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品牌農產品營銷推廣

品牌農產品營銷推廣

發布時間:2021-04-06 21:37:48

① 品牌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緊密相連的,而品牌對於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能直到直接的促銷作用。這里以山西小米和土豆為例做一闡述。

一、農產品品牌化案例

三、品牌助力合作社經營,促進生產銷售一體化

品牌就是個名字,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客戶信了,這個品牌就是個好品牌。在品牌基礎上,若做不好生產和銷售,終會是一場空。

不管是小米,還是土豆,在統一品牌下進行種植管理,這是比較難的一件事。質量如何穩定,產量如何提升,價格如何確定,市場如何把控,都是一個體系。而當前應運而生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正給這個作物管理蹚出了一條路。

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大戶合作,或者與小眾農戶合作進行農產品種植,保證期間的農資產品供應,統一進行作物病蟲害管理,統一進行農產品收購和銷售,使農民可以專心種地,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而合作社也同時與政府取點互信,解決資金問題、銷售渠道問題,這一個產業鏈就基本形成了,與大品牌的靠攏就更近了。現在一些合作社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利用地域和資源優勢,將農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分享經營成果,與政府形成合力,共同享受品牌紅利,這對於農產品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起到了合作社的紐帶作用了。

以上拙見,農產品在種植和銷售過程中,利用大品牌的優勢,創造自己的小品牌利於滿足生產的需要,同時完成了銷售的難題。所以我們說,品牌的優勢可以大幅度地給種植帶來機遇,也給農業產業化帶來解決辦法。合作社經濟的實施為農產品品牌化創造了可行性。”農資人實錄“為您解答,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有問必答。

② 農業產品怎麼推銷

現代農產品向社區營銷。

1、農業實現產業化與農業實現現代化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在產業升級與產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農民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由於各種原因,經常出現滯銷或者銷路不暢,農民增收存在一定的風險,農民如何讓生產與銷售緊跟發展步伐成為一個現實問題,我們知道標准化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如果出現滯銷的局面,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產品在有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怎麼突破銷售困局,怎麼讓我們生產的農產品不愁銷售,是所有研究農業問題人士關心的,下面要闡述的不是農業產業政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而是怎麼樣拓展農產品的銷售,談一些看法。


2、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現在農產品基本上延續舊的銷售辦法,以農貿市場為主要源頭,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場延伸,超市與社區菜市場結合的銷售思路,農民種菜,商販收購,集市銷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種自己銷售,也有通過合作組織集中采購銷售等存在,所以農產品的銷售本質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導的大市場為主,不斷提出要建設大的貿易市場,建設規模型農產品交易市場,這樣的銷售方式將在很長時間存在,因此,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有兩個部分。

一是做好渠道流通銷售模式。

二是直接專營銷售模式;第一種模式以政府指導為基礎,另外一種純粹屬於新的商業交易模式,模式的手段各有特長,在不斷豐富交易的基礎上,產品的品質、新技術、特色產品、高價值產品為主要龍頭,逐步滲透的辦法,經營新的思路,來創造農產品新的價值體現。


1、農產品生產經營現狀 :

農產品的經營一直關系著兩個家庭,一個是生產家庭,一個是消費家庭,兩個家庭的順利對接才是農產品銷售與經營的關鍵所在,如果生產家庭沒有辦法生產,消費家庭就談不上消費,而消費家庭買不到需要的農產品,生產家庭生產了也賣不出去,兩者互為關系出現的簡單問題,到目前位置,已經變得越來越讓人揪心,本來只要兩個家庭互相需要,那麼經營農產品就不是一件難的事情了。

近年來,政府給了不少的農業項目的支持,可是沒有收獲,為什麼?政府也不知道怎麼辦?道理很簡單,很多國家的錢都打水瓢,為什麼?中間環節有問題,沒有直接用在項目上,中間監督出了問題?農業企業都是農民在做,缺少指導。由於農民他們本身素質有限,所以如何把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整合一體,成為現代農業的最大問題,現在所謂的農業專家們都知道農業的問題是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可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銷售,只知道弄大批發市場,弄幾個什麼協會來糊弄農民,農民盲目陷入什麼協會的圈套,導致現在農民增收出現困局。


農業營銷切忌 「嫦娥奔月」,農產品銷售的困難很多時候歸結在產品的老化,農產品的結構不配套,大多數是政府主管部門喊出的口號,實際上是無力來突破農產品的營銷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營銷與消費市場的研究與突破,抓農民很有手段,但抓銷售就迷惑不前,因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後者是市場手段,由此,在基本盤面上的指導人員,需要強化一體化的專業人才,主管人員要抓生產更要懂市場,而懂市場遠遠不夠,懂市場的所謂農業專家很多,但需要懂營銷的就很少,因此,兩者或者多者結合,將是關鍵。


2、農產品經營困局有三大因素 :

1、人才:農業產品銷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農產品或者農業銷售人才交流,目前在農業產品銷售大部分是一些農民出生,現在有轉型後(初步土地經營升級)的一批人在主導,很難融合現代營銷手段,高級農產品營銷、策劃、銷售為一體的「地面營銷人才」更是難以尋找,這與我們的農業大國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與政府主管人員,因此,農產品國內營銷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市場消費需求,也就是農戶家庭到消費家庭之間傳播的橋梁被人為阻隔,消費者想知道農產品的信息、質量、品項特點、產地情況、安全情況等等均缺乏對接,依靠農民做不到,依靠政府不精通,只有滿大街丟在那裡,出現兩極分化。

2、產品:在全國有不少農產品接近我們國家最高標准—有機標准,但是標準的使用、建設、管理需要花很多費用,農民承擔不起,所以在當地消化,價格低,出不去,很多特色產品由於缺少標準的支持,上市後價格上不去,競爭就下降,農民賺不到錢,結果就不了了之。農產品的周期性與存儲特點,決定了產品必須要有嚴格的經營時間通道,而時間通道掌握在政府部門,比如標准、運輸、管理、銷售價格等,把很多優質產品浪費在與市場的人為交道裡面,而比如生鮮的農產品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因此農民害怕產品進城市,也是一大問題。


3、市場:純粹的市場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對政府主導信息的管理,而全國市場消費階段停留在批發市場,政府的信息來源也在批發市場,並不清楚消費者想吃什麼,怎麼吃,吃的代價、吃的便捷、吃的安全、營養,均不是非常清楚,而批發市場是無法掌握直接的消費信息的,所以存在很多產品雷同,高價值的產品不多,也沒有人去引導消費者去消費什麼樣的農產品,所以市場出現盲目現狀,大量好的農產品消費者不習慣、進不了餐桌,由此影響到農民的生產,結果農產品新品市場萎縮,高價值產品提不上價格,消費者吃不到,兩者又開始對立。


3、那麼如何來做農產品的銷售呢,在管理與經營上,如何把農民的好產品賣出去,提高農民積極性,能夠賺到錢,來繼續推動農產品升級,成為關鍵,而農產品的經營模式成為新農產品銷售突破的關鍵所在。筆者對現代農業營銷的定義裡面提出農產品的直營銷售,成為現代農業營銷的突破口,確定什麼樣的銷售,如何才能滿足廣大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才是營銷思路的延續,我們把消費家庭的分類,就可以看出農產品採取什麼樣的銷售模式,基本上城市消費家庭分為3個類型,一個是工薪消費階層,一個是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一個是小康階層,三個階層所消費的農產品完全不一樣,也很具有代表性,而大多數農產品是不分消費家庭的,愛誰買就賣,因此管理與經營費用增加,損耗非常大,作為農民的銷售路數不對,就形成惡性循環。

4、按照三個階層的消費不同,工薪消費階層主要消費一般的農產品,也就是常規產品,追求便宜與實惠,大部分銷售在農貿市場(菜市場),消費為常規的無公害產品,以限制高農殘為主要產品,價格比較優惠量大。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消費一般以上的產品,追求產品的營養與外觀,追求產品的時尚性,比較喜歡凈的農產品,價格比普通農產品價格稍高影響不大,比如綠色食品,大棚種植的反季節時令農產品等,追求新鮮,喜歡在超市消費,干凈。另外小康階層的消費者要求比較高,追尋特別的農產品,享受時尚的同時,追求高檔,比如出口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市場上少見,所以追求安全、營養、高價值是他們的目標。


5、根據不同的消費目標,制訂不同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才是農產品現階段提升的有效辦法,一般無公害農產品的銷售由於成本問題,可以在統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交易,在各社區的菜市場進行銷售,而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可以在社區根據專營銷售模式,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對接消費家庭,提升產品的銷售方法,也建立可以銷售的周年化生產計劃,這樣的專營銷售模式將大大拓寬銷售基層面積,不至於產品生產以後不知道怎麼辦,同樣有利於農產品市場的多樣化良性發展。

6、綠色與有機農產品直營的10大銷售策略 :

1、配送策略:市場特定的消費對象,城市在不斷擴大,買農產品越來越不方便,特別是安全營養的農產品,因此很多家庭需要有這樣的配送渠道,有品質保證的配送渠道,這樣的享受,可以體會配送帶來高效便捷的銷售服務,做好消費家庭的資料庫銷售目標,建立龐大穩定的銷售體系,成就現代消費觀念在農產品銷售上的突破,也是新的嘗試。配送不僅僅是將所需要的農產品送到消費家庭,而是要建立一個消費管道,這個管道包括先進的電子商務、電話、店面等互相配合,協調運行。

2、免費體驗策略:把農產品的優、劣完整體現在消費者面前,通過對產品的觀、聞、品、驗等手段,讓消費者明白什麼樣的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這樣將大大拉近消費者的感官識別,從而建立牢固的產品信任感,促進產品的就地就時消費。體驗策略運用的產品非常重要,貨真價實是體驗的關鍵。

3、教育服務策略:社區服務是銷售模式的通常做法,一般是依靠社區的組織關系來進行農產品的教育與消費,通過對物業、居委會的聯合,把社區教育與服務的關系建立起來,通過對產品的橋梁作用,把農業的場景從生產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演繹,使消費者明白農產品怎麼生產、加工、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的,通過怎麼樣的質量檢驗保證品質,互相共融,保證常年的農產品供應,建立良好的供應關系與渠道,提高信任度,也服務當先,做好教育消費的引導工作。


4、引導對比策略:農產品的銷售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對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觀望,看外觀;品嘗,嘗品質;比較價格、重量、產地、顏色、品牌等,通過對比手法,強調產品的實質,引導消費者使用產品的諸多好處,消費者通過觀望、嘗試到消費的過程全部是引導出來的,因此,引導消費策略是農產品銷售的重要環節,並不需要廣告來扶持。

5、公眾公益策略:農產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與體育結合,現在流行奧運生產的農產品很吃香,還有會議、旅行、餐飲等諸多公益活動的切入,很多活動把農產品介入進去,提高知名度,這樣可以大范圍在各種渠道進行銷售,農產品品牌建設也可以迅速提高。

6、小范圍團購策略:農產品做團購優勢很大,家庭廚房的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禮品銷售,通過對農產品的包裝與貼牌,把簡單的一種農產品包裝成消費時尚的禮品包裝,特別是水產、水果、糧油、蛋等等,小范圍的團購就是在一定有效的單位裡面,包括機關食堂、各辦事機構、單位等,由於我們國家節日特別多,所以節慶農產品禮品銷售將異常火暴。

7、社區活動推廣策略:社區推廣活動歷來是農產品銷售的好渠道,也是宣傳的最好陣地,社區活動主要要貼近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比如贈送廚房用具,把活動按照社區的特點安排開來,小區設攤、節日活動慶祝、社區組織活動介入等等,長期不停的搞,把社區當作產品宣傳的一塊陣地,效果非凡。

8、單位合作推廣策略:單位合作的優勢很明顯,農產品需要走量才好,與單位的合作將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單位配送與單位效益掛鉤,機關食堂與單位食堂合作,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效果。

9、個體直銷策略:農產品在各地可以與當地的社區便利店有效結合起來,比如水站、洗衣店、小賣部、茶樓、社區會所等等,通過對接,把農產品的信息發布出去,這樣大大加快產品的直接銷售。

10、媒體網路廣告策略:在網路上進行產品宣傳將越來越流行,什麼樣的產品均可以在網上找到,網路重點介紹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重點突出產品的營養價值,什麼樣的消費者適應,有什麼好處,吃了後能對身體有什麼改變等,這樣的宣傳在網上越流行,產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夠與消費家庭融合。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電視與報紙傳媒結合起來,加快農產品的現代化營銷步伐。

現代農產品營銷要放開思路,結合成熟的消費觀念,把營銷的步子邁開,從產品的立項上就要把產品的營銷成本計算進去,而不是光光是生產成本,將來農產品的銷售重點分為四個環節: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倉儲、銷售渠道四個部分,而核心的是把好產品通過合理的銷售渠道,把產品傳輸到消費家庭,傳輸到餐桌上,因此,一個農產品的整條連接要考慮生產的現代化,還要考慮營銷的現代化,從田間地頭要餐桌的每一個過程都不能忽視。


從目前來看,農產品生產與技術方面沒有多少問題,主要是考慮環境與農產品的關系,重點在營銷上面,現代農產品的營銷要照顧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消費潛力、消費心態等諸多方面,要從小商小販的心態里走出來,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營銷模式與銷售通路,建立農產品身份證制度以外,需要建立農產品消費家庭的識別系統,逐步建立可以穩定發展的高效農業銷售體系,這樣,任何產品的升級換代將不存在風險,只有市場有保障,產品才有出路,農業現代化才有依靠。

③ 塑造農產品縣域公用品牌推廣手段有哪些

根據北抄京方圓營銷機構提示,公用品牌整個推廣傳播過程中,政府要起到率先、打頭的作用,不但要對公用品牌進行傳播、推廣,更要搭檯子,讓當地眾多的企業一起來「唱戲」,在營銷上,企業之間不再為了一時之利、一己之利而相互拆台,相互大打價格戰,從政府到協會、從協會到企業,甚至從企業到個人,大家要統一口徑,同發一種聲音,要發揚「長征精神」——人人都是宣傳員,人人都是推銷員。
廣告傳播: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終端消費廣告、網路廣告......
營銷傳播活動:事件營銷、節日營銷、文脈營銷、促銷活動......
會展:農業展覽會、農產品展覽會.....
渠道終端:超市、專賣店、電商

④ 我做農產品的,請問怎麼做好品牌營銷

先看你處於市場什麼地位,准確的找到你的位置,再做好市場細分,走你的特專色。我曾經屬遇到這么一件事,就是有好多人面臨選擇是就是羊群效應,問他們為什麼他們都說成分一樣,哪種都可以,有人推薦,那就買推薦的哪一種咯。

⑤ 農業行業怎麼做品牌推廣

可以做的,一般情況還是找人外包好一些,可以推薦你去找推一手這家公司,他們是外包公司,價格比較便宜。

⑥ 農產品是做品牌還是要先做推廣自己的特色,線下推廣

要線下線上相結合,線上注重的品牌,線下注重的是質量。找到差異化的特色,大力推廣

⑦ 做過農產品品牌,營銷策劃的公司哪些公司做的比較好或者有哪些比較專業的策劃公司啊

農產,食品類快消策劃公司,2013年策劃公司精選推薦(營銷策劃品牌咨詢):
葉茂專中營銷策劃機構
創意屬村營銷策劃公司
勝者國際營銷策劃機構
聯縱智達咨詢集團
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
正略鈞策品牌咨詢公司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
新華信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
贊伯營銷管理咨詢公司
正邦品牌策劃公司

⑧ 品牌農業的農產品打造品牌的八大法則

法則一:搶占公共資源
創建農產品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發掘和搶占公共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類資源,將其「據為己有」。即將產地和品類資源「企業化」,出於產地,高於產地,占據品類,打自己的品牌,做產地和品類的代表。
這些資源對於創建農產品品牌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這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法則二:以快制勝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搶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尋找能夠做老大的行業或者品類市場。
一個行業一個品類只能有一個老大,老大的資源越來越少,企業家們應該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佔位,以傳播稱王!
法則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飲食承載著文化,文化影響著飲食。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來到廚房餐桌,要想賣得多賣得貴賣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煉和傳播與食品相關的文化價值成為創建品牌的必需。
與農產品相關的文化資源包括:消費者認知、消費習慣和飲食習俗,比如食品概念、飲食習俗、口味方法,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這種資源,還包括人文歷史資源,比如產品傳說,名人故事等。
法則四: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面對高度均質類產品怎麼辦?將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一是從種養方式和品種改良入手,在產品上製造不同。
特別的品種有的會帶有獨特的外在差異性,這是這類地域特產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為此津津樂道。營銷者要擅於將這些產品獨特的差異性與品牌相連,使之成為自己品牌的特徵,像標志標簽一樣成為消費者辨識這個品牌的依據。
同樣是獼猴桃,紐西蘭從中國引種後,對原先口味偏酸的綠色果肉獼猴桃進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黃色果肉的全新品種——黃金奇異果。2012年紐西蘭佳沛國際奇異果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8%,遠遠超過奇異果的故鄉中國的出口量。
二是挖掘提煉產品和品牌差異化價值並加以彰顯傳播
農產品市場是一個天生高度同質化的市場,這就是前面說的「高度均質」問題。如果產品本身現成的差異化不足,那麼需要下功夫挖掘,在產品和品牌價值上製造出不同。
盛產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長壽的涵義,通過並不復雜的技術讓桃子長成壽星的模樣,一個賣到100元的高價。
法則五: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要設法讓產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現出差異,用外在形象彰顯和提升內在價值,即內在品質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這就是品牌和產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
2. 選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
3. 好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
4. 利用新型產業模式創造差異,利用終端設計塑造形象
法則六: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標准,引領行業
這里說的標准分兩種。一種標準是國標體系,另一種標準是消費者評判標准。
在品類或者行業中,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品類或者行業標准,引領行業,甚至引導國家標準的形成,取得先手,讓競爭對手淪為跟進者、模仿者,或者為消費者樹立一個評判產品的「主觀」標准,從而在消費者購買決策時提供依據,這是在農產品搶市場、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則。
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產權比知識本身重要,技術標准比技術本身重要,擁有消費者心中標准比實際標准重要。擁有標准,就有話語權,就有主動權,也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如果你是創新者,請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創意出與眾不同的標准,大張旗鼓地宣傳這一標准,把標准做到消費者心裡。
法則七:雜交創新
許多涉農企業第一次踏入高度競爭的現代市場,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們有的營銷觀念模式陳舊,有的完全從零做起,沒有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因此特別需要雜交創新。
雜交創新就是指大膽借鑒、疊加、互補和融合其他行業的優秀思想、資源、技術、模式和方法,從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品類(產品)或者營銷思路,獲得競爭優勢,實現突破。
雜交創新的兩大類型:
第一個類型是,不同行業間的互動、借鑒與合作。比如獐子島海參借高端酒水渠道雙贏,比如淳牌有機魚與酒店合作,實行獨創的專賣政策。
另一個類型是,將不同行業間的營銷要素的整合進來,為我所用,改良產品或者其它營銷要素的DNA,使它產生變異,創造出(1+1)n的幾何倍增效應,從而產生巨大的營銷能量。比如雅克V9和果維康VC含片,食品功能化與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雜交變異後的產品與原來大不一樣了,顯現出更為強勁的優勢基因;比如哈根達斯入鄉隨俗,創造出「月餅冰激凌」;比如湛江國聯水產,借鑒速凍水餃經驗,請名廚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款速食「水煮蝦」。不通廚藝或者沒有時間下廚房的人,只需把「水煮蝦」下鍋煮5分鍾,就能享受到五星大廚級的美味。
法則八:深加工,讓產品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市場是個天生高度同質化市場,常見的產品其產品價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鮮食品,同質化越是嚴重。常規的想法是,這樣的產品放到市場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價格了,結果,誰也賣不出好價錢。
怎麼辦,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改變產品原始形態,大幅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原來相同的產品變得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做品牌的難度與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隨著加工程度越來越深,做品牌的難度逐漸降低,反之亦然。冷鮮肉做品牌的難度很大,可是把鮮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腸,做品牌就相對容易得多;同樣,新鮮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難度很大,
經過深加工後,蔬菜水果罐頭、果蔬片做品牌就相對容易一些。事實確實如此,火腿腸的品牌早於冷鮮肉,蔬菜水果罐頭品牌更是很早就出現了。
深加工正是產品差異化、增值化的魔術師。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食用的方便、衛生程度,易貯存和運輸,這些增值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腳點。
1公斤鮮辣椒價格約為1.2元;曬製成干辣椒後,收購價格約為每公斤5元;把1公斤干辣椒製成辣椒醬,市場價格最高也不過10元左右。當同樣的辣椒,換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奮的新答案案:1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紅色素40克、辣椒精10克、辣椒籽油60克,還可以提取辣椒鹼,剩餘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腳料作飼料賣。這樣一來,1公斤干辣椒能增值到35元,是干辣椒價值的整整7倍!

⑨ 農產品如何做好營銷,運營與品牌

您好,不知道您經營的是哪類農產品?是經銷商還是自有產品?

對於像大米,面版粉,食權用油這類的產品,目前已經被中糧、金龍魚等大品牌或者是一些有歷史的地方品牌所佔領,所以這類產品如果要異軍突起的話,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有一定難度的,但並不是不可能。
如果是一些小眾產品,例如雜糧,雖然不是日常三餐的必須品,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健康,這類產品的銷量也是不少的,除了要做初級產品以外還可以進行產品的深加工,越能貼近消費者的需求,越能給消費者帶來方便快捷就越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由於目前不知道您的具體情況及銷售什麼產品,所以無法給出詳細的解決辦法,您可以繼續追問,說清楚您的具體情況。

閱讀全文

與品牌農產品營銷推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培訓班聖誕活動方案抽獎環節 瀏覽:191
公司工作總結策劃方案 瀏覽:680
地產公益快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7
普寧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登錄 瀏覽:398
銀行網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25
小美好營銷方案 瀏覽:484
北京一代天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39
娃哈哈校園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1
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瀏覽:898
這個電子商務 瀏覽:886
深圳多米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32
電子商務學校學電子商務哪個 瀏覽:462
國慶女裝促銷活動策劃文案 瀏覽:767
天貓店鋪策劃方案 瀏覽:185
關於房產年策劃方案 瀏覽:930
促銷活動營銷方案 瀏覽:141
海爾洗衣機營銷方案 瀏覽:553
養護產品推廣提成方案 瀏覽:338
公司幹部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701
涼鞋廠家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