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水稻種子市場調查

水稻種子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4-17 15:35:41

⑴ 雜交水稻在中國的種植面積有多少

截止2019年,目前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超過1333萬公頃,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1%,產量約占水稻總產量的58%。在雜交水稻研究的最初階段,即1964~1975年,主要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搞下來的,9年間科研經費投入加起來不到20萬元。

在推廣的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干預對雜交水稻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90年代以後,則主要是靠市場機制下的杠桿調節作用。由於雜交水稻產量高,使得播種面積迅速增加,1975年全國多點示範雜交水稻373公頃,單產比常規稻增加20%左右,1976年迅速擴大到13.9萬公頃。

(1)水稻種子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在20多年間,雜交水稻播種面積猛增35000餘倍。現在種植雜交水稻每年所增產的糧食相當於一個產糧大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不僅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農業大學對江蘇省209個調查點進行分析,雜交秈稻比常規稻的相對經濟效益表現為:每公頃收益提高26.6%,每個工日凈產值提高25.9%,每元物質費用報酬提高12.5%,每元成本純效益提高20.9%。

⑵ 種植超有機水稻有沒有前景

呵~~`你弄農業還是弄藝術呀?居然把表土全部取走?用下層土地種植作物,能得到高產嗎? 再說了,你以為種植有機食作物取走表土就行了?有機食品要求很嚴格的,除了不能施用化肥化學農葯外,土壤、水質、空氣均不能受到污染的,再說了,你的土質還不能重金屬超標。
有機水稻可以種植,但產量很低的,以前沒有化肥的時候,你見過哪的水稻產量超過400斤嗎?現在蟲害好多,沒有施有農葯,蟲害會很重,對產量的損失更大,估計按你的種植方法,畝產要超過400斤是很難的,加上你的規模小(才60畝),即使你的稻米達到有機食品標准,但申請有機食品標志花費不小的,你要賣多高才能夠本?去年我在華南農大聽過課,那幫教授搞有機水稻,說是賣到16—20元/斤,還沒得回成本,但他們是搞研究的,有項目資金支持的,即便他們賣5角/斤,也不會虧他們的。

⑶ 對經營未經審定通過的水稻種子的行為,農業執法機關可以依據哪條法律法規查封、扣押種子

這個於法有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吊銷違法行為人的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種子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生產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種子的;
(二)未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經營種子的。
如果情節嚴重的,還是犯罪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 一百四十七條【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生產假農葯、假獸葯、假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⑷ 我市水稻種植情況調查及建議,論文

應從農民意見建議和種植情況入手。

1、可以寫水稻怎麼種植,種植的注意事項,種植的季節。

2、寫水稻種植的重要性,科研性以及群眾對種植水稻的看法觀點。

⑸ 我國種子企業數量、區域分布、類型、規模、機構設置、人員組成、經營狀況等

我國種子企業現狀調查報告

為了解我國種子企業現狀,包括我國種子企業的數量,區域分布,類型,規模,機構設置,人員組成,經營狀況等基本情況,並為以後做好種子市場預測和經營決策,種子經營計劃的制定打好基礎,特通過查閱文獻、網路等方式,進行了此次調查。

一、種子企業發展概況

我國種子企業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當下國家十分重視種子行業發展,種子行業面臨著良好的政策環境。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種子企業還存在著行業分散、市場集中度低,前十強種子企業僅占國內種子市場份額的13%;供過於求、產能過剩,近年來種子市場一直處於買方市場,種子庫存量居高不下;投人不足、缺乏科技創新能力,我國五家A股上市種子公司2009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僅4400萬元,但孟山都2008年的研發投入高達9.8億美元,是這五家上市公司總體的152倍,等特點。
中國是世界最大種子需求國之一,年種子需求量約為125億公斤。經營量為45億公斤,近幾年種子行業由於受種子法頒布實施、WTO框架協以及經濟全球化等形勢的影響,一些小型種子公司已經破產倒閉。從市場容量上講,目前國內商品種子的市場規模在30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種子市場價值已從2001年的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億元左右。

二、我國種子企業現狀

<一> 我國種子企業數量和規模

按照2009年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持證種子企業有8700多家,但注冊資金超過3000萬的種子公司僅有200多家,有科研能力的,也就100家;而真正有科研力量的更少。而美國全國的種業公司不過百餘家,孟山都,杜邦先鋒等國際種業「寡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在中國注冊的外資(含合資)種子企業以超過70家。
2009年,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全球種業十強公司佔全球種業市場份額的35%,而國內種業十強公司佔全球種業市場份額的比例僅為可憐的0.8%。
由於我國種業剛剛起步,又深受計劃經濟時代種業制度的影響,致使我國種子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不高。隨著我國種業市場的開放,跨國種子公司抓住機會,紛紛進軍中國種業市場,面對跨國種業巨頭的沖擊,我國種子企業規模化也在不斷提高,國家政策也支持,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並購和產業整合,引導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也只有把現有種子企業通過整合,打造中國的種業「航母」,才能抗衡跨國種業公司,當然也會更利於我國種業的健康發展。

<二> 我國種子企業經營狀況

由於近年來種子價格不斷上漲,使種子企業盈利能力提升。2009年種子行業整體毛利率提升了3.16個百分點,至31.88%;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9.32%。其中,擁有先玉335和超試系列的登海種業收入同比增長57%,凈利潤同比增長3000%以。主要種業公司經營情況:
登海種業:
200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9億元,同比增長38.9%,公司全年銷售玉米種子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39.3%,主要是得益於先鋒種子量價齊升,收入增長48%達到3.18億元,自有玉米種子收入增長35%至2.25億元;其他種子方面,與上年基本持平。2010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已達到4.9億元,其中「先玉335」銷售收入達到2.6億元,占公司業務收入的53%。
近年來,公司自主培育的「超試」玉米系列在技術指標方面優於現有的領先品種先玉335和鄭單958。2009年,公司超試玉米新品種登海661、登海662、登海701先後通過省級和國家級審定,並可進行全國范圍內的銷售。2009全年超級玉米新品種實現銷售收入2025萬元,實現銷售利潤1079萬元,凈利潤率達到50%以上,與先玉335的盈利水平基本相當。
敦煌種業:
2009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1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8億元,分別增長36.2%、103.66%。2009年公司業績提升的主要貢獻來自於種業和食品加工業。去年先鋒種業制種基地面積由2.5萬畝擴大至4.4萬畝,同時先鋒良種公司3-4期工程竣工投產,規模的擴大和先鋒玉米種的市場影響和其高額盈利水平大大提高了公司種子業務的收益水平。
2010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同比減少8.73%;實現營業利潤3,3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1,832萬元。上半年公司玉米種子銷售收入主要是由於合資子公司敦煌先鋒的玉米種子產品盈利提升所致。而第三季度為種子銷售的淡季,種子業務基本上只出不入增加。
豐樂種業:
2010年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4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1億元,增發達到56.92%。房地產業務是公司業績大幅增加的原因,營業收入2.21億元,毛利潤為9237.14萬元。種子業務的營業收入為2.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7%,毛利率為45.82%,較去年同期下降1.38%。農化業務營業收入為1.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2%,毛利率為14.49%,較去年下降1.69個百分點。目前公司農化業務一直受到產能瓶頸的限制而無法提高供給量。
隆平高科:
2010年上半年收入5.94億元,同比增長55%。半年凈利潤2061萬元,同比下降31%。水稻種子和玉米種子是業績驅動雙引擎,水稻種子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8.6%,玉米種子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587.1%,,收入增長因為收購北京屯玉。干辣椒製品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53.7%,收入增長因09年業務基數低,同時今年出口狀況回暖。

<三> 我國種子企業分布區域

目前,種子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有登海種業、隆平高科、萬向德農、豐樂種業、荃銀高科、敦煌種業、禾嘉股份等7家。其中,登海種業、萬向德農和敦煌種業3家公司位於我國北方地區,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玉米種子為主,隆平高科、豐樂種業、荃銀高科和禾嘉股份4家公司位於我國南方地區,以研發、生產和銷售水稻種子為主,其中禾嘉股份非種子業務營業收入所佔比重比較大。
2006年,繼合資登海種子公司之後,杜邦先鋒與敦煌種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敦煌佔有西北,東北地區的市場,登海種子公司則覆蓋京津冀,黃淮海以及淮北地區。至此,東北,華北,京津冀,黃淮海,西北,西南等6大國內主要玉米產區布局中,基本上已被杜邦先鋒全部掌控。而孟山都在西南,KWS在黑龍江,先正達在吉林北部,新疆和西南等地區市場佔有率都很高。

<四> 我國種子企業機構設置
目前我國大型種子企業的機構設置比較齊全,一般在總經理下設以下部門:
1. 科研部 包括:育種科和栽培植保科。主要負責新品種和相配套的栽培技術的研發。
2. 生產部 包括:內繁科 外繁科 親繁科。主要負責種子繁育基地相關工 作,並負責種子的生產等工作。
3. 品管部 包括:田檢科和內檢科。主要負責種子的田間檢驗和室內檢驗,確保種子質量。
4. 營銷部 包括:一區 二區 三區。主要負責種子的經營銷售工作。是中資企業一個十分關鍵的部門。
5. 行政部 包括: 汽車科 內務科 外聯科。主要負責企業的日常行政工作。
6. 財務部
7. 企劃部
8. 人事部
<五> 我國種子企業類型 種子企業類型根據側重點不同可以有多種分法,這里根據種子企業的經營性質,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種是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自我研發、自主品種權的企業。這類公司一般是從縣市級國有農科所改制或科研人員分離創建的公司。這類公司具有科研的傳統優勢和傾向。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品種。面臨的問題是經營能力的不足,營銷渠道、方式單一。往往通過轉讓品種權或授權經營作為主導經營方式。
另一種是通過收購方式擁有品種權且具有專營渠道的企業。這類公司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具備和熟悉國際化運作模式,具有跨區域並購和經營的經驗。但是因為沒有將業務前推,缺乏與品種科研單位的深度合作,通常以高價購買現成的品種去經營。
第三類是通過品種權人或經銷代理獲取授權具有品種經營權的企業。這類公司通常具備較為強大的區域銷售網路,以品種經銷區域壟斷的方式為主導經營模式。通過獲取品種獨占許可方式參與區域經營競爭,具有市場的靈活性。
第四類是沒有自主品種或獲取品種經營權,通過品種權的私下轉讓、假冒侵權、盜取親本、私繁私售,育種套購方式,什麼品種暢銷就經營什麼品種,游離在政策法規的邊緣,多有制假售假行為的公司。利用市場監管漏洞和農戶識別能力差的現狀傾銷侵權品種、假冒品種或偽劣種子。
<六> 我國主要種業企業介紹

三、 調查結果和結論
通過此次調查,使自己對我國種子企業的類型、經營狀況、數量和規模以及機構設置和人員組成等基本情況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從中可以發現,我國種子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核心競爭力弱,同時人們也意識到跨國種業對我國種子企業的沖擊,考慮到我國種子企業的發展和我國糧食安全,政府積極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並購和產業整合,引導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社會也紛紛聲援。
? 四、 討論
通過對我國種子企業現狀的調查,我也做了一點思考,就是面對跨國種子公司的沖擊,我國種子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不僅關系著我國眾多種子企業的生死,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我們要有自己的種業「航母」,也即是通過兼並培育大型種子企業。種子產業走向集中是必須的,國家和企業都需要種業能夠提高集中度。國外種子企業巨頭的發展史同樣是兼並重組史 ,特別是孟山都,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其並購過程,因此,根據國外經驗,若想改變種子企業「散、小、弱、差」的狀況,實現經營主體有效的經濟聯合,增強種業的競爭實力,兼並重組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求,勾畫了今後的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國內種子企業要加快企業的並購和產業整合;種子企業和科研單位要加強聯合;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日前,農業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中國將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創新種業體制機制,鼓勵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聯合開展商業化育種,同時以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為基礎,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種業企業。這表明在嚴格市場准入,清理不合格企業,提升種業實力的種業發展方向上,國家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種企兼並重組已成為這種變革的第一波浪潮。
種業的高科技含量不僅意味著投入高,還意味著周期長、風險大,只有具有相當規模的公司才有實力從事種業的科研、生產和推廣任務。規模越大,品牌越好的企業,其信譽也相對較高,因此大型種業公司往往容易得到農民的青睞。國內種子企業的良莠不齊和跨國企業的攻城略地,都使得國內種企兼並重組顯得越發迫切。 因此,中國種子產業必須整合力量,培育自己的種業巨頭,走集團化經營的道路,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整合多個企業的優勢資源,打造種業的「航空母艦」。在做大做強國有種子公司,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揮其資本和經營靈活性的優勢。要採取多種合作方式學習國外種企的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從而確實提高國內種企的實力。

⑹ 關於糧食的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調研報告

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按照國務院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工作小組的統一安排,由農業部、國家糧食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計委有關同志組成「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專題調研小組,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赴糧食主產省湖北省和糧食主銷區浙江省進行實地調研,聽取省、市、縣農業、糧食、計劃、農發行等部門的專題匯報,深入鄉村,聽取鄉鎮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並安排四川、河北、吉林等7省進行調研並提供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內涵和衡量指標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指一定時期的一定地區,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由各生產要素綜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穩定地達到一定產量的糧食產出能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投入和產出兩方面的因素構成,由耕地、資本、勞力、科技、環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決定,由年度的糧食總產量所表現。耕地、資本、勞力、科技、環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糧食生產中去的質和量,就決定了糧食產出的質和量,即產出能力。糧食生產能力要變為實際產量,由國家政策和糧食供求關系等因素形成的糧食比較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耕地保護能力。主要指能夠保持有多少數量和質量的耕地用於糧食生產。二是政策支撐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況,投入增加的狀況,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有效保護的情況等。三是科技服務能力。包括農業科學研究水平和技術推廣體系狀況。四是抗災能力。包括排灌設施條什、物質裝備狀況和糧食種子儲備情況等。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衡量指標:一是耕地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農業部「十五」計劃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到2005年耕地面積不低於1.28億公頃(19.2億畝)。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考慮,「十五」期間,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7億公頃(16億畝)左右。二是糧食單產。可綜合反映糧食的產:出水平。2000年我國糧食單產為4261公斤/公頃(568斤/畝),「十五」時期的畝均單產應高於這個水平。三是抗災水平。可反映糧食生產基礎設施狀況和糧食生產的穩定程度。可用受災面積『孫覽災而積之差占受災面積的比重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抗災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農戶對糧食生產的物質要素投人不斷增加。化肥施用總量(按有效成分100%計算)由1978年的884萬噸增加到2000年的4146萬1噸,有效灌溉面積由1978年的6.74億畝增加到2000年的8.08億畝。主要糧食品種良種種植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達到60—70%。國家財政用於農業基本建設支出由1978年51億元增加到1999年357億元(同期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為2.67%)。由於投入增加,生產條件改善,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雖然糧食播種面積有所下降,但總產量由1978年的6000億斤增長到1996年的10000億斤。近幾年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為穩定糧食生產,國家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1999年以來,糧食產量和面積出現連續下降。1999—2001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累計減少770.7萬公頃(11561萬畝),年度分別比上年減少62.6萬公頃(939萬畝)、469.8萬公頃(7047萬畝)和238.3萬公頃(3575萬畝)。糧食總產量累計減少1193.2億斤,年度分別比上年減少78.2億斤、924.2億斤和190.8億斤。
近幾年糧食麵積和產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種糧比較效益下降,農民自主調減糧食麵積。1996年以來,受糧價持續下跌和農資、機械和勞動力等糧食生產要素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實際出售糧食價格接近甚至低於成本,種糧效益明顯下降。據湖北省農業部門測算,2000年糧食作物每畝成本純收益率為1%,畝均稅後收益為3.26元(其中水稻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綠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縣有關部門測算,2001年度種植水稻畝純收入約200元,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種植沙梨、蔬菜等經濟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糧食主產區及60%左右的純農戶人均純收入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
二是政策引導結構調整,調減糧食種植面積。據統計,2000年全國因結構調整主動調減糧食麵積333萬公頃(4995萬畝),占糧食播面減少總數的70%。近兩年糧食主銷區省份大幅度減少了糧食種植面積,糧食主產省份也調減了糧食麵積。浙江省德清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1997年的553,5萬畝,調減到2001年的175.5萬畝,減幅為68.4%,其中,2001年調整農田發展多種經營面積184.5萬畝,占農田總面積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糧食播種面積2812.5萬畝,比1997年減少1396.5萬畝,減少幅度為33%。今年一些省區開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護價,通過糧食購銷公司補貼收購部分糧食,但補貼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給17個糧食主產縣按每公斤補貼6分錢汀購3()億斤優質糧,對其他縣區不下達訂購補貼任務,這些地區就相應地自主調減丁糧食種植。
三是實施退耕還林、還湖、還草,減少了耕地和糧食播種。近兩年全國因生態建設退耕,調減部分糧食種植面積。湖北省糧食種植面積由80年代的7699,5萬畝,減少刊現在的6000萬畝,其中退耕39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319.5萬畝,退耕還湖約79.5萬畝)。據估計,全國因退耕減少糧食播種面積約100萬公頃(1500萬畝)。這項計劃的實施,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是有利的。四是農田基礎設施老化,糧食生產抗災能力低,因災降低·了糧食生產能力。90年代以來,國家預算內農業資金投入總量有所增加,但投資比重沒有提高。國家對農業的投資重點用於大江大河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直接用於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明顯偏少,農業基礎設施滯後,田間排灌設施陳舊老化,農業抗災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飯」。1990—200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受災面積8。1億畝,成災面積3.9億畝,成災面積占受災面積48%,抗災率僅為52%,與80年代水平相比沒有明顯的提高,不如1978年的水平(57%)。2000年因災損失糧食1300億斤,比上年增加600億斤。近幾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水平趨於下降。全國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由多年穩定在1.10—1.13億公頃(16.5—17億畝),減少到警戒線1.07億公頃(16億畝)以下。2001年為1.06億公頃(15.9億畝),2002年預計為1.05億公頃(15.7億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復起來代價很大。例如耕地的減少,2000年耕地佔用2349萬畝(其中建設佔用244.5萬畝,生態退耕1144.5萬畝,農業結構調整佔用867萬畝,災毀耕地93萬畝),耕地補充436.5萬畝(其中未利用土地開發276萬畝,廢棄地復墾99萬畝,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萬畝),占補相抵,2000年耕地實際減少1912.5萬畝。從1999年以來的情況看,在糧食生產和流通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潤,糧農的生產積極性難以得到保護,投入糧食生產的各種要素會減少,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三、糧食供求趨勢預測
(一)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
由於我國人口繼續增加和糧食轉化與深加工的進一步發展,對糧食的需求將早剛性增長。近年來學術界和有關部門對我國糧食消費需求的中長期預測很多,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1、2005年的糧食需求總量為10620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985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369斤;飼料糧需求量4108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及損耗,人均需求量為786斤。
2、2015年的糧食需求量為11670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503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312斤;飼料糧需求量5545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損耗等,人均需求量為804斤。
3、2030年的糧食需求量為13195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160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260斤;飼料糧需求量7244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54.9%;加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損耗等,人均需求量為824斤。分品種來看,今後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增長主要來自飼料糧增長。據預測,從目前到2030年,稻穀需求略有上升,小麥需求持續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長。玉米2005年需求量占糧食總量的比重為28.4%;201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進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來糧食產需缺口較大
從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看,2005年、2015年、2030年我國糧食產需缺口分別為620億斤、1671億斤和3195億斤。按照糧食最低自給率95%計算(糧食凈進口控制在總產量的5%以內),為實現產需基本平衡,糧食生產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別提高約100億斤、1100億斤和2540億斤,提高幅度分別為1%、11%和25%。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難和壓力很大。從最近十幾年的情況看,我國糧食單產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糧食單產在533斤/畝左右,1995—2001年7年糧食單產在573斤/畝左右,1990—2001年12年單產提高幅度僅7.5%,年遞增0.6%。在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的情況下,要實現糧食產需平衡,糧食單產必須有相應的提高。
(三)影響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糧食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目前國家資源未能有效的補貼到農民,在糧食流通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如無有力的保護措施,不解決糧食的比較效益問題,農民種糧積極性將進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資源緊張。我國耕地數量和水資源不足而且不斷縮減,是阻礙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和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全國現有耕地面積為19.51億畝左右,人均佔有耕地僅1.59畝,為世界人均數3.75畝的42%。即使現有耕地總是穩定,隨著人口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將降至1.43畝和1.34畝。農業用水也嚴重緊缺。現階段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20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的25%。預計到2030年,人口達到16億時,在降水不減少的情況下,人均水資源將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警戒線。
三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災害的能力不強。我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小,乾旱半乾旱面積比重大。全國耕地中有灌溉設施水田和水澆地為7.91億畝,僅占總耕地的39%。全國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乾旱、洪澇、低溫冷害、台風、早霜、凍害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襲擊,給糧食生產造成較大的損失。
四是科技儲備不足,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由於體制不順、科技與生產、科研與推廣脫節、經費不足、機構重疊、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問題仍很突出,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各類試驗、示範等科研推廣工作難以很好地開展,糧食生產領域科技儲備不足,技術推廣隊伍不穩,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更新推廣速度較慢,直接制約著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農田環境污染狀況加劇,耕地的持續生產能力下降。由於工業和城市「三廢」對基本農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直接影響糧食產量和質量。全國已有1000萬公頃(1.5億畝)農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佔灌溉總面積的7.3%,』且呈上升趨勢。每年農業環境污染事故數千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億元。由於地力下降、環境污染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直接影響,難以估計。
四、建議立足於人多地少的國情,要從長遠戰略考慮,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使藏糧於庫與藏糧於地有機結合,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一)依法保護耕地和水資源,確保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由於部門分割,制定的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相互脫節,造成破壞糧田、濫佔耕地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耕地和水足糧食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要樹立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就是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觀念,建立健全耕地等農業資源保護法制體系,依照《土地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水資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和水資源,保持耕地數量的動態平衡,治理環境污染,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水資源利用率。要切實保護農民的土地集體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減少國家對耕地的低價徵用和高價出讓,避免對農民利益的損害。
(二)實施農業補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我國糧食產品成本高、品質較差,國際競爭力不強,逐步增加的糧食進口勢必會沖擊國內糧食市場,打擊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糧食生產能力的穩定和提高。因此,我們應在WTO規則框架內,利用政府補貼彌補完全市場調節的缺陷,調節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方向,實施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以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加大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力度
近些年來,糧食作物科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薄弱,科技儲備嚴重不足。種質資源創新與品種選育相對滯後,優質品種不多,專用品種不全。農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仍比較缺乏。要樹立儲備科技就是儲備生產能力的思想,加大糧食作物科技投資力度,集中資金,集中人才,大力開展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的研究,力爭在短期內有所突破。建立對良種和適用新技術推廣的補貼制度,加強技術推廣力度,確保糧食單產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糧食市場競爭力。
(四)加強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生產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關規則,特別是國內支持保護的「綠箱」政策,借鑒國際經驗,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資力度,加強基本農田沒施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抗災能力和土地生產力,直接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糧食主產區選建500個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加強農田灌排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農機服務體系和農業生態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建設,在這些基地縣,形成年產糧食5000—6000億斤的生產能力,保證每年提供2000—2800億斤商品糧。
(五)建立國家糧食預警體系,及時調控糧食市場
在糧食市場全面放開的情況下,為了防止糧食市場和價格大幅度波動,國家應建立糧食預警體系,確定糧食警戒線,進行指標監測。同時對糧食預警進行立法,確保糧食供應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發出警報,要求各級政府,採取緊急措施,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供應。
(六)重點支持糧食集中產區
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需要建設的地方很多,要把建設的重點集中到糧食集中產區,尤其是中部地區的糧食主產區。通過集中建設,要使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基礎設施和技術體系逐步建立健全起來,糧食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真正成為國家穩定的糧食生產基地。

⑺ 大理市種子市場運行調查報告

你這個這么精確的范圍,恐怕很難有公開的數據,有數據的人估計也不會隨意公開。你可以去一些專業機構看一下,恐怕也是只有整個行業的數據。這么小的調研只有找機構專門定製了。
給你找了這個,你參考一下。如果有用,請採納。(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中國種子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第1章:中國種子行業相關概述
1.1 種子行業相關界定
1.1.1 種子行業相關內涵
1.1.2 種子行業統計標准
(1)種子行業分類方法
(2)種子行業統計方法
1.1.3 報告研究范圍界定
(1)產業鏈研究范圍
(2)子行業研究范圍
1.2 全球種子行業發展背景
1.2.1 全球糧食產業發展背景
(1)全球糧食產業發展趨勢
(2)全球糧食供需前景預測
(3)國際市場糧食價格預測
1.2.2 全球種子行業發展背景
1.2.3 發達國家種子行業特徵
(1)種子管理法制化
(2)種子生產與投放程序化
(3)種子公司經營規模經濟化
(4)相關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化
(5)種子企業經營和資本運作國際化
1.3 中國種子行業發展背景
1.3.1 種子行業政策背景
(1)種子行業市場監管體制
(2)種子行業相關政策動向
(3)種子行業相關發展規劃
1.3.2 種子行業經濟背景
(1)國內生產總值情況
(2)糧食產量情況
(3)城鄉居民收入情況
第2章:中國種子產業鏈結構分析
2.1 種子行業產業鏈模式簡介
2.2 典型國家種子產業鏈模式分析
2.2.1 美國種子產業鏈模式
2.2.2 日本種子產業鏈模式
2.2.3 荷蘭種子產業鏈模式
2.2.4 印度種子產業鏈模式
2.2.5 中國種子產業鏈模式
2.3 種子行業研發環節分析
2.3.1 種子科研院所及高校資源
2.3.2 種子行業科研成果分析
2.3.3 種子培育技術發展分析
2.4 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分析
2.4.1 農作物種子生產布局
2.4.2 種子生產基地分析
2.4.3 重大種子生產基地工程項目
2.5 種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5.1 種子企業經營規模分析
2.5.2 種子行業供需情況分析
(1)2013年種子行業供需情況分析
(2)2014年種子行業供需情況分析
(3)2015年種子行業供需情況分析
2.5.3 種子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主要農產品商品化率
(2)種子市場規模分析
2.5.4 種子行業發展動態分析
第3章:中國種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3.1 種子行業參與者進入模式分析
3.1.1 國有大型企業進入模式
3.1.2 外資企業進入模式分析
3.1.3 國內中小企業進入模式
3.2 種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3.2.1 國際種子行業競爭格局
(1)全球種子行業市場特徵
(2)全球種子行業市場規模
(3)國際種業市場集中度分析
(4)國際標桿種子企業發展情況
1)杜邦(Dupout)
2)孟山都(Momsanto)
3)先正達(Syngenta)
4)利馬格蘭(Limagrain)
5)LandO』Lakes
6)德國KWS公司
7)拜耳作物科學(Bayer Crop Science)
8)SAKATA公司
9)DLF-TRIFOLIUM公司
10)Takii公司
3.2.2 國內種子行業競爭格局
(1)國內種子市場集中度分析
(2)種子上市公司業務競爭分析
3.3 種子行業並購重組分析
3.3.1 種子行業並購重組驅動因素
3.3.2 種子行業並購重組模式分析
3.3.3 種子行業並購重組規模分析
(1)國際種子企業並購重組分析
(2)國內種子企業並購重組分析
3.3.4 種子行業並購重組障礙分析
3.3.5 種子行業並購重組趨勢分析
3.4 跨國公司對中國種業的影響
3.4.1 跨國種業公司全球化新戰略
3.4.2 跨國種業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布局
(1)美國杜邦公司
(2)美國孟山都公司
(3)瑞士先正達公司
(4)法國利馬格蘭公司
(5)墨西哥聖尼斯公司
3.4.3 跨國種業公司對中國種子市場的影響
3.5 種子行業競爭程度分析
3.5.1 種子行業上下游議價能力
(1)種子行業上游議價能力
(2)種子行業下游議價能力
3.5.2 種子行業現有競爭者分析
3.5.3 種子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3.5.4 種子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3.5.5 種子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分析
第4章:中國種子行業進出口市場分析
4.1 種子行業進出口狀況綜述
4.2 種子行業進出口市場分析
4.2.1 行業出口分析
(1)行業出口整體情況
(2)行業出口產品結構
4.2.2 行業進口分析
(1)行業進口整體情況
(2)行業進口產品結構
4.3 種子行業進出口前景及建議
4.3.1 種子行業出口前景及建議
(1)種子行業出口前景分析
(2)種子行業出口建議分析
4.3.2 種子行業進口前景及建議
(1)種子行業進口前景分析
(2)種子行業進口建議分析
第5章:中國糧食作物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5.1 水稻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5.1.1 水稻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水稻產業發展規模分析
(2)水稻行業需求特點分析
(3)水稻種植面積及分布區域
(4)水稻市場產銷狀況及價格走勢
5.1.2 水稻種子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水稻種業發展規模分析
(2)水稻種業發展特徵分析
(3)影響水稻種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4)國內水稻種業供需狀況分析
(5)國內水稻種業競爭狀況分析
(6)國內水稻種子進出口形勢分析
5.1.3 水稻種業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1)影響水稻種子價格的主要因素
(2)水稻種子價格走勢分析
5.1.4 水稻種業的品牌戰略分析
(1)水稻種業品牌經營的主要問題
(2)水稻種業品牌實施的主要策略
5.1.5 水稻種業技術發展分析
(1)國內雜交水稻種子培育技術現狀
(2)國內雜交水稻種子貯存技術現狀
5.1.6 水稻種業發展的策略及展望
(1)雜交水稻種業面臨的挑戰
(2)水稻種業發展的趨勢及展望
(3)水稻種子市場規模預測
5.2 玉米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5.2.1 玉米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玉米產業發展規模分析
(2)玉米產業發展特點分析
(3)玉米的種植面積及分布區域
(4)玉米市場產銷狀況及價格走勢
5.2.2 玉米種子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玉米種業發展規模分析
(2)玉米種業供需狀況分析
(3)玉米種業競爭狀況分析
(4)玉米種業銷售特點分析
(5)玉米種子進出口形勢分析
(6)玉米種業發展驅動因素
5.2.3 玉米種業市場價格走勢
(1)影響玉米種子價格的主要因素
(2)玉米種子價格走勢分析
5.2.4 玉米種業技術發展分析
(1)提高雜交玉米種子質量的關鍵技術
(2)提高雜交玉米種子產量的主要技術途徑
5.2.5 玉米種業發展問題及策略
(1)國內玉米種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玉米制種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國內玉米種業的發展對策
(4)國內玉米市場規模預測
5.3 小麥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5.3.1 小麥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小麥種植區域分布分析
(2)小麥產銷狀況及價格走勢
5.3.2 麥種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麥種行業發展現狀
(2)麥種價格分析
(3)麥種進出口形勢分析
(4)麥種行業發展趨勢及展望
(5)小麥種子市場規模預測
第6章:中國經濟作物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6.1 蔬菜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6.1.1 蔬菜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蔬菜行業發展規模
(2)中國蔬菜行業產業地位
(3)中國蔬菜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4)中國蔬菜行業市場前景及競爭力分析
6.1.2 蔬菜種子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蔬菜種子產業鏈分析
(2)蔬菜種子產業現狀
(3)中國蔬菜種子市場特點
(4)中國蔬菜種子的企業主體
(5)中國蔬菜種子的科技現狀
(6)中國蔬菜種子進出口形勢分析
(7)中國蔬菜種子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6.1.3 蔬菜種子行業發展策略及建議
(1)中國蔬菜種子行業的優勢
(2)中國蔬菜種子行業存在的問題
(3)中國蔬菜種子行業發展策略
6.2 棉花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6.2.1 棉花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棉花種植區域分布
(2)中國棉花行業的發展概況
(3)中國棉花行業產銷狀況及價格走勢
(4)影響棉花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
6.2.2 棉種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棉種行業發展現狀
(2)中國棉種市場供需分析
6.2.3 棉種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6.3 花卉種子市場發展分析
6.3.1 花卉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花卉行業發展現狀
(2)中國花卉行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3)影響中國花卉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6.3.2 花卉種子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花卉種子行業發展現狀
(2)中國花卉種子行業主要特徵
(3)中國花卉種子行業發展優勢
(4)中國花卉種子行業進出口形勢
6.3.3 花卉種子行業市場發展策略分析
(1)中國花卉種子行業存在的問題
(2)中國花卉種子行業發展策略
6.4 油料作物種子市場分析
6.4.1 油料作物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油料作物主要產品分析
(2)中國油料作物種植區域分布
(3)中國油料作物產銷狀況及價格走勢
6.4.2 油料作物種子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油料作物種子行業發展現狀
(2)中國油料作物種子進出口形勢分析
(3)中國油料作物種子行業發展方向
…………

⑻ 我要做一個關於農民種糧積極性的調查報告,誰能推薦幾個查這方面的專業網站啊

調研背景:2004年以來,中國政府的農業政策著力於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2005年,徹底免除農業稅。2006年開始,連續實施糧食的最低保護價收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卻並沒因此而大幅提高,反而在面臨著新的挑戰。據調查中農民反映,「現在市場上一個男勞動力一天大工60元,小工也45以上,更不要說技術活,打一天工快可以買100斤小麥玉米了,誰還願意種田?」
調研時間:2008年7月15——7月25日
調研地點: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柴胡店鎮李才家村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西沙王莊
調研對象的選擇:與山東省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定量加定性
調研目的:在國家取消農業稅並給農民種糧補助的情況下,找出為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反而不如以前的原因,並試圖尋求解決的辦法。
調研過程: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糧食消費大國,經過數十年的奮斗,早已達到了糧食的自給。然而,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所下降,出現了改種經濟作物甚至撂荒等現象,並引發了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問題。中央接連出台了取消農業稅、農資價格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購買農機補貼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然而,這些政策的效果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理想,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仍然大量外出,農民種糧積極性依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對此,我山東經濟學院「齊魯情」大學生支農促進會暑期社會實踐小組響應國家和省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關於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社會實踐調查。
此次調查分兩支隊伍,均採用隨機抽樣確定地點。我們調研的地點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的柴胡店鎮李才家村,是一個約有八百人的村莊,人均分配耕地1.5畝,與濟南周邊農村相比,人均耕地是濟南的兩倍。村中勞動力以五六十歲的中老年和婦女為主,而青壯年多選擇外出打工。村中大部分男勞動力對國家的惠農政策較為了解,也清楚國家的最低糧食保護價,對當前的惠農政策比較滿意。當地種植糧食每畝政府的補助約為79元,補助資金能夠及時到位。當問及村民的種糧積極性時,一位老農民是這樣回答的:「我們農民種地不容易啊!一年到頭一畝地凈賺不到1000,但是我們還得種,沒有人主動承包咱的地,咱也沒有餘力中別人的地,青壯年都出外打工了。現在市場上一個男勞動力一天大工60元,小工也45以上,更不要說技術活(給建築隊砌牆,操作設備),說少也要85元,打一天工快可以買100斤小麥玉米了,誰還願意種田?但是沒有農民會放棄種地,一年到頭,施肥、農葯、灌溉,無不付出著我們的艱辛與汗水啊,就算在不賺錢,但我們是農民,農民不種地還是農民嗎?不種地了我們要去干什麼呢?我們一年到頭的吃飯問題恐怕都解決不了。都說我們出外打工是對農民這個稱謂的背叛,可你不在農村,如果你來農村過一年農民的日子,你會發現,光種地只能滿足你的溫飽,孩子上學讀書、家人生病意外、就是平時想改善一下生活,都需要錢,可光種地能滿足我們這些個要求嗎?不能!我們誰想讓自己的孩子留守家中?我們誰不想陪於自己的子女朝暮相處?我們又有誰願意在那個陌生的城市甚至國家做那本不屬於我們農民的工作?讓我們來給你們算個賬目:小麥畝產最好達900斤,收麥子平均價格0.83元/斤,加上種糧直補79元/畝,合計為0.83×900+79=826元,除去原料種子40元/畝、化肥150元/畝、聯合收割50元/畝、播種15元/畝、灌溉10元/畝(大約需灌溉3-4次),合計為285元,還不算我們的人工,凈收入不到600元。再看玉米,畝產最好1300斤,沒有補貼,跟小麥一樣的價格,0.83元/畝,加上上述的一切費用,凈收入每畝同樣不過600元,兩塊加起來,每畝每年1100元左右,家裡一般在6-9畝之間,一個月下來,人均收入以四口之家為例,1100*6/4/12=137(元)……」
在比較濟南周邊的西沙王莊村,人均0.8畝,一年種植小麥和水稻,一年到頭農民忙個不停,可一年下來,小麥的投入同上,水稻要更多,需要灌溉的次數,及農葯的噴灑要多於小麥,加上插秧的時候若是忙不過來要請人幫忙,每年農民小麥畝產700斤,小麥的全部收入尚夠全年的小麥加水稻的總投入,每年的凈賺就是收獲水稻的多少,水稻畝產750斤,每斤1.6元,每畝約賺1200元左右,但是人均地少於德州市寧津縣柴胡店鎮李才家村,同樣以四口之家為例,1200*3.2/4/12=80元,德州寧津縣屬於平原農田高產區,濟南周邊與其相比產量自不如,但村中也絕對沒有隻種地不做其他生意的,這個村子發展的比較好,周圍也蓋起了自己的樓房,因為靠城市比較近,打工還是做生意都比較方便.所以每個農村家庭生活基本能到小康.村中每個村民打心裡都不想種田,種田太累,可回報太小.但是村民只有少數不種田的,因為在大家看來,雖然種地沒有錢賺,但保證了一年的糧食供應,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才能忙其他事情.
調研小節:綜上來看,農民種糧積極性之所以不是很高,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農資價格偏高,極大增加了種糧的成本,如果一年下來,收成不好的話,甚至入不敷出。 第二,外出務工人員比例偏高導致農村勞動力不足,村中多位中老年人和婦女種地.第三,因為基本是手工作業,勞動量大,沒有統一的部署.第四,外出打工的利益遠遠大於在農村種地的收益,往往是出去一個月,就能抵得上一年的種糧收入.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這樣,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高,但是還是有大多數農民不會放棄種糧,種糧起碼可以解決他們一年的吃飯問題.
解決措施:我認為,要想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關鍵在於提高農民的收入。若要想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們要從阻礙農民收入的源頭看起——農資的價格。國家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卻是極大鼓舞了農民,但農資價格的反被甚至三倍以上的上漲速度也同樣讓農民心痛又心涼,如何控制農資的上漲問題,我們調研中也發現,村裡賣化肥、農葯的地方多了,據村民反映,自己去買自然貴,但一次性買很多就很便宜,這樣自己能省錢,還能將其倒手在賺取一部分利……既然村民能夠想到,我們政府部門也應該認識到統一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若由村支書統一購買整個村子所需農資,是不是可以減輕一部分負擔?另外,城市反哺農村,如何更好的做到這一點呢?我們能不能將部分中小企業遷移到村子不遠處呢?這樣村民可以去那裡打工,又可以天天回家,也許您認為村子的交通不便,但據我們十幾天的調研,我們發現,對村民來說,他們很希望把村中泥濘的土路修成柏油公路,只是沒有人組織,如果我們政府出面,補貼一部分,村民自己出一部分,加強中底層管理,切實貫徹好村村通工程,那麼我相信,城市和農村間將掛起一座橋梁,熟悉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活不是天天有,如果沒有的活得話,農民是不是要呆在家中呢,如果村民能進入離村子較近的企業工作,是不是可以實現一定意義上的雙贏呢

閱讀全文

與水稻種子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地產前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01
新的汽車品牌推廣方案 瀏覽:20
會議歡迎晚宴策劃方案 瀏覽:646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
微信營銷培訓資料 瀏覽:888
市場營銷題目答案 瀏覽:169
運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02
寧波江北古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促銷活動方案2017 瀏覽:406
綜合體商業推廣方案 瀏覽:71
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內容 瀏覽:527
耶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74
番茄todo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580
胡桃里營銷方案 瀏覽:152
簡述網路營銷中微信營銷的特點 瀏覽:466
展會促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公司員工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283
4s店元旦暖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0
甜品微信營銷策略 瀏覽:292
酒吧營銷經理微信名字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