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遼寧電子商務年鑒

遼寧電子商務年鑒

發布時間:2022-04-10 09:10:27

㈠ 網路整合營銷傳播的作者簡介

姜旭平,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營銷系教授。1982年1月畢業於中南大學(學士),1985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畢業後留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至今。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曾獲加拿大CIDA訪問學者(1993年下半年,UniversityofWaterloo),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經濟系博士研究生(1994年,CarletonUniversity,Ontari0政府獎學金),香港Croucher基金(TheCroucherFoundation)訪問學者(1998年,香港嶺南大學)。2001年6—9月美國德保大學(DePaulUniversity)訪問交流,法國EGIDA訪問學者(2005年1—4月,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曾任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經貿委年鑒司《中國電子商務年鑒》副主編,商務部信息化司信息化推進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網上銀行發展與監管專家組」成員,韋國電子商務協會顧問,《電子商務世界》雜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總裁類培訓班教學顧問,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國家勞動部電子商務師標准制定委員會委員,北京信息協會理事,北京社科信息協會理事,中國信息協會網路營銷專家委員會委員,(美)《當代管理技術》(ManagementTechnologyToday)特邀編委等。
1982年開始從事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企業信息化的教學與研究,1992年開始專注於EDI應用,1995年開始研究網路與電子商務技術,1998年開始專注於網路營銷研究。2000年開始移動商務的經營、運作、應用和發展模式以及網路整合營銷傳播方法的研究。在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企業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電子采購與物流、移動商務、網路營銷和新經濟研究領域已經發表了18部學術專著和多篇論文。

㈡ 姜旭平的簡介

姜旭平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講授網路營銷、新媒體整合營銷、電子商務、電子采購與物流、定量化經營分析方法、信息管理等課程。
學術研究領域
主要包括網路營銷、電子商務、互動營銷、新媒體整合營銷、在線消費行為分析、精準營銷、需求分析方法、移動商務及數據增值業務、電子采購與物流、e-客戶關系管理、定量化經營分析方法、企業信息化實施方法、決策支持系統、多准則綜合評估方法。在《管理科學學報》,《管理科學》,《營銷科學學報》、《系統工程的理論與實踐》等優秀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此外,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的科研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網路整合營銷傳播中關鍵詞選擇和整合規律的研究。
曾先後兼職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商務年鑒》編輯委員會副主任,《eBiz世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網上銀行發展和監管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顧問,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中國管理學會)營銷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曾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訪問學者,香港嶺南大學訪問學者,美國芝加哥德保羅計算機科學系訪問學者,法國巴黎HEC國際商學院市場營銷訪問學者。
歷任:《電子商務評論》雜志主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互聯網營銷與管理專業方向主任;貴州盛華職業學院(GFC)互聯網營銷與管理學院院長、專業主任(志願者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1999~2006);商務部信息化司信息化推進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管理學會市場營銷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網上銀行發展與監管專家組成員;《電子商務評論》編委;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經貿委年鑒司《中國電子商務年鑒》副主編(1999~2002);《電子商務世界》雜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2002~2008);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總裁類訓班教學顧問;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客座教授;上海Power Plus學院院長;網路項目認證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中國互聯網實驗室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國家勞動部電子商務師標准制定委員會委員(2000~2002);中國信息協會網路營銷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信息協會理事;北京社科信息協會理事;等。

㈢ 上海大學熊勵教授研究方向是什麼

熊 勵 現任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系主任。1986年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副教授,1997年華中理工大學獲碩士畢業,2002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後進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任電子商務專業教授、系主任,2004年浙江大學博士後出站,2006年進上海大學。主要研究方向:協同商務與協同管理、電子商務與商務智能、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持等。參與或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專項、德國阿登納基金、長三角、上海市等10多項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30餘篇,出版專著1部。主講過電子商務系統規劃與設計、ERP與CRM、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等課程。曾獲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2004年上海市曙光學者、2005年寶鋼優秀教師獎、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7年第五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2008年上海信息服務業行業優秀論文徵集評比一等獎等。兼任中國電子商務年鑒教育篇專家,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高級會員、上海市企業信息化促進中心理事、上海市信息化發展研究協會專家委員等職。

㈣ 求大神給我講解下,現在如今的經濟狀況,比如珠三角,長三角這些經濟特區的情況,還有產業分布情況!

1,如今經濟狀況
從1992年中國出台的「出口退稅」政策開始,中國產品「走出去」成就了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目前中國出口的目標國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從整個國際市場來看,中國的產品主要分三大區域銷售,即國內市場、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美國是一個喜歡佔便宜的國家,中國提供的「價廉物美」的產品主要銷售國正是美國符合了美國人的心理需求。美國與歐洲不同的是,歐洲人更講究所謂的「高貴」和「尊嚴」,所以他們對中國產品質量的懷疑和不信任,使得一直不太看重產品品質的中國製造商們更喜歡和美國人做生意。比如中國的紡織業、玩具製造業、休閑用品、服裝業等等由於前幾年受到歐洲RICHE等產品標準的限制,就大量轉向美國市場。
30年來,盡管中國GDP一直保持持續的增長,但中國內需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在GDP的份額中,75%的增長來自於城鎮建設,只有不到35%的份額源於國內市場需求。那麼,當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後,國內內需市場又無法承載接盤,歐洲市場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改變。中國製造出來的大量產品只能有一個結果:嚴重積壓!
中國將在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次出現生產、供給過剩!如此大規模的商品積壓和供給過剩,將使中國製造業出現一次空前的火拚。這場火拚最先由外貿型企業挑起事端,他們會把大量原先用於出口的產品更加低價地向國內傾銷,國內企業為保住固有份額會起而反擊;隨後會出現企業兼並、倒閉,產業鏈重組、更替以及市場蕭條等。
在這場大火拚中,危害最大的應該是外貿出口類企業和部分規模、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
預言六:失業人口數量急劇上升,農民工返鄉潮出現
即使在上述前提成立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機率還是很小,但中國企業倒閉或停產的數量卻非常可觀。2008年近10萬家企業倒閉的事實將是失業人數驟增的溫床,隨後的房地業萎縮、外貿出口企業減少、國內中小企業停產等等因素,將迫使中國工薪階層被迫離職、辭退、失業、回鄉。
其實,早在今年8月之前,廣東的外資企業已經在清理企業內「閑散」人員了。在筆者了解的有限的資料中,珠三角部分台資、港資企業精減人數最多達到企業原先總人數50%。
這些自願的、被動的離職或遺返人員,一小部分會跳槽到其他企業繼續工作,另一部分將憑借自已多年打工的血汗錢開始創業或做些小生意。但絕大多數會應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推動而返回家鄉---但他們不會種田,他們會用自已的方式處理具有「70年使用權」的自有土地。比如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比如經營養豬、養雞等傳統養殖業,比如承包山林、池塘從事非農業,比如從事農產品加工業等等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新農村產業」等。
這些舉動將會帶動周邊農民效仿和跟隨,農業產業化很有可能會在這些人手中逐漸興起,那些「小打小鬧」的農村產業作坊也會象當初溫州人一樣被逐步放大,隨後出現資本向農村轉移、農庄經濟興起、農產品加工規模化形成、農產品產業鏈趨向成熟等方向發展。
而城市企業的「勞工」卻仍會繼續出現「民工荒」。
預言七:城市貧民階層增多
大前研一將日本社會看成是「M」型社會,即高收入與低收入人群比例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在中國這種現象近年來的表現由基尼系數可明確反映出來,目前中國的基尼系數已接近0.5,居歷史最高位並超出國際警戒線0.1個自然值。這個數據所反映的事實是中國社會高收入人群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落差已超過國際警戒標准!
中國低收入人群目前主要集中點並不是我們認為的農民(部分偏遠山區、西北農村當屬此類),城市貧民階層正處於規模化醞釀和形成之中。
城市貧民階層包括了下崗工人階層、外來打工者、小生意暫居者、巨額貸款買房入住者、城建佔用耕地移入者等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高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沒有穩定的工作或收入,以及收入低於消費者或背負過重的各種貸款者。
伴隨著企業減產、停工、倒閉和精減,原先在城市中賴以生存的城市「邊緣人」將成為首當其沖的城市貧民階層。其次是被佔用耕地後的「郊區」新入駐城市居民,隨著他們賣地收入的逐漸減少,又無一技之長的謀生手段,他們會迅速成為城市貧民一族;第三是身負巨額房貸之類的「月光族」,會有相當一部分因無力支付貸款而回歸城市貧民階層。 中國多年來的城鎮建設下的繁榮,很有可能會被這一群正在形成的低收入者所拋棄。也許,當年急功近利的中小城市很有可能會走向城市空心化。一棟棟新建的高樓大廈將會是誰在裡面居住呢? 預言八:汽車業危機、新能源走俏 對於當今中國人來說,最大的奢侈品是汽車消費。如果經濟持續保持現況發展的話,即使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緊張等成本、物價因素限制,中國的汽車銷售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是,當經濟發展出現停滯、信心出現危機、生存面臨挑戰時,人們第一壓縮的開支當然是例如汽車這樣的大宗奢侈品了。 中國的轎車年總產量是8500萬輛,實際市場需求約6000萬輛,本來就已經供過於求了。如果汽車滯銷,再加上原料成本上漲,國內汽車產業的日子將非常難過。合資、外資的汽車產業也許可以憑借其背景、實力和國際市場順得渡過難關。但完全依靠內市場購買的國產汽車、民營汽車製造商,以及圍繞在汽車產業上下游的汽車配件供應商、服務商和一整個產業鏈將出現嚴重的危機。--而這一危機是很難克服和扭轉的。 與此相反的是新能源行業。如太陽能產業、風能產業、地能產業將會出現從未有過的熱潮和井噴。這一市場快速催動的動因是受市場心理因素的刺激而產生。因為受到信心的影響,「長裙理論」原理會被激活,人們更關注一次投入後不再支付後繼成本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太陽能熱水器,普通的銷費者認可的原因是因為花一次錢之後,不必要象電能熱水器一樣再長時間支付後續的電費了。而汽車卻完全不同,汽車買回之後,僅僅是消費的開始。 其次是風能,利用風能發電或作為動力而轉換的民用產品; 然後是地能,比如在歐洲就已經開發出利用地面溫度做為冬季取暖的新能源產品。而且這種產品還開發出相應的地溫地板、地溫熱水器等民用商品。 預言九:全球主要原材料價格回落 不管你是否相信,美國救市失敗的最大受益是全球主要原材料價格回落。 中國近幾年困擾製造業的最大因素是大宗原材料成本不斷攀升,比如鐵礦石、木材、石油、橡膠,甚至大豆、豬肉等。而這些大宗原材料漲落的根本原因並非供求關系的影響,恰恰是以美國投資財團為首的國際鈔家的傑作。他們深知中國製造的技術含量不高,主要依賴於原材料加工和簡單的轉換。鈔高任何一種中國需求量大的物資,中國企業最終都會接手,就象股票市場一樣,再高的價格都有人敢買,而一旦價格回落,觀望者、望風而逃者會在瞬間把大盤砸得稀爛。 那麼,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的危機和中國企業出口量的銳減,一方面投資者的信心會大為減弱,另一方面中國原材料需求會應聲而減。那些擁有資源、原材料的國家會在期貨市場上把國際價格拉回到市場供求的理性規律內進行交易,供求決定價格的市場規律重新生效。 預言十:中國GDP增長幅度將回落到7%左右 從1978年開始,中國GDP增長率以12.3%作為開局,至2007年的30年內,只有1981、1989和1990三年的增長幅度在5%之內,其餘的27年絕大多數保持8%-11%之間的增長,其中1984年增長幅度更是高達16.2%。 這其中固然有很多不科學的成份和不合理的因素,但總體來說中國30的經濟發展是持續和高增長的。2009年的中國GDP會受到上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結果是GDP的直接回落---這一回落卻並不一定代表退步,恰恰相反,它有可能促進中國經濟向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這種理性表現在: 一.城市建設所拉抬的GDP份量迅速減少; 二.內需市場因商品過剩而導致的市場疲軟; 三.國內市場重新組合、震盪的適應期反映; 四.國家經濟政策調整和發展戰略規劃轉移所產生的緩沖; 五.消費者信心重建的市場周期等。
2.珠三角,長三角這些經濟特區的情況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經濟最富朝氣和活力的地區。目前,兩個地區初步形成了比較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區域競爭優勢,形成了各自具有時代、地緣和文化特色的經濟運行模式和產業結構特點,對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第一,在歷史上,兩三角洲的經濟發展都非常不錯。直到鴉片戰爭之前,長三角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都是全國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而廣州是自唐宋以來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商業非常繁榮發達。
第二,從「一五計劃」開始一直到1978年,由於兩三角洲地處海防前線,國家始終沒有安排較多重大工業項目,兩三角洲只是在地方政府的有限資金支持下建設了一批地方輕紡工業項目,而這正「歪打正著」地符合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一方面沒有形成積重難返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另一方面,在輕工業發展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為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改革開放政策對兩個三角洲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相對於中國其他地區而言,是極其優惠的,如珠三角的深圳和珠海是經濟特區;長三角的上海、寧波和南通是沿海開放港口城市。

第四,除了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優勢(運輸成本低廉),它們的人力資源也非常豐富,如長三角地區擁有千餘所科研機構和百餘所高等院校,有著大批的科技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而珠三角本身雖不具有這些優厚的人力資源條件,但它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專門人才,每年有著大量的科技人員和優秀大學畢業生從中西部流動到東南沿海地區。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珠三角地區流動人口為2152萬人,是全國吸引外來勞動力最多的地區之一。此外,2003年珠三角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高達6.86%;同期,長三角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為4.16% 。

第五,在制度創新方面,兩三角洲都有重大突破,如長三角浙江地區的「溫州模式」——民營企業,以及江蘇地區的「蘇南模式」——鄉鎮企業;珠三角的「華南模式」——「三資企業」和「三來一補」外向型企業。

3 產業分布情況
1、電子信息產業:

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和以四川、陝西為主的西部地區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也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傳媒影視音像:

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座城市是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前沿城市

3、紡織服裝及毛皮製造產業:

我國的紡織服裝及毛皮製造產業集群絕大部分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主要是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山東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

皮革羽毛絨製品行業屬於產業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其集群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慶、寧夏

4、非金屬礦物製品產業:

東部沿海地區非金屬礦物製品產業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別是山東、浙江、福建和廣東。中部地區集中在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內。從城市分布構成來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費需求較大的城市。由於建材、陶瓷、玻璃產業集群對資源的依賴較強,因此有從東部轉向中西部的趨勢

5、機械製造業:

我國機械製造業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東北、山西、湖南、湖北這類重工業基礎雄厚的地區,由於沿海城市重工業基礎普遍薄弱,加之競爭激烈,勞動力成本也不再具優勢,因此我國機械製造產業集群正有向中部和東北地區轉移的趨勢。

6. 家電產業: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膠東半島,其中以廣東、浙江、山東幾省最為明顯

7、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我國的汽車產業集群分布在五大區域:長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東北地區、津京地區和華中地區。長江三角洲區以上海為龍頭

8、金屬製品業

我國的金屬製品產業集群集中於沿海地區的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9、木材加工及傢具製造業

我國的竹木加工產業集群集中於浙江、福建、廣東三省,其他分散於中部的河北、湖北等。傢具製造產業集群集中在廣東、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遼寧、浙江.

10、軟體及計算機服務業

我國的軟體和計算機產業集群多依託於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會城市和各省內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濟南等地的集群規模較大,發展較快。

11、石化產業

我國石油加工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分布廣泛,東北地區依託本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國家重點扶持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展了以重化工業為基礎的產業集群

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地區開采海洋原油

西部的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由於工業基礎、科技能力薄弱,以單一、初級的石油天然氣加工形成產業集群,下游產品較少。

12、食品飲料製造業

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遼寧、山東、江蘇、廣東、福建和中西部的內蒙古、河北、河南、兩湖地區都有集群出現。從分布圖上可以看出,食品行業的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重要的農業糧食產區或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

13、文教體育用品及工藝品製造業

我國的文教體育用品製造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傳統手工藝較發達的浙江、福建、廣東和湖北。

14、現代服務業

我國的現代金融業集群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我國的商務會展集群京津地區依靠北京政治中心的優勢,上海、杭州依託長江三角洲地區雄厚的工業基礎,廣州、深圳毗鄰港澳,經濟開放程度較高,成都依靠中西部豐富的資源和文化淵源構成了我國商務會展的四大集群區。我國目前的物流業集群還集中在東部的沿海城市。

15、冶金製造業

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南地區、西南地區都是以政府牽頭建立的大型國有冶金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區

16、醫葯製造業

以天津、西安為代表,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中成葯為主,東北地區中西醫葯結合,沿海東部地區的海洋葯品

17、造紙印刷業

我國造紙印刷工業形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產業集群,並已成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的支柱產業。其他零星分布於中部的河北和西部的重慶

18、工業品綜合市場、農副食品市場、小商品市場

主要集中分布在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其他分散在東北、中部省會城市。

補充:中國電子商務年鑒 2009

浙江:在全國3000餘家行業網站中,浙江就佔到21%,其次為北京、廣東、分別佔20%和18%。浙江行業網站主要集聚杭州、金華、溫州三大地區;行業分布在化工、紡織皮革、包裝印刷、機械、服裝服飾、醫葯健康、環保紙業、家居、工藝飾品等領域。中國化工網、中塑在線、金蠶網、中國服裝網等已成為國內行業網站的領軍者。

杭州電子商務應用覆蓋了工業、旅遊業、商貿業、農業、對外經貿等重點行業。

河南省:中華糧網已成為全國糧食行業最大的門戶網站。吉林、寧夏、甘肅、山西、寧夏、天津、福州等省市糧食成交額達11.3億余元。

廣州:是中國鋼鐵的大型生產地和集散地之一,年消費量達4000萬噸以上,網上鋼鐵交易額佔全年鋼鐵交易總額的40%。此外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的網上交易迅猛發展,阿里巴巴也在廣州落了戶。

東莞的製造業具有種類多、配套齊的特點,許多產品在世界上佔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多數的輕工產品,如服裝、鞋類、玩具等都可以在東莞企業群體的"工業,「東莞製造」已成為中國IT製造的代名詞生物鏈"中找到其相配套的行業和產品。特別是東莞的電腦資訊產業,為全市經濟的支柱產業.另外還有南派服裝之城、東方傢具之都、中國毛織名鎮之稱。

陝西省:農產品連續5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陝西的濃縮蘋果汁出口已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佔全國的50%以上。

長春市:汽車產業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取得突破

安徽:不少行業龍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開始起步,寧國中鼎集團、鳳形集團

廈門:港口外向型經濟主導城市,商貿物流業比較發達

中國玩具業重點區域:廣東省、江蘇、青島、義烏、雲和

重點企業:美國美泰玩具公司

丹麥國際樂高集團

日本任天堂游戲機公司

汕頭迪士嘉玩具有限公司

廣東奧迪玩具實業有限公司

江蘇好孩子集團公司

珠三角的服裝紡織行業主要集中在南海、西樵、虎門等

閱讀全文

與遼寧電子商務年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樂檸檬培訓方案 瀏覽:362
智慧社區o2o推廣方案ppt模板 瀏覽:981
樓房營銷方案 瀏覽:492
購麗電子商務 瀏覽:61
教育局暑假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294
電子商務師鑒定考試軟體 瀏覽:369
全國一線城市哪個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比較好 瀏覽:971
華強電子商務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336
迎新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831
早教中心父親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13
電子商務公司工作計劃 瀏覽:117
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培訓方案 瀏覽:299
銀行培訓方案ppt 瀏覽:552
市場營銷專業職務發展路徑 瀏覽:922
網路營銷如何賺錢 瀏覽:648
直通車飾品推廣方案 瀏覽:879
北京促銷優惠活動 瀏覽:630
315電子商務創意活動 瀏覽:19
哈爾濱對俄電子商務 瀏覽:302
xx村農業科技推廣實施方案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