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季《脫口秀大會》結束了,大家對本季的《脫口秀大會》有什麼看法
《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全部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一些看法,其實《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確實有很多的不同,那麼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希望朋友們參考:
通過上的分析朋友們應該看到一點,那就是《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確實刻意的在包裝上,下足了功夫,可是演員的發揮確實不好,而且也沒有很出色的脫口秀。這個節目的質量,如何能夠繼續提高,這才是大家心裡的真正疑問。
2. 如何評價<<脫口秀大會>>
2016年11月4日,騰訊視頻綜藝業務部總經理兼企鵝影視副總裁馬延琨在不負好時光—2017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上宣布,2017年有將近30檔超級綜藝IP將亮相騰訊視頻。其中包括《脫口秀大會》。
拋開各方言論不說,至少從推廣脫口秀這種形式上來說,的確是起到了一波作用。在這里也特別說明一下,不少人拿這個大賽和笑果文化辦的《脫口秀大會》相提並論,並且直言後者中的幾位演員實力更甚,這一點,難免有點外行看熱鬧之嫌。首先這個節目是比賽性質,說是職業脫口秀,你就當脫口秀看了?那首先是個比賽,選手之間的明爭暗鬥各自較勁是真實存在的。上台緊張忘詞邏輯錯誤,也都是比賽中客觀存在的,再加上欄目組前期溝通中對於內容做了大量的「干涉」,後期(聽說是另一個團隊)完全為了某些刻意為之的結果而粗糙剪輯,導致很多內容無法讓觀者過癮,說者盡興。反觀笑果的《大會》,完全是由笑果簽約藝人+1.5~2、3線明星構成,彼此的PK也僅僅是作秀,因此娛樂觀感更強。從節目呈現上,紅綠色調,有線話筒,麥架,也能基本呈現歐美脫口秀的套路。
3. 你怎麼評價脫口秀大會
這是一個靠口才而贏得最終獎杯的節目。考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考驗人的口頭表述能力。考驗自己的組織能力。更注重的是你的所有邏輯,才是你制勝的關鍵。
4. 如何評價《脫口秀大會》綜藝節目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李誕、池子的水準依然在線,在節奏控制上的進步也獲得了好評,但是「尬」和「垮」的評價幾乎一邊倒,我認為《脫口秀大會》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定位不夠清楚。說的是培養素人,卻完全沒有給其他新人合理的曝光度。有些人站了三期我看著都眼熟了,一個段子都沒講過,有些人站了兩期我也是眼熟沒聽過他們講段子,第三期就乾脆不見了(只是我的目測,不一定準確)。表演出彩讓人記住的、每一期彈幕千呼萬喚的,還是蛋總和池子這兩個"老人",還有狀態相當不穩定的思文建國。
5.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存在哪些打破規則的套路
7月29日,《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突圍賽終於結束了。
該季節目用兩期的內容,完成了50進25的晉級選拔,但是沒想到的是在第二期節目最後給觀眾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按照規則,李誕的確是打破了自己設定的規則,但是在情理上,李誕的選擇其實也是對的,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總之,就像節目中說的一樣,《脫口秀大會》是一檔喜劇節目,而不是比賽的節目,所以節目的規則其實也是帶有玩笑屬性的,沒有規則就是節目的規則,這也算是該節目自己的一個特點。
6. 脫口秀大會2017是什麼樣的節目形式
《吐槽大會》每期會邀請一位有黑點的明星主角來到現場,吐槽團成員對該明星進行輪番吐槽,最後由被吐槽的主角上場進行絕地反擊。
7. 如何評價《脫口秀大會》這檔節目
1. 脫口秀本來是一種表演的形式,而不僅僅是」說「,而是「秀」,注意這里說了「表演」這個詞。我沒有從《大會》的哪一個人身上看到表演。我看過很多期《吐槽大會》,感覺其中最精彩的幾個段落就是唐國強和王剛那一期,這兩個人簡直是把「秀」的精華體現出來了:語速,節奏,肢體,神采。這就是演員的基本功。可惜的是,這些要素在參加《大會》的演員中完全看不到。這就是差距,還動不動知識點?什麼知識點?拜託,多學習表演的基本功,除了段子之外,還有聲,台,形,表。
4.《大會》充分暴露了段子手的本質:底蘊不足,生活經歷不夠;來真格的時候你就是不行。《吐槽大會》里是邀請嘉賓來吐槽,可以用很長時間來准備;而在《大會》中,有一個環節是現場編段子,個人感覺他們一下子就不行了,每個人編的段子都不好笑。這就是社會體驗太少的原因,每天窩在家裡寫段子是寫不出來好的東西的。所以,好演員都要體驗生活就是這個道理。這一點,和吳宗憲比差的很遠,憲哥的隨機應變是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與憲哥的社會經驗豐富關系很大。
5.每個人編的段子也不夠好。漏洞一大把,邏輯上不自洽,不能給人通順流暢的感覺,總是強迫別人接受一樣。不好笑,還強迫別人笑。說實話,我一直挺期待兩隊能互相攻擊對方的段子,看哪一隊能獲勝,贏得觀眾的投票,而不是矮子里拔將軍。
8. 李誕的《脫口秀大會》又走進觀眾視野,他當時是怎麼火起來的
我覺得得先從《今晚八零後脫口秀》說起,當年我還在上高中,每晚十點下晚自習回家,打開電視東方衛視必看這個節目!記得當時是由王自健這個並不太出名的主持人主持。當時就覺得好搞笑呀,這才是適合年輕人的娛樂節目啊,說的都是時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