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因為市場調查做得好而成功的例子舉一個就行
吉利公司市場調查的成功案例
男人長鬍子,因而要刮鬍子;女人不長鬍子,自然也就不必刮鬍子。然而,美國的吉利公司卻把「刮鬍刀」推銷給女人,居然大獲成功。
吉利公司創建於1901年,其產品因使男人刮鬍子變得方便、舒適、安全而大受歡迎。進入20世紀70年代,吉利公司的銷售額已達20億美元,成為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然而吉利公司的領導者並不以此滿足,而是想方設法繼續拓展市場,爭取更多用戶。就在1974年,公司提出了面向婦女的專用「刮毛刀」。
這一決策看似荒謬,卻是建立在堅實可靠的 的基礎之上的。
吉利公司先用一年的時間進行了周密的市場調查,發現在美國30歲以上的婦女中,有65%的人為保持美好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這些婦女之中,除使用電動刮鬍刀和脫毛劑之外,主要靠購買各種男用刮鬍刀來滿足此項需要,一年在這方面的花費高達7500萬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婦女一年花在眉筆和眼影上的錢僅有6300萬美元,染發劑5500萬美元。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有潛力的市場。
根據 結果,吉利公司精心設計了新產品,它的刀頭部分和男用刮鬍刀並無兩樣,採用一次性使用的雙層刀片,但是刀架則選用了色彩鮮艷的塑料,並將握柄改為弧形以利於婦女使用,握柄上還印壓了一朵雛菊圖案。這樣一來,新產品立即顯示了女性的特點。
為了使雛菊刮毛刀迅速佔領市場,吉利公司還擬定幾種不同的「定位觀念」到消費者之中徵求意見。這些定位觀念包括:突出刮毛刀的「雙刀刮毛」;突出其創造性的「完全適合女性需求」;強調價格的「不到50美分」;以及表明產品使用安全的「不傷玉腿」等等。
最後,公司根據多數婦女的意見,選擇了「不傷玉腿」作為推銷時突出的重點,刊登廣告進行刻意宣傳。結果,雛菊刮毛刀一炮打響,迅速暢銷全球。
這個案例說明,市場調查研究是經營決策的前提,只有充分認識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對市場做出科學的分析判斷,決策才具有針對性,從而拓展市場,使企業興旺發達。
② 求助:本人想針對某類產品或其行業進行市場調研,如何開展有相關案例分享,則不勝感激。
新產品開發的立項報告書
行業內,新產品的開發通常都是由企業內部的人建議的,包括營銷經理、市場經理、企業負責人等。新產品開發的過程如下:
1. 新產品立項報告書的製作
2. 新產品開發的目標制訂
3. 市場研究和分析(針對產品類別、生產技術、宏觀環境、利潤狀況等深層次的SWOT分析)
4. 制訂開發戰略(包括價格、渠道、促銷、媒體組合、人員、區域等)
5. 費用與銷售預算
6. 營銷方案實施
7. 新產品(品牌)的維護
對於前面二點,我們這里不作過多的討論,主要就其他的五點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說到市場調研和分析,我們不得不說的是寶潔公司,寶潔公司對市場研究的投入每年上億美元,它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抽樣調查、訪問等分析工具和技術上,通常都超過專業的市場研究公司,創造了獨特的座談會技術、深訪、抽樣等技術。在中國,正是寶潔早期進入之後,由於重視市場研究對公司的作用而大力宣傳和實施,才促進了我國90年代的市場研究業的萌芽。調研行業的專家都有一個同意的說法:中國市場研究公司最初就是得益於寶潔,是寶潔公司的需求養活了當時的專業調研公司,也把市場研究的理念、技術傳授給了這些專業公司,當然這樣說似乎有些誇張。就現在,中國寶潔每年的市場研究費用也是過億的。有效的市場調研可以讓營銷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准確反擊競爭對手、讓新開發的產品快速贏利、減少新產品開發的風險與失敗。下面我們就來探討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第三個問題——市場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成功:「方法與技巧似乎比知識更重要」;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成功:「思路則意味著出路」,市場分析主要可以通過幾個方式來得到:二手資料和原始資料。主要的方法有:深度訪問、座談會、問卷調查、向行業協會購買、分公司內部調研、與專業調研公司合作等等。
一、收集二手資料
二手資料是指已經被整理好的對我們調研有幫助的資料。二手資料的獲得相對原始資料來說,可以達到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過程操作簡單的好處,所以這是大部分調研公司或是企業調研最經常用的方法。主要途徑有:《環球文儀》《文體用品與科技》《OPI》等行業雜志期刊、《中國文化用品網》《國際文儀》《慧聰商情辦公頻道》《阿里巴巴輕工業頻道》等網站、中國文體用品等各地的行業協會和政府機關、行業專家、中國海關統計年鑒、各地工業指數等等。
在收集二手資料的時候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二手資料的來源?二手資料的內容是否可靠?二手資料是個人還是單位收集的?當時該收集人士(單位)的目的是什麼?該人士(單位)是通過什麼方式收集的?收集的時間是什麼時候?這些問題都將影響到我們的數據是否正確和具有實用性。
二、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可以彌補二手資料眾多的缺點,可以就實際問題提出調研,可以更加生動、真實、准確和詳細進行調研,可以根據某些方法得到人民主觀的想法,可以發現二手資料的真實性等等這些好處。主要的方法有小組座談會、深度訪談、投影技法、故事研究法等等
三、抽樣調查
通過二手資料和定性研究以後,很多問題已經基本能夠確認了,接下來就是進行實際的調查研究了,抽樣的技術主要有簡單的隨機抽樣、聚類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判斷抽樣、配額抽樣等等。在抽樣調查中碰到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樣本量的大小應該如何確認?是越多越好嗎?樣本量的確定主要由誤差大小、置信度、人力與費用預算、總抽樣數等來決定的,在我們過去的做法中,置信度大都在98%(可在統計學中查到臨界點數據表的數據),誤差為95%,總抽樣數如果是全國終端用戶的話:一級城市為100(企業數)*8個;二級城市為60 *5個;三級城市為40 *3個;如果是全國經銷商的話:大型專業文具批發市場20個*50戶;小型文具零售商100家(2000萬年銷售額以下);大型連鎖文具企業50家;零售批發商200個;單體文具(夫妻)店200家;百貨商場超市100家;會員、倉儲店10家。
四、訪問的方法
以上我們通過了二手資料收集、定性研究提出命題以及抽樣來保證調研的有效性,做完了以上的准備工作我們接下來就要進入實際的訪問階段。訪問階段一般都不能完全保證調研的可信度,這種可信度是建立在被研究者自願接受並且配合的情況下來完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控制好訪問的質量,這主要體現在贈品的吸引力、訪問員的培訓和訪問經驗、督導員的把控和抽檢、問卷內容的設計等等手段來確保調研結果的可信度。訪問的主要方法有:入戶訪問、攔截訪問、電話訪問、郵寄訪問、計算機輔助訪問(CATI)、網上調查等。其中問卷的設計一定要注意幾點:問題要具有和項目相關聯性、問題能解決調研的目的、問題是受訪者知道並且願意回答的。在進行訪問之前筆者建議最好先讓訪問員先在企業內部先進行試訪,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訪問質量的問題。下面是列舉一個筆類市場進入的調研和分析:
筆類市場研究分析案例:
我們所要了解的內容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以及競爭對手和客戶的研究分析。環境的變化和趨勢會導致營銷機會和威脅的產生,對環境因素的變化方向和變化大小的預測非常重要,對環境變化的預測成果將會被放在機會和威脅分析階段當中。外部因素分析包括:市場的經濟分析、金融政治分析(主要是指銀行和行業用戶);總市場的發展狀況、產品趨勢、市場競爭強度、辦公用品的發展速度、細分品類(中性筆、圓珠筆、簽字筆)的市場規模、利潤空間、細分品類的發展階段和生命周期、替代品的威脅等等,當然還包括政治、社會、技術創新等問題。根據SHOPA和美國制筆協會的資料統計估測,2003年全球制筆市場總零售額約達223億美元,年增長率一般在3—6%之間,其中中國制筆市場的總零售額約達28億美元(見[表1]。從市場成熟度來看,中國市場屬於半成熟市場,其所在市場約佔半成熟市場的一半(見[表2])。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外商對華投資持續增長以及中國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前提下,預計今後幾年中國筆類產品表觀消費量的年增長率將在20%以上
五、數據的分析
當所有我們需要的數據都已經做出來以後,我們最後要做的事情就是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以到達我們調研的目的,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根據不同的項目性質來斷定分析的方法是否合適,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聯合分析、對應分析、交叉分析、均植分析、頻數分析、回歸分析SWOT分析等。
③ 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例子
1、系統抽樣
例如,某工廠連續性生產,為檢驗產品的質量,按每隔1小時取下 5 分鍾的產品,並做全部檢 驗,這種抽樣方法是系統抽樣。
2、分層抽樣
例如,研究者欲研究某市社區護士工作的滿意度。該市社區護士的學歷組成由中專、大專以及本科學歷組成。
研究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學歷」這一特徵對於護士對自身工作者的滿意度有較大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先把該市的社區護士總體分為三個大類,即有中專學歷的、有大專學歷以及有本科學歷的社區護士。
然後研究者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的方法,分別從這三類社區護士中抽取三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三個子樣本合起來構成該市全體護士的樣本。
例如,研究某種產品的消費率時,按常理認為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平均消費比率。為了把性別作為有意義的分層標志,調查者肯定能夠拿出資料證明男性與女性的消費水平明顯不同。用這種方式可識別出各種不同的顯著特徵。
優缺點
1、系統抽樣
等距抽樣方式相對於簡單隨機抽樣方式最主要的優勢就是經濟性。等距抽樣方式比簡單隨機抽樣更為簡單,花的時間更少,並且花費也少。使用等距抽樣方式最大的缺陷在於總體單位的排列上。
一些總體單位數可能包含隱蔽的形態或者是「不合格樣本」,調查者可能疏忽,把它們抽選為樣本。由此可見,只要抽樣者對總體結構有一定了解時,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對總體單位進行排隊後再抽樣,則可提高抽樣效率。
2、分層抽樣
總體中賴以進行分層的變數為分層變數,理想的分層變數是調查中要加以測量的變數或與其高度相關的變數。分層的原則是增加層內的同質性和層間的異質性。
常見的分層變數有性別、年齡、教育、職業等。分層隨機抽樣在實際抽樣調查中廣泛使用,在同樣樣本容量的情況下,它比純隨機抽樣的精度高,此外管理方便,費用少,效度高。
④ 求分層抽樣步驟,最好有例題!!!
①將總體按一定標准進行分層;
②計算各層的個體數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
③按各層的個體數占總體的比例確定各層應抽取的樣本容量;
④在每一層進行抽樣(可用簡單隨機抽樣或下面講的系統抽樣)。
例子:
某家電視台在網際網路上徵集某電視節目現場參與的觀眾,報名的總人數為12 000人,分別來自4個城區,其中東城區2 400人,西城區4 600人,南城區3800人,北城區1 200人,從中抽取60人參加現場的節目,應當如何抽取,寫出抽取過程。
解:採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抽取參加現場節目的觀眾,步驟如下:
第一步:分層。按城區分為四層:東城區、西城區、南城區、北城區。
第二步:確定抽樣比。樣本容量n=60,總體容量N=12 000。
第三步:按比例確定每層抽取個體數。在東城區抽取2 400×=12(人),在西城區抽取4 600×=23(人),在南城區抽取3 800×=19(人),在北城區抽取1 200×=6(人)。
第四步:在各層分別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樣本。將各城區抽取的觀眾合在一起組成樣本。
(4)市場調查分層抽樣的案例擴展閱讀
歸納:
(1)如果總體中的個體有差異時,就用分層抽樣抽取樣本,用分層抽樣抽取樣本時,要把性質、結構相同的個體,組成一層。
(2)每層中所抽取的個體數應按各層個體數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抽取,也就是各層抽取的比例都等於樣本容量在總體中的比例,即抽樣比=.這樣抽取能使所得到的樣本結構與總體結構相同,可以提高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
⑤ 關於「分層抽樣」的例子
1.要調查一個省糧食產量,將省內地形按山區,丘陵,平原分層,每個層內分別簡單隨機抽樣。(因為地形不同對產量影響很大)
2.中國東北、東南等7個區,每個區抽取一個省,每個省按人口或其他標准抽取大縣、中縣和小縣,每個縣按人口抽大鄉一個、中鄉一個、小鄉一個,按這樣抽取的樣本該是分層的。
⑥ 因做市場調查而成功的案例
你是誰呀 ?
我也做作業 你是那學校的 ?
咱們作業一樣
⑦ 分層抽樣的優缺點
分層抽樣的優點:
1、當一個總體內部分層明顯時,分層抽樣能夠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從而提高由樣本推斷總體的精確性;
2、分層抽樣特別適用於既要對總體參數進行推斷,也要對各子總體(層)的參數進行推斷的情形;
3、分層抽樣實施起來靈活方便,而且便於組織。
分層抽樣的缺點:調查者必須對總體情況有較多的了解,否則無法進行恰當分層。抽樣手續較簡單隨機,抽樣還要繁雜。
(7)市場調查分層抽樣的案例擴展閱讀:
分層抽樣的具體程序是:把總體各單位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獨立的完全的組(如男性和女性),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中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樣本相互獨立。總體各單位按主要標志加以分組,分組的標志與關心的總體特徵相關。例如,正在進行有關啤酒品牌知名度方面的調查,初步判別,在啤酒方面男性的知識與和女性的不同,那麼性別應是劃分層次的適當標准。如果不以這種方式進行分層抽樣,分層抽樣就得不到什麼效果,花再多時間、精力和物資也是白費。
⑧ 關於分層抽樣的問題
這是統計問題啊,不一定等可能抽樣,只要抽樣比一樣就行。
比如說,老師學生兩層,老師那層,男10女2,那麼學生那層也抽成5:1就好。
因為本來就男的多,你要是固執於數字的等可能抽樣就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