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人力勞動市場調查什麼

人力勞動市場調查什麼

發布時間:2021-04-17 14:47:32

1. 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深圳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在深圳人才市場,也許是:「找工作,我痛苦!」。2005年至今時已過半,回首深圳人才市場興衰沉浮,喜憂參半。

6000 求職者進場 深圳人才市場開市火爆

節後上班的第一天,也是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開市第一天。據該中心統計,2月16日共有86家用人單位進場招聘,提供了2020個崗位,而進場應聘者則多達6000人。

年初深圳人才市場 兩極分化加劇

春節過後,深圳人才市場出現供需兩旺的局面,深圳人才市場場面十分火爆。深圳人才市場春節後連日進場應聘人數均在1萬人次左右。年初職場人才兩極分化加劇,一方面低層人才求職難度加大,另一方面高端人才供不應求。受此影響,今年職場薪資帶也呈涇渭分明的現象。一邊是高端人才薪資走高,一邊是低層求職者薪資起色不大。

深圳人才市場復甦 IT 和銷售供需兩旺

春節剛過,雖然未到元宵,但網上招聘人氣也在短短的幾天中迅速回升。計算機、銷售業務和市場營銷類的招聘職位開始快速增長,需求呈現高速上升趨勢。今年春節後,隨著深圳氣候轉暖,深圳人才市場也開始全面復甦。

同時,上網應聘的求職者經過春節的調整後,也釋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以牛市開門,數據同時顯示,計算機/IT類、銷售業務/市場營銷類、文職類等三類求職者表現最為積極,位列前三名;其次是經營管理類求職者,接下來是行政/人事/人力資源類求職者。

長假期間深圳人才市場休市旺了網路招聘

春節長假和五一長假期間,各個深圳人才市場和職介機構都宣布「休市」,但人才網站的招聘活動卻熱火朝天。長假正好成為那些准備跳槽者的絕好機會,不僅可以事先在網上搜尋好「東家」,還能在網上學習應聘、面試的技巧,既省卻了奔波之苦,又能獲得許多免費學習的機會。八方人才等人才網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網上招聘活動。
深圳人才大市場「十一」節後第一個星期(10月9日—10月15日)場面火爆供求兩旺,招聘崗位和進場人數較上周分別增加98·8%和40%,迎來了深圳人才市場雙向選擇的又一個高潮。

此次人才市場走勢有三個特點:

一、招聘單位和求職人數大幅增加。上周進場招聘單位是948個,進場求職人數達45868人,僅10月8日和9日平均進場人數就在萬人以上,招聘單位和進場人數分別比前周增長64·9%和40·2%。

二、招聘崗位超過1·8萬。上周到深圳人才大市場投放的招聘位崗位有18169個,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場同期投放招聘崗位較多的一周。但招聘崗位需求有所側重,各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樣。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是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工程等崗位。

三、高科技和經濟類專業受青睞。在眾多的招聘專業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電子專業,占崗位需求的48%,比前一周增加22%。其次是經濟管理崗位,此崗位需求量也比較大,占崗位需求的20%。

人才市場節後火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騎驢找馬 國慶休假時間較長,部分生產單位採取了輪流休假的方式,部分「騎著驢找馬」的求職者也正好趁此機會到市場找更稱心如意的工作。

旅遊工兩不誤 部分內地到深圳旅遊的旅客也趁來深圳之機,到人才市場探路找機會。

「人才高交會」推波助瀾 第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把深圳人才大市場列為「高交會」的分會場————「人才高交會」。各參展企業投放很多具有吸引力的崗位,加上報紙和深圳人才大市場的網站等媒體的宣傳,許多高新技術人才蜂擁而至,更增加了市場的人氣。

深圳人才市場有新變化:冷門不冷

2005年畢業生春季雙選會暨專業人才交流會上。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電氣、自動化、機械等以往冷門專業的畢業生成了「香餑餑」,而往年的英語等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已不再搶手。

用人單位喜好:復合型人才最搶手

深圳急需哪些專業人才,什麼樣的畢業生受用人單位青睞?媒體記者到深圳市人才市場以及部分企業采訪、了解相關情況,並精心挑選、整理了相關信息。一是理工科畢業生需求量大。記者從深圳市人事局獲悉,2005年對畢業生的需求依然旺盛,計劃接收3萬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市場營銷、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十大專業需求最旺盛。二、英語水平成重要門檻。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能力成為外企面試的重要門檻。不少企業表示最需要「懂專業技術又精通英文的復合型人才」。三、用人單位看重畢業生大學成績。一個上學時成績不好的畢業生,用人單位怎麼敢用呢?

網友質疑:深圳人才市場收費要到何時?

有網友日前在某社區發表帖子,對深圳人才市場收費進行質疑:

「該排隊買票的買票,但要算計的還是要算計,門票五元,這也太黑了點,像上海去年就取消了對求職者收取門票做法,深圳你還要堅持多久?這點錢對你們人才市場又算得了什麼。我們再來做道數學題,拿出3月16日的《深圳特區報》(人才市場的周圍的小販叫為「現場招聘報」)熟練地找出「招聘金頁」,今天共有236家招聘單位,按750元每家,236*750再按一年營業300天,再乘以300為5.31億RMB……我也沒有什麼惡意來打擊人才市場這種繁榮,我只想問人才市場是服務機構,還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與深圳的人文關懷從何體現?」

人事部評價:深圳人才市場最有活力

據了解,深圳市人才大市場1997年正式運作以來,累計進場單位超過20萬家,進場人數達到1000萬人次,去年深圳市人才大市場接待人才200多萬。

國家人事部副部長侯建良告訴記者,這個數字十分可觀,已經佔到全國總量的10%,這說明深圳的人才市場已經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

2.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市場調查報告)

隨著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不斷崛起,國際貿易壁壘的消失等因素的影響,各行業對人才需求出現較大變化,衡量人才的標准也隨之發生改變,使人才交流市場呈現以下特點,造成一些走俏專業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數量驟減,供求總量不平衡 在經歷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過後,人才市場迎來了 「低谷」。企業所提供的求職崗位逐漸減少,而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卻隨著高校前幾年的擴招逐年增加,出現供遠大於求的趨勢。 (2)、人才市場供需不協調 各類企業在用人機制上心態基本是一樣,在進行招聘時企業所提供的崗位,大多是這些企業發展生產所需要的,因此,在計劃的時候,往往偏重於動手能力,而不看重學歷。企業真正在管理崗位重用的是經過在基層鍛煉後逐級提拔起來的,而不是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應屆畢業生湧入市場,大多數企業就不可避免的選用許多大學生進入生產線,結果必然導致「人才高消費」現象的出現。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具有大專(含)以上學歷,且有兩至三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更受歡迎。 (3)、求職者素質與市場需求不一致 企業需求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及服務領域,而求職者所提供的專業則側重於各類專業技術崗位,這些崗位往往需要求職者具備基本的經驗及動手能力,應屆畢業生往往不能滿足需求。 與此相對應,以下三類人員企業最反感:對薪酬要求過高;頻繁跳槽和缺乏團隊精神。顯然,這樣的就業環境,給畢業生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得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同台參與競爭,施展才華成為可能.但與此同時,也對我們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企業對大學生求職者的評價 總體而言,各類企業對廣大大學畢業生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與此同時,他們也客觀地指出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為: (1)、自身定位不準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成功率以及就業質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心浮氣躁,不願意接受基層的鍛煉,對自身認識不足,要求過高,盲目攀比心理較為嚴重。 (3)、能力、知識寬而不精,知識結構不合理,沒有很好地反映業界發展的最新動態。 7、市場調查的啟示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現不平衡的現象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與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和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接軌相適應的。面對人力市場的供求狀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順應市場供需變化規律,調整專業和教學計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學得一技之長,又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展示我們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風采。畢業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和順應社會的擇業觀念 在校期間,我們要通過各種主題集體活動和就業教育,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實事求是找到自己的優缺點,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自強不息,要敢於迎接各種挑戰,相信自己能面對一切困難。我們要及時關注社會發展變化,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將客觀的社會需要與主觀的個體需要有機結合。轉變擇業觀念,樹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主動到基層去,到中、小企業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施展才華、實現價值。 (2)具備良好的學習素質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 在學習中要通過努力嘗試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學習規律,更新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注重拓寬知識領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跨學科交叉領域相關知識的學習,從而不斷充實學習內容,完善知識結構體系,以彌補單一學科在知識體繫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3)在各項素質教育活動和專項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在校期間,不僅要在專業理論學習中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要在專業實踐訓練中勤學苦練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特別要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和各種學生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二課活動鍛煉自己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使自己的應變能力、公關能力、交際能力、協調能力、寫作能力都得以提高。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日後職業生涯的發展爭取更多的主動權,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3. 人力資源市場調查

1.要到該地區的人才市場看都有哪些企業在招聘,可以知道他們的需求和結構、水平還有薪水等。

4. 人力資源部和市場部都是做什麼呢

人力資源部:

崗位職責

1、推行公司各類規章制度的實施。

2、執行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實務的操作流程和各類規章制度的實施,配合其他業務部門工作。

3、管理勞動合同,辦理用工、退工手續。

4、負責管理人力資源相關文件和檔案。

人力資源管理 可以參加 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考試。分為 初級,中級 ,高級。

市場部職責:

1.服從市場部經理領導,及時完成下達任務。

2.協助市場部經理處理日常管理工作。

3.協助市場部經理制訂銷售政策及銷售管理制度。

4.審核業務往來單位。

5.對市場監察、客戶問題處理,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市場調查與預測與策劃負有指導責任。

6.協調內部各部與本部與其他部門的關系。

5. 人力資源要做什麼

核心內容為6大模塊: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與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

6. 如何做人力資源的市場調研

首先應該先了解所在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情況吧,既然你是管理專業畢業專的學生,就該從全屬面來考慮問題,比如公共關系、運籌等方面,宏觀的看市場,微觀的分析企業!
在人力資源方面,有人員的招聘與配置、培訓開發、勞動關系、薪酬和績效等多方面內容,可以調查的方面太廣了,看看自己具體做什麼事,擅長什麼,把自己擅長的表現出來,我覺得就差不多了

7. 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是做什麼的

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指進行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的專業服務第三方公司。主要業務內容大致如有:

1、勞務外包和派遣;

2、代理招聘或獵頭服務;

3、代理勞動關系管理,以及代理社保和公積金業務;

4、勞動人事檔案管理;

5、培訓業務與內外部課程體系;

6、人力資源趨勢分析與薪酬報告;

7、其他人力資源相關的業務代理。

以中輝人力資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為例,中輝人力資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人力資源、人事代招、人事外包,人才交流、人才需求、人才測評、組織人才招聘活動、職業中介服務、職業技能服務、勞務分包,勞務承攬;

提供駕駛員勞務服務、物業管理、保潔服務、園林綠化養護、家政服務、裝卸搬運服務、商務信息咨詢服務、企業管理咨詢、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企業形象策劃、會議會展服務、市場營銷、市場調查等。

(7)人力勞動市場調查什麼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公司的經營范圍中涉及人力資源招聘,勞務派遣、獵頭派遣、勞務外包等人才中介服務的,需要到市人社局辦理《人才中介服務許可證》或《勞務派遣許可證》,拿到前置審批手續後,才可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一般不涉及人才中介服務的,不需要提前辦理資質。

人力資源管理公司與勞務中介的區別:

1、人力公司和勞動者之間形成勞動關系,而勞務中介主要是向用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勞務信息服務,並收取一定的勞務中介費用。

2、勞動者與勞務中介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存在勞動關系,只存在一般的民事關系,其相互間的關系不受《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保護。

3、勞務中介機構只承擔民法上的法律責任,不會被要求替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支付工資。

4、人力資源公司在派遣的過程中就是用人單位,需要承擔用人單位的全部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輝人力資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8. 怎麼寫有關超市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查報告

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報告 ——相關社會保障現狀

內容摘要:社會保障制度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影響,調查發現,各類社會保險企業參險率和離退休職工管理社會化率總體上離廣泛覆蓋的目標還有差距,而且不同類型企業間的差別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強執法和監督,為企業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也要提高認識,貫徹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人力資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企業管理人力資源

一、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影響

自20 世紀80 年代初開始,我國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主要特徵是:基本保障,廣泛覆蓋,多個層次,逐步統一——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國家強制建立的基本保障主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會保障逐步覆蓋全體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國家積極推動其他保障形式的發展,力爭形成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改革與發展,逐步實行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目前,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政策已經制定並陸續頒布和實施,覆蓋了大多數城鎮職工和離退休人員。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獨立於企業之外,將過去傳統體制下的「企業保障」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保障,使企業從社會保障事務中脫離出來,由社會機構為個人提供保障服務和管理。隨著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用人制度和工資制度的各項改革措施得以順利實施,以市場為基礎的勞動力配置機制逐步形成,進一步推動我國各類企業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二、企業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情況

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為主要內容,其中,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最相關的是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除此之外,還有保障性、互助性、長期性的住房儲金,即住房公積金,在企業界往往與社會保險合稱「五險一金」。根據對1883 家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的比例分別為:基本養老保險92.5% 、基本醫療保險78.9% 、失業保險75.5% 、工傷保險65.8% 、生育保險36.5% 、住房公積金49.5% 。另外,參加補充養老保險的為16.6%, 參加補充醫療保險的為22.1% 。

(一)養老保險

1984 年,中國各地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1991 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其中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1997 年,國務院制定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城鎮各類企業的職工,城鎮所有企業及其職工必須履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義務。目前,企業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20% 左右,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8%。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一部分用於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

調查顯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佔92.5%, 高於其他各項社會保險的參險率。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企業參險率低於東部企業2.7 個百分點。從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參險率明顯偏低,只有86.2% 和85.7%;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為96.6%,三資企業為96.8%, 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為94.7% 。從企業是否上市看,上市公司參險率高於非上市公司,其中非上市公司的參險率低於92.5% 的總體水平1.7 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角度,規模大的企業參險率一般較高,而規模小的企業參險率低於總體水平,如銷售額3000 萬元以下企業參險率為87.4%, 資產總額3000 萬元以下的企業參險率為86.4%, 分別低於總體水平5.1 和6.1 個百分點。

基本養老保險之外,企業很少參加補充養老保險。調查顯示,只有16.6% 的企業參加補充養老保險,其中,東部企業高於西部企業,大型企業高於小型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險率為32.9% ,高於其他所有類型企業,高於總體水平16.3 個百分點。 答案補充 (二)醫療保險

1998 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開始在全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原則上實行地市級統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所有企業、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及其職工必須履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義務。目前,用人單位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6%左右,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2% 。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一部分用於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個人賬戶。答案補充 調查顯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佔78.9%, 低於基本養老保險,高於其他各項社會保險的參險率。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企業參險率低於東部企業7.7 個百分點。從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參險率明顯偏低,只有66.2%; 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為87.9%, 集體企業為71.4%, 三資企業為83.4%, 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為82.2% 。從企業是否上市看,上市公司參險率高於非上市公司,其中,非上市公司的參險率低於總體水平2.4 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角度,規模大的企業參險率一般較高,而規模小的企業參險率低於總體水平,如銷售額3000 萬元以下企業參險率為74.7% ,資產總額3000 萬元以下的企業參險率為73.3% ,分別低於總體水平

和5.6 個百分點。在基本醫療保險之外,企業參加補充醫療保險的比例僅為22.1% ,但高於補充養老保險
的參險率,其中,東部企業略高於西部企業,大型企業高於小型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
企業參險率為34.4% ,高於其他所有類型企業,高於總體水平12.3 個百分點。答案補充 (三)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1999 年,國務院頒布《失業保險條例》,把失業保險制度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失業保險覆蓋城鎮所有企業、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所有企業、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必須繳納失業保險費。單位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2%,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的1%。1996 年,勞動部公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 開始建立工傷保險制度。工傷保險費由企業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工傷保險繳費實行行業差別費率和企業浮動費率。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事故風險和職業危害程度確定不同的行業費率;在行業費率的基礎上,根據企業上一年實際的工傷事故風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出情況確定每個企業當年的具體費率。1994 年,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勞動部制定了《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將生育保險模式由用人單位管理逐步轉變為實行社會統籌。生育保險費由企業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答案補充 調查顯示,參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企業分別為75.5% 、65.8% 和36.5%, 低於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參險率,但高於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的參險率。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各項保險參險率都低於東部地區,失業保險低2.0 個百分點,工傷保險低21.5 個百分點,生育保險低8.7 個百分點。從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參險率明顯偏低,其中,私營企業各險種參險率分別為:失業保險62.4%, 工傷保險59.4%, 生育保險27.3%; 比總體水平分別低13.1 、6.4 和9.2 個百分點;集體企業各險種參險率分別為:失業保險50.0%, 工傷保險53.6% ,生育保險21.4%; 比總體水平分別低25.5 、12.2 和15.1 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角度,規模大的企業參險率一般較高,而銷售額3000 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3000 萬元以下的小規模企業參險率都低於總體水平。答案補充 (四)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1994 年,財政部、國務院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了《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暫行規定》, 標志著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建立。1999 年,國務院頒布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標志著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步入了法制化的軌道。2002 年,國務院對《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又做了進一步修訂。住房公積金由職工個人繳存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屬於職工個人所有,專門用於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調查顯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企業佔49.5% 。從不同地區看,西部地區企業低於東部地區答案補充 5.2 個百分點。從企業性質看,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私營企業比例明顯偏低,只有19.4% ;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為81.7% ,集體企業為50.0%, 三資企業為43.0% ,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為50.5% 。從企業規模角度,規模大的企業繳存住房公積金的一般較多,而規模小的企業一般低於總體水平,如銷售額3000 萬元以下企業為42.1% ,資產總額3000 萬元以下的企業參險率為36.7%, 分別低於總體水平7.4 和12.8 個百分點。

三、企業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情況

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是企業不再辦社會的一個基本標志,關繫到企業總體人工成本, 從而影響企業市場競爭力。所謂社會化,主要體現在企業離退休職工的全部收入完全由社保機構發放,企業無需負擔。答案補充 調查顯示, 離退休職工收入完全由當地社保機構發放、企業無需負擔的,即完全社會化的有57.4% 。另外有20.8% 的企業除在社保發放養老金外還向離退職工發放福利;16.0% 的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由社保和企業共同負擔;5.9% 的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完全由企業自己承擔,即完全沒有社會化。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地區離退休社會化程度高於中西部地區,61.5% 的企業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高於總體水平4.1 個百分點;僅有4.5% 的企業離退休職工完全沒有社會化,低於總體水平1.4 個百分點。從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水平最高,分別為74.1% 和72.8%, 分別高於總體水平16.7 個百分點和15.4 個百分點;其次是集體企業、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為64.0% 和64.7%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程度很低,只有29.2% ,遠遠低於其他性質企業,低於總體水平答案補充 28.2 個百分點;但是,完全沒有社會化的比例與其他性質企業差距不大,這說明多數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仍處於改革過渡階段。從企業是否上市來看,沒有上市的企業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的比例並不低於總體水平,境外上市和擬上市企業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比例較高,而境內上市和境內外都上市的公司社會化比例較低,這可能與上市公司國有性質、上市操作中的人員和資產剝離等有關。從企業規模角度來看,企業規模越大,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比例越低。從銷售額角度,四等規模企業(3 億元以上、3 億元~1.5 億元、1.5 億元~3000 萬元、3000 萬元以下)完全社會化比例分別為47.8% 、59.8% 、61.2% 和64.8% ;從資產總額角度四等規模企業(3 億元以上、3 億元~1.5 億元、1.5 億元~3000 萬元、3000 萬元以下)完全社會化比例分別為47.3% 、54.8% 、62.7% 和67.8% 。答案補充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從企業社會保險參險率和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率兩個角度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廣泛覆蓋,由低參險率、低社會化率逐步走向高參險率、高社會化率。通過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總體上看,高參險率、高社會化率的狀態還未能實現。「五險一金」中只有基本養老保險參險率超過90% ,其他保險參險率不足80%,離退休職工完全社會化的企業比例不到60%。另一方面,不同類型企業間的差別十分明顯。有的企業類型參險率很高而社會化率很低,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險率高達96.6%, 僅次於三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參險率32.9% ,不僅遠遠高於其他所有類型6.8~15.0% 的水平,而且高於總體水平近一倍;但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率僅為29.2%, 落後於其他所有類型,差不多僅相當於總體水平57.5% 的一半。有的企業類型參險率很低而社會化率很高,如私營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險率僅為86.2% ,僅略高於集體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參險率6.8% ,不僅低於其他所有類型,而且不到總體水平的一半;但社會化率高達74.1%, 高於其他所有類型,相當於國有企業水平的2.5 倍。答案補充 參加社會保險和離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直接影響企業當期人力成本, 影響企業人力資源配置,最終影響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未來發展。有一些類型的企業存在高參險率、低社會化率,另一些類型的企業存在低參險率、高社會化率,這說明在社會保障改革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需要深化改革,加強執法和監督。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通過不參加社會保險獲得的人力成本優勢只是暫時現象,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程推進,這一優勢會逐步喪失,甚至成為吸引優秀人才的障礙。因此,企業需要正確理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對企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人力資本投入,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9. 人力資源管理調研從哪些方面入手比較好

  1. 先看看你想調研的是什麼企業;

  2. 再就是了解下這個行業目前在人力資源市場的情況,這個可以到當地人才中心或者網站上查詢下

  3. 找到相關企業把你們調研的結果和企業招聘負責人聯系,並進行進一步了解和交談,會遇到很多疑問和問題,然後帶著這些疑問再去市場或該企業招聘負責人給你們的建議進行調研

  4. 回到企業再進行相關問題討論,就會涉及到人員保留、入離職管理、培訓、績效、薪資和人力資源規劃等問題

  5. 圍繞人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樣收獲會頗多

10. 請問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市場、中介所這些有什麼區別

1、人才市場:一般招聘單位需要的是知識層次較高的人員,所以叫「人才」,其中大專以上就可以了。
2、人力資源市場:什麼樣的人都有,初中、小學、大學都會有崗位需求,但近幾年都是以偏下學歷型崗位為主了。
3、勞動市場:就是勞動力市場,例如:保潔、農民工、搬磚工這些,明白嗎?
4、中介所(職介所):你出錢,他們給你介紹工作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勞動力型的工作崗位。
5、若是想找工作,建議網站去找,有一些比較好的網站,為了避免做廣告的嫌疑,請你自己去網站上搜索一下。但是有一個原則記住:無論任何單位,一進去就變相讓你交錢的,再好的條件也別去。

閱讀全文

與人力勞動市場調查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地產前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01
新的汽車品牌推廣方案 瀏覽:20
會議歡迎晚宴策劃方案 瀏覽:646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
微信營銷培訓資料 瀏覽:888
市場營銷題目答案 瀏覽:169
運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02
寧波江北古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促銷活動方案2017 瀏覽:406
綜合體商業推廣方案 瀏覽:71
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內容 瀏覽:527
耶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74
番茄todo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580
胡桃里營銷方案 瀏覽:152
簡述網路營銷中微信營銷的特點 瀏覽:466
展會促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公司員工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283
4s店元旦暖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0
甜品微信營銷策略 瀏覽:292
酒吧營銷經理微信名字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