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有機農產品營銷現狀

有機農產品營銷現狀

發布時間:2021-06-19 05:46:59

A. 有機農產品營銷怎麼進行客戶群體定位

睿農營銷復咨詢團隊認為制,有機農產品營銷的定位,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和梳理:
1、有機農產品什麼類的消費者會去購買?
2、這些消費者一般在什麼地方進行購買?
3、有機農產品的消費者有什麼消費習慣?
如果能夠回答這幾個問題,相信定位就出來了。
睿農營銷分析認為,有機農產品的消費者首先是中高端收入的人群,而農產品又大部分是餐桌廚房食品,基本是女性消費者為主,這些消費者一般會在大型超市,如永輝超市等,高端生鮮食品店等進行購買,由於有消費能力,價格不是問題,只要產品好,有特色。記住,要有特色和差異化,只有如此,才更好銷售。

B. 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一)、探索階段:特點:國外認證機構進入中國,啟動了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
1989年,我國最早從事生態農業研究、實踐和推廣工作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成為中國第一個IFOAM成員。目前,中國的IFOAM成員已經發展到30多個。
1990年,根據浙江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茶葉貿易公司的申請,加拿大的國際有機認證檢查員Joe Smillie先生受荷蘭有機認證機構SKAL的委託,在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室科研人員的配合下,對位於浙江省和安徽省的 2個茶園和2個茶葉加工廠實施了有機認證檢查。此後,浙江省臨安縣的裴後茶園和臨安茶廠獲得了荷蘭SKAL的有機頒證。這是在中國大陸開展的第一次有中國專業人員參加的有機認證檢查活動,也是中國大陸的農場和加工廠第一次獲得有機認證。
(二)起步階段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中國相繼成立了自己的認證機構,並開展了相應的認證工作,同時根據IFOAM的基本標准制定了機構或部門的推薦性行業標准。
1992年,中國農業部批准組建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CGFDC)」。負責開展中國國內的綠色食品認證和開發管理工作,1995年起,創造性地提出了綠色食品的分級理論,即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等同於有機食品), CGFDC與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認證機構建立了聯系和合作,並參照IFOAM以及歐美日等有機食品標准和法規,制定了《AA級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准則》,並開展AA級綠色食品的認證工作。
1994年,經國家環境保護局批准,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農村生態研究室改組成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簡稱OFDC),2003年改稱為「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
1999年3月,位於杭州的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在原OFDC茶葉分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有機茶研究與發展中心(OTRDC),專門從事有機茶園、有機茶葉加工以及有機茶專用肥的檢查和認證。
(三)規范快速發展階段
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可工作最初由設在國家環保總局的「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認可委員會」負責。根據2002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精神,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將有機認證機構的認可工作轉交國家認監委。到目前為止,經國家認監委認可的專職或兼職有機認證機構總共有8家。國家認監委於2003年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有機食品國家標準的制定以及「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國開展有機認證業務的還有幾家外國有機認證機構。最早的是1995年進入中國的美國有機認證機構「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OCIA),該機構與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國分會。此後,法國的ECOCERT、德國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CIA-JAPAN都相繼在北京、長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辦事處,在中國境內開展了數量可觀的有機認證檢查和認證工作。

C. 農產品市場營銷現狀是什麼啊~~~~~急用啊~~~`

縱觀現今的品牌大世界,都是以工業品的品牌居多,農產品的品牌數量少的可憐,更不用說是名牌農產品,農產品品牌成為被人「忘的角落」。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與農產品的品牌意識不強有關。

農產品的生產者品牌意識淡薄,無論是從管理還是廣告宣傳上都是如此。從國內市場來說,我國農產品零售交易主要發生在城市交易市場,在長期的經營意識中形成「重數量輕質量」的思想存在,加之傳統的單個家庭的生產方式的影響,對農產品的生產者來說,缺少「工廠」觀念熏陶,品牌意識很淡薄。這種落後的觀念不僅影響了國內農產品的銷售,形成「賣難」的局面,而且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外銷,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現在已經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實力。如山東省的蔬菜產量很大而且質量很好,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品暢銷大江南北,但在大都市的超級市場上很難看到身帶條形碼的山東品牌蔬菜,而只能在農貿市場銷售。山東蔬菜的出口量也很大,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但在國外市場上很難看到中國山東標識的蔬菜,我們只能給國外商人提供初級產品,然後貼上他們的商標銷售,處於「為人作嫁衣裳」窘境。在農產品的宣傳上更是老套的做法,只突出地域特色,而不突出品牌形象。

消費者在選擇農產品是品牌意識淡薄,沒有高的品牌要求。無論是在自由市場還是超級市場,顧客只注意蔬菜、水果等產品的新鮮度,很少去對品牌有什麼特殊的注意,而對一些農產品的再加工、深加工品卻表現出強烈的品牌意識,如飲料、燒烤食品、肉類製品、乳製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只有進入工廠經過生產工藝加工後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在田間地頭「生產」的產品就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如果誰買個土豆還要看品牌就會成為人們嘲笑或議論的話題,這說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牌意識也淡薄。

二、農產品品牌創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在加入WTO之前,國外的許多農產品比如水果等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在加入WTO 後,由於關稅降低等方面的因素,國外農產品會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統計表明,國外農產品的價格遠遠高於國內的同類產品。從價格比較來看,進口水果的價格比國產的水果價格要高出3-7倍,而再從兩類水果的內含質量來看,相差無幾,甚至某些指標如維生素C的含量國產富士蘋果還遠遠高於進口蛇果。這種現象不能不讓我們深思。除了某些品質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賣的其實就是一個品牌!國外一些優質高檔農產品通過品牌營銷,以相當好的價格在我國農產品市場獲得了好銷路。比如水果方面的「騎士」橙、「都樂」菠蘿、「奇昆樂」香蕉等。因此,面對WTO農產品品牌的創立十分有必要性。

在市場經濟下,消費者是上帝,他們有自己的偏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而品牌是消費者識別產品品質的最重要標志。隨著農業科學的技術的飛速發展,不要說不同產品的品質差異相距甚遠,即使同樣類型的農產品,如大米,盡管都能達到國家相關的質量標准,甚至符合綠色食品標准,但在風味、質地、口感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差異比如營養成分,是消費者無法用肉眼識別的,甚至親自品嘗也不能夠識別出來的。那麼消費者就需要容易識別的標志,這一標志只能是品牌。所謂品牌就要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就要使不同品牌的農產品相互區別開來,就要有某種特質,比如營養、口味等與自己的特色。而諸如綠色產品等只能反映出產品的基本質量、衛生性和無害性。綠色食品只是農產品的層次而已,綠色只是反映了一大類農產品的共性,而不是某個特定的農產品的個性特色,它不能反映市場中千差萬別農產品的品質差異,不能反映出不同農產品的品質特徵。因此,「符合質量標准」、「綠色」是不能成其為品牌的。

D. 寫農產品的營銷現狀和營銷策略可以從哪些方面構架大綱

1農產品誕生的意義、生產環境、營養價值
2 與普通的農產品相比有哪些優勢
3 有沒有市場
4 與之匹配的營銷策略

閱讀全文

與有機農產品營銷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市場營銷廣告戰略 瀏覽:997
2p大市場營銷 瀏覽:965
農業科技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8
市場營銷培訓哪家好 瀏覽:213
企業文化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70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飯店 瀏覽:165
農村黨員就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9
教師全員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873
旅遊電子商務實驗報告 瀏覽:212
2018暑假教師培訓方案6 瀏覽:261
開展網路營銷的必要性 瀏覽:263
市場營銷學北大課件 瀏覽:55
人口因素酒店市場營銷 瀏覽:800
培訓學校秋季招生方案模版 瀏覽:760
區域大崗點多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56
生鮮電商策劃方案項目概述 瀏覽:851
天之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01
電子商務營銷流程 瀏覽:157
公司文明創建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25
關於香飄飄的市場營銷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