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如何情緒管理
方法/步驟
1/8
學會控制:
很多大學生雖然都已經成年,但是因為家庭等成長環境的原因,心智還未成熟,遇到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容易產生偏激的想法,容易沖動,與人發生摩擦。因此大學生如果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必須學會控制情緒,凡事多加思考,冷靜分析。
2/8
學會宣洩:
當某種情緒積壓到一定程度、無法控制住的時候,大學生們應該需要找某種途徑把壞情緒宣洩出來,比如可以去跑步、可以去爬山、可以大聲的吶喊。當情緒進行宣洩後,人就會變得平靜下來,只有心靜下來了,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思考,才能不容易沖動行事。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_無刪減版_在線聽書
廣告
3/8
學會轉移:
當我們在宣洩情緒的時候,也可以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做,比如看書、聽聽音樂、助人為樂等。當人集中做某一件事的時候,情緒是可以有效的進行轉移的。而且大學生一般課余時間比較多,學業相對壓力較小,這時不妨利用課余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還能有效的緩解不良情緒。
情緒控制方法_健康養生_免費收聽
廣告
4/8
學會改變:
當一些大學生知道自己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容易沖動,這時不妨花點時間思考下自己的缺點,然後制定一些計劃糾正缺點,努力改變自己。只要自己肯改變,多花點心思,我相信不管是誰都能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的。
10種調節情緒,1對1在線心理咨詢
廣告
5/8
培養良好的習慣:
一般不易管理自身情緒的大學生肯定也會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正因為習慣能夠決定人的行為、情緒。一般擁有良好習慣的人生活也比較有規律、做事也有計劃性,這樣的人性格相對也會顯得穩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6/8
增加社會閱歷:
大學生們因為沒有出社會,不知道社會的復雜,所以一般內心也比較脆弱。正因為有一顆玻璃的心,一旦生活、情感上遇到不順,就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所以大學生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多與社會接觸,盡可能的增加社會閱歷,看的多了,見識的多了,自然心也就會硬了,就不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了。
7/8
適當的參與心理咨詢:
如果一些大學生不管用什麼方法還是無法擺脫壞情緒的困撓,這時不妨藉助心理醫生的幫助,通過參與心理咨詢緩解自身不良的情緒。再根據心理醫生的建議和幫助,制定控制情緒的計劃,循序漸進,堅持一段時間後我想一定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8/8
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大學生的本職工作還是學習,只有在學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在出社會的時候跟別人進行競爭,才能不被他人所淘汰。所以在校期間一定要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切勿讓自身不良的情緒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只要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擁有一顆從容的心,我想任何壞情緒都無法影響到我們的。
② 簡述大學生情緒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大學生情緒管理的策略有:
1.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提高大學生的情緒認知能力。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我們表現出來的情緒往往是經過掩飾、偽裝的,這樣,就妨礙了我們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緒,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難以對症下葯。情緒無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其價值,我們要了解、接納情緒,並學會如何與之相處,才有可能談管理情緒。高校的學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和常見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的困擾,加強對情緒調適能力較差的同學的關注,做好相關建檔管理,通過選修課、講座等方式加強對情緒等心理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情緒管理對自己學習、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確進行情緒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情緒認知能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品質。
2.指導大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情緒,學習情緒調節的技巧來緩和、轉移情緒,從而提高情緒智力。
情緒宣洩:大學生的情緒十分豐富,負面的情緒需要及時的釋放,如果不及時釋放,長期的壓抑,會導致最終的爆發,後果會更嚴重。大學生在遭到負面情緒的困擾後,可以選擇適當的情緒宣洩,如選擇朋友、老師、咨詢專家、網路等進行傾訴;通過寫日記等發泄並整理自己的情緒。
以記錄為例,「有豐富的經驗性證據證明,在悲傷或創傷性事件的情境下,記錄情緒反應能對身體健康產生長期有益的影響」[7]。在記錄情緒反應的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冷靜下來組織自己混亂的情緒,並結合自己的原有的認知結構,認清事情的本質,並適當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避免過激的情緒對身體和人際關系等的傷害。
情緒轉移:顧名思義,大學生在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選擇離開當時的情境,轉移注意力,如聽聽曲調高雅、旋律優美的音樂,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旅遊等。
情緒升華:負面情緒主要是由於個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於自己弱點,可能會在一些不良行為中尋找安慰,從而導致無法自拔。大學生應該揚長避短,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彌補不足,將理想轉移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去,實現升華。
理智療法:宣洩和轉移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情緒管理的方法,升華也很難認識到情緒的本質,ABC理論則有助於大學生正確認知自己,從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A是指引發的事件,也就是說我們能感覺到的事實;B是我們對A事件所持的觀點。C則是B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一般我們總是認為是事件直接引發了我們的反應,但是實際上是我們的觀點造成的反應。我們需要首先認清引發情緒的根源,也就是我們的觀念,理清情緒發生的來龍去脈,才能去調控情緒。
3.創設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穩定學生情緒。
習慣了高中緊張生活節奏的大學生往往難以短時間適應大學生活,部分同學不能很好的安排課余時間,經常感到郁悶空虛,他們要麼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等到畢業時才後悔莫及;要麼將自己託付於虛擬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的創設利於學生情緒的穩定,而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同學之間加強溝通交流,生活變得充實,一些不良情緒容易被釋放,大學生在活動中認知自我、鍛煉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動中發展了自我。
4.重視團體輔導,對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干預。
情緒雖然是對事物的短暫的反應,但若不能及時進行調控,長期積存,容易導致抑鬱、焦慮、強迫、自卑等心理問題。學生對單獨的心理輔導會比較排斥,而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個體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能夠更正確的評價自我,並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提高情緒調適的能力,從而具有健康的態度行為和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團體輔導,提前對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干預,避免不良問題的發生。
大學生需要覺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緒,並學會適當的表達、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同時,大學生要改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清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煩惱,對自我進行恰當的評價,確立健康的人生態度。
③ 如何提高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
當前,教育工作正面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無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又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如果事無巨細,完全由班主任包辦代替,那將成為一個大「保姆」,是不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素質的。我們面臨的學生,又多是「獨生子女」體中的一員。他一來到世上便註定了要受到家長的全面呵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似乎就成了他們的先天不足。因而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經過研究、摸索,我總結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五多」、「三少」。
一、「五多」即,多謀劃,多誘導,多溝通,多關心,多表率。
1、多謀劃。一個班級的核心是班委會。班委會整體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班級的工作的質量,影響整個班級。當把一項具體工作任務交給班委會,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放於不管。而要幫助他們謀劃,潛移默化地滲透一些成功的經驗,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這種謀劃又一定是同志式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它的前提必須是充分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力。這樣就能激發他們的工作,調動他們的聰明才智,挖掘他們的工作潛能。我們每月布置實施德育處的月工作計劃,特別是象:主題班會、大型文體活動,我總是平等地積極參與謀劃,然後放於讓他們自己去制定工作計劃,放手發動學生眾。事實證明這種平等參與謀劃的做法是成功的。不僅每次活動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迎「」詠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校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二名好成績。而且也鍛煉了學生幹部,帶動了廣大同學。幾年來培養了一批有主見有能力的學生幹部。
2、多誘導。這是面對全體同學提出來的。做為一名高中生,盡管他們接近成人,自我的意識很強。然而由於他們社會生活閱歷淺的緣故,他們的言與行,往往偏離應遵循的行為規范。這時候,是嚴厲批評、橫加指責,還是諄諄善誘,因勢利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種做法,會使他們的言行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現「逆反」;另一種做法,則只會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收到好的效果。在工作實踐中,我本著這一原則,幫助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瑣碎小事當中,區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提高他們判別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也就提高了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多溝通。做為教育工作者由於與學生的生活成長的時代的差異,對人生的價值、對社會生活的看法方面,存在觀念上的不同,於是產生了許多年來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代溝」。如果讓這種所謂的「代溝」在兩代人中間頑固地存在甚至發展下去,其後果不堪設想,勢必會造成一種各自「封閉」的狀態。形成頑固的「逆反」。我的做法是和學生在思想意志方面多溝通。溝通學校的要求與學生的認識;溝通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溝通對價值觀念的不同看法等等。話題可以包括諸多方面:大到兩代人的不同經歷,解放後歷次活動;改革開放以來的種種社會現象;小到星、影星、球星,追星現象等。其實,這代人所面對的生活內容,社會生活現象,比我們這代人要豐富的多。但他們又相對地不成熟,對一些問題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又不希望別人包辦代替,強調「思考」。這樣,這種「溝通」就十分必要了。在相互的溝通當中,弱化他們對上代人不同意識的「警惕」與「抵觸」,能敞開胸懷,這樣,我們才能引導他們對社會生活現象產生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他們成熟了,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應地增強了。
4、多關心。這代年青人,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由於生活條件優裕,從小許多自己做的事多為父母包辦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沒有,心理承擔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比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愛護。所以要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對他們多關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思想上的關心,及時發現思想苗頭,關心他們思想動向;其次是學習上關心,不但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智力因素,更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更為重要的是生活上的關心、感情上的關心,使每一個同學都感到老師對我是最關心的;老師的關心無所謂「好生」、「差生」之分。在關懷當中,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會增強。
5、多表率。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說一千,道一萬,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教師的言行、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無疑都是學生效仿的典範。「為人師表」是千真萬確的。教師時時事事率先垂範無疑會激發學生的自覺性。除了平時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為學生作出表率之外,每當大型活動,我們不是單單充當一個布置任務的指揮者而是首當其沖和學生一起干。我們看到當你拿起一把掃帚掃地,馬上有許多同學來搶你的掃帚,同時又有同學拿起掃帚的時候,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三少」,在「五多」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了「三少」:少空話、少批評、少包辦。 教師說空話,只會造成「狼來了」的效應,使學生放任自流。 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動輒「嚴加批評」,而不是疏導、誘導,只能導致對方逆反心理的形成,而不利於良好心理的形成。 教師對任何事無論巨細,完全包辦,只能產生「保姆」效應,是與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背道而馳的。這些都與「五多」相違背。由於我在工作中貫徹了「五多」、「三少」的原則,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相應地「輕松」了。 另外,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們還注意從理論上不斷總結、提高,不斷研究、升華,想到青年人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特別是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研究方面,我們感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自身成熟的基礎上的。健康的成熟的心理是有其標志的:
一、首先是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具有對事物的敏感性和創造能力。
二、能區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實際行為與道德認識相一致。
三、追求目標比較遠大。
四、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一般能區別本質和現象。
五、有思考的能力。
六、能受孤獨和寂寞。 具備或基本具備以上六點,說明青年學生的心理人格的成熟,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應提高;反之,則應以這六點為依據,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激發,促進他們心理上的成熟。而一旦他們具備了以上條件,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具備了。
④ 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方法
我是大學生,記得要學會控制情緒,當你遇到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問問自己是什麼煩心事引起你的不良情緒,當我們弄清自己所煩惱的事物的理由,就要尋找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比如,因為考試沒有把握而焦慮,就要尋找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你就要積極把精力轉移到加強學習上來,集中精力搞好學習,減輕自己的憂慮。
當一個人處於不良情緒狀態時,常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環境調節法。當情緒壓抑的時候,到外邊走一走,看看大自然的美景,能夠曠達胸懷,歡娛身心;或者看一部喜劇電影,也能起到調節作用。
宣洩情緒法。對不良情緒可以通過適當的途徑排遣和發泄。消極情緒不能適當地疏泄,容易影響心身健康。所以,該哭時應該大哭一場;心煩時找知心朋友傾訴;不滿時發發牢騷,憤怒時適當地出出氣;情緒低落時可以唱唱歡快的歌、聽聽音樂。
注意力轉移法。設法使自己的思緒轉移到更有意義的方面上,或者主動去幫助別人,或者找知心朋友談心,或是找有益的書來閱讀。要使自己 的心思有所寄託,不要使自己處於精神空虛的狀態。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每天開心!
⑤ 如何進行學生情緒管理
以人為本,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民主:以人為本,尊重個體,尊重差異,充分發揮民主是對學生情緒進行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在民主,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學生會對班集體會產生了深厚的情感主人翁意識,形成一種巨大的動力,提高學生認識,激起情感上的共鳴。
要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建樹內在的道德規范。學生一旦找到定位,責任感就會得到增強,信心就會得到體現,行為就會得到規范,自覺性也會得到提高,學生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根源上解決學生的情緒問題。
(5)大學生情緒管理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學生情緒管理注意事項:
學會自我覺察,感受壓力來源,這是情緒管理的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覺察,了解個人,當面臨壓力時,身體反應會有哪些變化,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學生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和看法有關。在這些想法和看法的背後,有著學生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學生對事物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⑥ 大學生怎麼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
一、情感的自我認識能力
的自我認知能力是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心理傾向,以及自己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直覺反映能力。 自覺就是說,在自己的某段感情出現後馬上就能感受到。 人如果沒有自覺感情的能力,就會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容易被自己的心情所拖累。 另外,做事情的時候,會被自己的感情和好壞影響,做很多感情上的事,有時會後悔一輩子。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了解你自己」,但其實人行道表明情緒智力的核心和本質是情緒自我認識能力。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表現時風格不同,也出現了雙重人格,情緒的自我認同能力是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的基礎。
情感的自我啟發能力是指用積極的情感引導自己達到預定目的的主觀情感傾向力。 這種自我啟發能力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動員和激勵自己感情的能力。 一個人要想做某事成功,就需要集中精力。 需要學習自我啟發,盡最大努力發揮創造力。 為此,需要情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 能抑制感情的沖動,延緩感情的自我啟發能力——對目標的興趣。 情感的自我啟發能力是提高自我情感管理能力的能動傾向力。
⑦ 如何進行大學生情緒管理
所謂的情緒管理,其實和其它管理沒有什麼區別。
要想管理情緒就應該首先確立,事物處理的機制提前建立,這個就需要平時多學習,了解事物的本質。
了解了本質就更容易對情緒處理更有針對性和目標性。
⑧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大學生做好情緒管理,可以採用自我鼓勵法、能量轉化法、自我語言暗示法、暫時迴避法、環境調節法、傾訴法。
1、自我鼓勵法
任何人在痛苦、受打擊或逆境面前,只要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鼓勵,就會感到有力量而振奮起來。故在遭受挫折時,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來安慰自己,或鼓勵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爭。
2、能量轉化法
讓不良情緒的破壞能量轉化為有用的能量。這時,可去做自己喜愛的任何工作或事情,因為工作(或勞動)是防治各種情緒病的良葯,甚至是特效葯。
3、自我語言暗示法
語言對人的情緒是具有很大的暗示和調整作用的不高興時,可以連續默念「喜笑顏開」等使人高興的詞句,而且,想像那些令自己愉快的情景;在驚恐時,心裡默念:「要鎮靜,不用怕」;遇到令人憤怒的刺激時,心裡默念:「不要發火,要息怒,怒則失智」。
這樣,不良的情緒和心情,便會逐漸變好。
4、暫時迴避法
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皆可有意避開。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非原則性的問題),不必計較,也不用認真對待,可以不了了之。
5、環境調解法
在不愜意時,到公園或結伴郊遊、踏青去,或參觀書展、畫展、美展,使不良情緒得到轉變。
6、傾述法
有苦楚時,要外露,可向親朋好友傾訴衷情,讓淚水流出好。在煩悶或遇事想不通時,同知己者交換意見,讓思想疙瘩解開,並獲得同情及精神上的安慰和援助。
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人們做的很多事情之後的理由都是基於情緒。每天的活動都會受積極和消極情緒支配。很多決定都是基於自己的情緒狀態。盡管很多時候認為自己的生活在控制之下,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也是掌握有效情緒管理能力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如果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並移除所有限制,就能發揮出最大潛力。此外,在情緒積極的時候會感覺快樂和平靜,看任何事情都會很順眼,會因此表現的更好,有自信並能更好的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