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國美電器公司營銷環境分析

國美電器公司營銷環境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31 09:59:15

Ⅰ 國美電器 營銷觀念

一、打造世界營銷觀念,推進市場營銷國際化。
二、實施科學統籌營銷觀念回,改進營銷決策答方式。
三、樹立客戶關系管理和服務營銷觀念,鞏固新老客戶情感。
四、培育綠色健康營銷觀念,開創時代潮流趨勢。
五、實行CS營銷觀念,營造顧客滿意氛圍。
「顧客即是上帝」,以顧客的滿意為出發點,積極實行顧客滿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營銷觀念。它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強調企業的各項營銷活動以顧客滿意為目標,為顧客提供其真正需要的產 或服務,使顧客稱心滿意,並因此贏得持續的顧客「回頭率」和利潤。
六、打造電子網路營銷觀念,促進營銷方式創新。

Ⅱ 蘇寧電器宏觀環境分析

簡單概括下吧
蘇寧電器屬大消費概念;是產業的終端銷售環節,其供應商是國內外一些產品使用度和信用度較高的企業,直接面對客戶,擁有很好的銷售信用和品牌;而且有一批忠誠度也很高的客戶資源,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電子電器類銷售商;
與公司發展相比美的還有國美,當前經濟環境下,政府鼓勵消費,提出家電下鄉等政策給公司帶來良好的發展契機
最大的競爭對手國美內戰,使蘇寧的競爭環境也相對弱了一些
但是,這種消費類的企業與經濟周期性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在全環經濟危機過後,也許是這類企業拔開雲霧後重見天日的時候。

Ⅲ 國美五力分析和swot的ppt

國美家電零售業五力分析
(一) 現有競爭者
現有的大型家電零售商有蘇寧和百思買。然而,差異化缺失使我國家電連鎖業主要處於價格競爭的低層次運作。國美在接手大中後,門店數達到1020之多,遠遠多於位居第二的蘇寧的632家。北京發家的國美的戰略主要是資本運作方面的,而南京發家,以上海為據點的蘇寧則更多的發展自身的門店。總的說來,家電零售商目前正處在擴大網路的階段。作為美國第一家電零售商的百思買還處在適應中國水土的時期,但後勁不可小視。

(二) 潛在進入者
日本的著名家電連鎖商「小島」、「山田」,美國家電連鎖商「circuit city」等家電零售巨頭都覬覦中國市場,但是對於這些潛在進入者,我國的家電零售業的進入門檻具有如下特點:
規模經濟:家電零售業是個規模效益明顯的行業,先動優勢。
產品差異:差異化小,
資本需要:需要大量資金
轉換成本:幾乎沒有
銷售渠道開拓:難,門店容量有限;渠道難開辟
現階段,國外家電零售商仍然將中國作為采購中心比直接進入中國市場更有利,但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可能性。
(三) 替代者
1. 百貨業的家電部門
2. 超市/大賣場的家電部門
3. 專業賣場
4. 批發商
5. 網上零售(電子商務B2C)
(四) 供應商議價
一般來說,單獨的某個品牌的家電廠商並不對大型家電零售商構成強大壓力。但供應商整體對大型家電零售商的壓力是復雜的。
(五) 購買者議價
大型家電零售商給購買者提供的產品主要在家電的種類、價格、店面環境、位置上存在差異,且這種差異性不大,購買者轉換采購的成本較低,對單獨一家家電零售商具有一定程度的談判優勢。家電產品在中國已進入買方市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家電產品價格的預期也是越來越低,價格敏感度高。消費者5000 億元的消費能力使得購買者擁有較強的談判力。

國美電器SWOT分析
1、S優勢(Strength)
價格優勢----天天低價的價格策略吸引著大量的顧客
信用優勢——國美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買東西到國美的口碑以逐漸深入人心,
信息優勢——在全國連鎖機構通過網路協調供求關系
規模優勢——擁有超大的規模,遍布全國的進貨渠道、雄厚的資金實力
2、W劣勢(Weakness)
國美近幾年的瘋狂擴張,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國美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例如媒體過多的關注與描寫國美的「圈地擴張」野心,對企業形象,以及品牌形象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更易使上下游渠道成員間產生沖突和矛盾。
3、O機會(Opportunity)
大規模的擴張一方面有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更多的優勢與機遇,無論是國美在並購與門面的擴張上,還是國美在香港上市後的融資中,都可以看出國美在積極的尋求外部的機遇。結合大的環境,網路是國美可以抓住的很好的機遇。
4、T威脅(Threat)
其一企業自身形象,國美與格力空調之間的風波,曾經鬧的相當轟動,從國美封殺格力,到格力自己創建銷售模式,都與國美的擴張,野心與強勢聯系在一起,這無疑對企業形象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其二競爭者,如蘇寧電器,一直在市值與名氣等方面都與國美不相上下,而蘇寧在服務以及品牌塑造上似乎更勝一籌,國美必須尋求低價格低成本以外,最能與競爭者相抗衡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其三,如今很多國外的成功大型零售商試圖進軍中國,國美必須隨時做好應對外來競爭者的准備。

—來自《盧永輝語錄》

Ⅳ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營銷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分析和市場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包括:

1、一般環境分析:所處經濟體相關的經濟形勢、政策導向、技術發展水平和社會導向(如人們的價值觀、產品使用習慣等)還有人口統計變數(如男女比例、年齡分布、教育程度分布等);

2、產業環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和產品生命周期(具體可以在網上搜一下)。3、運營環境分析:主要是分區域銷售情況和渠道分布狀況。

市場環境分析包括:

1、市場集中度分析,主要指標有CR4、HI等;

2、產品差異化分析(包括機型、功能、品牌等);

3、進入壁壘(主要包括政策壁壘、技術壁壘、專業壁壘、規模經濟壁壘)等;

4、標桿企業分析(該市場領域里排名靠前市場份額較大的企業)

如果要進一步做市場營銷戰略方面的分析則要用到SWOT、還有營銷經典的STP(細分、目標、定位)和4PS(產品、價格、渠道、促銷)。

拓展資料:

構成要素:

市場營銷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構成要素。

一是微觀環境要素,即指與企業緊密相聯,直接影響其營銷能力的各種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包括企業的供應商、營銷中間商、顧客、競爭者以及社會公眾和影響營銷管理決策的企業內部各個部門;

二是宏觀環境要素,即影響企業微觀環境的巨大社會力量,包括人口、經濟、政治、法律、科學技術、社會文化及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微觀環境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而宏觀環境主要以微觀營銷環境為媒介間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前者可稱為直接營銷環境,後者可稱為間接營銷環境。兩者之間並非並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即直接營銷環境受制於間接營銷環境、

Ⅳ 急求國美電器營銷策略分析的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泛指來專科畢業論文源、本科畢業論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等,即需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並提交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
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

Ⅵ 國美電器的企業發展戰略

「國美現象」被一些學者稱為「商業資本的重新抬頭」。商業資本是連接生產廠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過去,這個橋梁的主動方主要是供應商。但是,現在這一過程發生了變化,商業資本作為零售終端的代表在推動市場拓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它代表著未來市場趨勢和需求方向生產廠家索取「消費者剩餘」。「國美現象」的真實意義就在於商業資本的抬頭。 一、「國美現象」的由來 國美電器從1987年一家100平方米的小門店開始起步。1990年,國美創建了一種新的供銷模式,為其日後稱雄國內家電零售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即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搞包銷制。在當時,國美的這種做法引起了業界的種種爭議,大家褒貶不一。 1991年,電器商品還處於求大於供的狀況,「國美電器」率先在《北京晚報》中縫做報價廣告,藉助廣告這一現代營銷手段引導了顧客消費和消費者與媒體的新型互動關系,走出了坐店經營的傳統模式。十幾年來,國美的中縫廣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資訊,同時也贏得了「中縫大王」的美譽。隨著國美走出北京、走向全國,報紙中縫已成為百姓選購家電時的指向標,買電器前翻閱中縫已成為一種各地消費者共同的習慣。 1993年,國美電器總公司在北京前門成立,所有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 1996年,以長虹為首的國產家電崛起,國美迅速調整主營結構,由先前單純經營進口商品轉向國產、合資品牌家電。 2000年,真正使得國美電器聞名全國的是在家電行業所爆發的價格戰。這一年的夏天,中國的彩電業再次爆發價格戰,而與以往降價不同的是:此次價格戰不是由彩電廠家挑起,而主要由大商家操作。其中,國美電器是風頭最勁的一家。國美把長虹彩電的價格降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於是,長虹的一個聲明出台了,措辭相當激烈,矛頭直指國美。然而,國美全無反應,降價仍然在繼續。於是,彩電降價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現象發生了。即一個大的零售終端能在降價過程中要挾廠家,而廠家沒有任何脾氣。價格戰過後的故事就更精彩了。國美在全國攻城掠地的步伐逐漸加快。同年10月,國美拿出價值數千萬元的大單來讓廠家提供合乎自己要求的產品。如此大的生意自然能引無數廠家競折腰。最終,廈華、索尼分別與國美簽訂了1800萬元、2564萬元的供貨合同,彩電采購總量達10850台。12月上旬,國美又開出億元采購訂單,分別與榮事達和TCL簽訂8000萬元和1.5億元的銷售合同。2003年4月,國美狂拋22億元空調訂單。成功的商業資本運作,使國美在家電行業價格戰中屢戰屢勝,使商家不再是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中的價格執行者,而成為價格的主宰者。 二、「國美現象」的啟示 在人們的印象中,國美的經濟神話主要是和價格戰相連的。低價是國美的戰略,也是國美受到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國美的低價理論是:進價越低銷量越大。在賣方市場時,國美靠薄利多銷迅速在京城站穩了腳跟。而今,在買方市場時,國美靠勤進快銷,大批量包銷、定製、招投標采購來降低進貨價格,再靠低價去不斷開拓市場。 近年來,國美主要運用低價戰略,征服了所到之處的大部分市場。所以,人稱國美是「價格屠夫」、「瘋狂殺手」。然而,「國美現象」給人們的啟示不僅僅是其成功的低價戰略,還涉及到中國市場經濟和零售企業營銷的方方面面。 首先,首先,「國美現象」是商業資本在經濟領域的重新抬頭。這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變和體制改革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商品流通是實現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餘價值的過程,離開流通,所有社會經濟生活的參與者都無法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來運轉。可以說,商業資本是市場經濟發展和體制轉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更是市場經濟鏈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在我國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商業資本卻在弱化,這也是我們面臨一些經濟難題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起步於放開價格,是從流通領域,從活躍商業開始的。然而,這些年的經濟增長卻主要依靠生產領域的擴張實現,比如鋼鐵產量的大幅增長、特區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的崛起,商業資本受到弱化。在商業資本弱化的背景下,許多大企業被迫自辦流通,從批發一直到消費者,商家往往只被看成廠家的銷售部門。

Ⅶ 國美電器是什麼樣的營銷模式

你是想問營銷模式還是每個崗位的人做什麼呢?呵呵,我就是國美電器的版哦。
具體崗位的話分權為門店和管理部門。在門店裡,營業員做相應品類產品的銷售,人事負責招聘新員工、每天給管理部門提交作業,美工用來繪制活動宣傳海報等,主任和店長則是門店裡面的官了。
在管理部門分為財務部,售後服務部,客戶服務部,3C業務部,人事部。財務部管錢,會計的工作內容。售後服務部用來對售後的送貨,安裝進行負責。客戶服務部則是用來反映國美的售後情況,工作人員回答消費者的疑惑和解決不滿。3C業務部,則是很多采銷人員,對國美的采購和銷售進行負責。完了就是人事部了,管理整個國美的人才招聘,工資計算,以及公司裡面的活動組織。謝謝哦

Ⅷ 國美電器的經營、盈利模式

經營、盈利模式為賺取差價的模式。入駐的商家每交易一筆會被國美這個平台抽取一部分的錢,貨源仍然由商家自己提供。

國美電器作為家電零售行業的龍頭企業,在中國大中型近全國280多個城市擁有直營門店1200多家,並且國美電器於2011年4月全新上線電子商務網站,這種「實體店+B2C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使得國美擁有覆蓋面最廣的銷售網路及強大的銷售規模。

薄利多銷是國美電器的經營戰略,這使得國美電器更好的拴住更多的消費者,同時國美進貨量大,銷售業績好,強大的銷售能力使得供應商願意與國美合作,國美在與供應商的議價方面擁有主動位置,從而供應商「自願」降低采購價格。

銷量越大進價越低,進價越低銷量越大,國美的利潤及銷售規模也會逐漸提升,國美電器形成了一個循環體系。

(8)國美電器公司營銷環境分析擴展閱讀

企業戰略

1、供應鏈

以商品經營為核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平台。同時通過開放ERP信息化平台,在訂單、庫存、對賬、結算等環節與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以提升周轉效率、降低缺貨率;並提高了與供應商合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門店布局

國美通過加速優化和關閉低效門店,改善門店購物體驗環境。通過招租和退租等方式,上市公司部分優化門店面積約2.84萬平方米。

3、采購模式

2013年年初國美提出「低價、高毛利」的對策。通過自主經營和平台經營模式進行新品類的擴充,提高商品豐富度;把商品分為高、中、低端三類,擴大中低端的產品線。

通過一步到位的采購方法,來降低采購成本。當時低價包銷商品約占國美收入的20%,差異化訂制的商品也約占收入的20%,常規化商品的收入約佔50%~60%。通過這樣的采購和商品策略,國美兼顧低價和高毛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美電器

Ⅸ 國美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低價
企業開拓市場,在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或保住已有地位的主要方法,無非兩種:一是確立價格優勢;二是確立產品優勢。像國美這樣的純商業企業,不可能在產品方面確立絕對優勢。因為它不可能開發、研製出獨到的新技術、新產品,其它企業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也不可能只讓國美壟斷經營。如果要使企業快速發展,有競爭優勢,只能在價格和經銷產品的特色上下功夫。從現在看,國美是成功的。

一、價格競爭是商業企業最有效的競爭手段

在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價格競爭是受人排斥、指責的。在新聞界,很多人將降價競爭等同於低層次、低水平、低檔次的競爭。認為降價競爭,打價格戰,就是惡性競爭,就會擾亂市場秩序,應該受到禁止。有的政府部門對此也沒有清醒認識,如在幾年前,有關部門為了制止一些行業出現的價格競爭,還推出過鼓勵企業間、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自律價」的辦法,反對企業進行降價競爭。

實際上,絕大多數價格競爭是正常的、正當的。因為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很多是通過價格行為實現的。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價格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在現有市場環境、技術條件下,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採取合適的價格策略,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對有自己產品的生產性企業來說,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品質優勢是同樣重要的,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來自產品的「性價比」。對不從事生產,只經銷其它企業產品的純商業企業來說,競爭優勢主要來自價格。這種價格不僅指商品在商店的銷售價格,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消費價格。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商品支出的價格不僅包括直接購買商品的費用,還包括坐車等必要支出、是否方便、時間耗費等。因此,商店因位——探析國美的低價營銷策略置優勢而可能為消費者節省的支出、方便等因素,實際上也是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一部分。商店為消費者節省了車費等支出,購物方便,節省了時間、減少了麻煩,就等於為消費者降低了價格。這就是為什麼商業企業選址很重要的原因。

有的人不主張價格戰,反對降價競爭,而主張打質量戰、服務戰、品牌戰,認為這才是高層次的競爭。實際上,這與價格競爭沒有本質區別。所謂質量戰、服務戰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上的,價格水平未變而提高了質量,與降價沒有什麼區別,這是一種隱性降價。如果價格上升的速度超過了產品質量上升的速度,同樣不為消費者接受。

降價對消費者來說,得到的好處是最直觀的。在產品質量不變情況下,直接降價,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一目瞭然。所謂的質量戰、服務戰,經營企業是存在瞞天過海、欺詐消費者機會的,由於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容易被欺騙,一些企業就是將質量提高當幌子,作為提價借口的。

降價不僅可以成為提高某個企業競爭力的手段,有時對生產某類商品的整個行業都有利,會擴張該商品的整個市場規模。這涉及到需求的價格彈性問題。目前我國消費者的整體收入水平還比較低,電器類消費品仍是大項消費支出,大多數消費者對家用電器類消費品的價格很敏感,家電類消費品的價格富有彈性,降價會使很多消費者的消費門檻降低,不僅可以擴大整個市場需求,也可增加消費者的福利。

二、低價位進入、低價位經營、快進快出,風險更小

從國美的發展看,國美實行的價格競爭是有一定特色的。很多企業也採取價格競爭手段,但一般是先將價格定得較高,或定在一般水平上,用降價作為渲染、吸引顧客的手段或者最後甩賣積壓、滯銷、過季、技術即將過時或已過時商品的手段。這種價格競爭,只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策略,低價不是常態,不是經常性的。大多數時候,是被動降價或被迫降價。

國美是將價格競爭作為一種基本的經營戰略。價格處於低水平是經常性的,是一種常態,是作為經營、營銷戰略使用的。商品價格從一開始就定得較低,從開始就主動採取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價格,將顧客吸引過來。

國美價格競爭的經營戰略可以用兩點概括:其一,所有商品的銷售價格從一開始就是以低價開始的,經營過程中也維持相對的低價;其二,商品價格一旦定價後,一般不再大幅降價。在其它企業因季節、技術、滯銷等原因採取降價手段前,已經將購進的商品銷售完畢或基本銷售完畢。這種經營方法,是以商品的快進快出為前提的。避免了商品積壓難以銷售、因技術問題最後不得不大幅降價的風險,加速了資金流動速度,使經營產品更靈活,更適應產品升級換代的要求。

三、低價位進入、低價位經營的基本條件是低成本

在競爭性市場,一個企業是否能採取低價位經營策略,取決於其經營成本的高低。如果經營成本較高,不存在較大盈利空間,就不存在採取低價位競爭的條件。採取低價位競爭策略,是不能以低盈利水平、低盈利能力為代價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經營失敗。

低價位帶來的銷售規模的擴大以及單位銷售成本的降低,應使企業的盈利總量更大。低價位經營的目的不能是低盈利水平和低盈利能力,而是高盈利水平和擴大了的盈利能力。這樣才能使企業更具活力,更有競爭力,更有成長空間。

像國美這樣的商業企業,經營成本主要取決於兩種因素:一是經銷商品的購進成本;二是各種運輸、經營成本。包括商品的采購費用、運輸費用、損耗、倉儲費用、租店費用、員工工資、財務成本等。壓低其中任何一項費用,都可對降低成本有一定的影響。

在上述費用中,租店費用和商品購入價格所佔比例最大。國美在店鋪選址方面顯然有充分的考慮。在剛進入時,以北京為例,選擇的店址都在三環附近,現在看,三環附近都已比較繁華,但在國美剛進入時的1987年,北京三環附近的大多數地方還是比較偏遠的近郊區,房租價格比較低。這些地方離消費人群也不遠,路程消費者還能接受。當時其它企業的商業成本較高,國有商業企業經營機制又不靈活,於是給了國美以低價位進入和低價位經營的空間。正是由於選址和成本兩方面的優勢,使國美有了以較低價格水平進入家電業經營的條件。如果沒有店鋪租金和進價方面形成的低成本基礎,國美在進入家電經營時,就不大可能採取比大商店價格低得多的競爭策略。

真正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是消費者價格,並不完全是經營者價格。只有消費者價格較低,對消費者才有競爭力。經營者價格只是決定消費者價格高低的一種因素,消費者價格還包括消費者采購、運輸等成本和是否方便等因素。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必須考慮。在北京,國美最初是在三環附近選擇店址,這在當時,消費者在交通上沒有太大的不便,而且不會增加太多的交通等采購費用。而在當時,消費者對價格普遍比較敏感,電器在當時是大宗消費品,也是家庭花費最大的消費品,當時人們工資水平普遍不高,需要積累多年才能擁有購買大型家電的能力,國美以比其它商店低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價格水平銷售商品,對當時月工資一般在100-200元,多的也就是300-400元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很大是無疑的。因此,國美取得了銷售額迅速提升、企業迅速成長的結果。

四、採取低價位價格競爭策略要注意市場環境

國美採取低價位價格競爭策略進入家電市場的外部環境是不能不提的。因為這種環境目前已經不存在。

國美是1987年在北京最先出現的,在當時北京的家電經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都是國營企業,其成本很高、機制不活、效率低下、固守傳統體制下的經營模式,國美很容易就可以取得成本和價格上的優勢。當國美採取低價競爭策略時,這些企業採取的是企圖利用非市場力量「封殺」辦法,藉以使國美處於不利地位,比如聯合限價,迫使供貨企業不給國美供貨等。這些辦法其實都不是正規的市場競爭手段。當時國有商業企業的體制、機制決定了這些國有企業不可能採取有效的競爭手段,而長期形成的低效率、高成本經營模式,使這些企業也無力開展有力的低價位競爭。所以,效率較高、成本較低的國美進入以後很快就站穩了腳跟並不斷實施企業擴張。

但現在,國美這樣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一是加入WTO,國外大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些競爭對手有著很高的經營效率和經驗;二是國內企業的機制變得越來越靈活,國有企業,尤其是新進入的民營企業,也會採取過去與國美一樣的低成本、低價位策略進行競爭。所以,再像過去那樣採取對國有企業價格優勢的競爭策略,正在逐漸失去存在的環境。

新形勢下要繼續保持價格競爭上的優勢,仍然必須保持成本上的優勢,這主要取決於規模經營。規模經營主要從兩方面降低成本,一是在經營商品的大批量進價方面;二是在經營產品的運輸、配送方面。

閱讀全文

與國美電器公司營銷環境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