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跑腿的市場前景
有人說『跑腿』是掙懶人的錢,這完全是歪曲了市場,『跑腿』服務的宗旨為客戶節約時間專為那些忙於工作而無法分身的人提供便利,不要因為煩瑣的事物影響了精心策劃的工作,跑腿全然是你工作與生活不可缺少的。
跑腿主要是病人掛號
病人到醫院去排隊取號碼條,按先後次序見醫生的一種登記手續。病人掛號發展有「電話熱線登記」及「網上掛號」等利民制度。
2. 同城代跑腿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懶人」的產生,市場需求的增大,同城代跑腿行業的發展前景可觀的。只是作為同城跑腿的檯子,使用快跑者配送系統來系統化管理配送員和商戶,提高效率,增加用戶體驗感是必要的。
3. 代跑腿是什麼市場需求大嗎
代跑腿就是幫一些「忙人」「懶人」做一些跑腿的事,並收取跑腿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市場很大的,不過需要挖掘。
4. 跑腿行業目前的前景好嗎跑腿系統可以用在哪些場景裡面
美團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指出,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4.2萬億,這是行業首次突破「四萬億」大關!
從增長率來看,近兩年餐飲行業的整體增長率維持在10%左右,這一數據遠高於國家經濟的整體增長率6.7%。
近年來,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一直保持著擴張趨勢,而與之相對應的同城跑腿配送服務行業也發展的越來越好了。
應用場景也很多,除了傳統的外賣配送,還有代買、代排隊、代送禮物等等,任何一切你能想到的,都能辦。
現在已經有很多跑腿小哥都選擇自己開跑腿公司創業了,不僅成本低,還不受平台的剝削。那麼該如何操作呢,一起來看看:
一、選擇跑腿系統,組建配送團隊
首先要選擇一款合適的跑腿系統,通過對跑腿系統的功能、穩定性以及價錢綜合對比發現,趣來跑腿系統是一款高性價比的系統,是跑腿人士的首選。
確定系統後,要對系統的商家端、騎手端、用戶端等進行全面的了解操作,這樣去談商家的時候,才能教商家如何使用。前期配送團隊人不用太多了,最好是身邊的朋友一起,願意做的一起做,後期訂單多了再招人也可以,或者招臨時的兼職人員。
二、洽談商家,承包周圍商家的外賣配送
現在有些地區商家外賣都是不忙的時候自己配送,或者是招了個人專門來送,一個月下來其實外賣賺的錢只夠支付配送員的薪資,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將外賣配送這一環節交給專業的團隊來做,不僅省時省力還放心。
後期再根據市場環境進行業務發展以及調整,商機已經到了,抓不抓得住就看你了。
5. 在縣城開一家跑腿中心分析一下市場
作為魯西的一個縣城,我感覺需求沒有城市中心區域大,但是也可以搞,不知道你的側重點是哪方面的,現在跑腿服務項目,基本上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公司服務,一類是家庭服務。
公司服務主要是:公司注冊、行政審批、年檢、增資、變更、轉讓、融資貸款等;承接各類商場、超市、房地產公司、各類培訓學校、賓館、酒店、醫院等單位或個人的宣傳品發放、臨時促銷以及大型會議、培訓等活動。
家庭服務包括:接送貨物;接送客人;送花送信;寄取包裹;代購物品;代購車(船、機)票;代交費(水電費、養路費、電話費等);代請家教;提醒服務;代人陪護;陪人看病以及把物品送往指定位置等等。
具體有沒有市場,除了客觀的需求外,你要去挖掘市場,對於公司服務類,你要搞好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聯系,對於家庭服務,不但要講服務信息傳達到家庭,而且有一個比較好的信譽保障措施和服務質量。宣傳基本上以宣傳單為主,也可以在你們縣的電視台做一下宣傳,主要是服務質量。如果經濟條件好,這方面需求還是存在的。
6. 跑腿幫的現狀
追溯跑腿公司的歷史,大約回到2005年。當年,全國首家跑腿公司在溫州出現,以收勞務費的形式專門代理購物、送物、繳費。至2006年1月,這家溫州跑腿公司已有20多個員工,日營業額接近千元。很快,全國各地的跑腿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在當時,上海的跑腿服務只有兩家公司月營業額超過了2000元。成立於2005年9月的號稱上海首家跑腿公司——楊柳跑腿服務中心由4個大學生投資創辦,而在次年就因為盈利微薄而解散。
2006年3月份轉行「跑腿」的圓心願跑腿服務公司,前身是一家從事通信服務的公司,當時號稱是「上海投入最大、起點最高的一家跑腿公司」,還欲求「打造跑腿服務的中高端品牌形象」。其業務包括代辦業務、調查服務、網路維護、陪護陪游、速遞和通訊等。記者撥打了三個服務電話,都已經紛紛停機、無人接聽,甚至變成空號。根據公司在網站上公布的地址,記者來到位於普陀區江寧路上的一個商住小區。敲開21樓某室的門,裡面仍舊堆著紙箱和貨物,本以為終於找到了公司所在,裡面的人卻告訴記者,這里是一家軟體公司,並非什麼跑腿公司,也從來不知道之前的租戶是干什麼的。
上海快馬商務公司曾在2008年開設快馬跑腿服務,意圖打造上海跑腿界的「旗艦品牌」。在當年的報道中,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只把「跑腿」作為他們1/3的業務,但是他對跑腿行業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會一直把它做下去」。然而,時隔3年,記者致電該公司一位張姓先生,他卻表示,跑腿僅1年,便沒了業務。盡管如今還能零散地幫人排隊、掛號,上海快馬跑腿卻只剩下一個名字而已。「當年全國颳起一陣熱潮,我們也順勢開了跑腿公司。但是始終沒有得到過與此相關的工商執照,主要業務也不過是排隊、發傳單,找的都是兼職,沒有全職員工。」
不只是上海本地,在江浙一帶的其他城市,曾經紅火一時的「跑腿公司」也早就不復當年的如日中天。杭州五代跑腿公司雖然是杭州第一家跑腿公司,連負責人王先生自己都說,現在,整個「跑腿業」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沒落」。
「2005、2006年開辦的跑腿公司都在逐漸消失,我想上海也是一樣。」王先生告訴記者,在2005年下半年,公司的業務量不少,那真是一段「旺季」。「代購物、送貨等等,媒體也很關注,不少人願意嘗試,現在就大不如前了。」如今,跑腿服務成了副業,業務量寥寥無幾,「主要以掛號為主,有客戶委託意願我們才會去排隊掛號,這和黃牛、號販子還是不同的。一次掛號50到100元左右,到跑腿員手裡是30元,公司的收入其實並不多。」而跑腿員的身份,主要是大學生和下崗工人,「因為兼職的報酬低,只有他們願意做。」此外,還有快遞類的文件送達也都是比較信任的老客戶還在使用,送的文件重要性也較高。「不同的是,我們提供一對一的服務,按照路程收費,我們的收費比快遞貴多了。」
同樣的情況在杭州快馬跑腿公司創始人劉先生那裡也得到了證實。想起曾經的興盛,他不禁感嘆:「當初,一天最多能接到幾百個電話,買票、送吃的、代理道歉、送鮮花、送錢等等,各種業務都有,很多時候,我們是對快遞的補充,一般跑一次50元。試用過之後,還有不少回頭客。」但是,他也承認,曾經開跑腿公司是一種潮流,叫人跑腿也是一種潮流。而這波潮流的鼎盛時期,公司一年的純利潤就有十幾二十萬元,旗下的專職員工也有近20名。公司營業的這段時間里,確實也發生過一些糾紛,「比如買的東西質量不佳,顧客不滿意,或者是代購的商品價格有了變化,但是大多都能妥善處理,畢竟差距不會太大。」
然而,2008年,劉先生把這家以「家政服務公司」注冊的跑腿公司注銷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沒業務」,另一方面則是「缺人手」。「價格太過透明,一個普通勞動力的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現在連一個工地上的工人一天都有100元,跑一次腿卻只能拿到幾十塊錢,實在太便宜,連大學生都不願意做。」就這樣,原來的員工逐漸流失,業務的收費不能降低,人力的成本卻不斷提高,兩相疊加,快馬跑腿公司和整個跑腿行業都漸漸蕭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