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形勢下,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有那些
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進展及思考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價賤仍賣難」的事件
頻頻發生,使得農產品營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農產品相
對過剩時代的到來,農產品營銷困境必將嚴重製約我國大農
業的發展,因此對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需要顯得極為迫
切。筆者回顧了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發展,並
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提
供參考。
1圍繞「問題」展開的階段性研究
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開展雖晚,但發展較快,研究議題
較為廣泛,其中關於營銷策略的探討是近年來農產品營銷研
究的主要內容。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基本圍繞各個時期農
產品經營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疇和內容與各時
期農業經營面臨的困境緊密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徵。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進入了供應寬松乃至過剩
的階段。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始凸現。此背景下理論界對
農產品經營問題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從產品視角探尋農
產品經營困境的問題所在,普遍認為中國農產品經營的焦點
問題是流通渠道不暢。原因在於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
全,管理體制不靈活、流通主體不成熟、政府宏觀調控不完
善。基於此認識,這一階段營銷策略的研究集中於農產品流
通渠道範疇。研究者從宏觀層面上提出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
題的各種辦法與措施。此時的研究尚缺少關於農產品生產、定
價、儲存、促銷等系統營銷策略(4P策略)的內容,但卻是我國農
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農業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
及政府對農產品市場和道路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我國農產
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大為改觀。但各地「豐產反成災」的
事件仍不斷發生,農產品賣難問題依然是困擾農業經營的突
出矛盾。經過反思,研究者們認識到農產品經營困境的突圍
在於微觀經營主體的營銷能力和營銷手段的發展和提高,這
甚至關繫到整個農業的發展,有學者提出了「發展農業的主
要任務是進行市場營銷系統的總體開發」[1]的觀點。
從此我國理論界開始從管理的視角審查農產品營銷活動,進行系統
的營銷策略研究,對目標市場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
道策略等農產品營銷策略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2限於農產品流通策略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之初,研究內
容主要限於農產品流通范疇,針對農產品流通市場和流通主
體構建問題提出若干對策。賈益東[2]提出應按照市場經濟
的一般規律和農產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層次的農副產
品流通網路、高效靈活的流通調控體系、新型的經營組織體
系」的市場建設思路。對農產品流通主體的構建,可選擇「主
體形式多元化,經營目標市場化,管理體制一體化」的目標模
式[3]。崔曉文[4]進一步認為應當從提高農民進入流通領域
的組織化程度,推進工貿農一體化,交易方式規范化等幾方
面來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這一階段研究者們基於產品視角從宏觀層面上對解決
農產品流通體制、市場體系建設,流通主體培育等問題提出
對策和建議,主要限於宏觀管理的范疇;由於在我國舊的農
業經濟管理體制下,農業經營問題長期以來突出表現為宏觀
管理的各種缺陷和矛盾。雖然關於「流通網路和市場建設」
的研究屬宏觀經濟管理范疇,但它們同時也是微觀主體進行
營銷渠道建設、制定渠道策略的重要環境因素。可以說,關
於營銷渠道的研究是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參考下
2. 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目錄
第一章 市場與市場營銷知識
第一節 我國市場的現狀
第二節 市場與市場營銷基本知識
第一節 市場的多方面功能
第二章 農產品營銷概論
第一節 農產品營銷觀念的演變
第二節 農產品營銷的特徵
第三節 營銷理論與創新
第四節 營銷觀念整合
第五節 農產品綠色營銷
第三章 農產品營銷決策
第一節 農產品市場環境分析
第二節 農產品營銷要點
第三節 農產品目標市場選擇
第四章 農產品營銷策略
第一節 農產品營銷組合策略
第二節 新產品開發策略
第三節 農產品營銷渠道策略
第四節 農產品加工策略
第五節 農產品包裝策略
第六節 農產品綠色策略
第五章 農產品營銷定價
第一節 影響農產品定價的因素
第二節 農產品定價的四導向原則
第三節 農產品定價策略
第六章 農產品促銷
第一節 農產品促銷策略
第二節 農產品促銷方式
第三節 農產品的其他促銷方式
第七章 農產品分銷渠道
第一節 農產品分銷綜述
第二節 農產品批發與零銷
第三節 農產品營銷渠道新模式
第八章 果菜營銷市場建設
第一節 水果和蔬菜的市場營銷
第二節 果菜營銷建設的基本要素
第九章 農產品基地和營銷市場建設
第一節 培育優質農產品基地
第二節 合理布局營銷市場
第三節 建立市場營銷網路
第四節 構築物流運行框架
第五節 規范市場營銷管理
第十章 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第一節 農產品流通協會建設
第二節 農產品流通信息建設
第三節 農產品流通訂單建設
第四節 農產品流通觀光建設
第十一章 農產品品牌創新
第一節 品牌策略
第二節 創立品牌
第三節 標准生產
第四節 推向市場
第五節 維護權譽
第十二章 無公害農產品營銷
第一節 無公害農產品的現狀
第二節 無公害農產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第三節 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
第四節 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
第五節 無公害農產品市場建設
第十三章 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
第一節 農產品國際營銷環境分析
第二節 農產品國際營銷組合策略
第三節 農產品期貨市場構成及營銷發展分析
參考文獻
3. 農產品市場營銷現狀是什麼啊~~~~~急用啊~~~`
縱觀現今的品牌大世界,都是以工業品的品牌居多,農產品的品牌數量少的可憐,更不用說是名牌農產品,農產品品牌成為被人「忘的角落」。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與農產品的品牌意識不強有關。
農產品的生產者品牌意識淡薄,無論是從管理還是廣告宣傳上都是如此。從國內市場來說,我國農產品零售交易主要發生在城市交易市場,在長期的經營意識中形成「重數量輕質量」的思想存在,加之傳統的單個家庭的生產方式的影響,對農產品的生產者來說,缺少「工廠」觀念熏陶,品牌意識很淡薄。這種落後的觀念不僅影響了國內農產品的銷售,形成「賣難」的局面,而且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外銷,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現在已經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實力。如山東省的蔬菜產量很大而且質量很好,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品暢銷大江南北,但在大都市的超級市場上很難看到身帶條形碼的山東品牌蔬菜,而只能在農貿市場銷售。山東蔬菜的出口量也很大,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但在國外市場上很難看到中國山東標識的蔬菜,我們只能給國外商人提供初級產品,然後貼上他們的商標銷售,處於「為人作嫁衣裳」窘境。在農產品的宣傳上更是老套的做法,只突出地域特色,而不突出品牌形象。
消費者在選擇農產品是品牌意識淡薄,沒有高的品牌要求。無論是在自由市場還是超級市場,顧客只注意蔬菜、水果等產品的新鮮度,很少去對品牌有什麼特殊的注意,而對一些農產品的再加工、深加工品卻表現出強烈的品牌意識,如飲料、燒烤食品、肉類製品、乳製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只有進入工廠經過生產工藝加工後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在田間地頭「生產」的產品就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如果誰買個土豆還要看品牌就會成為人們嘲笑或議論的話題,這說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牌意識也淡薄。
二、農產品品牌創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在加入WTO之前,國外的許多農產品比如水果等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在加入WTO 後,由於關稅降低等方面的因素,國外農產品會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統計表明,國外農產品的價格遠遠高於國內的同類產品。從價格比較來看,進口水果的價格比國產的水果價格要高出3-7倍,而再從兩類水果的內含質量來看,相差無幾,甚至某些指標如維生素C的含量國產富士蘋果還遠遠高於進口蛇果。這種現象不能不讓我們深思。除了某些品質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賣的其實就是一個品牌!國外一些優質高檔農產品通過品牌營銷,以相當好的價格在我國農產品市場獲得了好銷路。比如水果方面的「騎士」橙、「都樂」菠蘿、「奇昆樂」香蕉等。因此,面對WTO農產品品牌的創立十分有必要性。
在市場經濟下,消費者是上帝,他們有自己的偏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而品牌是消費者識別產品品質的最重要標志。隨著農業科學的技術的飛速發展,不要說不同產品的品質差異相距甚遠,即使同樣類型的農產品,如大米,盡管都能達到國家相關的質量標准,甚至符合綠色食品標准,但在風味、質地、口感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差異比如營養成分,是消費者無法用肉眼識別的,甚至親自品嘗也不能夠識別出來的。那麼消費者就需要容易識別的標志,這一標志只能是品牌。所謂品牌就要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就要使不同品牌的農產品相互區別開來,就要有某種特質,比如營養、口味等與自己的特色。而諸如綠色產品等只能反映出產品的基本質量、衛生性和無害性。綠色食品只是農產品的層次而已,綠色只是反映了一大類農產品的共性,而不是某個特定的農產品的個性特色,它不能反映市場中千差萬別農產品的品質差異,不能反映出不同農產品的品質特徵。因此,「符合質量標准」、「綠色」是不能成其為品牌的。
4. 中國農產品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最好能歸納幾點
1、總會有扎堆現象,感覺農民的自主性很差,比較喜歡跟風,同時市場的消化專力有限,導致價 格下降,產生傷屬農現象,今年的大白菜就是一個典範
2、運輸成本升高,隨著現在油價的升高,長途運輸的成本從以前的幾分錢升到了現在的幾毛錢,貨更有甚者
3、當地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開發市場。農產品幾乎是自產自銷,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上市速度,一旦過期就會造成筆不要的損失
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觀點,僅供參考
5. 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來主義新農村建自設的深入開展,對農民科學技術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天,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注重科學技術的學習,重視學科學、用科技,用農業科技武裝頭腦,改變靠天吃飯、依傳統經驗種田的方法,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開展科學種田。這就離不開一套有較強針對性和實用性,便於農民朋友學習、提高的培訓教材。為了做好這項基礎性工作,我們組織有關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和長期從事農業技術工作的資深專家,編寫了這套新型農民技術培訓系列叢書,供各地開展新型農民培訓時選用。該套叢書採用了國家最新標准、法定計量單位和最新名詞、術語,並注重行業針對性和實用性,力求做到內容淺顯易懂、圖文並茂,讓農民朋友易於學習、掌握。該套叢書共涵蓋種植、養殖、加工、農產品安全等大類,共20多冊,是目前國內同類叢書中最新的一套培訓教材。
6. 農產品營銷的基本職能
農產品營銷作為一種活動,有如下四項基本職能:
1.發現和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強調市場營銷應以消費者為中心,農業企業和合作社也只有通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可能實現企業的目標,因此,發現和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是農產品營銷的首要功能。
2.指導企業決策。
農業企業和合作社決策正確與否是企業成敗的關鍵,要謀得生存和發展,很重要的是做好經營決策。通過市場營銷活動,分析外部環境的動向,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慾望,了解競爭者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指導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在產品、定價、分銷、促銷和服務等方面作出相應的、科學的決策。
3.開拓市場。
農產品營銷活動的另一個功能就是通過對消費者現在需求和潛在需求的調查、了解與分析,充分把握和捕捉市場機會,積極開發產品,建立更多的分銷渠道及採用更多的促銷形式,開拓市場,增加銷售。
4.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是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出發點和中心,也是市場營銷的基本功能。企業通過市場營銷活動,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並根據不同目標市場的顧客,採取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合理地組織農業企業和合作社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為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的農產品,搞好銷售後的各種服務,讓消費者滿意。
7. 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調查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農產品進入國際市抄場之前,要首先了解國際市場供求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找出發展規律,尋求進入機會。一般的市場調查包括以下內容:
(1)世界上對某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
(2)世界潛在市場的份額和開發潛在市場的可能。
(3)競爭者的情況和競爭情況。
(4)國際市場經營的機會情況並與國內的機會做比較。
這些資料可從實地考察獲得,也可從聯合國資料、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局以及行業記錄等資料中尋找。
8. 農產品市場營銷環境變化對企業營銷帶來環境威脅是對還是錯
農產品市場營銷環境變化對農業職業是欣賞煙花的威脅,這個應該是帶來的人沒寫,這個肯定是對的,這個應該是有近的危險性的。
9. 農產品營銷策劃書
你可以上網查一些相關的農產品的營銷策劃書,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產品整合一下不就可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