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關愛幫扶措施
教育關愛幫扶措施要分幾種情況,一是物質類的幫扶,比如書包、文具、校服、獎學金等等;二是書籍類的幫扶,幫助購買、收集該學段適讀的書、教輔資料等;三是精神文化的幫扶,如傳統文化進校園等。
2. 寫一篇關於准精扶貧報告2000字(手寫)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根據縣委、縣政府召開的精準扶貧「四法」暨建檔立卡會議精神,我辦事處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擴大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安排部署,對我辦事處駐村幹部和村幹部進行業務培訓,會議要求嚴格按照「5個時節點」和「9個步驟」的程序和方法扎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貫徹落實畢節市委、市政府推進「六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把「六個到村到戶」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抓手,切實做到「五個結合」、「四個具體」,形成「1+7」工作格局。
即: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和深化試驗區「三大主題」有機結合,和工業化、城鎮化主戰略、「三化」興「三農」有機結合,和提升農村人口素質與勞動力轉移就業有機結合,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兩個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設有機結合;做到目標具體、措施具體、進度具體、責任具體;形成一個總體方案加六個子方案和一個具體任務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創新扶貧方式,改進工作方法。
通過全面實施和推進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戶」,確保我辦事處20XX年1350人貧困人口,已經脫貧585人。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
我辦事處及時組織召開會議,安排辦事處、村幹部進村入戶,認真對貧困戶進行摸底排查,通過民主評議並預以公示,審核確定出我辦事處貧困人口1350人,454戶。結合縣扶貧辦分解到我辦事處20XX年減貧人口任務。我辦事處結對幫扶的人員有:副縣級幹部1名,正科級幹部8人,副科級幹部9人,一般幹部119人,這些人分別是縣人大、城管局、房管局、農發行、紅旗辦事處的幹部。這批人分別按「54321」分配到石關村、路塘村、慶雲村、蔬菜村對貧困農戶進行結對幫扶。
到扶貧對象家中了解情況,並填寫好「六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信息採集表,在幫貧困農戶規劃,在生產上作技術指導。實現我辦事處「一戶一幫扶責任人」,做到「幹部到戶、責任到人」。幫扶對子結成後,工作隊和責任人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貧困原因,逐村逐戶理清思路、制定規劃、細化措施,重點為幫扶對象找准產業發展路子,改善基礎設施。建立精準扶貧幫扶部門和幹部考核辦法,落實幫扶責任,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結對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2、產業扶持到戶
針對我辦事處貧困戶實際,著眼市場可持續發展,注重以「特」制勝,路塘村建設250萬的天麻種繁基地、石關村馬鈴薯種植500畝;石關村辣椒育苗種植500畝,都已經落到實處,種植完成,農戶得實惠,曾收入。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
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加大對貧困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入學,辦事處、村幹部加大對貧困農戶適學兒童排查加力度,確保每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人,推進「雨露計劃.雨露直通車行動」(到深圳學習的3人,各種職業學校補助已上報的7人,上二本線領取補助的1人);目前正在進行「圓夢行動」摸底,資助貧困家庭「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杜絕貧困家庭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現象。以適用技術、產業化技能、勞務輸出和就業創業等主要內容,現場操作實訓,大力開展技能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每戶貧困戶至少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能。
4、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
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美化環境。根據縣生態辦安排,我辦事處按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戶,改造資金17.58萬元,已經改造結束。
5、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
主要針對搬遷進來176戶移民進行後期扶持,扶持資金3.4515萬元和生產技術上的指導。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
根據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情況,我辦事處已實施和正在實施的基礎設施:兩個硬化5.504公里4萬元,一事一議通村水泥路3公里58萬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總投資188.9萬元。
由於該項工作的特殊性,我辦事處成立精準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辦事處直各單位、各部門的責任,督促落實到村到戶情況,做到責任到人,確保幫扶工作落實到位。我辦事處參照市、縣級層面,統一按照「四個具體」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別制定和細化方案,根據減貧任務分配計劃組織開展入戶,以現有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圍繞因災、因病、因學、缺產業、缺技術、無勞動力、失地等致貧因素,公平合理識別出我辦事處貧困戶454戶1350人的扶貧對象並進行辦事處、村兩級公示。
強化管理,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將貧困對象基本資料、增收情況建立台帳進行管理,實現戶有卡、村有冊、辦事處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扶貧宣傳工作,總結推廣「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工作中的好經驗、好方法。組建「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督查檢查組,定期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督查。
望採納~
3. 幫扶措施內容怎麼寫
填寫幫扶措施內容應該包括基本情況、家庭成員、幫扶過程、幫扶成效以及幫扶對象簽字確認。具體內容:
1、第一頁為基本情況。身份證號碼和姓名住址想必都不會有錯的,在致貧原因這一欄,應該根據國家標准規定的原因,比如疾病、殘疾、勞力、技術等方面。
2、第二頁的家庭成員一欄,應當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將整個家庭成員都填寫進去,一方面是看看到底是否屬於整戶扶貧的對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3、幫扶人員也要將基本信息寫進去,可以知道整個幫扶過程,工作單位和電話號碼是必須填寫的。
4、幫扶成效。就是你幫扶後的成果,雖然有些是國家政策,有些是幫扶對象的個人努力,但只要有成效就必須填寫。
5、主動介紹,簽字確認。這些政策不僅幫扶人員自己要理解,也要反復向幫扶對象反復灌輸,一方面讓他知道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幫扶人員的工作。在幫扶成效一欄,需要由幫扶對象簽字確認。
幹部駐村要重點落實好六大類幫扶政策措施:
即支持貧困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多渠道穩定就業;實施教育扶貧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幫助獲得產業開發小額貸款;實施易地搬遷改變生存發展環境;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農村生活條件;支持獲得農業生產、公共服務保險和農村低保、社會救助等,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享受一項幫扶政策措施。
要完成好「六個一」幫扶任務,即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制定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發展起一項特色優勢種養業或鄉村旅遊等增收產業,實施好一批水、電、路和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改善項目,解決一些教育、衛生、文化、信息和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
建設一個堅強有力的「村支」兩委班子,形成一套民主規范的鄉村治理機制。通過包村領導帶領工作隊駐村幫扶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相結合,確保幫扶對象在規定時間內穩定脫貧。
4. 2015教師幫扶活動教師指導措施有哪些
1、 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 對幫扶對象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指導幫扶對象制定一個為期一學年的成長提高計劃。 2、 言傳身教, 培養徒弟嚴謹的治學態度、 認真刻苦的敬業精神。 3、每周至少聽一節幫扶對象的課,給幫扶對象上一節示範課。 對徒弟幫扶對象的課要提出指導意見, 幫助幫扶對象提高課堂教學能 力。 4、每月定期指導幫扶對象備課,檢查幫扶對象的教案,提高幫 扶對象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5、指導幫扶對象撰寫教學設計、教學論文、教學心得,指導 上好公開課(或匯報課)。
5. 學困生幫扶方案及措施和效果是什麼
一、方案: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的學生,一視同仁。
2、根據他們的能力給予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以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對於學困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及時地檢查,並作出評價。
4、講究教法。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地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5、幫助學困生是一件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我們每位教師應該親自走下講台、走到身邊、彎下腰來,親切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力量與自信,讓這些掉隊的學生盡快追上隊伍,在集體中一同健康的成長. ,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讓他們不斷地向真正的優秀生邁進。
二、措施:
1、建立「學困生」個人檔案:
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全面調查,認真排查「學困生」現狀,按學習、行為規范等學困狀況排查分類,建立個人檔案。
2、制定「學困生」結對幫扶制度:
對已確認的「學困生」,各班分類組織安排結對幫扶,實行承包責任制,行政人員包班級,班主任、任課教師包人頭。做到明確轉化目標,責任落實到人。
3、強化跟蹤流程管理:
對於「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各班級要實行跟蹤調查反饋制度,建立「學困生」轉化情況記載簿,建立學困生流程管理記錄,對其在家庭、社會、學校的成長過程進行跟蹤調查,及時鼓勵與引導,揚長避短,防微杜漸。
三、效果:
1、「學困生」從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學困生深信人人都是成功者,嘗試成功的喜悅,讓更多的「學困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學期末,對「學困生」成績提高較快的評為「學業進步生」,對思想品德進步較大的評為「品德優秀生」,予以表彰。
2、學生之間親密無間、相互幫扶、取長補短的良好氛圍,減輕「學困生」的心理壓力,確保「學困生」能得到及時而真誠的幫助,使他們能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獲得成功,不斷增強自信。
6. 精準扶貧個人幫扶措施
精確扶貧資金在保證資金精準投放方面充分下放權力,避免資金項目安排與實際需要脫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因素法測算切塊分配到縣,給縣一級對扶貧資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權。當然,雖然縣一級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粗放安排,必須精準到位確保扶貧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首先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的精準扶持。其次,是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措施,如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要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脫貧;對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要通過低保政策加以解決;對住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農戶,要通過移民搬遷進行解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要通過醫療救助進行解。此外,還要建立幹部聯系貧困戶子女教育助學機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幫扶政策。在確保脫貧成效精準方面,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准確反映扶貧成效。視情況而定,精確扶貧資金在保證資金精準投放方面充分下放權力,避免資金項目安排與實際需要脫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因素法測算切塊分配到縣,給縣一級對扶貧資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權。當然,雖然縣一級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粗放安排,必須精準到位確保扶貧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首先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的精準扶持。其次,是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措施,如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要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脫貧;對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要通過低保政策加以解決;對住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農戶,要通過移民搬遷進行解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要通過醫療救助進行解。此外,還要建立幹部聯系貧困戶子女教育助學機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幫扶政策。在確保脫貧成效精準方面,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准確反映扶貧成效。
7. 扶貧的五種幫扶形式
扶貧的主要形式:
1.定點扶貧。中央定點扶貧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健全制度。動員本單位、本行業、本系統幹部職工廣泛參與,定期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掛職扶貧。
多渠道籌措幫扶資源,創新幫扶形式,幫助協調解決定點扶貧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做到幫扶重心下移到貧困村,幫扶對象明確到貧困戶,幫扶措施到位有效,年度工作總結和計劃報送及時。
各單位領導同志每年到定點扶貧地區開展扶貧調研,督促指導定點扶貧工作。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和有關單位的定點扶貧工作參照中央層面做法,組織開展定點扶貧。
2.東西部扶貧協作。強化政府援助,協作雙方要共同研究制定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將對口幫扶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建立協作雙方聯席會議制度,市縣層層結對、行業部門對口幫扶。
擴大區域合作,推動東西部資源、產業、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強企業協作,動員東部企業遵循市場規律、發揮自身優勢,到西部地區投資興業,開拓市場,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結構。
加強人才支持,推動東西部黨政幹部、專業技術人才雙向掛職交流,引導人才向西部等艱苦邊遠地區流動。充分發揮東部職教優勢,提倡合作辦學、訂單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
3.軍隊和武警部隊扶貧。明確省軍區、軍分區政治機關和人民武裝部作為同級政府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按照「就地就近、有所作為、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原則,省軍區(武警總隊)主要幫扶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軍分區幫扶扶貧任務較重的鄉鎮或貧困村,作戰部隊結合實際就近確定幫扶對象。
部隊院校、醫療、科研、裝備修理等單位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
4.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扶貧。鼓勵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發揮聯系面廣、人才智力富集等優勢,通過定點扶貧、智力支邊、光彩事業等形式,幫助貧困地區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5.企業扶貧。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骨乾和命脈,要在扶貧開發中發揮帶頭作用。民營企業是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扶貧開發。
鼓勵各類企業通過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招工就業、捐資助貧、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參加村企共建、結對幫扶等扶貧工作,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各級國資委、工商聯和扶貧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建立聯系機制,做好支持、服務和宣傳工作。
(7)兩縣教體局幫扶方案幫扶培訓擴展閱讀
扶貧的保障措施:
1.落實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設立扶貧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專項用於開展扶貧幫扶工作。參加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部省市,可在協作雙方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安排一定數額的幫扶資金。加大財政對扶貧公益事業的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購買扶貧領域服務的具體措施。
2.健全激勵機制。在每五年開展一次社會扶貧表彰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榮譽表彰體系。對扶貧成效明顯、貢獻特別突出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可在尊重其意願前提下給予項目冠名。
3.加強監督評估。建立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和通報制度。建立企業、社會組織、個人扶貧監測評估體系。完善扶貧項目招標采購、社會組織徵信、第三方評估、審計等相關制度,推動參與扶貧的社會組織增加透明度、提升公信力、擴大影響力。
參考資料網路——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