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統一方便麵市場調查

統一方便麵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5-30 13:17:20

① 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調查問卷

一大問:你在買方便麵時,你會選擇:
A.康師傅

1.對康師傅目前的回定價(袋裝,1.8元)你答接受嗎?如果接受,你願意一次性購買多少包?
促銷時買,一次買兩個5連包

2你希望康師傅降價嗎?降幅為多少?
2)兩角

3. 如果降價,你願意一次性購買多少包?
10包

4.你認為康師傅的個別商品,降價或升價對你的影響大嗎?
相當大!我最愛吃康師傅「大食袋」系列的「椒香牛肉麵」,以前8元至8元5角能買一個5連包,現在10元一個5連包,以前我一買就是兩個5連包!現在我就再也沒捨得買過!而且現在大食袋這個品牌還不怎麼搞促銷!

5.你認為康師傅的合理價位時多少?(針對康師傅的某種品牌)
就我剛說的這「大食袋」系列吧,1元6角或是1元7角比較合理,也就是沒漲價前的價位

服了!白答這么多!弄了半天我說的這系列你這里都沒有!倒!!!……不過無所謂!支持康師傅!統一的太難吃!好多種類的面的調味料里竟然還有澱粉!煮出來跟粥似的!我真是很佩服!再小的方便麵企業的調味料里也不能放澱粉啊!尤其是以前周傑倫做的統一100的那個系列!裡面好多不同味道的方便麵都放澱粉!

② 各種方便麵 調查

1 康師傅方便麵 (國家免檢產品,領導品牌)

2 統一方便麵 (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3 白象方便麵 (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4 華龍方便麵 (國家免檢產品)

5 華豐方便麵 (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6 福滿多方便麵 (國家免檢產品)

7 今麥郎方便麵 (國家免檢產品)

8 南街村方便麵 (國家免檢產品)

9 錦豐方便麵 (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10 天方方便麵 (國家免檢產品)

③ 統一方便麵市場定位

單包1.8元左右起 整大包(5小包)8元左右起步 看面克數算 杯桶:小杯3元起 大一點4元起

④ 統一(方便麵等)目標市場

2017年, 成為全亞洲最大食品企業,最有價值企業!

⑤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這幾個品牌方便麵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是多少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市場競爭調研方便麵市場競爭調研 目前中國的方便麵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多家廠商紛紛逐鹿中原, 大大小小的多家企業絞 盡腦汁在爭搶中國這塊碩大的蛋糕! 以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統一、華龍等為代表的方便麵龍頭生產企業紛紛加大了新品 推出和推廣力度,如華龍在東北推出了東三福方便麵、白象面對高端市場推了 8848 大骨 皇面、康師傅在去年夏天推出了干拌面等,他們意欲通過差異化產品競爭力,開拓更大市場 空間。有資料表明,我國已成為世界方便麵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年產方便麵 498 億包,占 世界方便麵總產量的 61%以上;以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統一為代表的 4 家企業產量占 總產量的 61.4%,並占據了 72.4%的市場份額。 白象食品集團董事長姚忠良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方便麵 50 周年慶典大會上表示: 「地 球上 60 億人口的麵食文化,在下一個 50 年,會有一個輝煌的成就。目前,白象方便麵的市場佔有率已達 14.56%。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應州表示,未來 10 年,中國方便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康師傅將通過創新產品在減少內耗、價值提升方面不斷努力。 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食品事業本部總經理吳一挺說:「擺脫價格競爭,轉向價 值競爭是方便麵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 下一步, 統一方便麵將就完善方便麵食材及包裝的基 礎性研究、創新開發出適合消費者喜愛的方便麵、堅持方便麵產品質量安全等方向下工夫, 向消費者提供高價值的產品。」 康師傅 公司介紹: 本集團於 1992 年開始生產方便麵,並從 1996 年擴大業務至糕餅及飲品;康師傅作為中 國食品行業的領導企業, 目前本集團的三大品項產品, 皆已在中國食品市場佔有顯著的市場 地位。據 ACNielsen2009 年 12 月的零售市場研究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這期間本集團在方 便面、即飲茶及包裝水銷售額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54.6%、48.4%和 19.6%,同時穩居市場 領導地位; 經營理念: 產業報國,造福社會。 以上 4家企業可以算是中國市場上的排頭兵了;論實力,康師傅作為龍頭老 大當仁不讓,龍頭企業是方便麵老大。其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加上其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品牌知 名度進一步提升,挖掘了一大批潛在客戶;而台灣的統一企業,實例也不容小覷,其 明確的發展方向,實在的經營理念使得其在祖國這片市場上分得了一杯羹;土生土長 的今麥郎集體,有效的依託了其地理優勢,並充分展現了其在這一領域的蓬勃也行, 從其專為特定消費群體研發的方便麵種類可見一斑,而且其積極的理念,會贏的社會 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 白象,統一,今麥郎,康師傅,方便麵,市場佔有率分別是多少誰先生產的大概在哪年

從品牌集中度曲線來看,方便麵市場的集中度非常之高,僅康 師 傅和統一兩個品牌就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的60%。康 師 傅在市場份額和忠誠度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很難有快速消費品的忠誠度能達到康師傅的76%這么高。統 一 是 惟一一個有實力能與康 師 傅抗衡的品牌,但它的品牌忠誠度與康 師 傅的差距還是比較大。二者的產品線非常相似,不僅在方便麵市場上,在茶飲料等其它市場上他們也是強勁的競爭對手。
白 象方便麵始終保持18%左右的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居 全 國 方便 面行業三甲之列。
康 師 傅的市場份額已經跌破50%,為48.8%。
統 一 作為第二大巨頭,同樣處境堪憂。
可今 麥 郎方 便 面卻保持著增長勢頭,在行業回暖的2018年實現了20%的增長,其去年的方便麵銷售業績為150億,超過了統 一方便麵業務的84.25億,排名第二(康 師 傅方便麵營收239億,排名第一)。
1992年,統 一和康 師 傅步入市場,穩穩佔領高端城市市場

⑦ 方便麵市場調查方案 。

首先要知道調查的主要目的,要了解方便麵的主要用戶群體,然後根據目的設置相應的問題,選擇一個具有目標群眾的范圍進行調查,其他內容參考調查方案的模版就行

⑧ 統一方便麵與康師傅歷年的銷量對比與分析

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已經是婦孺皆知,其市場佔有率已近半壁江山;幾年後,康師傅推出的茶飲料,又引領時代潮流,首開飲料市場「茶」之先河。據說,康師傅的締造者魏氏兄弟兩闖大陸,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是誰鼓起了他們再闖大陸的勇氣,策劃出「康師傅」而一炮走紅?又是誰引領康師傅進入飲料市場,開創「茶」之新品?

今年5月,《商界名家》記者與亞洲管理大師白崇賢的一次交談中,白大師首次袒露了他12年前在台灣為魏氏兄弟策劃「康師傅」,爾後擔任康師傅顧問又為其戰勝競爭對手的全過程。他聲稱他就是康師傅的師傅……

兩闖大陸的魏氏兄弟找到了我

那時,我在王永慶台塑集團旗下的台育企管顧問公司當董事長。康師傅還沒有出世,康師傅的締造者魏氏兄弟經營著從父親魏德和手裡接過來的「鼎新油坊」。1988年,大陸向台灣開放,一直想將父親的「鼎新油坊」做大做強的魏氏兄弟,推薦兄弟中的老么魏應行到大陸考察市場。魏應行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因為他家的企業是油坊,辦企業的思路總離不開食用油,在考察中,他總是把眼睛盯著食用油市場。他發現大陸市場幾乎全是散裝油,上等食用油在大陸市場是個空白。於是,決定在大陸開發「頂新清香油」。

1989年,魏家與北京農工聯合公司合資成立了北京頂好清油公司。

接著在中央電視台進行廣告轟炸。然而因大陸的老百姓習慣了廉價的散裝油,對十幾塊錢的瓶裝「清香油」難以接受,使得魏氏的油品銷售失敗,接著,魏氏兄弟,又開始試推「康菜蛋酥卷」和一種蓖麻油,結果又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和瓶裝油一樣,高估市場。從1989年至1991年,魏應行從台灣帶到大陸的1.5億元台幣,一大半都打了水漂,他不敢再往前走了,他准備打道回府。

那天,他在北京至深圳的火車上,肚子餓得咕咕叫,於是從旅行袋裡掏出一包方便麵充飢。這時好幾個乘客問他:「這方便麵在哪兒買的?」然後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盯著他手裡的方便麵。這一「問」一「盯」,使他腦子里靈光一閃:方便麵有市場,為何不生產方便麵呢?

回台後,魏應行把在列車上的「發現」,很快變成了現實,四兄弟開始改行做方便麵。當時,在台灣,方便麵是統一集團的天下,而魏氏的企業小而無名,生產出來的方便麵無人問津。怎麼辦呢?創業一敗再敗的魏氏兄弟,找到了我,向我討教創業方略。我見四兄弟個個血氣方剛,正是人生創業的最好年齡,於是,我很願意幫「四兄弟」一把,便建議他們到大陸去闖。

魏應洲卻搖著頭說:「兩次闖大陸,我們都失敗了,我們想還是先從台灣做起。」

我問:「在台灣你們能做什麼?」

四兄弟都望著無言可對。我告訴他們:「台灣的食品業已經有了味全和統一,水泥業有「台灣」,塑化業有台塑,金融保險業有國泰人壽,所有行業的市場幾乎都被強勢企業佔領了,無論在台灣創辦什麼企業,其市場空間都是很有限的,再說,小河難養出大魚,要做大,就得到大陸去發展,那裡市場寬闊,起點是平等的。」他們聽我這么一說,覺得有道理,但兩次在大陸實踐的失敗,又使他們心有餘悸。

我看出了四兄弟的心思,又繼續對他們講:「你們在大陸的失敗不是創業本身的失敗,也不是產品的失敗,而是策劃的失敗。」我這里強調「策劃」,是想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既推銷自己,又點醒處於企業迷霧中的魏氏兄弟。第一個目的達到了,魏氏兄弟是明白了企業失誤的病根,在於沒有策劃好;第二個目的沒有達到,幾天之後,當魏氏兄弟決定挑選策劃大師為頂新做策劃方案時,並沒有直接選擇我,而是採取市場化操作,在台灣媒體上登出招標啟事,徵求「頂新方便麵」進入大陸的策劃方案,公開向社會競標,我只能是競標者之一。

我的方案一舉「中標」

在接觸魏氏兄弟之前,我已經為東南亞近500家企業進行過策劃、咨詢。我對這次競爭奪標非常自信,並認真地寫好了「頂新」的策劃方案。在策劃方案里,首先對頂新進入大陸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我認為,頂新進入大陸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時——中國政府需要大量引進台資,並提供一些優惠政策,良好的政治氣候,大大地降低了關系成本;地利——大陸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大陸生產的方便麵包裝簡陋,食之無味,而頂新的方便麵若能以大容量,精選調料和精美適用的包裝進入大陸市場,加上台灣的產品對大陸人很有吸引力,勢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人和——創業就靠一口氣,而兄弟四人「團結一心,共謀大業」所凝成的一股盛氣容易取得突破性的成功。進行可行性分析後,我又對頂新的戰略布置進行了設計:先在北方建立根據地(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市場大於南方)打開突破口,再通過京廣線向南方挺進(由北方人來影響南方人的食品愛好),然後向東、西部輻射(由南、北方人愛吃方便麵來使東、西部人產生從眾心理也跟著吃),最後佔領整個中國。在企業形象設計上,我強調產品命名最好避開「頂新」,因為「頂新」在台灣沒有名氣,也不要用「頂益」,「頂益」在大陸遭遇兩次失敗。應該用一個通俗易記的與老百姓接近的名稱,因為方便麵是大眾產品,名稱也應該大眾化。後來他們用了「康師傅」做產品名,其理由是:大陸北方老百姓喜歡把一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都叫師傅;在南方的工商企業,一般稱年紀大的人叫師傅,是一種「尊稱」。 「師傅」 既通俗又專業還能受人尊敬。每個師傅都有姓,姓什麼呢?最後他們用了健康的「康」字,因為「頂新」的方便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以此塑造「講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專家」形象,隨著,廣告詞也呼之欲出:「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經過績效比較,魏氏兄弟覺得我的策劃方案確實棋高一著,最後決定選擇我的策劃方案。

康師傅在大陸一炮打響

1991年,天津科技開發區招商,魏氏兄弟帶著我的策劃方案來到大陸,將北京的頂好清油公司轉移到天津開發區,注冊了頂益食品公司,開始轉向生產「康師傅方便麵」,這次,魏氏兄弟幾乎把所有的家當都押進去生產適合大陸消費者口味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從此,中國的方便麵提高了一個檔次。

「康師傅」上市後,接著進行廣告轟炸,廣告畫面一改過去用真人做廣告的老套套,別出心裁地採用一個比較易記憶的廚師模樣的動畫人物做廣告。當「康師傅」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一出現,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快掀起一股搶購狂潮,這股狂潮又很快傳染了批發商,一度出現頂益門前排長隊、批發商提著一袋袋現金來訂貨的場面。於是,頂益利用批發商的預付款,很快購進一批國外先進設備擴大生產,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招聘員工快速培訓,僅一年之內在天津上了三條生產線,迅速佔領北方市場。

就在康師傅投放大陸市場的第15天,統一也跟蹤康師傅來到大陸投放統一方便麵。在台灣財大氣粗又處於方便麵霸主地位的「統一」舉起「降價」的武器,對康師傅進行阻擊,將與康師傅同樣包裝、同樣內容、同樣價格(3元一包)的統一方便麵,降為2.8元一包,與康師傅競爭。

統一降了價,康師傅降不降價?魏應洲又找我商量。我的回答是:「不能降價!」魏應洲問我:「為什麼不能降價?」我說:「康師傅是第一品牌,如果學統一降價,你的消費者就會找你退錢,因為他吃了很多3元一包的康師傅,現在降成2.5元,或降成2.7元,他就覺得以前吃虧了。降價,這不是第一名牌的人應該做的事。再說,拼價格,康師傅不是統一的對手,統一是老品牌,資金雄厚,生產規模大,康師傅若在價格上與統一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

「那怎麼辦?」魏應洲非常著急地望著我。我斬釘截鐵地說:「一點不能降價,反倒要升價!統一賣2.8元,我康師傅要賣3.2元。原價3元和2.8元太接近,應該把它拉開一個檔次,升到3.2元,這樣消費者心裡會想,好就是好,不好的才會降價,賣不出去才會降價,康師傅不僅不降,反而還在升價,康師傅就比統一好。」

我建議他們把「康師傅」的價格抬高後,對市場又進行了調查,我發現當時大陸只能賣兩種方便麵,一種是進口的「高價面」,在機場飯店有售,價高難推廣,另一種是低價袋裝方便麵,口味差。為滿足大陸另一部分貪便宜的消費者,我又建議魏氏兄弟推出一種簡易的紙包裝方便麵,售價1.8元。你2.8元,我1.8元,比你還便宜,這樣消費者要吃便宜的,有1.8元,要吃貴一點的,有3.2元,另外,我還建議魏氏兄弟推出一種5元錢的牛肉麵。高、中、低三個檔次的康師傅同時打進市場。由此,統一阻擊康師傅的結果是,康師傅不但沒有萎縮後退,而且市場佔有率更大了。事後,不少商家的老總問我:「白教授,你幫康師傅反擊統一成功,採取的是什麼戰術?」我說:「這叫『商品價格的有效組合。』其原理是:如果產品價格都是高價位,就失去了低價位的顧客,如果都是低價位,就失去了高價位的顧客,只有高、中、低三種價位有效組合,才能贏得眾多顧客。」

康師傅價格的有效組合成功,我把它看成是局部的成功,因為產品的運輸渠道不暢,也會影響銷售額的增長。

當時康師傅在大陸的工廠都設在北方,產品要往南推進,運輸是關鍵。為此,我又為康師傅獻出一策——搭配術。我建議魏氏兄弟與鐵路局合作,為鐵路局提供500個車皮,這500個車皮由頂益來製作,**交給鐵路局掛靠。康師傅方便麵就擺在這500個車皮里,這個車次掛5個車皮,那個車次掛10個車皮,這樣,就可順利地將康師傅分銷到大陸的東南西北各省市,然後,通知各地經銷商來提貨。如車皮到了武漢站,康師傅就通知武漢站的經銷商來提貨。提貨的方式,我建議他們採取配銷系統,這個配銷系統也就是產品組合銷售,比如康師傅今天最暢銷的是牛肉麵,於是,一箱牛肉麵搭配一箱其它的方便麵。如果經銷商只要牛肉方便麵,不要其它的方便麵,那麼一箱牛肉麵貼價50元。

這種「搭配術」的實質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目的並不是硬性推銷滯銷產品,而是做做幌子而已。我了解經銷商的心理,你越是求他買,他越是不買,你越是不賣給他,他越是想買。應用我的搭配術,康師傅在經銷過程中不僅營業額在加大,而且利潤也在加大。也就是說,康師傅還沒有賣到終端消費者手裡的時候,頂益已經從經銷商手裡賺了一大筆。

我的策劃終於有了好的回報。只花了兩年時間,康師傅就在大陸市場打開了缺口,並在天津完成了三條生產線,鞏固了康師傅在北方的根據地,也是康師傅挺進大陸的第一個根據地。第一個根據地的成熟,為迅速擴大戰果,打下了強實的基礎,於是,我立即建議魏氏兄弟在大起點上完成戰略部署,將「康師傅」在天津的成功模式向全國鋪開,建立若干個根據地。魏氏兄弟採納了我的建議,1993又在廣州成立了第二家生產基地,形成一北一南的戰略格局。不久,又在杭州和重慶建起了兩家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隨後,在武漢也發展了一家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這樣,東西南北中五個根據地就在全國形成了。為了方便整體上的配送,魏氏兄弟甚至考慮到了每500公里設一個方便麵生產基地,到1996年生產基地已在全國發展到10個,生產線發展到110條,每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為康師傅指引第二戰場

有了錢怎麼辦?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僅要會掙錢,而且還要會用錢。康師傅在大陸實現擴大後,手裡很快集聚了一筆巨資。於是,我又幫助魏氏兄弟玩起了資本游戲——國際化運轉。我建議魏氏兄弟殺回台灣——用康師傅在大陸賺的錢收購台灣的味全。味全是台灣食品業的龍頭老大,以前康師傅在味全的眼中是瞧不上眼的小老弟,現在小老弟在大陸發了財,變成了大哥大,而味全卻日漸衰落。味全聽說魏氏兄弟要收購它,便獅子大開口,要價「300億(台幣)」,康師傅一甩手就是「300億」。其實,我建議康師傅殺回台灣收購味全是算過賬的,這「300億」對大陸的康師傅不但沒有任何損失,而且還有更大的利益可得。因為,康師傅把味全買了之後,處理他的房地產,就可得300億,這塊地皮在台北市區辦廠沒有太高的值價,當房地產賣掉還是值錢的。賣掉之後,再把300億拿到大陸,買其它的廠房,投資飲料業進行康師傅的品牌延伸——打造頂新第二艘航母,300億就可以增漲到3000億。

1996年「康師傅」推出檸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又推出冰紅茶、綠茶和烏龍茶。2002年又推出「鮮的每日C」果汁飲品。如今「康師傅」飲品已處於中國包裝茶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包裝茶的銷量及銷售額市場佔有率分別達50.6%和52.3%,成為飲料業的領跑者。

康師傅的成功,我是為它做了些策劃,現在回想起來,那隻是一種思路,真正使康師傅走向成功的還是魏氏兄弟自己。「兵法」的價值不在於擁有,而在於應用

閱讀全文

與統一方便麵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 瀏覽:507
自我介紹電子商務 瀏覽:347
保育員一日常規培訓方案 瀏覽:236
深圳懷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99
國別電子商務考題 瀏覽:108
國內主要網路營銷手段 瀏覽:665
中高級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597
龍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03
電子商務需要注冊公司 瀏覽:322
滄卅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776
校園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137
開學季路演策劃方案 瀏覽:198
物業員工入職培訓方案 瀏覽:635
網路營銷廣告失敗案例 瀏覽:369
科技環境對企業市場營銷的影響主要有 瀏覽:385
線下市場營銷心得體會 瀏覽:18
葯品市場營銷學課件 瀏覽:281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定題 瀏覽:53
政府業務培訓會實施方案 瀏覽:381
微博在網路營銷中的作用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