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人口老齡化與市場營銷

人口老齡化與市場營銷

發布時間:2021-05-02 17:34:18

Ⅰ 人口老齡化帶給我們的市場機會

1、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

2、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
應答時間:2021-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中國人口老齡化,這個產生的巨大老人市場如何把握。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測算數據表明,到2005年1月6日,中國內地(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總人口將達13億。 中國13億人口日的推遲到來,表明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

★ 中國人口的峰值會達到16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在《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上撰文分析指出,這種觀點是不了解中國人口新國情、缺乏實際根據的臆斷,容易在國內外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片面誇張中國的能源需求和糧食消費。其實,在中國政府不懈努力之下,自20世紀後期開始,中國人口的增長就表現出了許多新的特徵,未來中國總人口不可能增長到16億。

13億人口日之後中國人口出現五大新特徵

第一,未來中國總人口不可能增長到16億,而應在14.5億左右。這是13億人口日之後中國人口的最大特徵。2004年中國人口的出生率是12.29‰,但受老齡化的影響,死亡率略有增加(6.42‰),去年凈增人口761萬。如果城市化程度繼續加快、如果未來城市吸納農民工的數量繼續增加,如果中國的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繼續執行,那麼,在出生率進一步降低的過程中,中國每年凈增人口還會繼續減少。受此影響,中國未來的人口峰值會較早出現,大約會在本世紀20年代中後期會盈利人口峰值———但這個人口總量的值可能不是媒體平常所說的16億,而應在14.3億到14.5億之間。

第二,中國人口已經完成了轉型。現在中國人口已經從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為低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三低」人口增長模式。這一模式到現在已經維持了十多年,基本穩定下來。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經過幾十年不懈而艱辛的努力才實現的。正是這些努力,才有效地減輕了中國和世界的人口壓力,使「世界60億人口日」至少推遲了4年。

第三,「人口紅利」會一直維持到2020年。現在中國人口金字塔底部收縮的態勢明顯,15~64歲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到70%左右。在未來的15年當中,勞動力人口所佔比重都在70%左右。這正是中國收取「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只要中國妥善地解決就業問題並逐步提高人口素質,增加人口的人力資本,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那麼,在2020年之後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加深時期,就會有更多的應對餘力。

第四,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將逐漸增加。現在,從總量上來說,中國正在走出最嚴峻的就業困境,未來每年新增加勞動力會處於持續性下降的態勢,一直下降到2015年之後,即會出現勞動力人口的負增長。受高等教育每年擴招人數的影響,每年新增加青年壯工的數量會持續減少,而大學生就業壓力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未來數年內,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會迅速增加到400萬到500萬左右。低端就業人口的短缺(如保姆和民工的短缺)和高端人口的失業將並存於勞動力市場。

第五,女性初婚年齡將進一步推遲,這會持續降低人口出生率。現在,全國女性初婚平均年齡已經上升到了24.45歲左右。伴隨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將更加看重專業教育。受教育時間越長,就業年齡就越大,結婚年齡就越遲,人口出生率就越低。
★ l 、從人口再生產的角度看傳統意義的人口轉變歷程

眾所周知,我們一般所講的人口轉變首先指的是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這是經典的人口轉變理論所關注和闡述的。因此,要考察和研究中國的人口轉變,不妨先了解一下我國傳統意義的人口轉變歷程。由圖1可見,從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組合情況來看,如果說一般意義的人口轉變始於粗死亡率的下降,那麼中國建國初期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端倪。從1949年到1957年,粗死亡率顯然是下降的,從20‰。降到了10.8‰。1958年至1962年,粗死亡率有一個非正常的劇烈波動,196o年的粗死亡率曾經達到25.43‰。的高水平,但1961年馬上回落到14.24‰入(1961)和10.02‰(1962)的正常水平上①,所以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一個意外,短時期的這種變化並不能改變死亡率變動的內在規律和大的走勢。

從人口轉變理論的一般規范和中國所走過的具體道路結合起來看,可以認為,在過去的5O年裡,中國的人口轉變大致可以分出兩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死亡率變動主導型的人口轉變階段(1949-1970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死亡率率先下降,而出生率在本質上是居高不下的,1970年的出生率水平還與建國初期差不多,在33‰至35‰之間。中國的人口轉變早在建國之初就已經開始,這第一個階段就是死亡率的轉變階段。但真正對人口增長產生遏制的人口轉變應該是出生率也開始下降的時候——這就是60年代末,確切說是在1970年前後進入了人口轉變的第二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出生率主導型的人口轉變階段(197年至今)。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死亡率已經降到較低的水平上並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態勢,由於粗出生率不同的變化態勢,所以如圖所示,又可以分出若干發展階段:其一是粗出生率直線式急劇下降的階段(1971-1980年),在整個70年代,出生率從30‰快速地下降到20‰以下,下降了10個千分點,幅度很大。

其二是粗出生率波動中緩慢下降的階段(1981-1990年)。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多年年份的出生率在略高於2O%。的水平上波動,而粗死亡率則穩定在6.6‰上下的水平上。

其三是出生率在一個低水平上繼續緩慢下降的階段(1991-1999)。在20‰以下,出生率開始了拾級而下的下降趨勢。

這樣,整個第二階段經過70年代的快速下降。80年代的波動和9O年代的緩慢下降,中國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間的缺口開始逐漸收攏,人口轉變逐漸趨向完成。

中國的人口轉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差不多每隔十年就是一個轉折。大的轉折點是在60年代末。人口轉變從「開口」轉向了「收口」;小的轉折點則有1961年(死亡率)、1971年。1981年和1991年這幾個重要年份。「十年一轉變」是近50年來中國人口轉變的一個顯著特點。

如果進行平滑處理(如圖2所示),我們就會發現:人口轉變經過了兩個大的階段。一是擴口的階段,死亡率比出生率率先對以制度變遷為先導的現代化作出了反映,這也是符合規律的現象。這時,人口增長率趨向擴大,人口膨脹。二是逐步收口的階段,死亡率已經降到一個較低。較穩定的階段,出生率作出了較強烈的反映,出生率與死亡率的差越來越小,人口增長減緩並走向零增長。但顯然,從圖2可見,「增長之口」還沒有收攏,還需要藉以時日。這就是我們未來可預見的前景了。

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大致也有四個階段:

(l )1949年到1970年,經歷了一段爬坡的過程,自然增長率從15‰上升到25‰以上,是人口轉變的增長階段。1958年至1963年的增長低谷是非正常的,並不能說明問題的實質;相反地,從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口狀況來說,高速增長才是反映實質的特徵。(2)1970年到1980年,人口增長開始急劇下降。(3)1980年到1990年,人口增長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波動和回升現象。(4)進入叨年代,人口增長穩步下降和減慢。但此後是否一直穩步下降卻是我們目前不能輕易肯定的。

總之,從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變動的趨勢來看,我國人口轉變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而且非常巧妙地與每十年的時段相吻合。

從預測來看,今後中國的人口轉變趨勢是在粉出生率繼續緩慢下降、粗死亡率略有回升的綜合作用下,自然增長率是逐步趨向「零。負」的這么一個前景。這一點可以很清晰地從圖4中看出。如下圖所示,中國人口轉變要趨向完成大概是在21紀的30年代以後。從預測結果看,自然增長率是單調遞減的演變過程。2030年前後或許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此前的中國人口是一個增長型的人口,而此後的中國人口則演變為縮減型。這一轉變意昧深長,為中國實現適度人口目標邁進了一大步。根據林副德。劉金塘的預測,人口增長慣性將逐步減弱,育齡婦女占總人口的比重將持續下降,2000年降到26.7%,2020年為24.5%,2040年降到21.9%.這樣,大概到2O33年人口增長將達到峰值15.19億。

根據這樣的前景,中國目前的使命就是要努力實現一個徹底的和穩定的人口轉變,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出生率持續的和穩定的下降。黑線以右方向標志著「後人口轉變」的到來——如果考慮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和人口增長類型這雙重轉變的話。我們現在實現的充其量也只是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而且是不穩定的一種轉變。黑線以右方向也標志著建國以來我國人口轉變的第五個階段,即零、負增長階段。目前我們所經歷的人口轉變將是歷時最長的,是現代人口轉變從進入門檻(即「實現」)到走出門檻(即「完成」)的整個壯麗歷程。

2、從總和生育率的變動看人口轉變的歷程

生育是人口增長的原動力。我國出生率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生育率的變動。1999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題是:「人類對生育的選擇決定著人類對未來的選擇」。那麼建國以來我國的生育率水平又是如何變動的呢?從總和生育率的角度看人口轉變的歷程無疑是重要且獨特的角度。至少,從計劃生育工作的角度說,生育率的變動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個指標。

如下圖所示,中國的生育率經過了一個與整個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相似的歷程。根據數據所顯示的信息,我們的結論是:

(l )1949年至1969年為生育率轉變的第一個階段。不妨稱之為「前轉變階段」。從全國的情形來看,除了大躍進和三年災害期間非正常的生育減少和生育回升以外,其它年份生育率居高不下,這一點與出生率的變動幾乎完全一致。生育率維持在平均6個孩子的水平上。

(2)1969年到1977年為生育率轉變的第2個階段,為生育率快速下降的階段,可簡稱為「快速轉變的初始階段」。生育率從接近6急速降到3以下。和出生率一樣,幾乎下降一半。

(3)1977年到1991年為生育率轉變的第三個階段,可稱之為「波動中轉變的中期階段」。

生育水平在2-3之間波動。由於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計劃生育本身的手段也十分有限,所以生育率下降在接近極限的時候外部的控制力和內部的反控制力就構成了持久的沖突,形成了「拉鋸戰」的局面。在本階段,我們多年的努力已經使「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但由於超越了特定的生育率轉變的文化邊界,所以出現波動也在所難免。

(4)1991年到1999年為生育率轉變的第四個階段,由於這段時期的生育率變動出現了相對穩定的下降趨勢並穩定在更替水平以下,所以不妨稱之為「持續的低生育率階段」。與前一階段比較,它的特點一是曲線下延比較平滑,二是持續地低於更替水平。這一階段的成績可以說是既夢寐以求。又來之不易。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大致達到了而且多年來維持了一個1.8左右的低水平。

但未來的走勢到底如何,似乎還沒有權威的說法。事實上,1995年以後的數據也是有多家的估計,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不過,估計的差別很小,大致在1.8左右的水平上波動。

從今後的變化看,有些「波動」恐怕也是情理中的事情。但只要能持久地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就不會影響我們實現2010年將人口控制在14億以內,在刀世紀的上半葉實現人口零增長的目標。

在最後的那個階段,也就是對當下的中國來說,穩定住一個低於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對於最後的和完成意義的人口轉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人口慣性增長時期,生育率的控制和轉變決定著出生率的變動,最終影響著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

目前,我們來自人口數量方面的挑戰既有存量方面的問題,也有增量方面的問題。解決或者說降低增量,就是要遏止和減緩人口存量的膨脹。但解決了人口增量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人口的存量問題。而「穩定低生育水平」在短期內服從的是增量控制的要求,從長期來說則是服從於存量減少的要求。這樣,從結合適度人口目標而設計的人口控制目標,決定了「穩定低生育水平」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抉擇。中國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但在付出了代價之後,我們的確為相對減少人口的壓力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3、從「制度一政策一發展」的綜合角度看人口轉變歷程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人口轉變,譬如以1973年國家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方案開始算起,根據幾個主要年份的數據,可以很明顯地分出幾個階段。這種劃分使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計劃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同的歷史作用。結合圖1和圖2,我們知道:建國初期的死亡率轉變和70年代初期的出生率轉變是兩次意義重大的轉變。但顯然,70年代前,出生率已經有下降趨勢。進入80年代以後,出生率下降的空間實際上已經不大,進一步的下降預計會是一個緩慢和漸進的過程。

從人口轉變角度看,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始終處在傳統階段或者說人口轉變的萌芽階段。

而到20世紀中葉以後,人口增長轉入轉變階段,使得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的差距拉大,人口增長急劇加快,形成了現代人口的高速增長,形成現代中國的人口爆炸。1950-1995年間,中國人口實際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7.3‰,是歷史上和平時期年平均增長率(以7‰計)的2.5倍。考慮到70年代以來計劃生育因素的影響,這樣,就不妨以1970年為分界計算進入現代以後兩個時期的人口增長率:1950-1970年年平均增長率為20.48‰,1971-1995年為14.75‰,前者比後者高出近6個千分點。如果1971-1995年繼續保持1950-1970年的高增長率,那麼1995年的總人口將是13.85億,而不是12億,多出近2億人。②任何一個經歷過人口轉變過程的國家必然有一個人口增長加速的過程,所以現代中國人口的急劇膨脹有其客觀必然性。不批馬寅初,也避免不了這樣的歷史命運,只不過人口轉變可能會提前完成,人口轉變增長量會相對減少而已。

這樣,如果中國人口轉變從建國初期算起,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幅簡圖來總結一下中國人口轉變的特點:

其一,在1950-1973年,無論哪種估計,死亡率的下降幅度要大於出生率的下降幅度,死亡率從18‰下降到7‰,而出生率則從32‰下降到28‰。這是死亡率下降主導型的人口轉變階段,又是人口轉變的開始階段。由於當時死亡率的下降與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設大有關系,所以我們在這里稱之為「制度型轉變」。

其二,在1973—1980年,則恰恰相反,出生率的下降幅度要顯著大於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出生率從28‰下降到18‰,死亡率則從7‰下降到6‰。這一階段是人口轉變的加速階段,是出生率下降主導型的人口轉變階段。由於其時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與我國大力推行的「晚、稀。少」生育政策大有關系,所以我們在這里稱之為「政策型轉變」。

其三,1980年以後是人口轉變的趨緩階段,也是趨向完成階段。其時粗死亡率的變動相對穩定,差不多在6.5‰的水平上波動,粗出生率則比較緩慢地這些波動中有所下降,粗出生率從18‰降到16‰。其間,改革開放為人口控制創造了日趨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社會的生育控制也在不斷地完成自身的變革。越是到後期,越是清晰地展現出綜合型「發展」的偉力。所以我們在這里稱之為「發展型轉變」。

除了上述的階段性特徵,中國人口轉變道路的特點還表現在:門)死亡率率先下降,這同於50年代美國人口學家諾特斯坦(Frank W.Notestein)所概括的經驗模式。

(2)粗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是外力作用的產物,沒有人口政策的作用,中國人口的粗出生率大概不會下降得這么早、這么快。

(3)中國人口轉變的完成階段將比較長,也可能是三個階段中最長的。在完成階段,人口轉變的推動力將更多地有賴於現代化的力量。推促生育率及出生率下降的政策效應已經大大遞減,所以期望生育率。出生率有進一步下降就要在一個較大的歷史跨度內寄希望於社會經濟的現代化以及人的現代化,其中生育文化的現代化可能會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4)1950年至今中國人口一直處於人口轉變的過程當中。70年代生育率下降的政策效應相當顯著,80年代以後政策效應趨向弱化,雖然在具體工作中離不開社會制約機制,但實際上社會制約機制的功效已發揮到極致。特別是到了9O年代,社會進步大背景下的利益導向機制的作用開始日趨重要。

(5)在三個階段的劃分中,第一階段的死亡率率先下降可以視為制度變革的產物,建國之初國泰民安,醫療衛生條件大有改善,死亡率明顯下降,特別是嬰兒死亡率。到50年代後期,出生率也有了緩慢然而自覺的下降趨勢。第二階段的出生率下降屬於典型的「政策型」,是通過政策的力量壓下來的,但政策的功效畢竟不是萬能的,生育率的下降存在著難以逾越的社會文化邊界。進人80年代以後,「一胎化」的生育政策由於縮小和限定了生育決策的空間,結果導致了大量的文化邊界上的生育沖突。這樣,到了第三階段,就可以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歸類為「發展型」。換句話講,沒有社會經濟多方面的發展並觸動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育態度,出生率的進一步下降將是難以預期的。

(6)中國人口轉變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7O年代以來引入了強有力的人口政策因素,從而干預了自然的人口轉變過程,使之速成。但為此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例如出生嬰兒性別比的升高、偏高問題,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問題,獨生子女素質發展的失衡問題,統計數據的失真問題,干群關系的緊張問題,如此等等。

Ⅲ 人口老齡化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日益突出(市場營銷 作業 。專業人士。)

同學是不是吳紀元老師的啊。。。。

Ⅳ 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了哪些營銷機遇,請舉例並說明原因

我國人口老齡化對於營銷的影響主要是
促使那些老年人用品的銷路打開。
比如說保健品。家用醫療設備等

Ⅳ 對於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做一個市場營銷分析

一位退休的林業專家,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為從事進出口貿易的紅木傢具生產企業創下了近億元的效益。在廣西舉行的離退休人才交流大會上,記者聽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與此同時,更多的人表示:「智慧老人」的潛力仍然需要從制度、保障上進行思考,才能將老年人潛在的巨大財富挖掘出來。

眾多領域聚焦「智慧老人」

南寧永祥傢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余磊談到自己聘請的林科院退休專家張志高,就有說不完的話。

2008年,永祥公司將退休2年多的老研究員請到了公司。張志高不僅對各種木料、樹種來源了如指掌,而且諳熟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語言。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僅通過這位老人之手購買、囤積的紅酸枝、黃花梨等稀缺木料,就為公司帶來了近億元的效益。

余磊說:「老人家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而且吃苦耐勞,比很多年輕人都讓人放心。」

廣西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廣西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近30萬,70歲以下但還能繼續作貢獻的近20萬。這部分人才的作用,正在逐漸被社會所關注。

在廣西人才交流市場采訪時,人才交流中心一位姓劉的接待員告訴記者,幾乎每天都有10多家企業,通過電話、網路或直接前來詢問,希望尋找有技術能力的退休人才。不久前舉行的離退休人才交流大會上,就提供崗位近500個,其中包括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總經濟師、副校長、學科帶頭人等崗位。

三大「優勢」引爆「銀發焦點」

與簡歷滿天飛、獎項「一籮筐」……各式各樣招聘方式不同的是:企業與退休人才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關注這部分人才的實干經驗和工作業績。

常年從事人才招聘研究的獵頭公司副總黃毅表示,企業聚焦「銀發老人」完全是看中老人們的「三大優勢」。

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退休老人們往往已經在所從事的行業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經驗非常豐富,由於所處的成長環境不同,人生閱歷更加豐富,能夠在充分理解企業總體布局情況下,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靈活操作。

技術優勢和行業影響力。相當一部分退休人員都曾經獲得過多種榮譽,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榮獲魯班工程獎的工程監理、學科帶頭人……他們在行業內都有相當強的影響力,在為企業選擇合作夥伴、拓展業務范圍過程中,發揮作用相當巨大。

強烈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老年人對企業有很強的責任心和歸宿感,不會輕易「跳槽」,而且對發展中的每一步都有很強的「風險意識」,能夠幫助企業渡過險灘急流。

來自廣西老齡委的統計表明:離退休人員人均為企業創造的財富,要比企業人均創造的財富多出一倍以上。

諸多障礙仍需持續突破

不過,針對228家用人單位進行的調查發現,近60%的企業還是希望通過聘用老年人來「降低成本」和「避稅」,因為退休老人不需要交納社保、醫保和住房公積金。即便是切實需要聘用有專業技術水平退休老人的企業,也面臨著企業需求與老人習慣之間的「溝通障礙」。

首先是如何將企業的需求與人才訴求之間進行對接。對於退休老人來說,更希望在企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從事決策性、把關性的活動,能夠更多地深入市場、深入一線進行調研,而不是忙於事務性的應酬。

其次是退休老人會面臨著工作時間需要更加靈活的訴求,這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會存在著差距,如何彌補這一差距,企業與老人之間需要有比較明確的考量。

第三是退休老人們身體狀況差異很大,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這就需要用人單位詳細了解,熟悉老人個性、能力、喜好和身體狀況,這樣才能「知人善任」,不至於出現大問題。

廣西社科聯專家韋政委認為:「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退休老人每年為國家創造的財富仍然達上萬億美元。只要我們高度重視挖掘老年人的潛力,並完善各種制度,完全可以發揮退休老人創造價值的巨大潛力。」

Ⅵ 請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分析人口老齡化對未來市場影響

消極的影響來
1.贍養老人的費源用在中國一般是由國家·企業·個人共同承擔的,如果老齡化嚴重,會增加社會的負擔。甚至使經濟放緩。
2.會使我國勞動力缺乏,社會也會同樣缺少活力
積極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會促進一些醫療等一些和老人有關的行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會刺激經濟的發展

Ⅶ 人口環境中人口老齡化,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對營銷的影響

1 、人口數量。人口越多,若果收入水平不變,日用品需求量就越大,那麼市場也就越大。

2 、人口的速度增長促進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因為人口增加,其消費需求也會迅速增加,哪么市場潛力也就會越大。

Ⅷ 人口老化給哪些行業帶來機會(市場營銷)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的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過程
一)人口老齡化的基本態勢和特點
1.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期 2.高齡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期 3.農村老齡化加速期 4.將過渡至人口老化的高峰階段
二) 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經濟帶來的主要影響
1.老齡人口的增長會改變人口的撫養比,被撫養人口的增加必將加重勞動人口的負擔。
2.伴隨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勞動力年齡結構的老化,必將影響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人口老齡化將會使用於老年社會保障的費用大量增加,給政府帶來沉重的負擔。
4.人口老齡化要求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以滿足老年人口對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
5.人口老齡化引起的家庭規模和家庭結構變化,使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地弱化
對於老年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一個不容忽視而又無法統計的是子女對老年人的扶助與贍養的支出,在中國「孝道」的民族性格中,子女為的支出將極大的加強老年消費群體的購買能力。而年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將使得老齡產業成為未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中有較大影響的消費市場之一。
人口老化給各行業帶來無限商機
一是住。這就為那些設施完備、服務周到、生態環境好、活動空間大的老齡公寓開辟了市場空間;
二是游。眼下,不少以休閑療養為主,符合老年人身體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慢節奏的老齡旅遊項目很受歡迎。旅遊企業若能提供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也許會在激烈的旅遊市場
三是保健.老年人也更加關注身體健康情況,因此保健理療系列、睡眠用品系列、康復護理系列、便利生活系列、休閑鍛煉系列也具有無限商機
吃、穿、用、保健、健身、娛樂、休閑等
老年俱樂部、社交中心、老年婚慶、護膚品,美容產品、棋牌社,茶店

閱讀全文

與人口老齡化與市場營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客房春節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2
會銷母親節策劃方案 瀏覽:924
迎新年活動策劃方案溫馨提示 瀏覽:466
嘉興市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901
歐普燈具廣告策劃方案 瀏覽:490
易特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67
政務中心進窗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234
南京品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82
大學班會流程策劃方案 瀏覽:770
淘寶活動促銷條如何自動添加 瀏覽:113
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功能 瀏覽:502
中餐廳的營銷方案 瀏覽:1
奧派電子商務實驗報告 瀏覽:241
我國電子商務如何發展 瀏覽:26
健康教育館策劃方案 瀏覽:83
黨務工作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87
團體活動策劃方案分享心得 瀏覽:752
自考電子商務概論題庫及答案 瀏覽:946
網路營銷和電子商務的相同點 瀏覽:345
促銷活動場地費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