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風險管理的目標
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以最小成本獲得取大安全保障。風險管理具體目標可以分為損失前目標和損失後目標。損失前目標是指通過風險管理消除和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為人們提供較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損失後目標是指通過風險管理在損失出現後及時採取措施,使受損企業的生產得以迅速恢復,或使受損家園得以迅速重建。
1、損失前目標
(1)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機會
(2)以經濟、合理的方法預防潛在損失的發生。
(3)減輕企業、家庭和個人對風險及潛在損失的煩惱和憂慮,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為家庭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4)遵守和履行社會賦予家庭和企業的行為規范和社會責任
2、損失後目標
(1)減輕損失的危害程度。
損失一旦出現,風險管理者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搶救和補救,防止損失的擴大和蔓延,將已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及時提供經濟補償,使企業和家庭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實現良性循環。
Ⅱ 風險管理的具體目標可劃分哪些
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收獲最大的安全保障。
風險管理是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用以降低風險的消極結果的決策過程,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並在此基礎上選擇與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損失的後果,從而以最小的成本收獲最大的安全保障。
風險管理含義的具體內容包括:
1.風險管理的對象是風險。
2.風險管理的主體可以是任何組織和個人,包括個人、家庭、組織(包括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
3.風險管理的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選擇風險管理技術和評估風險管理效果等。
4.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收獲最大的安全保障。
5.風險管理成為一個獨立的管理系統,並成為了一門新興學科。
Ⅲ 風險管理目標的內容有哪些
風險管理目標的內容有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
1、風險的識別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夠預測危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選擇處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風險識別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一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製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1.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等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採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用兩種形式: 通過保險險種一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一覽表,選擇適合本企業需要的險種。這種方法僅僅對可保風險進行識別,對不可保風險則無能為力。 委託保險人或者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2、風險的預測
風險預測實際上就是估算、衡量風險,由風險管理人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掌握的統計資料、風險信息及風險的性質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進而確定各項風險的頻度和強度,為選擇適當的風險處理方法提供依據。風險的預測一般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2.2.1預測風險的概率:通過資料積累和觀察,發現造成損失的規律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時期一萬棟房屋中有十棟發生火災,則風險發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對概率高的風險進行重點防範。 2.2.2預測風險的強度:假設風險發生,導致企業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對於容易造成直接損失並且損失規模和程度大的風險應重點防範。
3、風險的處理
風險的處理常見的方法有: 2.3.1避免風險:消極躲避風險。比如避免火災可將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陸路運輸等。因為存在以下問題,所以一般不採用。 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2.3.2預防風險: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採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2.3.3自保風險: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佔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2.3.4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採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
Ⅳ 風險管理目標的風險管理目標包括的方面
概而言之,風險管理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與組織及成員的生存和發展。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企業和組織在面臨風險和意外事故的情形下能夠維持生存,風險管理方案應使企業和組織能夠在面臨損失的情況時得到持續發展。實現這一目標,意味著通過風險管理的種種努力,能夠使經濟單位、家庭、個人乃至社會避免受到災害損失的打擊。因此,維持組織及成員的生存是損失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
2.保證組織的各項活動恢復正常運轉。風險事故的出現會給人們帶來程度不同的損失和危害,進而影響或打破組織的正常狀態和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可能會使組織陷於癱瘓。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有助於組織迅速恢復正常運轉,幫助人們盡快從無序走向有序。這一目標要求企業在損失控制保險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中選擇合適的平衡點,實現有效的風險管理績效。
3.盡快實現企業和組織穩定的收益。企業和經濟單位在面臨風險事故後,藉助於風險管理,一方面可以通過經濟補償使生產經營得以及時恢復,盡最大可能保證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其他方面的幫助,使其盡快恢復到損失前的水平,並促使企業盡快實現持續增長的計劃。
4.減少憂慮和恐懼,提供安全保障。風險事故的發生不但會導致物質損毀和人身傷亡,而且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憂慮和恐懼心理。實施風險管理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人們心理上的憂慮,增進安全感,創造寬松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或通過心理疏導,消減人們因意外災害事故導致的心理壓力。因此,它也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
5.通過風險成本最小化實現企業或組織價值最大化。就總體而言,由於風險的存在而導致企業價值的減少,這就構成了風險成本。純粹風險成本包括:(1)期望損失成本;(2)損失控製成本;(3)損失融資成本;(4)內部風險控製成本。通過全面系統的風險管理,可以減少企業的風險成本,進而減少災害損失的發生和企業的現金流出,通過風險成本最小化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這是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Ⅳ 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什麼
作者:李岑岩律師 明確了風險管理的目標,就明確了企業風險管理的方向,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作用的發揮以及管理活動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陳秉正在其所著《公司整體化風險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認為,風險管理的整體目標是使企業價值最大化。風險管理就是通過減緩風險給企業價值造成的損失,來增加企業的價值。這一目標實際上也是當今公司財務管理以及經營管理的基本目標,即公司經營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者說是通過使股東財富保值和增值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我國某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手冊是指出,風險管理的總目標是:建立風險戰略清晰、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健全、內控制度完善、風險管理職責明確、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有效運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使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形成公司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長效機制。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第七條指出,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要努力實現以下風險管理總體目標:(一)確保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目標相適應並可承受的范圍內;(二)確保內外部,尤其是企業與股東之間實現真實、可靠的信息溝通,包括編制和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三)確保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四)確保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和為實現經營目標而採取重大措施的貫徹執行,保障經營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五)確保企業建立針對各項重大風險發生後的危機處理計劃,保護企業不因災害性風險或人為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COSO《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認為,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每一個主體,不管是營利性的、非營利性的,還是政府機構,存在的目的都是為它的利益相關者提供價值。企業風險管理使管理當局能夠有效地處理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風險和機會,從而提高主體創造價值的能力。當管理當局制定戰略和目標,去追求增長和報酬目的以及相關的風險之間的最優平衡,並且為了實現主體的目標而高效率和有效地配置資源時,價值得以最大化。企業風險管理能夠幫助管理當局實現主體的業績和盈利目標,並防止資源的損失。企業風險管理有助於確保有效的報告。它還有助於確保主體符合法律和法規,避免對主體聲譽的損害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總之,企業風險管理不僅幫助每一個主體達到期望的目的地,還有助於避開前進途中的隱患和意外。簡單地說,企業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企業的價值。並且,COSO整合框架將主體的目標分為四類:戰略——與高層次的目的相關,協調並支撐主體的目標;經營——與利用主體資源的有效性和效率相關;報告——與主體報告的可靠性相關;合規——與主體符合適用的法律和法規相關。COSO的這種分類使我們可以關注企業風險管理的不同側面。這些各不相同卻又相互交叉的類別——一個特定的目標可以歸入多個類別,反映了不同的主體需要,並且可能成為不同管理者的直接責任。《3C框架——全面風險管理標准》認為,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現階段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至少應達到以下總體目標:控制風險目標。企業風險水平要永遠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也就是要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目標相適應並可承受的范圍內,這是全面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處理危機目標。企業風險一旦發生就變成危機,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失,這是全面風險管理不期望看到的結果。處理企業危機,即提供危機處理解決方案,將危機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全面風險管理不可忽視的目標。把握機會目標。企業坐失良機,實際上最大的風險。企業發展,不僅要管理風險,還應抓住機會,促使企業把握發展的良機,是全面風險管理的一個積極目標。增強風險意識目標。我國企業風險意識不強,通過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促進企業增強風險意識,進而增強全社會的風險意識,是全面風險管理總體上期望達到的一個基本目標。可見,風險管理的目標具有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側面。既有遠期目標,又有近期目標;既有總目標,又有分解目標。不同的企業經營和管理版塊又有自己不同的目標。各類目標還可以分出等級。我們根據企業風險管理與企業總體目標的關系以及風險管理的作用,將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實現企業總戰略目標,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是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第二層級:達到控制風險的目標,這是風險管理的直接目標,這個層級的目標可細分為控制風險目標、處理危機目標和把握機會目標。第三層級:增進企業文化建設。通過風險管理意識的增強、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風險管理組織的設置以及風險管理流程的運行,使風險管理融入企業文化之中,使企業建立起與現代經濟社會相適應的企業文化,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風險管理的精神目標。
Ⅵ 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
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