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過飢餓營銷的四大成功基礎來分析小米手機為何成功
小米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以粉絲策略為核心,以全渠道為依託,打造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營銷模式,形成了小米的獨門武功。從發展的過程來看,其經過了三個核心策略階段,先後實現了銷售產品、社群建設和品牌傳播營銷目的。
小米設計對標蘋果。蘋果是工業設計的風向標。蘋果之前,沒有企業敢在做產品的時候,只做一個方案,然後沿著一個既定思路方向迭代產品。蘋果正是通過這種不斷迭代的方式獲得了成功,實現全球產品巨大銷量,打造出成功的爆品。
小米模式策略之四:社會化營銷
小米在社會化營銷運營上布局很大,主要陣地有微博、公眾號、論壇、貼吧、QQ空間,把每一個平台賬號都當成一個產品來做,配備完整的團隊去管理。通過做社會化營銷,提供優質的內容,實現品牌傳播。這一戰略也帶到了小米商城。例如用戶曬單評價中和客服互動的趣味內容,可以成為其他用戶茶前飯後「劃一劃」的小料。
在小米商城的一級導航欄中也有一個專門的內容模塊——發現,這里有新品一手評測、特惠攻略、開箱圖賞等干濕貨內容,並且通過商城早報的條列形式,放在用戶進入首頁正眼看去的位置,把內容主動展示給用戶看。這些內容是誰寫的呢?小米官方和米粉。對的,小米在做產品、做用戶、做內容等各個層面都開放了參與節點。這里不得不再次對小米的圖片設計團隊肅然起敬,每篇文章的每幅圖都經過精心設計,吸人眼球。
社會化營銷對標支付寶錦鯉。2018年國慶期間的「祝你成為中國錦鯉」活動創造了企業微博社會化營銷歷史紀錄:單條微博閱讀量超過2億,周轉發量超過310萬,漲粉200多萬,互動總量超過420萬。支付寶只在微博開屏上投了廣告,成本不超過50萬人民幣。社會化營銷幫助企業實現營銷目標提升品牌影響,標准操作商業化的運營就是把所有的資源聚合在一起,讓更多人看到這個內容,形成共振,無限放大營銷效果。
小米模式策略之五:事件營銷
小米擅長通過策劃、組織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促成產品銷售。
在小米手機青春版發布一個月前,即在微博上以「150克青春」為話題進行了一系列預熱。接下來,小米公司的合夥人親自出馬,在中央美術學院拍了《150克青春》的短片。短片幾乎包含了大學中的每一個經典場景。雷總打游戲,阿黎在拍照,穿著「adidos」的KK要約鳳姐,林斌在看《金瓶梅》,洪峰調侃長時間沒洗臭襪子,劉德在玩吉他,周博士在玩飛機。這個短片立刻為小米手機帶來巨大的關注,小米手機青春版一上線便賣掉了15萬台。
事件營銷對標企業杜蕾斯。杜蕾斯粉絲超過300萬,其擅長通過事件營銷進行宣傳,巧妙植入產品,贏得業界稱道。杜蕾斯會藉助某些紀念日進行營銷。2017年11月23日感恩節,杜蕾斯跨界聯合13個知名品牌,借用致謝的方式,掀起了一波聲勢浩大的品牌推廣活動。整個活動形成了網路大范圍傳播,帶來了超過預期的品牌影響力。
❷ 小米公司為什麼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運用於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丶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應該不是蘋果的首創,只是其將飢餓營銷發揚光大。強勢的品牌、討好的產品加出色的營銷手段才是飢餓營銷的基礎。如美國蘋果公司生產的產品就是一個典型的能與消費者產生心理共鳴的產品,且成功的運用了飢餓營銷的手段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2010年9月25日,備受期待的4終於在中國全面發售。聯通和其銷售夥伴蘇寧電器在全店面銷售 aiPhone4含4手機的合約計劃,蘋果公司在其4家零售店出 iPhone4售4裸機·恰逢中秋和國慶兩大促銷周之間, iPhone4銷售氣勢如虹,曾一度脫銷。在蘇寧電器的第一個小時銷售中,平均每秒銷售2台iPhone44手機。多家銷售門店出現排隊等候現象,黃牛黨趁機入市推波助瀾。同時,蘋果在中國官方網站公布最新的 iPhone4購買須知,稱每位顧客每天限購一台 iPhone4,並且需在線預訂後才能到零售店購買。這充分說明了蘋果公司又一次成功地在中國演繹了「飢餓營銷」。主要得益於幾個月來各種媒體的介紹推介,國外相關產品的評論,還有蘋果公司強大的品牌積累,不管手機的具體功能和價值如何,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瘋狂購買的人群中去,滿足自己獲得最新潮蘋果產品的滿足感。
❸ 如何從性心理學分析小米公司的飢餓營銷
再好的產品也需要用戶認可,更需要完美的包裝,小米似乎抓住了用戶的這種心理,再不買就買不到了。限時搶購讓米粉們忙的不亦樂乎,小米則可以「坐著收錢」。從重心理、跟風心理、佔便宜的心理,這是小米的飢餓營銷屢試不爽的秘密。用不用是一回事,買不買又是一回事,不理性消費的用戶最容易「上當」,不注重產品實際功能,更看重的是面子消費。個性消費、攀比消費的時代已經到來,這點在年輕人群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當你看到身邊的人都在用小米手機時,估計肯定也想去買一台用用。80後、90後是攀比的一代,總是喜歡在攀比中尋找優越感,這種心理非常普遍,但其中大部分人有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願望,可現實的經濟條件卻不允許。小米手機的配置不差,外觀設計的也不錯,最重要的是價格較為便宜,因此小米手機會受到眾多屌絲用戶的最愛,除了小米手機之外,目前似乎沒有同等性價比的手機品牌了。外觀要大氣、有檔次,看著有面子,但是價格又不能太貴,小米手機滿足了用戶的這種需求心理。當然還有其他山寨機也開始崛起了,比如酷派大神等低價大屏手機。米粉節只有小米一家唱獨角戲,將來還會有果粉節,蘋果手機也可以舉個類似的活動,凡是有一定用戶量的手機商家。都可以如法炮製,純粹是商家的炒作活動,但仍然有不少小米手機的粉絲加入進來,小米手機、蘋果手機不只是手機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意義是一種身份、品位的象徵,就實際用途而言,只要不是手游愛好者,什麼樣的智能機其實區別不大。但手機拿出來就是一種攀比和炫耀,特別是年輕人的虛榮心強。小米手機一直是「一機難求」的狀態,在小米官網上買到手機比較困難,米粉節讓眾多米粉們如願以償了。還在等什麼,趕緊搶購吧!過度的搞飢餓營銷不見得就是百利無一害,用戶很有可能選擇放棄小米手機,轉投其他品牌的智能機。只要性價比差不多,沒有那麼多用戶有耐心去守著官網,國內手機品牌魚龍混雜,低端智能機層出不窮。如果只是追求外觀上的高端、大氣,那麼不少用戶會選擇山寨機。米粉們一旦找到可以替代小米手機的另外一款智能機,很容易選擇其他品牌的手機,購買困難迫使急需換機的用戶選擇其他品牌。當然忠誠度高的米粉們會有耐心等下去,其他用戶則不會繼續耗費時間。小米的飢餓營銷該歇歇了,如今的小米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小米的品牌效應有了,應該重點去提升產品的質量和體驗度。營銷再怎麼牛逼,最後產品不如競爭對手,用戶還是會淘汰你的產品。米粉節讓小米樂了,也讓眾多的米粉們樂了,但這樣的節日一年一次也就夠了,以後米粉們估計都在眼巴巴的等著這個節日。商家打折促銷的節日太多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盈利的炒作。貪圖小便宜是所有用戶共同的習慣,米粉節小米產品都降價了,哪怕是降價幾十塊錢,仍然會有大量的用戶去搶購。因為這部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都不高,這樣的誘惑就更難抵擋了!
❹ 小米營銷模式之小米手機飢餓營銷
小米手機飢餓營銷
在小米手機正式發售後不久,小米科技公司開始限制出售手機,市場供不應求,達到控制市場的目的,利用消費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同時也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而這樣的做法才會才會出現在發售當天短短3小時內10萬台小米機便銷售一空的結果。這一步步的產品控制,小米科技公司的促銷策略的非常到位。
小米手機微視營銷具體參考紀鑫智微視營銷之小米手機微視營銷分析
❺ 小米公司是那一年用的飢餓營銷策略
一代來的時候我相信不是自故意玩飢餓,二代的時候一方面銷量太大,另一方面肯定是玩飢餓保持熱度,三四代就玩的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了,不過在其它國產一邊罵小米一邊也玩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小米已經跳出來了,紅米note2直接現貨,坑了一大批黃牛,不過真正檢驗他的是米五,看它到底能不能真正甩掉飢餓營銷的帽子
❻ 小米的營銷方案,小米飢餓營銷
小米手機飢餓營銷抄
在小米手機正式發售後不久,小米科技公司開始限制出售手機,市場供不應求,達到控制市場的目的,利用消費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同時也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而這樣的做法才會才會出現在發售當天短短3小時內10萬台小米機便銷售一空的結果。這一步步的產品控制,小米科技公司的促銷策略的非常到位。
小米手機微視營銷具體參考紀鑫智微視營銷之小米手機微視營銷分析
❼ 小米的飢餓營銷策略
小米官方好像除了雷大大說過「『飢餓營銷』是一個偽命題」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正式回應。
個人是不贊同「飢餓營銷」這個提法的,營銷策略永遠都不會成為「小米「這種大眾品牌生存並勝出的根本原因。
以小米的「飢餓營銷」來講,它更像一個結果或一個「表」,它的存在有更基礎的東西,有「里」的東西。
電子消費產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產品迭代更新快、產品生命周期短、產品銷售周期更短。這類企業通常面臨著很高的存貨風險,不僅包括它的產品,也包括它為生產產品而儲備的原料。在小米初期,它的產品銷售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提前備貨、提前生產,一旦產品銷售不及預期,就有可能拖垮整個企業。所以說這種變化的以銷定產的策略更多的是起到風險控制的作用。
至於說小米在逐漸取得市場認可後仍然延續了這種策略,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這種風險控制策略,即使在其品牌接受度提高的情況下,仍然是一種穩健的策略;其次,受資金、供應鏈、原料的影響,產能可能依舊受到限制;再次,這種「飢餓營銷」經歷了實操考驗,不排除其贏得了管理層認可後在小米產品上的刻意使用。
但歸根結底,個人還是認為「飢餓營銷」是小米風險控制策略的一個必然選擇。
上面這些解釋還是比較單薄,而且小米能夠成功,應該是基於其在更大視角下的精準定位。當然,具體細節不得而知,下面就不妨妄自揣測下。
小米初期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個人覺得小米更多的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提供產品解決方案、產品設計、產品製造整合的綜合服務商,其最終目標是依託自己的解決方案、設計能力、供應鏈及製造整合能力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打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小米更像是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生產的服務商(當然其定製化是基於一個規模並不小的群體,而不是個人),小米就像是消費者的管家(還收費低廉),針對潛在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設計產品、整合製造。既然是管家,那麼從產品設計出來到交到消費者的手中的每個環節都知會消費者一聲,把各個環節都透明化展示給消費者,那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