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農業秸桿的利用方式主要的哪些並簡述其利用原理。
1 引言
「十一五」期間,要把我國各個城市建設成為富強文明的現代化城市,就要堅持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促進我國城市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及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全國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達5.7億噸,其數量相當於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其中90%被焚燒。每年「三夏」和「三秋」時節,我國城郊農民在田間焚燒秸桿的現象相當突出,不僅浪費了秸桿資源、污染了環境,其形成的持續煙霧還嚴重干擾了運輸秩序,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降,高速公路被迫關閉,同時也給防火安全工作帶來很大隱患,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秸桿是巨大的污染源,同時也是巨大的資源,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平衡為代價,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看今後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對秸桿的綜合利用近年來已日益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國家環保總局根據《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還專門出台了《秸桿焚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圍繞其綜合利用進行技術創新,開發其利用的有效途徑,這是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可再生資源利用的戰略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禁止焚燒秸桿的措施,如成立「禁燒工作隊」進行巡查、罰款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長遠看,如果每年都採取這些只堵不疏的措施,光治標不治本,而且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建議政府本著「標本兼治、綜合利用」的原則,採取行政引導、技術扶持和資金投入相結合的措施,大力提倡和推進秸桿的綜合利用。
2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推進秸桿綜合利用的有效機制
要做好秸桿綜合利用工作,關鍵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有效的推廣機制。建議農業、農機、科技等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共同抓好這項工作。一是加強政策引導,逐步實現秸桿綜合利用由行政強制性向群眾主動性的轉變;二是從長計議,加大資金投入;三是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部門的主力軍作用,加強技術指導服務,開展技術示範和推廣工作。
3 依靠科技,加大秸桿綜合利用的力度
秸桿綜合利用開展較好的石家莊、徐州等市的經驗表明,要有效解決秸桿綜合利用問題,只有依靠科學技術,走商品化、產業化開發之路。目前,可大力提倡和推廣的技術比較成熟的秸桿利用方式主要有:秸桿做飼料,尤其是秸桿壓縮飼料,容量大、體積小,不僅適口性好,而且可長期保存和長途運輸,便於商品化和出口創匯;秸桿做燃料,即在有條件的村鎮建立秸桿氣化站,以秸桿做原料,在缺氧狀態下進行受控制的高溫熱解反應,使植物纖維素、木質素分解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小分子可燃氣體,用過濾裝置去除可燃氣體中的灰份、焦油等雜質後,由供氣系統送入農戶家中,使農民像城裡人一樣用氣做飯、取暖、洗澡,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秸桿做基料,即利用秸桿為基料生產食用菌,短期內增加農民收入;秸桿做建築原料,指用秸桿作主料,生產「五防」(防重壓、防變形、防潮濕、防燃、防蟲蛀)輕體建築材料,用作隔斷牆,成本低、效果好。此外,還可探索開發以秸桿為原料的一次性衛生筷、快餐盒等利用方式。
2003年,農業部把實施重點地區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利用作為2003年為農民辦的11件實事之一。在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西安、濟南、成都、南京、上海、重慶10個大城市郊區,北京首都機場、天津機場、西安咸陽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南京祿口機場五個重點機場周邊,京珠(北京—鄭州段)、滬寧、濟青、西寶、成渝五條高速公路沿線建設50個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區,並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0.67萬km2。2003年,全國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15萬km2,比上年增加0.179萬km2,青貯秸稈1.4億t,氨化秸稈5 650萬t,建設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88處。其中,10個重點省(市)秸稈機械化還田利用面積達到9.30萬km2,佔10省(市)種植面積的31%,比上年底增加3.24萬km2;秸稈綜合利用面積達到14.5萬km2,佔10省(市)種植面積的48%。
4 秸桿綜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4.1 秸桿還田
在我國目前的經濟和技術條件下,還田做肥料仍是秸桿消化的主要渠道,其方式主要有直接機械粉碎還田、果園深埋培肥、地面覆蓋保墒肥地、生物菌漚制有機肥等。實驗表明,連續三年秸桿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0.204個百分點,從而彌補磷鉀肥投入不足,提高耕地質量。因此,我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廣播、報紙、電視等宣傳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造聲勢,把秸桿還田的好處講深講透,讓農民群眾認識到這是一件利國利己的好事;另一方面,要做好秸桿還田的技術培訓和普及工作,培養技術骨幹,讓農民正確掌握基本技術要領,為秸桿還田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利用秸桿還田機械將秸桿粉碎埋入田中,增加了地壤的有機質,改善了地壤結構,節約了化肥,提高了產量。約能提高糧食產量10%~15%,節約投資3 050元,每畝增加經濟收入40~60元。但一是因為秸桿還田機價格較高,農機作業時向農民收取了一定費用,增加了農民負擔;二是耕地用的小型拖拉機及秸桿還田機質量不過關,土壤深翻不夠,影響播種質量,致使農民熱情不高,進行秸桿還田者甚少。建議有關部門一是對購買秸桿還田機和大型拖拉機者補助1 000~5 000元,提高其購買積極性;二是對秸桿還田者給予一定獎勵(如種子、農葯)減輕其負擔。
4.2 秸桿飼料
利用微生物對秸桿進行發酵,生產動物飼料。
4.2.1 青貯飼料
將收獲後的秸稈切碎後裝入青貯窖內,隔絕空氣,經微生物發酵作用製成飼料,其有效地保存了青綠植物的營養成份,含水量達70%,適口性好,消化率高,但貯藏技術要求高。在養羊、養牛較集中的地區,如黃洞、北陽等山區或牛場,建立青貯窖或青貯塔,發展青貯飼料,大規模養羊養牛,發展山區經濟。
4.2.2 微生物飼料
利用光合細菌、放線線菌、酵母菌、乳酸菌、麴黴菌等菌群,對秸稈進行發酵,將其中的纖維素、澱粉、蛋白質等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動物易消化吸收的單糖、雙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利於動物採食,增加營養,刺激吸收。建一個1萬t工廠需投資30~50萬元,當年可收回投資。
4.2.3 顆粒飼料
秸稈主要由植物的細胞壁組成,易消化部分少,鈣、磷等元素含量低,牛、羊採食量小,消化率低。採用上海等地的顆粒飼料機械,將秸桿粉碎後,加入其他營養成份,製成顆粒飼料,利於牛羊育肥。
4.3 秸桿氣化
秸桿在缺氧狀態下加熱反應,可生產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1kg秸稈氣化後可產生2m3可燃氣,美化了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
4.3.1 氣化站
投資30~40萬元的氣化站,可供300戶左右農戶用氣成本為0.07元/m3,售價0.1元,除家庭生活用氣外,還可在村裡利用余熱建浴池,提高經濟效益,解決農村「洗澡難」問題。氣化站投資較大,雖然省、市科技部門補助部分資金,但仍有一定缺口,可由集體經濟較好的行政村建設。
4.3.2 氣化爐
我國農民技師吳忠研製出的家用氣化爐,每台造價600元左右,每公斤秸稈可產氣2m3,適用於家庭,操作簡單、安全系數高,改進後可在部分農戶試用。
4.4 秸稈建材
將秸稈粉碎後和助劑、稀料混合,注模成形,生產各種高密度和中密度板材,也可直接生產出復合地板、傢俱、廚房用具及帶工藝性的浮雕門柱等模壓製品,用這些材料生產出的產品具有阻燃、防潮、隔音、不變形、不開裂、強度高的優點。四川大學又開發出秸稈/塑料復合材料,產品性能更優,成為「綠色材料」的代表。此類項目投資約100~300萬元。目前我國已有企業表示願意投資生產,應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
另外,秸稈還可生產可降解快餐盒、新聞紙和減壓包裝材料,也可用於食用菌生產等方面。如利用得當,可形成秸稈—飼料—養殖、秸稈—肥料—種植、秸稈—氣化—能源、秸稈—紙漿—紙產品、秸稈—板材—建築裝飾、秸稈—食用菌等多個產業鏈,初步消滅「秸稈污染」。
Ⅱ 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的方法有哪些
找到兩個,共勉:
簡單快捷方便的處理方法,變廢為寶!例如:
一、秸稈直接還田:
1、收割後的作物秸稈均勻平鋪在田面上,秸稈粉碎後還田效果更好。
2、用細土等輔料均勻稀釋沃寶生物秸稈腐熟劑,而後均勻撒施在田間秸稈上。
3、採用機械或人工拍打壓稈,使秸稈沉降到地表,與泥土相粘,防止秸稈泡水後浮起。第一次灌水 7-10 厘米深,保持土壤含水量 50-60%,堆腐 15 天左右秸稈即可腐解。
二、秸稈堆腐還田技術:
1、每 1000 公斤秸稈使用沃寶生物秸稈腐熟劑 2公斤。
2、將秸稈預先浸水,使其含水量保持在50-60%,用手握緊滴水為宜。
3、將秸稈整齊堆垛,高度 1-1.5 米,寬度不小於2米,長度根據秸稈量的多少可以任意調節,每層鋪 15-20 厘米秸稈後,逐層均勻撒施菌劑。
4、堆腐過程中每隔一個星期翻垛一次,可加快秸稈腐解。
Ⅲ 怎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工程
目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有5種途徑:一是作為農用肥料;二是作為飼料;三是作為農村新型能源;四是作為工業原料;五是作為基料。
1、秸稈還田。 (1)作用。農作物秸稈還田是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產田建設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稈還田後,平均每畝增產幅度在10%以上 (2)弊端。秸稈還田最大的問題在於難以將秸稈梨耕到土壤中。即使秸稈被成功地梨耕到土壤中,在犁溝中的秸稈股形成過程中也可能引發問題,即不能以足夠速度進行分解,而在下一次耕作時露出地表。此外,犁溝中的秸稈股也將會阻礙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層生長。 (3)秸稈還田方法包括:① 秸稈覆蓋或粉碎直接還田;② 利用高溫發酵原理進行秸稈堆漚還田;③ 秸稈養畜,過腹還田;④ 利用催腐劑快速腐熟秸稈還田,在秸稈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劑及適量的氮肥和水,再經高溫堆漚,可使秸稈腐熟時間提早15~20天。實踐證明,機械化粉碎秸稈還田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措施和手段。
2、秸稈飼料。 (1)秸稈富含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非澱粉類大分子物質。作為粗飼料營養價值低,必須對其進行加工處理。處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微生物發酵法。經過物理法和化學法處理的秸稈,其適口性和營養價值都大大改善,但仍不能為單胃動物所利用。秸稈只有經過微生物發酵,通過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將其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分解為低分子的單糖或低聚糖,才能提高營養價值,提高利用率、採食率、採食速度,增強口感性,增加採食量。如生物有機肥,秸稈可以作為培養土使用,同一些飼料細菌培養後,作為花草、蔬菜的肥料。 (2)秸稈飼料的主要加工技術主要包括:① 直接粉碎飼喂技術;② 青儲飼料機械化技術;③ 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④ 秸稈高效生化蛋白全價飼料技術;⑤秸稈氨化技術;⑥ 秸稈熱噴技術。
3、秸稈能源 。 (1)生物質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總消費量中佔14%。我國每年農作物秸桿資源量約占生物質能資源量的近一半。安徽省好多縣就建有火力發電廠,主要是武漢的凱迪電力公司投資建設。 (2)農作物秸稈能源轉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稈氣化。除秸稈氣化以外,秸稈還可以用來加工壓塊燃料、製取煤氣。
4、建材、輕工和紡織原料。 秸稈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秸稈牆板的保溫性、裝飾性和耐久性均屬上乘,許多發達國家已把「秸稈板」當作木板和瓷磚的替代品廣泛應用於建築行業。此外,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以製造人造絲和人造棉,生產糠醛、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纖維板等等。
5、秸稈基質。 秸稈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項與食品有關的技術。食用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葯用價值,利用秸稈作為生產基質,大大增加了生產食用菌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利用秸稈生產平菇、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技術已較為成熟,但存在技術條件要求較高的問題,用玉米秸和小麥秸培育食用菌的產出率較低。
Ⅳ 農作物廢棄秸稈怎麼綜合利用
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秸稈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富民工程」。為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秸稈的新突破,提出如下技術建議
1、
認清危害提高認識
焚燒秸稈不僅形成火災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造成資源浪費形成環境污染。因此要堅決禁止。
2、
依靠群眾綜合利用
秸稈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全市幹部群眾要積極推廣秸稈直接還田、過腹還田、秸稈飼料、生物菌漚制、果園覆蓋、食用菌生產等多渠道、多領域綜合利用技術,使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真正成為一項「富民工程」。
(1) 秸稈直接還田
秸稈直接還田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徑,連續三年直接還田試驗證明:土壤有機質提高0.03%,全氮提高0.02%,小麥產量提高45公斤,玉米產量提高56公斤。因此可見秸稈還田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產量的措施之一。
(2) 過腹還田
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我市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過腹還田既解決了飼料資源又可以得到養分齊全的有機肥。
(3)
建造沼氣池
在農村建造沼氣池既能有效充分利用秸稈,又能節約能源,戶均節約燃料和照明開支500元以上。
(4)
生物菌堆漚秸稈還田
生物菌堆漚秸稈是一項轉化秸稈的新途徑,它能使秸稈快速發酵,在20—30天之內就能使秸稈轉化成高效優質有機肥。一般有機質可達30—60%。
(5) 高溫堆肥
高溫堆肥也是一項轉化秸稈的措施,秋季時將秸稈收集到一起,待來年雨季封垛高溫,積造成優質堆肥。可利用其做各種作物的底肥,省工省力,又能得到養分齊全的無公害肥料。
3、 秸稈還田利國利民。
綜合利用秸稈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自己,所以要樹立科學利用,利國利民的新觀念,增強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的主動性。
Ⅳ 秸稈綜合利用有什麼困難怎樣才能實現經濟有效的利用
1、秸稈綜合利用困難較多。目前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秸稈還田。難點:(1)秸稈還田需要切碎、深耕,現有農機具難以全面實現。(2)在某些地區,如果連續多年夏秋兩季秸稈全量還田對農作物的生長好處不大。
二、秸稈綜合利用。現階段秸稈綜合利用途徑較多,例如秸稈培育食用菌、秸稈板材秸稈沼氣、秸稈飼料等,但問題是使用量很少。
三、能源化利用。即收集秸稈後,作為燃料處理。難點:(1)夏季秸稈收集時間較短,難以收集。(2)收集成本高,企業沒效益,收集成本低了沒有願意賣。(3)銷售價格不高。(4)如果做成秸稈壓塊,投資較大,市場上現有的加工設備還不過關。
四、秸稈綜合利用要有政府的強有力扶持才能進行,即要在實行全面禁燒的前提下,才能收集到較多的秸稈資源。而且要有資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開展綜合利用。難點:秸稈還田影響作物生長,秸稈焚燒污染大氣環境,綜合開發利用又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投資比較大、效果比較差的窘境。
2、首先要明確的是,秸稈問題必須通過市場化的途徑加以解決,即要以市場化的理念來認識秸稈的資源價值,看待其發展前景,要以企業化的制度來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拓寬其開發利用的途徑。
其次要明確和突出政府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責任。(1)政府要加大推進秸稈科學研究的力度。(2)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力度。(3)政府也必須同時加大宣傳和服務工作的力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秸稈綜合利用做好各項准備工作。(4)明確農民和農村集體組織在秸稈綜合利用中的任務和責任,不僅要做好宣傳,而且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
Ⅵ 「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利用現狀
2010 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0.6%,利用量約5 億噸。其中,作為飼料使用量約2.18 億噸,佔31.9%;作為肥料使用量約1.07 億噸(不含根茬還田,根茬還田量約1.58 億噸),佔15.6%;作為種植食用菌基料量約0.18 億噸,佔2.6%;作為人造板、造紙等工業原料量約0.18 億噸,佔2.6%;作為燃料使用量(含農戶傳統炊事取暖、秸稈新型能源化利用)約1.22 億噸,佔17.8%,秸稈綜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1.多元化利用格局形成。秸稈由過去僅用作農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飼料,拓展到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工業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過去傳統農業領域發展到現代工業、能源領域。秸稈能源化利用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農民低效燃燒發展到秸稈直燃發電、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秸稈干餾等高效利用。秸稈工業化利用發展迅速,秸稈人造板、秸稈木塑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了產業化生產,產品已經應用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上海世博會等多項重大工程。
2.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通過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多項技術取得一定突破。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秸稈人造板、秸稈木塑等綜合利用工藝技術以及秸稈聯合收獲、粉碎、拾撿打包等機械裝備得到成功應用;秸稈直燃發電技術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秸稈清潔制漿等多項技術的應用部分實現了造紙工業污水循環利用和達標排放;自主研發的秸稈人造板粘合劑已經實現甲醛零排放。
3.綜合效益快速提升。通過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帶動相關產業加快發展,重點地區的秸稈焚燒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帶動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2010 年養畜消耗的秸稈相當於節約糧食5000 萬噸;作為燃料使用相當於節約標煤約6000 萬噸,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Ⅶ 「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秸稈綜合利用統籌協調機製作用,明確分工、加強配合。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本地區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搞好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認真組織實施,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將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按年度逐級分解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建立考核制度,加強目標考核。
(二)完善政策措施。針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徑,研究完善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落實好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將符合條件的秸稈綜合利用產品納入節能、環境標志等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研究完善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加大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融資機制。
(三)加快技術創新。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推廣,鼓勵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積極引進開發先進實用的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扶持引導基層服務組織的發展,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對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農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採取面向基層,貼近農民,生動活潑的形式,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術,宣傳有關政策、典型經驗和做法,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範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逐步提高全社會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識和自覺性。
Ⅷ 秸稈綜合利用方法有什麼
秸稈的回收利用是我們農業方面要重點解決的,關於秸稈回收利用有幾種主要渠道就是飼料化、材料化、燃料化等,還有就是直接粉碎還田。
關於粉碎還田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今天說一下秸稈的燃料化,也就是秸稈炭化做秸稈炭,秸稈炭屬於是生物質能源,是清潔可再生能源。
平均一噸秸稈可以出0.25噸炭,一噸炭是1200左右,利潤很可觀。
秸稈炭的用處很多,炭基肥、煉鋼、採暖、取代傳統煤炭,燒烤等。