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做一次調研......
國難呀!!!一群無所事事的年輕一代!!惋惜惋惜,可憐可憐!!找一些有意義的事給他們!!——戀愛,還是為了金錢......
事多了,可是他們不做呀?
看看下面這篇文章......
筆者認為,這個調查選題很好,其結果令人信服,所反映出的問題更值得深思和重視。
報道中說,目前的大學生精神萎靡不振是以高考制度恢復後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學生發憤苦讀作參照的。
筆者經歷了那個時代,應該有發言權。那時候,國家已經從極其黯淡的陰影中走出來,民主、法制、真理、科學的口號振奮人心;剛剛恢復高考制度,開始重視知識和人才,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基本公正,大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不存在失業問題;那時候還沒有出現「80%的社會財富掌握在20%的富人手裡」這樣嚴重的分配差距,官員腐敗還不很明顯。因此,那時的大學生看未來可謂是一片光明,絕對相信祖國的明天越來越富裕和強大,更堅信自己能隨著國家的崛起而水漲船高。理想和目標讓人振奮,讓人樂觀向上,充滿激情,所以他們不分晝夜地讀書學習,為後來在20多年的社會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打好了基礎。
現在的大學生面臨的環境就不很一樣了:有的大學沒畢業就已經在行政、事業或壟斷性國有企業安排好了工作,而有的大學生畢業很長時間了連月薪500元的體面工作都找不到;大學生們雖然已經看到了祖國在經濟上的繁榮,但總有個人財富與這種繁榮不相吻合的感覺,比如到處都是豪華宅區,但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買得起;發生在身邊的大量腐敗行為,更是不斷地銷蝕著他們對民主、法制社會的美好想像和期待———有了這樣的煩惱和雜念,他們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大學生,「從純粹的精神追求向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傾向轉變」,確實是個嚴重問題,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未來怎能沒有精神呢?但我覺得,這不能過多地埋怨他們,而是要更多地從上一輩身上找原因,因為這種轉變源於他們的上一代親手給他們製造了一個「商人至上」的畸形氛圍。我想,大學生中肯定有許多人都想成為哲學家、社會改革家、優秀教育家等等,可太多的框框使這些領域長期缺乏明星級別的成功者,他們當然不願投身其中。他們也希望自己加入公務員隊伍或公共事業部門,成為造福一方的廉潔官員或公共事業部門的優秀掌管人,可是難以實現,一是多數人進不去,二是進去了也不一定心想事成。而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卻能為多數大學生提供相對公正的准入門檻和自由的競爭環境。更重要的是,目前是一個商人地位過度膨脹的社會,他們手中的金錢表現出過大的力量,這些並非秘密的現實,怎不讓大學生羨慕和模仿?
我國的教育也有責任,在對新一代進行公民精神教育,讓他們盡早樹立對公平、民主、自由、法制的堅定信仰這方面做得很不夠。「文革」期間,因為用強制的辦法無限拔高精神的價值及其向導作用,導致多數人非常厭惡精神層面的口號。但這並不能說我們從此不需要精神領域的目標了,更不能像現在這樣,讓乘虛而入的「拜金主義」來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甚至充當我們的精神向導,給年輕人大量灌輸庸俗的實用和功利主義。
精神追求的實質,是一個與國家的規范、走向、未來等密不可分的信仰問題。精神的迷失必定導致青年人信仰的模糊化和邊緣化,其長遠的受害者是整個民族。因此,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耽誤不得。
B. 根據大學生消費狀況寫一份調查方案!!!急用....統計學作業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了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台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致的了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 消費觀念復雜,感性消費占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發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 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 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么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調查表明,煙台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群體手機平均擁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局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繫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繫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製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范並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C. 如果讓我們進行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方案設計,應該從哪幾個方面
可以通過從消費支出項目,消費方式,消費水平等方面進行設計,並且同時可以針對性了解大學生的收入與開銷所佔比例以及心理預期,等等望樓主採納。
D. 關於大學生的消費市場調查方案
最好到書店去找找,我做市場調查方案的時候都地去的那裡,找案例呀!
E. 如何設計一份關於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問卷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問卷稍等 ,我現在發你。
F. 設計一份調查問卷以大學生消費行為為題
不知多久,又好像從來沒有這么冷靜過,雖然,還有很多事情無法想明白,或是想明白了但是就是沒有法讓自己那麼去做,可是,能像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真的很不錯了。那種感覺就像是走到了一片廣闊、深邃的海邊,我看它濁浪滔天,遮住我的整個天空,讓我壓抑、痛苦、迷惘、失落,後來,還是那片海,卻見那狂濤一點點退去,而我的世界也漸漸地變得明朗,清靜起來。這種感覺很好,哪怕只是暫時的休憩,而我,也不知道這種感覺可以停留多久,就順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