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粉紅絲帶策劃書

粉紅絲帶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10-20 01:50:30

㈠ 北大才女,撒貝南愛了二十年,如今美得不像話,為什麼還會單身呢

撒貝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主持過一檔又一檔口碑甚好的節目,比如《今日說法》、《我們有一套》、《開講啦》、《挑戰不可能》、《加油向未來》等進入了觀眾的視野,也因為上好的口才,被譽為「央視名嘴」。曾經和章子怡愛得轟轟烈烈,但最後卻娶了個洋媳婦——李白(Lisa)。

學有所成歸來,金銘又再度進軍娛樂圈,也拍過一些電視劇《朵兒的戰爭》《諜戰無痕》《紫檀王》《愛情悠悠葯草香》不過都不溫不火。金銘還為「粉紅絲帶防治乳腺癌」拍攝了一部短片,從頭到尾都是金銘一手策劃而成的。

金銘也已經39了,但是姿色卻不減當年,身材錯落有致,皮膚也光滑柔嫩,更多了一絲成熟的韻味。金銘曾被傳出與安玉剛有過一段戀情,但好景不長,直到現在的她依舊還是孤身一人。金銘平時的時候就主持節目,心情好了就客串幾部戲,還熱衷於公益事業,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活的相當精緻。

㈡ 求《憶白石老人》、《草原上的馬》、《報任安書》讀後感


求《憶白石老人》、《草原上的馬》、《報任安書》讀後感

K我前幾天給我爸買的,老爸說挺好用的,說下買這個手機的感受吧,
我看重它的優點是:手機字體大、按鍵大、鈴聲大、超長待機、不要觸屏、關鍵時刻,一鍵自救,還有遠程定位功能。0

你可以去了解下,地址我還留著,點擊我的用戶,裡面的收藏記錄就可以看到了。ぁ

㈢ 劉江的個人檔案


劉江,《時尚》雜志社創辦人、時尚傳媒集團總裁。1993年,劉江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本土化的高檔生活消費雜志——《時尚》雜志,開創了中國高端時尚雜志的先河。20年來,帶領《時尚》雜志發展成為擁有17本高檔期刊,業務涵蓋期刊編輯、圖書策劃、網路傳媒、廣告、印刷、發行、數字出版、電視電台製作等多項領域的跨媒體多平台的傳媒集團,並在上海和廣州設立廣告、發行分公司、辦事處。
在與國外版權方的合作中,劉江先生始終堅持「時尚擁有終審權」的合作原則,憑借「國際視野、本土意識」的辦刊理念,與包括美國赫斯特傳媒集團、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羅黛爾出版集團、科特科傳媒集團,以及英國鮑爾集團在內的世界一流出版集團強強聯手,採取版權合作的形式,把國際前衛、新鮮的流行資訊和國內時尚采編的智慧精華融匯一體,使時尚旗下系列刊物既引領潮流,又貼近生活。時尚傳媒集團旗下現擁有17本高檔期刊,包括《時尚COSMOPOLITAN》、《時尚先生》、《時尚家居》、《時尚健康》、《時尚健康》(男士版)、《時尚旅遊》、《時尚芭莎》、《華夏地理》、《時尚生活》、《時尚時間》、《座駕》、《男人裝》、《時尚新娘》、《時尚芭莎》(男士版)、《羅博報告》、《芭莎珠寶》、《芭莎藝術》,以及《奧迪雜志》、《車道》等定製刊物。
多年以來,劉江在業務發展的同時,仍然堅持學習和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吸收國外先進的辦刊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他於2000年開創性地引入出版人制的管理模式,取代當時國內普遍的「社長負責制」或「總編輯負責制」,把雜志社、廣告公司、發行公司、製版公司、印刷廠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授予每本雜志的出版人全面負責權,更好地整合人才、資金和渠道資源,更清晰地把握品牌定位。2001年,時尚首創省級代理商制度,促進了全國發行網路的結構化和集約化,完成了渠道管理科學性和專業性的質的飛躍。此外,劉江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套專業、系統的雜志營銷體系,包含活動策劃、促銷推廣、媒體宣傳和視覺設計等職能,使時尚傳媒集團迅速成為中國傳媒最擅長市場營銷的企業之一。而由他推行的四輪驅動的運營模式和「葡萄理論」的品牌化發展模式是推動中國期刊傳媒市場化進程的重要理論,深刻影響了眾多中國傳媒人。
劉江一直強調「創新是時尚的DNA」,堅持創新理念,使時尚傳媒集團19年來獲得了全方位的發展和突破。2003年,劉江支持和倡導設立8.3國際男人節,呼喚關愛男性,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2006年,時尚推出第一本針對中國時尚的專業研究報告——《CUTI·2006中國時尚指數白皮書》,為中國時尚產業的市場預測和潮流分析提供了科學的研究體系和詳實的量化依據;2008年,時尚集團在業內推出自主設計的字體「時尚中黑簡體」,在時尚界、出版界開創了企業涉足字體設計的先河;2008年,電影《時尚先生》成為時尚首次與電影的跨界合作,他所創造的由一本雜志全程參與一部電影的策劃、製作、宣傳、發行各個環節的全新運營模式,給中國期刊市場和電影市場帶來了有益的探索和啟迪;2010年,時尚傳媒集團開創了一系列業內領先的合作,包括與摩托羅拉合作開發新款智能手機——TRENDS MOTO ME511時尚手機;與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合作,跨界打造了頗受歡迎的音樂劇「三個橘子的愛情」;旗下刊物《芭莎男士》出版了中國第一本3D雜志;《時尚先生》出版了國內第一本電子封面雜志;《時尚COSMO》出品了第二部時尚電影《搖擺de婚約》;與北京電視台強強聯合,打造極具權威性的時尚大典;舉辦時尚全產業鏈參與的「時尚運動會」等等。
2010年,劉江提出了全媒體的發展戰略,建立集團全媒體事業部,打造時尚數字媒體平台,將原有雜志內容碎片化,實現二次乃至N次應用。在原有的互聯網和手機報業務的基礎上,時尚還推出了系列期刊的IPAD產品,剛上市就在各大排行榜中取得領先地位。《時尚》IPAD版本,已獲得第五屆亞洲出版大賽(Asian Publishing Award,APA)「平板電腦平台的最佳應用」類別的優秀獎。未來五年,時尚的數字媒體業務將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新的盈利點。同年,成立了時尚星光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在電視傳媒領域進行業務拓展,專注於搭建高品質的時尚視聽內容資源整合運營綜合平台。目前製作的多檔時尚節目《時尚健康》、《時尚旅遊》、《時尚家居》、《挑戰名人牆》等先後在國內主流衛視的晚間黃金與次黃金時段播出。
2011年,時尚傳媒集團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打造全國第一檔時尚廣播節目《時尚知道》,每周一至周五在文藝之聲18:00-19:00和都市之聲21:00-22:00播出。《時尚知道》依託於時尚傳媒集團旗下強大的內容資源,涉及人們工作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聽眾提供新鮮全面的時尚信息與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打造時尚傳媒集團雜志有聲載體,致力於成為中國首家時尚聲音內容供應商。
同時,時尚還將建立時尚研究院、設立時尚博物館,開發時尚夢工廠,打造時尚產業鏈,實現「讓時尚無處不在」的目標。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劉江不忘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時尚傳媒集團旗下各刊在參與業內和社會慈善等各方面的活動中,顯示了巨大的影響力和前瞻性。《時尚芭莎》雜志社自2003年起,連續十年成功舉辦「BAZAAR明星慈善夜」,這是國內首家由一本雜志主動發起的慈善活動。2007年成為第一個向國家民政部提出「中國慈善日」申報的平面媒體,並獲得民政部頒發的2007年度中華慈善獎,至今捐款總額超億元。《時尚健康》(女士)雜志自2003年起連續十年舉辦粉紅絲帶——防治乳腺癌活動,關愛女性、關注健康。此外,時尚傳媒集團還進行了一系列公益事業:捐建希望小學、非典期間刊登公益廣告、長安街認養綠地、支持環保認養古樹、向印尼海嘯災區,南方雪災地區,汶川地震災區,玉樹災區等捐款……樹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2009年底,時尚傳媒集團發布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份CSR報告是國內期刊行業自覺進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梳理、匯報與請求公眾監督的一個突破性事件。時尚傳媒集團相信,唯有實現了價值鏈夥伴、社會文化、社區利益和地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時尚傳媒集團「成為全球領先的傳媒集團,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的發展願景。
劉江先生多年來還一直堅持不懈地為中國本土時尚產業的發展、推廣和走向世界提供平台。時尚傳媒集團不但催生和成就了中國第一代時尚攝影師、化妝師和造型師等,還極大地凸顯了「中國設計」在世界舞台上的可見度。
時尚是一個年輕、開放、多元化的企業。多年來,劉江一直堅守「以員工為寶」的管理之道,不僅為員工打造美麗舒適的硬體條件,還為員工充分展現個性美的空間和機會。此外,時尚還在北大、清華等全國多所高等學府設立時尚獎學金。目前,國內主流時尚類媒體的主創人員中,超過60%的人才來自時尚,被譽為中國時尚類期刊人才的「黃埔軍校」。
在媒體形態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劉江將繼續致力於提升時尚品牌價值,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把時尚發展成國際領軍的傳媒集團,將品牌媒體的核心價值延伸到跨媒體跨產業的價值鏈上,打造出嶄新的時尚傳媒新紀元。

㈣ 各種顏色的絲帶有什麼含義

黃絲帶:黃是一種安全的祝福,黃絲帶代表的則是「平安歸來」。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爆發,當時美國的共和黨就鼓勵人民用繫上「黃絲帶」來表示對人質的懷念。除了「伊朗人質危機」之外,八○年代中期,里根政府全力炒作越南仍有美軍俘虜這個話題,也再度發起「黃絲帶運動」。繫上黃絲帶代表的是對人質或下落不明俘虜的一種關懷與支持。這種以「黃絲帶」表示對下落不明者的關懷,隨著美國文化的全球化而擴散,白曉燕案在屍體尚未尋獲前,就有許多人繫上黃絲帶。另外,911事件發生後,也有許多人配戴黃絲帶。到了SARS期間,也有發起過黃絲帶運動,當時代表的意思則是「接納、關懷與協助」。
粉絲帶:粉紅色一般代表女性特有的溫柔粉紅絲帶則用以表示「關懷乳癌患者及防治乳癌」「繫上粉紅絲帶乳癌防治」活動自1992年在美國開始,目前有四十個國家同步推廣,十四個國家以及台灣,將每年十月定為乳癌防治月。
白絲帶: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一名年輕男子認為女人與女性主義毀了他的前途,於是攜帶槍枝進入蒙特婁大學工學院的教室內,將男學生與女學生分成兩邊,然後展開殺戮行動。十四名女學生被射殺,另外十三名學生受傷,他隨即舉槍自盡。兩年後(1991),一群加拿大男性希望社會能夠從這個悲劇中學習反省,覺得男性不應該再對男人加諸女人的暴力保持沉默,於是發起白絲帶運動,以集結更多男性參與終止婦女受暴。

從每年11月25日的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開始佩帶白絲帶至12月6日這個大屠殺的日子,宣示男人「反對男人以暴力加害女人」的決心。佩戴白絲帶即宣誓男人反對性暴力;依據加拿大白絲帶運動(WRC)的講法,「我們關注任何形式的暴力,而特別關注男人的暴力。我們了解多數暴力的施暴者是男性(包括98%的性侵犯與90%配偶侵犯),我們關心成人(無論男女)對小孩的暴力、男人對其他男人(男同志)的暴力,無論其膚色與性傾向.
紅絲帶:紅絲帶的圖案是從英文love開頭字母的小寫「L」,演變而來的。這個圖案,代表了愛的開始,也代表了對愛滋感染者的接納。它不但象徵對艾滋病患、艾滋病感染者、及其照顧者的接納,也象徵對艾滋病防治、衛教、治療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

其源於1991年4月,由一群居住於美國紐約市的藝術家所組成的愛滋慈善關懷團體(Visual AIDS)所發起。他們希望能用他們所擁有的才能與資源,為這個全球大流行的疾病貢獻一分心力。紅絲帶的產生也使許多關心艾滋病相關發展的機構,及預防的倡導者有了統一的象徵符號.
紫絲帶:在美國,因為紫色代表榮譽,「紫絲帶運動」原本是代表「關懷及支持城市貧民區青少年」的意思,希望貧民區的青少年要重視自己的榮譽,不可因環境而入歧途,並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減少小區及校園暴力的發生。國內近幾年來,則由此再加以衍伸,佩帶紫絲帶代表「反暴力」,且將范圍擴展到包含「社會暴力、小區暴力、校園暴力、家庭暴力」。
藍絲帶:1996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即將簽署一項電信法案,其中對網路言論自由大有限制,對無數的網路族而言,這將是限制言論自由及獲取新知自由的一項箝制。因此有許多WWW Site將他們的首頁背景塗黑,以作為抗議,並有許多Homepage別上藍絲帶,聲援網路言論自由。因此,藍絲帶可以作為「支持網路言論自由」的表示。

藍絲帶還有另一個涵意。紐約市一名中學教師-海莉絲.布里姬女士曾以作業的形式發起一項小規模的「藍絲帶贊美行動」,藉由贈予與接受藍絲帶的形式,可以幫助人們發覺自己的價值.
綠絲帶:代表著抑鬱症,為了配合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呼籲全社會重視抑鬱症,關心抑鬱症患者,提高抑鬱症的識別率,消除對抑鬱症患者精神疾病的偏見,由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和美國惠氏制葯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主題為「舞動綠絲帶,心境更暢快、綠絲帶關懷行動」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同時啟動。
雙綠絲帶:是防治結核病的代言符號,一條絲帶代表人們對結核病患者的關愛與支持,另一條代表患者對自己的疼惜。

㈤ 婦女節都可以做些什麼活動啊

其實,我覺得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活動都差不多,喝茶、吃飯、去附近的景點玩玩,沒啥大意思。可以讓女同志們帶上自己的孩子一起去郊區摘水果啊,然後大家一起吃,挺有意義的。要不去洗桑拿足浴泡湯,可以讓平時上班回家又要操持家務的女同志好好放鬆一下,晚上再來一頓豐盛的晚餐。

㈥ 9歲紅遍全國、18歲考上北大,被稱為「國民閨女」的金銘現狀如何

憑借《婉君》中小婉君一角紅遍大江南北的金銘,卻放棄就讀藝術類學校,選擇考取北京大學攻讀國際關系,如今的她依然在電視劇中,綜藝節目上和觀眾見面。

結語

雖然很多人至今都在遺憾當時金銘沒有選擇表演這條路,但殊途同歸,我們選擇依舊可以在電視上經常看到金銘,也許在金銘自己看來,不把自己的未來局限到演員這一職業,才有更大的可能性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吧。

㈦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中國人的做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節。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回答者: ai傑永世的Xing | 一級 | 2011-6-5 17:05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回答者: 300695300695 | 二級 | 2011-3-15 19:54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6-5 17:15
端午節的來歷: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兒糟蹋屈原的 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帶,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鬼祛貴之神效。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6-5 20:03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回答者: 不敗自由 | 一級 | 2011-6-5 22:50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游百病,配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回答者: 小曼280 | 一級 | 2011-6-6 07:59
18\]\]
]\
ouykgg

jg5

哦【8u89-7[i8 回答者: 向陽朗朗 | 一級 | 2011-6-6 08:17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屈原
一、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 紀念孝女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三、 迎濤神,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四、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五、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六、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七、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和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的稱號。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於是,與詩人節合並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6-6 08:35
1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2,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回答者: 我叫巴魯斯 | 二級 | 2011-6-6 09:02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端午節的來歷: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分享到:

㈧ 病友 策劃書

您好 由於不了解您的實際情況 故從字面理解目的應該是為了您所在醫院做為宣傳,可以看回出您所在醫院答的核心醫療服務就是甲狀腺疾病的診治,所以我給您做了幾點建議 也算是一個框架吧
甲狀腺病友會策劃方案(框架)
一、甲狀腺疾病背景
這裡面可以寫一些1。甲狀腺的病因特點以及一些危害。甲狀腺在國內醫學的現狀。
2。你們醫院的簡介 對甲狀腺疾病的特色醫療服務(這點你比我懂 嘿嘿)
寫完這些 加一個小總結 總結中寫 因為以上這些分析 所以你們醫院要做一次針對甲狀腺的病友會
二、甲狀腺病友會說明
時間 地點 主辦單位 出席領導
流程:1。領導講話 2。病友訴說甲狀腺帶來的痛苦 3。醫院領導或者醫生講述甲狀腺治療過程 4。甲狀腺研討會(請到國內或者當地權威學者專家)
三、效益分析
社會效益分析
四、活動預算

閱讀全文

與粉紅絲帶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第六版第九章答案 瀏覽:361
市場營銷原理與實務作業答案 瀏覽:127
天堂傘市場營銷策劃案 瀏覽:361
外展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632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培訓方案 瀏覽:862
微信營銷批量加好友軟體免費 瀏覽:119
曲靖美食節策劃方案 瀏覽:645
韓國烤肉店營銷方案 瀏覽:934
市場營銷第四版第一章課後練習 瀏覽:831
教師入職培訓方案 瀏覽:928
2018公司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857
淘寶店鋪促銷與推廣方案ppt 瀏覽:187
市場營銷每一章試題及答案 瀏覽:780
扶貧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338
在培訓項目設計制定培訓方案的要求 瀏覽:576
飯店投資策劃方案 瀏覽:403
電子商務和馬雲的關系 瀏覽:121
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743
國內外電子商務立法原則 瀏覽:876
委辦局培訓方案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