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聾兒康復聽覺言語評估後建議怎麼寫
全面專業的評估,主客觀全在裡面,給聾兒家長解釋。這其中能體現你的專業和責任心。
❷ 如何對聾兒進行聽覺康復評估呢
這個建議還是去正規的醫院,接受醫生的相關檢查,根據檢查再做出聽覺康復的評估。個人是沒法做到的。建議去醫院。
❸ 康復評定的內容包括哪些
康復評定
1、軀體功能評定
一般包括關節活動功能評定、肌肉力量評定、上下肢功能評定、步態分析、神經電生理評定、痙攣與弛緩的評定、感覺與知覺功能的評定、協調與平衡功能的評定、姿勢反射與原始反射的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上下肢穿戴假肢或矯形器的能力評定、穿戴脊柱矯形器能力的評定等等.
2、精神心理功能評定
一般包括情緒評定、殘疾後心理狀態評定、疼痛的評定、失用症和失認症的評定、痴呆評定、非痴獃性認知障礙(注意力、記憶、思維)的評定、人格評定等。
3、語言功能評定
一般包括失語症評定、構音障礙評定、語言失用評定、語言錯亂評定、痴獃性言語評定、言語發育遲緩的評定、吞咽功能評定、聽力測定和發音功能的儀器評定等.
4、社會功能評定
一般包括社會生活能力評定、生活質量評定、就業能力的醫學評定等。
(3)聽力康復評定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康復評定的分期
1、初期評定
在患者入院初期完成。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狀況和障礙程度、致殘原因、康復潛力,據此確定康復目標和制定康復治療計劃。
2、中期評定
在康復治療中期進行。目的是經過康復治療後,評定患者總的功能情況,有無康復效果,分析其原因,並據此調整康復治療計劃。中期評定可進行多次。
3、末期評定
在康復治療結束時進行。目的是經過康復治療後,評定患者總的功能狀況,評價康復治療的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社會或做進一步康復治療的建議。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康復評定
❹ 聽覺康復標準是什麼啊
聽覺康復評估包括數量評估和功能評估:數量評估即運用專業的測試設備,測試聾人裸耳和配戴助聽器後各個頻率的閾值,並對其閾值加以分析的過程。它主要反映耳蝸的功能。功能評估即選用一組單字或一組雙音節單詞,聾兒要選擇適合其年齡、智力、聽力、語言等方面特點的簡單詞彙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運用專業的測試設備測試聽障者的言語解析度,並對其結果加以分析的過程。此項檢查可以反映整個聽覺通路的全過程,因此是常用的評估方法並經常與數量評估相配合使用。具體的評估和等級劃分標准如下:
1.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4000Hz的聽力補償均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言語香蕉圖),且言語解析度≥90%,助聽效果是最合適的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一級。
2.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3000Hz的聽力補償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而4000Hz的聽力補償未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言語解析度≥80%,助聽效果為適合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二級。
3.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2000Hz的聽力補償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而3000~4000Hz的聽力補償未進入言語頻譜范圍,言語解析度≥70%,助聽效果為較合適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三級。
4.戴助聽器 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1000Hz的聽力補償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而2000~4000Hz的聽力補償未進入言語頻譜范圍,言語解析度≥44%這種情況就需要藉助「看話」來幫助學習和理解語言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四級。
❺ 怎樣進行聽力康復訓練
到專業的助聽器驗配機構,選擇合適的助聽器,可以做言語康復指導!
❻ 寶寶如何有效的做聽力康復
務必加強科學的家庭康復訓練
經常看到一些家長,不參加系統性的康復學習,今天聽這人說一些,明天聽那人說一些,或許他們說的都對,但運用到你寶寶的身上卻都不對,而你卻對此一無所知,一味責怪自己康復不夠用心。
對於小年齡段的寶寶,康復之路沒有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困難。之所以沒有那麼簡單,是因為康復是一個需要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是更長時間,而且你的目標對象就是你的寶寶,你有輸不得的壓力。之所以說沒有那麼難,是因為只要你選擇對的方式方法,並一直堅持下去,康復效果就一定會非常好。
❼ 聽覺康復的評估標準是什麼
病情分析:
人工耳蝸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新技術的電子裝置.它能夠幫助重度及深度耳聾的患者獲得或恢復聽覺,它可以代替病變受損的聽覺器官,把聲音轉換成編碼的電信號傳入內耳耳蝸,刺激分布在那裡的聽神經纖維,再由大腦產生聽覺.
指導意見:
目前國家還沒有這樣救助基金,只能通過個人渠道得到贊助.
❽ 人們常說的聽覺康復是什麼
聽覺康復評估包括數量評估和功能評估:數量評估即運 用專業的測試設備,測試聾人裸耳和配戴助聽器後各個頻率的閾值,並對其閾值加以分析的過程。它主要反映耳蝸的功能。功能評估即選用一組單字或一組雙音節單詞,聽損兒童要選擇適合其年齡、智力、聽力、語言等方面特點的簡單詞彙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運用專業的測試設備測試聽障者的言語解析度,並對其結果加以分析的過程。此項檢查可以反映整個聽覺通路的全過程,因此是常用的評估方法並經常與數量評估相配合使用。具體的評估和等級劃分標准如下:
(1)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4000Hz的聽力補償均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香蕉圖),且言語解析度≥90%,助聽效果是至合適的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一級。
(2)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3000Hz的聽力補償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而4000Hz的聽力補償未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言語解析度)80%,助聽效果為適合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二級。
(3)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2000Hz的聽力補償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而3000~4000Hz的聽力補償未進入言語頻譜范圍,言語解析度≥70%,助聽效果為較合適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三級。
(4)戴助聽器後測助聽聽閾,如果從250~1000Hz的聽力補償能進入言語頻譜范圍內,而2000~4000Hz的聽力補償未進入言語頻譜范圍,言語解析度≥44%這種情況就需要藉助「看話」來幫助學習和理解語言聽覺康復的效果,屬於四級。
❾ 簡述成人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方法。
制定訓練計劃
在對聽障者的康復需求及交流能力進行評估後,就可以針對聽障者的需求和目標而制定訓練計劃。計劃要包括以下內容:
(1)訓練的次數:次數多少根據聽障者的個體情況而定。
(2)每次訓練的時間:45∼75分鍾。
(3)訓練的頻率:每周1-2次。
(4)是否包括配偶/家人。
(5)訓練內容:包括使用何種訓練及教材、訓練方式(聽覺、聽覺/視覺)、訓練環境、不同的訓練所花費的時間、家庭訓練。
訓練計劃要根據聽障者的進步隨時調整,幫助聽障者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4.康復訓練方法
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使用最適合聽障者的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利用並提高交流能力。康復訓練通常可分為分類訓練、綜合訓練及實用訓練三部分。
(1)分類訓練
分類訓練是將言語分成小部分分別訓練。這一方法是基於言語的理解依賴於其組成成分的特徵和音位的鑒別這一理論。在分類訓練中我們主要是針對聲學信息而不是語義。這類訓練常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設計。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分類訓練所佔時間很短,一般為10-15min。
臨床常用的訓練材料包括多種,COMMTRAM是由Geoff Plant在80年代早期為重度和極重度聽障者設計的。它包括了許多基本的分類訓練,由易到難進行設計。根據患者的需要可使用聽覺、聽覺-視覺或利用上下文的提示進行訓練。訓練方式為封閉式。COMMTRAM主要包括詞和句子中的音節,母音長短、強度和頻譜特徵,輔音清濁和發音方式,聽覺-視覺等項訓練。
(2)綜合訓練
綜合訓練主要集中於言語的全貌如意義、句法、上下文的提示等。訓練材料一般為有意義的句子、段落或詞彙,訓練側重於理解。康復訓練的大部分時間用於綜合訓練。訓練主要根據患者的需要,模擬實際的交流情況進行。訓練目的在於發展和提高患者聽覺-視覺或聽覺交流的技能。
(3)實用訓練
實用訓練的目的是教會患者如何在交流時通過改變交流環境以獲得交流所必需的信息。這種訓練的優點在於能夠訓練患者使用各種聆聽和交談技巧,這些技能在實際交流中是非常有用的。
❿ 兒童聽覺康復應該做哪些評估
1、聲場條件下助聽器或人工耳蝸補償效果評估
2、真耳分析
3.言語識雖能力評估
4、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