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場營銷渠道與分銷渠道有何區別
一、性質不同
1、營銷渠道是指某種貨物或勞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移動時,取得這種貨物或勞務所有權或幫助轉移其所有權的所有企業或個人。簡單地說,營銷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過程的具體通道或路徑。
2、分銷渠道是讓產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運送。
二、職能不同
1、營銷渠道的職能主要包括:
(1)研究。即收集制定計劃和進行交換時所必需的信息。
(2)促銷。即進行關於所供應的貨物的說服性溝通。
(3)接洽。即尋找可能的購買者並與其進行溝通。
(4)配合。即使所供應的貨物符合購買者需要,包括製造、評分、裝配、包裝等活動。
(5)談判。即為了轉移所供貨物的所有權,而就其價格及有關條件達成最後協議。
(6)實體分銷。即從事商品的運輸、儲存。
(7)融資。即為補償渠道工作的成本費用而對資金的取得與支用。
(8)風險承擔。即承擔與從事渠道工作有關的全部風險。
2、分銷渠道的職能主要包括:
(1)分類。包括對產品的分類,分等,裝配,包裝等,使商品能符合顧客的需要。
(2)物流。包括進行產品的運輸和儲存,以減輕生產企業的壓力。
(3)融資與擔保。即為渠道工作的資金取得和支出以及為企業生產進行擔保。
(4)風險承擔。即承擔與渠道工作有關的全部風險險以及為企業生產承擔的部分風險。
(5)尋找顧客與促銷。即尋找盡可能多的顧客以及進行相應的促銷活動吸引顧客。
(6)調查市場及反饋。即利用自己熟悉市場的優勢,及時把市場信息反饋給生產企業,使其能生產出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
三、功能不同
1、營銷渠道的基本功能在於把自然界提供的不同原料根據人類的需要轉換為有意義的貨物搭配。
2、分銷渠道的功能主要包括:
(1)研究,即收集制訂計劃和進行交換時所必需的信息;
(2)促銷,即設計和傳播有關商品的信息,鼓勵消費者購買;
(3)接洽,即為生產商尋找、物色潛在買主,並和買主進行溝通;
(4)配合,即按照買主的要求調整供應的產品,包括分等、分類和包裝等活動;
(5)談判,即代表買方或者賣方參加有關價格和其他交易條件的談判,以促成最終協議的簽定,實現產品所有權的轉移;
(6)實體分銷,即儲藏和運輸產品;
(7)融資,即收集和分散資金,以負擔分銷工作所需的部分費用或全部費用;
(8)風險承擔,即承擔與從事渠道工作有關的全部風險。
2. 市場營銷一般有哪些渠道
1、 垂直渠道:傳統的渠道系統是渠道成員彼此獨立存在,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版大化權。垂直渠道系統是在傳統渠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渠道的各個成員以所有權、特許權或其他力量聯合起來,從而實現節約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2、 水平渠道:水平渠道是指同一層次上兩家或兩家以上的渠道成員聯合,共同開拓新的市場機會,將資本、生產能力或營銷資源進行密切合作,從而可以實現自家經營時所達不到的銷售成績。
3、 多元渠道:生產商將產品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銷渠道系統與同一細分市場接觸,就形成了多元渠道系統。多元渠道從每一種渠道都的得到銷售收入,但由於不同的渠道面對的是同一市場,因而會發生渠道間的利益沖突問題。
4、 網路營銷渠道:網路營銷渠道是通過國際互聯網展開營銷的一種渠道形式,這種形式是目前最便利的一種購物方式,並且還可以為顧客帶來產品的信息。顧客可以在任何時候從網上訂購商品。網路營銷以及了解市場的規模產生了積極意義。
3. 市場營銷的渠道有哪些
一級渠道包括一個渠道中間商。在工業品市場上,這個渠道中間商回通常是一個代理商、傭金答商或經 銷商;而在消費品市場上,這個渠道中間商則通常是零售商。
二級渠道包括兩個渠道中間商。在工業品市場上,這兩個渠道中間商通常是代理商及批發商;而在 消費品市場上,這兩個渠道中間商則通常是批發商和零售商。
三級渠道包括三個渠道中間商。這類渠道主要出現在消費面較寬的日用品中,比如肉食品及包裝方 便面等。在IT產業鏈中,一些小型的零售商通常不是大型代理商的服務對象,因此,便在大型代理商和小型零售商之間衍生出一級專業性經銷商,從而出現了三級渠道結構。
4. 市場營銷渠道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一)、直接渠道或間接渠道的營銷策略
(二)、長渠道或短渠道的營銷策略
(三)、寬渠道或窄渠道的營銷策略
(四)、單一營銷渠道和多營銷渠道策略
(五)、傳統營銷渠道和垂直營銷渠道策略(垂直營銷系統)
5. 市場營銷和渠道營銷的區別
市場營銷是面向消費者(最終使用者)
渠道營銷是面向渠道,如批發商,商場等中間媒介
6. 簡述市場的主導者的營銷戰略
你所說的市場主導者,就是市場領先者
因為在營銷裡面
一般把競爭市場分為,領先者,跟隨者,挑戰者,補缺者(利基者)
你提到的主導者,就是領先者啦
市場領先者是指在相關產品的市場上佔有率最高的企業。一般說來,大多數行業都有一家企業被認為是市場領先者,它在價格變動、新產品開發、分銷渠道的寬度和促銷力量等方面處於主宰地位,為同業者所公認。它是市場競爭的先導者,也是其他企業挑戰、效仿或迴避的對象,如美國汽車市場的通用公司、電腦軟體市場的微軟公司、照相機行業的尼康公司、推土機行業的卡特彼勒公司、軟飲料市場的可口可樂公司、剃須刀行業的吉列公司以及快餐市場的麥當勞公司等等,幾乎各行各業都有,它們的地位是在競爭中自然形成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
市場領先如果沒有獲得法定的壟斷地位,必須會面臨競爭者的無情挑戰。市場領先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優勢,保住自己的領先地位,通常可採取以下三種戰略。
擴大市場需求總量
當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總量擴大時,受益最大的是處於領先地位企業。例如,美國消費者如果增加拍照片的數量,受益最大的將是柯達公司,因為它佔有美國膠卷市場的70%以上。一般說來,市場領先者可從三個方面擴大市場需求量:
發現新用戶。每種產品都有吸引新用戶,增加用戶數量的潛力。因為可能有些消費者對某種產品還不甚了解,或產品定價不合理,或產品性能還有缺陷等。一個製造商可從三個方面找到新的用戶。如香水企業可設法說服不用香水的婦女使用香水(市場滲透戰略);說服男士使用香水(市場開發戰略);向其他國家推銷香水(地理擴展戰略)。雀巢公司所採取的是地理擴展,它總是力圖成為進入市場的第一家食品公司。為了進入中國市場,雀巢先後進行了長達10年的談判。
開辟新用途。為產品開辟新的用途,可擴大需求量並使產品銷路久暢不衰。如碳酸氫納的銷售在100多年間沒有起色,它雖有多種用途,但沒有一種是大量的,後來一家企業發現有些消費者將該產品用作電冰箱除臭劑,於是大力宣傳這一新用途,使該產品銷量大增。許多事例表明,新用途的發現往往歸功於顧客。凡士林最初問世時是用作機器潤滑油,之後,一些使用者才發現凡士林可用作潤膚脂、葯膏和發(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膠等。
增加使用量。促進用戶增加使用量是擴大需求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寶潔公司勸告消費者在使用海飛絲香波洗發時,每次將使用量增加一倍效果更佳。又如,法國的一家輪胎公司宣傳法國南部的旅館服務如何優良,誘導巴黎人開車到南部去度周末,增加了輪胎的消耗量。提高購買頻率也是擴大消費量的一種常用辦法,如時裝製造商每年每季都不斷推出新的流行款式,消費者就不斷購買新裝,流行款式的變化愈快,購買新裝的頻率也愈高。
保護市場佔有率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市場營銷管理——亞洲版》一書中,引用了《孫子兵法》的論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求於人」。即善戰者不是依靠對手不進攻,而是靠自己具有不可被攻破的實力。因此,市場領先者任何時候也不能滿足於現狀,必須在產品的創新、服務水平的提高、分銷渠道的暢通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真正處於該行業的領先地位。
市場領先者如果不發動進攻,就必須嚴守陣地。防禦者的防禦措施如何,反應速度快慢,後果不大一樣。有六種防禦戰略可供市場領先者選擇:
陣地防禦。就是在現有陣地周圍建立防線。這是一種靜態的防禦,是防禦的基本形式。但是,如果將所有力量都投入這種防禦,最後很可能導致失敗。單純採用消極的靜態防禦,只保了自己目前的市場和產品,是一種「市場營銷近視症」。例如,當年享利·福特對他的T 型車的近視症就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使得年贏利10億美元的福特公司從頂峰跌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側翼防禦。是指市場領先者除保衛自己的陣地外,還應建立某些輔助性的基地作為防禦陣地,或必要時作為反攻基地。特別是注意保衛自己較弱的側翼,防止對手乘虛而入。例如,70年代美國幾大汽車公司就因沒有注意側翼防禦,遭到日本小型汽車的無情進攻,失去了大片陣地。大榮公司是日本最大的超市連鎖公司,它運用在城鎮外開設新店,銷售更多的進口商品等策略狠狠報復了那些企圖與之競爭的折扣商店。
以攻為守。這是一種「先發制人」式的防禦,即在競爭者尚未進攻之前,先主動攻擊它。這種戰略主張,預防勝於治療,事半功倍。具體做法是,當競爭者的市場佔有率達到某一危險的高度時,就對它發動攻擊;或者是對市場上的所有競爭者全面攻擊,使人人自危,如日本精工表把它的2千多個款式的手錶分銷到世界各地,造成全方位的威脅。
反擊防禦。當市場領先者遭到對手發動降價或促銷攻勢,或改進產品、佔領市場陣地等進攻時,不能只是被動應戰,應主動反攻入侵者的主要市場陣地。可實行正面反攻、側翼反攻,或發動鉗形攻勢,以切斷進攻者的後路。當市場領先者在它的本土上遭到攻擊時,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是也進攻攻擊者的主要領地,以迫使其撤回部分力量守衛其本土,這叫做「圍魏救趙」。富士與柯達公司就是這樣的例子。當富士在美國向柯達公司發動攻勢時,柯達公司報復的手段是攻入日本市場。
運動防禦。這種戰略是,不僅防禦目前的陣地,而且還要擴展到新的市場陣地,作為未來防禦和進攻的中心。市場擴展可通過兩種方法實現:一是市場擴大化。就是企業將其注意力從目前的產品上轉到有關該產品的基本需要上,並全面研究與開發有關該項需要的科學技術。例如,把「石油」公司變成「能源」公司就意味著市場范圍擴大了,不限於一種能源——石油,而是要覆蓋整個能源市場。但是市場擴大化必須有一個適當的限度,否則將發生「市場營銷遠視症」。二是市場多角化。即向無關的其他市場擴展,實行多角化經營。例如美國的煙草公司由於社會對吸煙的限制日益增多,紛紛轉向酒類、軟飲料和冷凍食品等產業。
收縮防禦。在所有市場陣地上全面防禦有時會得不償失,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實行戰略收縮,即放棄某些疲軟的市場陣地,把力量集中用到主要的市場陣地上去。
提高市場佔有率
設法提高市場佔有率,也是增加收益、保持領先地位的一個重要途徑。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市場佔有率是與投資收益率有關的最重要的變數之一。市場佔有率越高,投資收益率也越大。因此,許多企業在某個市場上的市場佔有率達不到第一或第二位,便撤出該市場。
但是,也有些研究者對上述觀點提出不同意見。對某些行業的研究發現,除了市場領先者以外,有些市場佔有率低的企業,依靠物美價廉和專業化經營,也能獲得很高的收益,只有那些規模不大不小的企業收益最低,因為它們既不能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也不能獲得專業化競爭的優勢。按另一項研究,各企業的銷售利潤與銷售額的關系呈V型曲線,即不是在任何情況下市場佔有率的提高都意味著收益率的增長,這還要取決於為提高市場佔有率所採取的市場營銷戰略是什麼。為提高市場佔有率所付出的代價,有時會高於它所獲得的收益。因此,企業提高市場佔有率時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
第一,引起反壟斷活動的可能性。許多國家有反壟斷法,當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有可能受到指控和制裁。
第二,為提高市場佔有率所付出的成本。當市場佔有率已達到一定水平時,再要求進一步的提高就要付出很大代價,結果可能得不償失。美國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企業的最佳市場佔率是50%。
第三,有些市場營銷手段對提高市場佔有率很有效,卻不一定能增加收益。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市場佔有率同收益率成正比:一是單位成本隨市場佔有率的提高而不變;二是在提供優質產品時,銷售價格的提高大大超過為提高質量所投入的成本。
7. 什麼是市場營銷渠道
答:一、市場營銷渠道的內涵
市場營銷渠道是由供應商、生產者、批發商和零售商所組成的一種統一的聯合體。
二、市場營銷渠道的流程
市場營銷渠道的流程包括:實物流程(物流)、所有權流程、付款流程(支付流)、信息以及促銷流程。
三、營銷渠道的特徵:
1.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生活消費)和用戶(生產消費)
2.參與者是商品流通過程中各種類型的中間商
3.前提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
四、市場營銷渠道的策略
(一)、直接渠道或間接渠道的營銷策略
(二)、長渠道或短渠道的營銷策略
(三)、寬渠道或窄渠道的營銷策略
(四)、單一營銷渠道和多營銷渠道策略
(五)、傳統營銷渠道和垂直營銷渠道策略(垂直營銷系統)
五、市場營銷渠道的發展趨勢
(一)渠道運作:以終端市場建設為中心
(二)渠道支持:由機械化轉向全方位化
(三)渠道格局: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
(四)渠道結構扁平化
六、市場營銷渠道的重要性
1.通過技術創新保持 企業在市場中才有競爭力。
2.營銷渠道系統創造的資源對製造商的發展有彌補作用。
8. 市場營銷渠道與分銷渠道有何區別
分銷渠道是銷售渠道中的一個細項。
銷售渠道是指企業生產或代理的商品從專企業到最終用戶之間屬的所有環節和渠道。一般來說銷售渠道有流通渠道和直營渠道之分,流通渠道是指通過各級中間商完成最終銷售的渠道。而直營渠道只指公司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商品的渠道,有公司店面直銷、網路直銷、人員直銷等。
分銷渠道一般是指在某一中間商環節之下的商品流通渠道,比方說廠家在某區域市場採用代理商銷售,那麼廠家就有責任敦促和培養代理商在該區域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分銷渠道。
銷售渠道是商品投放市場後的必然結果。而分銷渠道是市場競爭水平和服務意識提高的結果。
這就就是在問營銷和銷售的區別,市場營銷渠道包括分銷渠道。營銷有有4P,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分銷(place)和促銷(promotion )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渠道都可以稱之為市場營銷渠道,分銷渠道知識其中一部分。
9. 吉列的經營實踐啟迪
吉列公司的現代歷史,是一部多角經營的歷史。1958年,公司現任董事長靳克勒出任總經理。他在第一次重要職員與董事聯席會議上提出:「以剃刀為中心的經營時代已走到終點,本公司的業務不應再以刀片為唯一事業。」他的話使董事們大為驚訝,難以理解。其實,對公司利益的98%都來自刀片這一點,靳克勒早有疑問和不安,因此,他一上任就大膽改革,想以實行多角經營來維持生存,求得發展和力保王座。而他選中的目標,就是兼營「化妝品」事業,以構成企業的經營多角化,然後推出噴射式罐裝的剃須用面霜,擴大宣傳和推銷。
他指示有關人員,一面進行市場調查,一面收集顧客對本公司的反映,以便決策的客觀准確。結果發現大部分顧客本來就以為吉列是剃須刀兼營化妝品的廠商。實事證實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在轉變經營方向時,在繼續積極研究剃刀技術,維持公司在市場上的固有佔有率的同時,大膽投資積極研究開發化妝品及其它產品。先後推出了口紅、泡沫剃須膏、婦女用除臭劑、Adorn噴發劑,以及Thorexin止咳糖漿等,以慎重、穩進來佔領市場。靳克勒的這一戰略與步驟成功了。
1966年,吉列公司化妝品部的營業額高達6000萬美元,是1962年度的6倍,占總營業額的18%,可以說初戰告捷。以後,在靳克勒這位組織多謀的企業家指揮下,吉列公司又先後開發出各種洗發精、燙發機、吹風機、打火機、原子筆,甚至高級香水、醫葯品等繁多種類的產品,並成立了相應的研製開發機構。從此,吉列不再是單靠剃刀生存的專業廠商,而是製造以男性用化妝品為主的多角化生產經營的廠家。這一點,就連當初不理解和支持靳克勒經營方針的人也承認是正確而妥當的。為了佔領更大市場,吉列公司在戰前已有海外市場的基礎上,同樣以「多角化經營」為戰略重整海外的專業機構。
1966年,它在美國以外成立了兩個國際事業部:一個是東半球事業部,負責包括歐洲、非洲、中東等地;另一個是西半球事業部,包括加拿大、中南美、太平洋地區。這兩個事業部管理32個公司,其中有11個公司在製造吉列產品。吉列公司在這些分公司中掌握有100%的股份。
吉列公司採用全額自行投資的作法,建立海外市場據點,也是它稱霸世界市場的另一大特色。它的海外事業,雖然仍以剃須刀和刀片為主,但靳克勒已認識到這點,他說:「海外有極大的化妝品市場,等待我們去開發「。自1964年,便向海外推出化妝品,而到1966年底,海外化妝品的營業額,已達到1000萬美元,到1980年,剃須刀和刀片的銷售額在公司23億美元總營業額中所佔比例還不到35%。難怪他野心勃勃地欲向海外擴發了。吉列公司雖然建立了世界性的剃須刀王國,但它在激烈的競爭中,及時調整戰略,改變單一的經營為多角化經營,使剃須刀王國屹立不搖。這正是它成功的關鍵所在。
世界資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吉列公司在市場經營運作中充分顯示出活力與競爭優勢,集中構想新產品和服務,積極創造需求,努力發展生產製造與經銷新模式。可得如下幾點啟迪: 吉列國外分支機構固定成員基本由本地城鎮居民和第三國籍人員組成,公司在跨國經營中所獲取成功的經驗表明:加強海外各企業及各管理組織機構管理,企業必須使國外市場本地化,而不不僅僅作為設置在國外的跨國經營企業。
逐步擴張的經營戰略。公司在發展國家主要銷售各種書寫用筆、各類修飾用器具、各種牙刷以及其他類似產品,在對第三世界國家修訂預算和測試中發現需要對刀片進行重新包裝,基本以一次銷售為主,並將引導未修面者享受面部光滑的樂趣作為吉列公司增長戰略的重要策劃思路。在發達國家中各種刀片市場是穩定的,而在第三世界國家,15歲以下者占總人口很高的比例,這些人在短時期內將進入剃須者行列。參與第三世界競爭中,幾乎沒有一家跨國企業像吉列公司那樣花費那麼多精力進行詳盡的調查研究,因此公司60%多的收入來自於海外經營。
自從企業1969年將發展中國家作為目標市場以來,來自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和中東的銷售比例翻一翻,利潤額已經上升八倍。此外,公司幾乎每年分別在中國、埃及、泰國、印度等國家建立工廠。公司總是在工廠開工初期生產雙面刀片,如果經營得比較好,再將其轉換成生產各種書寫筆、除臭劑、香波、牙膏等,這種方式已基本獲得成功。
此外,吉列採用不同包或不同的規格型號銷售相同的產品。由於在拉丁美洲國家提供七盎司一瓶的潤發香波不受市場歡迎,吉列公司便及時調整用半盎司塑料瓶裝潤發香波投放市場。取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使銷售額大增;同樣在巴西,吉列銷售使用塑料瓶裝除臭劑以代替原先的金屬容器也取得了成功。 吉列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及時調整戰略逐步擴張,使剃須王國屹立不搖,難怪有人開玩笑說:「吉列公司確實完全掌握了全世界男人的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