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養殖產品的怎樣來推廣好呢,有沒有好的推廣
一、兼顧品牌宣傳和網站流量:
網站流量相對品牌效果來講更加直觀、效果明顯,直接可以為畜牧養殖產品帶來直接的意向客戶人群,所以目前很多畜牧養殖業的網路營銷其實是在片面的追求這方面的數據,忽視了品牌效應。只有一旦在網路上出現了關於畜牧養殖業的負面信息時就開始慌張起來,到處找公關公司。
方才知道,品牌效應帶來的口碑效應不亞於直觀的IP流量效果。因此畜牧養殖業在開展網路營銷過程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網站流量這兩個問題應該是相互融合的。
二、在模式上:
各大畜牧養殖業、畜牧養殖業結構可考慮根據自身的核心優勢、實際情況在區域型綜合門戶、專科門戶、或區域性的專科門戶幾者之間作以參考選擇。
三、精準的市場定位:
畜牧養殖業的服務對象是對畜牧養殖業提供的畜牧養殖業服務有潛在需求的客戶群體,網站需要的是具有高轉化率的流量而非垃圾IP,對於流量而言質量始終大於數量。
對於畜牧養殖業來說,網路要實現就是要找准目標客戶,也就是處於畜牧養殖業有效服務半徑內的具有有效需求的客戶。除個別專科畜牧養殖業外,多數畜牧養殖業的經營都受到有效服務半徑的制約,因此,精確定位廣告覆蓋的范圍是非常重要的,不提倡畜牧養殖業做全國性媒體推廣宣傳。另外,多數民營畜牧養殖業開設的科室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綜合畜牧養殖業,也有很多短板,因此緊緊抓住專科特色做文章。此外,由於同業競爭的加劇,民營畜牧養殖業已經開始細分目標人群,定位服務高端客戶還是低端客戶,其廣告媒體選擇和推廣方式的都是不同的,這也是精準營銷需要考慮的,具體根據畜牧養殖業自身實際情況而定。
四、合理的網路推廣:
畜牧養殖業行業網路營銷不斷壯大,競爭激烈,之前單一的搜索引擎競價模式改變及費用的逐步提高,迫使畜牧養殖業行業紛紛調整自己的網路營銷策略,加大投入力度,尋找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網路營銷策略,放眼過去,畜牧養殖業營銷團隊逐步健全,營銷實施也取得一定成果。政策短板使得很多畜牧養殖業投資者不得不加大網路市場推廣的投入。
推廣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成交,網路推廣的方式很多,如網路廣告、軟文推廣、病毒式推廣、論壇推廣、SNS推廣等,包括現在流行的微博營銷,在此還是強調之前跟經常客戶分享的一點,就是沒有所謂最好網路推廣方法,只有根據畜牧養殖業自身市場定位和現有資源選擇最適合我們的推廣方式的組合,總結為:優秀的廣告創意、合理的傳播渠道、適當的網媒形式、最佳的推廣時機、完美的網路營銷方式組合。
適合畜牧養殖業行業的具體網路推廣方法下次有機會再單獨討論,下面僅就畜牧養殖業機構在做網路推廣中一些注意點簡單分享。
1、搜索引擎競價推廣依然占據著畜牧養殖業網路投入的50%-70%,因效果明顯、易監控,使得很多畜牧養殖業依舊注重競價推廣。在搜索引擎競價推廣過程中我們首先應分析網路、谷歌、等主流搜索引擎的競價模式,不同的搜索引擎它的人群有所區別,然後根據前期的推廣數據進行總結分析,如投放的時間段、推廣價格、排名次序、投放的廣告類型等,同時還要考慮病種、人群,加以具體細化分析。
2、隨著搜索引擎競價模式改變及費用的提高,加上大量的畜牧養殖業投入到網路營銷中,畜牧養殖業行業信息以成倍的速度增長,搜索引擎優化競爭愈加激烈,從長遠、持久的角度來講,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站自身的優化,在此大潮中,不進則退。
3、將網路營銷中的軟文營銷用在養殖物的推廣上,讓軟文從不同的角度對該產品行描述,同時在通過口碑營銷的方式將該產品進行炒作,同時配以新聞公關的方式進行跟進,使之成為一個立體的包裝模式,這樣一來,該產品的形象就更加豐滿了。
4、充分結合媒體廣告、地面推廣、活動營銷、資料庫營銷等傳統營銷方式,多管齊下、劣勢互補!同時,畜牧養殖業服務項目之間、畜牧養殖業與畜牧養殖業也可實現捆綁營銷。
5、做好各項推廣數據分析,主要從seo數據監測分析、網站訪問數據統計分析、詢盤和成交轉化統計分析幾個大的方面著手!根據各項分析數據適當的調整推廣策略、推廣方法。
五、配備專業的網路營銷團隊:
項目的規劃、網站的開發、團隊的運營管理都需要專業的人員去實現。同時,畜牧養殖業的網路營銷人才必須掌握豐富的醫學常識和網路營銷技能,只要充分的講這兩個領域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在網路營銷道路上靈活自如的馳騁,二者缺一不可。對醫學知識不了解,你不知道意向客戶真正的需求,對網路營銷技術不了解,你不能將自己的所有快速、有效的傳遞到客戶手上,更談不上留住他們,所有的一切最終只能靠人去實現!
六、客戶轉化問題:
畜牧養殖業網站用戶體驗不佳,轉化率低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網站不能很直觀、簡潔方便的讓訪問者以最快捷的方式獲得最獲取他們需要的信息。大量設計元素過多的頁面只會增加他們的視覺負擔,再加上不必要的信息,在同樣的時間內,客戶可能在其他畜牧養殖業的網站上找到他需要的信息,這樣一來你的潛在客戶就不再是你的了。一個網站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客戶回
訪的次數越多,成為你的客戶的可能性越大!拋棄自己的主觀意識,給自己的網站瘦身!
2、訪問畜牧養殖業網站的人都持有有謹慎懷疑的態度,過度的誇大自己相反會引起客戶的不信任感,用數據和實例來跟客戶說話,但要實事求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抓住客戶的心。
3、現最後一點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想像,網站在線咨詢人員醫學專業水平低下,營銷意識薄弱,服務意識不強,導致轉化率奇低,也是畜牧養殖業網路營銷的通病。這樣一來導致網站的收錄不少,IP不少,就是沒有咨詢。臨門一腳沒踢好,很難再拉回甩手而走的客戶!
4、其實畜牧養殖業的網路營銷充當的一個角色應該是有效的引導線上客戶,配合真正能幫病人解決問題的線下資源來實現銷售。真正能把握住客戶的心理,幫其解決問題,轉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國家在三農建設過程中將大力扶持農村養殖和種植業,在養殖的同時,農戶通過網路營銷來開發和佔領市場是其壯大發展的有效途徑。
⑵ 怎麼設計一個農業技術推廣方案
2004年發展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方案
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農業部關於發展2004年糧食生產的總體部署與目標任務,制訂以下「2004年發展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全國特別是糧食主產省區農技推廣系統專業技術人員較多、專業覆蓋面較廣和推廣體系較健全等優勢,積極配合農業部有關司局,圍繞「一個目標」(確保糧食總產不低於9100億斤),狠抓「三項工作」(推廣主導品種,配套主推技術,開展主體培訓),服務「五大行動」(夏糧增產行動,春夏播面積恢復行動,大秋作物增產行動,科技提升行動,標准農田建設行動),舉全系統之力,為實現2004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二)目標任務
在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四大糧食作物的10個優勢產業帶的15個主產省區,建立良種良法示範點26個(其中標志性示範點13個)(附件1),示範推廣新品種50個、關鍵技術15項。圍繞發展糧食生產「五大行動」,為四大糧食作物主產省區和重點縣培訓技術骨幹、鄉村農技員、示範戶、種糧大戶500萬人次。通過示範與培訓活動,輻射和帶動15個省區優良新品種的推廣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應用。
(三)技術路線
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糧食作物為對象,以優勢產業帶為單元,以品種為主線,組裝綜合配套技術。在每個優勢產業帶設立若干個示範點,每個示範點確定1-2個主導品種,推廣1-2項關鍵技術,輻射和帶動良種良法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根據統一部署、分頭實施和廣泛發動、多方參與的工作原則,組織相關省區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的力量,積極投身發展糧食生產的各項科技行動。通過加強組織領導、信息發布、技術示範、逐級培訓、服務指導、督促檢查等工作措施,切實提高技術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內容
(一)水稻
在華南地區、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等3個優質水稻產業帶,設立示範點9個(其中標志性示範點6個),示範主導品種18個、主推技術4項。
1.華南地區優質水稻產業帶
(1)主導品種(4個):博優235、博優998、豐華占、矮秀占。
(2)主推技術(1項)
水稻拋秧和免耕拋秧技術。技術要點:選用塑料缽體軟盤育秧;旱育秧培育適齡壯秧;拋秧的大田施足有機肥,免耕拋秧的大田採用秸稈還田;畝拋基本苗6-7萬株;適時施用分櫱肥和化學除草;中期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櫱;適時施用穗粒肥,間歇灌溉;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2.長江流域優質水稻產業帶
(1)主導品種(12個):豐川三號、D優13、金優463、先農16號、兩優培九、綿Ⅱ優838、豐兩優1號、中優448、T優207、金優117、豐優香占、揚兩優6號。
(2)主推技術(2項)
抗葯性稻螟蟲綜合治理技術。技術要點:調整播期,避過一代螟蟲產卵高峰期,降低害蟲在水稻上的落卵量,減少蟲口基數;做好田間清理工作,有條件地區實行深水封灌減少害蟲越冬場所,降低蟲源數;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壓低二代基數;停用高抗性的葯劑,換用抗性較低的葯劑,實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葯。
稻瘟病綜合治理技術。技術要點:應用抗病品種;進行種子包衣和種子消毒處理;栽插前使用葯液浸秧;通過調節播期、田間密度、田間濕度和施肥量,增強抗逆性;系統監測病情,適時採用噴葯防治。
3.東北地區優質水稻產業帶
(1)主導品種(2個):遼粳9號、遼粳294。
(2)主推技術(1項)
旱育稀植高產栽培技術。技術要點:旱育秧培育壯秧;施足有機肥,精細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曬田,控制無效分櫱;及時防治病蟲草害;適時收獲。
(二)小麥
在黃淮海強筋冬麥、長江中下游弱筋冬麥和大興安嶺沿麓春麥等3個產業帶,設立示範點5個(其中標志性示範點3個),示範主導品種10個、主推技術4項。
1.黃淮海強筋冬麥產業帶
(1)主導品種(6個):鄭麥9023、豫麥34、8901、9409、濟麥19、洛麥20。
(2)主推技術(2項)
氮肥後移延衰高產栽培技術。技術要點:對中筋、強筋小麥,選用肥水條件較好的高肥地塊和單株生產力高、抗逆性強的品種;將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為5:5,追肥時期由原來的起身期推遲到拔節期,地力較好的地塊可推遲到拔節與挑旗之間。
節水高產栽培技術。技術要點:足墒播種;選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種;增加磷肥施用量並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實現畝產350-400公斤目標,只需在拔節期澆1水,實現畝產400-450公斤目標,最佳澆水時期為拔節期和開花期。
2.長江中下游弱筋冬麥產業帶
(1)主導品種(2個):揚輻麥2號、揚麥13號。
(2)主推技術(1項)
稻茬麥少免耕高產栽培技術。技術要點:選用越冬期抗寒抗凍害力強的矮稈、半矮稈緊湊型品種;適期播種,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過20天;精確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規耕播高產栽培法增加10%-30%,確保全苗齊苗。
3.大興安嶺沿麓強筋春麥產業帶
(1)主導品種(2個):龍麥26、墾大6號。
(2)主推技術(1項)
保優與節本標准化生產技術。技術要點:在輪作的基礎上,選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進行種子包衣或葯劑拌種;適時播種,邊播種邊鎮壓;在3葉期採用順壟法壓青苗2次;合理肥水運籌。
(三)玉米
在東北內蒙古專用玉米和黃淮海專用玉米2個產業帶,設立示範點5個(其中標志性示範點2個),示範主導品種9個、主推技術3項。
1.東北內蒙古專用玉米產業帶
(1)主導品種(4個):龍豐二號、益豐10、四密25、平安18。
(2)主推技術(2項)
大壟雙行覆蓋栽培技術。技術要點:選擇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生育期稍長的品種;適時化除覆膜;選用長效碳氨或塗層尿素作底肥;及時放苗補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技術要點:適期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產卵初期為第一次放蜂適期,產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防治二代玉米螟,於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兩次;保證畝放蜂量為1-1.5萬頭,總數2次,每畝設放蜂點2-4個;根據當時當地的主風向和風速安排放蜂和各點蜂量,將蜂卡撕成小塊,在放蜂點附近選擇一株玉米,將蜂卡用秫秸皮或針線別在中部葉片背面葉脈基部的三分之一處,如遇大雨,須延期放蜂,並將蜂卡放在陰涼黑暗處暫時保存;配合使用菌劑消滅幼蟲。
2.黃淮海專用玉米產業帶
(1)主導品種(5個):鄭單958、浚單20、登海3707、魯單984、蠡玉16。
(2)主推技術(1項)
夏玉米免耕覆蓋栽培技術。技術要點:根據玉米用途選用優質專用玉米品種;麥收時麥秸直接粉碎還田;確定底施化肥量,調整施肥深度,將全部磷、鉀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為宜;適時進行化學除草及害蟲防治;在定苗後及早追肥,促幼苗早發。
(四)大豆
在東北內蒙古高油大豆和黃淮海高蛋白大豆2個產業帶,設立示範點7個(其中標志性示範點2個),示範主導品種13個、主推技術4項。
1.東北內蒙古高油大豆產業帶
(1)主導品種(8個): 鐵豐31號、遼豆11號、吉育45、吉育43、黑農41、東農434、吉林35、吉林47。
(2)主推技術(3項)
「壟三」栽培技術。技術要點:對土壤進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宜;分層深施肥,化肥做種肥時,施肥深度要達到種下5~6厘米處,化肥做底肥時,施肥深度要達到種下10~15厘米處;採用機械在壟上進行雙行等距精量播種,播量每公頃保苗20~35萬株。
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技術要點:選用矮稈、半矮稈抗倒伏品種,並選用合適的播種機械進行精量播種,按平窄密、大壟密和小壟密三種方式確定行距;增加肥料投入,重點是增施有機肥,搭配施用化肥,施用量要較常規壟作增加15%以上,還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搞好播前或播後苗前的化學除草,根據當地雜草群落,選擇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劑,實現一次性的徹底除草,以防草荒。
重迎茬控制技術。技術要點:合理輪作,盡量避免重茬、減少迎茬;選用抗孢囊線蟲或抗逆性強的品種,進行種子包衣,並適當增加播種密度;採用松、翻、耙、旋相結合的深松耕法;推行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強田間管理。
2.黃淮海高蛋白大豆產業帶
(1)主導品種(5個):冀豆12、徐豆9號、豫豆25、魯豆10、豫豆22。
(2)主推技術(1項)
高蛋白大豆優質高產綜合栽培技術。技術要點:在前茬作物收獲後搶墒免耕播種,採用條播或點播,爭取五苗(早、全、齊、壯、勻);中耕滅茬,及早間、定苗;科學施肥,採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花期追施氮肥,後期根外噴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對旺長的大豆施用多效唑進行控制;出苗20天後要灌水防旱,同時中耕鬆土保墒;及時防治病蟲草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蟲、草害,中期防治好蠐螬,後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蟲。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制訂《2004年發展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方案》,每個主要糧食作物成立1個技術推廣督查指導組,中心領導任組長,相關省區農技推廣站(總站、中心)及中心有關處室人員為組員,具體組織實施每個作物的技術推廣方案(附件2)。
(二)發布技術信息
組織有關專家編寫四大糧食作物良種良法實用技術手冊,按作物、產業帶介紹主導品種及其優質高產配套技術,免費印發各示範點。在四大糧食作物生長關鍵季節,利用《農民日報·中國農技推廣周刊》、《中國農技推廣》和《中國植保導刊》及「中國農技推廣網」發布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資(肥料、農葯、農膜等)以及糧食政策、市場供求等信息。組織相關省、地、縣農技推廣部門在廣播、電視、期刊、報紙等傳媒開辟專欄或專題節目,按照農時及時發布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技術信息。通過在農民活動集中場所舉辦宣傳欄、牆報,利用送科技下鄉、熱線電話咨詢和發放明白紙、信息卡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傳播糧食生產實用技術。
(三)組織技術示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有關省區、縣農技推廣部門建立13個標志性良種良法示範點(一個業務處室負責一個示範點)(見附件),其餘13個示範點由相關省區農技推廣部門會同有關地、縣農技推廣部門建立。各糧食主產省區要組織縣農技推廣部門在重點縣、鄉村設立集中連片的示範點,做到1縣1個示範區(面積萬畝以上)、1鄉1個示範片(面積千畝以上),形成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示範網路。在生產關鍵季節逐級組織現場觀摩或實地培訓,利用示範點帶動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資大面積推廣應用。
(四)開展逐級培訓
圍繞發展糧食生產「五大行動」,組織各級農技推廣部門開展技術培訓。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培訓糧食主產省區和重點縣農技骨幹(1000人次),相關省、地級農技推廣部門負責培訓縣級和重點鄉鎮農技人員(20萬人次),相關縣級農技推廣部門負責培訓鄉鎮農技推廣員、示範戶和種糧大戶(480萬人次)。
(五)狠抓服務指導
加強與農業科研、教學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在生產關鍵季節,組織科研、教學、推廣系統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基層現場咨詢指導。組織各級農技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苗情、墒情、蟲情、病情系統調查和監測,研究提出適合本地實際的技術對策,並進行現場指導。組織各級農技推廣部門開展技物結合配套服務,推進農資產品連鎖經營與配送服務,因地制宜提供統一機耕、統一植保、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收獲等社會化服務。協助有關部門整頓、規范農資市場,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的農資產品。
(六)強化督促檢查
各級農技推廣部門要用「與時俱進」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責任到人」的方法切實將本方案落到實處。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在每個糧食作物生產的前、中、後期要向上一級農技推廣部門報告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每個作物的關鍵生產季節要派員實地督查指導。各地工作進展及督查情況將通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工作簡報》和「中國農技推廣網」予以通報。
全國農技中心辦公室 2004年3月22日印發
⑶ 畜牧博物館的促銷方案
畜牧博物館尋求促銷方案,年底了你可以在價格上做文章。滿百元八折銷售這就是很好的
⑷ 影響畜牧業科技推廣 轉化和應用的因素有哪些
1、一些地方對發展畜牧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畜牧業列入重要議事日內程;
2、畜牧業結構不夠容合理,急需調整優化;
3、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緩慢,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
4、畜產品精深加工滯後,產業鏈條短,產品檔次低,優質名牌產品比重小;
5、畜牧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支撐體系不健全;
6、基層畜牧獸醫站「三定」政策落實不力,科技隊伍不穩定,影響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7、畜牧養殖用地、飼料糧供應等問題急需解決,畜牧業發展外部環境有待改善。
⑸ 科技成果推廣方案怎麼寫
應該網上有模式
⑹ 養豬技術幫扶協議
荊門市福利化養豬新技術推廣實施方案 為了更好地解決生豬規模養殖過程中存在的溫差大、污染重、臭味濃三大難題,改善養豬環境和公共衛生狀況,促進生豬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和新農村建設,特製定本方案。
一、推廣的背景與意義
動物福利的概念最早源於英國。1822年,第一個禁止虐待動物的議案—— 「馬丁法令」獲得通過。所謂動物福利,就是讓動物在康樂的狀態下生存,其標准包括動物無任何疾病、無異常行為、無心理緊張壓抑和痛苦等。國際上公認的動物福利基本原則包括:讓動物享有六種自由(即不受飢渴、生活舒適、不受痛苦傷害、生活無恐懼感和悲傷感的自由以及表達天性的自由)。國外提出動物福利問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許多國家(如歐盟)都制定了保護動物福利的法律法規。我國《畜牧法》規定,「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改善畜禽繁育、飼養、運輸的條件和環境」,使「動物福利」得到了體現。
在我市大力推廣福利化養豬新技術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是引入福利化養殖觀念。近年來,保護動物福利的爭論已愈演愈烈:瘋牛病、鏈球菌病、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爆發,都證明了人和動物之間唇齒相依的關系。如果動物的生存狀況惡劣,也必然會傷害到人類。因此,保障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的健康安全;二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採用此技術養豬的農戶,每年增加收入1.5萬元;三是有效解決規模養殖中的環保問題。四是加快規模化、標准化的生產。
二、實施目標
1、充分發揮生豬潛能。與傳統規模飼養相比,商品豬95公斤出欄,飼養期由140天縮短到120天,料肉比由2.8-3.0:1降為2.4-2.6:1。
2、全面改善豬場環境。
「以豬為本」的設計解決傳統養豬「怕熱、怕冷、怕臟」的問題。豬舍內干凈、衛生、無蠅,有害氣體(二氧化碳、氨氣等)明顯減少,糞、尿等排泄物經地下溝入沉澱池或沼氣池。
3、大力提高養豬效益。全封閉式豬舍設計及嚴格的環境控制,不僅改善了生豬福利、降低了疫病防控風險,而且提高了養殖收入。採用福利化養豬技術,與傳統養豬模式相比,按頭平增加純收入50元、每批出欄150頭、全年飼養2批商品豬計算,每戶可增收1.5萬元。
三、實施的主要內容與步驟
1、主要內容:福利化養豬新技術的主要創新點在於,在現行的「良種+良料+良法」的基礎上,採用全封閉式的標准化豬舍設計、排泄物的無害化處理及其舍內溫度的有效控制。(1)溫度的控制。豬舍的牆內、門內和屋面均添加保溫隔熱材料,高溫時有水簾降溫,天冷季節由地下設「U」型煙道供暖。環境溫度可調控在20-30℃之間,適宜豬的生長;(2)污染的治理。豬舍內實現縱向負壓通風換氣。牆邊設有戲水池(豬廁所)糞、尿集中在戲水池裡,通過密閉的地下溝流進沉澱池或沼氣池。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臭味、有害氣體的濃度,解決豬舍內的臟、亂、差問題。同時,窗戶外面敷設鋼絲網,防止老鼠、野鳥、蚊蠅等進入豬舍。豬舍內配備自動飲水器、自動喂料器,既保證了料、水的新鮮、衛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1人可同時管理2棟標准化豬舍,年可飼養生豬900頭)。
2、實施地點:鍾祥市以胡集、舊口、張集、東橋鎮為重點,京山縣選擇孫橋等鎮進行示範;沙洋縣組織在紀山鎮、拾橋鎮示範,東寶、掇刀、屈家嶺區分別在子陵鋪鎮、團林鎮和何集辦事處示範。在此基礎上,再總結經驗在全市推廣。
3、實施步驟:(1)宣傳培訓階段(2006年10--11月)。利用荊門日報、荊門電視台、荊門農業信息網、荊門畜牧信息網等媒體,宣傳福利養豬模式;舉辦培訓班,印發有關資料,武裝骨幹。(2)培植樣板階段(2006年11月到2007年6月)。選擇部分志願參與、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戶和豬場,搞好全封閉式豬舍設計與修建、相關設備的購置和安裝、育肥豬的科學飼養管理、相關數據的記錄與整理等工作。(3)全面推廣階段(2007年7月到年底)。
四、保障措施
1、組建推廣工作專班。市、縣兩級畜牧業局成立工作專班。分別成立由分管畜牧生產的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及專家組。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技術指導及開展培訓等,作到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到人。
2、扎實開展科技入戶活動。把推廣福利化養豬新技術作為實施科技入戶示範工程的重點內容來抓。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技下鄉、科技入戶的服務方式。一是構建技術指導隊伍網路。根據每位技術指導員的專業特長進行合理搭配,盡量做到專業互補。各縣、市、區組編2-5個技術指導小組,每個小組負責3-5個鄉鎮。每位技術指導員負責1-2個示範村,10-20個科技示範戶。每個村確定了1-2名核心示範戶,作為科技入戶的召集人和聯系點,形成了「專家組—指導單位—指導小組—指導員—核心示範戶—示範戶」的科技入戶網路。二是抓好科技「趕集擺攤」。在做好入戶指導的同時,利用農村集貿市場人流集中的優勢,以技術指導組為單位積極開展
「趕農村大集、擺科技攤」活動,現場解答技術問題,發放技術資料,擴大科技下鄉、科技入戶的覆蓋面和工作成果。
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一是爭取省畜牧局扶持一部分資金;二是市縣區可將福利化養豬新技術推廣納入畜牧小區建設規劃進行扶持,也可爭取科技推廣專項經費進行支持;三是可幫助示範戶積極爭取農村信用社小額貨款。
4、抓緊指導督促工作。推廣工作正式啟動後,我局將不定期地組織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並每季度向各地通報一次。擬在明年年底進行工作總結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