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材質量標准研究的內容簡介
《中葯材質量標准研究》是根據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重點項目「中葯材標准及相關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標淮」——中葯材質量標准研究課題的部分內容和成果編纂而成。主要對大黃、山楂、牛蒡子、丹參、烏梢蛇、瓜萎子、半夏等27味用量大、質量標准需完善的中葯材,采及用多種有效成分進行定性、定量控制研究,填補或優化了現行葯典中葯材鑒別(薄層色譜)及含量測定項,增加了水分、灰分等檢查項內容。部分品種還進行了指紋圖譜研究,並通過葯效學研究確定了部分葯材的葯效成分及分析方法。在這些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上述葯材的質量標准(草案)及其起草說明。全書以單味中葯為獨立章節,每章中包括文獻綜述、質量標准研究、質量標准草案及其起草說明、討論與建議四部分內容。其中許多建議已經被2005年版《中國葯典》採用;半夏的生物活性評價法和烏梢蛇、金錢白花蛇的PCR鑒別法等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重要的參考價值。《中葯材質量標准研究》來源於國家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均為編著者自己的研究工作,數據判實,結果可靠;各品種均在不同程序上比原有相關工作有所創新,具有較好的新穎性和時效性;在內容的安排上,既對各品種的研究現狀有全面的綜述,又對研究的方法和內容有詳盡的敘述,更以國家標準的形式提供了各品種的標准草案,對從事質量標准研究的學者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對於從事質量控制的工作人員又易於學習和操作,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貳』 中葯市場調查
....運作的話無非就是零售
批發..和零售+批發..
河北的中葯飲片集散地就是安國專..直接從安國進貨會很便宜..
前提是你屬要懂葯...安國的草葯魚龍混雜...有真有假...需要懂行的...
至於投資..看你想做多大了...如果只是往終端送貨..草葯備的齊些..大概也要幾萬吧..
如果想零售+批發..本錢就多些...
有興趣搞草葯可以加我QQ聊聊...
9.3.1.7.3.0.2.3.7
『叄』 中葯材品種的質量會受哪些因素影響
栽培品種的退化,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種品選育工作滯後,造成中葯材的質量不穩定:栽培品種經幾年種植後,會出現產量、有效成分含量、抗病性能下降等種質退化現象,導致中葯材生產產量低、質量不穩定、葯材品質低劣。
由於大多數葯用植物引種栽培歷史較短,因此保留著許多野生性狀,目前栽培的中葯材種質混雜,表現為種內變異的多樣性。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不及時,是造成中葯材質量極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肆』 中葯材品質和中葯材質量的含義區別
中葯材品質和中葯材質量的含義區別,主要是品質和質量的含義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質量的概念的外延大於品質的概念的外延;質量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品質主要指的是定型的科學技術內在信息狀態,作為企業要素的人力、人才、產品、服務等,都必須藉助科學技術手段,不斷的提升其內在的科技內涵,進行必要的信息化披露,准備接受質量標準的衡量和評測。
2、主客觀因素不同
品質屬於定性分析,主要是主觀的因素,評價標准或判斷是主觀的,一般用於人和物。
質量屬於定量分析,主要是客觀的因素,評定標准和數據是客觀的,只用於物。
『伍』 中國較大的中葯材市場有哪些
安徽亳州
葯都在醫葯界的地位各有千秋。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華葯都」之稱。亳州自商湯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由於一代名醫的影響,帶動了亳州醫葯的發展,到明、清時期亳州就是全國四大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經成了葯商雲集,葯棧林立,葯號巨頭密布,經銷中葯材兩千多種的重要「葯都」。不難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葯市已很繁榮。亳州的中葯材種植亦是比較廣泛的,清代文學家劉開有詩雲:「小黃城外芍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可見,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醫葯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以種植中草葯為主,葯業的發展,促進了葯材業的發展。亳州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近年來,葯材已成為亳州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建成「中國葯材第一市」。
江西樟樹
中國葯都—樟樹,樟樹的葯業源遠流長,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葯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譽。鎮郊的閣皂山是一個天然葯場,綿延200餘里,草木豐茂,盛產各種葯材,其中動、植物葯材和礦物葯材達百餘種。早在東漢建安時期,道家張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煉於此。他們一面迷信說教驅邪,一面采葯煉丹治病、傳授炮製之法。後來葛氏之孫葛洪,總結行醫經驗,著成《時後備急方》,流傳於世。唐宋時期,樟樹葯業日益發達,采葯賣葯者日增,葯鋪、葯材行、分庄逐步興起,並向外省擴張。明朝初年,這里建起一座三皇宮(即葯王廟),每逢農歷4月28日唐代名醫孫思邈生日,就在廟側設立交易場所,全國各路葯商,多雲集於此,進行貿易。明末清初,樟樹中葯鋪已發展到200多家,同時,外省葯商也來此設立葯行,甚至還建有同鄉會組織。這樣漸漸變成了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內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煉丹井、洗葯池、古寺、葯廟等勝跡。樟樹人採集、炮製中葯材世代相傳,掌握了許多秘傳妙法,無論是炒、浸、泡、炙,還是烘、曬、切、藏,均有獨到之處。優秀葯工切的葯片,「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樹的葯師、葯工、葯商走遍全國葯材產地,採集、選購品質上乘的葯材原料運回加工,使得樟樹的葯材品種齊全,質地精良。樟樹因此成為全國中葯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中心。「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條件優越、水路交通發達之外,與其盛產葯材,精於葯材的種植、炮製、經銷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閣皂山有天然葯材200多種,中外聞名的江枳殼、面枳實,就是當地特產之一。樟樹本地,對葯材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葯材必須純凈,飲片加工務其精細。如今歷朝的「葯王廟會」已發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國葯材交流大會。每年請柬一經發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國各省、自治區、市的葯界同仁蜂擁而來。屆時的樟樹,就成為葯的世界、葯的海洋。在葯都東門外的寬闊坪場上,一片專門用以進行交易活動的富麗堂皇的建築群拔地而起,總佔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可容納萬餘人同時進行交易活動。
河南禹州
素有「中華葯城」之稱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國醫葯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葯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製著稱於世。歷史上就有「葯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葯王不妙」之說。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葯王孫思邈等都曾在禹行醫采葯、著書立說。在他們的直接影響下,禹州的醫葯業也得到大的發展,從唐朝開始禹州的葯市逐步形成,伴隨著葯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明朝時期,禹州就成為全國四大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全國十七個中葯材專業市場,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葯材專業市場。為進一步發展中葯材市場,充分發揮禹州獨特的葯業優勢,禹州市委決定在市葯城路東側、商貿大世界北側新建一座佔地300畝的禹州「中華葯城」。該葯城包括一個佔地30畝,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廳,是一所大型現代化中醫專業市場。
河南輝縣(市),有600年百泉葯交會的歷史優勢,又有傳統的生產、加工優勢,這里每年舉辦「葯交會」。百泉葯材交流大會,源於百泉一個古老的廟會,廟會距今1000餘年,隋代廟會始興,唐代已很盛行,年長日久,逐步形成全國性葯材交流大會。後停辦幾年,1980年恢復。百泉與江西樟樹、河北安國組織的全國性葯材交流大會,並稱中國三大葯材交流大會。到2005年,輝縣葯貿業發展規劃與主要目標為:中葯材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建成中葯材種植基地,葯貿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組建百泉葯貿集團,發展規模化經營,發展中葯材種植基地。利用山區盛產野生中葯材的資源優勢,以當地葯材、採集、種植、加工等優勢,大力擴大葯材種植。在此基礎上,建立中葯材研究開發中心,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技術,開發具有優勢特色的中成葯。充分利用葯交會,把輝縣建成全國規模最大、輻射面廣、吸引力強的醫葯配送中心,逐步發展醫葯連鎖店。
河北安國
安國葯業源遠流長。安國市古稱祁州,中葯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始於北宋,盛於明清。傳統的中葯材加工技藝精湛,曾以「祁州四絕」名揚天下,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葯,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譽。現在安國的東方葯城,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市場面積60萬平方米,上市品種2000多種,年成交額38.8億元,葯材吞吐量10萬噸。立體化、多元化的種植模式,不僅使安國在50萬畝耕地上連續十六年奪取糧棉果大豐收,更以葯材年產量佔全省65%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中葯材種植基地。「一夜秋風度,十里葯香飄。放眼花開落,疑似置瓊瑤。」形象描述了六大葯材規模種植區的怡人景色。特色經濟產業化,制葯企業規模化,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的醫葯產品帶著葯都人民的摯愛走向世界。截止目前,已吸引40多家埠外醫葯單位、廠家以及國外客商設立了門店或經營部,中葯材貿易已輻射全國30個省、市、及自治區及韓國、日本、東南亞、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6月,東方葯城又與韓國最大的中葯材市場「漢城漢葯商街」締結姊妹市場,進一步加強了中葯材國際貿易。
湖北蘄春
蘄春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境內低山丘陵交錯,氣候冬冷夏熱,雨量充沛,適宜於多種中葯材生長,《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葯物中,見諸於蘄春的就有700多種。「千門萬戶懸菖艾, 出門十里聞葯香」,蘄春人民自古以來就有種葯的習慣。九十年代初,縣委、 縣政府立足蘄春實際,大力實施李時珍人文資源開發戰略,通過舉辦醫葯節會,培植葯市龍頭,以市場帶動葯材種植,經過全縣人民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奮斗,全縣已建成蘄太、京九、嵐洗、大別山腹地公路100里葯材帶,萬畝葯材基地10個,千畝高效示範園10個,葯材專業村100個。
全縣中葯材種植面積發展到25.6萬畝,以杜仲、銀杏、厚朴、黃柏,白術、桔梗、蘄艾、生地、丹皮、杭菊、莘荑花、丹參、玄參、紫蘇、茯苓、天麻等「四木十草兩菌」為主體的主導品種發展到33個,去年全縣葯材總產量達到9715噸,葯材總產值達1.5 億元。獅子鎮大王山李時珍葯物種植場是國家級重點葯材種植基地,面積達1.2萬畝,擁有杜仲、厚朴、黃柏、 白術、丹皮等10多個品種,葯材儲積價值近億元。
湖北蘄州中葯材專業市場地處明代偉大的中醫葯學家李時珍的故鄉——湖北蘄州鎮。1997年,經國家工商局、中醫葯管理局和衛生部批准,列為全國1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成為湖北唯一的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是從事葯材交易的理想場所。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史書載,蘄州葯市始於宋,盛於明,歷史悠久,載譽九州,素有「人往聖鄉朝醫聖,葯到蘄州方見奇」之說。1991年,蘄春縣委、縣政府確立「醫葯興縣」戰略後,以舉辦醫葯節會為契機,舉全縣之力,大建葯市,市場設施不斷完善,經營規模不斷壯大。目前,該市場佔地
達102畝, 總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體貿結合的大型標准體育場,分八大區域,主樓四層,營業樓二層,四周為設計新穎、集貿儲居於一體的復式建築群,共有大小營業廳310間,可容納萬人交易。場內來自省內外常駐葯商已達328戶,常年從事葯材販運人員1200人,上市交易品種近1000個,年實現葯物交易額5.5億元,上交稅費100多萬元。
市場經營環境優越。場內實現了水電路和綠化配套達標。成立了葯市管理委員會,制訂了一系列經營優惠政策,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建立了葯材信息中心,與全國各大中葯材市場實現了信息聯網。
市場區位優勢獨特。距長江蘄州客、貨碼頭均1公里,距滬蓉高速公路蘄春入口5公里,距離京九鐵路蘄春站15公里,乘車1小時可達武漢天河機場,交通十分便利。
「本草綱目傳四海,醫聖故里連九州」。不斷發展壯大的蘄州中葯材專業市場正昂首闊步,向長江沿線大型葯材集散地、湖北中葯材信息中心、全國著名新葯都目標邁進。
中國湖北第五屆李時珍醫葯節暨第十一屆葯材交易會,將於2001年10月8-12日在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故里古城蘄州隆重舉行。
作為全國大型經貿活動之一,此次醫葯節以「弘揚中華醫學,發展醫葯經濟」為主題。屆時全國(蘄州)中醫葯交易會和中葯材交易會、黃岡市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全國李時珍中醫葯資源發展戰略研討會將同期舉行。
蘄春自古以葯都著稱,明代就有「人往聖鄉朝醫聖,葯到蘄州方見奇」之說。《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葯物中,見諸蘄春的有800多種。
目前蘄春縣中葯材種植面積已達26萬畝,有兩個葯材專業大鄉(鎮),163個葯材專業村、場,3000多個葯材種植大戶,年醫葯經濟產值2.3億元,是湖北省重點扶持的30個龍頭產業之一,還被國家列為杜仲、厚朴生產基地縣。
在蘄春縣城城東興建的華中葯谷李時珍本草綱目生化園即將竣工。該園引進台商投資2500萬美元,佔地20公頃,集葯品生產、葯材種植、生化科研、醫療教學、旅遊觀光於一體。
自1991年起,蘄春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李時珍醫葯節和十屆葯材交易會,累計葯物交易額23.44億元。
『陸』 哪裡可以查詢到中葯材的質量標准
《中國葯典2010》第一部(中葯部分)
是最權威的質量標准,不管衛生部門還是葯監部門都是參照這個標准
『柒』 中葯材的質量標准如何制定或中葯材質量標准該做哪些研究內容
中葯材質量標准該做哪些研究內容:水分、灰分、浸出物、含測等等。其實你去下部2010版葯典,按葯典上的做
『捌』 我國中葯材行業貿易情況和出口數據
一、中葯產品出口現狀
中葯產品包括中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葯。 1996 - 1999 年 , 中葯產品出口連續 4 年下降 ,1996 年 , 中葯產品出口總額 6.85 億美元 ,1999 年則下降為 5.06 億美元 , 下降了 26.1% 。 2000 年中葯產品出口出現轉機 , 全年出口額為 5.5 億美元
, 同比增長 9.5%, 結束了中葯產品出口連續 4 年的下降局面。但是 ,2001 年 , 中葯產品出口再次下降 , 金額為 4.47 億美元 , 比上年下降了 18.7% 。與 1996 年 相比 , 下降幅度更大 , 達 34.7%, 出口形勢嚴峻。進入 2002 年 , 中葯產品出口出現可喜變化 ,1 - 6 月 , 中葯產品出口 4.1 億美元 , 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水平 。
(一)中葯材出口
2002 年之前 , 中葯材在中葯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最大 , 一直占 2/3 以上 ,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葯占 1/3 。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中成葯出口沒有實現根本的突破 , 所佔比例在中葯產品出口中位居最後。進入 2002 年 , 中葯產品出口出現了較大變化 , 中葯材所佔比例下降為中葯出口總額的 1/3,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葯出口出現很大增長 , 所佔比例占 2/3。
中葯材出口所佔比例下降之勢明顯 ,1996 年中葯材出口額為 5.04 億美元 , 占當年中葯產品出口總額的 73.6%, 到 2001 年 , 中葯材出口總額為 2.75 億美元 , 所佔比例為 61.4%, 下降了 12.2 個百分點。 2002 年 1 - 6 月 , 中葯材出口金額為 1.42 億美元 , 所佔整個中葯產品比重為 34.8%, 與 2001 年全年所佔比重相比 , 下降了
26.6% 。 近年來 , 中葯材出口持續下降的原因是 : 非正常出口增加 , 企業無序競爭 , 互相壓價 , 影響了中葯材出口 ;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日本、韓國、東南亞的中葯材進口需求不旺等。
2000 年 , 中葯材出口略有回升 , 得益於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對中葯材的需求回升 , 尤其韓國市場的強勁恢復 , 是中國中葯材出口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之一 , 同時, 部分中葯材出口價格的提高對出口額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中成葯出口
中成葯出口在經過連續四年下降後 , 從 2000 年開始 , 出口持續增長 ,1996 年出口總額為 1.15 億美元 , 佔中葯產品出口總額的 16.8%, 2000 年 , 中成葯出口出現回升 , 全年出口 0.91 億美元 , 比上年增長 15.2%, 但仍比 1996 年下降 0.24 億美元。2001 年 , 中成葯出口額為 0.96 億美元 , 同比增長了 5.5%, 2002 年 1 - 6月 , 中成葯出口 1.82 億美元 , 幾乎相當於上年全年出口額的 2 倍。
中成葯出口佔中葯產品出口比例發生很大變化 ,1996 年為 16.7%,2002 年 1 - 6月為 44.7%, 提高了 28 個百分點。這表明中成葯正逐漸成為我國中葯產品出口的主要力量。
1996 - 1999 年 , 中成葯出口持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進口大幅度減少。 2000 年以後 , 中成葯出口得以回升的原因是中成葯中的清涼油、片仔癀的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以及東南亞及日本、韓國需求量上升帶來出口額大幅度增長。
(三)植物提取物出口
1996 - 2000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始終呈小幅增長之勢 ,1996 年出口額為 0.67 億美元 , 佔中葯產品出口總額的 9.8%,2000 年出口額為 1.14 億美元 , 所佔出口比重上升為 20.6%, 比 1996 年上升了 10.9 個百分點。 2001 年 , 出口又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 出口額為 0.78 億美元。 2002 年 1 - 6 月出口額出現很大幅度增長 ,金額為 0.84 億美元 , 超過上年全年的出口額 , 所佔比例為 20.6%, 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植物提取物保持持續增長的原因是 : 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對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不斷增加 ;中國的植物提取物的生產成本較低 , 質量提高 , 競爭力增強。
二、中葯產品出口的特點
(一)中葯產品出口數量上升 , 單位價格下降
在中葯產品出口數量逐年上升的同時 , 另一個嚴峻的事實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即中葯產品出口價格總體呈下跌之勢 , 盡管個別年份的中成葯和植物提取物的單位價格有所上升 , 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葯產品出口價格下降趨勢。
1、中葯材出口數量增加 , 價格下降
1996 年 , 中葯材出口數量為 213327 噸 , 單位價格為 2361 美元/噸。2001 年出口 283140 噸 , 比 1996 年增加了 69813 噸 , 增長了 32.73%, 但是 , 出口總值卻下降了 54.51%, 單位價格僅為 970 美元/噸 , 比 1996 年下降了 58.92%。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單價進一步下降 , 為 929 美元/噸 , 比上年又下降了 4.23%。
2、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價格始終不穩定 , 總體呈下降趨勢
1996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單位出口價格為 8799 美元/噸 , 全年共出口5584 噸。2001 年單位出口價格為 8663 美元/噸 , 全年出口 8932 噸 , 單位價格比 1996 年下降了 1.55%。 2002 年 1 - 6 月 , 單位出口價格為 8222 美元/噸 , 比上年又下降了
5.09%, 顯示植物提取物的出口競爭非常激烈。
3、中成葯產品出口數量及出口價格多數年份都呈下降趨勢
1996 年中成葯產品出口數量為 18708 噸 , 單位產品出口價格為 7561 美元/噸 ,2001 年出口數量為 12395 噸 , 但是 , 單位產品出口價格為 7705 美元/噸 , 分別比
1996 年下降了 33.75% 和 19.05% 。 2002 年 1 - 6 月 , 中成葯出口量大幅度增長
, 為 79260 噸 , 但 單位出口價格僅為 2295 美元/噸 , 比上年下降了 70.25%。 (二)中葯產品出口以原料葯為主,單個品種出口金額不大
通過分析 1996 年至 2002 年 1 ? 6 月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原料葯(植物提取物和中葯材)在中葯產品出口總額中一直占 80% 以上,而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中成葯僅占整個中葯產品出口額的 1/5 左右。 1996 年,提取物和中葯材出口佔中葯產品出口額的 83.2%, 中成葯出口僅占 16.8% 。 2002 年 1 ? 6 月,提取物和中葯材出口佔中葯產品出口額的 79.4% ,中成葯出口僅為 20.6%。
中葯產品出口品種有上千種之多 , 但單個品種出口金額都不大 , 據海關統計 ,1996 至 2002 年 1 - 6 月 , 超過 1000 萬美元的商品僅有 5 個, 並且一些品種的個別年份低於 1000 萬美元。 1996 年以來 , 中葯產品出口品種金額較大的有人參、鮮蜂王漿及製品、西洋參、甘草及製品、姜、肉桂、未列名葯材、冬蟲夏草、其他植物提取物、苦杏仁、片仔癀、清涼油、其他中成葯 , 在這些品種中 , 真正連續多年單個品種出口過千萬美元的只有人參和清涼油 2 種產品。
(三)中葯產品出口市場集中於亞洲
中葯產品出口的傳統市場以亞洲為主 , 所佔市場出口份額一直占 60% 以上。 對歐洲市場出口 1997 年超過 1 億美元 , 達 1.25 億美元 , 佔中葯產品出口比例為18.9%, 但 1998 年對其出口出現大幅度下滑 , 僅為 0.32 億美元 , 下降了 74.3%。 1999 年和 2000 又有很大回升 ,2001 年出口又重新下降,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額又有增加 , 金額接近上年全年的出口額。但是 , 占整個中葯產品出口的比例始終呈下降趨勢 ,2002 年 1 - 6 月僅為 11.05%, 比 1997 年所佔中葯產品出口比例下降了 7.84
個百分點。 對美國市場的中葯產品出口 1997 年為 0.75 億美元 ,1998 年達 0.91億美元 , 此後連續 3 年下降 ,2001 年為 0.52 億美元 , 所佔出口比例 1997 年為 11.3%,2001 年 , 所佔比例為 11.68% 。 2002 年 1 - 6 月 , 對美國出口額達 0.61億美元 , 超過上年全年對美國出口額 , 所佔比例提高為 15%。
對美國市場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是 , 西葯的副作用日漸明顯 , 世界回歸自然的熱潮不斷升溫 , 對天然植物葯的需求增多 , 因此 , 對美國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不斷增加。
1、中葯產品對亞洲市場出口的特點
對亞洲出口中葯產品中 , 以中葯材和中成葯為主。 1997 年 , 對亞洲出口中葯材
3.25 億美元 , 佔中葯材出口總額的 69.3%; 出口中成葯 0.95 億美元 , 佔中成葯出口總額的 77.3% 。對歐美的中葯材出口為 1.30 億美元 , 佔中葯材出口總額的 28.3%, 出口中成葯 0.13 億美元 , 佔中成葯出口總額的 11.5% 。 2001 年 , 中葯材對亞洲出口進一步上升 , 佔中葯材出口的 79.36%, 上升了 9.98 個百分點 , 中成葯出口則為75.83% , 較 1999 年下降了 3.97 個百分點。 2002 年 1 - 6 月 , 中葯材對亞洲出口占整個中葯材出口的 81.91%, 所佔比例為 81.91% 。
2、植物提取物出口以歐美市場為主
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場是歐洲和美國。1996 年 , 對歐洲出口為 0.12 億美元 ,
對美國出口為 0.27 億美元 , 分別占提取物出口總額的 18.1% 和 40.6%, 兩者合計為0.39 億美元 , 占 58.9%, 對亞洲出口 0.26 億美元 , 占 38.7%。 2001 年 , 植物提取物對歐美的出口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 對歐洲出口為 0.15 億美元 , 占當年提取物對外出口的 19.85%, 比 1996 年增加了 0.03 億美元。對美國出口基本持平。 2002年 1 - 6 月 , 對歐洲、美國出口略有增長 , 對亞洲出口有較大增長。
3、日本、香港、美國在中葯產品出口市場位居前列
近幾年 , 日本、香港、美國在中葯產品出口市場中依次分列前三名。如 1997 年對日本出口 1.76 億美元 , 占當年出口總額的 26.6%, 對香港出口 1.58 億美元 , 占
23.9%, 對美國出口 0.75 億美元 , 占 11.3%, 三者合計 4.08 億美元 , 占當年中葯產品出口總額的 61.0% 。 2002 年 1 - 6 月對日本出口 0.97 億美元 , 占 2002 年上半年出口總額的 23.8%, 對香港出口 0.96 億美元 , 占 23.6%, 對美國出口 0.61億美元 , 占 15.0%, 三者合計占 62.4%, 日本、香港、美國市場的進口佔中國中葯產品出口總額的 2/3 以上 , 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玖』 求一份中葯市場的調研報告,在線等
這種的問題,我覺得你在這里問效果並不大,都是些瑣碎的意見,參與的人不多,你回可以到專業的調研答網站去直接找調研報告就行,現在國內這種網站很多,我經常去國家市場調研中心,很方便的操作也很簡單,直接找在線客服,叫他們幫你找!去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助你. 國家市場調研中心(reportway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