同步非同步信息交互技術形成的網路化數字化的社區形式。
社區是指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虛擬社區,從網路技術的角度來看,虛擬社區,又稱為BBS(Buletin Board System的縮寫)、論壇。1978年在芝加哥地區的計算機交流會上,克里森(Krison)和羅斯(Russ Lane)一見如故,因此兩人經常在各方面進行合作。但兩個人並不住在一起,電話只能進行語言的交流,有些問題語言是很難表達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風雨又使他們不能每天都見面,因此,他們就藉助於當時剛上市的數據機(Modem)將他們家裡的兩台蘋果Ⅱ通過電話線連接在一起,實現了世界上的第一個BBS。這就是原始的BBS的雛形。近年來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之下,BBS在功能得到不斷擴展,並迅速成為全世界計算機用戶的交流信息的園地——虛擬社區。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是指由網民在電子網路空間進行頻繁的社會互動形成的具有文化認同的共同體及其活動場所。
由此可見,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一樣,也包含了一定的場所、一定的人群、相應的組織、社區成員參與和一些相同的興趣、文化等特質。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一樣,提供各種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討論、通信、聊天等,使社區居民得以互動。但同時,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屬性。
首先,虛擬社區的交往具有超時空性。通過網路,人們之間的交流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計算機,一條電話線,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也具備相應硬體條件)暢所欲言了。說到這里有人會說,電話也具備這種功能呀?但是,在虛擬社區中聊一個小時是打國際長途侃一個小時的經濟成本的千分之一,聊天的壓力可想而知。同時也不受時間的限制,你今天發一個帖子,不一定會有人會,但幾天以後可能上十大了。這種便利,估計電話望塵莫及!
其次,人際互動具有匿名性和徹底的符號性。在虛擬社區里,網民一ID號標識自己。ID號依個人的愛好隨意而定。例如「硬碟」,一看就是計算機硬體愛好者,「紅葉飄飄」,估計是一個有品位的人,「潛水艇」,估計是個軍事愛好者……在現實中不可能有人起這種名字。同時,由於互相不能看到對方的「廬山真面目」。所以,傳統的性別,年齡,相貌等在虛擬社區里可以隨意更改。網上有句名言:和你聊天的也許是條狗。
再次,人際關系較為鬆散,社區群體流動頻繁。社區的活力主要靠「人氣」和點擊率,吸引這些的主要是看社區的主題是否適合大眾口味。前一個好理解,在交大BBS上,一般「二手市場」,「勤工助學」,「鵲橋版」,「電影」,「游戲」比較火暴,因為這些符合大學生「沒錢」希望交友和「空虛」的特點。相比之下「資料庫」,「數學」等技術版「門可羅雀」。
最後,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是虛擬社區的基本准則。這個特點其實和人際互動具有匿名性有關,在這里,傳統的上下級被「斑竹」代替,只要你不違反論壇條例,你什麼都可以說,俗成「灌水」 。
要想成為虛擬社區的一員,「門檻很低」一般的情況下,要使用社區提供的各項功能服務,必須在線注冊。基本流程是首先,注冊人閱讀網聯網有關法規及社區服務條款款,並提交同意申請;社區管理系統詢問注冊人的一些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職業等等。注冊人必須如實填寫,系統能夠進行驗證。然後再取一個賬號名並設定密碼,整個注冊過程就基本完成。一旦注冊成功,便成為社區的合法居民。社區居民擁有唯一的帳號,這個帳號就是他在虛擬社區中的通行證,是社區居民相互辨別的唯一標志。在社區中「生活」,居民必須遵守社區的各項規章制度和行為准則,否則將被社區管理員開除或者被封post權!
社區(主要是BBS)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 社區通信。社區為每一個居民都提供了電子信箱,居民可以使用該信箱收發郵件,相互通信,有利於非同時在線時,居民的交流。有的大型論壇提供手機簡訊發送功能,更方便了網民之間的交流。當然不是免費,一般是對方「買單」。
2 聊天服務。虛擬社區為居民提供了兩種實時交互的聊天服務,聊天時除了用文字表達以外,系統還預設了豐富的表情和動作供調用(有些還能用語音進行實時交談)。第一種方式是聊天廣場,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談話的內容也不受限制。第二種方式是聊天室,聊天室的開設者是這個房間的主人,他可以控制談話的內容,也可以對聊天的人進行取捨。聽說在這里出了不少網路情緣。前些時流行的網路小說《痞子蔡與輕舞飛揚》的動人的愛情故事,就是發生在聊天室里。
3 張貼討論。這是虛擬社區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居民可以在社區中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提建議、討論、提問、回答問題等,這些最終都以張貼文章(帖子)的形式出現。居民還可以在社區中轉貼自己比較喜歡的小說、散文等。目前,國內的許多社區系統已經還允許居民在帖子中加入文件上傳、貼圖、表情動作等功能。這樣一來,帖子就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使得居民的交流更加有效。前些時候的「西北大學日本留學生事件」,主要是通過BBS發起的。遊行運動也是通過在西北大學論壇和交大「兵馬俑」發帖跟帖的形式挑起的。可見BBS在大學聲中的影響力之大!
4 投票居民在社區就某一問題發起投票或進行投票,從而對社區居民進行民意調查。同時居民在投票的過程中也張貼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 這種投票要比現實的投票透明,民主,公開。其結果也真實的反映了網民的偏好。
目前在國內有影響虛擬社區主要分三大類:第一類,適合普羅大眾,以興趣愛好休閑娛樂為主,像分布在廣州、北京、上海的網易社區、天涯社區、湛江的碧海銀沙等;第二類,適合在校大學生,以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為主,像清華的「水木清華」社區、北大的「一塌糊塗」社區、交大的「兵馬俑」社區等;這兩類的社區都比較大型,會員幾十萬,甚至過百萬,在線人數通常幾千,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力。第三類是各教育網站、網校,針對教師和中學生的教育社區,這類社區規模相對比較小,會員也不多。這一切說明國內的虛擬社區已有一定的影響和規模,將其應用於網路教學不僅是可能,而且很有必要。然而現階段的應用正處於起步狀態,有著廣闊的研究和發展空間。
虛擬社區和現實社區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物質和意識之間的關系一樣。網路社區來源與現實社區,虛擬社區是現實空間在虛擬空間的「投影」。首先,虛擬社區提供的服務版塊也是根據人們現實的需要而設定的;實在社區中的生活方式和觀念,規范回影響到虛擬社區的構建。其次,虛擬社區的所提供的服務是現實社區的服務的延伸和提高。傳統的利用以紙為媒介的信件傳遞,發展為email傳遞。雖然兩者介質和速度不同,但是email內容格式仍和傳統的信函格式相同。脫離現實,虛擬社區是不可能存在的。
同時,網路社區對現實社區的影響和反作用。網上的公開透明,重視個體等一系列特徵將深刻影響社會。我們應當看到民主不是一句口號,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而網路社區的許多思想法正可以用來修正現實社會管理和制度中的某些缺陷。民眾易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政府也可以方便地實現低廉高效的管理。網路之所以風行,在於它提供了自由天堂,在社區中不同意見相互尊重與互不排斥。通過討論和爭鳴解決問題,消除歧見。網路社區賦予每個人充分的話語權。許多政府開通了網上信箱或領導在線解答市民的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網路社區與現實社區是互補互動關系,從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應該各取所長,互相彌補。網路社區使現實社區中不可能的成為可能性。網路社區空間開拓了人的思維。從網路社員的觀點來看,所謂現實性,無非是從以前的一種可能性發展而來的。二者是互補而非取代的關系。網路社區是一種對現有生活方式的沖擊,同時,它也是對現實的社會空間的發展。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庇。網路社區同樣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網路社區雖然使人獲得現實社會中無法獲得的自由和放鬆,但目前網路社區的使用的成本仍是相當高的。由於我國技術發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使用網路者事實都是文化素質高、收入高、最具社會影響力的階層,造成網路社區事實上的不平等。其次網路社區對現實社會的復制過程中,會刪除或誇大(有意或無意)一些細節,造成網路社區發展的失真和迷亂。特別是目前網路社區管理基本源於個體的良心和道德,沒有有效的法制手段,網路社區的失范問題相當突出。再次網路社區的人際關系顯得比較脆弱。藉著代號來隱匿部分的身份,網路社區的成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身份、立場、交流方法,並伴隨著明確的隱秘性。最後,網民如沉溺於網路社區的虛擬世界,把網路社區當成生活的實際,成為逃避現實的避風港,自然會冷淡或忽略現實人際關系,造成網民與現實的隔閡,對網民的社會生存造成不良影響。網路社區的成員常犯的錯誤就是 把理想和現實混淆,強烈的反差使他們對現實充滿了失望、誤解、憤怒、不和諧、挫折,甚至還有幾分悲哀和沮喪。如果人能永遠的「網路沉溺」而不回到現實社會中來,那麼也就什麼都不會發生,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人永遠是現實的產物,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關閉電腦,打開窗簾,外面依舊車水馬龍,你根本不是網路中風情萬種的「大蝦」,而必須馬上到市場去買中午吃的菠菜和豬肉。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虛擬社區。 答:虛擬社區也稱為CLUB,包含的功能主要有公告欄、群組討論、社區內通訊、社區成員列表、在線聊天、找工作等。也就是在網上提供現實社區所需的各種交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