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蘋果公司的基本銷售模式是什麼
軟體硬體結合。
蘋果公司成功的秘密上至喬布斯,下至蘋果公司的普通一兵,都沒有向外界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有的或許是諱莫如深,無可奉告,而更多的人則是認為:蘋果的成功天經地義。
終於,蘋果一個高管偶然接受采訪的一句話泄露了天機:「蘋果成功的秘密在於把最好的軟體裝在最好的硬體里。」
最簡單的語言往往直指人心,蘋果如此誘人的秘密就在於其創造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是如何創造和傳遞客戶價值和公司價值的系統。商業模式創新比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更為重要,有時其功力絲毫不亞於偉大的技術發明。
蘋果公司的關鍵資源就是它擁有一個出類拔萃的CEO 喬布斯,一個代表電腦產業歷史和獨立精神的高端品牌,還有一批業界領先,非常有創新能力和完美精神的產品設計和開發人員。
因為在矽谷和好萊塢的豐富創業經歷,喬布斯成為遊走於IT 和電影產業之間的幾乎獨一無二的CEO,一個集技術、藝術和戰略才華三位一體的CEO.如果電影和音樂界非要在IT 界選一個代言人的話,那無疑就是喬布斯。
只有喬布斯才能意識到內容需要網路,才能在網路需要內容的適當時機將信任自己的電影和音樂界綁到自己的船上來。
盡管蘋果公司在上個世紀90 年代漸趨衰落,但是其品牌仍然在很多人心中光芒萬丈,不可替代。還是以iPod 為例,iPod 在設計上的唯美,加上完整的價格體系,覆蓋高、中、低端的產品線,出色的銷售方案,Apple 的品牌形象達到了空前高度。
作為時尚新寵,iPod 吸引了各界的關注,在短短不到6 年的時間,iPod 累計銷售量已經接近1.1 億台,更有超過1000 家公司皈依到iPod 門下。到第6 代iPod 亮相,iPod 已經穩固地成為全球化商業和群體性流行趨勢的頭號恆星。
B. 蘋果公司的銷售模式
蘋果公司的營銷模式,最重要是抓住了「人性」二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打造蘋果文化,培養瘋狂的蘋果粉絲。蘋果電腦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了一個鮮明的印記。
蘋果的飢餓式營銷。培養了大批的忠實的Fans後,蘋果開始推行其「飢餓營銷」的營銷模式。蘋果使其市場處於某種相對的「飢餓」狀態,這有利於保持其產品價格的穩定性和對產品升級的控制權。
蘋果的體驗營銷。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產品和應用,並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體驗式消費則成為蘋果的主要營銷模式。
「蘋果」現在已經成為流行時尚的代名詞,而坐落於美國矽谷的蘋果股份有限公司可謂是家喻戶曉,旗下的產品是所有潮流人士追求的寵兒,其中的市場營銷原理很值得我們深思。
C. 蘋果 ipad銷售渠道有哪兒些
我這里只抄說官方渠道的情況,目前蘋果官方還在生產銷售的iPad有iPadAir2,iPadAir,iPadmini3和iPadmini2。這四種iPad里最劃算的我認為是iPadmini2。同級來看,iPadmini3隻比iPadmini2多了一個TouchID指紋識別功能,iPadAir只是比iPadmini2擁有更大的屏幕,剩餘配置完全相同,但相同容量下卻貴了700元。所以顯然是iPadmini2合算。跨級來看,iPadAir2雖然比iPadmini2的性能提高不少,但是也貴了1400元。鑒於目前iPadmini2的配置仍不算過時,也能較流暢運行iOS8,所以還是iPadmini2劃算。所以我建議你只在iPadAir2(性能)和iPadmini2(劃算)之間考慮,或者等十月份蘋果發布新的iPad。
D. 急需解決。 ipad 市場分析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市場分析機構Rodman & Renshaw LLC的分析師預計,隨著今年第四季度消費者紛紛削減新科技設備支出並有可能轉而購買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蘋果iPad及其他平板設備的銷量恐將低於分析師預期。Rodman & Renshaw LLC分析師Ashok Kumar表示,一些分析師指出第四季度蘋果iPad的預計銷量為600萬台,但iPad的實際銷量卻可能很難達到這一水平。Kumar預計,第四季度 iPad的銷量為500萬台,而其第三季度的實際銷量則為419萬台。
Kumar表示,平板電腦雖然可以讓消費者欣賞和閱讀電子雜志和書籍,但目前仍屬於市場定位不十分明確的一款新科技產品,因此消費者接納該產品的速度普遍低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Kumar還援引與供貨商的談話稱,由於上市後銷量低於預期,三星電子正將其Galaxy平板電腦的原計劃產量削減50%。
Kumar稱:「對於預算充裕的消費者來說,iPad是一款值得擁有的好產品,但卻並非是一款必備的產品。」Kumar將蘋果的股票評為「跑贏大盤」級別,但自己並沒有持有該公司的股票。
為了拓展iPad在美國的銷量,蘋果已經授權包括Verizon無線、AT&&T和沃爾瑪在內的多個零售商銷售該款平板電腦。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蘋果公司的iPad系列產品佔全球平板電腦市場的份額達到了95%。
目前多個世界級手機生產商都將賭注壓在平板電腦市場的增長上。根據Gartner上月公布的報告顯示,隨著逐步滲透到包括上網本、電子閱讀器、游戲設備和媒體播放器在內的多個市場,明年全球平板電腦的銷量將比今年翻兩番達到5480萬台。
RIM計劃於明年第一季度在北美市場推出售價低於500美元的平板電腦以抗衡iPad,而戴爾已經推出了5英寸屏幕的Streak平板。摩托羅拉聯席CEO桑傑賈(Sanjay Jha)也表示,該公司也正在計劃在明年初推出平板電腦設備。
蘋果的一位女新聞發言人特魯迪穆勒(Trudy Muller)拒絕對第四季度iPad銷量可能下滑一事發表置評。而三星美國公司的新聞發言人Kim Titus則表示,三星Galaxy Tab才剛剛在數個國家上市銷售數日,因此現在就對其銷量進行預測還為時尚早。
Titu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期待著Galaxy會成為聖誕購物季的銷售熱門產品。」
截至紐約時間周五下午4點,在納斯達克股市的常規交易中,蘋果的股價跌8.63美元,收於每股308.03美元,跌幅為2.7%。蘋果的股價已在年內累計上漲了46%。而總部位於韓國水原的三星的股價也在周五首爾的股市交易中跌1.4%,收於每股778000韓元。
Barron『s財經周刊日前綜合多家分析機構的報告稱,盡管各家對明年平板機市場總量的預測相差甚遠,但都不約而同的認為iPad將繼續佔有該市場過半數的高份額。
花旗集團預測,明年平板機市場總量為3500萬台,而iPad銷量為2600萬台,份額幾乎達到75%,和目前iPod系列在數字音樂播放器市場的佔有率大致相同。該報告還稱,明年PC市場容量約為4億台,但如果沒有來自平板機的競爭,PC銷量應該還要再增加1100萬台。
而來自FBR資本市場的分析報告則認為,iPad明年銷量即可達到400萬台,而所有其他廠商平板機總計大概在3000萬台。而每售出2.5台平板機,PC銷量就會下降1台,因此PC市場受平板機的影響總量為2800萬台。
台灣Digitimes對平板機市場更加樂觀,稱蘋果計劃明年生產7000萬台iPad,其他廠商也將貢獻3000萬台的平板機銷量。Gartner報告也宣稱,上一季度的全球PC銷量是過去多年來最少的,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該統計把iPad劃在PC市場之外。
總體來說,各分析機構預測的2011年平板機市場總量在3000萬到1億台之間,而iPad的預測市場份額在57%到75%。
E. 非常了解ipad的進 近期學論文 關於ipad的 現在需要的知識:ipad現階段的營銷策略和營銷組合
蘋果的產品這么暢銷,它採取了什麼策略?
蘋果公司一直定位於高端產品,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包括硬體及軟體。個人計算機的許多新技術(滑鼠)都是它發明的。但是,它也失敗過,說明只有一般的「創新」還不夠。
有人總結,蘋果「愛派」(iPad)的成功,歸因於用最簡單設計實現最復雜的功能。蘋果把產品易操作性做到極致。iPod一鍵飛梭,用戶一個拇指就能完成對樂曲的選擇和播放。內置位置感應,產品自身就是一個搖桿。最新的 iPad中,例如書庫(ibooks),無論是書櫃還是翻頁動畫,都如真書一般。蘋果風格和黑莓恰好相反,後者盡可能模仿PC,放足夠多的鍵盤,而蘋果用一個鍵與觸屏的組合,做到幾乎無所不能。
也有人認為蘋果(喬布斯)的成功是因為:
創新的目標不同。蘋果產品的創新都不是比對手走得捎遠一點,而是使其他人不可企及。蘋果每出一款新產品,消費者從未想到過,但一旦見到,會驚喜地說:我想要。喬布斯經常引用亨利·福特的一句話:「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
當然,還有商業上善於運作的原因。蘋果整合了硬體、軟體和內容三位一體的新商業模式:以硬體為平台,以服務為重心。別人擰的是硬體螺絲,蘋果擰的是商業模式。
還有人說:「蘋果品牌力量如此強大,以至於許多人已經把它視為宗教。」
(僅供參考)
F. 怎樣分析一個產品的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回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答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G. 手機銷售模式有那些
其實華為手機的銷售復模式有兩種。
一種制是定製機和諾基亞、三星、一樣按電信運營商的要求生產手機。也就是你要什麼樣的我就做什麼樣的手機,這種手機是有運營商通過他們自己的渠道銷售的,華為只是負責生產的不管銷售這一塊的~這樣的比如電信就有華為的cdma定製機。這種是廠商-運營商-終端商-客戶
另一種是他們根據市場的分析在研發生產的手機這種是他們通過其它渠道銷售,比如手機賣場、電子商務網站等方式銷售的(比如深圳華強北、淘寶網都有華為的機子)。這種是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客戶
H. 營銷渠道的模式有哪些
生產者--用戶 生產者--零售商--用戶 生產者--批發商--用戶內 生產者--批發容商--零售商--用戶 生產者--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用戶 2。企業對個人消費者銷售渠道模式 生產者--消費者 生產者--零售商--消費者 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生產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生產者--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