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匯源果汁的營銷策劃是哪家公司做的
這個我舉手,我是學設計的,之前的我不知道,但它家的100%果汁18年以後大變身時尚感讓我印象深刻,後來了解了下背後的設計公司是一家叫精銳縱橫的,實習期還偷偷的投了簡歷,不知道他們看到了沒,反正我沒收到電話
⑵ 果汁營銷策劃方案怎麼寫
市場競爭 目前國內果汁飲料市場並沒有出現特別突出的強勢品牌,參與競爭的廠家主要可以概括為三支力量:一支是包括匯源、娃哈哈、養生堂等國內知名企業,一支是台灣背景的企業統一和康師傅,還有一支是大的跨國公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它們競爭的手段也表現多樣化。 綜觀2003年的果汁飲料市場廠家競爭的焦點表現為:從低濃度到高濃度的產品縱深層面的競爭;從單一口味到混合口味的產品品類的競爭;從熱灌裝到冷灌裝生產技術層面的競爭等等,較高的市場化程度和果汁營養健康的概念,預示著這一行業發展前景十分樂觀,這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競爭也將日趨激烈,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進入果汁行業的門檻進一步加高。目前,果汁市場的競爭已處於較高的平台之上,對資源、研發、製造、營銷的要求都大大提高。而且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高,產業進入門檻也將進一步提高。 2、企業形象和品牌建設的難度加大。消費者在多年廣告轟炸以後,消費選擇更加理性。企業需要整合豐富的傳播手段以建立和維護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忠誠度。 3、企業品牌運作及市場推廣將更加註重與消費者溝通的深度和融合,進一步融入消費者的生活。消費者更加註重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內涵。由於各品牌產品線日趨密集,產品差異化呈縮小趨勢。在渠道結構穩定、市場推廣大同小異的情況下,企業的差異化訴求將傾向表現在產品品質和內涵上。 4、對渠道和終端的爭奪是企業謀求長期競爭優勢的焦點。多年的市場培育,消費品市場及競爭手段都相對比較成熟,企業市場角逐的焦點已經表現為對銷售渠道和零售終端的掌控。合理的渠道資源結構和終端的深度分銷是企業進行區域市場密集式開發的基矗,控制和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是應對各種形式價格戰的關鍵因素。 5、價格競爭已經並將繼續成為市場角逐的首選利器。果汁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價格敏感度和價格彈性都很高。如何在保證質量前提下,控制和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將決定企業是否有足夠空間應對價格競爭。
⑶ 匯源果汁怎麼跑業務
商場商家合作,區域代理批發,再到鋪子銷售。各個都不同方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⑷ 匯源果汁市場分析
現在匯源果汁市場確實挺好,價位適中,口感也好,喝果汁,喝匯源,已經成為人們的口頭語。
⑸ 關於匯源集團的公關策劃書
有媒體引述一位不具名的權威人士消息稱,匯源在出售給可口可樂的計劃失敗後,再次出售的計劃「正在討論之中」。相關高層也在前天進行了會議。對此法律界人士指出,無論是誰提出收購建議,難免要再向商務部申報。
朱新禮對出售匯源仍有興趣
記者昨日致電匯源對外事務負責人曲冰求證,對方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不過,據一名曾經直接參與過之前收購案事務的人士對本報表示,持有匯源42%股權的朱新禮確實對再度出售匯源果汁很有興趣,盡管明知在叫價上將可能遠夠不上可口可樂開出的24億美元。朱新禮曾公開表示,希望在獲得收購資金後投資上游,形成最多500億元的投資效應。
目前,美國百事可樂和我國台灣的統一企業均被視作潛在接盤人。Euromonitor的統計顯示,2008年,百事可樂在中國果蔬汁份額僅1.4%,統一的份額則達6.6%。
盡管百事表示對事件不予置評,但是去年它曾宣布未來4年內增資10億美元到大陸市場。而統一4年前就以3030萬美元買入匯源5%股權,其後出於投資限制不得不放棄交易,達能等外資才接手。事實上,記者早前也從康師傅處證實,在可口可樂之前匯源也曾和他們接洽出售事宜。
Sheppard Mullin Richter & Hampton律師事務所高級法律顧問張小藝告訴本報,無論是哪家飲料巨頭要「喝」匯源都難免再次要向商務部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
⑹ 誰知道匯源果汁的目標市場
匯源果汁的目標開始抄是家庭中小孩子喜歡的果汁,後來逐漸增加到青年一類的飲料等等!
現在的目標很明顯,要做國內飲料的龍頭老大,因為他的實力年年都在增加,做龍頭的幾率很大,只要匯源繼續做別的飲料,或者別的類型的食品等等!
估計壟斷整個中國生產的飲料都有可能!搞不好現在都在壟斷了!!!
很佩服匯源的老闆!真的!
⑺ 匯源果汁的銷售渠道和促銷策略
當初匯源果汁的成功發展模式,就是以餐飲渠道為主,大中型商超內作為輔助渠道。而餐飲容渠道的銷售主要依靠的是銷售渠道的推力,不是品牌自身的拉力。
現在的銷售渠道應該是 廠家-批發商-零售商(超市、商場、小賣店)
促銷策略 現在廣告促銷為主
⑻ 匯源果汁的 分銷渠道
本報訊記者蔣傑升報道:當絕大多數飲料產品為搶占超市終端無果而終之時,新近驚聞匯源果汁卻逆勢而上——另創飲料分銷新型渠道,計劃在全國開設1500家果汁專賣店。如果匯源果汁貿然全面鋪開專賣店計劃,匯源以後面臨的最大挑戰無疑是如何擺平專賣店新貴與分銷商老大之間的關系?業內更多的質疑是匯源果汁拋出如此豪氣干雲的專賣店計劃就能顛覆現行幾乎固若金湯的飲料分銷主流渠道?
匯源專賣店計劃浮出水平
有關媒體日前披露,匯源果汁今年計劃在全國開設1500家專賣店,主營匯源系列產品。旨在提高對果汁市場的佔有率,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進一步提升匯源品牌,擴展地縣級城市的市場網路。
消息顯示,匯源專賣店將主要建在地縣級市場,單店面積不小於5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大賣場附近。總投資額不是很大,經銷商打款後,可以獲得其貨款6%的市場支持,經銷商只需交納5萬元的經營權(5年)即可,和開一個超市差不多。
昨天,匯源集團一位張姓助理向記者表示,匯源果汁專賣店計劃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專賣店主要在區縣布點,以專賣店為主線,開發周邊市場,目前只是處於初期階段,暫時還沒有就該計劃在全國的實施做一個東西出來,暫時不作宣傳,等過一段時間再作傳達。
開1500家專賣店可能嗎?
據這位張姓助理透露,不少專賣店店長是來自公司過往的分銷商,在整個匯源的渠道規劃之中,加盟專賣店將與以往分銷商平行發展。當記者提到如何平衡專賣店渠道體系與曾經為匯源果汁分銷立下赫赫戰功的傳統分銷體系之間關系時,張姓助理以自己並不直接管理市場銷售這塊為由搪塞記者了事。
鑒於飲料這類快速消費品以專賣店渠道體系過往鮮見個案,業內人士無以具體評價。不過,值得反思的個案則是曾經轟動一時的娃哈哈2000家童裝專賣店計劃。2002年8月,娃哈哈宣稱當年在全國的專賣店開到2000家。結果聽說娃哈哈童裝專賣店最終只開了800家,不僅市場對此漫不經心,即便經銷商也顯得心猿意馬。
資料顯示,這家早年從山東移師京城的匯源果汁集團1998年才面向全國市場發展。在過去的將近12年中,匯源果汁雖在全國開辦了24處工廠,並設立了270個銷售公司,可是匯源果汁中心專賣店在全國僅發展了500多個。張姓助理昨天對記者坦陳,確實有經銷商對此持不同看法,該計劃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完善,不過如何完善這一渠道體系記者不得而知,匯源專賣店計劃會有什麼獨門秘技嗎?
專賣店渠道適合飲料行業嗎?
按照匯源集團的設想,開設專賣店是為了提高果汁的市場份額,張姓助理表示,發展專賣店體系比原有渠道有優勢,因為他們有經驗有資金有市場。
業內人士透露,飲料80%的銷售份額來自傳統渠道,20%來自直營渠道,對食品飲料類快速消費品而言,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超市、便利店、士多店幾乎是飲料同行說一不二的共同終端,雖然也有小部分知名飲料廠商在一線城市開了展示品牌形象的旗艦店,但是相對而言匯源的做法無疑留下一連串的懸念——匯源期待專賣店渠道分銷的收入占年度銷售收入多大比例?專賣店分銷價格與超市、便利店分銷價格會有不同嗎?對此,張姓助理沒有正面解答記者的疑問。
業內人士分析,關鍵在於匯源的超市、便利店終端與專賣店終端價格體系是否取得動態平衡,如果專賣店價格高於超市和便利店,加上其購物的非便利性,專賣店的分銷規模無法得以擴大;相反,如果專賣店價格低於超市、便利店,那麼匯源的主流終端體系可能面臨瓦解的危險。因此,匯源龐大的開店計劃能否全面鋪開仍然存疑。
(200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