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藏自治區惠農政策有哪些
「三農」問題一直是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非常關注的民生問題,圍繞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這個首要任務,我區進一步加強農牧業基礎,增加農牧民收入,保障農牧民權益,努力開創2009年「三農」工作新局面。
切實完善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2009年,自治區將安排資金28.6億元,促進我區農牧區的發展。在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牲畜出欄補貼、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化肥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補貼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農牧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同時,我區有關部門將抓好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工作。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實行糧食主產縣獎勵制度。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供給能力強的核心產區,加快推進「一江三河」流域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大農區飼草料種植,繼續加強草場承包工作,選育推廣地方優良畜種,不斷提高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以農區畜牧業的大發展帶動全區畜牧業上水平。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兩年的努力,讓所有農牧民群眾都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力爭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80元;安排1.9億元,全面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任務;安排19個鄉鎮、213個行政村的公路建設,完成59個農牧區客運站點建設,完成260個鄉鎮的光纜建設,新增320個行政村通電話,解決35萬農牧民的安全飲水問題,解決和改善11.3萬農牧民用電問題。大力發展農牧民經濟合作組織,切實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人才的培養、管理和引導,提高鄉村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繼續加大投入,加強農牧民教育培訓,引導農牧民轉變財富觀念,著力培養有覺悟、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多種補貼機制,安排資金1億元,用於草原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將種糧農民直補由每畝24元提高到30元,進一步提高農機、化肥和農葯等補貼標准。探索建立失地農民共享征地增值收益的機制,解決好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繼續突進農牧區綜合改革,進一步增強基層組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力爭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今年我區各級農牧部門將加大項目前期工作投入,爭取更多建設項目納入國家擴大內需項目建設計劃,今年力爭農牧業項目國家投資12億元。進一步加強特色農牧業產業、農牧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游牧民定居、退牧還草、農村沼氣、動植物防疫體系、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微貯窖、人工飼草料基地、種養業良種繁育體系等項目的建設管理,確保項目發揮持久發揮效益。
加快特色產業發展。2009年,自治區將安排農牧業特色產業資金6.17億元,重點實施農牧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以及勞動力轉移等項目。根據投資重點,全區各地(市)將把抓緊抓實抓好項目前期工作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抓實抓好,盡早審批實施。
❷ 就抓好不同層次的農牧民黨員培訓提出意見建議
摘要 一、統籌分析,增強培訓的計劃性。農村黨員是所有黨員的最基層先鋒力量,如何全面發揮他們在基層一線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我們必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來抓教育培訓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訓計劃。農村黨員培訓是最具經濟社會綜合效益的生產性投入,要堅持把農村黨員培訓作為一項事關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牢固樹立教育培訓是基礎性建設的觀念。鄉鎮黨委要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組織領導、經費投入、陣地建設、考核評價。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好本鄉鎮、村農村黨員培訓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好農村黨員培訓工程和鄉村技術人才培訓規劃。
❸ 內蒙古農業保險管理實施方案
一、辦公室
負責廳機關會議組織、文稿起草、文電處理、檔案、機要保密、規章制度建設等工作;負責廳機關財務及直屬事業單位的經費、基本建設投資、國有資產管理;負責廳機關政務事務的協調和督察;組織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負責受理人民群眾的有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方面的信訪事項;負責綜合治理、政務公開等機關信息化、辦公自動化的規劃建設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131250471-6944513
辦公電話:0471-6610336
二、人事處
負責本廳、公務員局和直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人事管理等工作;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45560471-6944922
辦公電話:0471-6945991
三、政策研究和宣傳處
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及科研課題研究,牽頭組織重大政策和綜合性問題的調研;承擔重要文稿起草工作,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宣傳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2661900471-6946409
辦公電話:0471-6967832
四、法規處
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草案,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監督檢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執行情況;承辦相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承擔相關普法、法律咨詢及有關法律事務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68750471-6944617
辦公電話:0471-6944976
五、規劃財務處
編制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牽頭組織實施;起草人力資源開發、就業、社會保障基金(資金)財務管理規章制度;組織編制人力資源開發、就業、社會保障基金(資金)預決算;承擔有關信息規劃和統計管理工作;組織發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要工作信息與情況通報;承擔有關國際援貸款項目管理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52600471-6944075
辦公電話:0471-6945797
六、就業促進處
研究提出全區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管理,推進勞動者平等就業、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勞動力跨地區有序流動;貫徹落實失業保險政策、規劃、標准和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的政策,建立失業預警制度;擬訂失業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基金征繳規章、待遇項目和給付標准;擬訂失業保險金稽核規則並組織實施;參與制定專項就業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使用管理辦法;承擔自治區就業聯席會議辦公室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188870471-6611651
辦公電話:0471-6610900
七、人力資源市場處
擬訂並組織實施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指導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擬訂國(境)外、區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准入管理制度;依法指導、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和職業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依法審批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的設置;負責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和發布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60800471-6946865
辦公電話:0471-6946865
八、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
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辦法,並組織指導實施;承擔職稱改革和組織指導評審工作,推行專業技術執業資格制度,完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制度,統籌擬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標准;承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選拔管理工作,負責留學人員回國安置;負責非教育系統出國留學人員管理工作;負責組織申報建立博士後工作站(流動站)和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工作;參與制定全區人才開發基金使用管理辦法。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6131650471-6283951
辦公電話:0471-6946607
九、軍官轉業安置處
擬訂全區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政策和安置計劃;指導全區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承擔自治區本級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困難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擬訂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辦法;參與制定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承擔自治區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372390471-6924920
辦公電話:0471-6925698
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擬訂全區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政策以及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按照管理許可權,承辦區直事業單位崗位設置、人員招聘、調任(配)等人事管理事宜,按規定承辦中央駐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相關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149070471-6944911
辦公電話:0471-6944911
十一、工資福利處
擬訂並組織實施自治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擬訂地區津貼和崗位津貼發放辦法;負責編制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年度工資總量計劃;負責編制自治區本級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總額計劃、工資基金管理工作;負責自治區本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審核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644950471-6966796
辦公電話:0471-6611940
十二、人才開發處
擬訂人才開發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和完善人才儲備制度;擬訂各類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政策;參與制定相關人才項目經費的使用管理辦法;承擔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項目的組織實施。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183690471-6965638
辦公電話:0471-6946229
十三、職業能力建設處
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規劃並指導實施;擬訂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指導實施職業分類、職業技能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參與制定職業能力建設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負責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審批和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資質審核。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671060471-6944622
辦公電話:0471-6613983
十四、勞動關系處
貫徹執行勞動關系政策;擬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的規范性意見;提出企業職工工資宏觀調控和正常增長機制意見;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指導勞動標准制訂工作;落實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6111360471-6968863
辦公電話:0471-6945364
十五、養老保險處
統籌擬訂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完善全區企業職工退休政策;擬訂全區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參與制定自治區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全區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擬訂全區基本養老保險費率。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49410471-6944624
辦公電話:0471-6944624
十六、醫療保險處
統籌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含城鎮職工和居民)、生育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和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擬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葯店的資格審核認定及管理辦法;監督、指導全區城鎮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制度改革工作及各項方針政策的實施;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68690471-6944624
辦公電話:0471-6610125
十七、工傷保險處
擬訂工傷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完善工傷預防、認定和康復政策;組織擬訂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准;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參與制定自治區儲備基金的使用管理辦法。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59920471-6945051
辦公電話:0471-6944634
十八、農村牧區社會保險處
擬訂農牧區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牧民社會保障的政策、規劃和標准;參與擬訂農牧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牧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6109520471-6964880
辦公電話:0471-6946157
十九、審計監督處
擬訂人力資源開發、就業、社會保險基金(資金)審計監督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依法審計監督人力資源開發、就業、社會保險基金(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基金(資金)監督舉報系統,受理投訴舉報,組織查處基金管理的違紀案件;負責廳機關、所屬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審計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2803530471-6944958
辦公電話:0471-6945224
二十、調解仲裁管理處
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的實施規范,指導監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協調處理區內重大勞動、人事爭議案件。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629090471-6945329
辦公電話:0471-6945298
二十一、勞動監察局
擬訂勞動監察工作制度;組織實施勞動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重大案件;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指導全區勞動監察隊伍建設;承擔其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51700471-6944443
辦公電話:0471-6946445
二十二、外國專家局
擬訂自治區引進國(境)外人才和智力政策和規劃,並組織實施;根據規定,負責全區有關部門(單位)聘請外國專家的資格審批和來區工作的外國專家的管理;負責國家和自治區重點聘請外國專家項目和引智成果推廣項目的組織實施、成果評估推廣;參與制定引智專項經費的使用管理辦法,負責自治區出國(境)培訓年度計劃管理和出國(境)培訓項目申報;承擔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655480471-9644635
辦公電話:0471-6968544
二十三、機關黨委
負責本廳、公務員局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46190471-6946887
辦公電話:0471-6946010
二十四、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負責本廳、公務員局離退休人員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工作。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6111050471-6613350
辦公電話:0471-6613350
二十五、紀檢、監察室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446030471-6913124
辦公電話:0471-6913124
二十六、公務員局
聯系方式:
負責人電話:0471-69528850471-6611597
辦公電話:0471-6266092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西藏農牧學院的成果
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堅持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著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積極探索建立了科學嚴謹、富有活力的科研創新運行體制,為實現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的西藏發展的基本思路、戰略定位和自治區「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經濟發展戰略做出了突出貢獻。「十一五」以來,178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立項,到位經費4787萬元,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9項;公開發表論文12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0多篇,SCI收錄4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3項專利授權。著力推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積極推動校地合作,大力加強社會服務工作,合力支撐農牧業和全區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優勢、科研平台優勢、教育資源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新路子,先後承擔各類科技培訓、技術指導、規劃設計、建材檢測、科技示範等社會服務200餘項,研製生產了「氂牛瘦死病疫苗」,在拉薩、林芝、山南、日喀則等地(市)推廣青貯玉米、超甜玉米、彩糯玉米、黑玉一號等6個玉米新品種及雙低飼料油菜飼油1號、藏雞雞苗、藏豬繁育技術,不僅拓寬了老百姓生產選種渠道,提高了科技含量,實現了增收目標,更有力地推進了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生態類課題分別在拉薩、那曲、山南、昌都等地建立若干試驗示範區,部分課題研究模式已在相關工作中應用推廣。為自治區組織部、教育廳、農牧廳、林業局、科協和林芝軍分區、部分地縣等單位和部門具體承辦各級各類培訓班23班次,利用科研項目對農牧民開展玉米新品種種植和藏香豬、藏雞飼養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各級各類人員7000多人次。
2006年來,學院及有關單位先後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先進集體獎勵34次,教職工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先進個人獎勵70餘人次,學生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個人獎勵160餘人次。學院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進一步完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的激勵機制和平台,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大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先後搭建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生科技學術創新、結構模型大賽、創業設計大賽等多個平台,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培養渠道多樣。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獎、貸、助、補、減(免)」體系,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白瑪央金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教學獎勵基金獎學金、特困生專項助學金以及各類單項獎、榮譽獎,實施國家助學貸款綠色工程、學費減免、特困生補助政策,大力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從2009級學生開始,已對30個農、牧、林、水類相關專業實行了免費教育,並給予生活補助。
❺ 如何提高農牧民創業理念
想提高農牧民創業理念,必須加大創條件。
❻ 農業機械化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示範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怎麼寫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是最好的選擇,後專注於電腦設計的農業機械內,相對較好的工資和工作容條件的這篇文章,使CAD的相關文件(包括計算機等級證),以及英語水平是極為重要的。
二是要考慮更多地參與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申請民事或市政機構。所以,只要你測試什麼都不重要,只要溝通好就行了。
如果沒有找到滿意的位置,可以考慮農業機械的銷售,雖然有點辛苦,但很不錯的收入。
❼ 西藏的農業特色是什麼
高寒農業是在高海拔地區特殊的高寒自然壞境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農業。
其分布海拔高,氣候嚴寒,熱量不足,但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光能資源豐富,光合作用強度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積累和抑制病蟲害,易獲高產。其特點是主要作物、牲畜和樹種等適應高寒自然環境能力強,分布上限高;農、林、牧業垂直交錯分布,呈現層次分明的立體生產布局。如中國青藏高原即為高寒農業典型,種植業主要集中分布於高原上水、熱、土條件較為優越的河谷地區和局部湖盆地段,農作物以耐低溫、生長期短、抗逆性強、栽培上限高的青稞、小麥、豌豆、油菜等為主;森林以雲杉、冷杉等暗針葉林為主體,在高寒陰濕條件下,其生長之高,速度之快,均為世界罕見;畜種以適應高寒、缺氧、低壓的特殊高原環境能力強的高原特徵性牲畜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飼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人間聖地、雪域高原,這里是世界第三極,也是亞洲水塔。這里有著全國比重最高的農牧區、農牧民,九成以上的國土面積為農牧區、八成人口集中在農牧區。這里是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但同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小康社會的願望更加迫切,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上同樣不甘人後。
近年來,西藏堅持特色發展和綠色發展,充分拓展農業生態旅遊功能。以六大特色產業為依託,布局三大農旅圈,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區情決定改革方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要突出抓好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環境保護三項重點,提升西藏自我發展能力」。在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上,區黨委書記吳英傑指出:「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精準發力、適時調節,著力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布局,著力培育內生發展動力,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上,吳英傑進一步提出,把擴大供給和提高質量作為主攻方向。
發揮優勢,產業調整布新局
產業發展源於特色優勢和市場需求。西藏的優勢在於綠色和特色,這里是全國天然草場最大的省區,青稞種植產量佔全國的70%,氂牛存欄量佔全國的1/4,藏香豬更是西藏特有的放牧型豬種。市場需求表現為肉奶需求旺盛、青稞主糧供不應求、飼草缺口巨大。大力發展青稞、草業、氂牛、藏豬、綿羊、奶業,既發揮特色優勢,又滿足市場需求,自治區黨委、政府就此提出西藏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重點。
在《西藏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基礎上,自治區提出了「八個百千萬工程」和「114」發展戰略,特色產業呈現區域集中、優勢發展、「質」「量」兼顧發展態勢。以「一江兩河」糧食主產區為主,布局青稞產業;以天然草原生態保護為主,藏中、藏東南人工飼草生產加工為輔,布局草產業;以藏東北為主,布局氂牛產業;以城郊為主,布局奶產業;以藏中北為主,布局藏系綿羊產業;以林芝為主,布局藏豬產業。
今年以來,西藏農牧業在抓量和質上下足功夫。青稞實施「雙增長」計劃,推廣「藏青2000」等新品種185.58萬畝,預計今年青稞畝產提高9公斤;2016-2017年投入資金65.92億元,在加大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的同時,人工種草28.17萬畝;在實現草畜平衡、牲畜存欄量減少的情況下,通過帕里等氂牛優良品系和霍爾巴綿羊等優勢類群的培育推廣,實施短期育肥計劃,牛羊肉產量不降反升;通過黃牛改良、優質奶牛引進,用好草養好牛,打造高原好奶源,奶產量穩步提升,人均佔有量已達國際平均水平;藏豬產業制定標准化養殖規范,出台了藏豬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打造林芝藏豬產業發展示範區。
以青稞和草業為基礎產業,氂牛、藏豬、綿羊、奶業為優勢產業,「雙擎四驅」特色產業布局勾勒成形。現如今,沿江河谷青稞穗隨風搖曳、點綴著點點金黃油菜花;羌塘大草原一片綠的海洋,風吹草低見牛羊;美麗的西藏江南,藏香豬正在歡快地奔跑;在高原腹地吐蕃故里,奶牛在青青的草地上悠閑地踱步。西藏高原結構調整、產業布局成果初見成效。
守住底線,綠色發展是王道
西藏農牧業優勢不只是特色,更是綠色。西藏持續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大力發展人工種草,就是要天然草喂飼無污染牛羊,保持「土生土長」「原汁原味」。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天然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44.7%,比2008年提高了13.8%。
加大荒漠化治理,2017年蒙草集團進駐西藏山南市扎囊縣,投資3億元打造萬畝生態修復植物苗木繁育基地;億利集團進駐西藏,投資39億元,在雅魯藏布江沿岸59萬畝荒漠化土地上再造「庫布其」。
化肥農葯施用量零增長,農葯使用量比去年減少93.29噸。在拉薩曲水、尼木兩縣,化肥農葯零使用試點全面展開。在山南,近百畝試驗田正在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試驗。在食品安全監管上,西藏農牧部門與食葯監部門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合作協議,建立了無縫銜接工作機制,區、市、縣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搭建為綠色發展把住了入口關和出口關。當雄縣推出帶身份證的氂牛肉,實現了生產全程可追溯。
以綠色發展促品牌建設,目前全區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105個、綠色食品35個、有機食品23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8個。「拉薩」青稞啤酒、「藏緣」青稞酒、「高原之寶」乳業、「藏北」氂牛肉、「幫錦鎂朵」藏毯等特色農畜產品品牌不斷涌現,拉薩「凈土」、昌都「藍天聖潔」等區域品牌越做越強。
彰顯特色,發展成果惠牧民
依託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西藏農業生態旅遊已成朝陽產業,三大休閑農牧業以藏中、藏東南、藏西北為區域已具雛形。以「拉薩市-日喀則市-山南市」為主線的藏中農耕文化與特色產品旅遊體驗圈,主打文化遺產觀光、藏家樂、休閑農牧園區、美麗鄉村、農耕文化深度體驗;以「林芝市-昌都市」為主線的藏東南景觀農業與休閑旅遊體驗圈,主打休閑生態旅遊、美麗鄉村旅遊、創意農牧產品開發與特色植被觀賞;以「阿里地區-那曲地區」為主線的藏西北游牧文化與草原生態旅遊體驗圈,主打天然牧場觀光、游牧文化體驗。
以優勢資源為依託,青稞、草業、氂牛、奶業、藏豬、綿羊六大支柱產業協同發展。以生態和文化為支撐,「農業+旅遊+生態」新產業添注新動能的高原特色產業端倪顯現、動力十足。農旅結合產業發展迅速,上半年進藏遊客860萬人,實現收入92.55億元;預計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元,同比增長14.3%。
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牧民。拉薩市林周縣強嘎村村民索朗旺堆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租賃700畝土地種植飼草。他說,西藏市場缺飼草,他的飼草都由公司收購,除去成本,每年能賺一二十萬元。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朱拉鄉是原種藏豬保護基地,現在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養藏豬,年出欄3000多頭,戶均增收2000多元。山南市扎囊縣西卡學村的央金,把8畝耕地全部流轉給種植合作社,到縣里當了保潔員,不光土地租金比自己種每畝高出近400元,還有務工收入近兩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