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達公司市場戰略及失敗原因
首先數碼相機就是柯達發明的. 擁有很多數碼成像方面的專利.但柯達公司全力推膠卷技術.(膠卷技術全球絕對第一.給柯達公司帶來了超額利潤).所以本身只把數碼成像技術當成儲備技術.
反之日系相機廠商在膠卷市場拼不過柯達.則看重數碼成像技術全力以赴.日系相機廠商在研發上下了苦功夫.佳能的鏡頭防抖技術. 科美的CCD防抖.(科美後來被索尼收購)尼康的同底疊加技術等.終於超過柯達.
另一點日系相機手感很好.設計的按鍵很科學.使用特別方便.
柯達的畫質很好.但是使用不太方便.按鍵設計的不科學
2. 柯達的品牌介紹
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簡稱為柯達公司,是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成為柯達全球第二大膠卷市場,僅次於美國。而根據預測,數年後,中國將成為柯達的全球第1大市場。伊士曼柯達公司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一百多年來幫助無數的人們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娛樂時光。
3. 柯達的高端產品主要是什麼
柯達的數碼相機產品主要有C、V、P、Z四個系列,具體來說:
C系列柯達自己稱為「對准即拍系列」,屬於低檔入門產品,其特點是在保證基本日常使用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因而往往除了價格便宜沒有什麼過多的優勢。其中C663和C875是現在比較熱銷的型號,而C875算是C系列中比較特別的了,它具有800萬像素,1/1.8寸CCD,施耐德鏡頭等,並具有全手動功能。C875已經不能算是一款低端相機了,他的性能以及可玩性已經能夠滿足初級攝影愛好者使用需求,而價格卻仍然較為便宜。
Z系列:高倍變焦系列,是柯達面向廣大初級攝影愛好者推出的產品系列,其特點是都具有高倍光變。並且,Z系列的相機全都具有P/S/A/M各種手動功能,適合攝影愛好者學習攝影技巧使用。柯達Z系列的定位可以看作與佳能的A系列相近,雖然可能性能上確實略低於A系列的各款相機,但價格卻也比A系列要便宜一些的。我認為,作為初學者,如果想學習攝影技巧,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可以選擇佳能的A系列相機(A630/A710IS/A640),如果資金不足的話,Z系列(Z612/Z740/Z650)也是不錯的選擇。
V系列,袖珍系列。適合出門或者參加聚會攜帶,特別是時尚質感的金屬外殼,絕對適合女生使用。V系列屬於卡片機,輕巧的機身
4. 柯達的歷史詳細
柯達公司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始創於1880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柯達是「信息影像」行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這個行業的市場價值達3850億美元,包括設備(如數碼相機和掌上電腦)、基礎設施
伊士曼柯達公司
(如在線網路和影像沖印系統)以及服務和媒介(如訪問、分析和列印影像的軟體、膠卷和相紙)。柯達利用先進的技術、廣闊的市場覆蓋面和一系列的行業合作夥伴關系來為客戶提供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他們對影像中所蘊含的豐富信息的需求。2012年一月,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柯達公司宣布破產保護。公司有以下幾大業務領域:攝影—為大眾消費者、專業攝影師和電影攝影師提供數碼
「黃色巨人」柯達
[1]和傳統產品及服務;醫療影像—為醫療衛生行業提供傳統和數字影像獲取、存儲和輸出產品及服務;商業影像—為企業和政府提供影像獲取、輸出和存儲產品及服務;元器件—為原始設備生產商(OEM)提供光學元件和感光晶元;以及顯示器—設計和製造世界領先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 公司2002年的全球營業額達1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柯達全球員工總數約為七萬人,其中三萬九千人在美國。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設有生產基地,向全世界幾乎每一個國家銷售種類眾多的影像產品。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柯達公司的前身是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壯在1881年建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為膠卷、膠片和第一部給非專業人士使用的相機的研發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該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膠片供應商之一,包括業余和專業市場。它也進入了其他影像相關領域(例如醫療影像),並繼續致力於在不斷增長的數碼攝影和數碼成像行業獲得更堅實的立足點。 該公司前身為「伊士曼公司」,後由於生產的第一部傻瓜型膠卷相機名為「柯達(Kodak)」,遂改名。喬治·伊士曼在被人問及此事時回答說:「從語言學上說,『柯達(Kodak)』這個詞就像嬰兒說的第一個『goo』一樣毫無意義—簡潔、突兀、甚至有點粗魯,字面上兩端都由堅定不妥協的輔音字母截斷,聽起來就像你面前的相機快門聲一樣乾脆。這不就是最好的名字!」該款相機獲得巨大成功,「柯達(Kodak)」這個詞由此被加入到公司的名稱中。
1986年1月9日,柯達輸掉了與寶利來(Polaroid)的專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時拍相機行業。 2004年1月13日,柯達宣布將停止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生產傳統膠片相機。到2004年底,柯達將停止製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膠片的相機。膠片的生產還將繼續。這些變化反映了柯達已將注意力轉移到新興的數碼市場中。 柯達圖文影像集團自2005年6月完成對克里奧的並購後,正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數字圖文影像新時代。目前,柯達圖文影像集團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圖文影像產品與服務的全方位大型跨國公司,印藝業的客戶可以在柯達圖文影像世界裡得到最廣泛、集成的行業解決方案與服務,從圖文影像的智能輸入、設計、輸出、再到圖文影像的流程管理、遠程管理和存儲管理、咨詢管理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並購的成功標志著柯達圖文影像集團實現了向數字化的轉型成功,基本實現了由傳統的影像業向數碼圖文影像業的過渡,初步完成了柯達圖文影像集團在數碼領域的戰略部署。 曼柯達公司自1880年成立以來,柯達一直在全球影像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業務多元化,涵蓋傳統鹵化銀技術和數碼影像技術各方面。目前,柯達公司主要從事傳統和數碼影像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服務對象包括一般消費者、專業攝影師、醫療服務機構、娛樂業以及其他商業客戶。公司設有四個業務部門:攝影事業部,醫療影像部,商業影像部和元器件事業部。憑借其技術優勢、市場規模和眾多的行業夥伴關系,柯達公司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他們對影像中所包含的豐富信息的需求。柯達120多年的歷史正是世界影像行業發展的縮影。 1880年,當時還是銀行職員的喬治伊士曼開始利用自己發明的專利技術批量生產攝影干版,這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獲成功,翌年與商人斯特朗合夥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1881年末,伊士曼從羅切斯特儲蓄銀行辭職,投入全部精力經營自己的新公司,同時繼續研究簡化攝影術的方法。1883年,伊士曼發明了膠卷,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柯達照相機在1888年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攝影大眾化的基礎。幾經變化之後,伊士曼的公司在1892年更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 【柯達百年沉浮史】 1880年,當時還是銀行職員的喬治伊士曼開始利用自己發明的專利技術批量生產攝影干版,這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獲成功,翌年與商人斯特朗合夥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伊士曼從羅切斯特儲蓄銀行辭職,投入全部精力經營自己的新公司,同時繼續研究簡化攝影術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發明了膠卷,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888年,柯達照相機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攝影大眾化的基礎。 1889年,伊士曼攝影材料有限公司於倫敦成立。 1891年,伊士曼在倫敦附近的哈羅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廠。 1896年,柯達公司成為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贊助商。 1900年,柯達的銷售網路已經遍布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其它歐洲國家。 1976年,柯達就開發出了數字相機技術,並將數字影像技術用於航天領域。 1986年1月9日,柯達輸掉了與寶利來(Polaroid)的專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時拍相機行業。 1991年,柯達就有了130萬像素的數字相機。 2000年,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 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這與100年前伊士曼果斷拋棄玻璃干板轉向膠片技術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 2003年9月26日,柯達宣布實施一項重大的戰略性轉變: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 2004年1月,柯達宣布裁員其現有20%的員工,即當時70000名員工在生產和行政部門的12000到15000人。 2004年1月13日,柯達宣布將停止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生產傳統膠片相機。 2004年底,柯達將停止製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膠片的相機。膠片的生產還將繼續。 2005年1月,柯達任命了新的CTO:William Lloyd,這位在惠普工作了31年的技術專家,被外界冠為「數字CTO」的稱號。 2011年10月1日凌晨,美國當地時間周五,擁有131年歷史的相機製造商伊斯曼-柯達公司(EK)可能提交破產保護申請。受此消息影響,美國股市盤中柯達股票一度暴跌68%,創下該公司自1974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2012年1月3日,柯達公司宣布已收到來自紐交所的警告,因為其平均收盤價已連續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價在未來6個月內仍無起色,柯達將面臨摘牌。 2012年1月19日,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已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以爭取渡過流動性危機,確保業務繼續運營。 編輯本段海外業務公司成立之初,伊士曼就意識到全球民用攝影市場的巨大潛力,因此積極向海外擴展業務。伊士曼干版公司在美國成立5年後就開始在倫敦設立銷售辦事處。隨後,伊士曼攝影材料有限公司於1889年在倫敦成立,全面負責柯達產品的海外銷售。起初,所有的產品都在羅切斯特生產。不久以後,國內外的需求超過了美國工廠的生產能力。因此,伊士曼於1891年在倫敦附近的哈羅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廠。1896年,柯達公司成為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贊助商。截至1900年,柯達的銷售網路已經遍布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其它歐洲國家。此外,日本的銷售辦事處已經在籌劃之中,而加拿大的生產廠隨著加拿大柯達有限公司的成立也已經開始動工建設。今天,柯達的生產廠遍及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國、法國、德國、印度、中國和美國。同時,柯達產品通過世界各地的子公司銷往150多個國家。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 編輯本段柯達危機柯達早在1976年就開發出了數字相機技術,並將數字影像技術用於航天領域;1991年柯達就有了130萬像素的數字相機。但是到2000年,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
5. 柯達的發展歷程
1880年,當時還是銀行職員的喬治伊士曼開始利用自己發明的專利技術批量生產攝影干版,這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獲成功,翌年與商人斯特朗合夥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伊士曼從羅切斯特儲蓄銀行辭職,投入全部精力經營自己的新公司,同時繼續研究簡化攝影術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發明了膠卷,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892年,更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
1896年,柯達公司成為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贊助商。
截至1900年,柯達的銷售網路已經遍布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其它歐洲國家。此外,日本的銷售辦事處已經在籌劃之中,而加拿大的生產廠隨著加拿大柯達有限公司的成立也已經開始動工建設。今天,柯達的生產廠遍及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國、法國、德國、印度、中國和美國。同時,柯達產品通過世界各地的子公司銷往150多個國家。
1981年 柯達(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辦事處。
1986年1月9日,柯達輸掉了與寶利來(Polaroid)的專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時拍相機行業。
1994年 柯達快速彩色沖印店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已發展到8,000多家。
1995年 柯達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並於次年投產。柯達影像器材(上海)有限公司亦隨之成立。
1996年 台灣保勝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進一步研製光學產品。
1998年 柯達承諾投資十二億美元用以全面提升中國感光行業,柯達(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及柯達(無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6月,柯達廈門海滄生產基地破土動工,建造柯達在亞洲最大的感光產品生產基地。
2000年 柯達(無錫)股份有限公司套葯廠榮獲ISO9002認證,並於同年獲得ISO14001國際環保認證,確認了柯達在無錫環境保護設施方面,超過900萬人民幣投資的價值柯達(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汕頭廠榮獲ISO14001國際環保認證。
2000年6月 柯達廈門海滄工廠正式投產,生 產世界一流的彩色膠卷和相紙。
2000年7月 柯達(廈門)有限公司成立,生產一次性相機。
2001年 柯達開設柯達數碼影像快速彩色店,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數碼影像服務。
2001年2月 柯達與上海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達海照相機有限公司,生產傳統照相機。上海達海照相機有限公司生產的EasyShare系列相機隆重面市。
2001年9月 上海達海照相機有限公司增資,柯達正式啟動在華第一個數碼相機生產項目。
2004年1月13日,柯達宣布將停止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生產傳統膠片相機。
2004年底,柯達將停止製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膠片的相機。膠片的生產還將繼續。
6. 柯達公司的產品策略
1) 柯達公司的網路產品為網上相冊,網路沖印
產品的五個層次是:核心產品,一般產品,期望產品,附加產品,潛在產品
2)確立品牌核心價值,為品牌注入新元素,重新定位,讓產品隨著時代改變而改變
7. 請介紹柯達的產品系列定位好嗎
http://www.nmzol.com/pingce/zb/200501/3644.html
柯達數碼相機產品線分析
========================================================
楓舞添言:
8. 如何從營銷環境和市場機會分析百年老店柯達的落敗
銷環節的市場分起來的百年老店,一定要經營好,不然落敗。
9. 柯達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1 柯達公司的遠景目標
根據柯達公司現有情況來規劃遠景目標,必須著手與柯達公司現有的幾個高科技行業公司的發展,通過高科技的支持來重新獲得市場的主動權,重新建立起新的相機帝國。 縱觀現在的相機市場,數碼相機已經穩穩的成為市場的主流。但是逐漸不能滿足人們對於相機有著更高的要求。未來柯達所需要定位遠景的方向。經過市場的調查以及人們的需求,規劃出了柯達公司2020的遠景規劃目標。
未來相機市場有四大發展趨勢:
一、單電相機繼續擴張
隨著單電相機的興起,人們對於單電相機的實時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以及防震效果非常感興趣,這種相機逐漸會成為攝影愛好者的主流。
二、數碼相機主流像素值升級
數碼相機主流像素值為1000萬,僅僅是兩年前的事情,兩年後的今天,數碼相機主流像素值再次刷新紀錄,主流的消費相機產品的像素值設定在了1600萬,這意味著從今年起,消費數碼相機的主流像素值提高到了1600萬。
更高的像素輸出,有助於照片輸出,也方便了後期裁圖,但像素值的提高必須與感測器的尺寸以及技術同步升級,否則便會導致畫質變差的反效果,今年各廠的消費相機新品集體升級像素值,無疑是數碼相機技術升級的一大體現。
三、3D影像技術應用擴展
3D影像技術一直以來都屬於前沿而非主流的影像技術,真正應用到民用級的產品不多。而近幾年由於3D電視機的迅速發展,毫無疑問地推動了其他3D產品的發展,在今年CES展會上,無論是數碼相機還是數碼攝像機,都出現了不少3D的元素。
近年來,3D相機的研發,比較起勁的是富士,兩年來推出了不少3D影像產品,包括兩代數碼相機、數碼相框以及全套數碼沖印產品。而此前由於3D輸出設備 的稀缺,主流廠商沒有推出相關的影像產品,但目前3D電視機的擴張,不少廠商均看到了3D影像市場的前景,紛紛投入研發,相關的產品也漸漸多起來。
四、液晶屏解析度升級
數碼相機的液晶屏只是一個觀看圖片以及查看取景效果的附件,其性能的好壞並不會最終影響成像效果,但其顯示效果的優劣卻會讓拍攝者很直接地去判斷照片的好壞,同時顯示效果的優劣也會影響拍攝者的心情。所以廠商們都會在液晶屏上作文章。
遠景目標:
通過對未來市場趨勢的分析,我們規劃出了柯達公司未來的走向:
(1)2011年美國柯達公司宣布破產,其他分區不受影響,正常運作。2020年通過其他分區公司的重組以及未來三五年的良性運作循環下,2020年柯達公司恢復到80、90年代的輝煌。
(2)2020年柯達公司仍然不斷的研發新的高科技相機產品,來帶動整個相機市場的走向,做到相機領域內的領路人,把主動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獲得更大的利潤。實現比柯達最輝煌時期時,年利潤翻倍的效果。
(3)利用好媒體優勢,把自身的商業品牌提升到更高。
(4)擁有更多的資金後,結合自己的領域優勢開發出新的項目,向多元化發展。避免因相機的頹勢導致破產的悲劇
三(二)企業發展3-5年目標
(1)柯達從花旗集團獲得9.5億美元18個月期的信貸支持,用以改善流動性和營運資本。利用自己現有的旗下高科技產業,對這四項做出良好的規劃。研究出新的產品。
(2)通過這些產品的出台,與有實力並且有影響力的電子公司合作,把市場逐步擴大,這樣避免的單獨承擔風險,將風險逐步減小。雖然利益暫時少了些,但是核心科技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這樣給柯達公司掌握住了主動權,便於以後的公司的決策計劃執行度。
(3)隨著產品在市場逐步擴大,將得到的部分資金繼續投資到高科技產業,繼續研發新的產品,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通過這個循環來逐步擴大公司的規模,最後恢復到柯達公司在80、90年代的輝煌,並且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