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新能源
現在家村也不讓用柴、煤了,只能用天然氣比較費錢還不安全。所以國家現在也在大力發展家村新能源燃料,LCG水性燃料,主要是替代液化氣和天然氣,一是安全,二是節約,三是清潔。如家用和鄉廚
⑵ 農村能源包含哪些內容
農村能源是指農村地區因地制宜,就近開發利用的能源。在中國有薪柴、作物秸稈、人畜糞便(制沼氣或直接燃燒)、小水電、小窯煤、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多屬於可再生能源。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能源還包括國家供應給農村地區的煤炭、燃料油、電力等商品能源。
農村能源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是合理開發農村當地各種能量資源,研究農村各種能量資源在輸入、轉換、分配、最終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經濟及管理等問題,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緩解能源短缺現象,保持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長期穩定地發展。中國農村能源建設的指導方針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
⑶ 如何解決我國農村能源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要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忽視農業節能減排工作。 「農業節能減排是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業農村在節能減排中大有可為,但目前我國的農業節能減排的形勢十分嚴峻,應該引起各級政府、相關行業與部門的高度重視。 農業部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農村能源消費總量約為9億噸標准煤,其中商品能源約為6億噸標准煤,佔全國商品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 「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等傳統生物質能為主,生物質能消費佔一半以上,農村居民商品能源消費水平低。農村居民人均年耗電量約130千瓦時,僅為城鎮居民的50%。」危朝安說,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地區商品能源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對國家能源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農村地區的能源供應問題不容忽視。 他分析說,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後,制約了常規商品能源的推廣應用,並且成本高,多數農民難以負擔,出現了農村居民對優質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商品能源供應短缺之間的矛盾。無論從能源資源的結構性短缺,還是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來考慮,我國農村能源開發不能再延續過去資源耗竭性的發展模式,必須依靠農民、立足農村,積極開發當地豐富的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小水電和微水電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稈、薪柴等低效燃燒為主,室內外環境污染相當嚴重,能源利用效率低,僅為25%左右,節能潛力巨大。「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做好農村能源節約,不僅有利於改變農民傳統生活能源消費模式,減少農民對商品能源的依賴,而且能夠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危朝安說。 他還介紹,目前,我國化肥使用量達到4300多萬噸,利用率僅為30%左右。農葯使用量140多萬噸,利用率僅為30%左右。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近30億噸,農村每天產生生活垃圾近100萬噸,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據調查,太湖流域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總氮、總磷貢獻率達到50%以上,滇池的總氮、總磷貢獻率達到60%以上。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對實現「十一五」污染物減排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要達到3億噸標准煤,約占屆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0%,加快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刻不容緩。 危朝安表示,我國是農業大國,生物質能源的蘊藏量很大,每年可用總量摺合約5億噸標准煤,僅農業生產中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就摺合1.5億噸標准煤。我國不宜種植糧食作物,但可以種植能源植物的土地有1億公頃、可人工造林土地有4667萬畝。按這些土地20%的利用率計算,每年約生產10億噸生物質,再加上木薯、甜高粱等能源生物,據專家測算,每年至少可生產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約5000萬噸,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農業節能減排,就應該以節肥、節葯、節水、節地、節能技術推廣為重點,構建農村節約型生產和生活方式。」他說,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到2010年,農村地區將推廣太陽能熱水器8000萬平方米,太陽房5000萬平方米,太陽灶200萬台,太陽能光電50萬處,小型風力發電機組30萬台,微型水力發電15萬台,形成1160萬噸標准煤的年節能能力;將發展省柴節煤灶8851.78萬戶,總節能量3540.71萬噸標准煤;發展生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1000處,生產燃料乙醇506.7萬噸、生物柴油12.54萬噸,總節能量741萬噸。
⑷ 如何推廣新能源
主要還是要加強國際合作,創造新的國際合作模式。具體就是發達國家在資金、技術和人版才方面都要給予發權展中國家更大的援助,盡可能降低發展中國家新能源的成本。
這里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是發達國家要提高認識。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關繫到全人類的生存,需要我們共同應對、共同努力。其次要改變思路。有些發達國家看待新能源還是像看待計算機和IT技術一樣,認為我掌握了技術,然後把技術、產品和服務賣給你們,我從中賺取利潤,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其實新能源跟計算機是不同的。計算機的應用是為了提高效率,而推廣新能源卻關繫到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和前途命運,是更為根本的事情。所以不能簡單把發展中國家看成銷售產品賺取利潤的市場,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最後要認識到控制排放的增長比減少排放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對發達國家來說,他們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就很好了,所以他們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有限,增排也有限。他們主要的問題是要減少排放。但是減排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減排的成本比較高,若要大幅減排,就可能要求改變人們一直沿襲下來的生活方式,而這個是很難做到的。
⑸ 農村能源如何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作用以及社會經濟效益
農村能源可以帶動農業增產,從廣義上講農村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有些方面如太陽能,合理利用太陽的日出時間,而種合適的作物。可以提高農業增產;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農村固有的能源,而當地的土種,適合種什麼樣的作物,以及適合什麼樣的肥料,也可提高農業增產。
農民增收,以後可以讓農民更加富裕,而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如果持續增收,可以加大豐富的文化生活培養。
社會經濟效益,就是農業增產,對社會的經濟影響,首先食品加工行業受到影響,然後就是棉紡織行業受到影響。總的來說經濟效益會大步提高
⑹ 如何完善農村能源管理和服務體系
一、基本情況 仙居縣地處浙江中西部,是一個傳統山區農業縣。全縣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10個鄉, 722個行政村。48.8萬人口中有近28萬人口從事農業。畜牧業是仙居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以生豬和仙居雞養殖為主,08年生豬飼養量達到25萬頭,仙居雞飼養量達到40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達到3.05億元。許多地處邊遠山區的革命老區,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相對滯後,村居老化,生活用水污染,溪道狹小彎曲等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加之近年當地木材加工業和工藝品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壞,使生態環境有所惡化。自2002年起仙居縣政府將發展農村沼氣作為農村小康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先後完成或在建大中小型畜禽養殖沼氣工程15處,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46處,戶用沼氣池5000多戶,規劃到2015年發展15000戶沼氣用戶。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仙居縣農村能源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實效」和開發與節約並重方針,以推進現代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著力強化農村能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沼氣後續網路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功能完備,覆蓋面較廣的農村能源管理服務網路。我們的做法主要有幾下方面: 1、政府重視,政策扶持,宣傳力度到位一方面縣委、政府出高度重視,出台了《關於建設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若干政策意見》[仙縣委發〔2008〕61號]等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和要求。另一面,通過電視、報紙專板,宣傳手冊,現場會,培訓會等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農村能源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對農村能源建設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增強社會的節能、環保和經濟意識。 2、健全管理機制、明確目標責任2009年縣委縣政府將發展沼氣作為為民辦實事之一,成立或調整充實各級沼氣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縣、鄉、村三級工作機構的性質、職能、職責,並將沼氣建設項目納入各級工作目標考核管理,實行責任追究制,建立激勵機制,以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實現我縣沼氣工程建設從推廣示範到全面發展和建管並重的轉變,從單一目標向綜合目標轉變,有效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縣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3、完善服務體系,擴大服務網路技術管理隊伍和服務體系網路建設是建設項目的重要環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農能辦著力探索如何建好縣、鄉鎮、村三級技術管理服務網路的新路子。為了完善服務體系,擴大服務網路,在調查研究後,縣級成立了仙居縣農村沼氣協會,籌建一個縣級農村能源服務部。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由縣政府發文明確鄉鎮農科員或農機員、農經員兼任農村能源管理員,負責轄區內的沼氣建設規劃、項目庫儲備,項目建設前宣傳、落實,建設過程的協調,建設後的後續服務和安全使用管理等工作。並對農村能源管理員實行年終目標崗位考核,制定考核獎懲措施,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同時,在全縣成立2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沼氣後續服務站,服務站由農村能源管理員負責,管理協調轄區內的村級後續服務網點建設和服務工作。「三員一分離」和農技員「三位一體」工作的推行,有效解決了農村能源管理體系腿短斷層的問題和不足,完善了農村能源服務體系網路。21個村級服務點由鄉鎮和項目村二委確定一名思想好,事業心、責任心強的人員負責,通過宣傳培訓,建立制度,走群眾自我服務路線,自行參與沼氣建設和後續管理服務。 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為適應農村能源建設工程化,規模化要求,我們採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農村能源的管理幹部、服務人員、技工和建池農戶的培訓力度。首先,通過舉辦集中培訓方式,提高鄉鎮農村能源幹部、專業技術人員、村級服務網點人員的業務能力,管理水平;其次,培訓新技工,擴大新技工的數量,提高技術水平,確保沼氣池的建設任務和建設質量;三是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將沼氣池安全建設、使用、管護常識納入培訓內容,幫助農戶搞好沼氣日常運作的科學管理,提高綜合利用能力,以充分發揮效益,實現增收致富目標。
三、建設成效 仙居縣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實施,有效保證我縣農村能源安全生產使用和維護。沼氣協會和服務部建設的有效運行,使全縣41個鄉村網點,5000多戶沼氣用戶和61個沼氣工程、5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得到全面較好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解除用戶後顧之憂。通過服務中心建設強化沼氣建設後續服務,使沼氣池使用壽命達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能綜合利用。有效地遏制畜禽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促進農業清潔化生產,美化環境、節能降耗。有效的減少農業、農村污染,降低生產成本,推進我縣以「豬—沼—果蔬」生態農業技術模式的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對全縣開展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起到很好的的示範、帶頭作用。
⑺ 在農村做新產品推廣的途徑和方法
一、先到農村做市場情況調查,然後根據其分析數據定位新產品,最後拿著新產品去農村推廣;
二、常見的推廣方法有:
1、在村裡免費發塑料袋(上面印有新產品信息);
2、可以與村裡的小賣店合作一下:先給小賣店免費派一些樣品去試賣,賣好後再談合作事宜;
3、在村裡搞個路演(大型戶外促銷活動):抽獎、游戲互動、免費品嘗、特價、買贈、派樣、折扣;
4、在村裡面唱大戲或鬧元宵時,可以免費給贊助下,順便也把廣告打了!
⑻ .國家鼓勵、支持在農村大力發展( ),推廣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國家鼓勵、支持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推廣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人們經常看到,在沼澤地、污水溝或糞池裡,有氣泡冒出來,如果我們劃著火柴,可把它點燃,這就是自然界天然發生的沼氣。
從科學定義角度看,沼氣是各種有機物質,在隔絕空氣(還原條件),並在適宜的溫度、PH值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燒氣體。沼氣屬於二次能源,並且是可再生能源。
(8)農村能源推廣方案擴展閱讀:
成分組成
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氣由50%-80%甲烷(CH4)、20%-40%二氧化碳(CO2)、0%-5%氮氣(N2)、小於1%的氫氣(H2)、小於0.4%的氧氣(O2)與0.1%-3%硫化氫(H2S)等氣體組成 。
由於沼氣含有少量硫化氫,所以略帶臭味。其特性與天然氣相似。空氣中如含有8.6-20.8%(按體積計)的沼氣時,就會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
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理想的氣體燃料,它無色無味,與適量空氣混合後即會燃燒。每立方米純甲烷的發熱量為 34000千焦,每立方米沼氣的發熱量約為20800-23600千焦。
即1立方米沼氣完全燃燒後,能產生相當於0.7千克無煙煤提供的熱量。與其它燃氣相比,其抗爆性能較好,是一種很好的清潔燃料。
⑼ 在我國農村大量推廣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是什麼
沼氣
沼氣是一些有機物質(如秸稈、雜草、樹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在一定的溫度、濕度、酸度條件下,隔絕空氣(如用沼氣池),經微生物作用(發酵)而產生的可燃性氣體。沼氣是氣體的混合物,其中含甲烷60~70%,此外還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氫、氮氣和一氧化碳等。它含有少量硫化氫,所以略帶臭味。發酵是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有許多微生物參與。反應大致分兩個階段:(1)微生物把復雜的有機物質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降解成簡單的物質,如低級脂肪酸、醇、醛、二氧化碳、氨、氫氣和硫化氫等。(2)由甲烷菌種的作用,使一些簡單的物質變成甲烷。
要正常地產生沼氣,必須為微生物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它能生存、繁殖。沼氣池必須符合多種條件。首先,沼氣池要密閉。有機物質發酵成沼氣,是多種厭氧菌活動的結果,因此要造成一個厭氧菌活動的缺氧環境。在建造沼氣池時要注意隔絕空氣,不透氣、不滲水。其次,沼氣池裡要維持20~40℃,因為通常在這種溫度下產氣率最高。第三,沼氣池要有充足的養分。微生物要生存、繁殖,必須從發酵物質中吸取養分。在沼氣池的發酵原料中,人畜糞便能提供氮元素,農作物的秸桿等纖維素能提供碳元素。第四,發酵原料要含適量水,一般要求沼氣池的發酵原料中含水80%左右,過多或過少都對產氣不利。第五,沼氣池的pH值一般控制在7~8.5。
沼氣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02)。甲烷佔60%一70%,二氧化碳佔30%一40%,還有少量氫、一氧化碳、硫化氫、氧和氮等氣體。由於含有可燃氣體甲烷,故沼氣可做燃料。沼氣是細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的一種產物。城市有機垃圾、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農村的人畜糞便、作物秸桿等,皆可做產生沼氣的原料。細菌分解有機物的過程,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復雜的高分子有機物質轉化為低分子的有機物,例如乙酸、丙酸、丁酸等;第二階段,將第一階段的產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上述過程中,起發酵分解作用的是多種細菌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使沼氣發酵持續進行,必須提供和保持沼氣發酵中各種微生物所需的生活條件。產生甲烷的細菌是厭氧的,少量的氧也會嚴重影響其生長繁殖。這就需要一個能隔絕氧的密閉消化池。溫度在厭氧消化過程中是一個重要因素,甲烷菌能在0一80℃的溫度范圍內生存,有分別適應低溫(20℃)、中溫(30℃)、高溫(50℃)的各類細菌,最適宜的繁殖溫度分別為15℃、35℃、53℃左右。甲烷菌生長繁殖最適宜的pH值約為7.0一7.5,超出此范圍,厭氧消化的效率就會降低。在厭氧消化過程中擔負廢棄物發酵作用的細菌,還需要氮、磷和其他營養物質。投入沼氣池的原料比例,大體上要按照碳氮比等於20:1一25:1。此外,還應控制影響沼氣發酵的有害物質濃度。
沼氣能的誘人前景
在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中,存在一種我們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生物,能為人類提供能源。提起微生物,往往會使人們想起它會使食物腐爛變質,也會使人感染上各種疾病。因此,對它們又害怕、又憎惡。但是,在微生物的家族中,因為種類不同,它們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有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有的會給人類帶來幸福。微生物中,能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甲烷細菌和酵母菌,它們可以生產出沼氣和酒精,為人類作出貢獻。
說到沼氣,顧名思義就是沼澤里的氣體。人們經常看到,在沼澤地、污水溝或糞池裡,有氣泡冒出來,如果我們劃著火柴,可把它點燃,這就是自然界天然發生的沼氣。沼氣,是各種有機物質,在隔絕空氣(還原條件),並必適宜的溫度、濕度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燒氣體。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約占所產生的各種氣體的60%一80%。甲烷是一種理想的氣體燃料,它無色無味,與適量空氣混合後即對燃燒。每立方米純甲烷的發熱最為 34000焦耳,每立方米沼氣的發熱量約為20800-23600焦耳。即1立方米沼氣完全燃燒後,能產生相當於0.7千克無煙煤提供的熱量。
關於沼氣發生的基本原理,目前尚在探索之中。沼氣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將各種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低級脂肪酸,例如丁酸、丙酸、乙酸;然後把上述各類產物繼續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目前,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將沼氣用作燃料和用於照明。用沼氣代替汽油、柴油,發動機器的效果也很好。將它作為農村的能源,具有許多優點。例如,修建一個平均每人l-1.5平方米的發酵池,就可以基本解決一年四季的燃柴和照明問題;人、畜的糞便以及各種作物秸桿、雜草等,通過發酵後,既產生了沼氣,還可作為肥料,而且由於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高,糞便等沼氣原料經過發酵後,絕大部分寄生蟲卵被殺死,可以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減少疾病的傳染。現在,沼氣的應用正在各國廣大農村推廣,沼氣能源的開發利用的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也正在進行利用微生物厭氧消化農場廢物、生產甲烷的較大規模試驗。英國建立了甲烷的自動化工廠。在厭氧消化器中有三個基本過程:
第一階段的水解把不溶解的有機化合物和聚合物,通過酶法轉化為可溶解的有機物。
第二階段再將上一步轉化成的產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類、醇等發酵為有機酸。
第三階段由有機酸發酵產生甲烷。
據估計,在英國,利用人和動物的各種有機廢物,通過微生物厭氧消化所產生的甲烷,可以替代整個英國25%的煤氣消耗量。蘇格蘭已設計出一種小型甲烷發動機,可供村莊、農場或家庭使用。
美國一牧場興建了一座工廠,主體是一個寬30米、長213米的密封池組成的中烷發酵結構,它的任務是把牧場廄肥和其他有機廢物,由微生物轉變成甲烷、二氧化碳和乾燥肥料。這座工廠每天可處理1650噸廄肥,每日可為牧場提供11.3萬立方米的甲烷,足夠1萬戶家庭使用。目前美國已擁有24處利用微生物發酵的能量轉化工程。從世界范圍看,利用各種微生物協同作用生產甲烷的研究和應用,正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
近年來,我國沼氣事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沼氣池總數已達到1000多萬個。在四川、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等省市農村,有些地方除用沼氣煮飯、點燈外,還辦起了小型沼氣發電站,利用沼氣能源作動力進行脫粒、加工食料、飼料和制茶等,闖出了用「土」辦法解決農村電力問題的新路子。
專家們認為,21世紀沼氣在農村之所以能夠成為主要能源之一,是因為它具有不可比擬的特點,特別是在我國的廣大農村,這些特點就更為顯著了。
首先,沼氣能源在我國農村分布廣泛,潛力很大,凡是有生物的地方都有可能獲得製取沼氣的原料,所以沼氣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其次,可以就地取材,節省開支。沼氣電站建在農村,發酵原料一般不必外求。興辦一個小型沼氣動力站和發電站,設備和技術都比較簡單,管理和維修也很方便,大多數農村都能辦到。據調查對比,小型沼氣電站每千瓦投資只要400元左右,僅為小型水力電站的1/2-1/3,比風力、潮汐和太陽能發電低得多。小型沼氣電站的建設周期短,只要幾個月時問就能投產使用,基本上不受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採用沼氣與柴油混合燃燒,還可以節省17%的柴油。
我國地廣人多,生物能資源豐富。研究表明,在21世紀無論在農村還是城鎮,都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就地利用糞便、桔桿、雜草、廢渣、廢料等生產的沼氣來發電。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jinqi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