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試組織一日 活動設計方案
幼兒園的課程必然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來落實。一日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以教學內容分,有自然常識類和社會認識類;以教學組織形式分,有集體教學活動、小組活動及個別活動;以活動的空間場合分,有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以獲取教育結果的方法分,有教師演示式、傳授式教育和幼兒動手操作式、游戲式直接得到經驗等。
正因為教育活動有不同的分法,教師在制訂一日活動計劃時必須樹立「一日生活即課程」的觀念。
一、一日活動內容的安排
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只給教師提供幼兒在園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和一周活動內容,具體每天的活動內容由教師自主選取,教師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或減少具體的教學活動,有主宰一天教育活動的權利。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自由交往活動(自選活動)、早鍛煉、生活活動(小便、洗手、喝水、點心等)、集體活動(內容及形式自定)、課間操、各類游戲活動、餐前准備及進餐、午睡、自由活動(戶外體育活動)等。
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每項活動在各年齡段的時間長短由教師按幼兒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自行控制。但根據幼兒實際生理基礎,大腦興奮與抑制是有規律的,活動中不管幼兒怎樣有興趣,最多在原來的課時規定上延伸1 0分鍾左右為宜。第二,自選活動、早鍛煉、課間操、進餐、午睡時間三個年齡段大致統一,在統一中又有各年齡段及幼兒個體的差異。第三,上述集體活動的自主內容、自主形式,由年級組全體成員定時研討。研討每周一次,在幼兒午睡時間進行,在大致統一的基礎上讓教師自選,以保證活動成效和平行班間的教育交流和互補。
二、一日活動計劃的制訂
在發展幼兒能力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制訂的一日計劃從晨間開始,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目標與過程,允許教師針對活動制訂文本計劃或進行內在思考,但都要有目標意識。幼兒園一日活動計劃的制訂必須遵循以下要求:
◆突出目標性
一日活動安排合適與否,取決於是否有清晰的目標去合理編排各個活動。近年來,在安排一日活動中,我們最大的進步在於注重目標的主導性,一改多年來幼兒教育先選材再制訂目標的做法。我們先以課程目標,即幼兒應有哪些發展為依據去尋找相應的教學內容。然後按被選內容的自身特點挖掘教材的教育性,與幼兒發展目標因素結合,寫出具體的教學活動目的。由於教學內容是依據大目標中的某一點對應而選,所以內容的編排又要注重目標中的各年齡段要求,體現幼兒發展性和目標間的相關性。
◆注重操作性
幼兒的學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多一些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幼兒可以多方位地認知物體,可以更真切地知道物體自身的特徵和物體間的相互聯系。把幼兒在物體操作中建立起來的感情作為其理解人和物之間關系的基礎,更符合幼兒自我建構學習的需要。如讓小班幼兒幫助食堂理菜來認識青菜:通過對紙盒的拆裝感受平面與立體等知識。在對物體的擺弄中了解、發現材料的特點、人與材料的關系,是幼兒感受性學習的最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操作不單指有工具輔助的操弄某種物體,還指幼兒到某一認知環境中去觀察感受,有更多的機會親身用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對某物或某認知環境進行感知。
◆體現游戲滲透性
根據皮亞傑的游戲理論,幼兒在2~7歲時處於象徵性游戲階段。隨著課程理念在實踐中的不斷深化,我們認為游戲應該有廣義的解釋,只要幼兒有自己的動作並藉助玩具、材料、空間、夥伴等游戲條件,快樂地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表達,就可謂游戲。這時的游戲可能沒有明顯的游戲框架或游戲規則,但都有玩的過程。我們認可幼兒的這些游戲,並把它們理解為幼兒期游戲在生活中的滲透性表示。為此,我們在一日活動中要求多次安排幼兒的自選活動(如晨間、區角活動時間、餐後等),配上幼兒自帶玩具的要求,提供游戲機會,誘發幼兒想要游戲的動機。游戲滲透性原則重在滲透,游戲內容、形式、過程都可以比較寬松,不必拘泥於嚴格意義上的規定。但教師應有意識地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對各種游戲各有側重。一般來說,小班應注重情節性,中班注重趣味性,大班注重規則性、合作性和競賽性。
◆注意動靜交替
首先,動靜交替原則表現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一方面體現在早鍛煉和自選活動的剝離;另一方面是早操與早鍛煉剝離變為課間操。按照慣常的理解,早鍛煉和早操在運動量上有強弱之分,時間有長短之別。根據這些差別,結合幼兒體力、情緒、氣溫的綜合因素,我們把清晨留給「早鍛煉」,讓幼兒參與較強運動量的活動,把上午較熱的時間留給「課間操」。
其次,動靜交替原則也表現在某一個教育活動中。如為了使一些費時較多、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我們採取切段的方式,即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切段,讓幼兒休息片刻以調適情緒。這樣既能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又能使幼兒及時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並感受學習快樂。特別是在操作類活動中,以切段方式體現動靜交替的安排,還有利於照顧個別差異,速度慢者可利用段與段間的小憩完成任務,既能消除幼兒間最後的明顯差異,也能使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此外,制訂一日活動計劃還應考慮到多學科的有機組合(即圍繞一個內容,盡可能涉及多種學科開展主題活動)、採取內容補充的形式彌補下午教育時間較短的不足等。
總之,一日活動在對各項原則具體體現的過程中,目標是最主要的,明確幼兒發展的目標,以目標為依據,才能尋找和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據內容的特點綜合考慮上述編排原則,組織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各種教學活動。
⑵ 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
一、晨間接待 、幼兒晨檢
1、熱情接待家長及幼兒,教育幼兒使用禮貌用語,指導幼兒將衣物放整齊。向家長了解幼兒情況,做好個別幼兒工作。
2、做好幼兒晨檢:一摸、二看、三問: 摸:摸幼兒額頭、頸部和手心有無發熱。
二、組織幼兒自選活動
教師為幼兒准備足夠的自選活動操作材料,激發幼兒自選活動興趣。活動材料有:各類積木,自製桌面玩具等。活動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三、集體教學活動
教師對教學內容心中有數,能根據活動內容,提前做好直觀、形象地教玩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活動中可為幼兒准備操作材料和游戲來鞏固學習內容。同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能體現對個別幼兒的教育與指導。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常規。
四、戶外游戲 活動
保證幼兒的戶外游戲時間,同時教師要時刻監護幼兒安全,與幼兒一起活動,和幼兒共同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器械、自製戶外器械材料。
注意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及時了解幼兒活動、材料使用、交往情況,引導幼兒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幼兒活動情況,調整活動材料。開展游戲講評,給幼兒講評的機會,注重幼兒情感、興趣、能力、社會性的培養。
五、入廁和喝水
教師組織幼兒排好隊,幼兒在教師陪護入廁、喝水。
六、班級消毒衛生工作
保證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根據季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工作。放學後教師要做好室內外清潔:地面、桌椅、門窗、玩具櫃、口杯架、毛巾架,保持整潔。 口杯、毛巾的消毒工作,並做到定位使用。
七、離園
(2)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的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清楚提出: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
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國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第三部分 ,第九條: 「九、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
(一)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既有利於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
(二)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以上表明:不要去搞什麼整齊劃一的流程表。 但是,一些幼兒園弄一些彈性大一點的一日時間表未嘗不可,如:「入園接待--晨間活動--早操--點心--集中教育活動--戶外活動--休息時間--午餐--散步(自由安靜時間)--午睡--起床安靜活動--游戲時間--離園活動」
參考資料;網路:幼兒園
⑶ 如何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的培訓
職業適應對於每個新入職幼兒園的教師來說十分重要,良好的職業適應不僅是幼兒園教師健康成長的標志之一,也是個體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對新入職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問卷分析及訪談得知,職業的適應問題已經成為每位新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新入職幼兒園教師面臨著很多的工作困難:幼兒園工作的復雜性和多重性使新教師難以應對,繁重的工作使其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剛步入職場的激情與熱忱很容易被現實中的挫折所淹沒,加之個別幼兒園缺少對新入職教師的支持、幫助及指導,從而使得新教師對現任的工作失去信心,產生消極的情緒,進而導致對職業的倦怠,這樣十分不利於其新入職幼兒園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因此,面對新入職幼兒園教師困境,構建幼兒教師職業適應性動態發展的策略,從角色認知、人際適應、工作適應等方面入手,進行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熟悉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要求,增強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新入職教師要認真學習與幼兒園緊密相關的政策及法規等指導性的文件,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徵求意見稿)為標准,認真解讀、分析自身的差距及所面臨的適應問題,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個專業,只有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長期不懈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探索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新入職幼兒園教師要了解幼兒園的發展歷程,明確所在幼兒園的規章制度,熟悉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內容,領會其內涵,履行責任和義務,樹立勤奮、敬業的思想,以從事幼教工作為樂,讓新教師從內心萌發一種愛,這種愛既包含對職業的熱愛、幼兒的喜愛;也包含對同事的關愛,感受到自己是幼兒園的一份子。樹立「園興我榮、我強園榮」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堅定職業情意,增強職業認同感, 學會溝通和協作,促使新入職教師主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幼兒園應注重新入職幼兒教師心理保健,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心理動態,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新入職教師的具體適應內容,給與正確的疏通和引導,進而提高新入職教師的工作熱情,自覺為學前教育事業服務。 了解幼兒園一日常規工作要點,擺脫依賴的心理,獨立做好分內的工作 新教師要迅速適應由學生到幼兒園教師的角色轉變,學會自我管理,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動性,將自己在學校中的學到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新的崗位中、實踐中不斷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新入職幼兒園教師尤其要明確幼兒教師身兼保育教育的工作,不單單是組織幼兒一日教學活動,更要注重常規工作中的保育,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做到保教並重。 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奉獻精神 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氛圍,促進新入職教師在平等、友善、真誠的基礎上共同成長。保持活力和熱情,學會尊重他人,在磨合中求得共識。在幼兒園實施「五心工程」衷心獻給事業、愛心獻給幼兒、誠心獻給同事、耐心獻給家長、專心留給自己。 學會處理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這也是是新入職教師工作中的首要問題 面對多層面的人際關系,溝通和交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新入職教師應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幼兒、同事及家長的關系問題。首先,應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人友善,善於微笑。其次,敢於面對壓力和挫折,不要一味的抱怨和忍耐,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的情緒。學會適應壓力,變壓力為動力,使自己變得理性,心智和經驗不斷成熟起來。 調動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內在動機,促進新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有的教師在校期間技能方面十分出色,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卻往往表現出英雄無用武之地,感覺沒有得到幼兒園的充分肯定與重視,與自己理想相差甚遠,出現了心理落差。因此,幼兒園要積極關注新入職教師的思想動態,積極溝通,化解新教師心中的疑雲,幫助他們走出困惑。 首先,幼兒園應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與途徑,促進新教師積極探索、主動學習,掌握所需的工作技能、不斷發展。如一日常規觀摩、家長工作指導、教學案例分析、專題培訓、園本教研、教學研修等途徑調動新入職教師的內在動機,滿足其發展需要,形成自我激勵。提供交流機會,提升新教師的教育經驗。 其次,提高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學習與反思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通過園本教研激發新教師的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將困惑的問題一一解決,不斷調整,向優秀教師直接學習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不斷豐富新教師的教育智慧。 再次,開展新入職幼兒園教師的發展性的評價,樹立新入職教師的自信心。要善於發現新教師身上的閃光點、以點帶面,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彰顯其的特色和個性。同時,要引導新教師學會自我反思和評價,主動爭取機會,促進教師發展。 此外,要注重新入職教師的後續培養和繼續教育,關注幼兒園教師職業的深造發展,為新教師提供發展創造的條件,督促新入職教師制定個人的職業目標及短、中期規劃,完善自我,激發自身內在潛能,實現價值
⑷ 如何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
1、改變過渡環節處理方法,減少幼兒等待現象。
2、豐富環節的組織形式,優化幼兒的活動安排。
我認為,教師將過渡環節劃分為長時間過渡和短時間過渡;
短時間過渡環節採用策略:
一、入園和早餐之間:
1、教師進行晨檢,關注幼兒表現,和情緒不穩定的幼兒進行情感交流。
2、幼兒自由進行桌面游戲、玩耍手頭玩具等。
二、早餐後與教育活動之間:
教師可利用此時間段,採用談話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禮儀教育。
三、兩個教育活動之間:
可以在此環節組織有趣的游戲活動,促使幼兒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為下一教育活動做准備。
長時間過渡環節採用策略:
一、午餐與午睡之間:
教師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式,來調解幼兒的情緒狀態,為午睡環節做准備。
1、可帶領幼兒進行餐後的散步、組織不能夠引起幼兒興奮的小游戲,促進食物消化過程。
2、教師提供幼兒感興趣話題,激發幼兒間自由交談,說說悄悄話,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3、睡前給幼兒播放故事或輕音樂,為幼兒營造一個舒緩的環境,促使幼兒快速進入甜美的夢鄉。
二、午睡與食水果之間:
可播放歡快的音樂、做起床操,使幼兒煥發精神進入良好狀態。教師可以利用起床後的時間對個別幼兒的自理能力進行培養。
三、...1、改變過渡環節處理方法,減少幼兒等待現象。
2、豐富環節的組織形式,優化幼兒的活動安排。
我認為,教師將過渡環節劃分為長時間過渡和短時間過渡;
短時間過渡環節採用策略:
一、入園和早餐之間:
1、教師進行晨檢,關注幼兒表現,和情緒不穩定的幼兒進行情感交流。
2、幼兒自由進行桌面游戲、玩耍手頭玩具等。
二、早餐後與教育活動之間:
教師可利用此時間段,採用談話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禮儀教育。
三、兩個教育活動之間:
可以在此環節組織有趣的游戲活動,促使幼兒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為下一教育活動做准備。
長時間過渡環節採用策略:
一、午餐與午睡之間:
教師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式,來調解幼兒的情緒狀態,為午睡環節做准備。
1、可帶領幼兒進行餐後的散步、組織不能夠引起幼兒興奮的小游戲,促進食物消化過程。
2、教師提供幼兒感興趣話題,激發幼兒間自由交談,說說悄悄話,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3、睡前給幼兒播放故事或輕音樂,為幼兒營造一個舒緩的環境,促使幼兒快速進入甜美的夢鄉。
二、午睡與食水果之間:
可播放歡快的音樂、做起床操,使幼兒煥發精神進入良好狀態。教師可以利用起床後的時間對個別幼兒的自理能力進行培養。
三、教育活動與晚餐之間: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開放活動區域。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自由探索,促進幼兒全方面均衡發展。
四、晚餐與離園之間:
1、在家長接孩子的高峰時段,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桌面游戲或手頭玩具,即可避免混亂場面,又便於離園幼兒收拾玩具。
2、待到離園高峰相對穩定後,剩餘的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活動區活動。
3、當剩餘1~2名幼兒時,教師更要注意多與幼兒進行交流,緩解幼兒緊張情緒,避免幼兒焦慮等待。
總之,我們要依據實際的情況,在過渡環節中,營造出一種教師低控制的,有序、寬松、自主的氛圍,有效避免消除幼兒等待現象。
⑸ 如何開展幼兒園一日活動自主活動方案
一、創設自主的區域活動環境 《綱要》指出: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自主的區域活動環境,能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更為幼兒提供了大量學習的機會,能萌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滿足幼兒需要,因此為幼兒創設自主的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環境上我們可採用師生共同商議的形式,按游戲需要擺放場地,使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