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行業將會呈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茶葉市場發展現狀
2016年全國18個產茶省(區)茶園面積比上年增加近100萬畝,總面積接近4400萬畝,增幅控制在2.6%以內,比上年低近2個百分點。其中,湖北、陝西、四川3省茶園面積增加較多,均超過15萬畝。開採茶園面積3637萬畝,增加250萬畝。2015年全國18個產茶省茶園面積共計4316萬畝,同比增長175萬畝,增長率4.2%;採摘面積3387萬畝,同比增加228萬畝,增長7.22%。茶園面積與採摘面積均較之去年增長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貴州、陝西、四川省大力發展茶產業,茶園面積增加明顯,分別達到466萬畝,689.1萬畝,215.9萬畝,481.6萬畝。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對中國茶葉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241萬噸,增產7.4%。2015年中國綠茶產量達143.8萬噸,出口量達27.2萬噸,內銷量為93.28萬噸。2011-2015年間,中國綠茶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6%。2015年中國紅茶產量達25.8萬噸,出口量達2.8萬噸,內銷量為15.84萬噸。2011-2015年間,中國紅茶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18%。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預計2017年干毛茶產量258萬噸,比2016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015年全國茶葉銷售總量繼續緩增,預計為176萬噸,增幅約為10%。茶類市場份額較往年變動不大,綠茶約占市場總量的53%;黑茶佔比約為8%;紅茶約為9%;普洱茶約佔5%;烏龍茶約占總量的12%;產地集中的白茶和極小品種的黃茶,銷量較往年基本持平,佔比分別為1%和0.5%;茉莉花茶約佔5%,其它茶類佔6.5%。全國名優茶與大宗茶銷量佔比估計分別為43%和57%,較上年保持不變。
中國茶葉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在進行茶葉銷售過程中,由於企業之間處於分散的狀態,因此無法完成茶葉的整體化銷售模式。及時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採取「直營連鎖」或者「直營+加盟」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利用現代化銷售網路,強強聯手,擴大經營管理模式,讓諸多連鎖經營的企業可以完成統一管理、采購、標志、標價、配送等一系列過程,保障建立品牌效應的同時,讓企業的生產銷售呈現一條龍服務模式。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適當舉行大型活動,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以服務為基礎,開展多元化營銷模式。
要以適應未來現代化批發市場建設為原則以更好地服務市場內的商戶和消費者為目標,增強服務意識,主動適應批發市場內外環境變遷,由單純的場地提供者轉變為功能供給方。
一方面要引進和培養電商人才,完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網上商城經營戶的培訓,尤其是市場中年齡比較大的經銷商,缺乏網上銷售經驗,對電腦技術應用不熟練,要採用集中培訓、個別實踐指導等多種形式的電商應用技能培訓。
葉市場的水很深,假冒偽劣茶葉令人防不勝防
茶葉的價格亂象,也深深困擾著消費者。茶葉的價格亂象,也深深困擾著消費者。
對於那些違規甚至違法的賣家,有關部門該整改的整改,該處罰的處罰,涉及刑事犯罪的還須移送公安機關。只有這樣,才能規范茶葉市場,才能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貳』 新趨勢下的茶葉市場營銷有哪些
您好
新趨勢下的茶葉市場營銷,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必須擴大目前的客戶數量。
第二、真對新趨勢下的茶葉市場營銷,自己要開始學習新的業務知識。
第三、加強老客戶的聯系,盡量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叄』 對於茶行業未來趨勢 如何看待品牌店和散茶店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我國是農業大國,長期以來國家和地方一直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不斷推出一系列惠農政策。茶葉是農產品的一類,是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各地方政府都很重視對茶業的支持。茶葉連鎖行業有利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對機械製造、包裝運輸以及第三產業的帶動,將直接受惠於國家的惠農政策。
我國茶葉細分產品主要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以及普洱茶等,茶葉產銷量的提升,一方面有助於我國茶葉經營連鎖市場的產品供應,同時也體現出我國茶葉市場的成熟發展。
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分析預測
在國內市場,由於茶園面積穩中增長,湖北、貴州、陝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茶葉產量在2017年達到258萬噸。2013-2017年,國內茶葉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6%。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達到277.6萬噸左右。
2013-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不利因素分析
1、茶葉生產資源消耗度高——茶園良種化程度雖有大幅提升但認證率偏低,有機茶認證茶園不足一成,茶園綜合管理水平不高,針對災害防治、土壤改良、綜合管理等領域的服務機構數量和服務范圍有限,茶園建設仍處於被動應付而非主動規劃管理的初級階段,部分茶園存在違規施用農業投入品現象,直接制約茶葉食品安全水平提升。茶葉生產加工中,清潔能源普及度低,部分地區仍以燒柴燒炭為主,能耗高、污染重。
2、生產方式制約,資源利用率偏低
茶葉生產仍以名優茶為重點,原料側重細嫩茶青,造成生產資源部分浪費,茶葉單產偏低而茶價偏高,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從種植栽培到採摘加工環節對勞動力依賴度高,仍存在家庭式、作坊式生產,茶葉機械化生產連續性差、全程覆蓋率低,階段性勞動力短缺現象嚴重。茶園現代化管理技術水平不足,缺少統一規劃,生產效率低、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
3、產業延伸有限,結構單一
產業仍以常規茶葉產品銷售為主要產出,產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和服務業規模有限、延展不足、產能過剩緩解能力有限。現有的生產資源未能完全實現生產支撐向服務支撐的轉化,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的延伸有限,新型業態與整個產業互動性差,對產業支撐能力弱。生產跟風問題普遍,產品同質化嚴重、內部競爭激烈、區域間差異化不明顯,現有資源優勢開發和市場預判不足。
4、經營方式落後,社會化生產融入不足
經營方式未跳脫行業局限,社會綜合生產資源引入力度不足、對產業提升貢獻率低,對新資源、新技術、新模式的採納和利用相對偏低。茶葉品牌影響力和拉動作用有限,缺少專業化營銷服務機構支撐,品牌價值釋放度低。生產主體培育不足,雖已孕育了一批規模企業,但生產規模仍偏低、區域拉動能力有限。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多元化挖掘茶葉資源——茶從唐朝時期開始,就已經從一種植物元素,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此時茶葉生產力水平的突破性發展,不僅造就了茶文化機制,同時也形成了以大眾飲茶為基礎,包含了多種文化內涵和精神理念的茶葉產業。隨著近現代社會文化交流體系得以生動構建,整個茶葉產業已經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發展成為一種世界性茶文化,這不僅讓茶葉資源的應用價值大大提升,同時也實現了茶文化資源內涵的生動構建。
結合當前快節奏的大眾生活方式看,如今人們極其渴望能夠尋找到一種安靜、休閑的生活方式,而茶及茶文化的清新理念和飲茶方式,就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此時對茶葉資源的發展應用,也逐漸突破了單一的局限性,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產業。當然,從當前整個時代發展的訴求與方向看,茶葉資源在挖掘與應用時,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茶葉產品應用,茶文化、茶舞、採茶戲表演,乃至茶文化等等都成為茶葉資源發展中的重要內容。
當然,在現代茶葉科學的推動下,將茶葉中的各種有益成分進行萃取和提煉所形成保健葯品,以及開發的食品等等,也實現了茶葉資源價值鏈條的有效延伸,以及應用價值的最大化。如今,我們在應用茶葉資源,挖掘其價值內容時,既要注重橫向的內容多元化,更要注重整個產業的縱向價值挖掘。
2、一帶一路」帶來戰略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1)市場空間巨大。「一帶一路」沿線涵蓋到全球44億人口,這一區域是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區域,蘊涵著巨大的飲茶人口紅利。中國茶葉出口金額較大的摩洛哥、烏茲別克、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均在「一帶一路」沿線。
2)硬體條件改善。為了支持「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已主導成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投行,這兩個區域性金融機構相互補充,共同促進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加快推進亞太地區互聯互通的一體化進程。尤其是地處內陸絲綢之路沿線的我國中西部地區,將極大改善交通條件,促進東部主要地區茶葉產品、人員進入中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便利。
3)出口通關快捷。隨著國家圍繞「一帶一路」不斷推出措施消除投資貿易壁壘、提升通關便利化,「一帶一路」區域內開展茶葉貿易將持續獲得政策利好。沿線各國簽署合作備忘錄,簡化人民往來的簽證手續,將極大方便人員和茶葉產品出入,「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是我國茶葉產業帶來戰略機遇。
3、「互聯網+」行動提供計劃機遇
對於深度調整的中國茶葉產業而言,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將推動茶葉流通使命、流通經營和流通組織的變革。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鋪開,互聯網將不斷顛覆傳統茶葉產業的組織形式、商業規則、產業鏈條、競爭格局,延伸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銷售模式。
1)顛覆以生產企業為主導的傳統思維。企業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變化,特別是研究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以此調整企業的發展規模、產品方向和創新內容。
2)改變傳統茶葉營銷理念和方式,為茶葉市場細分提供了現實可能性。茶葉企業未來需要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提供精準服務,並以精良的服務實現與客戶的密切互動,為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推動產品創新提供可能。
3)對傳統茶葉銷售提出挑戰,要求重新構造產品分銷渠道。互聯網促進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通過電子商務能夠實現融合。大大壓縮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必然不可避免地對傳統分銷渠道、組織和環節進行沖擊和重構,創新出新的渠道和方式。
4)對茶葉傳統品牌傳播渠道和方式提出挑戰。未來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精準化傳播將成為重要的傳播工具,微信營銷等方式可能對人們的購買決策產生影響。「互聯網+」將重構茶葉行業競爭格局,打開茶葉產業發展的新時代。
『肆』 如何看待茶葉這個行業,它未來的發展前景在
近年來,我國茶葉內銷市場處於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2011-2015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由4.2億人內增長至4.71億人,增幅為12%。在茶容葉加盟和茶類消費結構方面,綠茶、烏龍茶等作為我國產量靠前的茶類,是茶葉市場主流消費產品,占銷售總量的50%以上。紅茶、黑茶、白茶等茶類也不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近幾年,我國茶葉消費正處於轉型期,茶產業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指出,中國茶葉有兩個市場,一是國際市場,二是國內市場。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伍』 求一篇關於茶葉市場營銷的論文
不同的市場營銷主體獲得市場信息的渠道不一樣。湄潭縣72%的茶農是在家坐等茶葉收購者上門收購鮮葉,茶農自己並不外出聯系茶商,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無專做茶葉...
聯系我唄,
我這比較多,四
九
三
零
九
二
五
二
四
但願對你有幫助噢.
『陸』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為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為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為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為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著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葯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柒』 新趨勢下的茶葉市場營銷有哪些,請分別進行概述
新趨勢下的茶抄葉市場營銷
主要有幾個襲方面:
第一、必須擴大目前的客戶數量。
第二、針對新趨勢下的茶葉市場營銷,自己要開始學習新的業務知識。
第三、加強老客戶的聯系,盡量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第四,嘗試公眾號等新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