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師獲得感論文題目
教師的「獲得感」從何而來?
此份「全解讀」,是根據學校公布的2012-2015年「教師績效考核公示」編制而成,教師為2012-2015年(四年)在崗且出滿勤的教師,任職以本學年教師任課表為准。
學校每一學年績效分三等級。2012-2015年四年中,評出最高等級共N人次,佔比分別為領導46%;教研組長、年段長26%;班主任10%;備課組長14%;科任4%。
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線的普通教師(占總人數的75%)獲得最高等級N人次中的14人次,佔比只有28%,而做為一線的普通教師,沖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承擔學校大量的教育、教學工作,具體抓落實,工作十分繁雜而辛苦,可以負責任地說,學校的穩定和發展真正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努力和工作,但是,他們所獲得的績效考核卻是與之工作上的付出形成強烈的反差,比如班主任,幾十人,四年中只有5人次獲得最高等級,佔比10%;比如備課組長及科任人數幾十人,四年中只有9人次獲得最高等級,佔比18%——能評上最高等級倒也不在於單純的錢的多少或一種榮耀,而更是代表著領導的一種態度,即領導對第一線教師的工作真正的認可,一種發自內心的贊許與鼓勵!
一線的普通教師四年中獲得最末等級158人次,占總人次的94%。其中,四年中獲得三次最末等級,一次中等等級的教師有16人(其中三位為現任班主任)。四年中都只獲得最末等級(四次)的教師有8人。這二十四位教師(其中有一半45歲以上,教齡大多30多年,他們為教育事業貢獻了大半輩子,依然還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到頭來卻也只有墊老底的份了。學校的「老人」還不少,「科任」名單中就佔了一半,現任班主任還有他們的身影。)中不少在2012-2015年期間擔任過班主任、備課組長工作或承擔兩級畢業班繁重的教學工作,他們中的大部分教師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為學校的穩定和發展也做出一定的貢獻,他們所做的努力、貢獻與領導及其他教師差距並沒那麼大,卻多落得個四年皆為「最末等級」的結果,這不僅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更是傷透了他們的自尊心——「同樣是班主任,同樣是備課組長,同樣任教畢業班,同樣是滿工作量,差別怎麼就那麼大呢?」試問,這樣的結果對他們客觀、公平嗎?這樣的做法合情合理、得人心嗎?
領導說得好,「要為廣大教師爭得最大福利」「福利要多多傾斜於一線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他們是德育、教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責任重於泰山。」領導道出了一線普通教師的共同心聲,而現實又是如何呢?學校每一季度「公示」所得出的數據卻說明:不要說「傾斜」,就連最起碼的平衡都談不上,又奢談什麼「傾斜」呢?四年中,每一季都有若干「優」「良」名額,領導是「季季不落下」,且占的名額比例也大,剩下的還能有多少名額分配給一線的百多號普通教師呢?尤其是傾斜於德育、教學雙肩挑的「第一責任人」——肩負重擔、倍受身心巨大壓力、讓人敬重的幾十位班主任呢?大家工作都很辛苦,都很不容易,但為什麼就唯獨領導能如此「嬌貴」,如此「得寵」且任性呢?
【每一季度的「優」「良」名額極為有限,領導的「多吃多佔」,自然也就讓一線的普通教師受盡了「委屈」,更是讓十幾位為教育事業奮斗大半輩子的一線老教師受盡「委屈」——「吃點苦」墊墊老底(四年最差等級,遠低於全校的平均水平),因為您屬「老弱病殘」的照顧對象,可不能再「倚老賣老」,在廣大教師共有的「福利」面前,犧牲小我,發揮余熱再「被貢獻」一回,以成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領導的高待遇,唉,真應了閩南語的一句老話:「吃老無孝」——人老了,就真不中用了!】
一線普通教師真誠希望,凡涉及到廣大教職員工切身利益的事,學校領導要以身作則,對一線教師的關心不要只停留在嘴皮上,要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要真正以德服人、以誠待人,以情感人,真正做到「求真求善」;學校要有大智慧,極力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最大限度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讓廣大教師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更有勞動的體面和尊嚴,讓「X中藍」更多地充滿正能量!
『貳』 要一份關於教師的職業調查報告,1500字,大學生的寒假作業,馬上要交了,急
調查時間:2011年3月5日
調查地點:XXXXX
調查對象:**老師
調查方法: XXXXX 調 查 人:**XXXX*
我:師范生現在的就業情況是?
師:看你要在什麼學校教書,在好的學校就業率就比較低,特別是城市裡的小學基本上是滿員,要是去農村,那還是比較明朗的。
我:那要去你學校教書呢?
師:可能會比較難點,因為現在好象沒有缺少教師,不過還是有幾個實習老師在教4年級的語文。
我:哦```那怎樣才能去你們學校教書,有哪些要求?
師:1、須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應聘者所學專業必須與所任教學科對口。
2、取得小學教師資格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一級以上。
3、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身體健康,相貌端正,年齡45周歲以下。
4、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多年的特級、高級教師;省、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其學歷、年齡可適當放寬。
每個學校基本都是這些要求的。
我:哦```看來我要努力啊!
師:恩,要學好知識,要知道現在在學校不學,以後可是要靠自己學,而且以後你都是一名老師了,很難有時間學的。
我:哦,我知道,上一次在托教,我領教過了,在課堂上遇到問題,真的是頭腦一片空白,問別人又覺得蠻丟人的,不問自己又不懂,只會耽誤到學生。
師:什麼時候的事?怎麼不問我?
我:那是我第二學年的暑期,在那裡教書,那時你不在那。
師:哦,以後遇到問題一定要問,我也是經常請教其他老師的。
我:恩,我現在不是就有很多問題問你吖!
師:那你有什麼就問吧,能回答得上的,我盡量回答。
我:你上次說『就任一個班級,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班級里的學生和他們的姓名對上號,並且記住。』這些我都記下來了,那還有什麼管理班級的方法技巧么?
師:管理班級的方法有很多,有些需要老師自創,特別是針對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比較使用的方法有:教師在上課鈴響後不急於講課,而是用幾秒鍾的時間,環顧全班,示意學生集中注意力幾如學習狀態。這種短暫的沉默也常用於治理渙散的課堂氣氛,教師略帶生氣的眼光能制止一些不守紀律學生。不過,這種緘默是的管理適用面很窄,大多數情況還需教師口頭干預。比如,一位學生給出一個離譜的回答,其他學生不禁鬨堂大笑,這時,教師不能附和,應盡快尋找原因,是學生沒聽清楚問題?是學生發音不清晰引起大家誤會?還是學生上課不專心,走了神?如果發現錯誤中有合理成分了,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為學生補台,讓大家都受到教育和啟發。有時,教師自己也會犯些錯誤,如果是較嚴重的錯誤,那麼教師除了立即改正外,還應真誠地向學生們道歉,展示數學工作者嚴謹求實的美德,切忌以勢壓人,強詞奪理。
在一些公開課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教師運用「小步子」的模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跟得上;有的教師則寓教育樂,讓學生完全投入於有趣的活動中;還有一些教師精心設計了變式訓練,帶領學生品嘗數學家解決問題時的喜悅。象這樣學生也不會去違紀。
我:西```一語驚醒夢中人哪!
我:再問你最後一個問題,如何讓小學生更容易的吸收和接受知識?
師:這也是一個對待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採用不同的方法的問題,比如:1—2年級可以採用故事引入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他就回注意,就比較容易吸收進去,過程中也可以以獎勵小東西的方式,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3—4年級的孩子就比較大了,這時你也可以適當採用一些實物直觀和視聽方面的。5—6年級開始,你千萬要記住,那時他們已經懂蠻多東西了,可不能用一些幼稚的手法來教學了。其實他們還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會攀比,所以以個人或小組進行累計紅花一星期,評出冠軍等方式來讓他們更注重學習知識。
我:我好佩服你哦,就比我大幾歲,但是知道的東西,卻比我多得太多了。
師:這些我也是在別的老師那邊學來的,你以後走出社會多多實踐,你就會學到更多東西。
我:恩,那謝謝你哦!
師:不用謝!只要你當上人民教師,把我教你的這些都用上,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了!
我:恩,我會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