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的醬料市場是什麼行情,發展潛力怎麼樣
有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烹飪醬料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消費者為家庭飲食支付更多費用的意願增強,有 53% 消費者願意為高品質醬料買單,2016 – 2017 年,20% 的新品醬料標注了「無添加/無防腐劑」。 勺子課堂近期有一篇文章里有展開一些分析,經典正宗的配方、傳統工藝製作能換來更多的信任;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低鹽、低油、低味精含量的醬料;可重復密封使用的便攜包裝越來越受歡迎,讓消費者的醬料場景擴散到了家庭廚房之外。
同時,中國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對於烹飪用醬料的興趣、以及對各類醬料的使用率都更高,他們對於自己廚藝水平的自信和烹飪方式的多樣性均比整體平均數據高近一倍。盡管 2011 年開始中國調味料市場經歷了復合年增長率 12% 的強勁上揚,中國在復合調味料消耗上和發達國家之間有大幅差距,其所佔整個調味料市場的百分比是美國和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均開支則只是美國和日本的不到九分之一,這正是很多餐廳可以切入的市場空檔。
Ⅱ 沙拉醬的市場用途都有些什麼啊急!!!在線等答案啊~
1.沙拉醬除了食用還有什麼用途??
生菜沙拉不僅好吃又可以減肥。但是吃進一盤又一盤加上各式各樣沙拉醬的生菜沙拉,雖然美味可口,不過很容易地就掉進生菜沙拉可能含高油脂的陷阱中而造成肥胖。
對於想要減重的民眾,多半知道要避開高油脂的食物,減少油脂的攝取量,其實營養師發現,在生活中要避開看的見的高油脂食物是比較容易的事,例如:肥肉、色拉油;但是相對的要避免那些看不見的油脂就較為困難了。所謂看不見的油以生菜沙拉來說:現在很流行灑在生菜沙拉上的如花生粉、杏仁片或松子,這些都屬堅核果類富含高油脂,所以每100公克就有高達400大卡的熱量。除此以外,我們所添加的沙拉醬、千島醬也都屬於油脂類。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吃生菜沙拉時只要加入二湯匙的千島醬(約40g),再加上一湯匙的花生粉(約8g),幾乎就攝取了一般成人一天所需要的油脂,也就等於吃進了225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吃進一碗八分滿的飯。
因此,想用生菜沙拉減肥的民眾,吃生菜沙拉時最好不要添加太多的沙拉醬,盡可能選擇新鮮的食材來製作生菜沙拉,因為新鮮的食材不一定要添油加醋也可以很美味,對於吃不慣原味的老饕們而言,可以試試看生菜沾檸檬汁,別有一番風味。除此以外,營養師也建議民眾可以嘗試在沙拉醬中添加一些低脂優酪乳或蔬菜泥,用來稀釋沙拉醬,不會影響沙拉醬的美味又可降低油脂的攝取量,而在沙拉醬的使用上「沾」是較為理想的方式。而在准備生菜時,最好不要將蔬菜切的太細,應以一口的大小為宜,免得生菜切太細而吸附了過多的沙拉醬,徒增熱量
Ⅲ 醬油調味品市場調查報告怎麼寫
本地貨獨占熬頭
xx醬油品牌市場調查報告
概要
XX廣告為將來進一步擴展服務領域,
開發欣和企業這一客戶對象,特進行此次xx醬油市場的前期調研工作,通過運用文案調查法等相關的方法,我們能夠對xx醬油品牌的種類,主要品牌的影響力,銷售終端的品牌分布等市場信息有一個大體認識.
一、解讀市場
目前行業動態
2001年-2002年,調味品行業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事件。新的行業標准頒布執行,市場准入制度逐漸建立。與此同時,跨國食品公司大舉收購國內調味品企業,國內企業間的並購也在增加,新的資本正紛紛進入調味品行業。
一時間,調味品市場風起雲涌。市場的需求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調味品行業進入了一個大轉變、大調整和大分化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對於有著「小產品、大市場」之稱的中國調味品行業的何去何從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
醬油市場有多大?
全國醬油產量已達500萬噸
產值近200億元
市場飽和了嗎?
人均消費量卻只有日本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從潛在的需求來看,中國醬油市場增長潛力還很大,特別在高檔市場,目前還處在發展時期,有著很大的上行空間。長期以來,中國醬油市場上一直默默地進行著一場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有味而無聲無形」的激烈商?
Ⅳ 何為香琪醬能用豆瓣醬替代嗎,哪有售
是香其醬而不是香琪醬。
不能用豆瓣醬代替,味道不一樣的。
全國各地超市應該都有賣。
它是以東北優質大豆為主材料,運用高科技設備與民族傳統工藝生產相結合的生產流程,科學選用十餘種輔料和調料精心熬制而成的佐餐佳品,其產品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醬香濃郁、鮮美醇厚、鹹淡適合、風味獨特的特點,深受消費咔囗
Ⅳ 在中國市場目前什麼醬油最好
中國十大醬油品牌:1.海天2.加加3.李錦記4.桃大5.廚幫6.金獅7.珍極8.珠江橋9.味事達10.太太樂
Ⅵ 中國蛋黃醬行業發展情況
國內蛋黃醬市場受西方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影響較大,主要消費群集中在國內各大眾城市特別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中高端階層人群。
蛋黃醬源自中世紀歐洲,是將雞蛋清、蛋黃分開後,加入橄欖油、精鹽和檸檬汁,最後調制和裝飾各種沙拉的奶油狀濃少司,即蛋黃醬。19世紀末隨歐洲美食傳入國內,粵港澳、江浙、東北、華北地區。
赫魯瑪蛋黃醬是美國風味蛋黃醬的始祖。1925年日本市場蛋黃醬僅供旅館、飯店少量食用。上世紀50年代後西方飲食文化傳入帶動了國內蛋黃醬消費需求大幅度增長。
Ⅶ 誰能幫我寫一份《辣醬的加工工藝研究》論文
目前,市場上流行辣子雞風味香辣醬等復合調味品,銷勢被業內人士看好。尤其是貴陽「老乾媽」辣子雞風味香辣醬推廣最為成功,給很多想生產這類產品的廠家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但是,由於生產這一系列產品要經高溫、高壓殺菌工藝,對生產設備要求較高,使一些中小型企業受到限制。為此,濟寧耐特食品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對調味品生產廠家在生產辣子雞風味香辣醬中遇到的難題進行了攻關,推出了新的工藝及配方,供調味品生產廠家借鑒。
生產工藝精煉植物油→炸制(帶骨)雞肉→炸制花生、黃豆→依次加入辣椒、食鹽、味精、醬油、白砂糖→熟制→加入天博香料→攪拌→裝瓶→放蓋→入籠→蒸煮→取籠→旋蓋→蒸煮→成品
參考配方精煉植物油40%、粗辣椒粉7.2%、味精3%、食鹽3%、白砂糖1%、醬油1%、黃豆0.3%、花生仁(1/2—1/4碎仁)23%、天博香精1%、天博雞膏0.5%、雞肉(帶骨)20%。
生產操作要點准備粗辣椒粉:選用辣椒品種為二荊條、朝天椒兩種辣椒,以1∶1的比例進行粉碎,得到粗辣椒粉。根據不同的辣度選用這兩種辣椒的比例,若要辣椒的香味更足一些,就增加二荊條的比例;若要增加些辣味,就增加朝天椒的比例;若要香辣味均厚重,就同時增加二者的用量。
炸制雞肉:將帶皮或帶骨的雞肉斬碎成小塊,用油炸至剛開始發焦、微黃為准。炸制時最好採用中火長時間較好,一方面是雞骨炸後讓油滲入骨的內部,成品雞骨發脆、口感較好;另一方面雞骨的內部經過高溫,屠宰過程中殘留的一些細菌徹底被殺死。
炸制花生、黃豆:將花生仁和黃豆放入油鍋中,炸制微黃時為准。
熟制辣椒粉及其他調味料:待花生、黃豆炸至微黃後,對辣椒、食鹽、味精、醬油、白砂糖進行熟制。
熟制過程中注意控制油溫,油溫過高,物料易被炸制焦煳發黑產生苦味;油溫較低,升溫過程也易導致物料焦煳或產生生腥味;如果要使加工的成品色澤較好,可以在辣椒粉下鍋之前加一定量的水與辣椒粉混合後才下鍋。注意用水量不宜過多,過多則可能導致成品被細菌污染和產品分層。加香:待物料溫度降至75℃—80℃,加入天博香精混合均勻。在相關風味的改進和研發方面,可選用幾種天博香精進行配合,可得到不同風味效果的辣子雞風味香辣醬。如客戶有特殊需求,可根據該公司提供的風味改善方案進行調整。
裝瓶:在常溫下進行裝料,可以採用人工或相應灌裝設備進行灌裝,通常以距瓶口3—8厘米為准。根據瓶型可作適當調整。
將包裝好的瓶子放入蒸籠中,同時蓋上瓶蓋,加熱進行蒸煮,蒸汽加熱至100℃以上(瓶內溫度)。或用開水煮30分鍾,瓶內溫度不低於100℃。
在蒸籠內處於100℃以上高溫時,將瓶取出,將瓶蓋旋緊,再將瓶放入蒸籠中蒸煮30—40分鍾即可。相當於在「熱脹冷縮」的過程中將瓶內的熱空氣排除掉,再經過殺菌,實現香辣醬的「無菌」處理。蒸汽加熱殺菌效果很好,若處理得當,成品率相當高,加工成本很低;處理不當,將產生一定量的廢品。
我常吃的自製麻辣醬,又麻又辣又香!
1 干辣椒剁碎盛入大碗中
2 蔥末一碗(可多放點)
3 花椒面一小碗(注意!不是一小勺)
4 豆豉一小碗
5 鹽適量
6 雞精適量
好了,開始吧!!
將花椒面到入辣椒碗中。
鍋上油(可多放點,能出紅油啊),下豆豉煸炒出香味,關火,讓油稍微涼一下,然後慢慢到入辣椒碗中(邊倒邊攪動)。
將一碗蔥末倒入碗中,一起攪拌均勻(哈哈,你能聞到麻辣香味了!),
最後加入適合自己鹹淡口味的鹽和雞精就可以了,
如果做的多了可以放入干凈的瓶子里,隨吃隨取,
配上油餅,或者小蔥沾著吃都挺香的!!
蒜蓉辣醬
做法:新鮮的朝天椒,配幾只紅尖椒(愛吃辣的人可以全用朝天椒),500克番茄,一塊姜,兩頭大蒜。以上各樣分別放攪拌機攪成糊狀。炒鍋放水一小碗,用中火煮,各種糊下鍋中,熬醬(蒜蓉留一半最後放)邊熬邊加鹽、糖(少許),米醋小半瓶。切記要不停地用勺攪拌以防粘鍋,由稀轉稠就可以關火了,然後下點味精,再把剩下的蒜蓉倒進去,涼後裝瓶。
貼士:這種辣椒醬絕對可以和市面的那種有名的蒜蓉辣椒醬比美。還有一個訣竅就是撈一小塊泡菜壇里酸掉牙的老蘿卜和番茄一起攪,醬的味道特別香。
剁鮮辣椒
做法:鮮朝天椒100克,大蔥1條,鹽、白酒少許。朝天椒切碎,千萬不要辣到手,最好戴著膠皮手套切;一邊切,一邊往瓶子里放,同時加鹽,並用一雙干凈的筷子壓實,最好灑點白酒。封好,一般3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貼士:吃面的時候放一點,做菜的時候調一勺,很香的,很開胃。
甜辣面醬
做法:郫縣豆瓣100克,四季寶幼滑花生醬100克,甜面醬200克,蚝油1勺,胡椒粉、冰糖少許,薑末、蒜末、蔥末,30克干紅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把豆瓣剁成茸,與花生醬、甜面醬、蚝油一起裝入盆中,攪拌均勻成混合料。燒熱鍋,倒油,油要多,油熱,先下薑末、蒜末、蔥末、辣椒末炒香,再將混合料倒入鍋中,然後用小火,用鍋鏟慢慢推勻即可。
貼士:做醬時,不能攪拌或翻炒,而是慢慢地推勻。等鍋中冒出均勻小泡,香氣四溢時,放入胡椒粉、冰糖拌勻即可。醬紅亮、味醇厚,自然冷卻後,裝入瓶罐中,注意密封。
牛肉辣醬
做法:牛肉500克(肉末),鮮紅辣椒500克(鉸碎),干黃醬兩盒,味精100克,白糖150克,油300克,熟芝麻100克,鹽適量。鍋內倒油燒熱,下牛肉炒片刻,然後將以上調料倒入,翻炒均勻後,再燉一會就可以了。
貼士:吃面條時候放一點,做菜的時候調一勺,味香濃。
花生辣醬
做法:干辣椒25克,熟花生150克,花椒40粒,食油適量,咸鹽2勺,味精少許。將辣椒和花椒烘乾,搗成碎末;熟花生褪皮,然後,將花生仁搗碎;將搗碎的3種原料加入咸鹽、味精攪拌均勻;炒鍋上火,色拉油燒制七分熱,拌好的原料倒入鍋中,用筷子翻炒,這時會有嗆鼻的辣味竄出,然後加入半碗清水(如掌握不好油溫的話,在倒入辣椒的同時,就添加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燜,逼出水分,熬至粘稠狀。起鍋,晾冷,將做好的花生辣醬裝入一個玻璃瓶中,隨吃隨取。
貼士:此醬做法簡單,成本低廉,原料方便,既好吃又實惠,味道比老乾媽、老乾爹之類強多了。嗜食辣者可選用辣味十足的朝天椒作原料,也可加重辣椒分量;如不愛食辣,可選用普通辣椒。除花生外,芝麻,核桃,瓜子都可依此方法製作成辣醬。
麻辣豆醬
做法:鮮嫩蠶豆豆瓣1小碗,開洋(小蝦干)25克,黃酒半匙,細鹽14匙,白糖少許,味精微量,花生油3匙,麻油、辣油各少許,辣椒粉、花椒粉各微量。將開洋用黃酒、清水浸約30分鍾,使其漲發;洗凈鍋,放花生油,燒至油七成熱時,放蠶豆瓣煸炒,加開洋、細鹽、白糖、味精,炒至入味後,再加入辣椒粉、花椒粉、麻油,拌勻後,即可起鍋、裝盆了。
貼士:這種醬麻辣鮮香,開胃爽口。製作的時候,必須用熱油將豆瓣快速地煸炒,使之不易泛黃;既不宜加水,也不能炒焦了,更不可以勾芡,以確保其醬的爽嫩清香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