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進行市場定位
企業市場定位的全過程可以通過以下三大步驟來完成:
1、識別潛在競爭優勢
這一步驟的中心任務是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競爭對手產品定位如何?
二是目標市場上顧客慾望滿足程度如何以及確實還需要什麼?
三是針對競爭者的市場定位和潛在顧客的真正需要的利益要求企業應該及能夠做什麼?
要回答這三個問題,企業市場營銷人員必須通過一切調研手段,系統地設計、搜索、分析並報告有關上述問題的資料和研究結果。
通過回答上述三個問題,企業就可以從中把握和確定自己的潛在競爭優勢在哪裡。
2、核心競爭優勢定位
競爭優勢表明企業能夠勝過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既可以是現有的,也可以是潛在的。選擇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與競爭者各方面實力相比較的過程。比較的指標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選擇相對競爭優勢。通常的方法是分析、比較企業與競爭者在經營管理、技術開發、采購、生產、市場營銷、財務和產品等七個方面究竟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藉此選出最適合本企業的優勢項目,以初步確定企業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3、戰略制定
這一步驟的主要任務是企業要通過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將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准確傳播給潛在顧客,並在顧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應使目標顧客了解、知道、熟悉、認同、喜歡和偏愛本企業的市場定位,在顧客心目中建立與該定位相一致的形象。
其次,企業通過各種努力強化目標顧客形象,保持目標顧客的了解,穩定目標顧客的態度和加深目標顧客的感情來鞏固與市場相一致的形象。
最後,企業應注意目標顧客對其市場定位理解出現的偏差或由於企業市場定位宣傳上的失誤而造成的目標顧客模糊、混亂和誤會,及時糾正與市場定位不一致的形象。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定位即使很恰當,但在下列情況下,還應考慮重新定位:
(1)競爭者推出的新產品定位於本企業產品附近,侵佔了本企業產品的部分市場,使本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下降。
(2)消費者的需求或偏好發生了變化,使本企業產品銷售量驟減。
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也稱作「營銷定位」,是市場營銷工作者用以在目標市場(此處目標市場指該市場上的客戶和潛在客戶)的心目中塑造產品、品牌或組織的形象或個性的營銷技術。
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消費者或用戶對該產品某種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強有力地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個性或形象,並把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的目的是使企業的產品和形象在目標顧客的心理上占據一個獨特、有價值的位置。
2. 如何給卡帕運動鞋進行市場定位
運動時尚休閑類
3. NIKE的市場環境分析
NIKE創建於1971年,今天成為全球最著名品牌之一。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它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之外,更重要的還得益於它的品牌創意策略。綜觀其品牌成長過程,廣告創意策略的制定始終圍繞其品牌的核心價值——人類從事運動挑戰自我的體育精神。
耐克品牌創意的成功之道,就是在確立了品牌的核心價值和使命之後,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進行推廣,都始終如一地去表現其品牌的核心,傳達了品牌准確的市場定位。同時,根據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目標市場、消費特性,形成風格各異的廣告創意。
耐克已經是一種被物化了的體育精神或人類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徵。產品的功能已經被品牌所寓意的象徵和情感所融化。這就是成功品牌的精髓所在。優秀的創意賦予了產品一種能夠滿足目標顧客心理的、視覺美感和情感的附加值,結合產品卓越恆久的品質,二者兼容並蓄,共同構築起了耐克的國際品牌形象。
創意法則一:籃球不是球
世界上恐怕沒有第二種產品可以像耐克一樣,將籃球運動和自己的產品形象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對天然的關系。優秀的品牌都會找到一種自然的象徵,讓品牌生長在另外一個物體上來演繹產品自身所無法表現的個性。
藉助籃球運動建立品牌形象,是耐克長期以來不變的法則,以喬丹為代表的美國黑人運動員將耐克內涵推向了一個極至:卓越、力量和不可戰勝的頂峰,籃球已經成為耐克品牌的象徵,並失去原本「球」的意義。隨著美國NBA在全球的風行和影響,耐克已經被注釋為美國文化的象徵,它被社會轉化為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這證明一個品牌一旦和國家與文化的因素融合為一體,它就具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人們很難抵禦其品牌所產生的魅力。
用黑人運動員一雙有力的手拿著籃球的創意,簡潔明了地表現了品牌人性化特徵,賦予耐克獨一無二的勝者形象。
創意法則二:用速度征服速度
1998年耐克推出了一種新型的汽墊運動鞋。為了反映產品優良的性能,廣告創意用一個運動員在沙漠曠野奔跑留下的一串腳印,和一隊風馳電掣的賽車形成強烈對比,這串腳印風一般迅疾地穿越過正在行駛著的車隊,是車快還是人快?哪個速度佔了上風?耐克運動鞋優良的性能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
黑白相間、廣袤的天際,汽車、大自然和運動員的視覺關系,巧妙地訴求了產品的優越特徵,將產品的物理個性演繹為人征服速度或超越自我的一種精神象徵。
速度對比的創意是耐克
在所有廣告創意中常常採用的手法。其實,征服速度一直是人類有始以來的夢想。穿上耐克就可以實現你心中的願望——征服速度,它迎合了每一個人。
4. 阿迪達斯的市場定位
誰能告訴我阿迪達斯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高端市場!
5. 運動鞋市場
中國運動鞋市場分析 時間:2010-01-14 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齡在15歲到30歲的「新生代」,可自由支配收入上升以及開支模式加大將支持2010年中國體育用品市場持續增長。基於瑞信的專有模型,瑞信認為09年至2013年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為14.3%,這類似於獨立咨詢公司如前銳商務咨詢(預計增長率為18%)和其他專業公司如李寧和安踏的預測,李寧預計2010年市場將增長15%至16%,安踏預計2011年市場將至少增長12%至13%。國際和國內的體育品牌選擇范圍更大,將仍然是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主要特色。瑞信還認為,考慮到各地區消費者的收入差異和品味,近期中國國內品牌將繼續多樣化。另外目前發展階段,消費者總體上缺乏對體育品牌的忠誠度(和其他發達市場不同),並且這進一步推動要求更多品牌選擇的持續要求增加。通過市場營銷和產品創新,並且消除零售網路的質量投訴,一些品牌將成為能夠保持良好增長的勝利者。瑞信指出,重要行業調查結果包括,李寧維持作為最頻繁購買品牌和受訪者最希望購買品牌的領先地位,即使中外體育品牌總體購買頻率都持續提升。在北京奧運會之後,像李寧、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在受訪者中失去事件推動的牽引力並不令人意外,而其他國內體育品牌近期積極通過商店擴張或加大廣告來獲取市場份額。瑞信認為,李寧是良好的長期投資選擇,而匹克和安踏在近期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間。瑞信看好如李寧這種已經證明有能力成為勝利者的代表公司。其他像安踏和新上市企業如匹克擁有潛力,但需要時間來測試持續交貨和執行力以證明他們也能夠增強自身品牌的價值。瑞信認為匹克是2010年體育品牌行業有投資價值的企業。瑞信認為,來自匹克相對較同行業的李寧和安踏的記錄更短的風險以及未來12個月開展分銷渠道的不確定性,已經包含在目前的股價水平中。近期不斷進步的交貨和管理層的執行將推動評級上調,其中一些已經在匹克的產品提供和零售管理結構中指出。瑞信還看好安踏,在過去兩年公開上市交易的時間里,安踏證明了成為中國國內領先體育品牌之一的潛力。李寧仍然是長期持有的良好選擇,盡管在目前水平估值吸引力確實較低。
6. 安踏的市場分析
安踏品牌超越耐克、阿迪,是安踏公司及至丁先生、安踏品牌總監充滿激情的持續願望,然而這卻是個不明智的願望,並不是因為不可能。
財經文章上這樣的表述是有誤的:耐克、阿迪達斯是一線品牌,李寧、安踏等是二線品牌。為什麼有誤呢?因為,它們的品牌目標市場定位不同,耐克等定位高端,李寧等則定位於中檔。我們沒有理由說,定位於高端的就是一線品牌。當然市場上的耐克、阿迪的表現確實不錯,然而在李寧、安踏的目標細分市場——中檔市場,他們表現優異。那麼正確的表述也許應當是這樣:在耐克、阿迪、彪馬、銳步、美津濃等品牌中,耐克、阿迪是一線品牌,彪馬、銳步、美津濃是二線品牌,上述的品牌毫無例外都把自己定位於高端。
這與安踏的品牌的不明智的願望有何關系?
耐克、阿迪從城市走向農村,直接佔領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作為根據地,再轉戰二線市場,消費水平與品牌高端定位相吻合,發展迅猛、業績喜人,讓我們看到了戰略的力量;十幾年來,安踏的「農村包圍城市」 戰術——由城鎮、二三線城市包圍大城市是正確的,避開直接與高端品牌正面沖突,在中檔細分市場求得生存、發展、壯大。
在中國體育運動用品市場,耐克、阿迪等憑借跨國公司的實力、巨額研發投入、超強明星代言、遍布全球的分銷網路、高超的營銷技巧、最強勢的品牌號召力等等已佔據國際、國內高端市場,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品牌,運動品牌的精神信仰,那些作者表述的「一線品牌」;而安踏,無論產品價格、目標市場定位、研發實力、品牌號召力等等與它們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給經銷商、零售商、消費者一種「中檔品牌「的印象,強勢的中檔品牌。這其實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安踏在中檔細分市場已經得到認可,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那不是更要乘機向高端延伸或轉變,以實現長久以來的願望?
問題就出現在這里!事實上,當今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與復雜化,而市場細分是針對復雜市場的一種重要營銷手法。體育運動用品市場可以大致粗略細分為高端、中高、中檔、中低、低檔等細分市場,耐克、阿迪占據高端市場,二線品牌如彪馬、銳步、匡威等占據中高市場,李寧、安踏占據了中檔細分市場。現在假設安踏往中高、高端細分市場延伸或者轉變,那麼安踏品牌總監就得構思進行品牌的超越競爭——超越耐克、阿迪的戰術與策略,比如說,國際頂級運動巨星代言,成為奧運盛會的合作夥伴,不斷更新產品技術與提高產品設計能力等等,提升安踏品牌的高度。
安踏已不可能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因為2005年1月24日,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北京奧委會執行副主席王偉和阿迪達斯大中華地區總裁桑德琳分別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阿迪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七個合作夥伴,贊助13億元。這意味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的所有參加冬奧會和08奧運會的中國奧運代表團成員以及工作人員、技術官員等等屆時將穿著印有「ADIDAS」標志的體育服飾,此舉必將樹立阿迪達斯在眾多運動品牌之間的高度,而當阿迪標識與五星紅旗並列的旗幟出現在發布會現場時,再次淅瀝盡致地維護與提升了阿迪達斯的高端形象。阿迪達斯與奧運會的聯系歷史悠久,最早在1928年的奧運會上就出現過阿迪達斯的運動鞋。安踏向高端進發,暫不考慮其資金實力與運作技巧的可行性,那會出現什麼情況?
一、提升安踏品牌的高度很困難
品牌積累需要一段比較長久的時期,高端品牌受認可的數量有限,——彪馬、銳步、KAPPA、美津濃、匡威等比安踏的品牌高度還要高,並且「太多品牌都是一線品牌,就無所謂一線品牌」,還有在國際品牌壓迫,短期內安踏品牌難以再上台階。
二、高端市場比較難得到消費者認可
由於安踏品牌高度短期內難以再上台階,那麼如果安踏向高端品牌延伸或轉變,其產品價格必定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因為「作為」高端品牌,其價格也定然要與耐克、阿迪「比肩」,而品牌高度又不夠,那消費者如何能接受?
三、可能會錯失中檔細分市場
隨著安踏「提升品牌高度」,那麼品牌傳播、營銷等等費用必然上漲,產品價格向高端品牌看齊,原先消費水平集中在100-200元的中檔消費者必然把目光轉向定位於中檔的特步、三六一度、鴻星爾克、喬丹等品牌。
左右為難,——這很可能就是安踏品牌經營戰略——提升品牌高度的後果。
稍有營銷知識的人知道,一個品牌是沒有辦法覆蓋所有細分市場的。市場需要細分,品牌定位也需要細分,定位高端、中檔、低端等。耐克在前不久,鑒於中檔市場需求旺盛且增長快速,就「蠢蠢欲動」,也開發出中檔產品,但是得到市場的否決。為什麼?一雙100-200左右的耐克運動鞋,你會要嗎?仿牌、B品、假貨,這就是消費者對於價格遠低於品牌高度的品牌產品的反應。而高端消費者也必然無法接受,他們深愛的高端品牌淪為中低檔品牌。耐克迅速收手。
那麼筆者對安踏品牌經營戰略的建議就是,立足於中檔這個有利的細分市場(消費群體相對於高端市場大很多),鞏固並維護它。精確定位於中檔市場,不去考慮品牌高度超越耐克、阿迪等定位高端的品牌,考慮超越李寧,這里只是從品牌定位,而不是指公司經營層面。
海馬汽車是第一個而且一直堅守「中級車」清晰的定位,無論公司經理級職員還是普通員工幾乎都能清晰而准確地說出這個定位,無論是合資時代還是自主品牌時代。海馬汽車之福美來和普力馬,一開始便是以中級車的姿態進入市場,一個是中級家轎市場,一個是中級商務車市。基於其所累積下來的「中級車」品牌效應,更在於其「中級車」市場渠道、清晰精準市場策略的構建展開,使得其銷售表現令人瞠目。
勞斯萊斯、賓士、寶馬以及奧迪,這些全球頂級廠商,無一不以「專注」作為宗旨。基於對造車工藝、生產流程和市場理念的嚴苛甚至變態式的專注,它們得以在各自的細分市場成為不可爭議的王者。
談到汽車,可能會有讀者以豐田公司的品牌經營發出質疑,——豐田公司旗下汽車品牌可以說出好幾個,威馳、雷克薩斯、凱美瑞、皇冠,「那豐田公司不是用一個品牌覆蓋所有細分市場」?豐田公司正是憑借其超強的公司實力,採用多品牌策略來針對各個細分市場,威馳定位於中低市場,凱美瑞於中檔市場,雷克薩斯、皇冠(採用各自的標識)於高端市場。
安踏公司是否也可以採用多品牌戰略或是副品牌戰略來延伸產品線?
體育用品市場的品牌對於多品牌(或副品牌)策略的運用還鮮有先例,領袖品牌耐克、阿迪只是專注於運營好母品牌,另外體育用品市場與汽車行業畢竟不同,既使這一策略可行,也有待於安踏公司實力的再一個層次的提升。
中檔的安踏會走得更好,更遠。
7. 李寧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在2009年業績超越阿迪達斯之後,「李寧」——這個讓國人頗為自豪的品牌,趁著形勢大好,及時地在2010年進行了醞釀已久的品牌重塑,啟用了新標志和新品牌口號,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目前正向高端進發的李寧品牌,今年的訂貨量卻出現了持續下降趨勢。據李寧公司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產品訂貨結果顯示,其訂單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而前不久該公司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產品訂貨結果顯示,訂單金額同比下降幅度超過8%,若按照批發出貨價計算,訂單金額下降約為14%。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李寧品牌銷量連續下降?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實力的體育品牌,其要實現成為世界頂級運動品牌的夢想,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李寧新營銷策略讓老客戶很受傷
2010年6月底,在李寧公司20歲生日慶典上,「李寧交叉動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時新品牌口號「mad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取代了消費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目標直指「90後」,意欲搶先一步,佔領未來的消費大軍。
由前奧運冠軍李寧創立的品牌「李寧」,對於中國體育裝備市場以及一代中國人來說,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意義。回顧一下李寧成立前後中國的服裝消費文化——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進入品牌消費的初級階段,准確地說,當時的人們是消費「名牌」。人們不會刻意區分不同場合下的著裝要求,於是,李寧與雅戈爾、杉杉、虎都等西服品牌放在一起,被視為中國名牌的代名詞。體操王子個人品牌的溢出效應為李寧帶來第一次高速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品牌甚至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李寧品牌的實際消費群中,35—40周歲年齡段的消費者佔一半左右,「90後」消費者佔30%左右。而對於整個體育用品產業而言,15—35周歲的年輕消費群體佔80%以上。正是因為李寧公司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作出了主要針對「90後」的營銷戰略。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顯得有些冒進。
業內人士魯菲認為,在更換標志的同時,李寧品牌的策略已直接跨過「80後」,把核心目標消費群體對准與它同齡的「90後」這一代人身上。而已經成為李寧品牌業務支柱的「70後」消費群體,在新營銷策略中被遺棄了。
但遺憾的是,李寧品牌傾注心力培養的「90後」客戶群目前似乎並不買賬,他們更加鍾情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據有關機構針對「90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最喜歡的運動鞋品牌是耐克和阿迪達斯,他們被稱為新消費頑主;在「90後」心中,「李寧」仍然只是本土品牌中最好的一個。
對於李寧公司的「90後」營銷策略,體育產業觀察員馬崗與魯菲的意見基本一致。他認為,「90後」傳播策略的精準度可能還有偏差,導致的結果是,「90後」消費者並未因此而被觸動,同時由於過度強調「90後」定位,而忽略「70後」和「80後」消費群體的情感感受,讓這些掌握主流意識和把握媒體話語權的群體,在輿論上打壓了李寧品牌。但是,從長遠來看,「李寧」的「90後」營銷方向是正確的。
北京大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陳少峰認為,「90後」是體育營銷關注的重點,在具體營銷策略上,可以通過推出多品牌或者多產品線的方式操作,這樣便可避免由於定位單一而造成其他年齡層消費者的流失。
李寧新營銷策略讓老經銷商很受傷
影響李寧品牌業績的另一個因素是銷售渠道的調整。據了解,有別於安踏等體育公司,李寧品牌以獨家分銷的形式銷售產品,即分銷商不會以李寧品牌專門開設門店,而是多種品牌產品同時銷售。根據李寧公司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李寧公司共有129個經銷商及超過2000個分銷商。其中,超過1700個分銷商平均只經營一家店。這些只經營單家門店的分銷商,在跑馬圈地時代曾給李寧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到10萬就可以開個店,店主本人兼任買手、陳列和庫房專員於一身,他們幫助李寧品牌將觸角伸到了大經銷商無法觸及的地區,讓其以較低的成本便可覆蓋三級以下城市。
然而,據有關投資公司的調查顯示,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有不少分銷商運營的零售門店都出現了經營效率低下的情況,這些門店大多在商品采購和庫存管理方面表現不佳,舊貨庫存過多,導致了新產品推出後無法上架銷售。為此,李寧公司決定要整合500—600個低效率的分銷商,目的是讓那些更有效率以及比較大的經銷商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或收購低效率分銷商。但此舉無疑讓一些小分銷商失去了開拓的動力。據記者了解,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考慮,擔心訂貨過多會導致自己庫存積壓,很多分銷商在簽訂未來訂單時選擇了保守態度,這也是導致李寧品牌今年第二、三季度訂單量連續下跌原因之一。
90後李寧何去何從?
身價90億美金的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坦言,去年因為生產了大量不必要的時尚服裝,造成產品積壓引發原料倉儲不足,進而導致開業一年以上的優衣庫門店自去年9月以來收入持續下降達至少25%以上,而zara和h&m趁此機會殺入了優衣庫的大本營,如今,zara在日本的門店已達到63家,h&m達到10家左右。優衣庫可謂內外交困。
Ziba的調研結果顯示,要做出改變、要重塑,在李寧公司內部存在著廣泛的共識。按照張志勇的說法,「中端消費者向上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必須跟上消費者的步伐。當然,向下走更容易一些,但我們要成為世界級品牌,就只能向上走」。
營銷實踐證明:一、消費者只接受與原有知識經驗相一致的事物,「90後李寧」的概念與消費者固有的品牌認知相沖突,難以引起理性認同和情感共鳴,傳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企圖改變消費者認知的廣告是事倍功半甚至毫無結果。「90後李寧」唯一結局是:90後的不認同和70後80後的被傷害。
在著名體育營銷專家朱小明看來,在品牌忠誠度和認知度上,「李寧」與耐克、阿迪達斯相比仍存在較大距離。「李寧」將品牌的主要客戶群體仍集中在二、三線城市,這個區域的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若只是簡單的漲價,則不但不會達到提升品牌地位的效果,反而還可能會喪失掉一部分原有客戶。
品牌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關專家預測,按照通常的國際化標准,以海外市場對公司業務的貢獻率達到20%來計算,目前李寧品牌的海外貢獻率還不到2%。因此,若沒有精準策略、有效手段和足夠耐心,李寧品牌就會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陷入國際化還未成功而國內已陣地失守的兩難境地。
8. 雙星運動鞋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霸佔中低端市場………
9. 請問「中國喬丹體育」和耐克旗下的「邁克爾喬丹」產品有什麼區別,市場定位是什麼
兩者的區別:
「中國喬丹體育」中國一家以」喬丹「命名的品牌,公司稱:這個」喬丹「沒有指向性的意義,就是一個普通的名字,價格適合國內大眾消費。
耐克旗下的「邁克爾喬丹」由喬丹本人創立,是全球性的大品牌,不管從球鞋和衣服都有一定的紀念意義,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市場定位:
「中國喬丹體育」的銷售對象主要是中國境內,且價格較為便宜,在200~400之間。
耐克旗下的「邁克爾喬丹」的銷售對象是全球各地,價格在1000~2000之間。
籃球鞋
喬丹籃球鞋是喬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設計、生產與經營的運動類服飾之一。按照不同的運動類別,設計製作了運動鞋、籃球鞋、休閑鞋、板鞋、跑步鞋、乒乓球鞋、網球鞋 、休閑鞋等多個種類。
喬丹籃球鞋為滿足專業運動員以及運動愛好者進行籃球運動的需要,設計製作出能有減震和助彈跳雙重功能和保護腳踝的鞋體設計的比賽用鞋。
運動鞋
喬丹運動鞋是喬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設計、生產與經營的運動類服飾之一。按照運動的類別,精心設計製作了運動鞋、籃球鞋、休閑鞋、板鞋、跑步鞋、乒乓球鞋、網球鞋、休閑鞋等多個種類。
喬丹體育從不同運動需要的不同專業性需求出發,致力於設計符合運動科學規律的鞋類產品,為充分滿足職業運動員的專業要求,並且全面覆蓋運動愛好者的運動休閑需要,喬丹運動鞋每季都提供多種款式、功能的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運動服裝
喬丹運動服裝是喬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生產與經營的運動類服飾之一。除了需要滿足專業運動人士的需要,同時也為了幫助廣大的體育愛好者能更好地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喬丹體育從運動中汲取靈感,衍生到運動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設計製造出一系列運動服裝,滿足消費者的運動休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