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LB美國棒球的規則和打法
MLB美國棒球規則如下:
1、兩隊比賽,每隊各有9人,兩隊輪流攻守。
2、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打守隊投手投來的球,並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1、2、3壘並安全回到本壘者得一分。
3、守隊截接攻隊擊出之球後可以持續碰觸攻隊跑壘員或持球踏壘以「封殺」跑壘員,當球落地之前防守隊員如果接住球,則稱之為跑壘員被「截殺」,如果投手對擊球者投出三個「好」球,則跑壘者被「三振出局」。
4、攻隊3人被「殺」出局時,雙方即互換攻守。兩隊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正式比賽為9局,以得分多者獲勝。
5、守隊隊員按其防守位置及職責規定名稱如下:投手,捕手,1壘手,2壘手,3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堅手,右外野手。攻隊入場擊球的隊員叫擊球員。
6、合法擊出界內球且沒有被場上防守人員截殺時,該擊球員應即跑壘,稱為「擊跑員」,當投手投出四個壞球或者讓球接觸到跑者身體,則跑者「保送」上一壘(「好」球即為投手將球投入好球區且擊球者沒有擊中球,「擦棒球」,「界外球」和揮棒揮空也屬於「好」球范疇,「壞」則指投手將球投在好球區外,且擊球者沒有揮棒)。
7、 擊跑員安全進入1壘後,即稱為「跑壘員」。
MLB美國棒球打法如下:
棒球基本技術由接球,傳球,擊球和跑壘。
1、接球 ,用雙手到位接球,雙眼注視來球,接球時雙手應有後挫緩沖動作,以避免碰撞反彈出手。
2、傳球 ,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傳球和投球一樣,前腳要指向目標,傳出時注意甩腕,投傳後要把前送和跟進動作做完。傳球姿勢有3種,即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或低手傳球。
3、擊球 ,有3種方法;揮棒擊,執棒觸擊,執棒推擊。
4、跑壘 ,擊球後要利用揮棒的力量迅速邁出第一步,沿跑壘線沖向1壘。安全到達1壘後可以沖過壘位,但應立即返回。有可能更進一壘時,應按照跑壘指導員的手勢,及早作好拐小彎的動作,用左腳踏觸1壘壘包內側後,奔向2壘。滑壘是為了避免守方的觸殺,避免沖撞守隊隊員。滑壘共有4種姿勢:單腳沖前坐勢滑進;雙腳沖前,單腳鉤壘;雙腳沖前從壘側滑過後,翻身用手抓壘;雙手沖前,用腹部滑進觸壘。在滑壘中,雙方均應注意避免互相沖撞和釘鞋傷人。
(1)成人棒球全天活動策劃方案擴展閱讀:
1、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是北美地區最高水平的職業棒球聯賽。1903年由國家聯盟和美國聯盟共同成立,是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
2、2012年倫敦奧運會,棒球被列入比賽項目。棒球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為比賽項目正式回歸。
2. 棒球在國外非常流行,它的規則是怎樣的
棒球在國外非常流行,它的規則是怎樣的?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一顆標準的紅線棒球棒球場場中有四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著做為攻方或防守方。攻方每一次由一名打擊手出場嚴厲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使球打中以後,從本壘短跑,采反方向方位,歷經一壘,二壘和三壘,最後返回本壘,來賺取成績。假如三次好球沒有擊中,或是打中的球被防守方半空中收到,或是在守壘者取得球以後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淘汰。攻方有三人被淘汰以後,彼此互換攻擊和防守。在正規比賽的九局中,以獲取較多成績的一方為勝方。
正式棒球比賽每輪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上,下2個半局。最後按彼此得到成績的多少來判決輸贏。正式棒球比賽若若九局結果同分,則將會進到增加賽,增加賽以一局為單位,最多打幾場則依大會要求為標准。除此之外,若後攻方在九局上半場時早已領先,則比賽亦結束(不進到九局下半)。但成人棒球以下的比賽,有時並不打完九局。依大會規定為准。
3. 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規則
規則簡介
一顆標準的紅線棒球棒球場場中有四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從本壘起跑,采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贏取分數。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或者在守壘者拿到球之後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出局。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在正規比賽的九局中,以獲得較多分數的一方為勝方。
防守方的目的是阻止對方贏取分數,防守時由九名球員上場,投手負責投球,捕手負責接球、防守本壘和指揮全場,一壘手防守一壘,二壘手防守一、二壘之間,三壘手防守三壘,游擊手則於二、三壘間機動防守;這些守備人員稱為內野手;而外野手則分為左外野手、中外野手(或稱中堅手)和右外野手。
註:守備位置除投手和捕手外,並無明確規定守備位置。但經過長時間演化,所有球隊均采類似的守備位置來分配其他七名守備球員。因此守備位置的定義即采一般認知的方式,但遇到特殊情況時,仍會有變形的守備位置出現,每次攻守守備方站的位置也會略有不同。
正式棒球比賽每場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上、下兩個半局。最終按雙方獲得分數的多寡來裁定勝負。正式棒球比賽若九局結果同分,則可能進入延長賽,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最多打幾局則依大會規定為准。此外,若後攻方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已經領先,則比賽亦結束(不進入九局下半)。但成人棒球以下的比賽,有時並不打完九局。依大會規定為准。
裁判
在比賽中會指定四位或六位裁判執法,分別為站在本壘後方的主審、一壘審、二壘審、三壘審、右線審、左線審、以確認其比賽公平性。比賽中由主審裁判,判定投手投出球為好壞球以及比賽雙方各選手有無違規事項,以保持比賽的進行。各壘裁判主要負責是跑壘員,有無安全上壘。如遇到判決有異議雙方可以請求抗議。
打者
打擊率 (Batting Average, AVG),安打數/打數,打擊率代表一位打者能擊出安打的機率,是棒球最原始簡單的數據之一。
上壘率 (On-Base Percentage, OBP),(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打數+四壞保送+觸身球+高飛犧牲打),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而不是出局的能力,是現代棒球最重要的數據之一。
長打率 (Slugging Percentage, SLG),壘打數/打數,意義是打者每個打席所能推進的壘包數,數字越高越好。
上壘加長打率 (On-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 OPS),把上壘率跟長打率加在一起,成為一個評估球員攻擊能力,簡單而准確的數據,一般對先發球員的要求OPS要有0.8以上。
純長打率 (Isolated Power, IsoP), 把長打率減掉打擊率用以評估球員的純長打力。通常數值達到0.3以上就可視為有優異的長打能力。
投手
防禦率 (Earned Run Average, ERA),(自責分/局數)*9,每九局讓對手拿到的投手自責分,越低越好。
三振率 (Strikeouts per 9 Innings Pitched, K/9IP),每九局三振多少打者,代表投手的三振能力,越高越好。
保送率 (Base on Balls per 9 Innings Pitched, BB/9IP),每九局保送多少打者,代表投手控球的能力,越低越好。
WHIP,(被安打+保送)/局數,每局讓對方上壘的人次,越低越好。
滾飛比 (GO/AO),滾地球出局/飛球出局,當打者因滾地球出局數愈多,此投手稱為滾地球投手;反之,稱為飛球投手。
防守
RF(Range Factor)=(刺殺數 + 助殺數)/(防守局數 / 9):平均每守備九局可以製造多少個比賽出局數
ZR(Zone Rating):給每個位置一個假想的守備范圍(balls in zone),然後通過這個圓的滾地球或接的到的平飛球,與落入這個圓的高飛球都算是一名游擊手的『責任』。
計算方式
他在責任范圍內製造的出局數
他在責任范圍外製造的出局數
製造雙殺數。
把這三種情形的總數加起來,除以balls in zone,這就得到了這名防守球員的zone ratings。
4. 美國職業棒球的規則與玩法
棒球起源棒球這種團體性比賽始於美國,已有近二百年歷史。相傳棒球是由板球演變而來的,那是早期英國人遷往美國新大陸初期,由於早先英國人喜愛板球,因此也將板球帶到美國;當時的成人忙於開拓新天地,無暇熱衷這項運動,倒是兒童們熱烈地玩這項板球游戲,因為當時從英國帶來的球具不敷使用,於是嘗試著自己製造,並且逐漸改良與訂定新的規則和方法。真正將板球改為棒球的是一位名叫朗特斯的人,他將板球中的叄個球門改為木樁,也就是現在的叄個壘。比賽時有人擲板球,有人接擲來的球,擲接手中有打擊手,各木樁前也有準備接球的人,這種方式就延伸、改進為現在的棒球運動。美國人熱愛這種運動,並在一八四五年成立第一個棒球俱樂部,一八五八年美國正式組織棒球聯盟來推動這種運動,當年就有職業性棒球的比賽。由於棒球運動的受到大眾普遍的喜愛,也由於棒球運動的競爭激烈,世界棒球聯盟已將它劃分成四個階段,那就是九至十二歲的少棒;十叄至十五歲的青少棒;十五至十八歲的青棒和十八歲以上的成棒。至於職業棒球原本和業餘棒球隸屬不同的組織,但是世界棒球聯盟已於一九九六年取消職業的字眼,也就是說職業球員也可以參加世界性的棒球比賽了。 棒球怎樣玩打棒球的場地是每邊九十英尺的菱形場地,每一個角上放一壘包,就是壘,由本壘順序往前數,是一壘、二壘、叄壘。本壘有本壘板而沒有壘包。在邊線以內的地區,叫做內野,超出壘外的有效區,叫外野,由本壘到一壘和叄壘邊線延長,所包括的區域,就是有效區。雙方隊員都要爭取上壘,一壘一壘的推進,直到回本壘就算得分。以得分多少來分勝負。 九名球員上埸的九人,打擊時全為打擊手,要排好順序,這個順序是不能更換的。換人的時候,也能代替被換下人的原有順序。防守時,一人擔任投手,一人擔任捕手,四人擔任內野手,他們分別是一壘手、二壘手、叄壘手和游擊手、叄人擔任外野手,他們分別是左外野手,右外野手,和中堅手。另外在埸的人就是裁判了,裁判之一是主審,他站在本壘板的後面,他的責任是判斷投手所投的球是好球、壞球、擦棒球、界外球;還判斷回本壘的球員是安全,還是出局,球員是不是有犯規的情形,並且在發生爭議時解釋規則,做成決定。 要比賽九局成人棒球是賽九局,如雙方有協議可以縮短。所謂一局,就是每隊輪流打半局,而直到雙方各有叄人被判出局,才算結束一局,再開始下一局的比賽。如果九局雙方打成平手,還要一局一局延長下去,到分出勝負為止。 守和攻防守的球隊,主要的任務是阻止攻擊的球隊回本壘得分。球賽開始,由防守球隊的投手把球投到本壘上空的好球帶圍。攻擊球隊的打擊手,要盡力把球打出去,打在有效區內。捕手要接住未被打中的球。 他也可以接住本壘附近的高飛球,或觸擊球,傳給隊友,封殺跑壘的人。 防守的一方,每個隊員都有責任去接住被打中的球。當然主要人物還是投手,因為他是最先有機會使對方打擊手出局的人物。或是叄振,或是接殺,或是封殺、觸殺。上壘和出局——揮棒落空,要記為好球;打擊手一旦上壘,就成了跑壘員,同隊的隊友就要盡一切努力使他向前面的壘推進,直到回本壘得分。往前跑壘可以在隊友的安打下跑;可以在對方失誤下跑,也可以盜壘。盜壘是在無安打,無失誤,無投手犯規等情形下,推進一壘。跑壘員若是未踩壘,被觸殺,被隊友打出的球擊中,或越過先他在壘的跑壘員,都要出局。 什麼叫安打? 安打 安打是棒球運動中的一個名詞,指打擊手把投手投出來的球,擊出到界內,使打者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壘的情形。但有兩種情形之下,不計為安打:一是因為對手球員的守備失誤才造成安全上壘。二是因為守備球員選擇試圖讓其他壘上的跑者出局,才造成打者安全上壘,這種情形稱作野手選擇。 安打的種類 安打可依照打擊手本身到達的壘包,可分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及全壘打四種。但如果因為對方守備失誤,造成的額外進壘,則以原來不失誤的情形所應能上到的壘包數來區分。 依安打到的位置,可分為內野安打、外野安打,其中內野安打由於球擊得不遠,多半是一壘安打,且多半是跑壘速度快的打者才容易擊出,如目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西雅圖水手隊的日本籍球員鈴木一朗就是經常擊出內野安打的好手。 按安打球飛行的方式,一般可分為高飛安打、平飛安打及滾地安打。另有一名稱為「德州安打」,是指打得不甚強勁的飛球,剛好掉落在內野手及外野手之間落地而形成的幸運安打,又被稱作「三不管地帶的安打」。 安打的重要性 安打的出現,除了可讓本身上壘,以增加得分機會之外,同時能推進甚至接讓壘上的跑者回本壘得分,因此是棒球中攻擊方最重要的得分利器,連續的安打更是棒球比賽中大量得分很好的方式。因此球員擊出安打的能力,最受到重視,也因此,除了打擊率(每個打數擊出安打的比率)受到重視之外,安打數最多的球員也經常能獲得職棒的獎項,如中華職棒便設有安打王的獎項。
5. 棒球怎麼玩
入門知識
【進攻技術】:包括擊球、跑壘和滑壘等,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擊球:有持棒揮擊和持棒觸擊兩種方法。擊球員雙手握棒,根據投手的投球動作和來球的路線採取相應的擊球方式,力爭將球擊到守方隊員接不到的遠方或空檔。
跑壘:擊球員擊出球後,在守方隊員未接到球的瞬間,立即上壘,搶壘位。
滑壘:跑壘員身體貼地面滑動的占壘動作,有側身倒地踏壘和俯沖倒地踏壘。
【防守技術】:包括接球、傳球、投球、觸殺、封殺和追殺。
接球:面向本壘,兩腳左右開立,兩手置於胸前,眼睛注視來球。一般用雙手接球。
傳球: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持球,掌心不觸球。有肩上傳球、體側傳球和低手傳球。
投球:一般採用身體正對擊球員的正面投球和身體側對擊球員的側面投球兩種投球姿勢,球出手時通過手指、手腕的壓、擰、撥等動作,可投出不同性能的曲線球、直線球、變速球、飄球和下墜球。有肩上高壓、低肩側投、低手3 種投球動作。
觸殺:守備員持球碰觸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使之出局。
封殺:守備員持球,在跑壘員進壘或退壘到達壘位前,先觸及壘位,或對擊跑員進行傳殺,使之出局。
追殺:守場員追趕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並用持球手碰觸跑壘員使之出局。
【基本技術】
棒球基本技術由接球,傳球,擊球和跑壘。
(1) 接球 用雙手到位接球,雙眼注視來球,接球時雙手應有後挫緩沖動作,以避免碰撞反彈出手。
(2) 傳球 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傳球和投球一樣,前腳要指向目標,傳出時注意甩腕,投傳後要把前送和跟進動作做完。傳球姿勢有3種,即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或低手傳球。
(3) 擊球 有3中方法;揮棒擊,執棒觸擊,執棒推擊。揮擊時,雙手靠攏,前肘離身,小臂拉平,後肘不宜過於貼身,雙足稍分立,揮棒時前腳伸踏不要過大,以免影響揮棒的准確性,甚至妨礙下一步的起跑。揮棒力量主要靠後蹬,轉體,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揮擊姿勢,爭取打出"本壘打"。另一種為了安全上壘,採用轉體甩腕,雙臂稍曲的動作,做到下棒快,棒軌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觸擊法是雙手輕執棒,平放身前,棒頭稍高
(4) 跑壘 擊球後要利用揮棒的力量迅速邁出第一步,沿跑壘線沖向1壘。安全到達1壘後可以沖過壘位,但應立即返回。有可能更進一壘時,應按照跑壘指導員的手勢,及早作好拐小彎的動作,用左腳踏觸1壘壘包內側後,奔向2壘。滑壘是為了避免守方的觸殺,避免沖撞守隊隊員。滑壘共有4種姿勢:單腳沖前坐勢滑進;雙腳沖前,單腳鉤壘;雙腳沖前從壘側滑過後,翻身用手抓壘;雙手沖前,用腹部滑進觸壘。在滑壘中,雙方均應注意避免互相沖撞和釘鞋傷人。
【攻防技術】
進攻技術 一般是按照全隊所規定的戰術及教練臨場發的戰術暗號進行,常用的進攻戰術有:
(1) 等一個球戰術,即投手投來的第一個球,不擊,以觀察投手的動作及實力
(2) 積極迎擊第一個球,以達到攻其不備的目的
(3) 擊出高遠球准備犧牲自己促使同隊進壘得分。
(4) 打了就跑戰術,即把球擊到1壘跑壘員身後的空隙地帶,使其他跑壘員安全進到2壘或搶到3壘,破壞對方企圖製造雙殺的機會
(5) 跑了再打戰術,即跑壘員先偷壘,擊球員隨後擊球
(6) 觸擊犧牲打,擊球員用觸擊將球擊向1壘或(3壘),擊出地滾球引誘守隊"殺"1壘,擊球員犧牲自己,使同隊進壘或返回本壘得分
(7) 1,3跑壘員雙偷壘戰術,製造3壘跑壘員返回本壘得分機會
【防守戰術】
須全隊密切配合,及時移動補位和進行掩護,以防止攻隊進壘或得分,常用的戰術有:
(1) 接球後傳1壘封殺擊跑員
(2) 雙殺戰術 接球後傳到最近壘位封殺跑壘員,隨即傳球到1壘封殺擊跑員造成雙殺
(3) 夾殺戰術 守隊互相配合傳球,截殺在壘間的跑壘員,逼趕跑壘員退回原壘並乘機在壘間觸殺之
(4) 防止雙偷壘戰術 由接手指揮行動,由游擊手,2壘手或投手作中間策應攔截接手傳2壘的球,再傳回本壘,截殺3壘跑壘員。如3壘跑壘員不搶回本壘,即由守2壘的隊員接球,截殺1壘跑壘員
(5) 變幻投球戰術 投手針對擊球員不同弱點,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變速球,曲線球或下墮球等,使擊球員無法擊中來球,造成出局
(6) 縮小防圈戰術,為了防止擊球員採用犧牲觸擊球戰術,縮短防守距離,明確本壘前各區有人負責截接球,其餘各隊員應移動補位防守
總之,不論是攻或守均應有統一指揮,統一暗號,平常訓練時反復運用,比賽時才能配合默契,應用自如。
場地與用具
地面應平整。跑壘路線上的土質要松軟。一般國際比賽場地要求內場整個場地呈龜背形,最高點為投手區,跑壘路線、投手區及各壘位周圍是土場地,內場其餘地方及外場區應為草坪。比賽場地的內場與地面平,只是投手區為直徑5.49的圓圈土坡,投手板高出地面25厘米。投手板用木或橡膠製成,應固定在地上。擊球員區及接手區為限制擊球員及接手的合法活動范圍。本壘板用橡膠、軟塑料和木板製成。要求固定在地上與地面平。1.2.3壘壘包為(38.10)厘米見方,用帆布縫制,內裝棕、毛等軟物,應按規定固定在場上。球棒用木或鋁制,球用明線縫球皮。防守隊員均應戴手套。接手及1壘手可戴連指手套。接手要有面罩、護胸、護腿等護具。擊球員要戴護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後掌各有扁形釘3枚。
棒球規則
關於投球的規定 投手可以採用正面投球和側身投球兩種姿勢。投球前均須用腳踏觸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許向擊球員投出。投球動作開始後,動作必須連續,不得中斷。側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但投球動作開始後,只許投向擊球員。投球前必須保持靜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勢至少1秒鍾。違反投球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個「壞球」;壘上有跑壘員時,叫「投手犯規」,跑壘員得安全進1個壘。
關於擊球和跑壘的規定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球員出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界內球後,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後,方可離壘。合法跑壘並觸踏過1.2.3壘,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定界限時,為"本壘打"。擊球員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規定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才算合法得分。
關於防守截殺規定
(1)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只要接球用腳觸壘即可封殺跑壘員出局。
(2)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常見術語
規則術語:
促請裁決、保留比賽、截止比賽、褫奪比賽、提訴比賽、好球、壞球、好球帶、本壘(本壘板)、投手丘、投手板、內野、外野、打擊區、三呎線(三呎線規則)、壘包、觸擊(短打)、安全觸擊、犧牲打、確實接捕、雙重賽、擦棒被捕球、突襲投球、內野高飛球、局、妨礙、死球、活球、出局、安全(未出局)、雙盜壘、夾殺、和局、雙殺、逆向雙殺、順向雙殺、三殺(三連殺)、打擊順序(打序)、保送、代打、代跑、代守、先發投手、後援投手、滿球數、滑壘、滑壘離位、牽制、假性牽制、強迫取分、打帶跑、揮臂式投球、固定式投球、軸心腳、自由腳、投球、傳球、野手選擇、主隊、客隊。
記錄術語:
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盜壘成功率、出賽數、打席數、打數、安打、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壘打數、打點、得分、故意四壞球、四壞球、觸身球(觸身死球)、四死球、三振、不死三振、盜壘、盜壘被刺、盜壘成功、攻擊指數、勝利打點、妨礙打擊、妨礙守備、妨礙跑壘、犧牲觸擊、犧牲飛球、雙殺打、雙殺守備、三殺打、三殺守備、勝率、防守率(守備率)、刺殺、封殺、觸殺、接殺、助殺、失誤、捕逸、防禦率(自責分率)、三振率、保送率、滾飛比率、投手犯規、投球局數、完投、完封、勝利投手、敗戰投手、救援成功、救援點、中繼點、失分、自責分、暴投、暴傳、盜壘阻殺、守備機會、完全打擊、完全比賽、最有價值球員(MVP)。
人員術語:
投手、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內野手、外野手、總教練、教練、跑壘指導員、裁判、主審、一壘審、二壘審、三壘審、左線審、右線審、壘審(內野審)、線審(外野審)、擊球員、跑壘員、擊球跑壘員(擊跑員)、指定打擊、記錄員。
6. 棒球的怎麼玩
棒球比賽的球場呈直角扇形,有四個壘位,分兩隊比賽,每隊9人,兩隊輪流攻守。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守隊投手投來的球,並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1、2、3壘並安全回到本壘者得一分。守隊截接攻隊擊出之球後可以持續碰觸攻隊跑壘員或持球踏壘以「封殺」跑壘員。攻隊3人被「殺」出局時,雙方即互換攻守。兩隊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正式比賽為9局,以得分多者獲勝。守隊隊員按其防守位置及職責規定名稱如下:投手,接手,1壘手,2壘手,3壘手,游擊手,左外場手,中外場手,右外場手。攻隊入場擊球的隊員叫擊球員。合法擊出界內球時,該擊球員應即跑壘,稱為擊跑員。 擊跑員安全進入1壘後,即稱為跑壘員。 正式比賽需4名裁判員(當季後賽時,裁判會增加到六位,多了兩個邊線裁判),1人為主裁判(又稱為司球裁判),其餘3人為司壘裁判。主裁判位於本壘及接手身後,主要職責為 棒球宣判投手的「好」或「壞」球;宣布擊球員的「擊」和「球」數;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內球」,「界外球」或「擦球棒」處理,宣判雙方違反規則的行動;宣布比賽結果。司壘裁判負責1、2、3壘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壘員是安全還是出局;是否有阻擋,妨礙對方或其他犯規行為;處理踏漏壘及其他問題,並協助主裁判執行規則,使比賽順利進行。此外,還有2-3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和技術統計。也有的正式比賽再增加2名外場司線裁判員,其職責為判定落在外場遠處的球是界內還是界外球,外場手是否合法接殺,是否擊出本壘打等。進攻技術 包括擊球、跑壘和滑壘等,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B>擊球:有持棒揮擊和持棒觸擊兩種方法。擊球員雙手握棒,根據投手的投球動作和來球的路線採取相應的擊球方式,力爭將球擊到守方隊員接不到的遠方或空檔。 跑壘:擊球員擊出球後,在守方隊員未接到球的瞬間,立即上壘,搶壘位。 滑壘:跑壘員身體貼地面滑動的占壘動作,有側身倒地踏壘和俯沖倒地踏壘。 防守技術 包括接球、傳球、投球、觸殺、封殺和追殺。 接球:面向本壘,兩腳左右開立,兩手置於胸前,眼睛注視來球。一般用雙手接球。 傳球: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持球,掌心不觸球。有肩上傳球、體側傳球和低手傳球。 投球:一般採用身體正對擊球員的正面投球和身體側對擊球員的側面投球兩種投球姿勢,球出手時通過手指、手腕的壓、擰、撥等動作,可投出不同性能的曲線球、直線球、變速球、飄球和下墜球。有肩上高壓、低肩側投、低手3 種投球動作。 觸殺:守備員持球碰觸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使之出局。 封殺:守備員持球,在跑壘員進壘或退壘到達壘位前,先觸及壘位,或對擊跑員進行傳殺,使之出局。 追殺:守場員追趕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並用持球手碰觸跑壘員使之出局。 基本技術 棒球基本技術由接球,傳球,擊球和跑壘。 (1) 接球 用雙手到位接球,雙眼注視來球,接球時雙手應有後挫緩沖動作,以避免碰撞反彈出手。 (2) 傳球 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傳球和投球一樣,前腳要指向目標,傳出時注意甩腕,投傳後要把前送和跟進動作做完。傳球姿勢有3種,即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或低手傳球。 (3) 擊球 有3中方法;揮棒擊,執棒觸擊,執棒推擊。揮擊時,雙手靠攏,前肘離身,小臂拉平,後肘不宜過於貼身,雙足稍分立,揮棒時前腳伸踏不要過大,以免影響揮棒的 棒球准確性,甚至妨礙下一步的起跑。揮棒力量主要靠後蹬,轉體,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揮擊姿勢,爭取打出"本壘打"。另一種為了安全上壘,採用轉體甩腕,雙臂稍曲的動作,做到下棒快,棒軌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觸擊法是雙手輕執棒,平放身前,棒頭稍高 (4) 跑壘 擊球後要利用揮棒的力量迅速邁出第一步,沿跑壘線沖向1壘。安全到達1壘後可以沖過壘位,但應立即返回。有可能更進一壘時,應按照跑壘指導員的手勢,及早作好拐小彎的動作,用左腳踏觸1壘壘包內側後,奔向2壘。滑壘是為了避免守方的觸殺,避免沖撞守隊隊員。滑壘共有4種姿勢:單腳沖前坐勢滑進;雙腳沖前,單腳鉤壘;雙腳沖前從壘側滑過後,翻身用手抓壘;雙手沖前,用腹部滑進觸壘。在滑壘中,雙方均應注意避免互相沖撞和釘鞋傷人。 攻防技術 進攻技術 一般是按照全隊所規定的戰術及教練臨場發的戰術暗號進行,常用的進攻戰術有: (1) 等一個球戰術,即投手投來的第一個球,不擊,以觀察投手的動作及實力 (2) 積極迎擊第一個球,以達到攻其不備的目的 (3) 擊出高遠球准備犧牲自己促使同隊進壘得分。 (4) 打了就跑戰術,即把球擊到1壘跑壘員身後的空隙地帶,使其他跑壘員安全進到2壘或搶到3壘,破壞對方企圖製造雙殺的機會 (5) 跑了再打戰術,即跑壘員先偷壘,擊球員隨後擊球 (6) 觸擊犧牲打,擊球員用觸擊將球擊向1壘或(3壘),擊出地滾球引誘守隊"殺"1壘,擊球員犧牲自己,使同隊進壘或返回本壘得分 (7) 1,3跑壘員雙偷壘戰術,製造3壘跑壘員返回本壘得分機會 防守戰術 須全隊密切配合,及時移動補位和進行掩護,以防止攻隊進壘或得分,常用的戰術有: (1) 接球後傳1壘封殺擊跑員 (2) 雙殺戰術 接球後傳到最近壘位封殺跑壘員,隨即傳球到1壘封殺擊跑員造成雙殺 (3) 夾殺戰術 守隊互相配合傳球,截殺在壘間的跑壘員,逼趕跑壘員退回 棒球原壘並乘機在壘間觸殺之 (4) 防止雙偷壘戰術 由接手指揮行動,由游擊手,2壘手或投手作中間策應攔截接手傳2壘的球,再傳回本壘,截殺3壘跑壘員。如3壘跑壘員不搶回本壘,即由守2壘的隊員接球,截殺1壘跑壘員 (5) 變幻投球戰術 投手針對擊球員不同弱點,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變速球,曲線球或下墮球等,使擊球員無法擊中來球,造成出局 (6) 縮小防圈戰術,為了防止擊球員採用犧牲觸擊球戰術,縮短防守距離,明確本壘前各區有人負責截接球,其餘各隊員應移動補位防守 總之,不論是攻或守均應有統一指揮,統一暗號,平常訓練時反復運用,比賽時才能配合默契,應用自如。 編輯本段場地與用具 地面應平整。跑壘路線上的土質要松軟。一般國際比賽場地要求內場整個場地呈龜背形,最高點為投手區,跑壘路線、投手區及各壘位周圍是土場地,內場其餘地方及外場區應為草坪。比賽場地的內場與地面平,只是投手區為直徑5.49的圓圈土坡,投手板高出地面25厘米。投手板用木或橡膠製成,應固定在地上。擊球員區及接手區為限制擊球員及接手的合法活動范圍。本壘板用橡膠、軟塑料和木板製成。要求固定在地上與地面平。1.2.3壘壘包為(38.10)厘米見方,用帆布縫制,內裝棕、毛等軟物,應按規定固定在場上。球棒用木或鋁制,球用明線縫球皮。防守隊員均應戴手套。接手及1壘手可戴連指手套。接手要有面罩、護胸、護腿等護具。擊球員要戴護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後掌各有扁形釘3枚。 編輯本段棒球規則關於投球的規定 投手可以採用正面投球和側身投球兩種姿勢。投球前均須用腳踏觸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許向擊球員投出。投球動作開始後,動作必須連續,不得中斷。側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但投球動作開始後,只許投向擊球員。投球前必須保持靜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勢至少1秒鍾。違反投球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個「壞球」;壘上有跑壘員時,叫「投手犯規」,跑壘員得安全進1個壘。 關於擊球和跑壘的規定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球員出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界內球後,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 棒球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後,方可離壘。合法跑壘並觸踏過1.2.3壘,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定界限時,為"本壘打"。擊球員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規定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才算合法得分。 關於防守截殺規定 (1)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只要接球用腳觸壘即可封殺跑壘員出局。 (2)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7. 棒球的規則是怎樣的想要打一場棒球賽,需要多少個人
棒球的規則是怎樣的?想要打一場棒球賽,需要多少個人?
1.棒球是球類運動之一。這是一項用金屬棒擊球進行攻防的競技項目。一個棒球的隊伍由九個隊員組成。規則表示兩隊一場一攻一防,正式比賽為九場。得分最高的隊將獲勝。一支球隊可以有20名球員,但只能有9名球員上場。棒球賽的球場是直角球迷,四個壘位,兩隊各9人,兩隊輪流攻守。
滑壘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防守隊員的觸地和與防守隊員的碰撞。滑基有四種姿勢:一腳向前,一腳向前,一腳向前;雙腳向前,一隻腳勾住;腳從底座上滑下後,翻身用手抓住底座;雙手向前,腹部滑入觸底。滑動底座時,兩邊要注意避免相互碰撞,用尖刺傷人。
擊球跑壘規則:進攻隊必須按照賽前交給裁判的球員名單上的「擊球順序」依次入場擊球。擊球時,不要踏出擊球區;當飛球被後衛隊合法接住時,擊球手出局。擊球手可以通過擺動和觸
8. 棒球運動很有特點,你有哪些了解
棒球在歐洲和美國流行了數百年,實際上非常適合聰明、快速、聰明和反應靈敏的亞洲人。打棒球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智力和團隊精神。棒球固有的綜合特性是其他運動所無法比擬的。根據國外相關機構的調查,打棒球的學生不僅精力充沛,而且智商和情商水平較高,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殘酷競爭。
雖然軟棒球沒有被廣泛使用,但它在日本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體育和休閑活動。日本大多數業余棒球運動員打軟棒球,主要是因為日本沒有足夠的場地。他們大多數只會建造比硬棒球場小的軟棒球場。即使在體育用品商店,軟棒球手套也比硬棒球場賣的多。它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素質、協調反應能力,培養孩子的紀律性、榮譽感和團隊精神,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那麼棒球是一項什麼樣的運動,它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武漢的家長和孩子們將向你們介紹棒球的規則和運動特點。
9. 棒球運動可以鍛煉什麼對人們有什麼幫助呢
棒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打球為主要特點,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被譽為「競技與智慧的結合」,是一項集智慧與勇敢、趣味與協作於一體的集體運動項目。
它動靜結合,分工明確。隊員之間既強調個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須講究戰略戰術,互相配合。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又必須主動配合,相互幫助,必要時為顧全大局,個人要甘於犧牲自我。
棒球運動作為一種流行運動來到中國,不只因為它具有流行的元素,它還是最具田徑特色的球類集體項目,包涵豐富的競賽性與趣味性。力量、 耐力、速度、靈敏,全面提升孩子身體素質需要進行多種多樣的運動,而棒球運動卻能一應俱全。
這項運動帶領人們回歸於自然,棒球場作為一種田園式的風景畫古典而懷舊。它讓人們沉浸已經逝去的傑佛遜式的美國田園式生活的美好嚮往之中,帶著對鄉村的追憶,遠離喧囂,緩慢閑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