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山蔬菜與普通蔬菜的區別
高山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區別,普通蔬菜我們以大棚蔬菜為例做一個說明:
一、含義
大棚蔬菜:即採用大棚覆蓋塑料薄膜種植蔬菜,就是人為地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調整蔬菜生產季節,調節市場需求,促進蔬菜優質高產。
高山蔬菜:廣義上,指在高山種植的蔬菜。狹義的講,指利用海拔 500 米以上高山的涼爽氣候條件,進行春夏菜延後或秋冬菜提前栽培,採收供應期主要為 7-9 月,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商品蔬菜。
二、氣候
大棚蔬菜:人為地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的生態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等需人為控制。
高山蔬菜:高山立體氣溫差異明顯,每升高海拔 100 米,山地垂直溫度降低 0.5~0.6℃。在海拔 700~1000 米山區,7~8 月平均氣溫為 22.5~25.5℃;晝夜溫差大;山區降雨量比平原增加 50%以上,是一個天然的生態環境。
三、品質
大棚蔬菜:大棚蔬菜種植由於受 各種的制約,品質受影響。
肥害。實際上是積鹽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過量施肥使土壤產生鹽漬化。
葯害。有顯性葯害,症狀明顯。有葯害,症狀延至下茬蔬菜。一是選用農葯品種不對路或者誤用了除草劑;二是施葯濃度過大;三是購用了劣質農葯;四是沒有避開高溫時節施葯。
高山蔬菜廣義上是指在高山種植的蔬菜。狹義的講是指利用海拔 500 米以上高山的涼爽氣候條件,進行春夏菜延後或秋冬菜提前栽培,採收供應期主要為 7—9 月,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商品蔬菜。
因為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利於蔬菜作物養分的積累。所以高山蔬菜商品性好,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高。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因此更有利於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高山蔬菜品質優良,純天然、綠色無污染,種植成本高,質優的蔬菜。
B. 高山小土豆營養介紹
營養分析
1. 和中養胃、健脾利濕:土豆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寬腸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泄代謝毒素,防止便秘,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3. 降糖降脂、美容養顏:土豆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 管的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土豆同時又是一種鹼性蔬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中和體內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 用;
4. 補充營養、利水消腫: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土豆早就成為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鉀能取代體內的鈉,同時能將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的康復。
C.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不得使用的是高山蔬菜嗎
沒有這個規定,只要使用的原料是合格的,符合標準的就可以。沒有對原材料產地,類別進行規定
D. 高山蔬菜的優勢
1、質量有保證,高於普通蔬菜,無公害,綠色
2、提高生產水平
3、滿足更高需求
4、增強市場競爭力 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5、綠色無公害蔬菜在市場上有自己的標志 1、涼爽氣候優勢。高山立體氣溫差異明顯,每升高海拔100米,山地垂直溫度降低0.5~0.6℃,即海拔600~1200米的山地氣溫比當地平原低3~6℃。據浙江省臨安縣調查;在海拔700~1000米山區,7~8月平均氣溫為22.5~25.5℃;晝夜溫差大;山區降雨量比平原增加50%以上。因此高山氣候條件可避開7~8月高溫對不耐熱蔬菜生長發育的危害,可栽培當時平原難以栽培的蔬菜品種,並為高山蔬菜栽培達到優質高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2、山地資源優勢。我國山地廣闊,可開發高山蔬菜生產山地資源豐富。例如杭州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中,適宜種植高山蔬菜山地約佔0.2%,面積可達約26萬畝,浙西南高海拔的山地資源更為廣闊;隨著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部分高山水田可以調整為種植蔬菜;近些年來隨著山區交通事業發展,山區鄉和大自然村已建成公路,當日採收的高山蔬菜可運到大城市菜場,更擴大了種植高山蔬菜的山地資源。因此,我國開發種植高山蔬菜山地資源完全可滿足高山蔬菜生產發展的需要。
3、勞動力充裕優勢。蔬菜生產要投入勞動力多。一般高山鄉鎮工業、商業等甚少,農業勞動力多。另外高山蔬菜採收期正是高山地區農閑季節。因此,豐富的山區勞動力資源為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提供了必備條件。
4、品質優勢。因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利於蔬菜作物養分的積累。所以高山蔬菜商品性好,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高,例如高山西瓜比平原西瓜酣,風味好。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因此更有利於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5、市場優勢。我國南方7~9月因蔬菜生產茬口交替、夏季高溫乾旱和台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危害,常出現蔬菜供應淡季,品種單調、數量少。所以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正是彌補蔬菜淡季供應良好時機,對增加市場花色品種,豐富市場供應,能起到較大緩解作用。另外可根據市場需要,還可在高山建立外向型農業基地;蔬菜加工原料基地;蔬菜花卉種苗基地等。因此,發展高山蔬菜生產,展望未來,前景廣闊。總之,多年來發展高山蔬菜生產實踐證明;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是一項投資較少,見效快,綜合開發山區資源優勢的高效產業之一,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對推進發展山區農村經濟繁榮、鞏固山區脫貧致富、保障城市蔬菜供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建好高山蔬菜生產基地,必須樹立市場意識、商品意識、風險意識、產業化意識;必須加強領導,加強市場網路建設,建好產銷服務體系。使廣大山區菜農增收,讓廣大消費者吃上新鮮、質優的蔬菜,確保高山蔬菜生產健康穩定的發展。
E. 高山適合種植什麼蔬菜
適宜高山地區種植的蔬菜種類。十字花科包括蘿卜、甘藍、大白菜、小白菜、花椰菜(含青花菜)、紅菜薹等;茄果類有番茄、辣椒、茄子;瓜類有西瓜、甜瓜、黃瓜、瓠子、西葫蘆、南瓜等;豆類有豇豆、四季豆(含黑敏豆、無架豆)、四棱豆、毛豆、豌豆等;綠葉蔬菜類有芹菜、香菜、莧菜、茼蒿、萵苣、生菜等;蔥蒜類有小香蔥、大蒜;其他有蒓菜、茭白、胡蘿卜、甜玉米、草莓及山野稀特蔬菜等。 不同海拔高度蔬菜種類適應性不同。海拔800米地區,以發展瓜豆茄及甜玉米等作物為主,播種期以4-6月為益;瓜類以黃瓜、西葫蘆為主,適當發展西甜瓜和瓠子;豆類以豇豆、四季豆為主。茄果類以辣椒、番茄、茄子為主,播期以4月為宜。海拔1200米地區,是喜涼的十字花科蔬菜及其他葉類與喜溫的瓜豆茄類蔬菜的交錯分布區,大部分蔬菜作物均能正常生長;除蘿卜等少數蔬菜作物在這一高度播種期幅度較大外,大多數蔬菜以4-5月播種為宜;因6至7月乾旱,8月以後季節偏遲,只能播種商品生育期較短的作物。海拔1600米以上地區,是喜涼的十字花科蔬菜及其他喜涼蔬菜集中生產區;蘿卜、大白菜、甘藍、花椰菜、青花菜、紅菜薹、莧菜、 茼蒿、生菜等喜涼蔬菜可大面積發展;蠶豆、豌豆、菠菜、香菜、萵苣、胡蘿卜、大蒜、草莓等選擇適宜品種及播期可適量發展,播期一般5至6月為宜。
F. 高山蔬菜受歡迎的原因
高山蔬菜品質優勢有:因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利於蔬菜作物養分的積累.高山蔬菜商品性好,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高,風味好.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因此更有利於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而高山上與平原地區相比氧氣相差不大,對蔬菜呼吸作用沒有影響,故選項B錯誤.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