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價格定位的價值分析有哪些方面
價格定位的價值分析:
價格是市場經濟下調節資源配置的基本杠桿。作為零售企業經營活動的實現形式,價格可以被置於商品引進之初,也可以置於商品上櫃之後。如何定價在企業活動中存在著很大的選擇性。價格定位這種職能性很強的戰略與策略,相對於其它戰略定位來說,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得多,難度大、風險強,容易限制經營者對市場的靈活反應,因而不容易像其它戰略那樣被企業津津樂道。世界著名的企業,在他們的經營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了對價格定位的偏愛,並且一個個都將恪守定價原則所取得的經驗轉化為經營特色。價格定位凸現出來的優勢有助於企業在競爭中開拓對戰略的選擇思路。著眼於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價格定位戰略越來越應受到重視,其價值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價格定位培養目標顧客的忠誠
價格定位的特點之一是價格水平的相對穩定性。某類商品價格一旦被確定在一定的檔次,除非出現市場的劇烈變動,價格水平會發生一定的變動外,相對於同行競爭者的價格變化,一般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中。價格是傳遞企業經營理念的主要信息媒介。價格水平一貫性的市場表現,其實在傳達著一個企業對某種目標的執著追求。這種穩固型價格「弱化」了市場供求變化對價格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能力,強化的是企業追求目標特色的專一性,以至於透露出了對顧客的忠誠性。在多元化經營與競爭的市場,專一性已成為稀缺性財富,不僅在變化快速的需求中能夠細分出多層次市場,造成目標顧客對相應品牌價格的心理定勢,而且會強化目標顧客的選擇偏好,拉開消費者之間偏好選擇的距離,從而有利於培養消費忠誠。
(二)價格定位塑造企業獨特的經營個性
價格定位能夠打造出特立獨行的企業個性。為了實踐對價格目標的追求,企業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缺乏競爭力的誘惑所動,能夠在明確目標的導向下,集中資源去做預期的事情。在市場一時不利情況下,價格定位的執著相應會失去一些爭奪市場份額的機會,但是專注性所積淀的經營個性是競爭者不可模仿的。無論是市場供不應求時的一哄而上價格攀升,還是市場供過於求時的一哄而下價格跳水,都不能給企業帶來長期的顧客回報。只有那些包括價格定位在內的不被一時利益所動的戰略者,才能在贏得顧客尊重的同時,凸現經營個性。
(三)價格定位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利器
價格通常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依據,擔負著傳遞市場供求變化的信息作用。經過定位戰略後的價格,已經從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商品價值的外部職能,滲透到企業內部的價值形成管理過程。價格定位將從外部吸引到的資源合理配置到企業、並且充分發揮資源創造價值的作用,成為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價格定位及其目標性價格作為企業內部調配資源利用資源的管理導向,是在企業對內外條件的分析及其走勢預期的前提下形成的。為實現價格目標,價格定位要求企業內部各個職能各種活動的相互適配,在揚長避短和以優補劣中產生1+1>2的組合效應。其作用的途徑主要通過對形成價格的內部構成的指標分解進行的。這種內部結算的分解制度,強化了全體員工有關顧客與競爭觀念,增強了崗位責任感,從責權利的根本上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從而為企業良好的市場價格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Ⅱ 說明市場商品價格變化的原因論文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說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觀點。雜文、說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Ⅲ 市場上商品價格變化300字論文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准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於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於「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願望的東西。」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並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寫作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看手機(產品,價格等定位),學生消費心理,能力,用途。然後綜合
Ⅳ 市場定位在消費品營銷中的作用,論文2000字左右,,
一、引言:
從一句「農夫山泉有點甜」闖入市場,到推出「奧運軍團喝什麼水」的疑問;從養生堂丟出一顆重磅炸彈「農夫山泉基於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考慮,決定退出純凈水市場,全力投入天然水的生產銷售」,到農夫山泉在全國范圍內造勢,矛頭對准純凈水廠商,引起水業大戰在全國升級,全國各地純凈水企業紛紛聯盟,向法院提出訴訟,欲與農夫山泉對簿公堂。農夫山泉的到來,使寂寞無聞的水業多了許多關注的眼光;水業大戰的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引起人們格外的關注。
水業大戰的核心並不只是停留在哪種對身體健康的問題上,商業利益才是水業大戰的根本問題。商品經濟發展至今,市場上的各類商品成千上萬,相互競爭空前激烈,稍有失誤,一種商品就會被消費者拋棄,而這個企業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市場中的領先者怕追兵,挑戰者們要挑逗,每一個市場競爭的參與者都有朝不保夕的危機感,於是,他們紛紛開拓思路,領先者渴望步步為贏,挑戰者你追我趕,「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定位」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勝利的法寶。對於農夫山泉是褒是貶,我們暫且不論,如果您走進千島湖去平心靜氣地了解千島弧,您必須承認農夫山泉確實有一批商界精英,他們把「目標市場定位」策略和「差異化」策略演繹的惟妙惟肖,並且留下許多經典的商界故事。
二、飲用水市場的宏觀環境
(一)、飲料行業概述
飲料工業包括軟飲料和啤酒,作為食品工業最具經濟規模的大宗產品,也是國際競爭最活躍的領域,依靠的是實力、規模和技術,整個行業的集中化、規模化格局已初步形成。據近十年來世界飲料消費統計資料,充氣飲料、茶、瓶裝飲用水和果汁飲料的消費呈增長趨勢,牛奶、咖啡、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費呈下降趨勢。據統計,2006年我國瓶裝飲料產量佔554萬噸,居第一位;碳酸飲料佔420萬噸,居第二位;茶飲料185萬噸,居第三位。
在我國食品工業中飲料工業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的發展十分迅速。1980年以前,全國軟飲料年產量不足30萬噸,到1996年年產量已達883.8萬噸(包括鄉鎮企業),年均增長24%,是食品工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1996年後我國軟飲料工業仍以10%以上的速度發展,到1997年全國飲料產量已達960萬噸。 1998年飲料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1998年上半年全國軟飲料產量為448.05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22.9%,2000年中國飲料工業的飲料總產量1491萬噸,比上年增長25.7%,連續保持了21年快速增長的勢頭。飲料行業無疑已成為「釀酒」之後食品工業中又一個重要行業。
我國飲料行業發展狀況同國際飲料行業的普遍發展形勢相適應,我國的軟飲料生產企業亦呈現出產量集中度高,大型企業對行業的影響力大的特徵。1999年中國「十強」飲料企業(1999年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由對國內飲料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質量、技術管理、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考核,認定並推出。)的產量,約佔全國飲料總產量的27%,銷售收入約佔全國飲料行業總銷售收入的32%. 由此可見,大型企業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業內人士說,我國飲料行業經多年蓬勃發展,已初具規模和影響,但與國外飲料行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首先,企業整體水平較低,形成規模生產的企業還不多。目前國內產量最大的娃哈哈,年產量僅93萬噸,與可口可樂公司年產2450萬噸相比,差距甚大。其次,質量還不夠過硬。與國際名牌相比, 產品的檔次、口味的適應性,質量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三,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有待提高。國內企業歷史較短,處於相對高速發展階段,因此在質量管理、市場營銷、人材素質等方面都有一個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第四,企業地區分布不盡合理。2006年全國產量前5名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河北。5個主產地的產量達951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64%,增幅也高達29%。年產量超過30萬噸的省市,大部分位於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豐富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再者,名牌飲料的市場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農村市場還有待於開發。
(二)、我國飲料工業消費市場特點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公布了該協會日前以北京、上海、廣州這3個城市為代表所做的一項飲料產業調查。調查顯示,中國飲料業目前呈現出多層次、多品類、多特性、容量大、變化快、品牌競爭激烈的格局。
1、調查顯示,飲料市場品類豐富,但3城市消費者的飲料消費主要集中在碳酸飲料、瓶裝飲用水、茶飲料、果汁飲料四大品類上。同時不同的特定市場又有特定的品類需求,如兒童市場、學生市場對含乳飲料,廣州地區市場對健力寶類特殊用途飲料都有較大需求。
2、飲料消費方式變化顯著,少量、零星、隨機為主購買的形式,逐漸轉變成經常購買為主、批量購買增多、超市購買集中、休閑消費擴大等新特點,表現出消費者的飲料消費觀念不斷適應經濟社會進步。但飲料消費仍具有零星購買為主、家中飲用居多的特點。
3、飲料特性和價格成為決定消費者購買飲料的內在因素。解渴、口感、有營養是消費者決定購買飲料的三大特性因素,價格仍是決定消費者購買飲料的重要經濟因素。飲料特性決定購買飲料的品類,價格決定購買飲料的品種檔次。
4、消費者對飲料品牌的認知度提升,國際國內一些飲料品牌成為市場名牌。飲料市場上大多數消費者消費飲料注重品牌,並願意嘗試新品牌,穩定和提高了一些飲料品牌的熟悉度、忠誠度和偏愛度。其中中國飲料工業十強品牌知名度仍居前列,知名度較高,成為國產名牌,在一些地區市場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品牌。
5、廣告成為飲料市場拓展、飲料品牌成名的重要的關鍵性因素。直白、幽默、趣味性、時尚和親和力是飲料廣告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電視廣告在飲料廣告中最具影響力。
6、飲料市場開發潛力大。在飲料市場中,仍有半數以上消費者認為現在行銷的飲料品種不能滿足消費。同時在入世臨近的情況下,消費者盡管認為國產飲料與國際名牌飲料在各方面都存在差距,但仍對國產品牌飲料持有較強的信心。
Ⅵ 論企業如何實現准確的市場定位論文
首先要進行市場調查,明確兩點:自己企業或產品特色;競爭者情況或產內品特色。其次容做數軸坐標分析,拿出兩項權重做坐標豎軸和橫軸,比如橫軸是服務質量高到低,豎軸是價格的高到低,再把調查出來的幾個競爭者情況做坐標定位。就可以根據定位情況,確定自我定位,如避強定位(遠距離競爭定位)或迎頭定位(近距離競爭定位),第三,根據掌握的自己企業情況,說明為什麼這樣定位
Ⅶ 白酒市場定位論文
近年來,隨著白酒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中國加入WTO步伐的逐步推進,作為中國傳統行業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戰,參與竟爭。文化行銷已成為競爭的重要手段,所以有關酒文化的話題逐漸多了起來,各種酒類促銷活動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稱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專家學者和普通公眾也對酒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酒文化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似有被發揚光大之勢。但究竟什麼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徵,尤其是在新世紀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賦予新的內容各方面的看法並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帶著這一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以出產文化名酒「百年孤獨」和「百年喜慶"酒聞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經理潘好龍先生。
得知記者來意後,潘先生開門見山,侃侃而談:「目前,酒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種促銷活動花樣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動不在少數,這本是件好事,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由於對酒文化狹義的理解或指鹿為馬者有之,張冠李戴者有之,牽強附會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來的含意,陷入商業炒作的誤區,也使公眾對酒文化的認知出現很大偏差。今年年初爆發的傳統白酒與新型白酒之爭,表面上看是酒的生產工藝之爭,背後反映的卻是對酒文化理解的不同。這種狀況不能不令人擔心。」
潘先生強調,每個時代、每個國家、每個地區乃至每個企業都有獨具特色的酒文化。但酒文化作為一個文化概念,其基本含義應該是特定和統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質載體和產生土壤,沒有酒談不上酒文化,僅有酒也不成其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屬性才能稱之為酒文化。但酒文化並不是酒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酒與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在生產、銷售、消費酒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酒文化的主體是人,是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正是由於人的不斷創造,酒文化才得以豐富和發展。沒有人,酒文化既沒有產生的可能,更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說,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和人的創造性勞動聯系在一起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酒的物質和精神需要而存在的,體現著對人的文化關懷。據此,並考慮到人們在生產、銷售和消費等階段對於酒的文化需要之不同(生產階段強調品質,銷售階段強調品牌,消費階段強調品位),我們不妨用「品質、品牌、品位」作為酒文化的內在「指標」。其中品質是核心,品牌是靈魂,品位是層次。只有符合這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並實現了三者的有機統一,才稱得上是完整意義上的酒文化(即品質+品牌+品位=酒文化)。
一、「品質」誤區
首先是「品質」誤區。酒的「品質」是指酒的色、香、味、質地等,所有這些雖與酒產地和酒的生產歷史有關,但主要與技術和工藝的先進程度有關,與生產過程中蘊涵的科技和知識含量有關。但有的人過分強調所謂「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產地的某些物質條件如水質、空氣等因素絕對化。也有人把酒廠或酒窖的歷史拿來作為酒質的證據,甚至為此不惜從故紙堆里、從民間故事裡「尋根求源」,或請一些「文物專家」和「權威部門」來「考古」、「挖掘」和「鑒定」,以與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親戚,拉上關系,並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長。酒的發展早已經過「作坊酒」和「工業酒」階段,進入「科技酒」階段,一些物質條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創造出來,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與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一樣不理智和缺少現實依據,除表明其思想意識仍停留在農業經濟時代外,還可能對酒行業的發展產生方向性誤導。如果說「地理決定論」還有一定道理,「歷史決定論"顯然沒有依據。美國的歷史短,但現在很發達,中國的歷史長,目前卻明顯落後,就足以說明問題。當然,這里絲毫沒有否定歷史之於酒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說,在知識經濟時代,抱著歷史不放,甚至沾沾自喜,自鳴得意,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只有不斷採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才能真正提高酒的內在品質。新型酒是如此,傳統酒也是如此。不把精力用到提高酒的科技含量上,而是埋頭於尋找所謂「風水寶地」和「吃歷史」,最終結果是不難想像的。
二、「品牌」誤區
其次是「品牌」誤區。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對於企業來說,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旗幟,品牌就是利潤。但如何經營品牌文化,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嚴格說來,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結合,兩者不可偏廢。過去,企業多以提高質量為主要發展手段,信守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忽視了廣告宣傳的功效。現在許多企業不惜斥巨資進行廣告宣傳,而對酒的內在品質注意不夠。還有人將名字、包裝等當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麼披金戴銀、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類的品牌滿天飛,包裝和外觀也越來越花哨和離譜。所有這些都是對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實質而言,品牌是個產品市場定位問題。只有找准市場,正確定位,才能確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賦予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也才能樹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個品牌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加強市場調研,充分研究消費者心理和消費習慣,准確細分市場,正確定價的基礎上。否則品牌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在一些企業不是在市場調研上下功夫,而是熱衷於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結果適得其反。這方面的教訓很多,值得認真汲取。無可否認,品牌也有個外在形式問題,比如名字、包裝等。但形式要有內容來決定,必須以對產品准確定位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賦予名字、包裝等更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總之,經營品牌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切不可顧此失彼,更不能投放失當。
三、「品位」誤區
最後是「品位」誤區。「品位」不同於「品味」,前者是指某事達到的人文高度和水準,主要側重其社會價值,如「某節目的藝術品位很高」,而後者是指「嘗試滋味」,主要強調個體感受,如「經專家品味,認為酒質優良」。酒作為情感交流、精神表達和文化張揚的介質,體現的是人的價值取向。飲酒時,每個人的品味可以也應該有所不同,但品位卻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瘋」不在一個檔次上,「把酒抒懷」與「劃拳行令」也不在一個水平上,「以酒會友」與「以酒行賄」更不可同日而語!可見,生活中許多人錯把「品位」當「品味」了,結果造成酒文化整體品位不高。應當指出是,企業對此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些企業則在引導消費方面存在明顯的市場化色彩。如過分宣揚酒的社會功利性,所謂送禮佳品雲雲,或強調高檔、至尊,把一種帝王之氣、等級觀念強加給消費者,好像喝XO就高貴,喝二鍋頭就貧賤,對人們的消費心理產生誤導。我們認為,在當前人們對酒文化還知之不多、不深的情況下,企業應當承擔起宣傳酒文化,進一步提升公眾酒文化品位的責任,為發展和繁榮酒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潘先生最後指出,上述誤區之所以出現,一方面與人們對酒文化的認識水平不高有關,另一方面也市場經濟還處於初級階段有關。中國的酒文化要獲得發展,必須正視並努力克服這些誤區,把增加酒的科技含量,明確酒的市場定位,提升公眾的文化品位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只有這樣,中國酒才有希望,才能從容應對即將到來的洋酒沖擊和挑戰。
Ⅷ 求一篇市場分析的論文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回調的影響,住房銷售低迷,房價漲勢逐步回落,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階段,調整程度逐步加深。2008下半年,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點,中央及地方政府連續出台了多項鼓勵住房消費、活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2009年,較高的房價將有一定下行空間,隨著房價的合理回歸,政策逐步落實,自住型需求將陸續釋放。
我國仍處在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階段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住房市場已進入成熟期不同,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速階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較旺盛,是我國住房市場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其中除了少數低收入群體住房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性外,還有幾種類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場:
一類是剛剛步入社會不久,成家立業需要住房的年輕人,包括本地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和外地進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設施齊全、舒適、方便,小戶型、價格適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一類是已經購買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換大改善居住條件的人群。這兩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經濟能力,藉助銀行貸款,可以購買普通住宅,他們是社會的基本群體,佔大多數,也是住房市場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體。還有一類是投資型需求。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財富有了較大增長,需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選擇了住房市場。購置住宅不是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為了出租獲利或住宅漲價後出售獲利,是通過購房實現手中的貨幣增值。
此輪房地產市場調整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作用
從2007年年末開始,住房市場形勢急轉直下進入調整期,其根本原因是市場內在規律對房地產行業幾年高速增長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進行自我強制調整的結果。2004年以來,在我國經濟較快增長,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對房地產市場預期向好的基礎上,投資型住房消費大量入市,不斷推高房價以獲利;開發商大量高價拍地,以獲取更高的回報,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費者在「買漲不買落」的心理驅使下,集親戚朋友之力提前購房,透支了部分基礎消費需求。幾種因素疊加,埋下了隱患,導致了目前住房市場需求減少、調整期的到來。
第一,大量投資者進入,市場需求過旺,使房價快速上漲,脫離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場供應的中小戶型、中低價位的住房偏少,將普通消費需求擠出了市場。
第二,房地產市場過快發展、房價過高引起了國家連續實施房地產調控政策,隨著宏觀調控的累積效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第二套住房貸款政策的調控,一些投資性和投機性資金撤出住房市場。
第三,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中國經濟向下調整,消費者收入預期及對房價預期發生變化,觀望氣氛濃厚,加劇了市場調整的程度。
雖然房地產市場的調整短期內對經濟穩定增長帶來了較大影響,但此次調整是對前幾年房地產業過快增長和房價虛高的修正。將使過高的房價逐步向合理水平回歸;使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加合理。這次調整是我國房地產業自1998年市場化改革以來,經歷的真正市場周期性調整,得到市場的錘煉和洗禮的房地產業將更具競爭力。房地產市場只有充分調整到位,才具備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影響2009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因素分析
1.影響住房消費者預期變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前期國家偏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消費者預期比較悲觀,持幣觀望。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消費者預期將逐漸發生變化,在觀望中尋找機會。一是國家已經將支持房地產業穩定發展作為保增長的重點產業,並連續出台一系列鼓勵住房消費的政策,從政策層面上給予消費者信心。二是我國連續出台強力度的刺激經濟的措施,力爭2009年經濟增長保持在8%以上,在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方面基本穩定了預期。三是由於我國人多地少,目前仍然處在經濟較快增長階段。從較長時間看,住房價格仍然是穩步上升的趨勢。近期房價下行是對前期房價過高的修正,而且國家連續出台多項鼓勵住房消費政策,一旦房價調整到位,將會出現反彈。因此,部分自住型消費者開始關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資型消費者也在觀察抄底的機會。
2.國家一系列調控政策影響分析
2008年下半年,國家連續五次降低貸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貸款利息降低1.89個百分點;為了鼓勵住房消費,將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優惠利率由基準利率的0.85倍下調到0.7倍,使利用按揭貸款購房者節約了較大的利息費用。據銀行計算,按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的按揭貸款,以上兩項因素使月還款額節約18%左右。10月份,財政部、稅務局決定購買9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稅減按1%收取,使購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同時,對個人購買和出售住房暫免印花稅,出售住房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對出售普通住房給予營業稅的優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2004年以來,尤其是2007年,我國住房價格較快上漲,一定程度偏離了居民的承受能力(見表),使得住房市場量縮、價落。經過一年的調整,房價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價格虛高的水分並沒有擠掉,雖然國家優惠政策降低了居民購房成本,但與居民的實際支付能力還有距離。據央行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居民未來三個月有購房意向佔比僅為13.3%,分別比上季和同期下降1.8和2.8個百分點,為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反映出房價調整還沒有到位。
綜上分析,住房市場調整正在進行中,消費者持幣觀望等待機會,市場存量房較多,房價還有下行的空間,直至下跌到消費者接受的水平,整體看調整有向深度發展的勢頭。由此預計2009年上半年,房價承接2008年的下滑勢頭,房價水平將繼續回落。由於區域經濟的差異性,各地區調整的進度和幅度不盡一致。一些調整比較早、調整幅度較深的城市,隨著價格的下降,將有自住型需求陸續入市。隨著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大量入市,下半年市場成交量將出現趨穩的跡象。
政策建議
在國家已經出台較多的調控政策條件下,2009年政策的立足點應該關注和解決房地產市場調整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並遵循市場運行的客觀規律,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第一,在市場調整中,應以開發企業自救為主,鼓勵開發商針對市場需求開展多種方式營銷、合理定價,協助緩解與老業主矛盾,打消開發商降價的後顧之憂,只有房價合理回歸,才能釋放需求。
第二,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調節和自我修正作用,利用市場的力量擠出泡沫,這樣有利於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行業的調整和市場洗牌,促進行業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斷探索,解決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建設和銷售中出現的問題。應適時調整規劃,可嘗試採取政府收購作為廉租房,或擴大申購范圍,甚至可以轉為商品房的方式解決棄購現象。根據市場形勢變化科學、合理的核算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的發標價格,選擇交通方便的地點。對於建設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增加成本、甚至虧損的開發商,要給予減免稅費、資金支持等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
第四,重視開發商資金緊張和存量房增加的問題,地方政府可以收購資金鏈斷裂的項目作為廉租房,避免出現爛尾樓;並鼓勵社會資金(包括企業和機構)低價收購部分存量房,用於做周轉宿舍或出租。
第五,著手研究和解決制約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應抓住調整機遇建立行業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如地方財政與房地產業的關系、物業稅、規范市場及房地產融資機制創新等,為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製度基礎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Ⅸ 急求:淺談市場需求與產品定價論文
在營銷組合各因素中,可以說訂價策略最痛苦與最危險的策略。需要營銷人和決策者既要在決策前做大量的調研工作,也要在決策時具備相當大的勇氣。
從定價的主要目的上看,定價的策略主要以下三種:
一、 新產品上市定價策略
1. 滲透定價策略 其目的在滲透市場,立即提高市場營銷量與市場佔有率,並能快速而有效地佔據市場空間。亦即此種訂價策略以高市場佔有率為最主要目標,營銷利潤反而退為次要目標。
2. 撇脂定價策略 其目的在於立即賺取豐厚的市場營銷利潤,正如海綿吸水或奶油蛋糕的脂肪一般,從中吸取高厚的利潤。亦即此種訂價策略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立即賺了暴利,而市場營銷量與市場佔有率可能無法相對提高。
二、 價格管理策略
價格一經確定後,仍要設定"收放自如"的彈性管理策略。
1. 折扣與折讓 (1) 數量折扣 (2) 交易折扣 (3) 現金折扣 (4) 季節性折扣
3. 運費負擔 (1) 工廠交貨定價 (2) 統一交貨定價 (3) 基點定價
4. 產品線定價
5. 價格控制 (1) 統一轉售價格 (2) 價格保證制度
三、 價格競爭策略
1. 價格競爭的考慮因素: 企業採行"價格競爭"時,必須考慮下列因素,以避免陷入"惡性價格競爭"。
(1) 期望利潤之大小。
(2) 市場潛能與特性。
(3) 客戶與競爭者的預期反應。
(4) 市場需要性之高低。
(5) 競爭壓力大小。
(6) 成本高低。
(7) 市場細分化的問題。
(8) 是階段性營銷傳播還是長久性調價?
2. 競爭者先採用價格競爭時:
(1) 研究背景資料: 了解競爭者的營銷策略特徵,對利潤的看法、財務狀況、銷售業績,公司產能等。 分析競爭者價格競爭的用意與期間長短。 研究競爭者在每年的營銷傳播辦法是否有固定的特徵。
(2) 評估競爭者: 根據銷售情況、消費者反應,評估對手的效果。 對消費者、本公司產品以及業界所造成影響。 只是單純價格或是尚有配合其他的營銷傳播活動。 決定不予理會或採用"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分項進行加以應戰。
(3) 迎接挑戰
(4) 心理備戰
3. 企業本身先採行"價格競爭"時
(1) 配合因素 由於企業利潤組成因素有下列三項:
利潤=(銷售單價-成本)×銷售數量
故就長期觀點而言,"降低價格"必須確保下列因素配合:
銷售數量的提升 (需要了解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
成本的降低 (需要了解成本降低的技術基礎或擴大產量後帶來的成本降低因素)
(2)事先作好應對競爭者的跟進措施。降價規劃之時,就應考慮對手會採取何種反擊方式,本公司可事先備妥數種應戰方案,不僅可避免在匆促應戰下的措手不及和坐失良機,更可發揮機動靈活的迅速反擊行動,保持在競爭中處於主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