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宝能集团是做什么的
提及宝能集团,相信许多人都非常熟悉,其在资本市场上风格较为激进。几年前,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之争让其知名度大增。那宝能集团有多大实力?它背后的真正老板究竟是谁?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官网资料显示,宝能集团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深圳,深耕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等产业板块,业务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20多个城市,创始人&董事长是姚振华。据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姚振华家族财富高达406.6亿元。宝能集团有多大实力
宝能集团
据了解,2016年,是宝能的高光时刻。除了万科,宝能还持有南玻集团(含A、B股)、中炬高新、中国金洋、韶能股份、南宁百货、华侨城A、合肥百货、明星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但万科股权之争之后,宝能变得低调起来,但其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据最新消息,宝能又开始活跃起来了。近日,宝能旗下公司意在控股南宁百货,但遭该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激烈反抗,导致其入主遇阻。
㈡ 请对比分析一下上海和深圳的优缺点
也无法否认深圳上海是中国有特殊地位的两个城市,要不两个证券交易所怎么会选择它们?
二者之间有可比的地方,也有不能比的地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我反对绝对化的比较,作为邓小平先生心目中的两个城市,深沪应当有相互学习的胸怀,之所以列出深圳上海的一些数据,只是想说明以上的目的,关键是不要以势压人,不要以已之长比别人之短,这不算本事。
深圳发展得好,从全国战略格局来说对香港稳定有好处,对上海也没有坏处吧。一些上海网友力图打压深圳,说了一些过激的话,相信不是有主观恶意的,只是要明白一句话:公道自在人心,深圳和上海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岂是你我能够曲解的?
一、政治地位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窗口,市委书记是中央候补委员。深圳既是邓小平理论的试验场地,又是邓小平理论的光辉结晶;邓小平的初衷决不是简单地立足于中国南方一个小镇的发展前景,深圳是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地”而创立、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窗口”而存在的,它的“辐射”与“带动”功能要影响整个中国。
上海:直辖市,中国最大的城市(市区人口最多),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市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
二、经济地位
(一)发展定位:
深圳: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胡总书记视察深圳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和信息五大中心。
(二)经济发展速度
1、深圳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建城以来一直高于上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GDP年平均增长28%,1990年GDP仅为135亿元,居大中城市第二十位,2000年跃至第四位至今,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产值和税收长期位列中国城市之首。这个被誉为"发展奇迹"和"中国改革之窗"的城市背负着中国人早日实现现代化的梦想。
2、上海八十年代一度沉寂,被深圳压了风头,90年代初,上海在浦东开发的带动下,重振雄风,占全国GDP比重由1990年的4%增至2000年的5%。
(三)人均GDP、地均GDP
深圳6000美元左右;上海5000美元左右。地均GDP深圳也是全国第一。
(四)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经济实力的具体表现,是经济运作和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的地方财政实力强,但深圳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比较高,占GDP比重比上海还高。
(五)工业经济
上海工业的优势很大,工业总产值比深圳多出一倍以上。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是中国第一,发展后劲强劲。
(六)需求情况
投资、内需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方面,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上海多年来投入最大,吸引外资方面上海深圳目前均处于同一水平,但上海的外贸八成是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工业、战略投资;内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上海领先;出口方面,深圳已连续11连冠,去年仍比上海高出一成多。
(七)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方面,深圳是全国第一位,上海在珠三角只能排第七。深圳的人均收入是上海的一倍多。在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大件家庭电器产品方深圳亦处于前列,深圳人的消费已转向住房和汽车,深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7平方米,上海只有11平方米。深圳百户家庭拥有汽车在六城市中占首位。(2004年上半年收入情况:1 深圳 148682东莞 11658 温州 9366 台州 8983 珠海 8856 广州 8839 上海 8513 中山 8503 绍兴 8439 佛山 8385)
(八)企业竞争力
1、深圳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万科,最好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即使依托已经平稳、理性的深圳房地产市场,2002,2003连续2年利润大幅增长。连续10送10,10送5大比例送股。而有着上海浦东开发龙头概念的陆家嘴、外高桥、浦东金桥则要逊色得多
2、IT行业,最好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华为与中兴都在深圳,这两家企业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也争夺了各跨国顶级通讯企业如朗讯、北电、西门子的国内市场大片江山。没有中兴,华为,国外巨头在中国国内市场垄断的日子不会结束。中国50%的现有固话客户交不起初装费,70%的现有移动用户付不起高昂的资费。另一迅速崛起的通信企业UT-STARCOM,研发中心也在深圳。这家公司的小灵通占据国内市场60%强的份额。小灵通的廉价使许多低端用户买得起、打得起,高端用户兜里别着两个手机,一个GSM/CDMA,另一个PHS。INTERNETE服务中,风靡全国的QQ制造者腾讯公司,也在深圳。
3、而反观上海有什么呢,上海的高校资源全国第二,90年代以来依靠政府倾斜资金源源不断涌入。IT行业的两大要素人才与资金得天独厚,却没有一家象样的本土企业。有的只是洋买办的销售用服中心,加上港台企业的部分研发分支机构。上海贝尔,这家在90年代初靠着比利时的产品作为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随着中兴,华为的兴起而日渐衰弱。2002年与ALCATEL的合并重组,实际技术牢牢掌握在他人。一旦ALCATEL撤资,后果不堪设想。相对而言,中兴华为的上海研发机构在当地都是相当不错。
4、金融业,最好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总部在深圳。招商银行的网络建设、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我出门通常带一张招商卡。上海除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外,本土没有一家走出去的银行。证券业,众所周知,由于国家政策,上交所的规模是深交所的两倍强,而且差距不断扩大。但证券业巨头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南方证券都扎根在深圳,以深圳如此相对劣势的资源,能在总量和上海相当实属不易。
5、为什么深圳的本土企业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这与深圳成熟的市场经济理念,深圳拼搏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得。而上海的意识却要差很多。很多新老上海人洋洋自得于自己在中国国际化的窗口,保守,裹足不前。这是很危险的。
三、 交通环境
1、上海的交通状况恶劣到什么地步呢?在徐汇区,到闸北区的办公点上班时。如果坐公司班车,5天一般有2天要迟到。如果改坐地铁,加转两趟公汽,还可以保证一小时左右到达。地铁1号线与2号线的交接处人民广场,在高峰期的拥挤状况怎么样形容也不过分。从这你就可以看出上海居高不下的房价确实有理由。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至陆家嘴一段,高峰期能挤上就不错了。
2、而深圳,由于一开始城市建设就规划得很好,交通状况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中可能是最好的。除了深南大道在高峰期可能会堵车外,很少听说有堵车或班车迟到事件发生。在滨海大道与滨河大道,汽车开起来的速度可以以省际高速公路媲美。
四、人文环境
很多人说深圳人情关系冷漠,没有归属感。这主要是由于深圳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的缘故。随着越来越多外地人定居深圳,成为新的“本地人”,这种感觉将逐渐淡化。而上海人口老化和负增长是全国出了名的。深圳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城市,平均年龄28岁,谁有活力不用说了吧。
五、治安环境
不用说是上海好过深圳。原因只有一个:深圳流动人口远超上海,深圳有700多万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全国第一,户籍人口只有154万,试问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人口结构?
六、生活环境
深圳是世界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花园式海滨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5%;上海也算沿海城市,可是生活环境不行,别说什么海滩海岛,到现在还没有评上国家环保模范城。
七、结论
从上述分析比较可以看到,深圳是中国第一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水平傲视群城,上海在各城市中具有全面优势,目前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朝着建成五大中心的方向迈进,将与港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壮有力的两条腿。
㈢ 中国哪一个城市能超越上海的经济地位
最有在经济上超越上海的城市是深圳。其余城市,诸如重庆、广州、成都、杭州等均无可能。
现在,上海是我国的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深圳则是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在未来,这两个城市之间会有激烈的竞争。
(深圳前海规划图)
㈣ 邱毅说深圳已超越香港,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邱毅说深圳已超越香港随着近几年国内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很多的小伙伴会将其与中国香港相比,特别是一线城市,这种对比更是频繁,而被人频繁提及的便是深圳和香港,因为深圳有着太多类似香港的地方,两个城市之间的较量需要参考很多的因素,随着时间的发展,深圳超越香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绝对不是现在,深圳要追赶香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沉淀,这些车距在我们分析香港和深圳时会呈现的尤为明显。
对比分析的标准是有很多领域的,比如国际性影响力,深圳市是比不上中国香港的,对国际性资本市场的影响,深圳市也比不上中国香港,中国香港领跑深圳市的地方还有很多,两者之间争论谁强谁弱,都比不上增强联手与互利共赢,东莞市,中国香港和深圳市若完成同城经济带,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与京沪,长三角地区齐头并进,共筑恢复中国。
㈤ 上海和深圳的全方位比较
上海生活品质远不如深圳[转帖]
有些人到上海只来几天,觉得上海外滩、陆家嘴怎么那么有国际大城市气魄,而对深
圳贬责。其实,这是一种假象。我在深圳上海都呆过很长时间,应该有发言权。实际
上在上海呆的时间长一点,就会发现,上海的生活品质远不如深圳,上海人的生活比
深圳差多了。
上海是一个冲积大平原,平坦的像个大桌面——无趣;深圳到处都是山,爬山是我们
深
圳人的一种锻炼休闲方式,在上海却是一种奢望。而且,一个城市到处都是钢筋水
泥,不觉得压抑吗?
上海虽叫“海”,却没有大海和海滩,充其量叫“泥滩”——深圳多好,大小梅沙,
南澳,
滨海大道,景色美不胜收,心胸豁然开朗。
上海没有大片绿地,仅有的几小块公园绿地还用栏杆围起来,生怕你去踩。深圳街上
到处是绿地,周末到莲花山的大片绿地上去放风筝,深圳普通人的生活在上海有钱也
是买不到的。
上海的公园又小,人有多,更好笑的是还要收2元钱的门票。内地很多城市都不收了,
国际大都市是要收的。深圳市内的公园都免费,人民的生活质量远高于上海。
上海没有好的报纸,晚报晨报尽是一些婆婆妈MD小事。南方都市报是多有深度的一份
报纸。原先觉得深圳特区报很难看,到上海后发现至少比国际大都市的报纸强多了,至少
是彩色印刷的,报纸虽没什么内容,广告还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
上海看不到香港的电视,尽是些内地电视台。想看稍微一点自由的信息,在911时看直
播,PEARL的九点三十分——深圳人的普通生活在上海不可能。
晚上没有好的报纸、电视看,星期六星期天因为上海是个大平原,没地方去——上海
人的业余休闲生活实在太差,生活品质与深圳实在相差太大。
普通上海人休闲的方式就是逛街,个人在深圳呆得比较久,觉得上海这种逛街实在是
很没有意思,与大自然、与绿地、与海滩、与蓝天亲密接触,多好。
上海的生活成本远高于深圳。房子起价8000,两房两厅一卫普遍设计成120/130平米(
深圳如果这么大,可以设计成4房2厅2卫)——受不了,上海的房子,无论从社区环境,房
屋设计都远不如深圳,还比深圳贵得多。在深圳50万的房子,上海至少120万,还赶不上深
圳的房子。陆家嘴一个楼盘,容积率3.6,均价3-4万以上。千万富翁在上海的定义是,除
了陆家嘴一套250平米的房子以外,一无所有。
上海买车还要收牌照费,3-4万。在陆家嘴写字楼停车,均价1500一个月,一年2万左
右。在上海你买得起车吗?
如果说生活成本高,工资高也行啊。可是,上海的薪酬和深圳差不多,普通人也就一
两千块钱,可怎么活呀。
深圳是一种自由的空气,上海是一种霸气。明明房子有泡沫,可是你听说上海市公开
承认过房地产有泡沫吗?
上海的服务奇差。在深圳工作很累,理发小姐按摩是很好的恢复疲劳方式,价格也不
贵,洗剪吹20-25元。上海的洗剪不分,男先生的一双大手几分钟粗糙了事。100块钱也买
不到深圳的洗剪服务。餐厅的小姐服务也差,爱理不理——在深圳,早就被炒掉了。
说上海有文化氛围,难道花几百块钱看场演出就算有文化氛围?我个人觉得,深圳这
个城市相对来讲,文化特点最鲜明,崇尚个人奋斗,关系简单明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旅
游;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帮助别人——在上海的地铁里,你很难看见给老年人让座。
上海的交通和出行之苦想必无需多言,深圳的公交系统是全国一步到达率最高的,从
深圳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到深圳90%的其他地方都是不用转车的,而且95%的机会都有座
位。
㈥ 华为 阿里巴巴 哪个强
华为的营业额是比阿里高很多的,华为的手机业务只是冰山一角,华为的主要收入是在通讯领域。
平心而论,阿里巴巴虽然是家规模宏大的企业,但比起华为来着实逊色好几分。华为2013
年的营业额近4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不过近50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华为的七八分之一。
华为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它是财富500强IT企业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截止2012年底
,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仅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早在2010年,华为就已超越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
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Company评出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
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google(谷歌)之后位列第五。根据IDC的数据,华为于
2012年7月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华为2008年PCT国际专利
申请数就已达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2010年更是一跃升为全球递交申请最多的公司(超
第二大国际专列申请公司日本“大户松下”8项,苹果公司更是望尘莫及)。2011年1月华为
反击摩托罗拉——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企业第一次知识产权作为武器来反击西方企业。
华为的成就不胜枚举,这里只是有针对性地列举出几项,但这也足以让阿里巴巴汗颜。华
为作为一家高科技制造业公司,于国家而言,固然比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更为重要,即便
两者的企业实力相比肩,也不如前者重要,更遑论前者的实力远胜于后者了。阿里巴巴在
美国上市时,有媒体曾调查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知名度,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八九成的美
国人未听说过阿里巴巴。事实上,阿里的顾客主要是中国人,而华为不同,华为在国际市
场上专有很大的份额,这也是我最佩服它之处。
早在2007年,华为的合同销售额就达160多亿美元,而令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海外销售
额竟占有115亿美元之多。据可靠资料显示,华为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
5家及全球1/3的人口。由此可见,国际市场才是华为的最主要销售市场,它是一家靠高科
技知识产权与国外巨头竞争的伟大公司,这也可见其创始人任正非绝非泛泛之辈。而阿里
巴巴,虽然早在07年就已喊出口号要加速开辟国际市场,但就目前而言,其成绩并无甚可
称赞之处。
当年我们听说马云占阿里的股份不到10%,还误以为他看轻财富,然而事实却令我们很尴尬
。实际上,“马云的阿里”的占股绝大多数被外国人占有,日本软银占股34.4%,美国雅虎
占股22.6%,而马云本人只占股8.9%,保守估计,阿里的中国籍高层占股不会超过15%,那
么阿里究竟是不是中国人的公司?也有人说,马云只是洋人的一个高级打工仔。这是一个
让所有中国人都颜面无光的事实,媒体不惜笔墨盛赞的阿里巴巴,竟然只是个赚中国人钱
,肥外国人腰包的买办型公司。这话也许极端了些,但其中问题,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然而所谓深思的结果,绝不是狗屁的体制问题,别啥问题都赖体制上。
因为,同样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华为,其状况与阿里巴巴有云泥之别。前面业已提及,华
为的国际销售份额占总销售份额的70%有奇,它不是那种在国内呼风唤雨、不可一世,被媒
体吹得天花乱坠而有些名不副实的公司,而是一家真正赚外国人钱的实力雄厚伟大公司。
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华为公司赚外国人的钱,却不肥外国人的腰包,而主要是让中国人
得利。据资料显示,任正非只占华为公司1.42%的股份,公司98%以上的股份为员工占有,
这可以说是世界各民营公司极为少见,或者说从未有过的现象。这样的公司,与其说是民
营私有制公司,不如美其名曰“民营版公有制企业”。
由此可见,华为确实是家非常伟大的企业,洋人操控的阿里巴巴甚至难以望其项背。而阿
里巴巴的创始人、中国企业家领军人物的马云,似乎或确实比不上低调的任正非,相比而
言,中国也许更需要任正非这样的人才。而任正非之所以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
,或许又受他在部队的生活的影响。
任正非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
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曾
因作出重大贡献而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而复员转业
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后来辞职创立了华为公司。任正非能有今日,可以说少不
了部队的培养,他的管理思想也确实包括“毛泽东思想”、“军事管理”等一系列与军事
政治相关的管理思想。更引人注目的是,任正非的海外战略便借鉴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
城市”的经验,即先开辟经济较落后的亚非拉地区的市场,果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任正非,这个体制内出来的退伍军人,在现行体制下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这足以证明体
制并非万恶之源,也证明我们的社会具有包容性,能够容纳华为这样庞大的民营企业。在
此之前,我曾一度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绝大数多精英都集中在体制内,通过对曾经的
体制内人士任正非们的了解,我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财富并不能代表一切,我相信在当今中国有许多任正非似的人物,更有许多马云似的人物
,不要以为中央各行各业的智谋团成员都是吃素的,他们个个都是世界顶尖人才。有的人
喜欢蔑视他们,不过是无知者无畏而已,你真以为在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低迷的今天,中国
能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是靠运气?没有体制内的“任正非们”出谋划策,你或许还在为填
饱肚子而劳碌奔波,哪还有时间与心情在网络上抹黑体制?因此,中国需要更多任正非似的人物,国企需要,民企也需要。国企需要更多具有“任正
非才华”的人,尤其民企,则需要更多像任正非那样控股少,而将公司股份大多留给员工
的企业家。因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追求的是每个公民自由而富足的生活,追求的是全
社会的共同富裕,有肉一起吃,而不需要马云那样的“亚洲首富”,因为那只能证明我们
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得到进一步拉大。
㈦ 依波表是国产的吗质量怎么样
国产的,质量不错
作为国产四大手表之一的依波公司拥有一千多个营销终端的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在全国享有较高的顾客认知度和美誉度。
依波1991始创于中国深圳,依波精品公司系香港上市公司(0256)中国海淀集团旗下,是一个专业设计、制造、营销品牌手表、贵金属饰品和精制品的集团化企业。依波公司下设依波企业技术中心、深圳帕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深圳依波精品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瑞士营销公司等企业。雄厚的资本与多年的励精图治,促使依波手表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
依波推出的所有系列手表都是有口皆碑
依波拥有EBOHR—依波表,KANA—卡纳女装珠宝表、EBOHR COMPLICATION--宇飞复杂机械表、EBOHR JUNIOR—EJ学生表等多个腕表自主品牌,并拥有瑞士品牌CODEX—豪度机械表亚太区独家代理权和遍布中国大陆的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中心。从市场的销量和反应来看,依波推出的所有系列手表都是有口皆碑。
依波表采用日本原装机芯,经精密科技生产,质量稳定,款式时尚、休闲,彰显青春气息和个性风格。石英表是依波主要的销售部分,大多带有日期及星期显示功能,款式比较经典。依波手表表面采用高硬度水晶玻璃表面,永不磨损历久如新。依波表针使用Traser技术,高级进口石英机芯,走时分秒无差。而依波的表带更是时尚感十足,皮革、精钢、贵金属等材质,耐用坚固。
㈧ 国产的手表哪个比较好点
截止到2020年1月,国内手表质量各方面比较好的品牌有:海鸥、罗西尼、飞亚达、北京、天王、格雅、依波、北极星、雷诺、星皇等,不同品牌中不同系列价格也有所不同。
1、飞亚达
飞亚达手表品牌是国内唯一一家钟表上市公司,财大气粗,虽然以前机芯大多是进口的,但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飞亚达不仅有了自己的机芯,还挑战了复杂的制作技艺的陀飞轮机芯,在世界航天表上,飞亚达与欧米茄、富利斯并称世界三大。
五个购表注意事项
1、选品牌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挑选手表之前,一定会先确定大致的预算,再根据预算选择价格合适的手表。
手表作为一种附加价值远高于使用价值的商品,对价格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就是品牌,类似功能与材质的手表,根据品牌不同,价格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正因为品牌如此之重要,首先确定品牌非常必要,至少要先框定品牌的选择范围。
假如购买手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读时与装饰的需求,在做选择的时候只需要在预算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倘若是以社交为目的购买手表,在选择手表品牌的时候必须考虑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对钟表品牌的认知程度,不要买了价值不菲却又十分低调的品牌,结果周围的朋友都不认识,还以为是山寨货,那就郁闷之极了。
2、挑款式
手表作为一种配饰,款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依据。手表款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挑选表款其实就是挑选最适合自己款式。款式的选择主要考虑手表的整体外观、使用方面的因素以及使用者本身。老人家佩戴腕表最好选择阅读清晰,表盘颜色和指针刻度色差较大,表盘尽量简洁的款式;平时戴表不是十分仔细的人就最好不要选择超薄机械表。
3、看细节
作为消费者,手表的外观是最直接,最容易被留意的,通过手表外观可以看出细节的优劣,表壳的表面处理最常见的就是通体抛光或通体哑光;有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表壳的不同部位会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虽然这样做会增加难度和成本,但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不妥协才赋予了一枚手表更高的价值。
如果是专家的话,也会留意到机械表的机芯,这块也是比拼细节工艺的绝佳舞台,即使来到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不少品牌如今仍以那些细小的机芯零件仍旧由制表师手工打磨来标榜品牌的上乘工艺。零件的打磨程度能够说明一枚手表的档次,只有当品牌定位足以支撑足够高的定价时,圆润优雅的倒角才会出现在机芯零件之上。
4、玩机芯
手表的机芯堪比汽车的引擎,随着对手表了解的深入,人们的关注重点也会逐渐从外观转移到机芯上。相较于ETA机芯这类许多品牌通用的统装机芯,由品牌独自研发、设计、制造的自产机芯更能体现品牌真正的实力。很多使用ETA机芯的中高档品牌,也会在旗舰系列或高价表款搭载自产机芯。自产机芯的重要性和价值可见一斑。
评价一个机芯的优劣有很多标准。一般来说通过天文台认证或符合日内瓦12法则,带有日内瓦印记,都是优秀机芯的标志。当然,带有印记和通过认证的机芯自然出类拔萃,但并不是说没有印记的就不是好机芯。
5、比精准
手表作为一个读时工具,精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石英表自诞生之日起就完胜机械表,毕竟调教得再好的机械表每天都会有几秒钟的误差,而石英表每月误差可能也仅仅只有几秒钟。对精准度要求很高的人,完全可以考虑购买石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